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辛氏源流
——石楼辛氏“龙交下庄河系”溯源纪略滔滔黄河,奔流不息。

千年画面,见证了历史的苍桑,华夏文明的今昔。

生活于黄河两岸的秦晋子民不仅演绎了秦晋之好民族融合的美好故事,而且上演了秦晋一家民族迁徒图存的历史画卷。

这里,我们记录的就是生活于黄河两岸陕北吴堡与晋西石楼两省两县秦晋一家的源流故事。

据石楼辛氏“简谱”记载:石楼辛氏(下庄河系)为始迁祖辛有库所繁衍。

先祖有库原籍为今陕西吴堡县辛家沟镇辛家下山村,有兄弟七人,排行老七,兄长依次名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德、有仓。

大约在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95年)因天旱粮绝,逃荒到石楼。

先歇脚在石楼龙交今寨子上村后面、下庄河村前面的小山沟,就半崖上挖成土窑洞栖身,取名辛庄沟。

多少年后,祖先们便整体移居新庄沟下的一条河
畔,聚家成庄而居。

村前有河,水质清甜,水声清脆,山崖碧翠,杂草丰茂,莺燕相鸣。

于是,河、命之曰“下庄河”,村亦因河称之为“下庄河”。

而今,寻根问祖的我们能看到的是:村东一华里处依山傍水,一个叫“墓子坡”的地方,这是我们考略得知现存先祖们最早的坟地。

随着历史岁月的变迁,已被毁作为耕地。

公元2009年始,经族人多次会商,对先祖坟地作出复原整修计划,先栽植了二十余株常青松柏,后举行了盛大的“立碑祭祖大典”。

共祭后世葬于村东北曹家咀山梁上的四至六世先祖以及六世以后分坟立祖于红花圪旦,七垧地坪等处的各位列宗列祖。

在这块宜居生存的庄园河畔,辛氏族人勤劳耕作,团结互助,和睦而居,人口逐渐鼎盛,家业不断扩大,于是当族人繁衍到六、七世时,祖先们便利用每年的积余,不断在周边买地置产,分迁族人,先后在庄前南岭上移民建村辛家岭,在邻村龙交、寨子上、甘河、吉家垣等村买田置
产,向外发展。

今人手中尚保存的清末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等书证资料。

由此可见先辈们发展壮大的开拓进取精神。

如今,我们这支辛氏家族集居地,本县有下庄河、黑龙沟、冉家塌、凤彩垣、辛家岭、龙交、寨子上、甘河、吉家垣、城关等;迁居外地的有中阳、交口、隰县、永和、灵石、西安等地。

散居的有:离石、汾阳、太原、北京、西藏、云南等地。

辛氏族人繁衍总户数达680余户,人口近3000人,约占石楼人口总数的2.3%。

从始祖入晋落居,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传承延续了十五代人。

下庄河,这块贫瘠的土地像母亲一样以其宽厚的胸怀接纳了我们的先祖,并用她不很富裕的乳汁养育了我们。

而辛氏代代人也以其勤劳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淳朴厚道的品格,在兴家壮族的漫漫岁月里,为不断改善生存、生活条件,进行了坚韧不拔奋斗的拼搏。

纵考辛氏族史,我下庄河辛氏一族九世前定居山庄,农耕为生,勤恳敬业。

人口延续,家庭不断壮大,把原本荒芜的沟坡改造成良田,甚至
开拓进取,从老家引种苇根,建成全县面积最大的编篾基地——苇子地,并以此促进和推动了当地栽桑养谷、种棉纺织、编织筐席、放牧养畜以及作坊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一个原本以种粮为生的封闭村庄变成一个农副业兴盛、手工艺人才辈出的宜居之地,我们的先辈可谓功不可没。

辛氏族人不仅有着勤劳纯朴的美德,更有着不畏强暴、不堪屈辱的坚强品格。

据传七世时有五兄弟就因匡扶正义被称为“五只虎”的。

另据《石楼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1939),下庄河一带农民千人进城请愿,抗议顽固军驻军胡作非为。

”这便是我族九、十世人不畏施权,团结抗暴的绝好佐证。

还有九世人辛培良曾在汾州考中武秀才,榜上有名;辛忠光机智摆脱土匪抢劫等事迹被传为佳话。

清末民初以后,辛氏族人开始走出山庄,走向社会,投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不少人还显身扬名,卓有成就,成为光宗耀祖、提高辛氏社会地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先锋。

特别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我族一批志士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浪潮,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载入了史册。

如生于辛亥革命前后的辛占有、辛鼎业、辛步亮、辛福成等人就是杰出的代表。

辛占有曾为我党的老地下工作者,牺盟会会员、老八路。

担任地下党通信员,后被任命为晋冀鲁豫贸易局秘书长的辛鼎业。

辛步亮最早发起,参与组建和领导石楼革命武装斗争和指挥策反阎军投共行动,解放后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

富有作战传奇色彩的辛福成,化名王克山,参与组建和领导了石楼革命武装——下庄河游击支队,五县工委武工队,抗日反阎自卫军,中石支队,创造了许多斗智斗勇的革命传奇故事,载入了石楼革命史册。

淮海战役英勇献身的辛步福;“爆破英雄”、“特级战斗英雄”的辛生金、辛复亮以及从军革命妇联工作的辛香兰等,都是我族引以自豪的革命前辈。

建国以来,我辛氏家庭不甘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纷纷外出寻求更宽更广的发展路子。

立足于永和的辛永平创办了“兴盛宾馆”;立足在
交口县的辛琪琛创建了饲料加工厂;立足在隰县的辛生祥创办了养殖厂。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展现出辛氏族人的风采。

辛氏强人重视教育培养后,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兴学重教的引导下,一批批莘莘学子,高考中榜,子业有成,先后产生了一批教育工作者,如辛步光、辛德仁、辛生发、辛贤臣、辛星、辛生毅、辛明忠、辛云珍、辛金平等。

在党政、企、商其他行业里,辛族人同样开辟了新天地。

如担任了西藏文化厅副厅长的辛高锁,担任了广东百合传媒广告公司户外事业部总监的辛晓东;进入吕梁电力的辛炳杰,杭州电子公司的辛乃军,担任中南水电设计院设计师的辛丽等,还有战斗在省医疗战线的辛海荣、辛燕梅、辛瑞霞、辛文霞以及工作生活在海军装备部的辛民,国家生命科学院的辛迪、江苏宜兴皮肤医院的辛艳、西安派出所的辛步曙、国家天文台的辛立年、洪洞电厂的辛德庆、北京旅游公司的辛晨、吕梁市地税局的辛瑞斌等等,这些杰出人士集中地代表了我辛氏家庭的发展流向、希望和未来。

走出下庄河的辛氏族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
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社会各界成绩扉然,引起了石楼社会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建筑工程师辛生勇、电力高级专家辛生丛、石楼宾馆总经理辛瑞花、占保家俱城老板娘辛海花、辛家拉面馆和云云饭店总老板辛天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房屋建筑、装潢装修、木器铁件加工、编织养殖等各个领域,展现出辛氏家族坚强有力的生存能力,为辛氏族人增光添彩。

更有一部分辛氏族人在奋发有为的实践中,担任了党政企部门的领导,如原粮食局局长辛生贵、原农机局局长辛生亮、原广电中心主任辛陆平、卫生局办公室主任辛生奎、县医院内科副主任辛凤平、和合乡党委副书记辛文平、原建筑公司经理辛普光、原林业局局长辛瑞峰、原龙交供销社主任辛生珍、物资公司经理辛瑞明、同达林牧业公司经理辛瑞金、盐业供销社经理辛建文、劳动就业局局长辛金平、晋西影院会议中心主任辛应生等,他们成为了石楼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我辛氏家族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族建国以来从事党政工
作的有288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20人,厅级干部2人;从事企事业法人代表和自办领办经济实体的25人;各类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8人;参加国防科研、军队建设的40人,其中师职一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277人,其中硕士11人,博士1人。

现有在校就读大学的56人。

这些惊人的可喜数字展现了辛氏族人的繁荣和兴盛
在证述这些离家创业者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记述辛氏族人中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相夫教子所涌现出来的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好外甥们。

杨海花尊老爱幼,贤淑达理,数十年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无怨无悔。

李补娥,孝敬公婆、勤俭持家,任劳任怨。

刘燕萍贤惠诚朴,勤劳厚道,几十年同公婆一块生活,敬老爱老,默默奉献。

以及敬重老人的好女婿,如:辛怀明、梁文华、于唐应、张爱民等,正是有这样一些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婿、好外甥,才使得辛氏族人在兴盛和繁荣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还不应忘记那些至今仍坚守故土、不懈耕耘故土田间的下庄河乡亲们。

我们看到辛海林、辛补锁、辛羊贵、辛五平等人仍带领家乡千余口辛家人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地努力着、奋进着……
此外,在这里,我们还应补记一笔的是为编修族谱付出辛劳和做出奉献贡献的辛氏族人们,有强有力支持、组织、领导编修工作的辛生亮;有呕心沥血、耗费了大量心血精力时间的主编辛瑞峰;有摄影摄像奉献车辆器材、采编花费的辛陆平;有收集资料审核编写细心周到的辛生奎;有出资献策、支持作序的辛高锁;有辛苦劳累电脑录入图表文字的辛志权、辛建文;有为立碑迁祖整坟栽树耗资出力出义工的辛生丛、辛普广、辛生毅、辛复明、辛喜旺等人员,实在举不胜举。

正是有这族人倾心尽力慷慨解囊奉献筹资八万余元,无偿提供各种方便,才使得家谱编修之事得以圆满完成。

在家谱成书之际,筹委会谨代表辛氏族人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立碑、迁祖、整坟、栽树、修谱做出贡献奉献的族内外
亲朋好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敬祖孝先德为本,溯本求源功无边。

我们衷心地祝愿辛氏家庭在继承和发扬的历史进程中,勇敢地汇入华夏民族发展壮大的洪流中,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扬帆远征,奋勇前进!
辛氏族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