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辅导:断肢再植的术后处理

合集下载

断肢再植(修)资料

断肢再植(修)资料
可在2个月后进行。
2100/3200/2/01200 /30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预防感染:病人最好住单间,室内空气和 器物每天消毒一次,注意地面定时用消毒 液擦拭。
• 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及时适量地应用抗 凝和扩张血管的药物,以保证血液循环畅 通。术后一周内液体24小时持续输入。 “三抗”治疗:抗炎、抗凝、抗痉挛
2100/3200/2/01200 /30
14
断肢再植—术后护理
2100/3200/2/01200 /30
5
断肢再植——禁忌症
• 1全身性慢性疾病——不允许长时间手术 • 2毁损伤——没有完整性 • 3刺激性液体、消毒液长时间浸泡——血管
内膜损伤 • 4高温季节,离断时间长,未冷藏保存 • 5精神病、病人不同意再植——不配合
2100/3200/2/01200 /30
6
断肢再植—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 • 补液:及时、足量的输血、输液,预防休
克。
• 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血型及配血。通 知手术时及麻醉师作准备。
• 病房环境:室温在23—25度,湿度在50%-70%之间,严禁吸烟,备好烤灯等,限制人 员探视。
2100/3200/2/01200 /30
7
断肢再植—术后护理
细血管回流情况:要求术后3天内每小时观 察记录1次。血管危象多发生术后72小时内。
2100/3200/2/01200 /30
10
断肢再植—术后护理
局部观察与护理:
动脉危象:皮肤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灰暗, 皱纹加深,皮温降低,指(趾)腹张力下降, 塌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超过2秒以 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指端侧方切开 不出血或缓慢渗出暗红色血液,提示动脉 危象,即动脉痉挛或栓塞。

断肢再植病人护理常规

断肢再植病人护理常规

二、断指再植病人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执行手外伤急诊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2、离体的肢体应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后放入塑料袋内再将
其放入加盖的低温容器中保存。

3、及时、足量地输血输液,预防休克,留置导尿管并持续至术后。

4、病房应安静整洁,室温保持在23~25℃,湿度50%~70%,
严禁病人及他人在病房内吸烟。

(二)术后护理
1、执行手外科病人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全麻者头偏向一侧,患肢用软枕垫高,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确保患肢不受压或扭曲,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病人不得大幅度翻身、坐起,保持大便通畅。

3、预防休克,检测尿量,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

4、再植肢(指)体血循环观察及护理
(1)皮肤温度。

应保持在33~35℃.
(2)皮肤颜色。

肤色变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由红润变成暗紫色表明为静脉拴塞。

术后48小时内应每2h观察一次,与健侧肢体相比较,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异常应即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PPT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PPT
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支 持,患者可以重新融入社会并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社会适应和康复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 活动。
并发症预防和 管理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
监测伤口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并 发症,如感染和潮湿伤口。
做好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监 测。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
提供妥善的伤口护理,减少疤 痕的形成和肢体功能的限制。 遵循医嘱进行药物管理和预防 预约。
总结
总结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 杂而关键的工作。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断肢再植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 次重大的身体变化,因此给予 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是至关重 要的。
提供信息和解答患者和家属的 疑问和担忧。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康复小组或与其 他患者分享经验。
社会适应和康 复
社会适应和康复
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 工作。
提供康复支持,包括辅助器具 和适应性技术。
断肢再植病人 的护理PPT
目录 引言 断肢再植手术简介 术后护理指导 心理支持 社会适应和康复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 总结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断肢再植病 人的护理的PPT,我们将讨论断肢 再植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
断肢再植手术 简介
断肢再植手术简介
断肢再植手术是一种通过手术 将完全断离的肢体再植回原位 的技术。
这种手术可以在失肢的情况下 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他 们的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指导
术后护理指导
术后休息和保持伤口清洁是非 常重要的。 注意给予病人足够的液体和营 养,帮痛药物进行疼痛 管理。
定期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是否 有感染迹象。

断肢(指)再植术后管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管理

动脉受阻
苍白 瘪陷 加深 皮肤出现花斑 下降 减弱或消失 延长 音量减弱、消失 减少或不出血
静脉受阻
发紫 丰满、肿胀 不明显、消失 不出现花斑 下降 存在 缩短 存在 较多,紫色
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鉴别
病因 病理 指端切口 血管造影 处理方法 解痉药物 交感阻滞 局部加温 高压氧 手术发现 血管痉挛 机械、化学、 温度、刺激 管腔缩小 少量出血 锥状阴影 保守,观察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吻合口变细 血栓形成 管壁粗糙、 血流缓慢 血栓阻塞 不出血 阴影中断 早期手术 无效 无效 有害 无效 吻合口血栓
(三)术后处理原则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1、全身状况: 收缩压>100mmHg以上 2、注意观察肾功能变化: 急性肾衰(acute renal failure)是断肢 再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在高位断肢 或离断时间较长的断肢。 一旦出现肾衰, 血透,必要时弃肢保命

再植时限延长,36小时断肢再植成功
末节断指再植和小组织块再植 异体手再植
定义

完全性断肢:离断肢体必须完全不与身体 相连 不全性断肢:主要血管联系必须中断,离 断部分没有血供,如果不吻合修复血管将 导致肢体坏死;大部分功能结构离断,其 它相连的软组织小于肢体周径的1/4

损伤机制



2.再植术

顺序 Operative sequence:固定骨骼→吻合血 管→修复肌肉与肌腱→修复神经→缝合皮肤。
(1)固定骨骼 bone stabilization 髓内钉、Kirschner 针、螺丝钉、钢丝 等。


简便、迅速、牢固 经关节离断:早期关节融合术

断肢(指)再植的护理

断肢(指)再植的护理

断肢(指)再植的护理术前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生命征,注意有无休克。

2、观察断肢(指)损伤程度及保存情况。

【护理措施】1、患者入院后迅速了解伤情及断肢(指)的时间,迅速进行全身检查,若有休克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应先进行抢救。

2、立即做必要的化验检查,配血及卫生处置,争取时间尽早送往手术室。

3、有条件病室应尽可能安排专门病房,室内严禁吸烟,有冷暖空调设备,要求室温在25℃左右,若无条件可准备红外线灯,一般用40—60W,距离断肢30—40cm照射,病室应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定时用消毒液湿拖地板,控制探视。

术后护理【观察要点】1、全身情况观察:血容量、体温、肾功能损害、脂肪栓塞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局部观察: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毛细血管返流时间、肿胀程度、有无血管危象。

【护理措施】1、全身(1)生命征变化:血容量不足易引起吻合血管栓塞,再植的肢体缺氧,术后数日因吸收热体温可波动在38℃左右,以后日趋正常,如发热不退,局部出现红、肿、痛,应考虑切口感染及组织移植部位液化。

(2)术后卧位10—14天,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保持再植肢体动脉的良好充盈和静脉充分回流,不可卧于患侧,如果动脉灌注不足可平置。

(3)准确按时遵医嘱给予抗凝及血管扩张药。

(4)断肢或合并挤压伤的患者,遵医嘱予测尿量,查尿常规、血生化,观察患者神志变化。

(5)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由于便秘,过分用力引起血管痉挛。

(6)做好心理护理。

(7)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如寒冷、失眠、紧张、疼痛、吸烟等。

2、局部(1)皮温测定:每小时一次,定点、定位(指甲下0.5cm)测量并与健侧相同部位对照,术后3天后可遵医嘱酌情改为q2h—q4h 测一次,血循环良好者,局部皮温应与健侧一样或高出1—2℃,如偏低3℃则有循环障碍可能。

(2)皮肤颜色和毛细血管反应情况:正常肤色红润,按之有弹性,若肤色青紫肿胀,表示静脉回流障碍;肤色苍白,指腹瘪陷,针刺末端不出血,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浅谈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浅谈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浅谈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在通过显微外科与骨科手术后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随着显微外科与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手部创伤修复开辟了广阔领域,同时也为护理的各项技能和质量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断肢及断指再植的目的,不仅可以使肢体成活,还要使被修复的肢体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断肢再植后是否能成活与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此可看出完善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医学及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细致的观察力,才能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提高断肢再植的成功率。

所以,断肢再植患者的各项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下面是笔者对于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体会。

术后护理体会1病房环境整洁保持空气流通,限制探访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病房环境进行紫外线空气照射消毒,室内均禁止吸烟,室温控制在24 ~26度,湿度控制在60% ~70%。

实施隔离制度,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备好床旁监护仪器及吸氧装置,必要时备好烤灯。

2严密观察全身情况根据血压、尿量、心率等考虑血容量是否补足,严密观察尿量和尿内容物的变化,预防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要注意神志及呼吸变化,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防止脂肪栓塞的发生。

慎用升压药,防止造成再植肢体和肾脏的缺血,加重再植肢体的组织缺氧的现象。

3血运观察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解决。

在术后24~72 小时内是吻合血管出现循环危象的危险期,因此应每1~2小时观察1次,其中包括:手指颜色、皮温、毛细血管反应、手指肿胀程度,以上指标应综合分析并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中手指颜色和皮肤温度是反映皮下血运的可靠指标。

3.1正常肤色红润、有色泽、纹理清晰,动静脉痉挛或栓塞时,肤色变浅或变苍白。

静脉栓塞时,有散在淤点或颜色由暗红变为紫红、紫黑。

动脉同时痉挛或栓塞时,组织则呈灰暗色,最后变为黑色。

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目的:讨论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方法:关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总结和体会,术后的护理对断指的成活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断肢再植;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康复锻炼断肢(指)再植是将断离的肢体血管重新吻合,恢复其血循环,彻底清创和作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手术。

[1]断指的成活不仅取决于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的护理也是其成活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指导,以增加患指的成活机率和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病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保持室温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为宜。

保持空气新鲜,防止病室空气憋闷,不利于病情恢复,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30分钟。

病房内严禁吸烟,以免烟雾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2.体位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10-14天,应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2]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刺激患指,发生血管痉挛,并需嘱患者微微抬高患指,使患手位置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位,以确保有效的循环血量,减轻术后水肿。

如过度抬高患指肢体会影响指体末端的血液供应,引起指体缺血坏死;放置位置过低会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指体肿胀坏死。

60 W 烤灯持续照射,断指指体,灯距30~40 cm,严防烫伤。

禁止患侧卧位,以免受压影响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特别是术后3 d 内尤为重要。

3.1术后患指皮温的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指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温变化直接反映了患指的血液循环情况,患者患侧及健侧的皮温都需测量,以作参照。

[3]正常情况下,再植指体的温度应在33~35 ℃,患指与健指皮温相差在3 ℃以内,若患指皮温较健指低4 ℃或指温不断下降,常表示有血液循环危象存在,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3.2.术后患指颜色的观察患指颜色红润,表示血管血流正常,无血流受阻,如果患指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或浅灰色说明患指缺血,有动脉危象发生,如果患指颜色由红润变为淡紫色甚至紫黑色常提示有静脉危象的发生,尤其是在术后的前三天容易发生血管危象,需每半小时至一小时观察一次,以便于掌握患指的详细病情变化,获得及时有效的资料,给予相应的医疗处理与护理措施。

断肢再植的护理

断肢再植的护理

断肢再植的护理1. 引言断肢再植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手术,它为患者提供了重新获得失去的功能的机会。

然而,手术的成功除了医生的技术水平外,患者的护理和术后的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断肢再植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2.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术前准备的要点:•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提醒患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断肢的状态、伤口感染情况、血管及神经的完整性等。

•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评估断肢的情况和相关结构的状态。

•安排手术室和团队,确保手术条件良好。

•对患者的术前麻醉进行评估,并为患者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

3.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是断肢再植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术中护理的内容:•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包括患者固定、消毒等。

•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协助医生进行断肢的解剖和修复,提供所需的外科器械和材料。

•注射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注意术中出血情况,及时止血。

•防止术中交叉感染的发生,遵循无菌技术操作。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断肢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术后护理的要点:•监测断肢的术后血运情况,包括血压、脉搏、质地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定期更换敷料,注意伤口愈合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

•注意伤口的保湿和保温,避免伤口裸露在外,减少感染的风险。

•配合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的锻炼、关节的活动等。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5. 结论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患者的合作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通过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护理和术后的护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断肢(指)再植手术后护理:局部情况的观察及处理

断肢(指)再植手术后护理:局部情况的观察及处理

断肢(指)再植手术后护理:局部情况的观察及处理局部情况的观察及处理:局部血液循环的观察皮肤温度1.正常指标再植肢(指)体的皮肤温度应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差在2℃以内,手术结束时皮温一般较低,通常应在3小时内恢复。

2.注意事项①测量皮温(包括移植组织及健侧组织)的部位应固定,可用圆珠笔标出,以便定位观察。

②测定的先后次序及每次测量时间要恒定。

③压力要恒定,一般应用半导体点温测定计,当用压较大时,点的接触面积较大,测出的温度也较高。

3.干扰因素①室温及患肢局部温度干扰:再植的肢(指)体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特别局部有烤灯时,皮温的高低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②暴露时间的干扰:移值组织一般均用多层纱布、棉垫包裹而保暖。

一旦暴露后,皮温即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暴露的时间越长,皮温的变化越大。

③减张切口的干扰:因血液循环危象而作减张切口后。

组织的渗血、渗液可干扰皮温的测定。

4.变化规律①平行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在相差土0、5°~2、0℃以内呈平行变化,说明动静脉吻合口通畅,移植组织血液循环良好。

②骤降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突然相差3°C以上时,大多是由于动脉栓塞所造成,应立即行手术检查。

③分离曲线:移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一般24~48小时后皮温相差达3℃,这种曲线大多是静脉栓塞的表现。

皮肤颜色1.正常指标再植肢(指)体的皮肤颜色应红润。

或与健侧的皮肤的颜色相一致。

2.干扰因素①光线明暗的影响: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肤颜色比较可靠。

②皮肤色素的影响:皮肤色素随民族、地区及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

3.变化规律①皮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

②皮肤出现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观。

随着栓塞程度的加重,散在性瘀点相互融合成片.并扩展到整个移植组织表面,提示栓塞已近完全。

③移植组织的皮肤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暗,说明静脉完全性栓塞,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皮肤颜色逐渐由暗红→红紫→紫红→紫黑。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断肢(指)再植术护理断肢(指)再植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断肢(指)重新接上,恢复其血液循环,使断肢(指)得到生存和恢复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虽然经手术将血液循环接通,但仍可由于肢体肿胀、血液循环受阻、血管栓塞、感染等导致失败。

术后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是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探讨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的科学护理方法,现将我院20例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20例断肢(指)进行再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1岁。

完全性离断12例(其中整齐离断伤10例),不完全性离断8例。

断掌1例,断前臂1例,断指18例。

除3例出现静脉栓塞坏死外,其余均成活。

2术后观察2.1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全身情况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急性肾功能衰竭、脂肪栓塞、血浆蛋白过低、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感染以及其他脏器的损害,这些不但可以威胁再植肢(指)体的存活,亦可危机病人的生命[1]。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2营造断肢(指)再植术后环境术后患者应住在隔离室,并使空气保持通畅,按时进行空气、地面、桌面等消毒,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

工作人员进入时,需穿隔离衣,换拖鞋,带口罩帽子。

2.3再植肢(指)体肿胀的观察再植术后,肢(指)体远端即开始发生进行性肿胀,至少在术后10~14天以后才逐渐消退,水肿是威胁肢(指)体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组中有1例患者断肢再植术后第8天患肢水肿加重,立即前臂切开引流,效果较好。

造成进行性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再植肢(指)体肿胀的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术后护理3.1心理护理断肢(指)虽经手术将血管接通,但仍可由肢(指)体肿胀、血循环受阻、血管栓塞而导致再植失败。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1.术后初期观察:
在手术后的头几天内,需要密切观察再植部位的情况,包括疼痛、肿胀、出血、感觉和血供恢复情况等。

特别需要注意是否有感染的征兆,如局部红肿、温度升高和化脓。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伤口护理:
伤口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初期,伤口通常是开放的,需要每天进行清洁和更换敷料。

在清洁伤口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以免伤及再植部位。

3.活动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锻炼对于再植部位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康复。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恰当的活动,以避免过度使用或损伤再植的手指。

4.药物治疗:
术后可能需要一些药物来帮助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同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5.远期观察:
手指再植术后也需要长期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应定期复诊,让医生对再植部位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手指恢复功能。

6.心理支持:
在总结: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非常关键,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促进再植部位的康复。

患者需要密切注意术后伤口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并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患者在家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断肢再植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它可帮助那些失去肢
体的患者重新获得价值,但是术后的护理也变得尤为重要。

1. 护理过程
1.1 伤口护理:术后切口一般覆盖着敷料,需要保持切口干燥
清洁,防止感染。

在更换敷料时,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定时更换。

1.2 疼痛控制: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常见的有头痛、肌肉、骨骼和神经的疼痛。

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
药物控制。

1.3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但要注意受断肢
的位置和机体重要器官的压迫情况。

调整合适的体位有助于恢复。

1.4 呼吸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呼吸畅通,如有出现呼吸困
难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 心理护理
2.1 患者的心理支持:患者术后需要一定的心理支持,陪伴与安慰是非常重要的。

2.2 家属的参与: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鼓励。

3. 饮食护理
3.1 液体补充:术后患者应适当补充水分,以保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

3.2 营养均衡:患者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情况。

以上是关于断肢再植病人护理的几点建议,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断肢再植的急救处理

断肢再植的急救处理

断肢再植的急救处理⑴病人的护理:首先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根据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判断有无休克或合并颅脑、胸、腹部等重要脏器损伤,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肢体完全离断者,一般血管回缩后可自行闭塞,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就能止血,如断肢(指)残端有搏动性出血,现场如有条件,可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但不可钳夹血管过多,以利血管吻合,用止血带应记录应用的时间,每小时放松1次,肢体如有多希骨折,应固定好患肢,防止造成附加的血管损伤,保持离断肢体干燥,切忌用任何液体浸泡。

较大的肢体断离,失血量多,现场补步处理后要迅速转送到有条件进行肢体再植的医院,途中应注意平卧、保暖,给热饮料等抗休克措施,并要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输血、右旋糖酐、葡萄糖盐水等,继续观察伤员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渗血情况。

⑵断离肢体的保存:断离肢(指)应冷藏保存,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外用塑料袋馐,周围置冰块,断离肢(指)禁忌直接浸泡在冰块或冰水中。

⑶断肢(指)再植的时限:指在常温下,肢(指)断离至重建血循环的时间,即热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如气温低或经过冷藏,则相延长时限,所以再植的时限与肢体损伤的程度、环境温度、断肢(指)保存方法等条件有关,护士应了解上述因素以便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工作。

⑴病人的护理:首先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根据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判断有无休克或合并颅脑、胸、腹部等重要脏器损伤,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肢体完全离断者,一般血管回缩后可自行闭塞,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就能止血,如断肢(指)残端有搏动性出血,现场如有条件,可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但不可钳夹血管过多,以利血管吻合,用止血带应记录应用的时间,每小时放松1次,肢体如有多希骨折,应固定好患肢,防止造成附加的血管损伤,保持离断肢体干燥,切忌用任何液体浸泡。

较大的肢体断离,失血量多,现场补步处理后要迅速转送到有条件进行肢体再植的医院,途中应注意平卧、保暖,给热饮料等抗休克措施,并要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输血、右旋糖酐、葡萄糖盐水等,继续观察伤员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渗血情况。

关于断肢再植的叙事护理

关于断肢再植的叙事护理

关于断肢再植的叙事护理一、什么是断肢再植?说到“断肢再植”这几个字,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吓人。

简而言之,就是把断掉的肢体重新接回去。

想象一下,有的人因为意外,比如说割伤、车祸,或者手术中,手臂、手指或者腿就“断”了,听起来很可怕是不是?现代医学可厉害了!通过一种特别的手术,可以将这些断掉的肢体重新接上,不仅能够恢复肢体的基本功能,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能像原来一样使用。

二、再植的关键:时间与护理其实断肢再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讲真,要想恢复好,除了手术外,后期的护理也是关键,时间更是至关重要。

手术医生说过,“黄金时间”就是断肢后的四到六小时内,越早处理越好。

如果超过了这段时间,肢体的存活率就会下降。

所以啊,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慌,打个急救电话、找个医院是最紧要的事儿。

手术只是第一步。

护理环节就得好好跟进了。

大家可能会觉得“护理不就是擦擦药、包包扎的吗?”护理的工作比这复杂得多。

尤其是对于那些断肢再植的病人,护理要特别精细。

比如,要保证伤口不感染,还要时刻注意肢体的血液循环,看看接回去的肢体是否能感知到疼痛、触觉。

要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护理人员的细心和耐心,决定了肢体是否能恢复得像原来那样好。

三、常见护理误区与建议说到护理,大家可能会想,“我有经验,应该能搞定”。

但很多时候,护理上都会有一些小细节容易被忽略。

比如说,有些人会觉得“再植肢体恢复了,之后的护理就可以随便点了”。

这种想法完全不对。

再植后,肢体需要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来促进恢复,包括湿度、温度、营养等等。

护理人员常常要和病人的家属一起合作,给病人调整合适的环境。

而且在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疼痛管理也特别重要,千万不能小看。

大家可能会觉得“那是不是要一直吃止痛药?”其实并不是,过多的药物使用反而可能影响恢复,最好是通过其他方式来缓解疼痛。

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护理。

肢体突然“断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断肢(指)再植手术健康教育

断肢(指)再植手术健康教育

断肢(指)再植术健康宣教一、概述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镜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二、术前护理1. 现场急救(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判断有无休克和重要脏器损伤,积极抢救生命。

(2)断肢(指)止血: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就能止血。

(3)离断肢体(指)处理:保持离断肢体干燥,冷藏(0~4℃) 保存。

2. 转运途中护理:注意平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及局部渗血情况。

3. 入院后护理:手外科一般护理。

4. 断肢(指)再植时限在常温下,一般不超过6h, 如气温低或经过冷藏,则相应延长。

三、术后护理1. 按手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2. 病房要求: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3~25℃;病室内严禁吸烟。

3. 体位及患手摆放:卧床休养约1周,体位以不压迫患手、舒适为宜;患手垫枕抬高,使患手略高于心脏水平。

4. 局部保暖:患手上方放置40~60W烤灯局部照射,距离为40cm左右。

5、饮食宣教∶臂丛、全麻或连硬外麻者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者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可进清淡、高纤维、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6、局部血循环观察:(1) 指体色泽:正常指体呈潮红色。

如指体由潮红色转为苍白色且指腹张力降低,说明断指处于缺血状态;如指体由潮红转为暗紫色且指腹张力加大,说明静脉回流障碍。

(2)指腹张力:正常断指血运重建后,指腹弹性正常或略高于健指,如张力过大,且出现指体色泽发紫则表示静脉回流障碍;如张力低下,色泽由潮红转为苍白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

(3)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用手指或棉签按压指腹或指甲时,受压的指体由潮红转为苍白,松压后恢复原状,时间为1~2s, 此为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正常,如充盈现象迅速且出现指体色泽暗紫,则为静脉回流障碍;如充盈现象消失或出现弹性降低,则为动脉血供障碍。

(4)指体温度:正常血运下,断指再植术后的指温与健侧指温基本相同或低于1~2℃, 如低于3~4℃或再下降说明血循环出现障碍,应酌情处理。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

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双臂断肢再植术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外科手术,旨在重新连接断肢,并恢复其功能。

这种手术需要一个严格的观察和护理过程,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和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和恢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臂断肢再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过程。

1.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是最关键的观察和护理阶段。

在手术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另外,还要观察断肢再植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

通过观察肢体的温度、颜色和毛细血管回充情况来评估其血液供应情况。

如发现血液供应不良,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确保断肢保持在排空状态,以防止坏死。

2.术后5-7天:同时,还要观察肢体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感觉、肌力和肌肉张力等指标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

如发现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如物理治疗和神经电刺激等。

3.术后2周:在术后2周的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主要关注肢体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情况。

这时,患者可能已经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和肌力锻炼等。

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还要继续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确保伤口恢复良好。

根据伤口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伤口缝合或再次更换敷料等。

4.术后1个月及以后:在术后1个月及以后的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主要关注肢体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这时,患者可能已经可以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穿衣和洗漱等。

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

失去双臂对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挫败感。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适应身体的变化,恢复自信和生活的乐趣。

总结:双臂断肢再植术后观察和护理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和及时反馈。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和康复进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

护理学基础知识:断肢再植患者的现场急救与再植后观察

护理学基础知识:断肢再植患者的现场急救与再植后观察

护理学基础知识:断肢再植患者的现场急救与再植后观察断肢再植患者的现场急救与再植后观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于断肢再植患者的现场急救与再植后观察注意事项。

1.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断肢保存和快速转运,同时要注意伤员全身情况,有无休克。

(1)止血:损伤肢体近端断面出血以压迫包扎止血较好,如压迫无效可应用止血带止血,但特别注意定时放松,以免压迫过久引起肢体坏死。

(2)包扎:止血后对断肢近端断面无菌敷料包扎,对尚有少量组织相连可用夹板固定。

(3)断肢保存:对离断的肢体现场不做无菌处理,严禁冲洗、浸泡、涂药,尽快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裹离断的肢体,并立即干燥冷藏保存,方法是将包裹好的断肢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再将其放入有盖的容器中,周围加放冰块,保持在4℃左右。

避免离断肢体直接与冰块接触发生冻伤,同时防止离断肢体直接与冰水接触使组织细胞水肿。

如多指离断要分别包好,并做好标记。

如断肢仍卡在机器中,要停机将机器拆卸后取出断肢,严禁强行拉出断肢或将机器倒转,以免加重断肢的损伤。

(4)快速转运;离断的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将要发生坏死,因此要快速将离断肢体与病人同时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再植,力争6小时内进行手术。

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离断肢体的低温保存。

当离断肢体送到医院后,迅速送至手术室并用肝素盐水灌注,冲洗后以无菌湿纱布包好,外用干纱布包好,放在无菌容器中,再放入2~4C℃冰箱内冷藏,严禁冷冻。

如为多指离断,分别包好并做好标记,以便按手术进程逐个取出,减少热缺血时间。

2.再植肢体观察:①制动及指高患肢,患肢适当限制活动,抬高患肢至略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但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血供。

②局部皮温测量,手术后10日内,每1~2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如皮温突然下降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外科辅导:断肢再植的术后处理
1.全身情况观察与处理断肢病人的病房应严格消毒隔离,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22±2℃)、湿度与适当的通风。

除了观察可能发生的颅脑、胸与腹部的重要脏器的合并损伤外,应对断肢再植术后一些重要并发症要有充分认识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主要有血容量不足、急性肾功能衰竭、脂肪栓塞、血浆蛋白过低、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感染等。

2.局部情况的观察与处理再植肢体循环危象一旦发生,首先需通过观察表15-2中的指标迅速判断为动脉还是静脉危象,然后进一步鉴别是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

突然发生的循环危象,大多数由于血栓形成所引起。

渐渐发生的供血不足,一般由于血管痉挛所引起。

血管痉挛可反复出现,均为动脉供血不足之现象,经输血,6~10%低分子右旋糖酐,妥拉苏林等抗凝,解痉药物、局部保温或交感神经节封闭等处理后可逐渐好转。

如疑有血栓,应及时手术探查,取出血栓或切除吻合口再行缝接。

术中应注意预防再植肢体后可能出现的进行性肿胀,术后应密切注意肿胀的发展,检查病人的体位、石膏、包扎、伤口缝合是否过紧。

如术后形成血肿已压迫静脉,应及时拆除必根缝线,清除血肿,细致止血。

3.再植后伤口感染一旦感染已形成,应对部伤口行切开引流术,采用合适的抗生素局部湿敷。

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调整抗生素。

注意全身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多次小量地输入鲜血可血浆。

4.术后的抗凝治疗问题常规静脉滴注6%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1000ml/日,肌肉注射妥拉苏林25mg和罂粟碱30mg/6~8h等药物。

一般不需要肝素和双香豆素之类的抗凝治疗,关键在于仔细而精确的缝合技术,而各种抗痉与抗凝剂只能起一些辅助作用,对于合并有胸腹部及颅脑损伤者,还有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潜在着致命出血的危险,应预以充分的重视。

5.高压氧的应用正常气压下人动脉血氧含量为8.53mmol/L,而物理状态氧仅占0.13mmol/L。

高压氧在3个大气压下可达到2.01~2.68mmol/L,较常压下增加22倍。

因此高压氧可使细胞得到充分的氧供应,钠泵恢复运转,水肿逐渐消退,组织细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