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种类和熟制的变化吗?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C积温
作物数制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千早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智利车厘子
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的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地形图
亚洲水稻分布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分布
农业区位因素:由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差异显著的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了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具体领域,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与需求:
1.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加强理解和掌握。
2.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
3.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练习等环节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动态,培养国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演变趋势的预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农业发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农业会在这些地区发展得如此迅速?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在讨论中,学生们提出了水分、光照、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撰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关注,增强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责任感。
2.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其地域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了解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C
5.城镇周围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
B
乳牛
主要公路
城 镇 C
花卉
A
小麦
提示(1)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 1.地价的变化: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 (2)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小麦; 2.单位面积产值由高到低为:花卉、乳牛、蔬菜、粮棉 3.需水量较大的有:蔬菜、花卉、水稻 (3)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多少‘以 及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方面。 4.对交通迫切性较高的有:乳牛、花卉
畜牧业
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 东南部和西南部,东 南部的墨累—达令盆 地是主要的小麦 —牧羊带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 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 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 休耕地,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2)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 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 内交替进行。 (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 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 是多牧羊。
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 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 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 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 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 需求量大。
主要因素: 市场 政策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区位的两层含义
气候
热量 光照 降水 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
农 业 的 区 位 选 择 影响农业的 区位因素
地形 水源 土壤 市场 交通运输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地域 的形成
政策 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的发展变化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分类和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位因素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GIS技术,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
改变了“_________”的历史 第(1)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图中②地距离宅基地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任务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 知道为什么吗?
1.概述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_自__然__因__素__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 产的_人__文__因__素__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2.主要变化因素
(1)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些河流?
【解析】第(1)题,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降水、热量、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回答。
提示: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
第5题,库尔勒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具备全年热量充足这一条件。
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区域上大力扩展是因为
()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答案: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光热充足,大豆生长期降水丰富;古老的巴西高原,土地开阔平坦;土质较好。
改革开放自以来然,我国因农业素区位在选择的农巨大业变化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
(3)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提示:亚洲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是一致的。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 对土地和粮食的需求压力;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全年热量充足
(1)建玻璃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什么条件?为此山东寿光冬季温室顶部坡面应朝哪个方向?

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导因素
农业区位
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 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 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 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 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 主导因素为气候,绿洲农 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
练习:影响农业的因素很多,但在不同的地区影响当地农业的最主要 的因素不同,请判断下列地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1. 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 2.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气候-热量) 3.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气候-光照) 4. 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 5.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 6.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 7.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气候-热量) 8.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 9.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交通)
1995年
甘蔗地
2000年
鱼塘
2004年
花卉棚
受市场因素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某地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二、农业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易腐烂变质的产品(靠近市场)要求便捷的交 通 运 输 条 件 。 如:园艺业、乳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4.地形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
随海拔有所不同。
活动探究: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
用材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制作:阳国强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 • • • • • • • • • • • • •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的区位: 2、农业的区位: ①农业的地理位置 ②农业区地理环境各因素的关系 3、活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比自然因素快 5、案例 6、活动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案例: 2、案例:混合农业 3、活动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牧场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自然 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孟买、北京和罗马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法国的葡萄酒生产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9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95张PPT)

• 例题二: • 读我国纺织纤维作物分布图, 该作物属深根型植物,具有 根系发达,茎高而密度大, 每窝分蘖(nie)为10-20株, 一年生长三季等特点。我国 的该作物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90%以上
• 1. 该作物最有可能为( ) • A.桑树 B. 棉花 • C. 剑麻 D. 苎麻
• 2 .下列省区中以该作物为原料 的纺织工业最可能属于原料导 向型的是: • A 冀 B湘 C粤 D晋
• B
• 图2是中亚某地区图,读图回答5-6题
• • • • •
5.图示区域农业区位优势是 A.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丰富 B.位于大陆西部地区,降水均匀 C.位于内陆地区,光照充足 D.位于大陆东部地区,雨热同期
• 6.甲地利用本地区优质农产品 可发展的工业是 A.甘蔗制搪 B.棉花纺织 C.柑 橘加工 D.黄麻纺织
• 图片中看看中国作物分布
• 2依对象分类: • 种植业;混合农业;畜牧 业
• 3依世界不同农业地域分: • 1、环地中海农业;2、混合农 业 • 3、季风水田农业4、商品谷物 农业 • 5、大牧场放牧业6、乳畜业 • 7园艺业 8游牧业 • 9热带雨林迁移农业10种植
• 第二课时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2农业的区位因素:(公式)
•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 自然因素:气候:(热量、 光照、)土壤,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 力,交通,科技,政策
•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 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 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 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 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 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 仅数十千米,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 题。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新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新

水稻种植 面积大、地价低,水源足 (1)A适宜发展_______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乳牛饲养 近市场,交通好 (2)B适宜发展_______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卉 近市场、水源足、地价高 (3)C适宜发展_______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 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 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 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 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 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在为 扩展。
案例一: 1.(1)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 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 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相对减弱。(2)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 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 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和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优势互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 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 减轻灾害损失,避免恶性市场竞争。
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这么好的苹果, 为什么卖不上 好价钱?
结论: 市场是关键 !
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小资料: 山东郯城县是有名的“银杏之乡”,在上世纪九 十年代,部分农户靠经营银杏很快致富,于是许多人纷纷 种植银杏,到二000年前后,种植面积比前时期增加了七 八倍,结果银杏树苗贱到没人要,许多农户将树苗拔掉当 作烧火柴,种植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来,郯城县人民政 府帮农户找销路,与外地园林绿化部门签了许多订单,银 及时把握市场和农产 杏的销售市场又火起来了,农户的收入增加了 ,银杏的 品的需求信息,可以 种植面积也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讲义(知识梳理+例题透析)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讲义(知识梳理+例题透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生产1.定义: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二、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农业区位影响因素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1.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2)水源: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

(3)地形: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充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同时,运用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2.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真实情境,创设具体的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应用能力。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背景,创设真实的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图、图片等,展示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具体的案例情境,如某个村庄的农业生产布局调整,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思考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
(二)问题导向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3.1农业的区位因素

3.1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课前预习案【知识体系】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人类利用土地的,栽培或饲养,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2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地形、、交通运输、、、、、政策等。

4.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5.比较而言,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发展变化较快。

尤其是社会经济、和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的结果。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力水平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4.混合农业主要是和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课内探究案【探究一】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从两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活动类型等方面,了解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正确认识农业区位的含义?【小结】【探究二】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的影响因素。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人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共24张PPT)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降水量 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 丰富的地区。
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 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结合下面两幅图分析光照和热量的区别:
中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
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 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多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 间点播。
+ 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 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 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农业的生产特点季:节性、周期性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忙种麦,谷雨 种大田,
白露忙割地,秋分 把地翻。”
季节性和周期性 “因时制宜”
自然条件 光照
气 热量 候 水分
地形
土壤
水源
土地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时间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 物的地区分布 和产量。 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 而且关系着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变化
1、农业的概念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等。 农业按生产对象划分
的类型: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林业等
2.农业生产的 特点
我国农业的空间分布:
东北春小麦、水稻 华北 冬小麦、
南方水稻、新疆长绒棉、
青藏青稞
说明农业生产有什 么地特域点性?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共42张PPT)教学设计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共42张PPT)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当地自然特征:红壤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
“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土壤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而日本主要是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土壤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因而不适合明前龙井的生长。

总结归纳
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人文因素
材料:近年来,昆明市城区面积扩展。

与此同时,近郊农民的种植结构也不断变化,由粮食种植转变为蔬菜、花卉种植和乳畜。

主导因素是什么?市场。

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及时把握市场和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为农产品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材料: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思考:为什么荷兰鲜花能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尤其是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材料: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使日本农业仍然保持一定的规模。

政策容。


答问
题。

能力。

用图
片资
料检
测学
习成
果,学
生记
忆深
刻。

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
农业区位的选择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蔬菜﹥乳牛﹥塘鱼﹥果园﹥粮棉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 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 农业类型,如花卉业、蔬菜业、乳牛业、 禽蛋业等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 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 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 的地方
活动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 发展的影响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
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
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 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课堂练习
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 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据此回答1~3题。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4.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居民喜食稻米。
总结: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光照 昼夜温差
自然因素
气候 水源 地形
热量 降水
水热配合

土壤


市场

交通运输
因 素
人文因素
政策 劳动力
科学技术
良种培育 耕作技术 灌溉技术
机械化 冷藏保鲜技术
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气候特征 其次:地形特征 并结合生物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假如你是一个农民,要在城镇周围的A、B、C三地布局乳牛、花 卉、小麦三种农业,你将如何选择? (提示:距离城镇越远,地租越低;
单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产值:花卉>乳牛>小麦) A:小麦 地势平坦,占地面 积大,单位面积产值低,A地 远离城镇,地租低。
1.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
活动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水稻占世界稻米总产量 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2.集中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
3.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活动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 发展的影响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
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
的优势条件。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花卉 生长期短;国土面积较大, 种植面积广;人口众多,劳 动力丰富且廉价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
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
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鲜 花的保鲜、冷藏等技术
探究2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人文因素:
A.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科技水平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约为20—500mm,且分布不均匀, 政府大力建设引水工程;更主要的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 术(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B.日本酒店插着产自荷兰的鲜花 交通运输和冷藏保
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人文区位优势吗?
人文区位优势:
1.水陆交通发达
2.技术发达
3.政策支持
4.国内外市场广阔
活动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 侯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3.1农业区位因素 及其变化(第一课时)
课标引领,锁定重点:
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课时);
1、学习目标:知道农业区位因素的组成。 2、重点:能够熟练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3、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
具体农业区位的选择。
背景知识,联想回忆 你知道吗?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 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从而获得所需产品的经济活动。
B:乳牛 单位面积产值较大, 保鲜要求高,应选择在离城
镇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C:花卉 C处水源充足,地 租最高,而单位面积产值也
最高,近市场。
•小范围地区区位分析: 地价高低 单位面积产值 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要求
补充: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类型 单位产值
地价
需水量
4.该城市可能位于 A
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山东丘陵
5.该郊区因城市化进程需要,将对表中四种农地进行征收,按农
地的单位面积收益进行补偿。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 A
A.花卉地
B.蔬菜地
C.稻米地
D.甘蔗地
课堂练习
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 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土壤肥沃,腐
农业的生产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霜降抢收,不收就丢”
农业分类,仔细甄别
小麦—种植草本 农作物—种植业
奶牛—饲养
动物—养殖 业(牧业)
经济林木— 栽培木本植 物—林业
鱼—饲养水生 生物—渔业 (水产业)
情景设问,区位初感:
假如你是一个农民,拥有一片土地,你会 在上面种点啥?你觉有哪些因素影响你所经营 的农业?
(一)自然因素
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大, 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 雨林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土壤 肥沃,适合甘蔗生长。
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何能生 长高质量的长绒棉和葡萄?
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 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对长绒 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 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比如:茶树适宜酸性土壤(我国东
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红壤)
为什么江西泰和县千烟洲要发 展立体农业?
丘上:坡度大,容 缓坡:坡度小, 沟谷:地势 易发生水土流失, 土层较厚,不易 低洼,容易 因此适宜发展林业 发生水土流失, 积水,发展
和人工草场。 适宜发展耕作业。 鱼塘养渔业。
C.寒潮频繁来袭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课堂练习 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表”,完成4~5题。
表1 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
名称 指标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5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100千克×千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000 800 1500
热量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南方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种喜热的甘蔗、 橡胶等作物。
热量
我国海南一年 三熟,能生长 椰子、橡胶等 热带经济作物 。而山东两年 三熟,只能生 长苹果、梨等 温带水果。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茶树喜酸怕碱,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 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 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原因是什么?
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D )
A.棉花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2.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区该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
是( B ) A.海拔高,年温差大
B.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强
C.日照时间长,温度高
D.南部河谷地区雨热同期
3.在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省最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肆虐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市场扩 大
寿光蔬菜基地
经济 发展
城镇化 加快
交通条件 改善
育种、栽 培和耕作 技术进步
劳动力 减少
农作物改 变传统地 域限制
农业机 械化
释疑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
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农 业劳动力减少,而广西气候 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丰富 且价格较低,大力发展桑蚕
3.1农业区位因素 及其变化(第二课时)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 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
影响力下降
人文因素
影响力增强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 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 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 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 的发展变化。
探究1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A.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气候
B.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光热、水源
C.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地形
D.山区农作物品种的垂直变化 地形
(二)人文因素
材料:农民们为利益盲目跟风,扩大种植规模,往往会
使得第二年这些农产品价格暴跌。“姜你军”成了“被
姜军”,“蒜你狠”变脸“蒜你贱”。 想一想:什么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市场
科学技术
良种培育、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储运技术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对那些条件进行了改造?
改善了热量条件
改造了地形条件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 影响农业生产活动
改造了水分条件
改良了土壤条件
技术装备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 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美国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拥有拖拉机438万台, 收割机120万台,农用卡车318万台,农用飞机1万 架,因此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世可以界领先 地位,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而世界观上 每个农业劳动力仅供养5个人
What? Where? W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