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改革交通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行交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3 种模式:分散式管理、道路运输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
分散式管理模式仍然沿用条块分割、垂直领导的管理模式,代表城市有南京、昆明、福州、南宁、杭州。
在这种模式下,管理机构与职责表现为:城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公路运输(货运、长途客运、郊区客运)、公路和场站规划建设以及水路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市政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的管理;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道路规划与建设;公安部门负责城市市区内交通管理与控制。
其特点为管理部门众多,各自职能相对单一,这虽然有利于细化管理,但也使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难度加大,对运输市场的应变能力较低;职能交叉明显,行政效率低;管理职能突出,但服务功能相对较弱。
道路运输统一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构相对较为精简,管理职能相对集中,实现了城乡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代表城市有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
二、当前部分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
有的是政出多门,交通管理在条块之间、行政层级之间职能交叉、事权不清、管理不顺,因而管理尺度不一、依据不一;有的是机构重叠,管理部门众多,分工过细,效率不高;有的是政策不一,城市公交与城乡交通发展政策不对称,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为了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城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逐步理顺交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关系,为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科学设置管理机构。
【最新文档】略论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精选word文档 (3页)
【最新文档】略论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略论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壮大,为社会创造更多利益;交通运输业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尤其要注意与各个产业向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于市场的影响,深化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1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性1.1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了政府交通运输管理职能转变。
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从微观管理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
减少了行政审批,充分发挥了市场在配置交通运输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及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要职能调整为政策法规制定、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
1.2基本理顺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权限,实现了简政放权,明确了各层级的管理关系。
地方政府能够负责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职责,均予以下放。
基本理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投资、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明确了各自的管理重点。
1.3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原属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目前除铁路运输仍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外,公路、水运和民航业均已实现了政企分离。
交通运输部及所属中国民航局(包括邮政局)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地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
2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1交通运输有关重点领域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铁路运输尚未进行市场化改革。
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存在因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管理主体多元化问题,公路网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路的路产、路权归属模糊,公路的公益属性不清。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日益凸显,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促进交通安全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思考。
一、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当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交通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格,交通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交通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
因此,对于道路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二、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通过对于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发现,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交通管理职责的明确。
交通管理职责的明确,有助于优化交通管理机构职责,避免职责冲突、责任推卸等问题。
2.加强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有力的交通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提高了交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交通管理中推广使用电子设备、联网系统等新的信息技术,能够增强交通管理的监控能力和预警能力,对于交通安全的防范有一定的作用。
三、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在对于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法规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的行业管理中,法规的执行出现滞后和不足的情况,部分执法者也存在执法不公等问题。
2.信息化建设仍有瓶颈。
当前,尽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在某些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普及不高,缺乏配套措施或技术支持等情况。
3.人力资源配置和培训机制还有待加强。
交通管理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有部分执法人员比较陈旧、不符合标准,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存在。
四、展望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之路了解当前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改革的优化方向,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安全和智能化发展的目标。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制定改革方案
组织实施
明确改革目标、原则、内容与措施,形成 具体的改革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措 施的落实。
评估调整
巩固提升
对改革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和优化措施。
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交 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交通运 输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研究
汇报人:XX
20XX-02-03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现
状 • 国内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比较 •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方案设计 • 改革方案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100%
日本模式
实行中央集权制,交通管理权限 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通过制定 和实施统一的交通政策和规划来 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80%
欧洲模式
注重跨国和跨区域的交通运输协 调发展,通过建立共同的交通政 策和规划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
国内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历史沿革
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经 历了多次变革,逐步形成了现 行的管理体系。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和 文献综述,缺乏实证研究和案 例分析,未来可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
由于大部制改革仍处于不断探 索和完善阶段,本研究提出的 改革建议可能具有一定的时效 性,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 调整和优化。
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 关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与 其他相关领域(如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等)的协调与配合问 题。
浅谈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浅谈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我国现行公路管理结构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我国经济计划需求特点产生了良性变化,并以统一领导内容和分级管理内容等为主要依托点,但是公路建设权利和公路养护权利以及公路管理权利等却均存在于地方。
经过数次体制改革,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积极性,之后在此基础上在相关公路规划方面、公路建设方面和公路养护方面以及相关公路管理方面等都发挥出了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此种公路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性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应探寻出符合现下我国经济发展情形的合理管理对策。
关键词: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了解到,在改革开放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公路管理体制和对应我国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二者均发生了可喜变化,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江苏公路建设、北京公路建设、天津公路建设、上海公路建设和浙江公路建设等,并在此前提下将养护内容和管理内容以及规费征收内容等进行了有机整合,还有就是吉林省省内提出了国陆民养政策,江西省和江苏省以及云南各省份都相继出现了高速公路养护公司创设试点,西藏内部则实行了定额养护管理。
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广深高速公路中,二者制定了较为正规的公司制管理模式,公路事业得到长期稳定发展,上述实例为之后我国公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建奠定了有力基础,但计划经济内的公路改革体制不能适应当前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所以要扬长避短,去旧出新。
一、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所存在的缺陷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主要包括政企不分问题和事企部分问题以及机构重叠问题等,与此同时,职能交叉现象和效率低下现象以及缺乏竞争机制现象等也时有发生。
公路管理体制政体中,其含有深层矛盾,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其弊病也日益凸显。
公路管理部门会在特定情况代替政府执行公路管理职能,最为常见的即为制定法规职能、制定基本计划职能和监督检查职能,承担公路养护任务和公路施工任务以及公路设计任务等。
试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试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一、前言交通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交通管理体制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方式和效果以及影响程度,受到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的制约,因此针对交通改革问题势在必行。
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我国现行的交通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散管理模式,即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条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概括起来主要弊端有以下。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展的大局思想,致使重复建设突出我国由于没有1个统一管理各运输方式的行政主管部门,致使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争项目,争投资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还导致了重复建设。
由于交通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陆水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海陆空路网和港站布局不合理,综合运输优势未能发挥出来。
2、机构重叠、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管理成本直线上升我国按各运输方式不仅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分别设立了运输主管部门,而且1种运输方式还有2、3个部门管理。
例如公路运输公安部还设置了1个交通管理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和车辆牌证及驾驶员执照等管理。
由于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
仅就公路运输来说,负责交通安全管理队伍18万人,负责路产路权管理的人员5万人,负责运输业户开业审批和市场管理的近17万人,负责各种规费征收的达7万人。
同时城市公交和一部分出租车又归城建部门管理。
以最低人均经费3万元计算,每年消耗近150亿元。
再加上办公用房、车辆等执勤装备,经济开支则更大。
有些省的高速公路每公里配备1名交警,既无必要,也加大了经费开支。
如果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编制至少可以压缩1/3,甚至一半以上。
由于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矛盾重重,致使政出多门,权利制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要点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要点一、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关乎到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分析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要点,为推进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二、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展开多年,其中一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相对较缓慢,各地区和各领域之间的改革协调性较差,导致改革“同频共振”效果不够明显。
其次,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法规法律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不够清晰和稳定,进一步限制了改革的质量和成效。
三、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及评价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管理制度体系,增进了对交通运输行业控制和调度的能力,加强了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和监管指导的规范性等。
然而,这些成果,特别是制度建设方面,仍需在可操作性上做出进一步加强。
四、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原因分析尽管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要的问题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各级政府的的利益驱动和优先级不同,导致各地方难以达成合作共赢的共识。
其次是资源利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强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法制和政策方面也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引导交通运输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五、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改进方向与建议为了加强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整体治理水平,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工作。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现有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这种体制给交通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便,并总结我国一些交通体制改革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交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城市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建设也越来越繁华,相应的交通系统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1]。
然而,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已经认识到要改变现有的交通问题,决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改善交通“硬件”如道路、立交桥、交通附属设施及其用地等,而应同时给予交通“软件”交通规划、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决策及其机制等给以足够重视,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途径。
1.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中心城市不断推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部分中心城市还初步建立了“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或“一城一交”的综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管理部门交叉和职责关系不顺的问题,交通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总体上形成了三种管理模式[2]。
模式一:传统的多部门交叉管理模式,由交通、城建、市政、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交通运输实施“多部门交叉”管理,如南京、昆明、福州、南宁、杭州等,共有18个城市。
模式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交通部门对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城市公交和市域范围内的道路客运进行统一管理,如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等,共有8个城市。
模式三:“一城一交”综合管理模式,即由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城市道路和公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及市域内的铁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等进行统一管理,如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武汉等,共有10个城市。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列的改革成绩。 首先 , 对 市 场 与 政 府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调 整 , 政 府 的 职 能 发 生 了 转 变 。第 二 , 将 中央 和 地 方 的 交 通 运 输 管 理 权
限基本理顺 , 实 现 了层 级 管 理 。 第 三 , 通 过 改 革 完 成 了政 企 分 开, 主 管 部 门 与其 直 接 管 理 的 企 业 实 现 了 脱 钩 , 使 企 业 成 为 了
投入所赚取 的利润也越大 。第二部分是运营流程 预警 指标 。 该
部分指标作为采购 、 生产 、 销 售 流 程 的预 警 指 标 体 系 , 对 以上 流 程 实 时监 控 , 实时预警 , 同 时也 要 求 企 业 对 内控 方 案 实 时 调 整 ,
技 经济 市 场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郑 丽
( 周 口市道路 运 输 管理局 , 河南 周 口 4 6 6 0 0 0 )
摘 要: 交 通 运 输 是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 命 脉 , 要促 进 我 国 未 来 的 经 济 发 展 ,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目标 , 就 必 须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深 化 行 政
的 阻碍 。
1 深化 交通 运 输 管 理体 制 改革 的重 要 意义
体 制 是 国家 基 本 制 度 的一 种 体 现 形 式 , 具 有 灵 活 性 和 多样 性 。所 谓 的体 制 改 革 指 的 是 对 相 关 的管 理 制 度 进 行 理 性 的调 整, 使 之 更 加 适 应 发 展 的需 求 。交 通 运 输 管 理 体 制 的 改 革 属 于 经 济体 制 改 革 , 必 须 坚 持 以市 场 化 为 导 向 。 . 我 国 的交 通 运 输 行
对我国交通管理和交通管理体制的看法
对我国交通管理和交通管理体制的看法
1. 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拥
堵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加强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规划和交
通组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可以减缓交通拥堵,
改善交通状况。
2.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优化交通设施,以及
完善交通监控系统等措施,都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
3.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调: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协
调关系十分重要。
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要加强协调,通过合理布局道路和交通枢纽,优化交通流动形态,提高交通
效率。
4. 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对
于交通管理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采
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交通信号控制和管理效率,有效应对交通挑战。
5. 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交通管理的效果和成效与组织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加强交通管理组织的协调性和执法力度,推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体制,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交通需求和挑战。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交通管理和交通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做好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问题,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执行交通管理的政府部门的机构制度。
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虽早,但是发展缓慢,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在20XX年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交通大部制改革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有诸多影响。
首先,促进了政事分开。
大部制改革实行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决策指挥,相关执行部门专注于执行,增强了执行力,这样将能够更快地应对突发危机,更有效地处置突发问题。
其次,减少了行政成本。
以往由于是小部制,管的事多,层级又多,导致行政成本高。
大部制改革使得行政部门精简,成本自然减少。
再次,促进了决策权划分。
大部制实行后,党的组织机构间接性地负责政治决策,主要由政府部门做出直接性的可靠的行政决策。
最后,有助于综合运输规划。
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要做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交通建设的终极落脚点,应从体制改革着手。
一、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1.现状我国现存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有3种模式。
第1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多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错管理的模式。
纵观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沿革,该模式仍处于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变化的最初阶段,即大体上沿袭了传统条块分割、垂直领导的分散管理模式,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
第2种是对城乡道路由交通部门执行运输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处于国家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中间时期。
第3种是综合交通管理模式,即“一城一交”。
这是目前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是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演变的一大进展,为构建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存在的问题虽然各方通过多种方法致力于我国交通行政管理机制的改善,但是交通运输行政机制依然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部门对于交通运输不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低效率的行政管理以及分工过细、机构重叠、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都是造成交通行政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交通安全问题成为了全国各地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
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等交通安全问题的增加。
从交通安全中心的报告中可以得知,在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20,000人以上,超过了许多国家的总人口。
因此,我们需要对交通安全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提高交通安全的水平。
本文将探讨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
目前,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驾驶员的恶性驾驶行为和车辆安全设备的缺陷导致的,然而人的因素一直是影响事故概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建立健全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可采取的策略包括:- 加强交通司法力度:对于交通安全和交通违法等问题的起诉和审判,应制定更全面和严格的法律和条例,并严格执行。
同时,要加强交通民事和刑事赔偿的制度,使失去健康和生命的人得到合理赔偿。
- 加强交通安全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信息和数据收集整合,实现全面信息化的管理。
同时,建立人员、车辆的信息化档案,要求司机在驾驶车辆之前进行信息登记,包括年龄,驾龄,图像等,在极其重要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定位这笔交通事故。
- 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全国性的驾驶员培训和教育平台,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课程开设、奖惩制度等方式,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
其次,加强交通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必须的。
根据近年来的调研,我国许多交通安全标准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同时应用也不够广泛。
因此,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安全标准,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水平。
下面是可以探索的措施:-明确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摊原则:建立交通事故责任分担的考虑因素,如环境、人员、道路状况等,制定合理的责任分摊了解现场的情况。
- 加强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设置严格的前、后保险杠要求,并要求安装气囊、安全带等成熟的安全设备。
同时,严格应用收费公路和能耗标志的策略,目的是确保所有能够维护安全的机制得到应用。
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
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不断进行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与政策的研究情况及其意义。
首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通过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逐渐建立起了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服务和监管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其次,政策研究在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政策研究,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政策研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交通运输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并具体明确实施的步骤和措施。
同时,政策研究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达到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政策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改革和政策研究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交通运输领域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群体利益,通过改革和政策研究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增强社会公平和公正。
再次,交通运输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改革和政策研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改善交通条件,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交通运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通过改革和政策研究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我国在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交通运输的管理原则和政府的职责。
其次,我国加强了交通运输的市场化改革,通过推进竞争机制,完善运输市场的监管机制,促进市场活力的释放。
我国公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我 国 公 路 交 通 事 业 的 发 展 成 就 有 目共 睹 。 据 交 通 运 匪 路 霸 ” “ 路 三 乱 ” 让 群 众 非 常 不 满 意 , 本 的 原 因就 、公 等 根
输 部 交 通 科 技 信 息 资 源 共 享 平 台统 计 , 国 公 路 总里 程 从 是 某 些 组 织和 个 人 利 用 体 制 的 “ 疵 ”谋 取 其 不 正 当 的利 我 瑕 19 9 8年 的 12 85 0公 里 增 长 到 2 0 7 0 0 8年 的 37 02 0公 益 , 而侵 犯 了群 众 的 公 共 利 益 , 坏 了和 谐 。因 此了资源配置 的基础性调节作 用 , 体 制等 方面。 改 变交通 管理 体制 的任务 随着 大部制 改革 这 对公路交通在 综合运输体 系 中占据 支配地位功 不可没。 进 入 了 “ 官” 收 阶段 , 们 必 须 认 识 到 公 路 交 通 行 政体 制 改 人
管理 体 制 改 革 的 要 求 将 愈 加 迫 切 。 主 , 公 路 交通 行 政 方面 就 是 要 确 保 交 通 行 政 的 公 平 性 , 在
1 公 路 交 通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是 发 展 和 完 善 公 路 交 通 运 依 法 行 政 , 平 行 政 , 理 服 人 , 德 服 人 。 . 公 以 以
了 巨 大 的 改 变 , 此公 路 交 通 行 政 体 制 必 须 要 适 应 新 环 境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的 需 要 因 的 要 求 , 应 对 公 路 交 通 行 业 的 长 期 稳 定 的发 展 。党 的 十 以
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让人 民群 众 “ 生活安康” 而且 “ , 心 时, 群众就 很难以保持舒 畅 的心 情和 平衡 的心理 , 进而可 能引发连锁 反应 。 在公路交通 行业也是如 此, 曾几何 时 “ 车
浅谈我国交通行政改革
浅谈我国交通行政改革作者:晁立董龙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国务院大部门制和交通运输部的改革历程,分析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提出对于我国交通行政改革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交通行政改革交通运输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1 改革历程1.1交通运输部改革历程我国交通运输部经历了几个阶段,如表1所示:表1 交通运输部改革历程1.2改革成果评价(1)至少在名义上交通运输部统筹了各种运输方式,加快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
(2)铁路公司的独立,将安全主体落实到了实处。
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监管和被监管者是同一个主体,很难去追究责任。
而现在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的分离,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企业运营出问题,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负责。
(3)铁路总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融资多元化,有利于铁路运输的可持续性。
铁路的资金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政府支持,这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政企分开,企业部分成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资金筹措的渠道也就变得多元化。
2 发达国家借鉴2.1美国联邦运输部美国联邦运输部,是以集中管理为理念,重视政策的协调统一,强调综合管理。
它的职责有制定全面的交通政策与长远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起草与交通运输相关法律等。
美国联邦运输部的特点如下:(1)各部门分工明确并且职责清晰。
涵盖了综合规划、交通安全等方面,而且权责清晰,特别是在综合运输方面。
(2)有专门的独立的咨询机构。
美国联邦运输部设有独立的咨询机构,会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咨询,使得运输部采取的措施能够合理有效。
(3)各级主体自主性强。
联邦运输部跟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关系是充分放权并密切合作,使其拥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权。
2.2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住房部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住房部的特点如下:(1)采用相对温和的改革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改革带来的阻力,因为改革无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些权利的分配和调整。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受到挑战和考验。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效便捷的出行需求,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改革与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进行探讨。
一、改革背景与意义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旨在完善行业规范、优化运输服务、提高行业效益。
面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过去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首先,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能够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制度的创新,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行业内外各方的积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可以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公平、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安全稳定。
加强对行业运营的规范和监督,推动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提高行业治理水平,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改革与提升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扶持和引导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2. 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
建立健全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运输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更便捷的运输服务。
4. 强调便捷与绿色发展。
推动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各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保障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要点3400字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足及要点3400字体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一种体现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在于解放交通运输生产力,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体制的落后会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只有通过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在新时期,还要继续推行和深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改革的重要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1、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体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一种体现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所谓的体制改革指的是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理性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发展的需求。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属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绩。
首先,对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第二,将中央和地方的交通运输管理权限基本理顺,实现了层级管理。
第三,通过改革完成了政企分开,主管部门与其直接管理的企业实现了脱钩,使企业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四,在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交通运输的市场体系,引进了竞争机制。
最后,通过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交通运输政策体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1].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只有管理体制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才能获得积极的发展,否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落后的体制的阻碍。
2、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不足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不断地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然而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服务行业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现有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持续地深化改革。
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改革
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改革交通运输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我国长期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革。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一、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制度无法适应这种发展需要,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现行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如管理权责不清、部门间协作不畅,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的要求,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制度更新与改革;最后,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共享经济与交通运输的结合、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等,必须及时更新管理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统一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扁平化管理,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对地方交通运输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地方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明确权责的法律框架。
同时,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组织和机制,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合作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制度的创新。
5.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交通运输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激励优秀人才,提高交通运输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
三、改革的成果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权责清晰,减少了管理上的摩擦和资源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现有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这种体制给交通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便,并总结我国一些交通体制改革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交通体制改革管理模式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城市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建设也越来越繁华,相应的交通系统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1]。
然而,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已经认识到要改变现有的交通问题,决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改善交通“硬件”—如道路、立交桥、交通附属设施及其用地等,而应同时给予交通“软件”—交通规划、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决策及其机制等给以足够重视,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途径。
1.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中心城市不断推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部分中心城市还初步建立了“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或“一城一交”的综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管理部门交叉和职责关系不顺的问题,交通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总体上形成了三种管理模式[2]。
模式一:传统的多部门交叉管理模式,由交通、城建、市政、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交通运输实施“多部门交叉”管理,如南京、昆明、福州、南宁、杭州等,共有18个城市。
模式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交通部门对公路和水路客货运输、城市公交和市域范围内的道路客运进行统一管理,如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等,共有8个城市。
模式三:“一城一交”综合管理模式,即由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城市道路和公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及市域内的铁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等进行统一管理,如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武汉等,共有10个城市。
2.我国现行交通体制的弊端2.1 现有交通执法体制需要改进问题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中, 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区域性“块”与各执法门类垂向的“条”相对独立, 在交通行政执法中,各行其是, 自我封闭, 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 一是条与条分隔,“依法”直属设立于各级交通行政部门下的各执法机构, 相互间缺乏有效协调; 二是条于块分割, 尽管是在同一交通系统内, 但多数执法门类都“依法”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对应的“条”式机构, 结果是客观上强化了各执法门类的“条”, 加固了多头分散执法体制; 三是“块”与“块”分割, 在全国, 交通行政法被各块“依法”分割而不统一, 以及存在地方法规超前于交通部规章的局面。
这些情况是中央政府的政策能量与效力逐层耗散造成的。
在现行的体制当中, 每一层级都有其产生正熵的机制, 这就造成中央权威和中央政策能量逐层递减。
在这一过程, 管理熵会逐渐增加, 管理效率会递减。
执法体制的膨胀、老化, 必然会使体制内部结构性磨擦系数加大, 从而产生内耗、能量衰退, 反应能力减弱[3]。
2.2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是集建、养、管、征为一体,公路管理部门既行使部分政府管理职能,又承担公路养护具体作业,同时还负责对养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这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计划经济,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它的弊端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目前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持计划经济模式,事企不分,管养不分,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养护队伍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公路发展的新形势;管理方式陈旧,效益低下;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技术水平低;养护经费严重短缺,公路超期服役现象相当普遍[4]。
2.3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的弊端现行的运输管理政策不适应, 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弱化。
随着广大农民、个体加入道路交通运输业, 道路交通运输的组织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专业运输企业逐渐萎缩和转型, 实行承包经营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名存实亡个体运输已占据了运输主要市场, 但个体运输一直没有纳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范围, 缺乏有效的管理, 成为交通事故多发群体[5]。
2.4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弊端中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999年全国公安交通警察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 412860 起, 造成83529 人死亡, 286080 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12401 万元, 万车死亡率为1515。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位, 万车死亡率接近于发达国家的10倍。
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存在以下根本性的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概念不清,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存在部门利益驱动[6]。
3.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1 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今港口行政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解决港口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从全国港口来看,建设经营主体也是分离的。
三是缺乏退出机制。
3.2.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认真规范收费公路管理。
一是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 抓紧研究统贷统还制度的实施问题。
二是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通过政府回购、统贷统还等措施,解决普通公路收费站点过多和收费标准过高的问题, 减轻社会和群众负担。
三是要严格规范经营性收费公路的设立和管理。
凡设立经营性收费公路, 都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投资者, 做好资产评估和审批, 不得违规转让收费权。
在投资或转让协议中, 要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履行的养护义务、提供的通行服务和安全要求。
四是要提高收费公路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度。
在设置收费公路、制订收费标准和年限时, 要采取听证、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 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 使收费标准更科学, 更合理, 更有利于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
完善特许经营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管理, 需要尽早出台有关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的管理办法, 在推行高速公路特许经营还要有创新性的新思路。
可以借鉴意大利的模式[9]。
实现政企分离, 改革政府监管模式。
李庆瑞[10]结合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政府监管模式的经验, 提出, 政企分离是我国实现高速公路监管关键性的一步; 通过成立独立的高速公路政府监管机构实现对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总体指导和具体监管; 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获得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的经营者; 监管机构应注重发展新的监管体制并在监管过程中尽可能兼顾高速公路的网络性和社会公益性。
创立融资退出机制, 防范投融资风险要控制风险就要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制定风险退出的标准, 退出的程序和退出的路径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健康的机制, 才能改善高速公路融资市场结构, 使高速公路融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正常功能, 优化高速公路融资主体的总体素质, 提高高速公路公司的营运质量, 维护公平、高效、透明的融资市场秩序, 建立高速公路融资退出机制是高速公路融资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高速公路融资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11]。
3.3 水运管理体制改革3.3.1船舶检验管理体制改改革开放前, 我国船检业务线一直由国家船检局负责。
1986年, 国家船检局下属的船检部门开始作为独立法人, 以中国船级社的名义开展业务, 1988年成为国际船级社协会的正式会员。
1999年8月, 国家进一步明确中国船检局与中国船级社实行“局社、政事分开” , 船检局与中国港监局海监局合并组建国家海事局, 行使对船检业务的政府管理职能中国船级社则承担船舶及海上设施的具体检验和分工。
从此中国船级社正式划出水运政府系列。
3.3.2 水上安全管理体制改革针对我国水上安全管理体制层次不清、事权不明的现象,2000年6月, 国务院转发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施方案, 重新界定了中央与地方的水域管辖分工, 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管理体制沿海包括岛屿海域和港口、对外开放水域、主要跨省区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 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和管理除上述水域之外的内河、湖泊和水库等其他水域的水上安全监督工作, 由省区直辖市政府负责。
根据上述方案, 交通部在沿海和内河干线沿岸省区市陆续建立了长江海事局与省市地方海事局, 由国家海事局实施垂直统一领导和管理。
3.3.3水运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 交通部水运管理主管司局曾经过数次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交通部撤销运输管理局, 分设水运司与公路司, 分别主管全国的水运与公路行业。
2000年, 交通部下发文件, 进一步明确各司局的主要职责和分工。
其中, 水运司作为我国水运行业主管司局, 其主要职责共计项, 涉及水运立法工作, 水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 水运市场准人、资质审核、经营行为、规费管理工作, 引航、理货的行业管理工作, 等等。
在处理相关司局职责交叉或分工的意见中, 明确了引航的行业管理由水运司负责, 海事局实施对弓航员的管理水运口岸开放由水运司提出开放计划的审定意见, 海事局负责口岸审批管理工作[12]。
3.4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
我国铁路设施的这次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了所有41 个铁路分局,并根据铁路网布局和客流货流集散的实际情况,从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出发,新成立了太原、西安、武汉3 个铁路局。
加上原有的15 个铁路局(公司),全国铁路共设立18 个铁路局(公司),所有铁路局(公司)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
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早在1994 年,铁道部就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在运输、工业、施工系统选择了11 个试点企业,其中包括2 个铁路运输公司,将大连铁路分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将广深铁路公司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改革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调整资产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铁道部实施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改革,二是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3]。
3.5 民航体制改革民航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使政府的管理职能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也就是把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实实在在地、毫无保留地归还给企业,同时依法行政,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并努力管住、管好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方法来规范企业行为,对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促进整个行业朝着安全、高效和健康的方向发展[14]。
随着我国入世以来,原有的交通体制已不能和国际接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原有的体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