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剧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粤剧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从粤剧的生存现状角度出发,简要讨论了粤剧发展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未来的发展趋向,并提出了适合推动粤剧发展的解决办法。
一般认为,粤剧始于明朝中叶至
清初之间的两广地区,初期用戏棚官
话演唱为主,夹杂地方方言粤语,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普遍用粤语演唱,
始称粤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作为群众娱乐项目,粤剧演出备
受群众欢迎。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
粤剧知名度以及演出数量急剧下降。
而今,曾经作为两广地区文化瑰宝的
粤剧现在已然不再拥有如当年般的广
大受众。本文将就粤剧的生存现状和
未来应如何正确发展进行浅析。
一、粤剧生存现状
诚然,纵目环宇,两千多万粤籍
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放眼国内,更是有南疆大地的两广地区广大人民,粤剧依然有着相当大的生存空间。然而,现今因信息现代化而高速发展的
社会使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
活节奏不断加快,艺术欣赏水平也不
断提高,加上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近年的粤剧一直被改革的问题所困扰。
依笔者之见,粤剧的现状可以归结“三喜”与“二忧”。
“三喜”分别为:较为稳定的演
出市场、演出剧团的经费有所保障、
有着广大粤曲爱好者作为受众。
相比于北方的部分戏曲演出团体,粤剧团体的演出数量较为可观。一个
剧团一年演出一百余场是较为常见的
现象。还有大量剧团或个人常远赴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巡演,借
此机会提高粤剧声望并传承粤剧发展。另外,这类演出常常都是有经济收入的商业演出行为。此种演出现象与不
少北方戏曲剧团的无偿演出相比,也
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粤剧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出市
场及相对较高的演出收入,所以其艺
术队伍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北方一些
剧团普遍存在的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
除此之外,前文所提到的粤剧受
众也是粤剧赖以发展的基石。没有广
大的粤剧爱好者的热捧、支持与资助,粤剧的发展将难以有今日的盛景。这
些是粤剧在全国戏曲行业举步维艰的
状态下,得天独厚的“三喜”景况。
“二忧”分别为:艺术人才整体
素质不高以及艺术观念和思想停滞不前。
由于粤剧市场的相对稳定,粤剧
从业人员渐渐形成了艺术惰性,不思
进取的现象显著。集“编、导、演、音、美”艺技为一身的高素质人才已
是凤毛麟角,粤剧发展进入了有“人”无“才”的怪圈。
而部分有识之士的觉醒和呼吁,
也仅仅停留在指责“当代粤剧缺少编
剧人”的地步上。实际上,如今的粤
剧编剧人数量并不稀少,但有能力写
出高水平剧本的作者却不多。加之大
量粤剧编剧人急功近利,纷纷寻找投
机取巧的机会,企图通过撰写粗制滥
造的剧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收益,粤
剧的创作氛围的浮躁之风甚嚣尘上。
这种风气在年轻一辈粤剧艺术家的身
上体现尤甚。“何以重现粤剧老一辈
艺术家在全国艺坛的辉煌”是当代粤
剧艺术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些著名
粤剧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已经在艺坛上风云多年,
却迟迟没有等到它们的粤剧著作“接
班人”;老一辈著名粤剧艺术家如马
师曾、红线女、罗家宝等,也后继无人。这些就是粤剧现状的“二忧”。
二、粤剧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
前文分析中提到了现今粤剧编剧
的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粤剧的传播
与发展。事实上,粤剧的受众也在不
断减少。调查显示,现今青少年当中,喜欢或关注过粤剧的所占总调查人数
比例十分低,罕有主动收看粤剧电视
节目或者观看粤剧现场演出的。现在
年轻一代不喜爱粤剧,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他们自小极少甚至从未接触过粤剧,对粤剧一概不知,一窍不通,更
谈不上对粤剧产生喜爱。这跟粤剧宣
传影响不到位、跟不上时势的发展需
求有莫大的关系。换言之,当代老年人,曾经受过粤剧长时间潜移默化的
熏陶和影响,早已习惯性地将粤剧作
为自己的娱乐消遣对象或精神寄托。
所以,走进粤剧剧场的观众以老年人
居多是显然的。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粤剧
面临的难题,实质性地推进粤剧的发
展与传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粤剧生命在创造, 粤剧
出路在改革。提高粤剧的现代文化品
味和审美情趣, 促进粤剧剧种的“本
土化”和“粤剧化”,打造属于粤剧
自身的品牌,才能显示出粤剧鲜活的
生命力及艺术价值。
2. 艺术家应致力于打造艺术质
量精湛、常演不衰的品牌剧目。参考
中国其他地方戏曲,常有“一个剧本
养活一个剧团”的现象,这说明了一
种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的巨大演出效
应与价值。正如广西的《刘三姐》演
出几十年依然饱受欢迎,粤剧也应该
努力创作出这样的经典作品,一方面
利于粤剧剧团维持生计,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促进粤剧更好地传播与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粤剧团推出的《女驸马》,在广东名噪一时,累计上演500多场,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3.政府应高度重视。2009年,被称为“南国红豆”的广东粤剧,近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剧后,我国第二个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剧种,表明粤剧艺术得到了联合
国的肯定和认同。 2010年,广东省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发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召,粤剧界需抓住这一时机,解决编剧存在的问题,争取政府的支持。具体做法例如创立粤剧研究室、给予戏曲学校的粤剧学生以政策性资助等,这些对于经济大省广东来说,并不构成困难。
4.打破旧体制,开拓市场。鉴于青年一代是未来粤剧的广大受众,现阶段应致力于打造能够吸引年轻人观看的粤剧曲目。另一方面,粤剧艺术团体也应该突破思维定势,不拘束于一贯的演出风格与形式,打破旧体制,多加宣传,使得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接触、了解、热爱粤剧,形成一定数量的基本观众团体。这些才能为粤剧长盛不衰提供坚实的基础。
5.强化粤剧的观赏性。毋庸置疑,现代流行歌手演唱会、流行电视剧、好莱坞“大片”等无一不是利用其极强的观赏性吸引着无数观众。既然是为了改革与推陈出新,粤剧的发展效法此举亦不为过。最本质的方法还是从编剧下手。剧本内容应尽可能与观众关心或喜欢的题材相符合。此外,粤剧演员应刻苦磨练技艺,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做到技艺更精湛,仪容更大方,境界更高远。如此才能以一种新姿态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纠正年轻一代对粤剧理解的误区。
三、总结
粤剧的生存现状有“喜”有“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