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6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
6 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 室 内毒力及 田问防效测定
牛 慧芳
( 山西 潞 安 智 华 农 林 科 技 公 司 , 侯 堡镇 0 4 6 2 0 4 )
摘 要 : 为筛选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 , 试验选择 6 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室内
采 用 菌丝 生 长 速 率 法 测 定 6种 杀 菌 剂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病 的抑 制率 , 结果显示 , 嗯 霉 灵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 病 病 原 菌 的相 对 抑 制 率 最 高 , 为9 7 . 4 2 %; 其次是 甲基硫菌灵 的相对抑制率 为 9 5 . 9 0 %; 多・ 福、 腐 霉 利 和 咪 鲜 胺 对 油 用 牡 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 9 1 . 8 7 %、 8 9 . 7 6 %、 8 2 . 6 0 %, 多 菌 灵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 病 病原 菌 的 相对 抑 制 率 最小 , 为7 5 . 6 5 %。 田间 药 效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 嗯 霉 灵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 病 的防 效 最 好 , 多 菌 灵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 病 的 防效 最 低 。 由室 内毒 力 测定 和 田间 药 效 试 验 结 果 结 合 可 以看 出 , 嗯霉灵 、 甲基 硫 菌 灵 和 多 . 福 对 油 用 牡 丹 根 腐 病的防效较好 。
关键 词 : 油用牡丹 ; 根腐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 中图分 类号 : ¥ 7 6 3 . 1 文献 标 识码 : B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I n d o o r T o x i c i t y a n d Fi e l d Ef f i c a c y o f S i x F u n g i c i d e s Ag a i n s t Pe o n y Ro o t Ro t
6种杀菌剂灌根防治马铃薯炭疽病药效试验研究
6种杀菌剂灌根防治马铃薯炭疽病药效试验研究作者:陈爱昌魏周全莫娟禄冈强石娟娟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8期摘要:田间在马铃薯开花前、花期和花后分别采用6种杀菌剂灌根防治马铃薯炭疽病,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开花前选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最好,增产明显。
关键词:杀菌剂;灌根;防治;马铃薯;炭疽病;药效试验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012-01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志码: B马铃薯是定西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
定西市自1996年实施“洋芋工程”以来,面积从不足6.7万hm2增加到目前的20万hm2。
定西市种植的马铃薯发生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1-3]、黑痣病[4-5]、黄萎病、黑胫病等,由于近年来马铃薯贸易和重茬现象的普遍存在,定西市马铃薯生产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害,即马铃薯炭疽病。
2009—2011年7—10月调查,个别品种发病率高达50%,定西市马铃薯炭疽病平均发病率达12.6%。
在对该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室内药剂筛选的基础上,为了明确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笔者特安排了该试验,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安排在定西市安定區西川园区,海拔1 921 m,地势平坦,土壤黄绵土、肥力中等,前茬为马铃薯,品种黑美人,试验于2019年5月10日覆膜,2019年5月12日播种。
2 试验设计和处理试验分3次施药,时期分别为花前(2019年6月18日)、花期(2019年7月3日)和花后(2019年7月16日)。
每次试验设7个处理:①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②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③25%溴菌腈(炭特灵)水剂 500倍液;④23%络氨铜水剂600倍液;⑤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⑥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⑦CK(清水),每株施200 mL。
六种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六种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刘露曹剑许彦黄志伟覃贵勇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1年第09期摘要為筛选党参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选择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噁霉灵、十三吗啉、噻呋酰胺、福美双6种常见杀菌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开展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研究其菌落生长及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噁霉灵、噻呋酰胺能有效减少病菌色素分泌。
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党参根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46×10-3、 0.852×10-3、1.31×10-3 g·L-1;福美双、噁霉灵对其抑制作用稍弱,EC50分别为154.99×10-3、435.31×10-3 g·L-1。
噻呋酰胺对该病菌基本没有抑制效果。
关键词党参根腐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S435.6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1.25.007药材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功效与人参相似,为常用药材。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是补气养血的常见药材。
随着党参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部分地区连作重茬等,病害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党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根腐病是发生最为常见且严重的病害[1],根腐病菌的厚垣孢子抗逆性强,在无寄主存在时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导致发生愈加严重。
党参根腐病于4月中下旬发生,平均病株率相对较低,在8月病株率最高。
早期发病时,侧根表面或下部须根初现褐色小斑点,轻度腐烂,随后逐渐蔓延到主根,根部自下向上逐步腐烂,出现黑褐色水渍状病斑。
发病后,地上部茎和叶随着根的腐烂由下而上逐渐变黄,以致枯死。
如发病较晚,秋后剩下部分多为半截参。
次年春天,留下的半截参虽可发芽出苗,但不久便会继续腐烂,地上部叶片也相应变黄,逐渐枯死[2]。
几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蔓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基金项 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 目(yyx1一 )农业部行业计划项 目( yyx 73 6 1 )农业部 “4 ” 目( 06G 1 8 。 net- B9 ; 6 n hz0 ・・ —E ; 5 98项 2o ・ 2 - ) 0 第一作者简介 : 赵永强 , ,9 6 男 18 年生 , 助理研究 员 , 主要从事植物病理 学研究 。
害。为了克服了化学药剂防治上的弊病 , 本文选择了 7 种对甘薯蔓割病菌有一定抑制效果的生物源杀菌
剂并对其室内抑菌毒力进行了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 试菌株 .
甘薯蔓割病菌( .x s rm) F o yp u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中华老师提供。 o
收 稿 日期 : 0 0—0 21 9—1 5 修 回 日期 : 0 0—0 —2 21 9 3
甘薯蔓割病又称为枯萎病 、 蔓枯病、 萎蔫病、 茎腐病等 , 此病在很多国家 和地 区均有发生 , 我国主要分
布于浙江、 福建 、 四川、 广东、 台湾、 山东、 河北、 辽宁、 河南、 江苏诸省 , 是我国南方薯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 危 害极大… 。该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甘薯尖镰孢菌 [ u r m o yprm She tfs. a t w0 1 F s i xs u l h..p B t a au o c c a s( l — l w ) n d & H n ., e . Sy. n as ]是典型的镰刀菌导管病。病菌由土壤通过秧苗基部或根部 的伤 口, 由带菌种 或 薯通过导管侵入秧苗, 在导管组织内繁殖 , 致使罹病植株发生全株性枯萎、 死亡 , 表现为地上部叶片 自上而 下变黄脱落 , 茎维管柬变褐色 , 最后茎部开裂 , 整株枯死。 目前我国对于甘薯蔓割病主要是通过选育抗病品种、 改进栽培技术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进行 防治。在药剂防治方面 , 主要依靠多菌灵 、 甲基硫菌灵等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 。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既 2 ] 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 又易导致环 境和食 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
4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防效及田间防效研究
4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防效及田间防效研究作者:岳瑾邓晖杨建国张胜菊张桂娟杨伍群张金良袁志强董杰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12期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防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及施药方法的研究。
结果表明,各浓度四霉素、100μg/mL井冈霉素的室内与田间防效及增产效果均较好,采用滴灌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采用蘸根处理。
关键词:甘薯根腐病;杀菌剂;防效;田间应用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76-03甘薯是北京市主要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种植过程中,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北京地区常年发生的甘薯病害主要有甘薯茎线虫病、根腐病、病毒病和黑斑病,其中根腐病的为害最为严重,一般年份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1]。
虽然高抗根腐病的甘薯品种已在1973年育成并推广,对控制甘薯根腐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防治甘薯根腐病的重要手段。
为此,笔者对北京地区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 (Mart.)Sacc.f.sp.batatas Mc Clure]开展了室内防效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及施药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2009年7月,从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刘民营村甘薯(品种:西瓜红)根腐病重病田采集根腐病害样品,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回接鉴定,然后在PDA 斜面培养基上培养保存。
1.2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试验地点设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北京广源富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
供试甘薯品种为冀薯26。
供试药剂如表1所示。
1.3 试验方法1.3.1 室内防效测定培养基选用PDA培养基,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供试药剂的浓度梯度。
含药培养基配制方法为:将一定量的农药水剂加入经灭菌后冷却至45℃100mL的PDA 培养基中,摇匀制成含农药有效成分100μg/mL的PDA;用移液器移取10mL的100μg/mL含药培养基混入90mL的PDA摇匀制成10μg/mL含药培养基;再移液器移取10mL10μg/mL含药培养基混入90mL的PDA培养基混匀制成1μg/mL含药培养基。
不同品种甘薯茎线虫和根腐病药剂防效筛选
不同品种甘薯茎线虫和根腐病药剂防效筛选闫加启1谢逸平2孙厚俊2赵娇娜1李仁崑3(1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102600,北京;2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221121,江苏徐州;3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029,北京)摘要为解决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根腐病的混合发生,寻找防治两病的安全药剂,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甲基托布津和辛硫磷微胶囊剂,对两病同时进行防治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胶囊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根腐病;药剂甘薯茎线虫病是由马铃薯腐烂线虫所引起,是目前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 50%,严重的甚至绝产。
采用清除病残体、轮作换茬、培育无病薯苗等农业防治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化学防治仍是主要的防病手段。
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或烂根开花病,属于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华北、华东等甘薯主产区,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可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发病轻时减产1 2成,发病较重时减产4 5成,严重时植株根茎部变黑、腐烂,地上部生长停止,造成绝产绝收。
近几年北京大兴甘薯主产区由于连年种植甘薯,两种病害混合发生,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薯农收入。
为有效减少甘薯生产的损失,筛选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岩薯5号(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感病)、徐薯25(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选育,抗病)。
1.2试验药剂及其使用方法(1)30%辛硫磷微胶囊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者简介:闫加启,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薯品种及技术推广工作李仁崑为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青贮玉米、甘薯、杂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11-B-09);甘薯脱毒薯苗快繁及应用技术试验示范收稿日期:2012-02-03;修回日期:2012-02-14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将药剂稀释10倍后穴施。
四霉素防治杨树溃疡病田间应用研究
四霉素防治杨树溃疡病田间应用研究王丽萍;常国彬;孟双;孙翠焕【摘要】杨树溃疡病是在杨树上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干部病害.为了有效控制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利用四霉素制剂对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春季杨树溃疡病发生初期开始施药防治,采用刮涂法施药,0.3%四霉素水剂对杨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量为有效成分60~ 300 mg/kg(稀释倍数10 ~50),防效为62.9%~ 77.4%.试验期间林间系统观察表明,0.3%四霉素水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杨树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四霉素;杨树;溃疡病;田间应用【作者】王丽萍;常国彬;孟双;孙翠焕【作者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0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沈阳 110034;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04;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 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5杨树在我国分布较广,是主要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1]。
溃疡病 (Botryosphaeria ribis(Tode)Grossenb et Duggar)一般由子囊菌亚门的茶子葡萄座腔菌所致,为害60多种杨树,影响杨树生长,降低木材品质,严重时可导致杨树大量死亡。
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在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1]。
四霉素(Tetramycin)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2],是不吸水链霉菌梧州新亚种 (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wuzhouensis subsp11371)的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3-4],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防治真菌病害的生物农药[5]。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应用于防治水稻及果树病害,防治效果较好[3-4]。
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周惠萍;范静华;陈建斌;管瑜;母利娟【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24)002【摘要】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亿达枯荣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29.00 μg/mL;其次是90%瓜爽和72%农用链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47.50μg/mL和54.00 μg/mL;75%百菌清、枯必治、80%杀菌狂、70%代森锰锌、50%万竞生和77%可杀得,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156.50~706.00 μg/mL;50%氟吗霜疫克和15%庄园乐水剂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 125 μg/mL;20%叶枯唑抑菌效果较差,最低抑菌浓度为3 000.00 μg/mL;80%烟病速克净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高达6000.00 μg/mL.【总页数】5页(P307-311)【作者】周惠萍;范静华;陈建斌;管瑜;母利娟【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相关文献】1.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侵染规律研究 [J], 刘琼光;王振中2.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探讨 [J], 黄发强3.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李宇峰;王海玄;李奕莎;商贺阳4.不同种类杀菌剂对6种葡萄致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尹向田;杨立英;王超萍;陈迎春;吴新颖5.7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张玲;马文秀;任佐华;戴良英;刘二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药剂对瓜类枯萎、炭疽病菌室内抑菌力的测定
不同药剂对瓜类枯萎、炭疽病菌室内抑菌力的测定
崔美香
【期刊名称】《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本实验共做了22种药剂对瓜类枯萎及炭疽病菌室内抑菌力的测定,通过2次实验6个重复,其结果对西瓜枯萎病菌有4种药剂效果极显著,7种显著,3种有一定效果,8种无效,对黄瓜炭疽病菌有6种效果极显著。
枯萎、炭疽病是严重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尤其枯萎病对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黄瓜危害更严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并在西瓜生产上是一毁灭性病害,有的年份病区占20-30%,。
病株率达70%以上,严重地块高达100%,生产上药剂的种类多,使用不当而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对一些药剂进行室内筛选,为农药的田间试验和使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把这些病害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崔美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
【相关文献】
1.壳聚糖对6株植物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J], 刘昌燕;金铃;刘颖颖;汪军;黄俊生
2.8种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J], 吉沐祥;陈宏州;吴祥;姚克兵;王莉莉;陈源;李国平
3.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瓜类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于天丛;闫磊;丁君;肖婷;牛洪涛;罗万春
4.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J], 占魏;张欣;吕延超;张贺;王芳;邱晓聪;谢艺贤
5.生物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J], 魏嘉怡;史芳芳;周明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丁明亚;秦宇轩;朱杰华;杨志辉;陶晡;丁红田【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10(024)002【摘要】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金雷多米尔、杀毒矾、克露、克霜氰、大生M-45和进富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克露对晚疫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16μg·mL-1,毒力最差的是大生,其EC50值为2.89 μg·mL-1,其余4种药剂按毒力大小依次为克霜氰、金雷多米尔、进富和杀毒矾,其EC50值分别为0.24μg·mL-1、0.28 μg·mL-1、0.43 μg·mL-1和1.17μg·mL-1.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及药剂特性,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可视病害的发生情况交替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总页数】3页(P103-105)【作者】丁明亚;秦宇轩;朱杰华;杨志辉;陶晡;丁红田【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研究所,河北,围场,068550;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S482.2【相关文献】1.9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J], 冯翔;姚安庆;王文凯2.7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相栋3.嘧菌酯与双炔酰菌胺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 [J], 李洪浩;牟文平;徐成勇;李华鹏;吴婕;席亚东;刘波微4.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效果 [J], 罗建军;李志斌;刘琼光;陈洪;曹先维5.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田琴;杨志辉;朱杰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种杀菌剂对甘薯匍枝根霉的室内毒力及贮藏期药效评价
潘家荃,周桦楠,于 涛.8种杀菌剂对甘薯匍枝根霉的室内毒力及贮藏期药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141-14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198种杀菌剂对甘薯匍枝根霉的室内毒力及贮藏期药效评价潘家荃,周桦楠,于 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甘薯软腐病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匍枝根霉为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为测定不同药剂对匍枝根霉的毒力水平,明确药剂对甘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对实际生产提供有效指导,采用平皿分析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匍枝根霉的毒力并进行了贮藏期药效试验。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EC50由低到高分别为:50%咯菌腈、10%苯醚甲环唑、50%异菌脲、32.5%苯甲嘧菌酯、12.5%腈菌唑、80%烯酰吗啉、50%咪鲜胺锰盐、25%溴菌·多菌灵,EC50分别为0.1422、7.5133、8.4786、11.3104、16.3595、62.6331、78.6684、91.1605μg/mL。
其中50%咯菌腈EC50值显著低于其他7种药剂,毒力最强,抑制效果最好。
贮藏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贮藏45d时,50%咯菌腈处理薯块发病率最低,为3.33%,防效最高,为90.63%,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10%苯醚甲环唑、50%异菌脲、32 5%苯甲·嘧菌酯和12.5%腈菌唑处理防效均在60%~80%间;贮藏90d时,50%咯菌腈处理薯块发病率仍最低,为5.56%,防效仍最高,为86.49%,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10%苯醚甲环唑、50%异菌脲、32.5%苯甲·嘧菌酯和12 5%腈菌唑处理防效均在60%~75%间。
在甘薯软腐病的防治中,生产上可推广使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贮藏期甘薯软腐病进行防治。
关键词:杀菌剂;匍枝根霉;毒力测定;甘薯软腐病;贮藏期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5.3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4-0141-05收稿日期:2023-02-06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北四家子乡地瓜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编号:21-116-3-17);辽宁省沈阳市种业创新专项(编号:22-318-2-18);辽宁省沈阳市专家工作站项目(编号:20220105)。
甘薯软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抑菌试验
甘薯软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抑菌试验作者: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徐冲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07期摘要:为了筛选有效控制甘薯软腐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市售药剂对甘薯软腐病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对甘薯软腐病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它药剂无明显防治效果。
关键词:甘薯软腐病;匍枝根霉;杀菌剂;抑菌试验中图分类号:S435.313+.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09)07-0087-03甘薯软腐病(Rhizopus aolonifer),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
该病由接合菌亚门的匍枝根霉(黑根霉)Rhi-wpus aolonifer(Ehr.ex.Fr.)Vuill,引起,在适宜条件下病情发展较快,往往导致甘薯全窖腐烂,因此在甘薯人窖前应先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从收获时避免伤口,淘汰病薯,到入窖前清理、熏蒸薯窖,甘薯药剂处理乃至贮藏期间管理等各个步骤都要严格把关,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其中筛选防治甘薯软腐病的有效药剂对甘薯贮藏尤为重要。
关于软腐病的防治药剂多数是网页资料,未清楚表明药剂的种类及使用浓度,并且即使同一主要成分的农药,由于其生产工艺的差别、加入助剂的不同、防治对象的不同,都可能导致防治效果的差别。
本试验即对5种常用市售药剂对甘薯软腐病菌的抑菌能力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甘薯贮藏前的药剂处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甘薯软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取薯皮有白色霉层,薯肉稍腐烂,表现明显软腐症状的甘薯,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已灭菌的培养皿,将甘薯病健交接处切成1cm3大小,放入培养皿中,先倒入70%酒精,进行表面润洗几秒钟,倒出酒精,再倒入0.1%升汞液适量作表面消毒1min。
消毒后倒出升汞液,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用灭菌的镊子夹取剪好的材料,过火焰去些水分后,放入培养基平板上,轻轻按压。
三株不同镰刀菌对甘薯致病性及7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三株不同镰刀菌对甘薯致病性及7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张成玲;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3(000)0z1【摘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和育种工作,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己唑醇等7种杀菌剂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毒力。
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EC50最大为0.0023μg/mL;世苗和己唑醇对12Z-1和12Z-22种病菌具有较好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EC50为0.0025~0.86μg/mL,EC90为11.01~46.48μg/mL,但对12Z-3的抑制活性较低,EC50分别为1.54,12.36μg/mL,EC90分别为1893.29,1101.14μg/mL;利用针刺法接种不同甘薯品种,结果表明,烟薯25对12 Z-1和12 Z-2具有较好的抗耐性,其次分别为栗子香和徐薯18;胜利百号对12 Z-3抗耐性好于其他3个品种,其次为烟薯25。
【总页数】4页(P376-379)【作者】张成玲;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作者单位】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13【相关文献】1.不同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台莲梅;郑雯;靳学慧;辛惠普;闫凤云2.不同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刘春英3.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J], 刘利佳;李芳芳;何雷;彭玉富;丁永乐;孙聚涛4.两株禾谷镰刀菌对六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J], 陈莉;袁谦;范志业;赵永涛;刘迪;李世民5.西洋参种子分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及杀菌剂对种传病原真菌的生物测定 [J], 张国珍;张树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γ-聚谷氨酸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1 材料 1.1.1 供 试 药 剂 γ-聚 谷 氨 酸 由 烟 台 市 佳 益 有 机肥料有限公司提供,由芽孢杆菌发酵产生。 1.1.2 供试菌种 供试菌种主要有葡萄白腐病菌 (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樱 桃 茎 腐 病 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花生褐斑 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苹 果 轮 纹 病 菌 (Botryosphaeriadothidea),均由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农 业 科学研究院提供,经活化培养后保存在 4℃冰箱,所 用培养基为常规 PDA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汪少丽1,王英姿1,王洪涛1,刘保友1,史大臣2
(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烟台 265500;2.烟台市佳益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山东栖霞 265300)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 γ-聚谷氨酸对 6种植物病原菌(葡萄白腐病菌、樱桃茎腐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 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 16.67g/L质量浓度下,γ-聚谷氨酸对 葡萄白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 73.10%,其次是对樱桃茎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为 63.09%,而对小麦纹枯病菌、 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则较低,分别为 39.18%、33.16%、32.64%、24.54%。毒力 测定发现,γ- 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 12.8030g/L,其次是对于樱桃茎腐病菌、花生褐斑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的毒力,其 EC50分别为 13.6241、18.3360、18.7735、23.6007g/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 力最弱,其 EC50为 34.4903g/L。 关键词:γ-聚谷氨酸;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法;相对抑制率;室内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110-03
12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效
12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效作者:唐涛王帆帆郭杰段媛媛郭晓亮林先明游景茂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3期摘要: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12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7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0.5%小檗堿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80%大蒜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对角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相对较高,其EC50均小于100 mg/L。
在离体白术根茎上,0.5%小檗碱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白术根腐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较好,均在80%左右。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10 d 和20 d后,0.5%小檗碱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
各生物药剂处理对白术生长无显著影响,无明显药害。
关键词:白术; 根腐病; 生物源杀菌剂; 角担菌; 防效中图分类号:S 482.28文献标识码: BDOI: 10.16688/j.zwbh.2020098Control effect of 12 kinds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on the root rot of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TANG Tao, WANG Fanfan, GUO Jie, DUAN Yuanyuan, GUO Xiaoliang, LIN Xianming*, YOU Jingmao*(Institut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Enshi 445000, China)AbstractSensitivity of Ceratobasidium sp. to 12 kinds of biological fungicides was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even biological fungicides on root rot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were investigated by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rberine 0.5% AS,eugenol 0.3% SL, cnidiadin 1% EW, zhongshengmycin 3% WP, physcion 0.5% AS, garlicin 80% EC and matrine 0.5% AS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Ceratobasidium sp., with the EC50 values of less than 100 mg/L. The preventive efficacy and curative efficacy of berberine 0.5% AS, eugenol 0.3% SL and cnidiadin 1% EW was around 80%. Field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berberine 0.5% AS, eugenol 0.3% SL and cnidiadin 1% EW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10 d and 20 d after the final fungicides application, with the efficacy of around 70%. The biological fungicid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macrocephala and no obvious phytotoxicity onA.macrocephala.Key word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root rot; biological fungicide; Ceratobasidium sp.; control effect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苍术属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以及福建等地区[1]。
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当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保健的植物,然而它也容易受到根腐病菌的感染而引发萎缩、死亡等症状。
为了防治当归根腐病,十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被进行了研究。
实验设计了9个浓度,包括0、2、4、6、8、10、12、14、16ppm,用于测试十种杀菌剂对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各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中,高锰酸钾、不良铜、百菌清、凯宾杀(1号剂型)和甲基硫菌灵的抑制效果最好,对于10ppm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88.8%、86.7%、80.0%、80.0%和75.6%。
而硫酸铜、福星、福星+硫磺、凯宾杀(2号剂型)和甲基托布津的抑制效果则不如前者,其10ppm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4.4%、61.1%、64.4%、61.1%和51.1%。
此外,不同杀菌剂的抑制效果还受到其浓度的影响。
以高锰酸钾为例,在低浓度
(2-6ppm)时,其抑制效果较弱,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而福星和福星+硫磺对菌丝生长的效果与浓度无明显关系,在各个浓度下的抑制效果相似。
总体来说,高锰酸钾、不良铜、百菌清、凯宾杀和甲基硫菌灵这五种杀菌剂对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在应用时,还需注意杀菌剂的浓度和使用周期,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甘薯根腐病苗期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甘薯根腐病苗期室内抗性鉴定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成玲,谢逸萍,孙厚俊,杨冬静,马居奎申请号:CN201910614631.5
申请日:20190709
公开号:CN110249962A
公开日:
201909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抗性鉴定方法,具体是甘薯根腐病苗期室内抗性鉴定方法。
该方法科学,操作过程简单,试验条件要求不高,制备蛭石、土壤和沙子混合土壤,加入甘薯根腐病菌,取几棵生长一致的苗床或田间甘薯茎尖薯苗,剪掉最下面2~3片叶片后用灭菌水清洗干净,放入致病混合培养土壤中,25~27℃室温下培养30天,调查各试验薯苗受根腐病侵染为害等级,计算各重复平均为害级别,通过为害级别的大小即可判断各供试品种薯苗对甘薯根腐病的抗感情况。
申请人: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地址: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高铁站北
国籍:CN
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卓小彬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种药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其对苗期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多种药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其对苗期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 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毒力,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2%宁南霉素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居前2位,其中后者对该病菌的EC50值为0.30μg/mL。
探讨了7种药剂对甘薯苗期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以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苗期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100%。
【总页数】3页(P72-74)【作者】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13.1【相关文献】1.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J],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2.甘薯黑斑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J], 南晓英;刘燕茹3.甘薯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 [J],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4.甘薯黑斑病菌快速大量产孢方法研究 [J], 王波;黄忠勤;丁震乾;常勇;周涧楠;苏在兴;周兴根5.甘薯黑斑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J], 王晓黎; 沈学善; 屈会娟; 李洪浩; 黄静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AS � � � � � � � � � � �� 2% �� � � ��
�
1
� � � � �� �� �� � PD A �� �� � , �
��
� � � �� 2 7 � ��� �� �� �� �� �� , � 1.1 � � � 2009� 10 � � � �� � � � � � �� �� � 0. 65 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D A � �� � �, � �� �� �� � �� � , ��� �� �, � � PD A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3% W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1 00% � � � ) � �� � � � � �� ��� �� �� �� � ���
[4 ]
27 2 /3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Ex cel � � � � � �
: 2 01 0 - 11 - 11 � � � � : �� � � � ( n ycytx � -� 1 6 - B - 9) ; � � �( n yhyz x07 - 3 - 56 - 1 E ) ; � "948 " : ( 1 98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06 - G 2 1 - 08 ) .
�
EC 5 0 ( m g /L ) 42 3. 8 004 28 7. 0456 441 . 0421 18 6 08 . 61 96 33022 . 931 1 72 1 92 . 01 35 EC 90 ( m g/L) 2 604 . 8 92 5 3294 . 105 7 6 11 5 . 341 9 495 6 09 . 456 1 1 073176 . 68 27 5 96 5 090. 7 21 2
EC 5 0� EC 90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EC 5 0� EC 90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EC 50 � EC 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98 �� 2 EC 50 � EC 90 � � � � � ��� �� �� �� � � � �, 2.1 �� �� � � �� � � 6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EC 90 � � � � ; EC 5 0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1 00 1 600 m g/L� , 3 �� � �� �� � � 1 7. 73% 8 2 . 27% � 30. 5 3% 8 1 . 72 % �
201 1 , 23 ( 2) : 11 5 � � A ctaA gri cultura eJ ia n gx i
1 16
6
��
��
�
�
�
�, ��,
�, ���, ��
� � 22 1 1 21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C 50 � EC 90 , EC 50 � EC 90 � ���� : � � � � � �; �� ; � � ; ���� : S48 2 . 292 : A : 1 001 - 858 1( 201 1 ) 02 - 01 1 5 - 02 � � 8 92 5 � 3294. � 1 05 7� 61 1 5. 341 9 � m g/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M ] . � �: � � � � � � [ 2] ���, ���, �� .�� �[ M]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 6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25 .59 % 7 6 .97% � � 3 � � � �� � � � 400 6 400 m g/L�, ��� � � � EC � � � � �� EC � ������ �, ��� 5 0 �� 90 50% � �� � � � �� �:
[3 ]
0.1 5 % AS � � � �� � � � �� � � � � 8 0% 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AS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 M a rt. )Sa cc. f .s p. � �� � �� � � � � � � � ��� � � � � �� �� �� ��� � M cClure] , 1 937 � � � � �� � �� � PD A � � �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PD A �� �� � , � � �� 4 �( [1] 30% , � 20% �� �� ��� � � � � 1 � �� �� 1 973 �� ��� � � �� 1 8 � ��
2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6 2 51 + 0 . 7306 0. 98 91 0. 9969 0. 98 17 0. 98 03 0. 9942 0.98 8 4 =1 . 2 093 + 2 . 0276 =1 . 1 2 23 + 2 . 032 1 =0. 8 991 + 1 . 1 61 1 =0. 8 47 7 + 1 . 1 694 =0. 6 6 8 5 + 1 . 752 1
�
423. 8 004 � 28 7. 045 6 � 44 1 . 0421 m g/L � 2604 .
� � � � � � � T � � c� � � T � S B c F c S P a R R La b a
ZH AO Y on g- qi a n g,SU N H ou - j un ,C H EN X i a o - yu ,X IN G Ji- yi n g,X IE Y i- p in g ( Sweet Pota to Res ea rch In s ti tute,C hin es e A ca dem y of Agricultura l Scien ces ,X uz hou 22 1 1 21 ,C hi n a ) A b� � � a � c � � : � The � � � � tox � � i citi esofs ix b iogen ic f un � gici � � � desto � � � s weet p ota to root rot [F ( M a rt. )Sa cc. f . s p. M cC lure] w ere tes ted b y the m ycelium growth ra te m ethod i n the la b ora tory. The res ultss how ed tha t Zhon gs hen gj un s u ,tetra m ycin a n d ethylicinha d b etter i n hi b itory ef fectsto the hyp haof F . ,thei r EC 50 v a lueswere 42 3. 8 004,28 7. 0456 a n d 441 . 0421 m g/L res p ecti v ely ,a n d thei r EC 90 v a luesw ere 26 04. 8 925 ,3294 . 1 057 a n d 61 1 5 . 341 9 m g/L res p ecti v ely. Ina ddition ,i t isb eli ev ed tha t tetra m ycina n d Zhon gs hen gj un s u ha v e higher p oten ti a l inthe con trol of s weet p ota to root rot i n con s i d era ti onofthei r a ctiv e in gredi en t con ten t. K : Bi ogen i cf un gi ci d es ;Sw eet p ota to;Root rot;Tox i ci ty te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