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
【摘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比较,究其实质,其实是一种思维形式。
它浸透在阅读鉴赏的每一个环节。
试想,如果没有跟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怎么体会得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喻愁之妙呢?如果没有跟自己的旧知比较,怎么知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呢?
【关键词】:分析融会贯通悟性建构
高考的压力把学生拘于卷山题海之中,根本无瑕他顾。
即使有点空闲,学生也不太情愿坐下来读一本书。
即使读书,很大一部分人进行的也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
“这种平庸化阅读掩盖了对阅读内容的敏感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对社会
性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没有产生、引发对自我、外界世界思考的动力。
同时,这种公式化、自动化的阅读活动也钝化了学生表达能力,无法表现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对世界认识的多
样性。
”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比较,究其实质,其实是一种思维形式。
它浸透在阅读鉴赏的每一个环节。
试想,如果没有跟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怎么体会得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喻愁之妙呢?如果没有跟自己的旧知比较,怎么知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呢?所以,比较阅读并非什么奇思妙想,只不过是人们常用却被忽略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较阅读进行总结归纳。
一、引导学生用心思考
曾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课程改革最关键的不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不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而是教学观念的革新。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当前果课程改革中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应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
有位老师说的好,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他们以后的路还很长,考上好大学固然很好,然而,很多人还是考不上,我们更应该
培养他们个性品质,以便有利于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
要通过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语文教师要从字词句章的逐一分析中解脱出来,不能一味地对一篇文章进行肢解,还得从
整体上来欣赏品味,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语法和
写作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对文章的理解,要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
古人说“感之于物,受之于心”,就是强调用心去感悟,去思考,在深入地思考、细细的咀嚼、深深的体验和广泛的联系比较中融会贯通、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
二、从教材出发找准可比点
叶圣陶先生在具本解释“教材例子观”之含义时,明确地阐明了教材与其他课外读物的关系。
他认为,语文教材并不具有什么特殊性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只是“从青年现在或将在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
如果硬要说它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那就是,它“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种
种的书”。
作为教师,首先要熟知这把锁钥,教师要运用各种解读方法,对课文进行专业解读,获得自身的认识储备,以便由课内向课外,课堂向生活,语文向人文的拓展比较。
我在研读杜甫《蜀相》时发现了不同观点的解读,有人认为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写祠堂内的“荒凉”之景,有人认为这是写“春意盎然的景象”。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从对比研读中,获得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作为知识储备,在教授《蜀相》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对这联的理解,然后把有关“碧草”“黄鹂”的诗句以及李华《春行寄兴》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谈谈对“空”“自”二字的理解。
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比较的基础上会得出比较合情合理的解释。
所以,作为教师,在细研教学文本的基础上,选准比较点是比较阅读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
选择什么样的比较点要根据课文特点选取。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刘禹锡的《石头城》布局章法各有特点,两者的比较就是布局章法。
陆游的《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诗人不同的风格,风格比较就是重点。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出色,就拿同样描写音乐的《明湖居听书》《李凭箜篌引》来与之比较。
总之,与之相比较的可以是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比较文章内容、思想感情,也可以比较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比较阅读教学最大的优点。
它不但可以联系生活,联系旧知,还可以古今中外无所不联。
小
到一个用字,大到作者的观点态度,无不在比较阅读之内。
在学习了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之后,我选择了这样的拓展练习,“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有了道德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仁人志士,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只要学生能够阅读,就能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甚至创造意义。
所需的就是教师的“引领”。
我觉得比较阅读不失为引领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