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外国儿童心理理论
华生行为主义外国儿童心理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创始人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理论有行为、思维、习惯、情绪、人格五个要点,这五个方面都是用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的方式来阐述的。
华生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他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关键词]:行为主义;习惯;刺激;反应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于1878 年1 月9 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
1894 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
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
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了,①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
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之下,他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并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
1903 年他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直到1908 年。
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 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
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去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到了霍普金斯大学。
他在那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 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并于1908 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三、行为主义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
学习者通过观察他 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 果而受到强化。
三、行为主义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例如:
当儿童看到同伴推倒 别的小朋友并获得了想要 的玩具,那么,他以后也 可能会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这就是替代强化。
学到这里,你能解释 案例导入中男童的行为是 如何形成的了吗?
——华生
三、行为主义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观点
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 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行为模式: S(刺激)-R(反应)
三、行为主义理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观点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
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
形成规则 自觉遵守
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 道德原则
二、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
是最重要的生物本能,人在 不 同 的 年 龄 , 性 的 能 量 —— 力比多,会投向身体的不同 部位,产生快乐与兴奋的感 觉。
二、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生殖器期(12岁以后)
关。 强化控制原理
行为矫正原理
三、行为主义理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良好行为
今天露露表现很好 乖乖地吃完了饭
不良行为
强化
养成好习惯
人类社会认同的行为模式
不予强化 消除不良行为
但是,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引导教育。
三、行为主义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心理学》华生和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用内省方法,主张用实验方法。
他提出S—R 公式,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知道用什么反应,就可以推想出是由于什么刺激所引起。
他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条件反射法。
他的重要著作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19)和《儿童心理教养法》(1928)等。
华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一个医院中进行的。
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观察了婴儿的各种反射活动、情绪表现等,并且布置情境,进行实验。
在儿童心理学中应用实验的方法,并不从华生开始,但由于行为主义者注意行为的客观研究,因而推动了儿童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大量应用。
例如,他应用条件反射法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儿童本来是不怕兔子的,但如每次都和引起惧怕的刺激(如大声)同时出现,因而二者形成了条件反射关系,以后见了兔子也害怕起来。
他和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不同,他反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意识、动机等等。
他认为思维不过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活动。
众所周知,行为主义者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是应当肯定的。
但他们这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一岁的孩子大概就能咿咿呀呀的开始说话,而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说谎(说谎包含孩子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讲假话)。
到了学龄期,
很多家长更是头痛自己孩子似乎经常性的说谎。
那么孩子为什么说谎,或者说说谎行为为什么给固定下来了,那是因为孩子从说谎这个行为中获益了,再不济也是说谎这个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利大于弊(举个例
子某次孩子没有写作业,被老师问起,情急之下谎称自己头痛才没写作业了,结果是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嘘寒问暖的各种冠心,如果孩子多两次这样的经历,可能学会了谎称自己身体不舒服就可以避免做作业也不会受到批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性的说谎,该怎么办呢?
首先是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他说谎希望达到一个怎样效果?家长要认真分析这个原因以及孩子希望的达到的目的(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些离婚家庭的孩子,最初说谎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或者是希望将父母凑在一起),如果孩子的期望是正性的,值得保
护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不需要说谎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当说谎演变为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模式时,我们就也许就要对此进行行为矫正了。
1、差别强化法(奖励),如果孩子无意中出现期待行为,那就
给孩子奖励,通过奖励将这个期望行为固定下来(奖励也是个艺术哦),如果孩子出现说谎行为时,家长就将奖励撤消。
2、行为代价法,如果孩子出现说谎行为就将本应他享受的某项
权利(一次旅游,一顿美食)给以暂时剥夺。
注意,家长要把握尺度,不能说孩子说谎了,我剥夺他喝水的权利,就让他渴着,这种生理性剥夺是万万不可取的。
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论述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论述题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简述华生行为主义学说。
1.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简述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观点。
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2.本我是人的意识的最底层,处于“潜意识”状态,遵循快乐的原则。
3.自我处于本我和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对本我加以控制与压抑,遵循现实的原则。
4.超我是人意识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以社会道德标准或理想来控制行动,遵循道德的原则。
5.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平衡状态被破坏,就会产生精神疾病。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愧(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青春期(12~18岁)6.成年早期(18~25岁)7.成年期(25~65岁)8.成熟期(65岁以上)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 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
这种取向的理论以格塞尔的成熟实力说为代表。
一、遗传的重要性
成熟: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 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所进行的早期训练对儿 童最终的学习结果没有显著作用。
二、发展的原则
1.
2.
3.
4.
发展方向的原则: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相互交织的原则:人类的身体结构左右两侧 均等,左右交替,相互交织,互相补充。 (但存在机能不对称的例外) 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优势肢体的发展和心理 活动优势的形成。(如颈强反射) 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四、对成熟势力说的评析
格塞尔从生物学的起点研究儿童行为的发展, 强调成熟机制的作用,是有道理的。尤其对年 幼儿童来说,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超越 了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 社会意义。
第三节 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
皮亚杰: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 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二是来自主客体 的相互作用。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 注意:对行为的定向 保持:对所观察到行为信息的储存和保持 运动复现:对观察到的行为动作的尝试 强化和动机:习得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取决 于强化所引起的动机作用。强化分替代强化和 自我强化。
1. 2.
3.
4.
(二)观察学习的模式 行为模式:范型动作演示 言语模式:言语指导传达榜样或范型的行为 模式 象征模式:通过媒介象征性的传递榜样的动 作模式。象征模式具有广泛性、可重复性的 特点 抽象模式:使用从榜样的行为中总结出来的 原理和规则来指导行为。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感知运动 阶段
主要图式
动作图式 符号图式
特点
以感知和动作进行反应,形成低级的动作图式(手的抓取、 嘴的吸吮)。动作图式逐渐内化为符号图式,逐渐获得客体
永久性(7个月之后)
2-7岁
前运算阶 段
表象思维 直观形象思维
思维从动作中摆脱出来,但是需要借助实际操作物来学习理 解外部世界。不能理解守恒概念,思维缺乏可逆性,自我中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只要运用好强 化技术,就能塑造儿童形成教育者所期 望的行为,强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强化好 的行为,忽视不好的行为
4.斯金纳理论的实践运用
教学课堂管理
根据强化原理,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 对好的行为予以强化,不好的行为予以惩罚 或忽视,用正确的行为替代不正确的行为
适合幼儿的强化物:食物、奖品、表扬、代 币、游戏、减少作业
1-3岁
自主感VS羞 怯感和怀疑 感
学饭照顾穿习自衣自己,主的爬,卫行自生走己路吃,获 秩序得和自法主制感,意志的实现,
羞怯感,怀疑 或否定自身
父母
3-6岁
主动感VS内 疚感
探索周围环境,独 立活动,尝试新事 物
获得主动感,目的的实现, 有助于未来工作上的成就
内疚感和失败 感
家人
6-12岁
勤奋感VS自 卑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01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02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03
皮亚杰 & 维果茨基
04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儿童案例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他将心理、意识都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刺激S---R术语来论证,其中也包括高级心理活动思维。
水族馆的海豚顶球表演大家也都见过,训练小海豚的过程,也就是行为主义建立S--R的过程。
在初期,海豚只要越过水面上的红线,则可以获得奖励的食物,在训练过程中,每次一点点的提高红线的长度,直至达到8米的高度,海豚都在一次次的行为(跳跃)----反应(获得食物)中得到提高。
当然不能指望对海豚的训练可以一蹴而就,但是,只要耐心地将标准一点点抬高,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自然会水到渠成。
训练儿童的过程,同样,需要一步步慢慢来,行为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行为的消除也不是轻而易举。
有的儿童在刚上小学的时候,上课总是好动,却被老师扣以“多动症”的帽子,老师很生气,说“他就是个多动症的孩子,说了他几遍,他都不听。
”心理学家问到老师“你说孩子多动,他一节课玩几次橡皮,走几次神,与同学打闹几次。
”老师无法回答。
之后,心理学家为教师建立了完整的训练方案,首先观察,儿童一节课玩几次橡皮,如果他第二节课玩的比第一节课少了,给表扬。
两个月后,孩子“多动”的症状消除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儿童有些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高,这就要求成人规范儿童的行为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比较与奖励,让儿童切身明白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
只要慢慢的来,将良好的习惯与好的反馈做互动的联结,儿童早期的行为教育就可以说获得了大的成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之行为主义——讲义
关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的行为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第二个阶段是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第三个是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我们来一一进行深入的学习。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在他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有限的几种反射,如膝跳反射、打喷嚏,之后的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与反射的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认为能够通过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他曾经有过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不管他们的天赋、倾向、能力以及祖先的种族,我都可以训练他们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包括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斯金纳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但是他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如幼儿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如幼儿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斯金纳认为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行为带来的后果有关。
有些后果会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如幼儿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后获得称赞、新玩具;有些后果有可能使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如幼儿在主动打人后被批评或取消奖励等。
他将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这样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正强化指由于行为带来了愉快的刺激而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如:当小朋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时,奖励一朵小贴花。
负强化指由于行为能摆脱一个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如:当学生按时交作业,老师会撤销对他的处分。
根据刚刚学习过的强化理论,请大家思考,下面这个案例中老师采用的是强化吗?班级上有几个同学养成了一些不良读书习惯,当其他同学在认真画画时,他们总是喜欢在一边做小动作干扰其他同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观
• 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旳认知过 程,涉及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 等。首先,个体要注意到别人旳某种行 为,而注意具有选择性,在一样旳情境 中,不同旳人可能注意到不同旳信息, 从而造成不同旳学习。
行为主义观
• 其次,个体能在没有示范线索旳情况下 依然在头脑中保持原先观察到旳信息, 视觉表象、言语符号等就起着主要旳作 用。
精神分析论
• 1、口唇期(0—1岁)。新生儿旳吸吮动 作既使他取得了食物和营养,也是他快 感旳起源。所以口唇是这一时期产生快 感最集中旳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 他能抓到旳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弗洛 伊德以为,谋求口唇快感旳性欲倾向一 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接吻、咬东西、 抽烟或饮酒旳快乐,都是口唇快感旳发 展。
行为主义观
• 班杜拉旳观点 • 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旳新老行为主义学
派主要经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旳试验 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旳行为。 这些理论受到抨击旳一种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行 为旳社会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旳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 补了这种不足。
行为主义观
行为主义观
• 从刺激—反应旳公式出发,华生以为遗传得来 旳是数量甚微旳简朴反射而已,它们对后来旳 心剪发展无多少作用,而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 展旳唯一条件。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旳、 发育良好旳婴儿,和符合我旳要求旳抚育他们 旳环境,我确保能把他们随便哪一种都训练成 为我想要旳任何类型旳教授――医生、律师、 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旳才智、嗜好、 倾向、能力、禀性,以及他旳宗族怎样 (1930)。”
成熟势力说
• 小朋友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旳准备状 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旳 生理机制旳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 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旳原 因,取决于成熟。在发展旳进程中,个 体还体现出极强旳自我调整能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概念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行为主义
• 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
1 应答性行为(由刺激引发)
•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
2 操作性行为(自发的)
•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如:如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行为带来的后果有关。
行为
后果
行为发生频率
幼儿主动发言 获得称赞、新玩具
惩罚是由于行为带来的不利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降低的现
象。
名称
给予/撤销
刺激 行为发生频率
举例
给予惩罚 给予(+) 厌恶刺激
降低
学生迟到时,要求其打 扫教室卫生
移去惩罚 撤销(-) 愉快刺激
降低
不服从老师的安排,没 收之前奖励的小贴花
• 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
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著名的 “儿童攻击行为模仿”实验,又称 “波比娃娃”(Bobo doll)实验。
幼儿主动打人 被批评
强化是指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的
现象。
强化是指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的
现象。
名称 给予/撤销 刺激 正强化 给予(+) 愉快刺激 负强化 撤销(-) 厌恶刺激
行为发生频率 增加 增加
举例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奖励一朵小贴花
按时交作业,老师撤 销对他的处分
行为主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 斯金纳&班杜拉
2.主要观点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部条件对 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 为反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兹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 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 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的1000元, 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 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 “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于是, 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学习目标:
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其观点; 2. 能将各理论流派的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 题。
一、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
(一)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的早期研究
在西方,早在古代就有些思想家提出了他们的儿童观。具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和古罗 马的儿童观。
(二) 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分化和发展
1. 精神分析理论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① 口唇期(0—1岁) ② 肛门期(1—3岁) ③ 性器期(3—5岁) ④ 潜伏期(5—12岁) ⑤ 生殖期(12—20岁)
(2)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① 婴儿期(0—1.5岁) ② 儿童期(1.5—3岁) ③ 学龄初期(3—5岁) ④ 学龄期(6—12岁) ⑤ 青春期(12—18岁) ⑥ 成年早期(18—25岁) ⑦ 成年期(25—65岁) ⑧ 成熟期(65岁以上)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根据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观察,首次提出 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观点。他把一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个自然阶段分为三 个时期: 从出生到7岁,7岁至14岁,14岁至21岁。这是最早的教育年龄分期,也是最早的 对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的探讨。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一。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就是具有使用价值。
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与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那么,什么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与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
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的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的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行为主义的领袖---斯金纳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
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
于就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
"行为主义就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就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
"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与它的局限性。
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的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 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就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与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
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个体有三种原始的情 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具有了自然科学的特征,而且扩大 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研究意识到研究行为。
但是,华生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一定要辩证的看待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ຫໍສະໝຸດ 行为主义 学派的创始人。在研究内容上,反对研究看不见摸 不着的意识,应该研究行为;
在研究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 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首先,华生否认行为来自遗传。 ①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从刺激可以预测行为。 ②遗传能够给个体带来生理结构的差异,但是并不能证明生 理机能上的差异来自遗传。 ③心理学研究是以控制行为为目的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 其次,华生认为环境教育是行为发展唯一条件。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首先,华生否认行为来自遗传。 ①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从刺激可以预测行为。 ②遗传能够给个体带来生理结构的差异,但是并不能证明生理 机能上的差异来自遗传。 ③心理学研究是以控制行为为目的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 其次,华生认为环境教育是行为发展唯一条件。 最后,华生提出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即围绕传统、经典的理论,新近逐步形成起来、并越来越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阐述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A.Gesell ,1880 — 1961) 。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观一、华生的观点1.华生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 — 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华生倡导的行为主义主要有三个原则: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
二、斯金纳的观点1.斯金纳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1904 — 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
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社会学习论一、班杜拉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 ,1925— )。
班杜拉1925 年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沃尔特斯合作,1959)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沃尔特斯合作,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8)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二、观察学习: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班杜拉将它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的论述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了解就得从这几个代表人物出发。
我认为研究行为主义对了解儿童的心理,思想有很大帮助。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他创立了行为心理学理论,华生对心理学中使用意识、感觉、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感到不满,认为应该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
进而提出“刺激——反应公式,宣称这一公式是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原则。
华生树立了行为主义的旗帜,他的最著名的、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道理,儿童的成长发育与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相关,甚至环境可以决定儿童的一生。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的工作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开展的。
下面看看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下的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所以,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所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典型的、核心的观点是将学习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学习是被动的,对学习时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上,主张人一切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极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思维理论
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 轻微的反应。
思维与言语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本质就是 言语活动。
言语和思维都归结为语言的习惯: 言语:“外显的语言习惯”, “大声的思维”
------外显的、有声的和供社会之用 思维:“内隐的语言习惯”。 “无声的谈话”
----内隐的、无声的和供个人之用的。
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盖房子; 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腺体分泌、思维、态度; 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内分泌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二)、研究任务
“……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
三、华生的学习理论
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成习惯。华 生所说的“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都是 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 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 育职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人按 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 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的成长。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情绪理论
原始情绪说 1、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情绪是身体对特定 刺激做出的反应,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 2、 新生儿具有三中原始情绪:恐惧、愤怒和爱。以 后的习得情绪都是在这三种原始情绪基础上形成的条件 反射。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通过这个实验华生认 为:
各种恐惧症都是条 件化的情绪反应,是 通过条件反射学习而 来。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S~~~~~~~~~~~~~~~~~~~~~~~~~~~~~~~~~~~~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生的行为主义[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世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创始人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理论有行为、思维、习惯、情绪、人格五个要点,这五个方面都是用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的方式来阐述的。
华生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他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关键词]:行为主义;习惯;刺激;反应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于1878 年1 月9 日出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
1894 年他进入伏尔曼大学,五年后他得到硕士学位。
后来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把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目标。
但是,在学习中他对哲学的热情很快消失了,①他甚至很难理解他的导师杜威的思想。
然而在安吉尔的影响之下,他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把神经学作为第二副科,并师从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
1903 年他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直到1908 年。
在这几年里,他既学习和工作,又做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并表现出对以动物为被试研究行为的偏好,开始形成他的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
1908 年当华生成为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他又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的职位。
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去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到了霍普金斯大学。
他在那里度过了他学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一直到1920 年。
长期以来,华生不断思考如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客观化,并于1908 年在一份讲义中他第一次公开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912 年他应卡特尔的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在演讲中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
1913 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这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4 年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着《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文章的发表和专着的出版在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得到了广大青年心理学家的响应。
1919 年出版了他第二本专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这本书是他的行为主义观点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迫使华生辞去了霍普金斯大学的职务。
①1921 年华生进入商界,经营广告行业,他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1925 年他的《行为主义》一书出版,这本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通俗表述。
1947 年华生从商界退休,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1957 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荣誉的一段褒奖文字中,把他的工作赞扬为:“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
”华生为得到这种官方的承认而高兴。
1958年,溘然长逝。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这无疑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定量刺激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为研究人类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科学”也成为第一个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科学。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关于感觉,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其着述中尽量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
他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还用视反应错误来取代错觉。
②他提出一个着名的公式: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即给人什么样的刺①转印自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第367页。
激,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知道什么反应,就能推断出这个反应是由什么刺激引起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①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
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
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
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
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三)、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观察。
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
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
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
华生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
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
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华生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他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3、口头报告法华生认为,在正常人身上,有一种在动物身上不存在的,甚至在变态的人身上也不完善的能力,即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而且,人对于各种情境的顺应更经常地用语言而不用其他运动来实现。
有时,这甚至是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
这也决定了对人的研究不仅可能,而且必须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
华生所讲的口头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机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的活动,因而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省。
4、测验法华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纯粹的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差异越来越小,测验法也逐渐由应用的方法成为研究的方法。
他认为已有的测验方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它们大多数都是与语言行为有关的,这就使有语言缺陷的人不能运用这种方法。
因此,他主张要设计和运用不一定需要语言的明显外部表现的行为测验。
(四)、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华生在早期并不否认本能的存在,只不过把本能看作是一种由许多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系统地展现出来的先天性反应所形成的组合。
可是,他后来却主张在心理学中取消本能的概念,认为在心理学中不再需要本能概念。
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①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2、关于情绪的理论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
但他认为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如果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是内部的,而且是局限于主体的身体之内的,那么这就是情绪;如果刺激引起整个有机体对各种对象的顺应,那么这就是本能。
华生认为,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亲爱。
华生用形成条件恐惧反应的事实,认为条件化是使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著名的"小艾伯特(Little Albert)实验"--条件情绪反应实验详细解读了条件恐惧反应。
3、关于思维的理论华生认为思维也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
他说,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这就是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这就是思维。
两种习惯动作在本质是等值的,因此,言语是大声的思维,思维则是无声的谈话。
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开始是儿童独自一人不断地对自己讲话,以后在大人与社会的要求下,变为小声的讲话,最后又变为只在嘴唇之内出现。
华生注意到了言语与思维的联系。
华生还对思维的创造作用进行了解释。
对于各种思维的创造物,他说,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它们,是由于玩弄词的反应的结果。
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这便是各种思维的产物。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之外,还有非语言的形式的思维。
他提出,聋哑人说话时就是用肢体运动代替词汇的。
甚至正常的人也并非总是用词汇来进行思维的,当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他不仅发生着潜伏的语言活动,而且还在发生着潜伏的肢体活动和潜伏的内脏活动。
而在后面这两种活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发生了没有语言形成的思维。
三、华生的学习理论(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华生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环境的;第二,研究引起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
①所以,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华生为了从实验上推翻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小白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