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671d6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4.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杨梅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1. 杨梅白粉病1. 症状:叶片上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和萎缩。
2. 防治方法:- 及早发现并清除感染部位;- 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处理;- 加强树体养护,提高杨梅树的自身抵御能力。
2. 杨梅黑星病1. 症状:果实表面出现小而圆形的黑点,并扩展成大型坏死区域。
2. 防治方法:- 定期修剪枝条以增加通风性;- 喷洒含有铜制剂等化学农药来预防和控制该种真菌。
3.杨梅褐斑霉(静态)孔雀眼纹锈菌主要危害花器。
对幼苞可引起畸胎,使之不开放; 对已经着生后者则常造成内外袭击: 冠盾下方鮮紫至暿棕赭色壁斑,内有褐色孢子层; 冠盾上方则呈暿棕赭至深紫纹锈状。
防治方法: 1. 每年开花前后及时清除树冠和枝条的霉菌感染部位,用草木灰、硫酸铜等进行喷洒处理;2.加强杨梅园地管理,保持适宜湿度。
4. 杨梅叶霉病1. 症状: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并且会导致萎缩。
2. 防治方法:- 及早发现并清除感染部位;- 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处理;- 加强通风以减少湿度。
二:杨梅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1.桃小实蝇(果实)成虫体长约3mm左右, 身体黑亮兼具金属光泽.卵为半球形带钻头一端稍扁平而略突起者 , 白显微圆点 ; 幼虫初期无足,后即成6只足幼虚。
群集在未着生之幼果上,以钻入小孔为害。
防治方法: 1. 在杨梅成熟前期进行化学防治;2.采用黄板诱捕、粘虫球等方式来控制桃小实蝇的数量。
2.红肩长尾夜蛾(芽)成虫体形较大, 翅展约30mm左右 , 前胸部呈黑色 ; 躯干及后翅基底面均具有鮮明之紫赤斑点者。
幼虚初产生时即在新叶内取食,后则进攻未着生之花器或储存于枝条中。
防治方法:使用合适的药剂喷洒处理,并加强树冠修剪和清除感染部位。
3. 杨梅刺吸介壳虫1. 症状:春天会出现萌发不良、留苞结果率低下等问题。
2. 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并手动清除寄主;- 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处理;- 加强园地管理,保持环境卫生。
杨梅病虫害防治策略
![杨梅病虫害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dc8f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d.png)
杨梅病虫害防治策略杨梅是一种美味健康的水果,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困扰。
为了保证杨梅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农民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来应对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杨梅病虫害防治策略,帮助农民朋友们保障杨梅产量和质量。
一、病害防治策略1. 杨梅炭疽病防治杨梅炭疽病是杨梅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果实表面出现黑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
为了控制炭疽病的发生,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1)清理病残果及树叶:在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果树周围的病残果以及掉落的叶片,减少病菌的滋生和蔓延。
(2)灌溉控制:避免过度灌溉,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环境湿度,降低病菌的繁殖率。
(3)药剂喷洒:利用炭疽病防治药剂,在果实刚刚坐果时进行喷洒,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2. 杨梅霜疫病防治杨梅霜疫病是一种由霜疫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并对杨梅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霜疫病的发生,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1)修剪病部:在果树休眠期间,及时发现患病部位并进行修剪,将病部切除并及时焚烧处理,以避免病菌扩散和传播。
(2)增强抗性:采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杨梅树木的抗病能力,减少霜疫病的发生。
(3)喷洒药剂:在季节适宜的时候,使用霜疫病防治药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霜疫病的蔓延。
二、虫害防治策略1. 杨梅果实蚜虫防治杨梅果实蚜虫是杨梅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杨梅果实为食,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为了防治蚜虫的侵害,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蚜虫天牛、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控制蚜虫的数量。
(2)化学防治:使用专门的蚜虫防治药剂进行喷洒,但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杨梅叶蝉防治杨梅叶蝉是一种常见的杨梅害虫,危害主要集中在杨梅的叶片上,它们以杨梅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萎蔫、黄化等现象,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的营养积累。
为了有效控制叶蝉的数量,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1)植物覆盖网:在杨梅树上搭建覆盖网,防止叶蝉在树上产卵和滋生。
杨梅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杨梅常见病虫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86912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杨梅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一)杨梅常见病害
杨梅的主要病害有癌肿病,褐斑病和干枯病。
(1)杨梅癌肿病:多发生在2-3年的枝条上,严重时使枝枯死,若在主杆部发病,会导致全株死亡。
可用200倍抗菌剂402液防治,也可用人工除去病枝。
(2)杨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使叶干枯脱落。
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施,有明显的效果。
(3)杨梅干枯病:主要为害枝干,为害严重时,病斑蔓延枝干深达木质部,导致枝干枯死,可用杭菌剂402涂患处,效果较好。
(二)杨梅常见虫害。
杨梅的主要虫害有巷叶蛾,白蚁和松毛虫等。
(1)卷叶蛾:5-8月幼虫为害嫩叶,咬食叶肉,可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90%的精制敌百虫喷杀。
(2)松毛虫:4-5月幼虫为害新梢和叶片,食叶量大,可用90%精制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幼虫。
(3)白蚁:主要为害根颈和树于木质部,造成树干损伤或枯死。
可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喷杀。
也可人工挖巢灭蚁。
杨梅病虫害防治方法
![杨梅病虫害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94ab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2.png)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Bt(苏云金芽孢杆 菌)等。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苦参碱、藜芦碱等,对环境友好且对病虫害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 时机,避免盲目用药。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应轮换使用不同药剂 ,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杨梅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出 现黄色或橙色的脓疱状病斑,影 响光合作用和树体生长。
虫害种类
杨梅小细蛾
该虫以幼虫危害杨梅叶片,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或 全叶枯黄。
杨梅红蜘蛛
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杨梅叶片,吸食汁液,使叶片 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杨梅蚧壳虫
该虫以雌虫和若虫固定在枝条和叶片上,吸食汁液, 影响树势和产量。
修剪时间
修剪时间宜选择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此时树体处于休 眠期,修剪对树体影响较小。
修剪方法
根据杨梅树的生长情况和树形要求,采取合适的修剪方法,如短截、 疏枝、回缩等,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4
防治案例
成功防治案例一
病蝇
防治措施
02
采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交替使用,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
杨梅病虫害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常见病虫害种类 • 防治方法 • 防治措施 • 防治案例
01
常见病虫害种类
病害种类
杨梅褐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出 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最终导致 叶片枯黄、脱落。
杨梅癌肿病
该病主要危害枝干,病部肿大并 突起,表面粗糙,严重影响树势 和产量。
北方能够栽培杨梅树怎么种病虫害怎么防治和治疗打什么药
![北方能够栽培杨梅树怎么种病虫害怎么防治和治疗打什么药](https://img.taocdn.com/s3/m/0419a0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2.png)
北方能够栽培杨梅树的种植技巧与病虫害防治杨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其苹果大小、颜色鲜艳、味道酸甜,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差异,栽培杨梅树可能会面临一些病虫害威胁,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北方能够栽培杨梅树的种植技巧,并提供一些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病虫害的治疗药物。
一、种植技巧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理位置是种植杨梅树的首要任务。
北方地区通常气候较干燥寒冷,但杨梅树对阳光照射需求较高。
因此,选择南向或西南向的坡地,以确保杨梅树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并减少湿气积聚。
2. 选用合适的品种在北方栽培杨梅树时,应选择适应寒冷条件的适合品种,如“大叶红杨梅”和“旱树杨梅”。
这些品种对寒冷气候和干旱状况较为耐受,并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力。
3. 土壤和施肥管理杨梅树偏爱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北方地区,土壤通常较为干燥,因此需要加强水肥管理。
底肥可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如禽畜粪便混合物。
而追肥则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
每次追肥选择有机肥,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防止土壤肥力过高。
4. 常规修剪杨梅树的常规修剪有利于树型的形成和通风透光。
北方地区的杨梅树一般在每年的晚冬或早春期间进行修剪工作。
修剪主要包括去除病、虫、死枝、交叉枝等,促进新梢的生长。
二、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1. 红蜘蛛红蜘蛛是杨梅树上比较常见的病虫害之一。
其常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下繁殖并危害杨梅树的叶片。
为防治红蜘蛛,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喷洒水雾:炎热季节,每天早晚用水雾进行喷洒,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红蜘蛛的生存环境。
•使用杀虫剂:可选择萘晴、拜枯特等杀虫剂,按照药品说明进行喷洒。
2. 蚜虫蚜虫是常见的杨梅树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嫩芽。
为防治蚜虫,可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杨梅品种,可减少蚜虫的危害。
•定期发现并清除蚜虫:通过人工观察和发现蚜虫,及时采取人工清除的方法,如用手抚摸蚜虫,或用温肥水进行喷洒清洗。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a0391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a.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目录1.引言2.杨梅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2.1.杨梅炭疽病2.1.1.病原介绍2.1.2.病害表现2.1.3.防治措施2.2.杨梅霜霉病2.2.1.病原介绍2.2.2.病害表现2.2.3.防治措施2.3.杨梅叶霉病2.3.1.病原介绍2.3.2.病害表现2.3.3.防治措施3.杨梅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3.1.杨梅小蠹3.1.1.虫害介绍3.1.2.虫害危害3.1.3.防治措施3.2.杨梅果蚜3.2.1.虫害介绍3.2.2.虫害危害3.2.3.防治措施3.3.杨梅食叶蛾3.3.1.虫害介绍3.3.2.虫害危害3.3.3.防治措施4.附件5.法律名词及注释6.结束语1.引言杨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梅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种植杨梅的农民更好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2.杨梅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2.1.杨梅炭疽病2.1.1.病原介绍杨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孢子在湿润环境下传播。
2.1.2.病害表现杨梅炭疽病在杨梅果实上表现为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脱落。
2.1.3.防治措施- 病前防治:定期喷洒适量的杀菌剂,保持果园通风通气。
2.2.杨梅霜霉病2.2.1.病原介绍杨梅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
2.2.2.病害表现杨梅霜霉病在杨梅叶片上形成白色霉斑,严重时叶片会枯萎。
2.2.3.防治措施-病前防治:定期喷洒适量的杀菌剂,保持果园干燥通风。
2.3.杨梅叶霉病2.3.1.病原介绍杨梅叶霉病是由叶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
2.3.2.病害表现杨梅叶霉病在杨梅叶片上形成灰白色霉斑,严重时叶片易脱落。
2.3.3.防治措施- 病前防治:定期喷洒适量的杀菌剂,保持果园通风通气。
3.杨梅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3.1.杨梅小蠹3.1.1.虫害介绍杨梅小蠹是一种昆虫,主要以杨梅果实为食。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a0123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8.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病害
1. 杨梅炭疽病
杨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病原真菌传播。
病害初期,叶片和果实表面出现黑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炭疽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坏死。
防治方法包括及早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害部分,使用炭疽病防治剂进行喷洒。
2. 杨梅白粉病
杨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害发生后,杨梅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叶片会变黄并脱落。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除杨梅树周围的杂草,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白粉病防治剂进行喷洒。
3. 杨梅霜霉病
杨梅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霜霉菌引起。
病害发生后,叶片上会出现灰白色霜粉,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杨梅树周围的落叶和杂草,保持通风良好,使用霜霉病防治剂进行喷洒。
虫害
1. 杨梅小食心虫
杨梅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杨梅果实为食。
害虫会在果实内挖洞,导致果实变形和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监测果实,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
2. 杨梅叶螨
杨梅叶螨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在杨梅叶片上产卵并吸食叶汁,导致叶片黄化、瘪皱和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杨梅树周围的落叶和杂草,及时喷洒杀虫剂。
3. 杨梅潜叶蛾
杨梅潜叶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寄生在杨梅树的叶片上,损害叶片和嫩枝。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杨梅树周围的杂草,及时喷洒杀虫剂。
以上是杨梅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杨梅种植者应该定期巡查和防治,保证杨梅的生长和产量。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2023版)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317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8.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杨梅主要病害1.褐斑病(Venturia nashicola)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出现的一种病斑,初期为淡黄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边缘呈不规则形状。
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病株及其周围杂草的清除、适时喷洒杀菌剂等。
2.红霉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红霉病在杨梅果实上表现为黑色或暗红色的圆形斑点,患病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随后果实烂熟,病斑变成深红色或黑色。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斑部分,灭菌消毒病株及其周围杂草,适时施用杀菌剂。
3.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e)黑斑病主要侵害杨梅叶片,初期病斑为灰白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形状不规则。
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适时修剪受害叶片,清除病斑部分,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4.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灰霉病主要侵害杨梅果实,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灰白色绒毛状菌丝体,逐渐形成密集的菌丝床。
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及早采摘熟透的杨梅果实,定期清洁果园,喷洒杀菌剂等。
二、杨梅主要虫害1.杨梅蚜(Aphis gossypii)杨梅蚜主要在杨梅叶片和嫩枝上寄生,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弯曲,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黄化和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蚜虫的生存环境,适时喷洒杀虫剂。
2.杨梅蛀果蛾(Anarsia spartinivora)杨梅蛀果蛾在杨梅果实中产卵并孵化,幼虫进入果实内部,以果肉为食,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腐烂。
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及早采摘受害果实,埋藏果实残渣,适时喷洒杀虫剂。
3.杨梅蜡蚧(Coccus viridis)杨梅蜡蚧寄生于杨梅枝叶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弯曲,严重的话会引起杨梅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蜡蚧的生存环境,适时喷洒杀虫剂。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具体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指用于防菌的药剂,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预防和控制病害的作用。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191faf1a37f111f1855b8e.png)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1)杨梅癌肿病症状:杨梅癌肿病菌主要侵害二、三年生的枝条,有时也可以发生在多年生的主干和当年生的背后梢上。
发病初期病部产生小突起,乳白色,表面光滑。
后逐渐增大形成肿瘤,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很坚硬,色泽渐变呈褐色至黑褐色。
肿瘤近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小的如樱桃,大的如胡桃,最大的直径可达10cm以上。
一个枝条上肿瘤的数目不等,少的1-2个,多的4-5个或更多。
发生规律:病原细菌在有病枝干的癌瘤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在病瘤表面溢出菌脓,通过雨水传播,从伤口和叶痕处侵入,潜育期一般为20-30天。
枝干上老病瘤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增大,在7-8月间增大最快,11月以后则基本停止扩大。
村梢上当年生病瘤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出现,以6-7月发生最多。
管理粗放,地势低洼,杨梅园排水不良,以及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树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关键是做好保护树体和清园工作,以及适时用药防治。
1、保护树体,防止受伤: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因此在果实采收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枝干。
由于杨梅树抗风力弱,因此在夏季有台风的地区,要做好防台工作,台风过后,应喷药保护树体,防止病菌侵入。
对台风造成的断枝,要及时处理,伤口要涂波尔多浆等保护剂。
在新建杨梅园时,应种植防风林。
2、做好清园工作:病菌主要在病瘤内越冬,因此在春季萌芽前,要剪除长有病瘤的小枝,对大枝干上的病瘤,可将病瘤刮除后用抗菌剂402的1:50倍液或硫酸铜1:100倍液消毒伤口,再外涂伤口保护剂。
3、适时用药防治:在抽发春梢时全面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
在台风过境后及果实采收后也要各喷一次波尔多液。
(2)杨梅褐斑病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处一,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mm。
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密生灰黑色的小粒点。
病斑可相互联合成斑块,最后干枯脱落。
杨梅病虫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6e07ee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7.png)
杨梅病虫防治技术
杨梅主要病虫害有杨梅褐斑病、杨梅干枯病、杨梅枝腐病、果蝇、杨梅毛虫、尺蠖、吸果夜蛾等。
杨梅病虫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措施有如下几项,供果农朋友参考:
1.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果园深耕,多施用畜禽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和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钾元素成分高的肥料,提高植株抗性。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禁止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获批准登记的肥料产品。
2.搞好果园清洁卫生。
结合果园修剪,及时剪除植株上干枯的枝叶、果、花穗,及时清除果园中的落叶、落果等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控制病虫害的污染源。
3.结合物理防治。
果园安装杀虫灯、防虫网,挂黄板、性诱剂等防治杨梅病虫害。
4.加强田间监测。
深入果园一线,做好杨梅病虫害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果园深耕,多施用畜禽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和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钾元素成分高的肥料,提高植株抗性。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禁止使用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获批准登记的肥料产品。
2.搞好果园清洁卫生。
结合果园修剪,及时剪除植株上
干枯的枝叶、果、花穗,及时清除果园中的落叶、落果等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控制病虫害的污染源。
3.结合物理防治。
果园安装杀虫灯、防虫网,挂黄板、性诱剂等防治杨梅病虫害。
4.加强田间监测。
深入果园一线,做好杨梅病虫害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80ab9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6.png)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
目录
• 杨梅病虫害的概述 • 杨梅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 杨梅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 杨梅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01
杨梅病虫害的概述
杨梅病虫害的定义和种类
1
杨梅病虫害是指危害杨梅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病 原体和害虫。
2
杨梅病害主要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 ,如杨梅枯萎病、杨梅锈病等。
杨梅红蜘蛛
常见症状
杨梅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叶螨,它们的成虫和幼虫都会在杨 梅的叶片上取食,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还会导 致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
对于杨梅红蜘蛛的防治,主要是加强园区管理,及时清除杂 草和落叶,保持园区清洁。在虫害发生初期,可使用克螨特 、三氯杀螨醇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定期检查叶片背面, 发现有虫卵时及时清除。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使用黄板、蓝板等对害虫进行诱杀。
THANK YOU.
1
杨梅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杨梅高产、优质的重要 措施之一。
2
通过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杨梅病虫害的发生和 传播,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3
针对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杨梅种植效益。
02
杨梅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杨梅锈病
症状识别
杨梅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感 染后,叶片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锈 斑,导致叶片变形、枯黄,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树势。
04
杨梅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和栽培管理
植物检疫
严格控制杨梅种苗的引进,加强对危险性病虫害的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的 入侵和传播。
栽培管理
改进杨梅栽培技术,合理安排灌溉、施肥和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杨梅抗病 虫害能力。
杨梅树的病虫防治和用药?
![杨梅树的病虫防治和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32fb8c3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png)
杨梅树的病虫防治和用药?杨梅树主要病虫防治介绍如下:一、病害1.癌肿病。
是一种细菌性枝干病害,通过雨水从伤口侵入。
防治方法:在新梢抽生前,用快刀刮除癌瘤(直到现新组织为止)并剪除有癌枝的小枝,伤口选择涂20%叶青双50倍液“402”抗菌剂50倍液;2%春雷霉素400倍液;硫酸铜100倍液,连涂3次,间隔7~10天。
或树上喷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1%新植霉素30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
注意将刮下的病瘤组织集中加以烧毁。
2.叶片褐斑病。
引起秋冬大量落叶,使花芽和小枝枯死。
防治方法:采果前20~3O天喷1次1:2:200波尔多液,采果后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等杀菌剂。
加强果树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性,冬季清除病叶。
3.枝腐病。
多发生在老弱树上。
防治方法:以加强果树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性为主。
采用早期刮除病斑、锯去枯死枝,并在伤口涂抹消毒剂的方法加以防治。
刮治方法同癌肿病。
4.赤衣病。
防治方法:以加强果树管理,做好雨季排水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每年4月上旬喷纹达克1000~2000倍液、硫酸亚铁300倍液。
共喷3~4次,间隔20天。
温度低,浓度使用1000倍,温度高浓度使用2000倍。
二、虫害1.卷叶蛾类:1年发生2代,多在5月底至6月中旬、7~8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在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为害期可结合褐斑病等及时防治。
喷25%灭幼脲三号1500倍。
2.松毛虫。
1年发生l代,4月上旬孵化幼虫。
4月中下旬在树上发现幼虫时,喷25%灭幼脲三号1500倍。
3.介壳虫类。
1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蚧发生正值杨梅幼果膨大期(5~6月),第二代在采果后(7~8月)。
防治上多在出孵若虫期、采果后第二代幼蚧孵化期喷施杀介壳虫药剂,可选25%噻嗪酮(扑虱灵)1000倍液、28%蚧宝乳油1200倍液、速扑杀1000倍液等加洗洁精800倍液或加农药助剂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000倍液。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f2215d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2.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杨梅炭疽病⒈病原及发病条件:- 病原: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主要株种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环境,杨梅果实受伤或生理衰弱。
⒉病状:- 果实:初期出现淡黄色小斑点,渐变为褐色疫斑,疫斑中央凹陷,有黑色胶囊形成。
- 树枝和叶片:出现小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
⒊防治措施:- 种植选择抗病品种,定期进行巡视病害发生情况。
- 温湿度适宜时,进行病害预防性喷药。
- 防止果实损伤,避免杨梅树过密,剪除病残枝。
二、杨梅白粉病⒈病原及发病条件:- 病原: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主要株种为Sphaerotheca macularis。
- 发病条件:高湿度(相对湿度80%-90%)和温度(20-25℃)。
⒉病状:- 叶片: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粉状菌丝,座生子囊盘形成黑色子囊。
⒊防治措施:- 清除病残叶及枯落的杨梅果实,减少病菌的源头。
- 杨梅生长季节保持通风透光,避免高湿度。
- 发现病斑,迅速进行局部剪除或喷洒合适的农药。
三、杨梅叶蜂⒈害虫特征及危害:- 害虫特征:杨梅叶蜂是一种小型黑色蜂类,其中雄蜂身长约3毫米,雌蜂身长约4毫米。
- 危害:杨梅叶蜂以杨梅树叶为食,其幼虫在叶片上掘食并形成蛹。
⒉防治措施:- 杨梅叶蜂孵化期进行喷洒有效农药。
- 种植过程中排除害虫的来源,定期对杨梅树进行巡查,及时清除有害昆虫。
附件:⒈杨梅炭疽病图片附件⒉杨梅白粉病图片附件⒊杨梅叶蜂图片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病原:引起病害的病菌或病原体。
⒉发病条件:病害发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⒊疫斑:病害在植物上形成的病斑。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2e530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e.png)
杨梅病虫害防治杨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杨梅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杨梅病虫害,保障杨梅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疫病危害与防治措施1. 杨梅落叶病杨梅落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叶片逐渐黄化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发育。
防治该病害的措施如下:(1)定期清理杨梅园地,清除落叶和植株上的病斑。
(2)轮作杨梅和其他不同科属植物,避免病原菌在杨梅根际土壤长期滋生。
(3)及时进行可湿性粉剂喷雾,如硫黄粉剂、多菌灵等,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2. 杨梅炭疽病杨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果实出现黑褐色斑点,严重影响果实的观赏和食用价值。
防治该病害的措施如下:(1)在种植杨梅的初期,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2)定期喷洒防治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3)保持杨梅园地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滋生和传播。
二、虫害防治方法1. 杨梅蚜虫杨梅蚜虫是杨梅主要的害虫之一,寄生在叶片的背面,吸食植株的汁液,造成植株黄化和卷叶。
防治该害虫的措施如下:(1)采用黄板诱捕:在杨梅树冠中间悬挂黄色粘虫板,吸引蚜虫落在上面,定期更换和清除已经粘虫的黄板。
(2)喷洒杀虫剂:选择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氧化乐果、拜克灵等。
(3)推行生物控制: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加强生态平衡,降低害虫的危害程度。
2. 杨梅食叶虫杨梅食叶虫主要以杨梅叶片为食,造成杨梅叶片齿缘咬食和叶片的大面积破坏。
防治该害虫的措施如下:(1)埋施诱捕剂:在杨梅园地四周埋施诱捕剂,吸引食叶虫为害,减少其对杨梅叶片的破坏。
(2)喷洒杀虫剂:喷洒具有杀虫效果的农药,如噻虫胺、乐果等。
(3)人工捕捉:定期巡查杨梅叶片,将食叶虫捕捉并销毁,减少害虫数量。
综上所述,杨梅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障杨梅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地采取疫病和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和害虫对杨梅的危害,提高杨梅的品质和产量。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1854f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6.png)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杨梅病害1.1 杨梅炭疽病炭疽病是杨梅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炭疽病菌引起。
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上出现黑色斑点,渐渐扩大并融合,最终导致果实腐烂。
为了防治炭疽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田间管理,修剪枝条、减少病残果、清除杂草等,以降低病菌的传播机会;-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农药喷雾,可选择有效的杀菌剂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等,按照指示进行喷雾,注意喷雾要均匀覆盖作物。
1.2 杨梅蜡样病杨梅蜡样病是杨梅的另一种常见病害,由引起。
症状主要表现为杨梅叶片和花器官出现蜡样病斑,叶片变厚变硬,枯黄甚至变黑。
为了防治杨梅蜡样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抗病种进行栽培,如“红葱头”、“三江红”等抗杨梅品种;- 定期巡查杨梅树冠,发现病变部位及时剪除,防止传播;- 注意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病害的发生。
2. 杨梅虫害2.1 杨梅食叶虫杨梅食叶虫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生长季节,杨梅叶片被食叶虫大量咬食,会严重影响杨梅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防治杨梅食叶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巡查杨梅树冠,发现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选择对杨梅食叶虫有效的杀虫剂,如苏力、氯氰菊酯等,按照指示用药,注意安全用药;- 注意田间管理,保持杨梅生长环境的清洁,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
2.2 杨梅蜜螨杨梅蜜螨是一种常见的杨梅害虫,主要在杨梅果实上为害。
它通过叮咬杨梅果实,导致果实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褐色小斑点,严重的还会导致果实畸形。
为了防治杨梅蜜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杨梅果实,一旦发现蜜螨为害,可采用杀螨剂进行喷洒;- 选择合适的杀螨剂,如氧化钡、甲硫菊酯等,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注意安全;- 在果实发育期,注意保持果实表面的清洁,及时清除果实上的病虫害斑点。
杨梅主要病虫害包括炭疽病、杨梅蜡样病、杨梅食叶虫和杨梅蜜螨。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定期巡查、选择抗病虫品种、合理施药等。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33a1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b.png)
杨梅的病⾍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药⽅案杨梅主要病⾍害及防治(⼀)主要病害及防治1、杨梅褐斑病⼜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乎都有分布。
为害叶⽚,进⽽使花芽和⼩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上出现针尖⼤⼩的紫红⾊⼩点,以后逐渐扩⼤,呈园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中央红褐⾊,边缘褐⾊或灰褐⾊,直径4—8毫⽶。
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或灰⽩⾊,上⾯散⽣⿊⾊⼩粒点(病菌⼦囊孢⼦),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枯脱落。
病菌以⼦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中旬以后借⾬⽔溅泼传播蔓延,8⽉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份病斑增多,10—11⽉份出现⼤量落叶。
云南富民约3—4⽉间开始发病,进⼊⾬季后,6⽉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上就有病斑出现。
该病⼀年发⽣⼀次,⽆再次侵染。
⼟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不良的粘重⼟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
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
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c、药物防治:在4⽉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次,可起到良好效果。
药剂可⽤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杨梅癌肿病:⼜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种细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杨梅枝⼲,尤以2—3年⽣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上病部产⽣乳⽩⾊的⼩突起,表⾯光滑,以后逐渐增⼤形成表⾯粗糙的肿瘤。
⼩枝被害,形成⼩园球状的瘤体,直径⼀般为1.5—2厘⽶,⼤的可达10厘⽶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
⼀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般多在枝节部位发⽣。
树⼲被害,树⽪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
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e415701ed9ad51f01df2ed.png)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杨梅卷叶蛾。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
一年发生两次,即5月底一6月中旬和7一8月。
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
防治方法: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
2、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
牡蛎蚧产卵于枝叶,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月底一7月初孵化。
防治方法:(1)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果实采摘后立即喷,挂果期不能喷)。
(2)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1斤灭蚧加3两碱冲50斤水)。
3、白蚁。
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
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
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
(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4、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
(1)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
(2)钩杀入木幼虫。
(3)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5、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症状: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
防治方法:(1)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
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
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
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
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
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
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
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
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
药剂可用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
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
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
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
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
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420抗菌剂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进行涂抹消毒。
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
果实采收后喷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保护树体。
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
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
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
3、杨梅赤衣病:是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新蔓延的一种真菌性杨梅严重病害。
主要为害枝、干,引起树势衰弱,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死亡,浙南温州地区和丽水地区约占总面积1/3的杨梅树已发此病,浙江其它杨梅产区也开始发生,严重地威胁着当地杨梅生产。
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为害杨梅的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枝干被感染后,在病部布满橘红色粉末(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引起树势衰弱,果小味酸,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枯死。
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温度上升,树液开始流动,下雨增多时病菌开始活动和传播,多雨潮湿容易引起本病盛发。
土壤粘重、积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雨季杨梅园的排水工作,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b、药物防治:在4月初病菌即将活动传播时用药。
先用刷子从上而下把病树上的小枝、大枝、主干上的红色粉末刷下,再用纹达克(或灭枯灵)1000—2000倍液涂刷或喷布,每隔20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
气温低时用药浓度要高一些,气温高时用药浓度则要低一些。
4、杨梅根腐病:是为害杨梅根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死亡。
症状和发病规律:病菌从伤口侵入,先在细根发病,逐渐向侧根、根颈及主干上蔓延。
病原菌进入木质部维管束,菌丝体增殖使维管束褐变坏死,而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
该病可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两种类型。
急性青枯型:初期症状难于察觉,要在植株枯死前2个月左右才表现出明显症状。
叶片失去光泽,褪绿,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变褐脱落。
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枝梢出现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复。
采果前后如遇气温骤升,树体常常急速枯死。
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此类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树上。
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青梢抽生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发,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较少,根系逐渐变褐腐烂。
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下部叶片大量脱落。
次年枝条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结果多,但果小质差。
高温干旱天气,顶梢开始枯萎,树体出现半边枯死或全株枯死。
从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一般需要3—4年,次类型主要发生在盛果期后的衰老树上,盛果期树上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a、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b、及时挖除和烧毁发病植株,避免传播蔓延。
c、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中间寄主树混植。
5、杨梅枯梢病,又叫杨梅小叶病,是一种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严重影响杨梅树势和产量。
症状和发病规律:多半为半珠或若干枝条发病,也有全株发病,主要表现是小叶,枝条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病树春季发芽较晚,新梢顶芽往往萎缩枯死,此后侧芽大量抽生,形成丛状枝,叶形变小,顶叶焦枯或呈紫褐色,叶面淡黄色;叶脉凸起,主脉褐色木栓化,丛状小枝一般在当年秋后即枯死。
该病在土层浅薄、不施有机肥、多施过磷酸钙的土壤发病多;PH值高的土壤含硼减少,易发病。
防治方法:a、果园多施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切忌偏施、多施磷肥。
b、2月花芽萌动开放前,剪除丛生枝、枯死枝,用0.2%的硼砂+0.4%尿素的混合液根外喷施。
c、6月杨梅果实采收后,视病树树体大小株施50—100克硼砂+100—200克尿素,用细土混合后采用盘状施肥法施于树冠下土壤之中。
6、杨梅干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一般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生较多,后期常造成枝干枯死。
症状和发病规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与健康部位之间呈现明显裂痕。
后期病部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起初埋生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层,露出园形或横裂的开口。
发病严重时病部可深达木质部,当病部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
该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树势衰弱时才能扩展蔓延,故发病轻重与树势密切相关。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b、防治害虫,保护树体,防止或减少伤口,阻止病菌侵入。
c、清除病枝,集中烧毁。
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斑,并在伤口处涂抹50倍402抗菌剂液保护。
7、杨梅枝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的皮层,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
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引起树体早衰。
症状和发病规律:枝干皮层被害初期病部呈红褐色,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病部会下陷。
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座),在小粒点上部长有很多的刺毛,这一特征可与杨梅干枯病相区别。
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防治方法:a、加强培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b、刮除病部或剪除病枝,再涂抹50倍402抗菌剂液保护,促使伤口逐渐愈合。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1、蚧类:据缪松林资料介绍,为害杨梅的蚧类害虫主要有柏牡蛎蚧、牡蛎蚧和樟盾蚧3种。
柏牡蛎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杨梅枝梢和叶片主脉附近、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落叶、枯枝,杨梅被害后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如火烧状。
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卵,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蛹散,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于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为固定若虫期,10月上旬若虫变为成虫。
牡蛎蚧: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6月孵化,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枯死。
樟盾蚧:又叫樟介壳虫、蛇眼蚧、樟网盾蚧。
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
次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孵化,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枝条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a、保护利用天敌瓢虫、小蜂等开展生物防治,禁用对天敌杀伤力高的农药。
b、冬季清园和春季修剪时,剪除枯死枝及虫害严重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c、药物防治:第一代若虫孵化期4—5月份正是我省杨梅果实发育成熟期,此期不能喷药防治。
应在采收后第二代若虫蛹散固定期用药喷布,可用速扑杀1500倍液,或扑虱灵1000—2000倍液,或洗衣粉80—100倍液。
2、袋蛾类:为害杨梅的袋蛾有大袋蛾、小袋蛾、白囊袋蛾三种。
主要是幼虫为害杨梅叶片,老熟后在枝上护囊内越冬。
大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长40—60毫米,囊外紧附有较大碎叶片,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危害严重时食尽叶肉,仅留叶柄。
小袋蛾:一年发生二代,幼虫护囊长7-12毫米,形似钉螺,种外附有茶末状枝叶碎片。
幼虫前半身依附于叶面,食害叶面表层和叶肉,被害叶常变为红色。
白囊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灰白色,长30-40毫米,细长纺锤形,全系丝质,囊外无残叶披护。
防治方法:a、幼虫为害初期,虫口较为集中,及时人工摘除虫囊消灭。
b、冬季结合清园,剪除越冬幼虫护囊消灭。
c、药物防治:在幼虫孵化期和幼龄期用药,可用青虫菌剂1000倍液,或90%精制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12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
3、杨梅卷叶蛾:又叫卷叶虫,一年发生两代。
幼虫吐丝将杨梅新梢嫩叶裹成一团,躲于其中食害叶肉,使新梢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a、少量发现时,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b、药物防治:可用90%精制敌百虫、或80%敌敌畏1200倍液,或5%敌杀死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在幼虫期喷布,效果良好。
4、土蚕(蛴螬):土蚕是金龟子类害虫的幼虫,化蛹前长期生活在浅土层中,啃食为害杨梅幼数颈部皮层和幼根,造成幼树生长不良或死亡。
一般为害定植3年内的幼树,以定植1—2年的幼树受害严重,常因根颈部皮层被啃食一圈导致幼树死亡。
防治方法:a、冬季翻挖园地时捡拾土蚕消灭,或在成虫金龟子盛发期的黄昏人工捕杀成虫。
b、药剂处理土壤:初夏成虫金龟子盛发期用药。
在树盘土表散布3%呋喃丹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甲敌粉,然后浅松土将药翻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