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康熙》读后感
康熙观后感10篇
康熙观后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康熙观后感10篇康熙观后感【篇1】太原志达中学八年级尹千舟圣君八岁登龙椅,铲除鳌拜稳国脉。
读《少年康熙》有感_1500字.docx
读《少年康熙》有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五千年的历史风烟,数百计的王朝兴替,太多的帝王传奇,读来无不令人荡气回肠、掩卷低吟。
中华帝王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汉……或以盖世雄才称霸天下、或以雄韬伟略,彪炳史册、或以勤政爱民流芳千古、或以绝妙文采震古烁今,谱写了一曲世世代代传唱不衰的浩气长歌。
”这是我读过的,最棒的一篇导读!此前,我一直认为历史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趣味性,就是就事论事,还不如看一些益智小故事之类的。
可是,这篇不到200字的导读,却激发了我的兴趣。
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吸引人!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也可以如此震撼人心。
这篇导读颠覆了我对历史的观念。
康熙,据我了解,名为爱新觉罗·玄烨,顺治之第三子,少年天子,小小年纪当上皇帝,玄烨到底有着怎样传奇一般的经历与伟业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看下去。
“玄烨每天都要将老师规定的文章读120遍,背120遍,力求熟记于心。
短短的时间内,他读完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且牢牢掌握了其中的内容和蕴意,为以后读书和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晚年时,记起这段经历,曾经对他的诸位儿子说。
他少年时读书,‘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
日所读者,必须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
’清史上也记载说,他5岁(虚岁)入书房读书,坚持不缀,十七八岁时,‘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仍坚持学习。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玄烨生在帝王家,并没养尊处优、好吃懒做,反而勤于读书、从不懒惰。
常人哪能做到这点?我从没有像玄烨这样勤奋过。
这就是为什么玄烨能做一个真正的好皇帝,而常人驾驭不了,丰富的知识是很重要的,我决心以玄烨为榜样,向他学习!我渐渐开始相信这个用功的三阿哥,相信他将来一定能做上皇帝!希望他的用功能被顺治看到。
“鳌拜走后,玄烨兄弟有随着父亲回到书房。
曹寅与康熙
他的重要性在于其生平可以告诉我们他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以及他所运作的那个制度架构。本研究的主旨,
就是把曹寅的一生当做“范式”(paradigm,借用科学家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来呈现:“(科学)发现始于对反
常异例的察觉,即认识到自然现象与主导常态科学的范式预期不一致。然后,对反常异例的领域继续从事多少具
政府授子美国人文学界最高荣誉“杰斐逊讲席"。2021年12月25日,辞世,享年85岁。
谢谢观看
中心主任。 1959年,获得麦仑奖学金。1965年,获得耶鲁历史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曹寅与康熙:一个皇
室宠臣的生涯揭秘》获得波特论文奖,并留校任教。2004年,当选为美国史学界权威组织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2017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18年9月7日,获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0年,被美国联邦
息。
想要读懂《红楼梦》,可以先读这本书,把时代背景梳理清楚,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又一次被外国作者研究中国人物的细致程度震惊如果曹寅真的是曹雪芹的爷爷那么前期的发家家族的盛兴衰
落其实都是红楼梦产生的背景从史料的角度看红楼梦的诞生还是很有趣的曹寅作为汉人以包衣的身份在皇帝手下
打工怎样好好得到赏识进而获利养活一大家子又怎么荫庇后代直至落没又想重读石头记了。
曹寅与李熙的家族史与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最终曹氏家族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感觉比那本《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写得要更好些,史景迁引用孙行者的话来告别曹家,真是太精
彩了。
印象最深的2个,1,皇帝是实际是由盐商供养,2,大观园就是南京的随园。
精彩摘录
旗制根本的区别,在于皇帝亲领所谓的“上三旗”,而亲王统摄所谓“下五旗”。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别,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寅与康熙》读书报告【内容摘要】《曹寅与康熙》从曹寅特殊的“包衣”身份入手,揭示了康熙皇帝与家奴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并且以小见大地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利益关系和社会状况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史景迁以他独特的历史视角来观察康熙与曹寅的关系,在梳理并融汇详实史料的基础上,用他功底深厚的“历史叙事”方式为读者呈现出另一种角度的历史画面。
【关键词】曹寅;康熙;皇帝;奴才;历史叙事引言:史景迁及其自成一家的历史视角《曹寅与康熙》是史景迁就读于耶鲁大学时完成的博士生论文。
作为他的“最学术”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并不能成为史景迁被认同和定位为传统意义上的“史学家”或者“汉学家”的有力证据,反而在很多中国人眼中,行文流畅,不带诘屈聱牙的史景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史学家或汉学家,更多的是一个“讲故事人”。
历史学家、中研院院士许倬云曾经这样形容史景迁:给他一本电话簿,他可以从第一页的人名开始编故事,编到最后一个人名。
当然,史景迁不曾写过这么一本“电话簿当代史”,许倬云院士此番话也只是玩笑,但从这个比喻中不难看出,史景迁“说故事”的功力是如何一流。
而这种“说故事”的能力,乃是成为优秀史学家的必要条件和天分之一。
他能埋首在浩瀚书海中细心排比资料,也能跳脱到宏观的角度从世界大格局来观照中国的历史,同时兼顾考证、叙述、分析、综合与理论各个层面。
这本《曹寅与康熙》是一个展示他实力的很好例证。
在此书前言中,史景迁写到:“这不是一本传记……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历史记载中读到曹寅是一个包衣、一个织造、一个巡盐御史时,这意味着什么?”1这本书的切入点,或者说线索,就是曹寅这个人物,书里每个章节的设置都是围绕着曹寅的生命历程展开;但史景迁仅仅将曹寅作为一个引子,在这个人物背后,潜藏着清朝皇帝康熙的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手段,及泱泱清王朝种种社会现象。
皇帝与宠臣,是怎么样一种主子与包衣(奴才)的关系?康熙是如何利用曹寅作为包衣这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越过国家常规的权力体系和管理系统,达到他紧紧操控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命脉的目的?历史上的曹寅与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史景迁用他自成一家的细致笔法,勾画出盛世中“主人”与“包衣”之间相互依存的政治样态。
曹寅和曹雪芹:讲述康熙大帝挚爱的宠臣秘事及曹家败落的真正原因
曹寅和曹雪芹:讲述康熙大帝挚爱的宠臣秘事及曹家败落的真正原因曹寅,是康熙大帝玄烨最宠爱的臣子。
两人自小相识,一生相伴。
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他,让小玄子挚爱一生,操碎了心。
曹寅朝服图小玄子曾经有个执念:“有我大清朝,保尔曹家世代繁华”。
曹家的“世代繁华”是从曹寅之父曹玺开始的。
康熙对曹寅的好,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就算后世历代帝王对臣子,也再没有康熙对曹寅这样的深情。
那么,曹寅为什么会得到小玄子的一生挚爱呢?首先,曹家是包衣奴才出身,世代在内务府当差。
曹玺沉稳干练,从内务府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是孝庄太后和小玄子非常倚重并且信赖的贴身家奴,也是康熙朝第一位江宁织造。
曹寅是曹玺的长子,比小玄子小四岁,幼年时就能出入宫中,陪小玄子读书、习武、玩耍。
另外,小玄子16岁智擒鳌拜时,那一群冲上去打架的伴读少年中,也有曹寅的。
是的,那一年曹寅12岁,很帅很能打架很拉风的。
曹寅便服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曹寅的嫡母孙氏,是小玄子的保母。
这里有两个勘误,其一,孙氏不是奶妈,而是保母。
按清宫规制,皇子有八个嬷嬷(即四个保母四个奶妈)伺候。
奶妈是只负责哺乳的,而保母是教引嬷嬷,是负责照顾皇子生活起居的人。
因此,保母地位比奶妈要高得多,孙氏就是这四个保母之一。
小玄子还有一个保母叫文氏,生一子一女,儿子是苏州织造李煦,女儿是曹寅之妻。
另一个勘误是,曹寅不是孙氏亲生,也不是庶子,而是曹玺结发之妻顾氏所生,是嫡长子。
只是顾氏早亡,因此曹玺续弦娶了孙氏,很久以后才生了曹荃。
曹荃比小玄子和曹寅都要小得多。
小玄子对孙氏的感情格外深厚。
因为小玄子两岁出天花,只能送出宫外调养。
孙氏颇有见识,在她的精心抚育之下,小玄子终于痊愈回宫。
另外,小玄子小的时候,父亲忙着爱情(顺治与董鄂妃),母亲失宠后终日抑郁,双亲都死得早。
所以小玄子对亲情非常看重,多年以后,还为孙氏手书“瑞萱堂”,称孙氏为“吾家老人”。
曹寅的童年真是极好的。
父亲是皇宫中得势的官员,母亲是小玄子的保母,弟弟尚未出生。
读书笔记
读《康熙大帝》有感10法二16号李海菲一直就很喜欢,也很佩服康熙。
在父亲顺治留下一个烂摊子之后,他八岁登大宝之位。
以不可思议的忍耐力忍常人所不能,终于一步一步除去鳌拜,平三番......创下了史上的康乾盛世。
可惜,却被他最怀有希望的孙子,乾隆,这个中国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一点一点将祖宗打下天下败光。
这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但康熙,的的确确是在他在位七十年中,兢兢业业,为了祖宗江山,做了一切他所能做的。
太多的让人说康熙的成功之处,我虽喜欢并且佩服他,这里我想说说他的失败之处。
也是所有的人包括如此伟大的皇帝不能避免的失败之处。
首先是他对于一些贪官污吏的态度。
乾隆一生奉行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则:君子和小人,都要把他们用对地方。
这点大概受影响于他的祖父。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等,虽不尽详实,但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康熙对于贪官污吏是十分痛恨的。
但可笑的是,在他眼皮底下的最大一个贪官——曹寅,他却迟迟没有作出处理。
曹家和康熙是有很深的渊源的。
康熙的奶娘就出于曹家。
满人对于奶娘是很看重的,加上他奶娘自小对康熙很好,自然而然的,康熙对于曹家也就高看一眼。
再说曹寅,因为和康熙小时候有些情分,他也算是最懂康熙的人之一。
康熙每次出游,必是由曹寅作陪。
最最重要的是,康熙每次浩浩荡荡的出游,都是曹寅出钱。
钱从哪里来?必是民脂民膏!康熙心中也有数,但钱是花在他身上,他能说什么呢?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康熙这些事直接就影响到皇太子胤礽。
后来太子“二立二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普凌到处仗势欺人,收受钱款。
普凌是谁?正是太子的奶娘家的人!还有乾隆,和珅的事情他真不知情吗?他知道,但他也知道,和珅的最终,只是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没有谋逆之心。
而且,和珅很会拍马屁,很得乾隆欢心。
所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固伦和孝公主赐婚给和珅的儿子。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固伦这个称号实际上是皇后的公主,和孝当然不是。
这就可以看出乾隆有多喜欢她。
康熙的读后感
康熙的读后感《康熙的读后感》是一部以康熙帝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曹雪芹。
小说以康熙帝的生平为背景,通过康熙帝的视角,展现了清朝社会的风云变幻和康熙帝的英明才智。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康熙帝的故事,让读者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读完《康熙的读后感》,我深深被康熙帝的伟大魅力所吸引。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在位六十一年,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期,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目标。
他不仅有着非凡的政治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包容,使得清朝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
在小说中,康熙帝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丰满和生动。
他不仅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情味的人。
他对待臣民宽容大度,对待政敌宽严有度,这种宽容和仁慈的品质,让人钦佩。
在康熙帝的统治下,清朝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读《康熙的读后感》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康熙帝的睿智和胸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人。
他鼓励学术研究,提倡文化教育,为清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对西方文化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中西文化的交流,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康熙帝的统治下,清朝的疆域不断扩张,国力日盛,社会秩序井然。
他以其睿智和胸怀,统一了多民族国家,实现了中国的长期和平。
在小说中,康熙帝的形象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仁爱的君主,他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通过阅读《康熙的读后感》,我对康熙帝这位伟大的君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形象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情味的人。
他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我相信,《康熙的读后感》这部小说,将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纪录片《书简阅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及评价范文9篇
纪录片《书简阅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及评价范文9篇纪录片《书简阅中国》名字很正经,但是介绍的时候很顽皮,以一些古代书信结合史书记载来讲述古人的喜怒哀乐,片中还有新奇顽皮的介绍方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书简阅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及评价范文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书简阅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及评价篇一让今人与古人“接头”并“上头”文化纪录片《书简阅中国》的创新探索“出门打仗缺钱咋办?急,在线等!”“大唐‘北漂’的幸福生活”“一个女权先锋的诞生”“单亲妈妈育儿记”……这一个个充满现代感的描述出自纪录片《书简阅中国》。
该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从2月12日开始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这道总台春节期间特别奉上的“文化大餐”,以独特的角度剖开历史切面,讲述了30封古人书信背后的故事。
《书简阅中国》从小人物、爱情、友谊、人生智慧、家风、家国天下这6个主题出发,着重从书信中挖掘人物故事和历史细节,去窥探书信背后个体与时代的沉浮,去领悟潜藏在书信中的先贤智慧。
通过极具互联网气质的语言、走心特效和中国式的写意画面等多种创新叙事表达手法,它让观众和古人“接头”并“上头”,充分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的世间百态,体味到了古人字里行间想要诉说的真挚情感。
截至2月16日21点,这个小切口、大视野的纪录片在微博端#纪录片书简阅中国#阅读量已达1360万。
网友认为该片讲述亲民,映射范围宽广,仿佛打开折叠的时空,在关照鲜活个体的同时,深入解读了历史褶皱里的那些人际关系、历史变迁。
他们纷纷评论道,“《书简阅中国》,随意一瞥就没挪开目光,每期主题都很好看,一笔一划皆是情,令人动容。
” “导演审美在线,构图和背景很有味道,演员演技在线,旁白平实又诗意,每个片段都太好哭了。
”“真好看,只言片语中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在大国历史之下鲜活的个人。
”“太上头了,我大中华的历史真是博大厚重源远流长,任意切入一个角度拍出来都很棒,以书信为载体,轻松拍出了古人的悲欢离合,太棒了,立一个要追完的Flag。
曹寅和康熙的故事
曹寅和康熙的故事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这个机构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制度。
内务府是比较官方的说法,土气点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皇家的奴才。
今天我们看电视剧,大概都知道清朝的官员一般对着皇帝说的都是奴才。
虽然好像是全民皆奴,但最符合皇家奴仆称号的就是内务府包衣了。
曹寅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简单点就是康熙帝的奴才。
但是曹寅这个奴才和康熙帝关系却十分不一般,曹家在康熙帝一朝可以算的`上是尊贵荣耀的,凭借的就是康熙帝的宠爱。
曹家与康熙帝的关系,源于曹寅的母亲孙氏。
顺治十一年,康熙帝出生,依照旧例要从皇家管理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旗内务府包衣中选择奶妈。
曹寅的母亲孙氏很幸运的被选中,此后成为康熙帝十分亲密的人。
因为孙氏的关系,曹寅自幼就与康熙帝相处在一起。
后来差不多在十三岁左右的时候,曹寅成为康熙帝的伴读,此后与康熙帝一起到御书房学习。
就是这样,两人自幼时起就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
不论是从情感方面,还是长久的相伴中,都使得康熙帝对曹寅十分信任。
所以后来曹寅的父亲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去世,康熙帝根本没有重新选人的想法,直接下了一道旨意,让曹寅继任父亲的职位。
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除了自幼一起长大的情分,使得康熙帝对曹寅多加重用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康熙帝欣赏曹寅的才华。
曹寅是清朝比较著名的文学家,学富五车,虽然官当的不怎么样,但是个人的文学素养还是不错的。
另外据说曹家祖上对医学还有说研究,所以曹寅在文学和医学方面都有一些成就。
而康熙帝也正是欣赏曹寅的这两个方面,因此对曹寅多有重用。
康熙帝一生六下江南,前几次都是住在曹寅家中。
因为知道曹寅政事不通,所以很少与其谈论国家大事,只是风花雪月、文章药石之类的闲聊。
在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康熙帝不幸伤寒腿病又犯了。
病犯之时疼痛难忍,当时曹寅为康熙帝进献了一贴膏药。
康熙帝用过这个膏药后,感觉好了许多,大为欣喜,不仅大肆奖励曹寅,还亲自为这贴膏药赐名为金风灸骨贴。
康熙和曹寅的关系
康熙和曹寅的关系编者按:在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都是康熙所关心的。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
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密奏。
这种纸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大约要20天左右。
这项在曹寅和康熙皇帝之间的秘密传送,一直进行了20年。
因此,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称曹寅为“康熙的密探”。
康熙的密探们曹寅将他折成六角形的密报,放在一个用封条封好了的小信封里,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信封上写着“奏折”。
他又拿出一只大信封,套住这只小信封,在外面用一根白纸条扎住,他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同样在白纸的包装口下方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字是“臣寅”“叩首谨封”。
这封信康熙皇帝看完后,也许会加御批,也许只写三个字“知道了”。
但最后都会被一个朱红的“封”字封过以后,重新传到曹寅的手中。
在康熙王朝的晚期,康熙帝非常重视他赋予曹寅及其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后代曹、曹等人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允许他们“专折密奏”江南地区的官风民情,并“亲手写奏帖来”,这种千里眼加耳报神的职责的确超出了江宁织造的权限范围,对于曹家,可说是一项特殊待遇。
在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都是康熙所关心的。
在没有各种地方性媒体的时代,这些秘密渠道传输的情报,也算是一种内参了,通过这些内参,康熙皇帝可以对各地实情“明察秋毫”。
在古代,天气、天象信息事关国家前途,所以这些情况被认为不应该由更多的人所掌握。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先说这曹寅啊,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跟康熙的关系,那叫一个铁。
感觉就像是那种发小,只不过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个是皇帝身边超得力的小弟。
曹寅在江南当官的时候,就像是康熙放在江南的一双眼睛。
康熙呢,对他也是信任得很,各种大事小情都交给他办。
这就好比你有个特靠谱的朋友,你就啥都放心交给他一样。
从书里能看出来,曹寅的工作可不好干。
在江南那么个繁华又复杂的地方,要平衡各方势力,还要给康熙盯着那些可能有二心的人。
就像走钢丝一样,一个不小心就得掉下去。
但曹寅厉害就厉害在这儿,他能在官场里游刃有余,把康熙交代的任务完成得还不错。
不过呢,他也有自己的小烦恼。
比如那些个官场上的应酬,估计就像咱们现在参加那些不得不去的饭局一样,心累啊。
再说说康熙。
这皇帝可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简单,一天到晚就坐在龙椅上喊“来人呐”。
他心里那算盘打得精着呢。
对曹寅的任用,那是有着很深的政治考量的。
他知道曹寅的能力,也知道曹寅背后家族的影响力。
他就像一个下棋的高手,曹寅就是他棋盘上一枚很重要的棋子。
康熙对曹寅的态度也很微妙,有时候是君臣之间的严肃,有时候又有点像朋友之间的关怀。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让我看到了清朝官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样,全是打打杀杀、争权夺利。
这里面还有很多感情因素在呢。
曹寅和康熙之间的这种君臣情谊,就像那种互相成就的好哥们。
曹寅靠着康熙的信任风光无限,康熙呢,也靠着曹寅把江南地区治理得服服帖帖。
不过呢,这书也让我有点小伤感。
因为知道他们的故事最后没有一个特别美好的结局。
曹寅家族后来的衰落,就像一场繁华大梦的破灭。
就好像你看一个人一路顺风顺水,突然就遭遇了滑铁卢,心里怪不是滋味儿的。
康熙帝是如何青睐曹寅的
康熙帝是如何青睐曹寅的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
曹寅一生受到了康熙帝极大的信任、青睐,曹家也在曹寅时期,进入了家族的鼎盛时期。
曹寅十七岁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后外放到苏州、江宁,成为康熙安插在南方的耳目。
他执掌了铜矿、织造和巡盐的肥职。
他负责为皇家制造陶器等生活用品,为皇家搜承奇珍异宝。
他为皇家转卖过人参、发放过救济粮、修过太祖陵、刻过石、立过碑、奉过佛、到金山寺挂过“动静万古”的皇帝匾额,在扬州监造过江船及内河船只……
他举荐了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
作为“家奴”的包衣人家,他的大女儿曹敏由康熙指婚,嫁努尔哈赤第二子和硕礼亲王代善的六世孙,镶红旗王子多罗平郡王纳尔苏,成为“铁帽子”王的嫡福晋。
他的二女儿,嫁康熙一侍卫为妃。
也成为王妃。
他奉旨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
这也是极大的荣耀。
曹寅一生,先任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两任织造23年。
他从康熙四十四年起与李煦十年轮视淮盐,去世前已四视淮盐。
康熙六次南巡,他接驾四次,且康熙四次住在他家。
有人告他有了亏空,要求参奏他,康熙压下该事,暗里提醒他补起亏空,嘱咐他“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他生病之时,康熙命人限九日期限驰马从京师到南京给他送药,并亲笔说明药的用法用量,批示“万嘱万嘱万嘱”。
他荫及家人。
曹寅去世后,他的家人,受到了康熙超乎寻常的关怀:先是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两年后儿子也去世,康熙指令他的侄子曹頫过继到他的名下,又命仅仅十八岁的曹頫继任江宁织造。
可以说,曹寅宠极一生。
康熙帝曾给曹寅开方
康熙帝曾给曹寅开方
作者:韦钦国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12期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知药理、识药性、懂配方,这或是出于稳定社会的统治需要,抑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他们当中有的是自幼接触医药知识,有的则是后期学习,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
他从小就手不释卷,其中就包括读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自幼所见医书颇多,洞彻其原故”。
康熙帝读书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惟以经史为要”,也就是读经典,自然包括前代传下来的医学典籍。
他的水平已经到了可以给人看病开方的程度,而且确实给人开过药方,这“患者”还不是个小人物,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曹寅系康熙帝奶妈的儿子,自幼与康熙帝认识,知道康熙帝知药理、懂药性。
他在做江宁织造时,初时因不习江南水土而时常生病,便有點讨好地向康熙求救讨药方,言辞切切:“我病时来时去,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
若得赐药尚可起死回生。
”康熙就给他开了一些“地黄汤、地黄丸,建议用土茯苓代茶,赐过几罐子海水,用来泡澡坐浴”。
如是再三,康熙帝又给曹寅开了金鸡纳,因担心日久延误病情,便“赐驿马星夜起去”。
方中写道:“金鸡纳专治疟疾。
用二钱,米酒调服。
若轻了些,再吃一服。
连吃二服,可以去根。
”我们知道,金鸡纳的功能主治为抗疟、退热,主要用于疟疾与高热。
看来,康熙帝这个药方是对症的。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1000字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1000字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族曾经鼎盛一时,尤其祖父曹寅担任两淮巡盐御史,为皇家收盐税,成了康熙的心腹,曹家本是满人的包衣,如何从包衣发展成江南望族,我们可以来理一理家族的创业路径。
主要看看曹寅的发家史。
曹寅出生时,曹家已经荣华富贵,这要归功于曹寅祖父担任知州,之后又担任了两浙运盐使司盐发道,并得到上峰赏识,这个官职尤其重要,也奠定了曹家后代为官之路。
这绝对是一个肥差,为曹家赢得了财富和荣誉。
曹家和皇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曹寅的母亲甚至成为了康熙皇帝的保姆,这为后来曹寅发展埋下来巨大的伏笔。
父亲担任江南织造局,这也是为了皇家专门生产棉布丝绸的机构,可见其在皇家的关系非同小可,交代了家事背景之后,来看看我们的主角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噼里啪啦。
第一步:少年得意比较现在有钱人都把儿女送去名校,当时的送往京城皇家当差,无异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镀金步骤,曹寅就是在少年时代当了皇家的侍卫,这个职位可能并没有太多实权,却因为和皇帝比较近,而加上了一个光环。
大概曹寅本身也是仪表堂堂,要不然要不能充当皇帝“仪仗队”的角色。
这个带有一定武力色彩的职位在当时的满人崇尚武力的风气,自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为曹寅在京城的交友带来了便利。
第二步:谈笑有鸿儒曹寅渐露头角的一件事,是在父亲去世为了纪念,曹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资源,当时的省长(巡抚),文化名人纳兰性德,画家等汇编了一本纪念父亲曹玺的文集。
这件事一方面有力说明了曹寅强大的社会关系,也说明了他有超群的办事能力。
而这一部分,又要其广泛交友的能力和精力,也为他回到苏州成为康熙的耳目,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信息够广泛并且灵通,使得他深得康熙信任。
这个风雅爱好的交际习惯,也为曹寅带了实际的功利好处。
比如康熙就给他一项编撰《全唐诗》的任务,他依靠积累的资源和名望,出色完成。
第三步:江南织造和巡盐御史其实这一段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亮点,正是所谓“守成”之功,这也亏遇到了好老板康熙,不但给了很大的信任,也能够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读后感保证了整体向上的趋势。
《曹寅与康熙》:读懂了曹家的发迹史,就读懂了《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
《曹寅与康熙》:读懂了曹家的发迹史,就读懂了《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高中的时候,同桌家里很有钱,书桌里摆着精装本的四大名著,他的习惯是把红楼梦放在最上边,平时也不见他看这些书,偶尔不踢球了,才拿出来翻翻。
身为他的同桌很有幸能看这些精装本的名著,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国人那么多研究红学的人都未见能研究的多么明白,我的博士好友竟然还推荐一位美国佬写的《曹寅与康熙》,我倒要看看是不是姓史就真的能把中国的历史写明白。
一、曹家是怎样发迹的?1、正白旗包衣:皇帝的私人奴仆1.1 曹家世代居住在河北丰润,明代中后期迁往辽东,后在沈阳一带被清军俘虏,成为正白旗包衣。
1.2 包衣是奴仆的意思,正白旗属于“上三旗”,由清朝皇帝直接统领,因此曹家是皇帝的私人奴仆。
2、曹家成为皇帝的心腹2.1 起点:曹雪芹高祖曹振彦进内务府当差,获顺治皇帝赏识,外放做官,成了五品官。
这为曹家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2.2 发达:曹雪芹曾祖父曹玺的妻子孙氏曾给康熙皇帝当保姆,康熙即位后感念孙氏,委派曹玺执掌江宁织造府。
曹玺干了二十余年,死时官居一品,曹家飞黄腾达了。
2.3 极致:曹玺之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内务府当差,伺候康熙。
曹玺死后曹寅接任江宁织造,又干了二十一年。
曹家尽享荣华富贵。
二、作为康熙宠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都干了些什么?1、本职工作:江宁织造1.1 江宁织造府为清代三大织造府之一,皇家使用的衣物、服饰,皇帝颁布的诏书、圣旨,都由其制造。
曹寅负责监督完工。
1.2 曹寅还要购买和维护织布机、采购生丝、支付织工工钱、运输丝绸布匹等。
1.3 江宁织造每年的支出极其庞大,朝廷拨款不够,曹寅不得不谋求兼职。
2、兼职:征收盐税和关税2.1 两淮巡盐御史:负责征收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盐税,每年上缴国库195万两,余下55万两进康熙的小金库,康熙拨出一部分供江宁织造府使用。
从一封康熙硃批奏折看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
从一封康熙硃批奏折看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王泽京【摘要】曹寅是康熙名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康熙五十一年奉旨赴扬州刊刻《佩文韵府》,不幸感染风寒,旋转疟疾.康熙闻悉,关怀殷切,特赐金鸡纳药,并命驿马星夜驰往扬州,但未及药到,曹寅却已病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封康熙硃批奏折揭示了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期刊名称】《山西档案》【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康熙;曹寅;疟疾;金鸡纳【作者】王泽京【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6.5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
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
善骑射,能诗及词曲,著有《楝亭诗钞》、《词钞》、《文钞》等。
曹寅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母孙氏是康熙幼时的保姆,曹寅童年时做过康熙的伴读,因为这层关系,曹寅极受康熙宠信,曹寅17岁时任康熙御前侍卫,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与李煦隔年轮视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后四次南巡皆住江宁曹家,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病故,享年54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一封康熙硃批奏折揭示了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
这封奏折为曹寅夫人李氏的兄长、苏州织造李煦所上,落款日期为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712年8月19日),所奏全文如下:臣李煦跪奏,江宁织造臣曹寅于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至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臣在仪真视掣,闻其染病,臣随于十五日亲至扬州看视,曹寅向臣言,我病时来时去,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但我儿子年小,今若打发他求主子去,目下我身边又无看视之人,求你替我启奏,如同我自己一样,若得赐药,则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恩再造等语,臣今在扬看其调理,但病势甚重,臣不敢不据实奏闻,伏乞睿鉴。
康熙巧治曹寅皮肤病
康熙巧治曹寅皮肤病
佚名
【期刊名称】《民间传奇故事:上半月》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康熙皇帝勤学不倦.通达医理,熟悉药性.他对患病重臣十分关心.常常亲自写圣旨进行安慰.甚至针对病情派医赐药.指导善后调理。
【总页数】1页(P79-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2
【相关文献】
1.从一封康熙硃批奏折看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 [J], 王泽京
2.康熙巧治曹寅皮肤病 [J],
3.康熙御赐圣药救曹寅 [J], 王泽京;
4.康熙御赐圣药救曹寅 [J], 王泽京
5.《曹寅与康熙》:盐政变化对盐官、盐商命运的影响 [J], 曾星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和康熙帝的关系有多铁,我们都很难想象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和康熙帝的关系有多铁,我们都很难想象康熙帝是我们历史上⾮常熟悉的⼈物,正如他的年号⼀样,康熙:安宁兴盛,开启了康乾盛世。
但是康熙接任的时候却是⼀个烂摊⼦,各地藩王都蠢蠢欲动,每个朝代都这样,打天下的兄弟隔了⼀代后,都会有想法,汉武帝时期采⽤推恩令,才逐渐消除藩王的势⼒。
朝廷内部,鳌拜结党私营,逐渐壮⼤⾃⼰的势⼒。
此时也⾛到汉族与满族微妙的阶段,任何⼀个官员的任⽤都有可能激化民族之间的⽭盾。
荣耀的家奴明朝时期朱棣在推翻建⽂帝的时候,在南京的那帮⽼⾂没⼈敢信任,唯⼀信任的是太监,因此我们看到东⼚与西⼚的太监掌权。
⽽康熙此时也需要培养⾃⼰的⼼腹,但是清朝很明显不想⾛明朝的⽼路,重⽤太监,但是清朝有⼀个特殊群体—包⾐,这词来源于满语,原意为家奴,这个在明朝由太监兼任的⼯作,在清朝⽤家奴取代。
家奴在中原⽂化看来,是⾮⼈待遇,但是在游牧民族看来,能成为家奴,是⼀种信任的表现,也是⼀种⾄⾼荣誉。
例如元蒙时期,斡脱古.孛沃勒成为⼤汗最信任的⼈,其⼦孙,终⾝为⼤汗服务,穿⾐,服侍车马,饮⾷、做账⽬等等、甚⾄替⼤汗治理国家。
家奴是终⾝制的,只要⼀代为奴,世世代代都为奴,如果背叛,或者逃离便挑断脚筋,因此相对于太监要可靠的多。
能成为家奴,⼤都是因为战争中被俘虏,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在努尔哈⾚时代,满⼈攻⼊沈阳后,沦为家奴,他家被编为正⽩旗。
满族把部队分为正黄、正⽩、正红、正蓝、镶黄、镶⽩、镶红、镶蓝⼋旗,正黄与镶黄是皇帝亲⾃统帅,其他的六个被其他亲王统领。
在顺治时期,处死了多尔衮后,把他的正⽩旗收为⾃⼰部下,也因此曹家由王府的家奴成为皇帝的家奴。
铁哥们曹寅清朝⼀般需要从家奴之中请⼀个奶妈,⽽曹寅的母亲也因此成为康熙的奶妈,这也让曹寅与康熙的关系就⾮同⼀般。
曹寅曾经做过康熙的伴读,要知道康熙并不受顺治待见,只是因为他得过天花,对此病免疫才幸运的当上了皇帝,他九岁⽗母早亡,这份亲情是他⼀⽣的遗憾,所以他也倍加珍惜⾝边的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
读罢此书,掩卷冥思,遂有苍凉之感,感动之情由内而生。
为何感动?或许是为曹寅及其家族的盛衰之变,就如当初看《红楼梦》一般;或许是为康熙之朝就已埋下的层层危机,而这多少和清朝的最终灭亡有所关联;又或许是为宿命之无可违抗性,人之命运,实在难料。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作者的写作姿态。
在看此书之前,我曾看过《秦始皇传》(石静;三秦出版社),《和珅全传》(张铁成;新世界出版社)等类似历史人物传记。
虽然看的不多,但走到图书馆拿十几本,先看看目录,再粗略地翻一翻,最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竟发现此类历史人物传记的某些相同点:其一,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很少在前面时段提及后来的事;其二,不厌其烦地将人物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往往从人物的出生开始,进而利用较大篇幅描写人物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更有甚者,在开篇就花了很大功夫记叙人物的父母一辈,包括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相遇,如何成亲,最终又是如何生下传记的主人公;其三,叙事不分大小,大到朝廷大事,小至家庭琐事,无所不包;其四,人物对话往往用引号直接引出,所用文字亦为当代语言,君臣、臣臣、夫妻、父子间的对话等,描写详尽,哪怕只有一个“滚!”或者一个“嗯……”也要写出来。
不得不说,具有以上四个特点的人物传记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它们描写细腻,注重对人物背景的叙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它们细致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读者能很清楚
地看到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然而回想起来,看这一类人物传记与看小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小说比这一类传记更具有可读性:因为小说的故事本身就是虚幻的,而构思这样的故事很需要作者的才思,作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地将故事虚构得怪诞离奇甚至超凡脱俗;至于历史人物传记,因其故事建立在对历史的叙述上,作者绝不能肆意虚构历史情节,在想象的空间上远不及小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们的形式写得太接近小说,以至于读者没能很好地认清两者的区别,将虚幻和现实混淆,他们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其当成小说来读,很明显,这样的读法是不适用于传记文学的,其结果就是将传记文学摆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是历史书?还是小说?
说实在,在看《曹寅与康熙》之前,我就被它的副标题是吓住了,因为它的副标题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
要知道“揭秘”这个词具有很大的隐私性,把它用于消遣或者八卦一类的书籍或许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但把它用在一本史学专著——尤其是称为美国汉学界三杰之一的史景迁的专著标题中,这是不是太危险了?但翻开书来看,我不得不惊叹:史景迁可真是一位标题党。
且不提书中罗列的诸如“包衣”、“八旗”、“氏族”这类专业名词,也不提“佐领”、“织造”、“銮仪卫”等层出不穷的清朝官职,单提书中列举的大批原汁原味的奏折就可以令许多当代史书编著者叹为观止。
纵观全书,几乎不见一句用引号引出来的人物对话,涉及人物沟通的地方,皆用奏折代替,这突出体现在康熙皇帝与曹寅、李煦之间的密折往来。
甚至到了书籍的后面部分,这类奏折成为文字的主体,其内容的变化隐约体现
了人物命运的转折。
虽然奏折用的是古语,缺乏一定文言涵养的读者可能读得很累,并直接跳过,但我认为对于一个涉及中国历史人物的史学文本,文言古语的存在正是其严整性的重要体现。
史景迁在这本书的前言写到;“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历史记载中读到曹寅是一个包衣、一个织造、一个巡盐御史时,这意味着什么?”他说到做到,因为这本书的切入点,或者说线索,就是曹寅这个人物,书里每个章节的设置都是围绕着曹寅的生命历程展开;但作者仅仅将曹寅作为一个引子,在这个人物背后,潜藏着清朝皇帝康熙的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手段,及泱泱清王朝种种社会现象。
这是史景迁为此书所选择的主旨和方向,为此,作者并不愿意花过多笔墨描写曹寅的家庭生活琐事、以及他与朋友的日常交际等等,即使有所提及,也必然与皇帝和王朝有所牵连。
作者执意为我们展现康熙王朝的某些方面,言谈之及皆与政治有关,纵然引用了小说《红楼梦》,也是在“南巡”的背景下。
再则,具体到每一个章节,除去最后两章,每章一般不以曹寅开头,而换之以清朝某种社会成分,譬如“八旗与包衣”“上等阶层”“两淮盐税”等等,这同样是作者为体现主旨而做出的安排。
由此可见,虽然作者的切入点很小,但他的视野很大。
史景迁眼光集中于时代,向我们阐明一个事实:这样的曹寅,不属于其他朝代,也不属于其他清朝皇帝,而是属于康熙王朝的,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某一类特殊的人——这一类人即使不是很出名,即使不是朝廷的中坚力量,却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缩影。
史景迁在书的前言第一句就说到:“这不是一部传记。
”我没有写
过传记,也没有做过专门的传记研究,因此不敢肯定这本书是不是传记。
但正如前文所提,将历史人物传记写成小说或类似小说的不计其数。
我认为,历史名人必有其主要行动,而一本好的传记就应该尽可能地将人物的主要历史面目展现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全书读来竟不觉重点之所在。
在这一方面,《曹寅与康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因为它主要讨论的正是曹寅的包衣、密探身份——这是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上。
与此相似,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等也是很好的例本。
两周以来,断断续续地终于将《曹寅与康熙》一书读完,虽然一开始读到那些杂七杂八的专业名词的时候颇感力不从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因此而收获甚多。
有些同学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读这类书没有什么用,作业只需到网上复制粘贴;对此,我也是一笑置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哪一类生活让你感到充实,那就不要顾虑太多。
了解一个时代的不同面目,体会别样的编著体例,感受一个活生生的时代人物和认真的写作者,这本书确实做到了这些——对我而言,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