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极其调控(2)
第十二章细胞的增殖与调控ppt课件
胞质分裂(cytokinesis)
●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完成于细 胞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开始时,在赤道板周 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 沟(furrow).逐步加深,直到两个子代细胞 完全分开.
前中期(prometaphase)
◆核膜破裂成小的膜泡,这一过程是由核纤层蛋白中 特异的Ser残基磷酸化导致核纤层解体 ◆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的动粒结合,捕捉住染色体
每个已复制的染色体有两个动粒,朝相反方向,保 证与两极的微管结合;纺锤体微管捕捉住染色体后, 形成三种类型的微管 ◆不断运动的染色体开始移向赤道板。细胞周期也由前中期 逐渐向中期运转。
◆细胞周期检验点及其作用
G1期检验点:酵母——Start;动物细胞——Restriction Point
MPF (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
Mitosis-promoting factor)
●MPF的发现及其生化实质
●Mitotic Cyclin-Cdk复合物的活化与功能
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 G1期 ◆S期 ◆ G2期 ◆M期
G1期
·与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 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类 等,同时染色质去凝集。
G2期
· DNA复制完成,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 蛋白质和RNA分子
M期
·M期即细胞分裂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主 要包括两种方式,即有丝分裂(mitosis)和 减数分裂(meiosis)。遗传物质和细胞内其 他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整理)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课程预习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一、细胞周期概述(一)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
其间细胞遗传物质和其他内含物分配给子细胞。
细胞周期时相组成:间期(inter phase):G1期、S期、G2期;有丝分裂期(mitosis phase):M期;胞质分裂期(cytokinesis)。
细胞沿着G1→S→G2→M→G1周期性运转,在问期细胞体积增大(生长),在M期细胞先是核分裂,接着胞质分裂,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时间: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差异很大,S+G2+M的时间变化较小,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
根据增殖状况,细胞分类三类:连续分裂细胞(cycling cell)、休眠细胞(G0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
(1)连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的增殖活性,不停地通过G1期及细胞周期各时期,完成细胞分裂,称为增殖细胞。
这类细胞代谢水平高,对环境信号敏感,分化程度都比较低,如:胚胎早期的细胞、造血干细胞、上皮基底细胞,它们对机体的建立和组织的更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休眠细胞这类细胞可长期停留在G1早期而不越过R点,处于增殖静止状态。
它们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RNA和蛋白质,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分化,但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状态,但需要经过较长的恢复时间。
通常把这类细胞称为G期细胞。
如: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都属于这类细胞。
它们通常处于G状态,当组织受到损伤或激素的刺激时可重新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遗传学中常用PHA(植物凝集素)来刺激处于G状态的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从而获得大量分裂期细胞来制备染色体。
(3)终末分化细胞这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高度分化,已经丧失增殖能力,期,直到衰老死亡。
如:人的红细胞、神经元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终生处于G(二)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时期及其主要事件(1)G期(DNA合成前期)。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共70张PPT)
胞质分裂
❖ 动物细胞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cytokinesis)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
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
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体处组装成微丝并相互 组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收缩环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 融合并形成两个子细胞。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mecha- nical tension in metaphase checkpoint control.
后期
❖ 排列在赤道面上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向极运动。
❖ 后期(anaphase)大致可以划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
在G1期 ❖ 有些分裂增殖的细胞缺乏G1、G2期
细胞分类
分类
连续分裂细胞(周期细胞)
暂不分裂细胞(G00期期细细胞胞))
终末分化细胞 ❖ G0期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有的
细胞过去认为属于终末分化细胞,目前可能被认为是 G0期细胞。
细胞周期同步化
❖ 细胞同步化是指在自然过程中发生或经人为处理造成的细 胞周期同步化,前者称自然同步化,后者称为人工同步化。
❖ 自然同步化:如有一种粘菌的变形体plasmodia,某些受 精卵早期卵裂。
❖ 人工同步化: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经各种理化因素处理,
人工选择或人工诱导获得同步化生长的细胞。
人工诱导同步化
DNA合成阻断法 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了末期(telophase),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
是什么❖机制确保染色体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
细胞生物学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一、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种群的延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一个成年人约由1014个细胞构成,而如此多的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是通过大量的、连续不断地细胞分裂增殖以及细胞分化才形成人体的。
此外,每个人体平均每秒钟还要增补产生几十万个新细胞,来补偿体内各种衰亡细胞的损失,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
二、细胞周期 cell cycle(一)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增殖包括:细胞生长、DNA复制和细胞分裂三个主要事件,构成细胞周期。
可分为四个期: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的S期是DNA合成期,M期是分裂期,而G1和G2期分别是合成前期和合成后期。
因为分裂期染色体出现了明显形态特征,∴通常从一次分裂中期到下一次分裂中期的历程称为一个周期。
M期中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从细胞增殖行为来看,细胞在晚G1期开始分歧为三类:①周期性细胞,即持续在周期中运转的细胞;②G O期细胞(休眠细胞),即暂时脱离周期不增殖,但在适当刺激下仍可恢复进入周期的细胞;③终端分化细胞(特化细胞),即不可逆地脱离周期,丧失分裂能力,但仍然保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细胞。
(二)细胞周期的速率细胞周期时间(TC)是随细胞类型不同而异的,周期内四个期的时间亦各不相同。
一般规律是:①S期长,M期短;②G1期时间(TG1)易变,但TG2、TS和TM都变动不大;③ TG1长短是细胞周期速率变化的基础。
(三)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时间测定●仅M期可依据染色体形态变化来判断,而其它的三个期皆无形态判断依据。
●3H—TdR脉冲标记和放射自显影观测▲标记物仅在S期能渗入细胞▲最先在M期显现标记的是被标记时的S期最晚期细胞▲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间的推算:TG2 = 换液洗脱→被标记M细胞出现TM = 被标记M细胞出现→占M细胞总数最大值TS= 被标记M细胞达总数的50%→降回50%TC= 被标记M细胞始出现→再次又开始出现TG1 = TC-TG2-TM-TS●流式细胞仪测定法能快速测定和分析流体中的细胞或颗粒物的各种参数,如DNA、RNA和蛋白质等含量变化,目前被广为应用于细胞周期研究。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3)其他方法:通过显微缩时摄像技术可以求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准确时间;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对细胞群体进行计数,可以推算出细胞群体的倍增时间,即细胞周期的总时间。
1、脉冲标记DNA复制的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
2、流式细胞分选仪测定法
(四)细胞周期同步法
⑤终变期(再凝集期)
染色体更加变粗。交叉明显,数量减少。交叉向染色体的端部移行,称为端化。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
(2)中期Ⅰ
同源染色体的每一对姊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并连在一起,1对动粒朝向同一极,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染色体通过动粒微管分别连向不同的极。四分体逐渐向赤道方向移动,最终排列在赤道面上。
(一)减数分裂前间期
最大特点在于S期持续时间较长。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植物百合中发现,其减数分裂前间期的S期仅复制其DNA总量的99.7%~99.9%,而剩下的(DNA小片段)0.1~0.3%要等到减数分裂前期才进入复制。
另外还发现,在一种L蛋白,在前间期与上述DNA小片段结合,阻止其复制。
细胞周期同步化是利用人工诱导或药物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同步化在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从而获得处于相同细胞周期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选择同步化和药物诱导同步化。还可分为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
自然同步化的例子有:
1)海胆受精卵最初几次分裂是同步的;
2)细菌的休眠孢子进入营养环境后能发生同步萌发;
中心体与其周围的微管一起被称为星体(在动物细胞中) 。中心体在间期也进行了复制。细胞分裂开始,两个星体即逐渐向细胞的两极运动。
2、前中期
① 核膜破裂,标志着前中期的开始。
② 纺锤体的装配。
3、中期
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呈典型的纺锤样。
细胞周期调控
1.APC (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 )(后期促进因子)的功能
AP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期调控的核心成员
1.调控蛋白质的降解
M期周期蛋白的泛素化降解 非周期蛋白质的降解
2.调控纺锤体装配检验点
1.调控蛋白质的降解
M期周期蛋白的泛素化降解 非周期蛋白质的降解
APC主要介导两类蛋白降解: Anaphase Inhibitors和Mitotic Cyclin。前者维持姐 妹染色单体粘连, 抑制后期启动;后者的降 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结束,即染色体开 始去凝集,核膜重建。
这些基因有一定的分工,各自发挥作用时期
不同。在不同的细胞周期阶段不同的CDK与 不同的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推动细胞周期的 运转。
(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 酶 CDKs家族的基础 成员是一些同源的 34KD基因编码的蛋白
2.CDK的抑制蛋白
芽殖酵母:far1、Sic1 裂殖酵母:Rum1 哺乳动物细胞
2.MPF导致一系列磷酸化活动
(1)
促进微管组织中心的一些蛋白质及 其微管结合蛋白磷酸化,促使细胞骨架重 排,形成纺锤体。 (2) 促进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促使核膜 崩解。 (3) 促进核仁组织者的结合蛋白如核仁 素等蛋白磷酸化,从而使核仁解体。 (4) 促使H1组蛋白两臂上的一些位点磷 酸化,引发染色质凝集。
(3)APC活性受到纺锤体装配检验点
(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的检控
(六)DNA复制检验点 参与调控S/G2/M期的转化
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检验DNA复制进程的
检验机制,DNA复制没有完成,细胞就不 能向下一个阶段转化 DNA复制尚未完成时,CDK激酶的活性不 能表达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2)
5.末期(telophase)
子染色体到达两极
核膜重建
形成两个新细胞
核膜的解体与重建
早末期
磷酸化
动物细胞胞质分裂
形成分裂沟
收缩环
植物细胞胞质分裂
形成细胞板
二、减数分裂(Meiosis)
1.减数分裂主要是发生在生殖细胞产 生的某个阶段;
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Paul M. Nurse发现了CDK. ◆ R. Tim Hunt发现了调节CDK的功能物质周期蛋白.
脉冲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 PLM(percentage mitoses)法
用3H-TDR对测定细胞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 记细胞,通过统计标记的有丝分裂期(M期)细胞百分数(PLM),来测定 细胞周期。
一、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次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结束开 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本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 过程 。
★细胞周期时相
G1-S-G2-M
①准确地复制DNA; ②合成细胞结构和功能性物质; ③建立有关细胞分裂的结构和信息传 递机制; ④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
★细胞周期长短测定
6.胞质分裂(Cytokinesis)
1.前期(prophase)
染色质凝缩(起始) 核膜消失(结束)
→细胞骨架解聚 分裂极确立与纺锤体开始装配 核仁解体
PCC (提早集缩染色体) 将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与处于细胞周期其
他阶段的细胞融合, 使其他期细胞的染色质提
早包装成染色体。
G1期PCC为单线状
减数分裂(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染色体 配对 DNA复 制 蛋白质 &RNA 核膜 相连 染色线 染色粒
偶线期 配对期
2价体 联会丝 复合体 Z-DNA SC 端部移位
粗线期 重组期
片段交换 重组小节 P-DNA rDNA扩增 DNA修补 组蛋白 相连
双线期 合成期
四分体 交叉
终变期 再凝集期
短棒状 四分体 端化
二、减数分裂过程
(一)第一次减数分裂 1.前期I 变化最为复杂,呈现许多减数分裂的特征形态
变化,时间长,可达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几 十年。
其结果发生了染色体的重组;合成了为配子
所需要的,或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要的全部或大部 RNA、蛋白质及碳水化物。
(1) 细 线 期 (leptotene stage,1eptonema)或称凝 集 期 (condensation stage):染色质凝集(染色 线和染色粒)。 (2) 偶 线 期 (zygotene stage zygonema)又称配对 期(pairing stage):两条 同源染色体侧面紧密相贴 进行配对,此现象称为联 会 (synapsis) 。 形 成联 会 复 合 体 ( synaptonemal complex, SC). Z-DNA合成 及 2 价 体 (四 分 体 ) 形 成 。
(2)有丝分裂因子(mitotic factors)
Sunkara等将HeLa细胞同步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 段,制备提取液,用显微注射法注入蛙卵母细胞 胞质中,结果表明:
G1及S期细胞提取液不具成熟促进活性(MPA)。 G2期开始出现胚泡破裂诱导性,同时引起染色质凝集, 并在卵的动物极出现白斑。
一、减数分裂前间期
减数分裂前间期(premeiosis interphase)也分 为G1,S,G2期。决定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的转变 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这种转变和减数分裂前 的间期活动有密切关系。 减数分裂前间期S期特别长,如蝾螈的S期由原 来的12小时增长到10天。此种延长并非由于复制 叉的运动减慢,而是由于每单位长度DNA复制单位 的启动数量减少所致。 在减数分裂间期时性染色体的DNA复制从S期之 末变为早S期复制。另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在百合 中,减数分裂前 S期只合成全部染色体DNA的99.7 %,其余的0.3%在偶线期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sui和Markert用解剖方法分离第Ⅵ期卵母细胞,并用孕酮进行体外刺激,诱 导卵母细胞成熟然后进行细胞质移植实验。他们发现,将孕酮诱导成熟的卵细 胞的细胞质注射到卵母细 胞中,可以诱导后者成熟; 再将后者的细胞质少量注 射到一些新的卵母细胞中, 这些新的卵母细胞仍被诱 导成熟;再将刚被诱导成 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少量 注射到另一些新的卵母细 胞中,仍然可以诱导卵母 细胞成熟(图12—33)。因 而他们认为,在成熟的卵 细胞的细胞质中:必然有 一种物质,可以诱导卵 母细胞成熟。他们将这种 物质称作促进成熟因子, 即MPF。
1988年M. J. Lohka 纯化了爪蟾的MPF,获得了微克级的 MPF,发现它是两种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经鉴定由32KD和45KD 两种蛋白组成,二者结合可使多种蛋白质磷酸化。后来Paul Nurse(1990)进一步的实验证明P32实际上是cdc2的同源物, 而P45是cyclin B的同源物,从而将细胞周期三个领域的研究联系 在一起。 2001年10月8日美国人Leland Hartwell、英国人Paul Nurse、Timothy Hunt因对细胞周期调控机理的研究而荣获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图)。
1983年Timothy Hunt首次发现海胆卵受精后,在其卵裂过程中两种蛋白质的 含量随细胞周期剧烈振荡,在每一轮间期开始合成,G2/M时达到高峰,M结束 后突然消失,下轮间期又重新合成,故命名为周期蛋白(cyclin)( cyclin A, B)。后来在青蛙、爪蟾、海胆、果蝇和酵母中均发现类似的情况,各类动物来 源的细胞周期蛋白mRNA均能诱导蛙卵的成熟。用海洋无脊椎动物和两栖类的卵 为实验材料进行这类实验,好处在于卵的量比较大,而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细 胞分裂是同步化的。
二. P34cdc2激酶的发现及其与MPF的关系
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有各种不同的蛋白质,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叫 细胞周期基因(cell-cycle genes),或细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 division-cycle genes, cdc),或cdc2基因,按发现的先后顺序,被命名为cdc2、cdc25、 cdc28。 1960s Leland Hartwell以芽殖酵母(图)为实验材料,利用阻断在不同细胞周 期阶段的温度敏感突变株(在适宜的温度下和野生型一样),分离出了几十个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gene,cdc),被称为cdc基因。如 芽殖酵母的cdc2基因,在G2/M转换点发挥重要的功能。Hartwell还通过研究 酵母菌细胞对放射线的感受性,提出了checkpoint(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概念, 意指当DNA受到损伤时,细胞周期会停下来。 1970s Paul Nurse等人以裂殖酵母(图13-17)为实验材料,同样发现了许多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如:裂殖酵母cdc28、cdc25的突变型和在限制的温度下 无法分裂;wee1突变型则提早分裂,而cdc25和wee1都发生突变的个体却会 正常地分裂(图1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dc2和cdc28都编码一个34KD的蛋 白激酶,促进细胞周期的进行。而weel和cdc25分别表现为抑制和促进CDC2 的活性。这也解释了为何cdc25和wee1双重突变的个体可以恢复野生型的表型。 Hartwell和Nurse等人筛选出一些细胞增殖所必须的基因,其中有一个基因在 G1/S和G2/M转换处是必不可少的,若使它功能失活,细胞就会停滞在转换处, 不能进入下一个时期,这个基因在裂殖酵母中被称为cdc2(在牙殖酵母中的同 源基因称为cdc28),其表达产物具有激酶的活性。
不仅同类M期细胞可以诱导PCC,不同类的M期细胞也可以诱导PCC产生, 如人和蟾蜍的细胞融合时同样有这种效果,这就意味着M期细胞具有某种促进 间期细胞进行分裂的因子,即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 早在1960s,Yoshio Masui发现成熟蛙卵的提取物能促进未成熟卵的胚 胞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后来Sunkara将不同时期 Hela细胞的提取液注射到蛙卵母细胞中,发现G1和S期的抽取物不能诱导 GVBD,而G2和M期的则具有促进胚胞破裂的功能,它将这种诱导物质称为有 丝分裂因子(MPF)。后来在CHO细胞,酵母和粘菌中也提取出相同性质的 MPF。这类物质被统称为MPF。 MPF被发现以后,不少学者便着手MPF的纯化工作,但一直进展缓慢, 直到1988年,Maller实验室的Lohka等人以非洲爪蟾卵为材料,分离获得了 微克级的纯化MPF,并证明其主要含有p32和p45两种蛋白。p32和p45结合 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因而证明,MPF 是一种蛋白激酶。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 一、MPF的发现极其作用 Rao和Johnson(1970、1972、1974)将Hela细胞同步于不同阶段,然后与M 期细胞混合,在灭活仙台病毒介导下,诱导细胞融合,发现与M期细胞融合的 间期细胞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早熟凝集染色体(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PCC),这种现象叫做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G1期PCC为单线状,因DNA未复制。 S期PCC为粉末状,因DNA由多个部位开始复制,因此有大量的染色体片段。 G2期PCC为双线染色体,说明DNA复制已完成。 不同形态的PCC
1971年,Masui和Markert用非洲爪蟾卵做实验,非洲爪蟾卵细胞发育过程可以 划分为6个阶段,即第1、Ⅱ、Ⅲ、Ⅳ、V和Ⅵ期。第1至Ⅳ期为卵母细胞生成和 生长阶段。第Ⅳ期卵母细胞达到一定体积,停止生长,等待成熟。此时的卵母 细胞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阶段,含有一个体积较大的细胞核,称为生发泡 (germinal vesicle,GV)。卵母细胞成熟需要雌性激素孕酮的刺激。在孕酮作用 下,卵母细胞向V和Ⅵ期转化,生发泡破裂(GV broken down,GVBD),染色 体凝集,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然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并停留在分裂 中期Ⅱ,即成熟的卵细胞(第Ⅵ期卵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很快 便开始卵裂 P423(图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