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事故

合集下载

冲击地压事故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预案

一、预案背景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下由于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等因素,导致巷道围岩在应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剧烈变形、移动和冒落,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地质灾害。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地压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2. 提高矿井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

3. 提高矿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以及应急物资的调配。

(2)抢险救灾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救援方案制定、技术指导等工作。

(4)安全监督组:负责事故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5)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小组迅速到位。

3. 抢险救灾组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 技术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救援方案。

5. 安全监督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监管,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6.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7. 应急指挥部根据救援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救援方案。

8.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对冲击地压事故的监测预警,提高预警能力。

2. 加强对矿井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合理的采掘方案。

3. 加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章总则1.编制目旳为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水井湾煤矿井下施工范围内发生冲击地压安全事故, 做好应急救援和抢险旳组织工作, 建立完善可靠旳应急体系, 增强本水井湾煤矿应对突发事故旳处理能力, 最大程度旳保障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旳安全, 减少事故损失。

1.2编制根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劫难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防止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旳尤其规定》、《安全生产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等国家行业原则及《中煤第五建设有限企业第三十一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等上级文献。

2.工程概况根据2023年矿方工程计划安排, 水井湾煤矿重要施工-980m水平西翼回风大巷、-1020m巷西翼胶带大巷等工程。

两条大巷揭发27#煤层厚后由拱形断面改为矩形断面, 沿煤层顶板掘进。

两巷永久支护方式采用锚杆、金属网、W钢钢带、锚索、喷浆联合支护。

3.27#煤层物理特性、瓦斯及地温状况3.1 27#煤层物理特性瓦斯状况根据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岩石力学试验室《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企业27#煤层及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与冲击倾向性旳鉴定》得出:(1)埋深在1390m水平范围内旳瓦斯压力为0.69~0.70MPa;3煤层最低瓦斯压力低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旳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指标值(瓦斯压力0.74 MPa)。

(2)埋深在1390m水平范围内旳瓦斯含量为 3.5524 m3/t~3.6759m3/t;从测试成果分析, 3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最大值没有超过瓦斯抽放原则(瓦斯含量8m3/t)。

(3)煤样结实性系数f值为0.75~0.789;从测试成果分析, 3煤层煤旳结实性系数测试成果最小值没有超过临界指标值(结实性系数0.5)。

(4)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P为7~8 mmHg;从测试成果分析, 3煤层测试旳最高瓦斯放散初速度没有超过临界指标值(瓦斯放散初速度10)。

矿井顶板及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

矿井顶板及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

矿井顶板及冲击地压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一、事故特点(一)顶板事故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造成顶板岩石变形超过弹性变形极限,破坏巷道支护导致的冒顶、坍塌、片帮等。

冲击地压事故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造成的冒顶、片帮、底鼓、支架折损等。

顶板和冲击地压事故是煤矿的重大灾害。

(二)顶板和冲击地压事故会造成人员压埋、砸伤等直接伤害,或造成窒息等间接伤害。

也容易造成巷道堵塞使人员被困灾区。

还可能造成有害气体涌出,引发爆炸、燃烧等继发事故。

(三)该类事故被困人员往往具有较大生存空间,且无高温高压环境,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一般不会迅速增大,相对爆炸、火灾、突出事故,遇险人员具备较大存活可能。

二、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要点(一)现场应急措施1.现场人员要迅速撤至安全地点。

并迅速向调度室报告。

2.在小型冒顶、坍塌、压埋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立即开展互救。

3.在撤离受阻时应紧急避险,采取以下自救措施:①选择最近的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险设施待救。

②选择最近的设有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水施救装置的安全地点,进行自救互救和等待救援。

③迅速避险撤退到安全地点,如有压风管路,应打开输送新鲜空气。

可利用现场材料,维护加固附近顶板,设置生存空间,等待救援。

4.被困后采用有规律敲击等一切可用措施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但在瓦斯和煤尘较大的情况下不可用石块或铁质工具敲击金属,避免产生火花而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5.被困待救期间,遇险人员要节约体能,节约使用矿灯,保持镇定,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外面营救工作。

6.带班领导和班组长负责组织撤离和自救互救工作。

(二)矿井应急处置要点1.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撤出井下人员。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撤出井下受威胁区域人员。

严格执行抢险救援期间入井、升井制度,安排专人清点升井人数,确认未升井人数。

2.通知相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第一时间通知矿山救护队出动救援,通知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护,通知矿井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各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开展救援,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冲击地压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定义冲击地压事故是指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城市地下工程等地下工程中,由于地压作用导致的岩层破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四、组织架构1. 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

2. 救援小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组成,负责现场救援工作。

3. 医疗救护小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医疗机构或当地医疗机构组成,负责伤员的救治和救护。

4. 信息报道小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宣传部门或指定的部门组成,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五、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 救援小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挖掘、破拆、通风、灭火、排水等。

3. 医疗救护小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迅速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4. 信息报道小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

5.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调用应急救援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应急救援资源调配1. 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资源库,包括应急救援设备、器材、药品、物资等。

2.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需要,统一调度应急救援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3.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资源和支持。

七、培训和演练1. 事故发生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定期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煤矿安全规程》3.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4.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5. 矿井实际情况二、编制目的为了提高矿井对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范围内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络、信息报送等工作。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救援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的保障工作。

(5)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媒体协调等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地质条件、采动应力、围岩稳定性等参数,及时预警冲击地压风险。

2. 优化采掘工艺:合理设计采掘工艺,控制采动应力集中,降低冲击地压发生概率。

3. 加强支护措施:根据地质条件、采动应力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提高围岩稳定性。

4.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定期开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预警响应1. 预警信息:根据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当监测到冲击地压风险时,立即启动预警响应。

2. 人员撤离: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有序撤离。

3.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 信息报送:及时向应急指挥部、上级部门报送事故信息。

七、应急处置1. 现场救援: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现场救援组,开展救援工作。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井下煤巷掘进工作面受埋深、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物理性质影响,处于较高的静载应力水平,随着掘进、顶板运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显现现象,造成巷道底鼓、炸帮、顶板下沉、锚杆、锚索拉断等情况,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损坏,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冲击地压事故的隐患分析一、埋深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当前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煤层虽然具有矿压显现,但由于煤体应力不大,未能达到临界破坏条件,因而不会出现动力灾害事故。

随着掘进深度的加大,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因此增加,矿压显现程度将不断升高。

整体来看,xx井田范围内煤层埋深呈西部大,东部小的趋势。

井田大部分区域埋深均远超xx矿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尤其xx背斜轴部西侧及井田东南部区域,煤层埋深接近1000m。

xx煤矿受大埋深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二、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应力集中程度高井田范围内2煤、5煤及8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规律稳定,但也出现了煤层局部缺失,出现无煤区,无煤区边缘区域属于煤层厚度变化带,势必存在应力局部集中,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其次,在煤层等厚线图中,曲线密集位置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也容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质预测预报,以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

三、煤层顶板坚硬层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xx背斜轴部副井及井田西南部,2煤层顶板近距离出现厚度超过36m的半坚硬型岩层,尽管该类砂岩强度不高,但由于厚度较大,容易积聚较大能量而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

井田内其他大部分区域,在煤层上方50m范围,出现多层较薄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不高,未出现厚硬顶板。

总体来讲,再出现较厚半坚硬型顶板区域,顶板因素会造成冲击地压危险性明显增强。

四、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根据xx井田煤炭勘探报告,井田主要受xx背斜和里河向斜控制,两条构造走向大致相同,两翼倾角较小。

其余6个褶曲均为长度1km左右的宽缓构造。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安全技术管理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安全技术管理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安全技术管理1. 引言在煤矿、隧道、地下工程等施工现场中,冲击地压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又极其危险的事故类型。

冲击地压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因此,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2. 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和危害冲击地压是指在岩石和土体中,由于矿山开采、地下施工等活动引起的地表下岩石或土体的破裂和运动。

冲击地压具有以下特点和危害:•突发性:冲击地压事故常常是突然发生的,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

•破坏性强:冲击地压事故会造成地表塌陷、支护结构崩塌等严重破坏,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

•影响范围广:冲击地压事故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周边环境和设施。

3. 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为了预防冲击地压事故,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3.1 前期勘探和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前期勘探和设计阶段,应当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力学参数测试。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支护设计。

3.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当加强对冲击地压事故的监测和预警。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振动监测、应力监测和位移监测等。

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施工并疏散人员。

此外,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3 支护与加固措施对于可能存在冲击地压的区域,应采取适当的支护与加固措施。

常见的措施包括预应力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

支护和加固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

同时,还应定期检测和维护支护结构,防止支护结构出现破坏和脱落。

4. 管理体系建设为了实施有效的冲击地压事故预防措施,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体系;•监测与预警体系;•支护与加固方案的审批体系;•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体系。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引言:冲击地压事故是指由于地下水涨落、地质变化、施工失误等原因导致地下空洞或地下工程突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发生在地铁、隧道、矿井和施工工地等地下工程中,给施工单位和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对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防范措施及应对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1. 地下水涨落地下水的涨落是导致地下空洞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涨落会增加地下土壤的湿度,使土壤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地下空洞坍塌。

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充分的地下水管理和排水措施,就很容易引发冲击地压事故。

2. 地质变化地质变化也是导致地下空洞坍塌的重要原因。

地质构造的变化、断层带的活动、地下岩层的崩塌等都可能引发地下空洞的形成,一旦发生地质变化,地下空洞就会因为受力不平衡而坍塌,从而导致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3. 施工失误施工过程中的失误也是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施工单位在设计、布置和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地下水涨落、地质构造变化等因素,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导致地下空洞失稳坍塌。

此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足,也可能导致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二、冲击地压事故的防范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 地质勘探和监测在地下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高度。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及时发现地下空洞和地下水涨落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构造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2. 合理设计和布置在地下工程的设计和布置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涨落、地质变化等因素,并在设计和施工方案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合理设计和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地下空洞的形成风险,降低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加强施工监管施工监管是防范冲击地压事故的重要环节。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近年来,冲击地压事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地下的土层或岩层失稳造成的,导致地下空间发生坍塌或者地面陷落。

本文将以一起发生在工地的案例为例,介绍冲击地压事故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2024年6月20日,城市工地发生了一起冲击地压事故。

当天上午,工地正在进行一项地下隧道的挖掘工作。

挖掘机对土壤进行挖掘和开采时,突然发生了一次地质变化,土层发生了不稳定。

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土壤突然坍塌,挖掘机司机被埋在土里,其他工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冲击地压事故背后隐藏的原因有多重因素。

首先,这个工地挖掘的土层具有不稳定性。

在地质勘测阶段,没有充分了解到土层的特性,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施工方对于地下要开挖的空间没有进行充分评估,未能准确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和力学特性。

再次,施工方对于工地人员的培训和交底不足,许多工人对于冲击地压事故的潜在风险缺乏认识。

为了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施工方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进行地质勘测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地层的深入了解,可以准确评估土壤的稳定性,确定施工方案。

其次,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明确各个工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施工按照规定进行,减少人祸因素的发生。

再次,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安全培训和实战演练,让工人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应急措施。

最后,加强现场管理和监测。

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对挖掘进度、地质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冲击地压事故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应建立土层稳定性数据库,提供土层信息给施工方,降低施工风险。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施工方的安全培训和审批,加强施工方的安全管理能力。

在工地周边,应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挡,以提醒行人和驾驶员注意安全。

同时,政府和机构应加大对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惩处力度,对违规施工和管理不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倒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在采掘过程中,由于地层应力释放,导致煤岩体突然破裂,产生强烈的震动、声响和压力波,对人员、设备和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的事故。

为提高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能力,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指挥部(1)总指挥:矿长(2)副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分管生产的副矿长(3)指挥部成员:安全总监、生产部长、技术部长、机电部长、通风部长、救护队队长等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指挥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决定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救援人员、设备和物资的合理使用。

三、应急救援措施1.预警与监测(1)建立健全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地应力变化。

(2)对矿井地应力异常区域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事故报告与响应(1)发现冲击地压事故征兆时,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3.人员疏散与救援(1)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成立救援队伍,按照救援方案进行救援。

(3)救援过程中,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4.现场救援(1)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闭,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2)采用合适的救援设备和技术,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3)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5.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救护设备、医疗用品、食品、饮水等。

(2)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

2.人员保障(1)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2)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技术保障(1)引进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提高救援效果。

(2)加强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规程(4)相关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及规范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等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组织机构成立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 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本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对矿井冲击地压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

(2)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制定专项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评估和处置。

(3)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提出预防措施,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矿井冲击地压事故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三、预防与监测1. 冲击地压事故预防(1)加强矿井地质构造研究,掌握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2)优化采掘工艺,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风险。

(3)加强矿井通风、排水、防尘、防火等安全管理工作。

2. 冲击地压事故监测(1)建立健全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冲击地压情况。

(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1)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相关单位报告,并通知应急救援小组。

2. 应急处置(1)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评估和处置。

(2)根据事故情况,采取停产撤人、切断电源、封闭危险区域等措施。

3. 人员救援(1)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2)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送往医疗机构。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冲击地压事故是指在大规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或地表地质条件不稳定导致的地貌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事件。

为了有效处置冲击地压事故,必须制定详细的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现场基本情况根据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在工地施工过程中,导致地表大面积塌陷,共有10名工人被困。

事故发生地点位于三层地下,现场较为狭窄,处于高压状态。

2.应急救援措施2.1确保安全在制定处置方案之前,首先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确定事故区域的基础上,建立安全警戒线,以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同时,必须提供专业救援人员的必要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服和呼吸器等。

2.2救援人员快速到达立即调度救援人员和物资,以确保迅速到达现场。

可以利用直升机或其他快速交通工具,不仅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快速到达,还要确保救援物资的有效运输。

2.3通讯系统3.救援作业方案3.1确定救援通道首先需要确定切入点,通过事前调查和地质勘探,找到安全切入点。

然后通过钻孔、开挖等手段,打开救援通道。

3.2排水与支护根据地下水情况,进行排水措施,减少排水压力,保证通道内的工作空间安全。

同时,利用稳定材料进行支护,加固救援通道。

3.3搜救被困人员在救援通道准备就绪后,进行搜救被困人员的工作。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搜救的方式,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搜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现场稳定,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3.4医疗救治救援人员应随时做好医疗救治准备,为被困人员提供及时的急救措施。

必要时,可以派遣医疗救援专家到现场进行救治。

4.事故评估与处理4.1事故评估在救援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实时对事故现场进行评估,了解事故的进展和风险状况。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现场进行监控,实时掌握救援进展情况。

4.2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例如,对于地表塌陷,可以采取填土加固、灌浆注浆等手段进行修复。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预案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预案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及辅助设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序。

(2)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分析冲击地压事故原因,提出技术解决方案。

(4)安全监督组:负责监督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

(5)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治受伤人员,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四、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了解矿井地质构造,评估冲击地压风险。

2.严格执行采掘工作面设计,合理布置采掘顺序,控制采掘深度。

3.加强巷道支护,提高巷道稳定性,防止冲击地压发生。

4.加强监测预警,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应力变化。

5.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应急响应1.当监测到冲击地压预警信号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级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响应。

2.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序。

3.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4.技术专家组负责分析冲击地压事故原因,提出技术解决方案。

5.安全监督组负责监督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

6.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治受伤人员,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六、应急终止1.当冲击地压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人员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时,应急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2.应急终止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附则1.本预案由矿长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冲击地压事故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土质条件等变化,造成地下土体发生变动,形成剧烈的地下压力,导致地面坍塌或地压突增的事故。

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以确保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展。

下面是一个冲击地压事故现场处置的方案,供参考。

1.事故现场评估:-确定事故地点和范围。

-判断地下水位、土质等情况,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

-对受影响的建筑物、设施等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进一步崩塌的危险。

2.安全区域划定:-根据现场情况,划定安全区域,确保工作人员和周边行人的安全。

-使用警示标志和隔离带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分隔开来。

3.抢险救援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确定救援队伍和队员的配置。

-确定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计划,如救援装备、医疗器械、通信设备等。

4.地面支护措施:-对已有地下工程进行加固和支护,防止进一步崩塌。

-根据地下水位和土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如地下拱券、钢支撑等。

-加强现场监测,时刻关注地下土体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措施。

5.土体处理:-利用土壤改良技术,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地下隧道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进行土体排除或抽取,减少地下土体的压力。

6.危险源清除:-清除或封堵危险源,如抛掷物、崩塌堆积物等。

-使用工程设备进行清理工作,确保安全高效。

7.事故调查与分析:-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安全预警与监测:-建立一套安全预警机制,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土质等参数,并及时预警。

-配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地下水位传感器、土壤位移监测仪,提前发现地下压力变化。

9.人员安全培训:-组织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冲击地压事故的现场处置需要快速而周密的组织和安排。

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近年来发生的动力灾害案例
北京科技大学矿山微地震研究中心
姜 福 兴
山东某煤矿2012-3-31事故
死亡2人;损坏巷道130米
山东某煤矿2012-3-31事故
河南某煤矿011-11-3事故
死亡10人;伤64人;封堵75人;巷道闭合230米;损坏400米
11-3事故原因
构造应力;传递的采动应力;碎涨应力;相对扩修的叠加应力;巷道设计问题 关于机理 一断控五矿 巨砾覆煤上 厚煤要膨胀 防冲移让抗 关于监测 微震测动态 应力控险态 小钻验效果 数据报表快 关于治理 先薄后厚采 岩巷把路开 大钻煤粉排 框架强柱载
河南义马跃进煤矿2010年8月11日事故
河南义马跃进煤矿2010年8月11日事故
该煤矿2012年3月20日 23070开切眼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开切眼煤层厚度9米、一次掘进断面36平方米、 处于高构造应力带、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新疆某煤矿2010年10月8日 工作面下端头发生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采煤机摇臂震断,液压支架立柱折弯, 死亡4人,该起冲击地压事故以下特征: 1、采深较浅(<350m) 2、在回采工作面内发生 3、底板(煤)冲击 4、坚硬顶板
山东某矿2-28事故
千米深井——沿空采条带
构造应力——相对采掘
巨厚硬岩——厚煤层
山东某矿2-28事故现场
山东某矿掘进工作面2012-3-16事故现场
左 帮
右 帮
山东某矿复采工作面2012-3-1事故
死亡2人
不规则煤柱-地层悬空
“矿震-冲击复合型”地层
山东某矿2010年3月18日切眼冲击事故
21141工作面位置
河 南 义 马 千 秋 煤 矿 2008 年 6 月 5 日 , 21201回采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受损巷 道共计565m,造成11人受伤,13人死亡

郓城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终稿)

郓城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终稿)

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1 冲击地压事故危险源分析冲击地压灾害通常指井下巷道(或工作地点)顶部、两帮和底部岩石在应力(构造应力、开采引起的支承应力等)的作用下,产生突然、剧烈的变形、移动、冒落产生的危险和危害。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有:煤(岩)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采深、地质构造应力、采煤方法、煤柱、巷道布置、开采顺序、放炮震动触发、顶板管理方法等。

根据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郓城煤矿3号煤层顶板岩层属于Ⅲ类,为强冲击倾向性的顶板岩层;底板岩层属于Ⅰ类,为无冲击倾向性的底板岩层,因此矿井部分采掘工作面受自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影响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范围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灾害日益加剧,已成为严重威胁各矿安全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1。

2 冲击地压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2.1 冲击地压事故类型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冲击地压的物理特征分为压力型、突发型和爆裂型三种;根据冲击地压的能量特征分为微冲击、弱冲击、中等冲击、强烈冲击和灾害性冲击五种;根据参与冲击地压的岩体分为煤体冲击(煤爆)和围岩冲击(岩爆)两种;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为弹射、煤炮、微冲击和强冲击四种等。

我国冲击地压的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冲击地压破坏后果分为三类。

一般冲击地压:产生的破坏后果轻微,不需要进行修复;破坏性冲击地压:对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需要进行修复;冲击地事故:由于冲击地压及其伴随现象(冒顶、巷道严重变形、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或由于井巷、采场造成破坏中断工作8小时以上的冲击地压。

二是根据地震仪或微震监测系统观测记录确定的冲击地压显现强度,按里氏地震级分为1、2、3、4、5、6级。

1。

2。

2 冲击地压事故危险程度分析在矿井采矿作业过程中,由于受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采动应力等的影响,有可能形成较高的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煤(岩)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采掘作业扰动下(如放炮、割煤、放煤、移架等作业工序),导致煤(岩)体瞬间失稳破坏,发生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发生时,往往出现大量煤(岩)体抛出、巷道底板突然鼓起或巷帮整体外移,伴随巨大声响和剧烈震动并形成空气冲击波,扬起大量煤尘.冲击地压从发生到结束一般只有几秒时间,现场作业人员难以及时撤离。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冲击地压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引言地下工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其中冲击地压事故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灾害。

冲击地压事故在地下工程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二、冲击地压事故的定义及危害1. 定义: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质和工程环境因素导致围岩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而发生的地压瞬间失稳。

2. 危害:冲击地压事故可能导致地下工程井下人员受伤甚至逝去,设备损坏,地下开采生产中断等严重后果。

三、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重要性1.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发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地下工程的安全生产。

2. 基础工作: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是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前提。

3. 促进科学管理:通过对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可以促进科学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

四、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工程岩体特性、施工方式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2. 预防性原则: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

3. 可行性原则: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评估方法和手段应该简单易行,能够为地下工程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

五、冲击地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1. 冲击地压风险辨识(1)地质勘探评价:通过对地下构造、地层岩性、构造变形情况等进行勘探评价,识别潜在的冲击地压隐患。

(2)地下开采活动风险识别:对于地下开采活动中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如爆破、支护矿柱等。

2. 冲击地压风险评估(1)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对潜在的冲击地压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2)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地下工程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冲击地压的风险程度。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事故1 事故知识(1)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通风构筑物破坏,引起矿井通风系统紊乱,卷扫巷道积尘,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煤尘爆炸,对安全生产威胁巨大。

(2)冲击地压事故一般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和煤巷掘进工作面等井下作业地点。

当遇有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时也易发生冲击地压。

(3)救援物资及装备:除携带个人最低限度的装备外,还应携带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瓦斯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

2 救援及处置措施(1)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

冲击地压发生后,巷道发生冒顶、底鼓、两帮位移变形,或大量的煤(矸)涌出,造成巷道堵塞。

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援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他能尽快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办法,一旦通路打开,立即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

(2)迅速恢复灾区通风。

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

恢复通风设施时,首先恢复主要的最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

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

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局部通风机安在新鲜空气处外,应按照排放瓦斯的要求进行。

(3)事故救援按照由外向里的原则,逐架整理好变形的支架,清理好畅通的退路,对支架变形严重的地点要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维护好工作空间。

巷道破坏严重、有冒顶危险时,必须采取防止二次冒顶的措施。

3 决策建议(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科学施救,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伤员,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2)侦察中要探明:一是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地点、波及范围;二是通风系统破坏及瓦斯涌出情况;三是供水、供电、压风系统破坏情况;四是灾区坍塌、底鼓及堵埋人员情况;五是有无积水涌出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月3日19时45分左右,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已经造成4人遇难,57人被困。

据义煤集团专家指出,冲击地压是一种自然灾害,易引发矿难。

据了解,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对安全生产威胁巨大。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加大,冲击地压矿井分布越来越广,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国有矿井有冲击地压纪录的矿井有150多处,随着开采向深部转移,冲击地压问题将更加严重、更加突出、更为普遍。

由于冲击地压问题极为复杂,国内外目前尚未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的冲击地压发生及破坏过程的理论,因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并不完备。

据了解,千秋煤矿开采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近年来一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什么是冲击地压事故?2011年11月04日15:17来源:大河网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

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冲击地压,也称岩爆,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发生原因发生条件:在硬脆岩体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

发生原因:围岩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

防治措施:应力解除、注水软化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防爆支护等。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岩爆-简介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

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

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

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

[1]岩爆-产生的条件1.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2.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3.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4.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5.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

地质构造岩爆大都发生在褶皱构造的坚硬岩石中。

岩爆与断层、节理构造密切相关。

当掌子面与断裂或节理走向平行时,极容易触发岩爆。

岩体中节理密度和张开度对岩爆有明显的影响。

掌子面岩体中有大量岩脉穿插时,也可能发生岩爆。

岩爆-判断岩爆发生的应力条件1.用洞壁的最大环向应力σθ与围岩单轴抗压强度σc之比值进行分析;2.用天然应力中的最大主应力σ1与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之比进行判断。

围岩应力条件经验公式:σ1/σc>0.165~0.35(或σc/σ1>6.06~2.86)的脆性岩体最易发生岩爆。

岩爆-预防及处理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施工支护,确保岩爆地段的施工安全,将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高应力地段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在施工前,针对已有勘测资料,首先进行概念模型建模及数学模型建模工作,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运算、反演分析以及对隧道不同开挖工序的模拟,初步确定施工区域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施工过程中哪些部位及里程容易出现岩爆现象,优化施工开挖和支护顺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

采用上述超前钻探、声反射、地温探测方法,同时利用隧道内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特性,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判断可能发生岩爆高地应力的范围。

3.打设超前钻孔转移隧道掌子面的高地应力或注水降低围岩表面张力超前钻孔可以利用钻探孔,在掌子面上利用地质钻机或液压钻孔台车打设超前钻孔,钻孔直径为45mm,每循环可布置4~8个孔,深度5~10m,必要时也可以打设部分径向应力释放孔,钻孔方向应垂直岩面,间距数十厘米,深度1~3m不等。

必要时,若预测到的地应力较高,可在超前探孔中进行松动爆破或将完整岩体用小炮震裂,或向孔内压水,以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

4.在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察、通过对辅助洞拱顶下沉、两维收敛以及锚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数的变化,可以定量化地预测滞后发生的深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

5.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发生的可能性。

在岩爆地段的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2.5m以内。

6.加强施工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塑料纤维混凝土,再加设锚杆及钢筋网。

必要时还要架设钢拱架和打设超前锚杆进行支护。

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的时间,减少岩爆的发生和确保人身安全,必要时可采取跳段衬砌。

同时应准备好临时钢木排架等,在听到爆裂响声后,立即进行支护,以防发生事故。

7.对发生岩爆的地段,可采取在岩壁切槽的方法来释放应力。

以降低岩爆的强度。

8.在岩爆地段施工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岩爆-特点1.岩石砂岩为主,岩石坚硬干燥,在未发生前,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一般应声而下。

2.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掌子面及距离掌子面1~3倍洞径范围内,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

3.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达数吨重。

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鱼鳞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4.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

5.由于爆破振动影响,造成开挖洞段应力重新分布,造成碛头较大面积岩爆、爆落出的小块鱼鳞片状碎屑甚至堵塞整个巷道。

矿难事故事故其他种类瓦斯爆炸瓦斯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急剧氧化,并产生冲击波的现象,是煤矿生产中的严重灾害。

1675年英国莫斯廷(Mostyn)矿发生大规模瓦斯爆炸,其后各主要采煤国家都曾多次发生重大的瓦斯或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

1942年 4月26日,日本侵占下的中国本溪煤矿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当场死亡1528人,伤268人,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矿爆炸事故。

随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防治瓦斯措施的改进,这类事故已逐渐减少。

中国煤矿瓦斯爆炸的火源主要是电火花和爆破,主要发生地点是采掘工作面。

煤矿瓦斯爆炸产生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压力可达初压的9倍,爆源附近气体以每秒几百米以上的速度向外冲击,使人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毁坏。

爆炸后氧浓度降低,生成大量CO2和CO,有窒息和中毒危险。

预防措施主要有:1.开采解放层。

在多煤层矿井中,选择一个无突出煤层或突出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作为解放层,首先开采,使上下邻近煤层卸压,从而消除突出危险。

这是比较有效的区域性措施。

2.抽放瓦斯,降低瓦斯压力,削弱瓦斯在煤层中的作用。

3.水力冲孔,煤层注水,安设专门支架等措施也有一定效果。

4.震动性放炮诱发突出。

控制振动强度,采用挡栏措施可获一定效果。

5.用矿井通风和控制瓦斯涌出等方法,防止瓦斯浓度超过规定;6.控制火源,杜绝非生产需要的火源,如吸烟、火柴、明火照明等。

对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高温热源,采用专门措施严加控制,如只准使用特制的矿用安全炸药和电气设备,加强井下火区的管理,禁止井下拆开矿灯等;7.定期或自动连续检查工作地点的CH4浓度和通风状况。

煤尘爆炸煤尘爆炸同瓦斯爆炸一样都属于矿井中的重大灾害事故。

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煤尘爆炸发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本溪煤矿,死亡1549人,残246人,死亡的人员中大多为CO中毒,事故发生前,巷道内沉积了大量煤尘,是由于电火花点燃局部聚积的瓦斯而引起的重大煤尘爆炸事故。

瓦斯突出瓦斯突出是煤与瓦斯突出的简称,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会给采矿者带来危险的一种现象。

也是矿难地主要类型之一。

矿井火灾矿井发生的火灾(包括危及井下的地面火灾),常招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矿井停产,资源破坏,甚至引起瓦斯、煤尘或硫化矿尘爆炸。

1894年俄斯特拉发-卡尔维纳地区(Ostrav-Karvina)拉瑞什(Larisch)煤矿(位于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因火灾引起瓦斯爆炸,当场死亡235人,处理事故时又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矿山救护队员大部分牺牲。

矿井火灾按引起的热源不同分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类。

内因火灾分煤自燃、硫化矿石自燃两种。

外因火灾指一切产生高温或明火的器材设备,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可点燃易燃物,造成火灾。

在中、小型煤矿中,各种明火和爆破工作常是外因火灾的起因。

矿井水灾矿山突然涌水所造成的灾害。

1935年中国山东鲁大公司北大井,在巷道掘进到与朱龙河连通的周瓦庄断层附近时,河水突然灌入井巷,涌水量达578~648m3/min,78小时后,全矿淹没。

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大气降水(雨、雪)、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旧巷或采空区积水等。

大气降水可能从地表低洼地通过塌陷区裂隙或井口灌入井巷,造成灾害。

地表水指河、湖、塘、沟及水库的积水。

含水层水如砂砾层含水、石灰岩溶洞水,两者可能通过裂隙、断层、旧巷等通道进入井巷。

断层破碎带常大量积水,特别是断层与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时,补给丰富,威胁更大。

旧巷或采空区积水,往往静水压力大,来势猛,且常含有害气体,易造成人身事故。

矿山水灾的主要原因是:水文地质情况不明;缺乏附近老窖、旧巷的积水资料;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探、防水措施;排水系统不完善以及排水设备能力过小或设备故障等。

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

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以前,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有极高的比例,随着支护设备的改进及对顶板事故的研究、预防技术的提高和逐步完善,顶板事故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