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件

VS
培养安全意识
强调误食有毒野生菌的严重后果,让孩子 明白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风险,树立安全 意识。
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参与采摘活动
选择安全区域
在采摘野生菌时,选择熟悉的、安全的区域 ,避免进入有毒菌类生长的地带。
教授识别技巧
教孩子学会识别可食用的野生菌和有毒的野 生菌,确保采摘到的都是安全可食用的品种 。
毒素类型
主要有肝毒性、神经毒性和胃肠 毒性等。
野生菌中毒危害
身体健康受损
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神经 系统受损等严重后果。
生命安全威胁
严重中毒病例可能危及生命,甚至导 致死亡。
野生菌中毒现状
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野生菌种类和分布有所差异,导致中毒 情况具有地域性特点。
季节性高发
野生菌生长繁殖受季节影响,某些季节中毒事件高 发。
80%
毒红菇
其子实体较小,菌盖粉红色,菌 柄白色,误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 和产生神经毒性。
掌握正确采摘、加工、食用方法
02
01
03
采摘时选择熟悉的、可食用的野生菌品种,避免采摘 有毒品种。
加工时要彻底清洗、煮熟、炒透,确保杀死有毒物质 。
食用时要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中毒。
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误食
不要随意采摘、购买、食用不 熟悉的野生菌。
结合食品安全周、科普日等活动,开展野生菌中毒 防范主题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栏和海报进行科普宣传
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野生菌中 毒防范宣传栏,定期更新相关内
容。
制作生动形象的野生菌中毒防范 海报,张贴在教室、食堂等场所

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发布野生菌中毒防范科普文
章和图片。

14-15(2)二(2)班《拒食野生毒蘑菇,提升生活素养》主题班会课件

14-15(2)二(2)班《拒食野生毒蘑菇,提升生活素养》主题班会课件
拒食野生毒蘑菇, 提升生活素养
二(2)班
蘑菇和野生蘑菇的区别!

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野生毒蘑菇种类多达上 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与 可食用蘑菇也无明显分别。近年来我市曾发生市民 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案例。该局工作人员透露,从近 几年掌握的情况来看,因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以偏 远山区农村居民家庭聚餐和建筑工地工人私自搭伙 做餐为主。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野生毒蘑菇中毒一般分 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 炎型五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 半小时至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蘑菇10分钟后即可发病。 而溶血型和脏器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脏器损害型是野生 毒蘑菇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通常在误食后6至72小 时发病,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 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1至2天后渐缓解。这时候病 人易误认为好转而不继续治疗,但此时毒素逐渐侵犯人体 各脏器。病人中毒后2至5天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 害最为严重,极易造致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 主要原因。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市民认为以前 采食野生蘑菇之后并无出意外,因而继续怀着侥幸 心铤而走险,执意要品尝所谓纯天然的新鲜美味, 结果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另外,一些外来务 工人员为了省钱,就近在工地周围采摘野生蘑菇食 用,也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为了提高市民拒食野生蘑菇的意识,有效防止误 食野生毒蘑菇引发中毒事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在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利用横幅、短信平台等手段 提醒市民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同时,该局印 制了大量的辨别毒蘑菇和预防采食野生蘑菇中毒 的宣传小册子,将相关知识及时传播到农村、社 区、家庭。加强各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督检 查,加大对学校、工厂食堂和农家菜等特色餐馆 的宣传和检查力度,防止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集 体中毒事件发生。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主题班会课件(19张PPT)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主题班会课件(19张PPT)

肺结核等肺部疾病;损害免疫系统,引发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3 损伤血管。静脉注射毒品,可引起局部动脉梗塞、静脉炎、坏死性血管火和霉菌性动脉瘤等。
什么是毒品
吸毒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4
引发多种精神病症状。如自私、冷淡、社会公
德意识差,有时出现幻觉冲动,导致自残、自
杀和伤人。92年郴州市刘某毒瘾发作,感觉自
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12
吸毒案例分析
吸毒毁掉幸福家庭
20XX年09月01日南方网讯 31日下午,成都致民路46号院,一曾经吸毒的男子留下遗书,
01 纵身从4楼跳下,血溅一地,在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然而,在这幕惨剧的背后,
我们了解到,该男子在上世纪80年代,就因做茶叶生意而挣下数百万元的家财
己手臂内有数条虫子在爬,便操起菜刀,将自
己左臂砍断。
损害神经系统。如急性感染性神经火,细菌性
5
脑膜火等。
02
新型毒品的危害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 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 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
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药瘾发作口
吐白沫,结果被送强制戒毒。
04
树立健康观念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 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 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 二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及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减少野生菌生长环境
01
02
03
清理校园垃圾
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垃圾, 特别是食品垃圾,以防止 野生菌的生长。
整治校园环境
修剪草坪、清理枯叶、填 平积水坑洼等,破坏野生 菌的生长环境。
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确保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卫 生,食物储存和处理符合 卫生标准,防止野生菌污 染食品。
互动环节反响热烈
通过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学生们积 极参与,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 作能力。
宣传材料发放到位
班会期间,发放了大量关于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 传资料,包括海报、折页等,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和学习。
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 ,加强对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
注意
毒蘑菇往往颜色鲜艳,形 状奇特,菌盖上有肉瘤、 菌环等特征。
部分毒蘑菇具有刺鼻、恶 臭等异味。
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 潮湿、有污染的环境中。
可使用毒蘑菇识别APP或 专业书籍进行辅助识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 仅凭以上信息自行采摘和 食用野生菌,以免发生中 毒事故。
02
野生菌中毒原因分析
误食有毒品种导致中毒
了解自身过敏史
在食用野生菌前,了解自身是否有过 敏史,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 野生菌。
注意身体状况
谨慎选择食材
在选择食材时,尽量选择经过安全认 证的食品,降低中毒风险。同时,避 免在未经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尝试未知 食材。
在食用野生菌后,留意身体状况,如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 即就医。
04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课PPT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课PPT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洗胃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由专 业医护人员操作。在洗胃过程中 ,需要密切观察中毒者的反应,
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洗胃后,中毒者需要禁食一段时 间,以便让胃黏膜充分休息和修
复。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中毒症状,需要使用 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需要
催吐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刺激喉咙引发呕吐,帮助清除胃内的有毒物质 。
催吐时,可以采取手指刺激咽喉或者使用催吐剂等方法,促使中毒者将胃内容物排 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催吐只适用于中毒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的情况,如果中毒时间过长 或症状严重,催吐可能无法起到明显效果。
洗胃
洗胃是通过向胃内注入大量清水 ,将胃内的有毒物质冲洗出来,
慢性中毒
长期食用有毒野生菌可能导致肝 脏、肾脏等器官损伤,以及免疫 系统、神经系统等长期受损。
对社会的影响
公共卫生负担
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给公共卫生系 统带来负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 力进行救治。
社会恐慌
野生菌中毒事件可能引发社会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
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个人健康
预防野生菌中毒能够有效 保护个人健康,避免不必 要的身体损伤。
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 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减轻公共卫生负担。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 班会课,可以提高公众的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02
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误食有毒野生菌
01
误将有毒野生菌当作可食用菌, 如将毒蝇鹅膏菌、毒红菇等有毒 菌类误认为是可食用的蘑菇。
02

二班《拒食野生毒蘑菇提升生活素养》主题班会PPT优选版

二班《拒食野生毒蘑菇提升生活素养》主题班会PPT优选版
一、拒绝野生毒蘑菇的“诱惑” 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野生毒蘑菇种类多达上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与可食用蘑菇也无明显分别。
加强各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学校、工厂食堂和农家菜等特色餐馆的宣传和检查力度,防止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集 体中毒事件发生。
该局工作人员透露,从近几年掌握的情况来看,因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以偏远山区农村居民家庭聚餐和建筑工地工人私自搭伙做餐为 主。
一、拒绝野生毒蘑菇的“诱惑”
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野生毒蘑菇种类多达上 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与 可食用蘑菇也无明显分别。近年来我市曾发生市民 误食野生毒蘑菇的案例。该局工作人员透露,从近 几年掌握的情况来看,因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以偏 远山区农村居民家庭聚餐和建筑工地工人私自搭伙 做餐为主。
加强各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学校、工厂食堂和农 体中毒事件发生。
加强各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学校、工厂食堂和农家菜等特色餐馆的宣传和检查力度,防止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集 体中毒事件发生。 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蘑菇10分钟后即可发病。 为了提高市民拒食野生蘑菇的意识,有效防止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中毒事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利用横幅、短信 平台等手段提醒市民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盲目自信和“贪省钱”是导致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 主要原因。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市民认为以前 采食野生蘑菇之后并无出意外,因而继续怀着侥幸 心铤而走险,执意要品尝所谓纯天然的新鲜美味, 结果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另外,一些外来务 工人员为了省钱,就近在工地周围采摘野生蘑菇食 用,也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拒食野生毒蘑菇, 提升生活素养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预防野生菌中毒ppt课件
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
• 教学目标: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教学重难点: •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
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 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
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 托。
•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
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 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 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 来。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
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 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
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
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
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
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
•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
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

预防野生菌中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死。

(四)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
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
害。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
险,如不及时积
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中毒表现
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 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 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 毒蕈种类、进食量、加 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 型可分为4种。
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 (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 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 一般良好。
大型野生食用菌生长在林区,生长的环境受污 染少或有的地方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 外界污染,因此天然的大型野生食用菌是绿色 食品,也是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丰富和脂肪含 量极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较多的保健食品。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 的颜色比较鲜艳,有 疣,毒菌的帽子上会 有疙瘩,还有的有红 斑、沟托、沟裂,有 的菌子上有菌托、菌 环,一般的毒菌摘断 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 味道刺鼻。
•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 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四、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 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 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 五、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 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 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 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 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 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预防学生食用毒蘑菇中毒主题班会PPT

预防学生食用毒蘑菇中毒主题班会PPT

了解毒蘑菇
了解毒蘑菇
毒蘑菇种类:致命性毒蘑菇、有害性毒 蘑菇、有毒性蘑菇。
形状特征:毒蘑菇呈现的形状、颜色、 大小的差异。
了解毒蘑菇
分布地区:各种毒蘑菇喜欢在 哪些地方生长。
防范病灶
防范病灶

家长、学生应做好的经验之谈:定期对 蘑菇进行鉴定识别,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
了解蘑菇的基本常识如何防范蘑菇中毒 :通过学习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和措施, 以补充官方现有的蘑菇科学知识,加强 自我防范,及时发现蘑菇中毒现象,保 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安全。
急救处理中毒
寻求急国救家主处管理部中门毒和专业人员
帮助,特别是毒物控制中心等 ,超过一小时应尽快送往医院 抢救。
发现症状及时就医:对于蘑菇 中毒的患者,如果确诊需要在 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中毒 者,就需要及时输液滴定,将 有毒物质从体内排泄出去。
深入基础健康 教育
预防学生食用毒蘑菇中 毒主题班会PPT
目录 导言 了解毒蘑菇 防范病灶 急救处理中毒 深入基础健康教育 结语
导言
导言
欢迎语: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 参加本次主题班会,今天我们 将一起了解如何预防学生食用 毒蘑菇中毒。
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了解如 何正确鉴别蘑菇种类,避免因 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
深入基础健康教育
强调正确的观念:全面掌握有毒蘑菇的 症状和危险因素,预防蘑菇中毒的彻底 消除毒菌。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毒蘑菇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学生 掌握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方法。您可以探 讨诸如计划出一本关于蘑菇科学知识的 读物。
结语
结语
感谢各位同学认真聆听,相信 在今天的班会中您一定有所收 获,最后提醒大家:学生食用 毒蘑菇中毒不可小视,如果遇 到毒蘑菇请及时在医生指导下 就医或就近拨打急救电话,谢 谢。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预防野生菌中毒主题班会精选PPT
误食。
采摘不当
采摘时未能准确识别有 毒野生菌,或将其混入
食用菌中。
烹饪不当
未煮熟或烹饪方法不当 ,导致有毒成分未被破
坏。
食物链污染
有毒野生菌通过食物链 进入其他食物,造成间
接中毒。
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后果
轻度中毒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症状,及时治疗可 恢复。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出现 头晕、头痛、幻视、幻听 等神经症状,需紧急治疗 。
吐、腹痛、腹泻等。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 食用,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保留食物样本
在就医时,如有可能,带上食用 的野生菌样本,以便医生准确判
断和治疗。
04 校园内防范野生菌中毒工 作部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宣传形式多样化
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野生 菌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育内容丰富实用
重点讲解野生菌的识别方法、中毒症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师生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递野生菌中毒防范知识,形 成家校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 2
重点区域巡查
对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店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 查,确保不采购、不加工、不供应野生菌。
野生菌中毒事件统计
01
02
03
事件发生频率
近年来,野生菌中毒事件 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 夏秋季节高发。
中毒人数
每年有大量人群因误食有 毒野生菌而中毒,其中不 乏重症患者。
地域分布
野生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 在山区、林区等野生菌资 源丰富的地区。

(精品)主题班会课件预防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

(精品)主题班会课件预防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

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呼吸慢而有鼾声,可出现
困倦
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酒精中毒死亡
上呼吸道梗阻 鼾声呼吸
低氧血症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心 跳停止
心脏缺氧 心率减慢
反射性呼吸 加深加快
加重低 氧血症
酒精中毒 抑制反射
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酒精具有 直接的 神经系 统毒性 、心脏 毒性和 肝脏毒 性
二、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 达2天。最初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 症状,发病3-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 肝区疼痛。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导致死亡。
4、日光皮炎型。潜伏期24小时左右, 在手指、脚趾、上肢和面部出现皮疹, 甚至疼痛、肿胀。
二、毒蘑菇中毒的症状
吸收: 胃10-20%,小肠75-80%,全程 2-4小时
代谢: 呼吸+尿液排出10%,肝脏90%
乙醇肝的脏代毒谢害作用
肝脏代谢
代谢性酸中毒、低血 糖
大脑蓄积
兴奋-共济调-昏睡-昏 迷-呼吸循环中枢抑制
胃部刺激
呕吐、胃粘膜损伤、 出血
其他:胰腺炎、心肌损伤、低血钾、低血器损害型。最为严重,病情凶险, 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病人的潜 伏期一般为10-24个小时,表现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昏 迷、抽风,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 时间内死亡。病人在病程中有的会出现 假愈期,导致误诊误治,如经过积极治 疗,可痊愈。
三、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 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 调方法不当所致。以下几种方法可以 初步辨识蘑菇是否有毒:
小结救护 流程:
初步怀疑急性酒精中毒: 饮酒史+呼出气有酒味、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多雨的季节里 又有一大波蘑菇冒出来了
值得提醒的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6月是蘑菇中毒高发季节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查阅到,2015年,国 家卫计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 统共收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 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起,中毒 5926人,死亡121人。与2014年相比,报告 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 4.8%和10.0%。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 数最多(68起、1045人、89人)。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 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 的食用菌。
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错误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 的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 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 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 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连续发生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令人痛心。
据媒体报道,去年我省鄱阳油墩
街莲西村委会上田村蔡国爱夫妇一家 四口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鄱阳的蔡国爱夫妇和两个孙子孙
女误吃野生蘑菇灰花纹鹅膏菌,出现 中毒情况,4岁的孙子身亡。
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
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 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 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预警宣传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 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 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 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 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
珍爱生命 拒绝毒蘑菇
省食药监局提醒 居民千万莫贪鲜 采摘不认识的蘑菇食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清楚毒蘑菇的严重危害,学习毒蘑菇防控的 基本知识,了解毒蘑菇中毒后的急救手段
春季来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万物生长
食用毒蘑菇后的自我急救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省食药监局警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这种菜千万不要乱吃! 很多江西人都爱吃…
每年春天 都会发生类似的中毒事件 一定要转告家人 不要轻易去采摘这种蘑菇 你根本无从分辨 最好就是不要去野外采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 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错误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 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 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采摘
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 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 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 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 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 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 买来食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错误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色彩不
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 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 的食用菌。 错误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 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