古代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朱西周

古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起始和基础。古代民族精神肇始于远古时期,以1840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明的全面侵入为结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代民族精神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检验和洗涤,使古代民族精神愈益纯熟和精湛,成为在世界各民族精神中的耀眼的璀璨之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一、古代民族精神的产生渊源

中华古代民族精神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人格气度及其他共同的心理素质,并发展出优秀的民族精神。他萌生于我国的原始氏族社会,兴起于奴隶社会,定型于两汉时期,在汉以后的社会中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是古代民族精神的萌芽阶段

早在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中国境内一些氏族公社已达到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按血缘关系结合成一个个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在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精神已经初露雏形。

原始宗教文化信仰——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的源头。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包括着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主要有卜、占、兆、数、图腾、崇拜、禁忌等。同远古神话传说一样,原始宗教也是由于原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能力有限,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现象不能完全认识,许多奥秘无法理解,以为是某种超人的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主宰者,于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神化起来,从而产生了各种鬼神观念和多种崇拜,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鬼神观念和原始崇拜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鬼神的畏惧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培养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热爱生命和自然,顺应自然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品格。而对祖先的崇拜,正是传统中华民族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伦理的根基,同时它还起到一种凝聚、感召和导向作用,通过对祖宗的追忆和祭拜、对故土的眷恋,潜移默化地积淀成一种爱家爱国的情愫,凝结成一种深沉的乡土意识。

礼乐习俗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主流。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讲究礼让、理解、礼仪和礼貌,强调知书达理、明理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而这同我国古代人民的礼乐习俗文化具有历史渊源关系。例如我国古代东夷人就特别喜欢礼乐,这一点就一直保留到孔子年代。儒家重视礼乐教化,试图改变“礼崩乐坏”的社会混乱境况,明显受到了古代东夷人讲礼好乐习俗的启发。

神话传说故事——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载体。中国古代社会有许多神话传说。有的是在原始社会人群中就流传的,有些是在后世流传的。这些神话传说主要有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神农氏尝百草、神农作琴、鲧作城郭、奚中作本等等。神话传说是古代社会中人类利用幻想的艺术方式,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愿望,对自然和社会的潜在力量所进行的描述与解释。神话虽然不是对自然和社会的科学反映,但它毕竟是原始先民们的真实创造,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纯真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技巧睿智等品格;特别是古代神话讲述了大量关于诸神发明的故事,这也体现了中华先民的创造精神。由神话传说所体现和培养出来的各种优秀品性,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原始居民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也为中华古代民族精神的萌芽创造了社会条件。在原始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生存能力也很低下,生存环境十分艰苦和恶劣,因而在应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挑战中逐渐培养出中华原始祖先勤苦耐劳、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原始居民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就决定了氏族社会没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资料归氏族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在这一社会基础上,诞生了原始集体主义,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同时也锻炼出团结一致、互助合作和原始平等道德精神。近代对我国鄂温克人原始生活的调查表明,热爱劳动、扶助孤寡、团结互助,是他们的最高道德准绳。

(二)奴隶社会是古代民族精神的兴起阶段

由于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到我国父系氏族的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奴隶社会经历夏商周三代,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各诸侯国之间互相争夺,但又逐渐交流、融通,尤其是战国末期,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奴隶社会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从中得到了凝聚和沉淀。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多元一体的宽容精神;追求和合的统一精神。

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奴隶社会是第一个以公开的不平等和最直接、最残酷的奴役形式而出现的阶级社会,奴隶主对奴隶实行残酷的剥削和统治,这引起了奴隶们的反抗斗争。为了表示对夏桀这个有名暴君的不满和仇恨,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商纣的暴政和虐杀,也迫使奴隶和战俘纷纷倒戈,引导周军伐纣。正是在反抗奴隶主野蛮统治、残酷剥削的长期斗争中,广大劳动人民形成了勇敢、顽强、自我牺牲、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多元一体的宽容精神: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至今仍有56个民族。在夏商周三代,诸侯林立、部落繁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中原文化等,还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等的不同造就了各个地区性情、人格、风习、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就文化来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诸子蜂起、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之间既相互辩论、相互驳难、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形成了亘古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齐国的稷下学宫,荟萃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等各家各派,使齐国一时成为当时全国文化的学术中心。百家争鸣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学术大繁荣、思想大解放,也一定程度上熔铸了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精神。就性格而言,全国不同地域的人群各自形成了不同文化性格特征。齐地的人舒缓迂阔、奢侈夸诈;鲁地的人长幼相让,尚仁义,重廉耻;宋地的人性格厚重,多君子;秦地的人好稼穑、务本业,又以力气为上,以涉猎为先;晋地的人深思俭陋;周地的人巧伪趋利;晋北戎狄等地的人慷慨悲歌、好作奸巧;楚地的人懦弱徒生,信巫鬼,重谣祀;河南殷墟一代的人性格刚烈,多豪杰,喜相侵杀,薄于恩礼;卫地的人性格刚武;汝南一带的人性格急剧,有气势;吴越的人好勇轻死,1[①]等等。众多地域的精神品格,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在此时兴起,也是因为它吸收了不同地域精神中的精华,同时又包容了各自不同的禀性,而且地域精神的生成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培养出了多元并包的精神品质。

追求和合的统一精神:从夏朝到秦代,中华大地总体上处于分裂状态,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不过尽管多民族的方国林立,文化传统各有不同,但是各民族之间不断发生融合、文化不断同化及国家趋向统一。统治者之间的领土和军事争夺,最终也是为了占领并兼并小的诸侯国家,实现天下统一。长期的争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渴望和平,厌恶战争。春秋战国各家各派虽然见解不同,观点各异,但都是围绕济世安民、安邦定国、追求统一这个核心展开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坚持反对诸侯和大夫破坏中华大一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