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四项检测仪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四项检测仪市场分析
一、血脂四项基本信息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cholest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延申一下:它们一般是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一般临床上检测的血脂四项中,指的是血液中的:
1)TG含量,参考值0.56-1.70 mmol/L;
2)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即上述所有脂蛋白中所含的胆固醇,参考值2.84-5.20 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中胆固醇70%在LDL内,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C水平是一致的,参考值2.10-3.10 mmol/L,新版指南建议小于3.37 mmol/L,欧洲ESC2019年指南认为“越低越好,没有下限”;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1.00-1.55 mmol/L,新版指南建议大于0.95 mmol/L。
1.1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简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近30年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2年,全国成人血清TG平均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TC平均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HDL-C平均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2018年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
而血脂异常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
1.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根据《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这一数据和2017 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我国人群死亡中约五分之二可归因于心血管病”一致。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
在欧洲,心血管疾病(ASCVD占主要)每年造成超过400万人死亡,女性(220万)比男性(180万)多。
在ASCVD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
1.2.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评估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和《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都给出了ASCVD的10年发病风险预估,总体将风险等级划分为5个,且有详细的划分指标:
1.符合下列任意条件者,可直接列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
1)极高危:ASCVD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2)高危:LDL-C ≥4.9 mmol/L或TC ≥7.2 mmol/L;糖尿病患者1.8 mmol/L≤LDL-C<4.9 mmol/L或3.1 mmol/L≤TC<7.2 mmol/L且年龄≥40岁。
2. 其他情况如下:
血清胆固醇水平分层(mmol/L)
危险因素(个)
3.1≤TC<
4.1或1.8≤LDL-C<2.6 4.1≤TC<
5.2或2.6≤LDL-C<3.4 5.2≤TC<7.2或3.4≤LDL-C<4.9
注意:危险因素包括1)吸烟;2)低HDL-C;3)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低危指ASCVD的10年发病概率
<5%,中危5%-9%,高危≥10%,极高危≥20%。
1.2.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根据近些年的研究,各国都发布了对血脂异常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但各个国家之间的标准并不相同。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和《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同时给出了预防建议:
1.对于ASCVD 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的人群,采取一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降低至
2.6 mmol/L以下,非HDL-
C水平降低至3.4 mmol/L以下;
2.对于ASCVD 10年发病风险为极高危的人群,采取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降低至1.8 mmol/L以下,非
HDL-C水平降低至2.6 mmol/L以下。
该建议与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相符。一级预防推荐采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LDL-C未达标者,启动低、中强度他汀治疗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对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但欧洲发布的《2019版ESC/EAC血脂管理指南》给出更严格的控制指标:
1.对于极高危患者,推荐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降低至1.4 mmol/L以下;
2.对于高危患者,推荐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且LDL-C水平降低至1.8 mmol/L以下;
3.对于ASCVD患者,且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若2年内再次发生血管事件,LDL-C可降低至1.0 mmol/L
以下。
此外,2013年美国AHA/ACC指南,2014年英国NICE指南,2016年加拿大CCS指南,2016年美国USPSTF共识,欧洲《2019版ESC/EAC血脂管理指南》都推荐他汀用于一级预防。其中2016 年加拿大CCS指南:将他汀治疗的对象扩大到中度危险的人群。2016年美国USPSTF共识从原来一级预防不推荐他汀用于以及预防到开始推荐使用。
1.2.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导致ASCV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缺血性卒中等)危险。他汀类已成为防治这类疾病最为重要的药物。所以,临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若胆固醇水平不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如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可获得安全有效的调脂效果
对于LDL-C正常,TG较高的患者,当血清TG≥1.7 mmol/L时,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治疗性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若TG水平仅轻、中度升高(2.3-5.6 mmol/L),为了防控ASCVD危险,虽然以降低LDL-C水平为主要目标,但同时应强调非-HDL-C需达到基本目标值。经他汀治疗后,如非-H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贝特类、高纯度鱼油制剂。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即空腹TG≥5.7 mmol/L,应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