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白粉病特效药
各种作物的白粉病特效药介绍
各种作物的白粉病特效药介绍
白粉病主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由麦类白粉菌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
黄瓜白粉病特效药
发病期间用控白可湿性粉剂50克每亩,或控白水乳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升华硫磺粉喷粉。
特别应提及的是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蔓延。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而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月季白粉病特效药
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也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甜瓜白粉病特效药
1、每20~30毫升乙嘧酚醚菌酯升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1。
作物白粉病特效药
白粉病特效药-白立净白粉病发病原因及特征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
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
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
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诊断白粉病: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
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菌丝老熟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
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即有性世代的子囊壳。
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
常见发病作物:草莓,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葡萄,茄子,小麦等等白立净-乙嘧·醚菌脂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研发的复配产品,里面含有30%醚菌脂+20%乙嘧酚,悬浮剂。
对各种白粉病效果好,安全高效不抑制生长,苗期、花期都可以使用。
产品特点:本品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复配杀菌剂。
它能控制、治疗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
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
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可被植物的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
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
施用方法:在蔬菜瓜果上稀释750-1500倍喷雾;在果树上稀释1500倍左右均匀喷雾。
用作预防保护的一般用低浓度,每10~14天一次;用作治疗铲除的可适当加大浓度,每7~10天一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施用范围:各种白粉病,如苹果、葡萄、黄瓜、草莓、玫瑰、甜莱白粉病。
防治植物白粉病的药剂
防治植物白粉病的药剂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止白粉病的扩散和给植物带来损失,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多种有效的药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治植物白粉病的药剂,并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有机药剂有机药剂是指由天然植物提取或合成的药剂,对植物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有机药剂:1. 硫磺硫磺是一种传统的防治白粉病药剂,对不同种类的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硫磺时,可以将其稀释后喷洒在植物叶片上,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强光和高湿的环境。
2. 茶素茶素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药剂,对多种植物白粉病有抑制作用。
使用茶素时,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每隔10-14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在高温和强光环境下使用。
3. 菌素菌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药剂,对白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使用菌素时,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每隔10-14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在高温和强光环境下使用。
二、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药剂,对植物有较强的杀菌和抑制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药剂:1. 三唑酮类药剂三唑酮类药剂包括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时,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强光和高湿的环境。
2. 唑类药剂唑类药剂包括毒死蜱、硫菌灵等,对白粉病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使用时,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强光和高湿的环境。
3. 杀菌酮类药剂杀菌酮类药剂包括吗啉菌酮、苯菌酮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时,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植物上,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注意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强光和高湿的环境。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植物白粉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喷洒时机大部分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较为有效,但喷洒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防治小麦白粉病,醚菌酯和戊唑醇哪个效果好?用啥药防效高?
防治小麦白粉病,醚菌酯和戊唑醇哪个效果好?用啥药防效高?防治小麦白粉病,醚菌酯和戊唑醇哪个效果好?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适用药,在发病初期施用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防效。
由于三唑酮在生产上应用多年,小麦白粉病病菌对该药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导致防效下降。
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与三唑酮存在交互抗性,在白粉病病菌抗性强的地区施用防效也不好。
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对三唑酮产生较高抗性的白粉病菌株高效。
但该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呼吸链末端的电子传递,干扰能量代谢起作用,与三唑类药一样都是单位点杀菌剂,因而很容易导致白粉病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
生产上应注意将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以延缓小麦白粉病病菌抗药性产生。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小麦专化型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到小麦叶片上,在15-20℃、空气湿度大于70%的条件下可迅速繁殖扩散,从而引起白粉病的大爆发。
实践证明,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常规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效将直线下降。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病菌侵染小麦植株后。
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危害茎秆、叶鞘和穗颈等。
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点逐渐发展为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展至中期呈白灰色,后期呈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
小麦白粉病一般叶片下部比上部严重,叶片正面比背面病斑多,病斑多时可聚合成片,引起叶片枯死、植株早衰、分蘖数和成穗率减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白粉病的发病原因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
小麦白粉病可以发生的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5~20℃,10℃以下发生缓慢,25℃以上病害发生受到抑制。
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
小麦播种过早、群体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白粉病防治方案
白粉病防治方案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许多重要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白粉病防治方案。
一、病害特点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特点是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这些粉状物实际上是真菌孢子和菌丝,它们会繁殖和传播,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卷曲、枯萎甚至死亡。
二、生物防治1.选择抗白粉病品种: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是防治的首要措施,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2.利用拮抗菌防治:一些拮抗菌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通过喷施拮抗菌制剂来防治白粉病。
常用的拮抗菌有植物源拮抗细菌和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链格孢等。
三、物理防治1.清除病残体:白粉病的病残体是真菌的主要传播源,及时清除病残体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病残体可以通过剪除、烧毁等方式进行处理。
2.改善通风条件:白粉病在潮湿环境下易于发生和传播,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通风条件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修剪枝叶、适当间隔植株等方式来改善通风条件。
四、化学防治1.药剂选择:在白粉病初期,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类、咪鲜胺类、多菌灵类等。
在使用药剂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施药。
2.药剂喷施:药剂喷施是化学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白粉病发生期间,可以定期喷施药剂,喷药时要注意全面覆盖植株叶片的表面,以确保药剂的有效接触和吸收。
五、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白粉病防治的最佳策略,可以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在综合防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施肥、适时修剪、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六、预防措施除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外,还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病害,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卫生,合理调整种植密度等。
白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发生的原因及症状
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产生的原因及症状
要问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产生的原因及症状,据悉可以使用杂环类包括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包括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包括嘧菌酯、醚菌酯等,其中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预防成效良好,但医治成效不稳固,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防治成效好,但是极易产生抗性。
一、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
市场上适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有杂环类包括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包括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包括嘧菌酯、醚菌酯等,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具有很好的防治成效,但是产生抗性很快,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具有良好的预防成效,但是医治的成效不稳固。
二、产生的原因及症状
1、原因:分为气候原因和管理原因,气候原因是产生在气温15-20℃、相对湿度70%极可能产生,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容易产生,而多雨地区当年雨少反而会着落产生率。
2、症状:一样危害的是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背部的病斑呈白色粉状霉层,在严重时会覆盖叶片大部或全部,且霉层的厚度可以到达2毫米,到了后期逐渐变为灰色,且上面有黑色小颗粒,而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容易倒伏,且会产生不抽穗现象。
各作物白粉病图谱,防治方法详解!
各作物白粉病图谱,防治方法详解!白粉病是一种严重的农作物病害,分布广泛,防治困难。
引起白粉病的是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目的真菌,种类很多。
这类病菌在10-30℃温度下就能产生分生孢子并萌发,不需要很高的湿度,每10天就能完成一次感染周期;所以作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能被多次感染,一旦发生就很快蔓延。
特别是在大棚温室里种植的时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国内白粉病防治药剂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硫类杀菌剂以代森锰锌为代表的有机硫类杀菌剂,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及病菌孢子萌发,阻止病菌侵入。
该类药剂除对白粉病有效外,对作物的大部分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此类药剂不易产生抗性,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少,用药量相对较大,属于保护性杀菌剂。
第二阶段: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功效,对白粉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由于该类药剂的大多数品种如苯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在草莓上应用后最终均转化成共同的抑菌毒物多菌灵,因此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
第三阶段: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白粉病的新技术,它能抑制病菌合成麦角甾醇(也叫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破坏菌体细胞膜,影响菌丝和孢子的生长。
这类药剂有很多优点,比如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还能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
这类杀菌剂的种类主要有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
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一开始效果很好,但后来白粉病对三唑酮产生抗性,而且三唑酮对草莓也有药害和抑制作用。
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
它们比三唑酮药效更强,用药量更少,安全性高,对草莓抑制作用小,是现在草莓生产上用得最多的三唑类药剂。
腈菌唑和四氟醚唑不仅能治疗白粉病,还能预防白粉病,比三唑酮更好。
白粉病防治药物
白粉病的防治药物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危害叶柄和茎基部,被侵染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病斑扩大连成片,使叶面布满白粉,随后叶面枯黄,发脆,但不脱落。
1、30%醚菌酯是浩瀚高科股份最新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对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锈病、疫病、颖枯病、网斑病、稻瘟病等。
特别对草莓白粉病、葡萄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
2、控白采用新西兰进口原药,经浩瀚高科股份提供的专用特效医用助剂精制而成,为2011年山东农业高科技专业杀菌剂创新品牌,能有效防治各种蔬菜、瓜果细菌性、真菌性交抗性病害,经浩瀚高科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对葡萄白粉病、草莓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观摩有效率达98%以上,经植保站试验田验证:醚菌酯、控白、硫磺粉、苯噻霜脲氰等对白粉病防治效果突出,推荐使用。
3、翠泽-白粉病特效药有效成份含量:30% 醚菌·啶酰菌---杜邦功能特点:本品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非常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其有效成分既可阻止叶片、果实表面的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侵入,起到预防保护作用,又能穿透腊质层和表皮或通过气孔进入体内,抑制已入侵病菌生长,使菌丝萎缩,抑制产孢,使已产生的孢子不能萌发,达到治疗铲除作用。
杀菌谱广:对由真菌引起的各类病害均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苹果白粉病有特效;对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各类病菌改用本品后有彻底铲除的奇效;本品在作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强力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在幼苗期,开花期,幼果期都能使用,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有促进作物叶片增绿,增加光合作用等效果;4、绿妃TM 是先正达最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下称SDHI类)杀菌剂产品。
该产品中的吡唑萘菌胺以及嘧菌酯两种成分都具有显著的健康作物功效。
田间具体表现为绿叶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能大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单次产量,还能显著延长作物收获时间。
治草莓白粉病特效药
治草莓白粉病特效药草莓是一种美味水量也是一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但草莓在生长期间却经常会出现在白粉病,这使很多果农都特别烦恼,如果不能预防白粉的发病控制它的扩散,就会严重危害草莓的生成,也会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
不过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中,有很多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只是它们使用方法和时间都各不相同,只有正确用药才能让它们发挥最好的药用功效。
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是治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且这种药物以预防为主,在草莓没有进入花期没有发病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人们可以把它加清水稀释成800倍的溶液后,直接喷湿在草莓的叶片背面,而且每隔7天就要喷湿一次连续喷施三次就能防止草莓白粉病发生,能把草莓白粉病扼杀在摇篮中。
百菌清也是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人们可以购买它的可湿性粉剂,加清水稀释制成药液以后喷施,它还可以和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这样能提高药效也能防止草莓对药物产生抗性。
福星800倍液是一种低毒药物,它也是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这种药物适合用于草莓白粉病发生后的治疗,用药时要把它100到150倍的清水稀释,然后直接喷施在出现白粉病的草莓上,每隔七天用药一次,而且用药期间要注意田间通风,持续用药两次以后草莓白粉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用药三次以后草莓白粉病就能基本消失。
甲基多保800倍液也是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它可以在草莓进花期和果实发育期时使用,它在喷施以后不会在草莓表面产生过多残留,不会影响草莓成熟以后的质量。
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以外,还有多氧霉素和阿米西达以及好力克和新高脂膜,它们对草莓白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不会影响草莓正常生长,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按说明书的比例去配制药液再进行喷施,如果药液过浓,会让草莓表面出现大量的农药残留,而且会影响它的正常生长,会让很多草莓出现畸型。
治疗草莓白粉病的特效药物在使用时还要交替用药,如果只喷施一种药物,会让病毒产生抗性,会影响药物药效的发挥,也不能让草莓白粉病得到的有效控制,那时就会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也会让草莓大幅减产。
防治白粉病
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的药剂很多,白粉病可用苯醚甲环唑、四氟咪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等药物防治,灰霉病可用嘧霉胺、腐霉利、木霉菌、过氧乙酸、丁子香酚、丙烷脒、乙霉威、异菌脲、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等药物防治,当前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拜耳公司的露娜森,灰霉病是巴斯夫的健达,希望我的回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为你提供一点点帮助。
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Botrytis)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主要危害植物花、叶片和果实,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严重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主要防治药剂: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
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
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
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
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异菌脲广谱触杀型杀菌剂, 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
本药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菌核净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茄子黄瓜防治3000倍以上,其他1200倍以上.啶酰菌胺是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抑制剂, 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
白粉病是一种影响植物健康的真菌性病害,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白粉病,研究人员和农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特效药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白粉病特效药物:
1. 咪鲜胺: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被广泛用于白粉病的治疗和预防。
它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来阻止白粉菌的生长和繁殖。
咪鲜胺可以在植物叶片上形成保护膜,持续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2. 罗丹明:罗丹明是一种受保护特效药物,主要用于温宿茎腐病和根结线虫等病害的治疗。
但是,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白粉病治疗和预防药物。
罗丹明通过影响真菌的生理和代谢过程,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3. 苯菌酯:苯菌酯属于新一代杀菌剂,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白粉病具有很好的药效。
它能够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和组装过程,导致真菌死亡。
苯菌酯还具有长效保护作用,可以在植物上形成持久的抗病屏障。
4. 三唑酮:三唑酮是一类三唑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白粉病治疗。
它通过抑制真菌酶的活性,干扰真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止白粉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除了这些特效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白粉病的药物和方法,如腐霉素、磺酰脲类药物和生物防治等。
每个农作物和地理区域可能会有不同的白粉病特效药物推荐和使用方法。
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种特
效药物之前,建议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或农药供应商,以确定最适合您的作物和环境条件的药物。
番茄白粉病重在三种防治
番茄白粉病重在三种防治
番茄白粉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点、片状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都被白粉所覆盖,像被撒上一层面粉,到*后,致使叶片萎黄,全株枯死。
该由真菌引起,是保护地番茄的常见病害,病菌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危害,在25℃-28℃和干燥条件下该病易流行。
在湿润的环境下该病会受到抑制。
防治措施可分三个方面,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严格控制空气湿度,防止形成干燥的环境,适时浇水,使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杀菌剂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孢子/克)48-72克/亩、寡雄腐霉8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定植前对棚室进行消毒,用硫磺或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或高温闷棚。
病害发生时,选择化学药剂42.4%氟唑菌酰胺middot;吡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42.8%肟菌酯middot;氟吡菌酰胺1500-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药时主要喷施叶片背面,每次间隔7天,连续喷雾3次。
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1。
白粉病杀菌剂“烯肟菌胺”针对蔬菜作物有特效
白粉病杀菌剂“烯肟菌胺”针对蔬菜作物有特效
白粉病杀菌剂“烯肟菌胺”针对蔬菜作物有特效。
一、作用特点
烯肟菌胺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与环境相容性好,低毒,无致癌、致畸作用,并具有促进生长、增产、改善果实品质等作用。
“爱可”增加了消化还原酶活性,提高了土壤对氮的利用,并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干旱时能抑制乙烯,加速抵抗蛋白形成,从而抑制病菌感染,是一个既能“杀”又能“防”的杀菌剂,用量低,内吸性较强,适用范围广,对一般病害均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尤其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等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地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长,对人眼、皮肤无刺激性,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对蜂、鸟、鱼、蚕等生物低毒,使用后降解迅速,属环境友好型农药。
二、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防治苦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5%高扑乳油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每667m2用5%高扑乳油50~105毫升,对水50~60升,间隔7天喷药1次,共喷2~3次,病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发病初期选择低剂量,发病中后期选择高剂量。
防治草莓白粉病,每667m2用5%高扑乳油100~200毫升,对水50~60升,间隔7天喷药1次,共喷2~3次。
防治西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5%高扑乳油600倍液喷雾,喷
水量要大,叶片藤蔓均匀喷透。
防治瓜类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草莓白粉病,辣椒叶斑病等病害,可用20%戊唑醇烯肟菌胺(爱可)悬浮剂15~20毫升/667m2对水45~60千克喷雾,但在瓜类苗期病害防治时要注意用药浓度不能过大,一般要在3000倍液左右。
大棚草莓白粉病如何治疗用啥药好
大棚草莓白粉病如何治疗用啥药好大棚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于白粉菌寄生在草莓植株上,引发病害。
白粉病在草莓生长期间会导致叶子发黄、干枯、落叶,从而降低草莓产量和品质。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
1.杀菌剂草莓白粉病可以使用很多种杀菌剂来进行治疗,常见的有三唑酮、苯菲灵等。
这些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在草莓叶片上形成保护膜,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注意按照药剂说明进行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2.硫磺剂草莓白粉病还可以使用硫磺剂进行治疗。
硫磺剂具有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使用硫磺剂要遵循药剂说明,按照推荐的浓度进行喷雾,并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次数,以免对草莓产生伤害。
3.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草莓白粉病的发生。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三网飞和茶多酚等,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达到治疗的效果。
4.病虫害综合防治草莓白粉病通常与其他的病虫害同时发生,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可以同时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草莓进行全面防治。
在使用药剂时,要根据具体病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注意不要滥用农药,避免对草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5.防治措施的良好实施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草莓白粉病的发生。
比如,在种植前合理消毒土壤,选择抗病性较好的草莓品种,并且合理管理水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草莓叶片湿润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起来,草莓白粉病的治疗可以使用杀菌剂、硫磺剂、生物农药等药物进行,也可以采取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药剂说明,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进行喷雾。
此外,还要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避免滥用农药对草莓和环境造成伤害。
最重要的是加强草莓的管理,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白粉病的药
乙嘧酚磺酸酯:制剂EC、WP。
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荫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故耐雨水冲刷。
施药后持效期10~14d。
应用适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观赏植物、大田作物。
安全性对草莓、苹果、玫瑰等某些品种有药害。
防治对象各种白粉病,如苹果、葡萄、黄瓜、草莓、玫瑰、甜莱白粉病。
使用方法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50~375g(a.i.)/hm2。
乙嘧酚:制剂EC、LS、SC。
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
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白粉病。
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250~350g(a.i.)/hm2。
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4g(a.i.)/l000g种子。
二甲嘧酚: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
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烟草、番茄、观赏植物的白粉病,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50~l00g(a.i.)/hm2。
土壤处理,使用剂量为0.5~2kg(a.i.)/hm2。
醚菌酯:黄瓜白粉病(100-150)克每公顷草莓白粉病(100-166.7)毫克每千克乙嘧酚:黄瓜白粉病(234.38-351.56)克每公顷使用方法均为喷雾这是在最新农药电子手册上查到的,理论上是醚菌酯的效果要好些。
醚菌酯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如:葡萄白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疫病、南瓜疫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由于白粉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用醚菌酯防治白粉病时,需与甲基托布津或成标混用,也可与三唑类药剂轮换使用,不要连续使用,每茬作物使用次数不要超过3次。
醚菌酯对水生生物鱼有一定毒性,不要污染地表水源.开花结果期选用生物农药2%农抗120较好。
白粉病特效农药
白粉病特效农药概述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由真菌引起。
它主要影响蔬菜、水果以及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如葡萄和玫瑰。
白粉病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并且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会迅速扩散。
因此,针对白粉病的治理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特效农药被开发出来,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传播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应用广泛的白粉病特效农药。
一、杀菌剂杀菌剂是目前用于白粉病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减少白粉病的损害。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白粉病特效农药杀菌剂:1. 百菌清百菌清是一种以咪鲜胺为活性成分的杀菌剂。
它可以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来杀死白粉病菌,并阻断其细胞分裂和繁殖。
百菌清广泛用于控制蔬菜、水果和玫瑰等植物上的白粉病。
2. 杀菌宁杀菌宁是一种以氧化锌为主要成分的杀菌剂。
它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来控制白粉病的发展。
杀菌宁还具有抗菌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控制白粉病和其他一些真菌性病害。
它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呼吸链和脂质合成来杀死白粉病菌,从而控制病害的发展。
二、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学机制来控制病害的一种农药。
相比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并且对有益生物具有较低的毒性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白粉病特效生物农药:1. 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它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细胞酸碱平衡来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
磷酸二氢钾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植物免疫力的作用。
2. 菌灵菌灵是一种以拟除虫菌为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
它可以通过感染白粉病菌并破坏其细胞结构来控制病害的发展。
菌灵对植物和环境无害,是一种环保的农药选择。
3. 硫酸钾硫酸钾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通过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来控制白粉病的发展。
硫酸钾可以增强植物的细胞壁和中心柱的强度,从而增加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三、合理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尽管白粉病特效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但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使用说明在使用农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遵守使用说明。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广泛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白粉病引起的叶面白粉状病斑,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为了控制白粉病的蔓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白粉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白粉病特效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首先,化学合成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白粉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其中,菌脲类药物是最常使用的一类,例如,新硫菌脲和多菌脲。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破坏白粉病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使用时,只需将药物稀释后喷洒在叶面上即可。
此外,叶下铝等金属离子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用于白粉病的防治。
除了化学合成药物,有机肥料也可以作为特效药物来控制白粉病。
有机肥料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够与作物共生,增强其免疫力抵抗病害入侵。
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
有机肥料可以通过直接喷洒、追施等方式施用,具体使用方法需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病情来确定。
此外,农药也是一种常用的白粉病特效药物。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各异。
例如,除草剂草甘膦能够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病,并且具有持久的杀菌效果;杀虫剂拜克灵和噻虫嗪也可以用于白粉病的防治。
但是,使用农药进行病害控制需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生物农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白粉病的防治。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害的一种绿色控制手段。
例子包括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和昆虫幼虫的杀菌酶等,这些特效药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由于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作物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特效药物,还有一些新的防治方法也值得关注。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转基因策略来增强作物对白粉病的抵抗力成为可能。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将具有抗病基因的DNA序列导入到作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作物对白粉病产生抗性。
植物发生白粉病如何防治
植物发生白粉病如何防治
药物防治:强化环境和工具的消毒。
可用50%甲基硫菌灵与50%福美双混合药剂600至700倍液喷洒盆土或苗床、土壤,可达杀菌效果。
未发病前:要及时喷施药物进行预防。
在早春植株萌动前,喷一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杀死越冬病菌。
植株展叶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3至4次,巩固预防效果。
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也可使用国外防治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如嗪胺灵、敌菌灵等。
病情蔓延后:可喷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连喷2至3次,每隔10天至15天喷1次。
上述药物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显著。
其中注意: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天至25天,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消失。
对于家庭观赏植物的养护,也可用酒精棉球抹擦被害部位3至4次,可使白粉病很快消失,对植株无药害。
硫磺粉:可用于温室的冬季防治。
将硫磺粉涂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能有效地防治月季白粉病。
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至30℃,最好夜间进行,以免白天对人畜造成危险。
喷洒农药应注意:整个植株均要喷到,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
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白粉病是作物病害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它能够侵袭许多种植物,包括玉米、葡萄、豆类等。
一旦发现,及时控制变得十分重要。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白粉病的药品,但是哪些是特效药呢?1. 三唑酮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也是治疗白粉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它可在病害出现初期或发展期使用,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纤维丝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控制白粉病在作物上的扩散。
此外,三唑酮使用方便,对环境友好,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深受农户的欢迎。
2. 拉莫三唑拉莫三唑是一种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可以广泛用于多种作物的白粉病控制。
它特别适用于芒果、葡萄、草莓等果树作物上的白粉病,其治愈效果明显。
使用拉莫三唑后,它可以通过对真菌的生长和菌丝的形成抑制,有效地阻止白粉病的传播和发生。
一般情况下,早期使用拉莫三唑比较有效。
3. 苯菌灵苯菌灵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杀菌剂,特别是在白粉病的治疗中。
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对多种白粉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包括普通的流行粉菌、浅黄粉菌和玉米白粉菌等。
苯菌灵的使用周期较长,在病害初期使用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白粉病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来控制。
例如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白粉病,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掌握一定的知识来实现。
因此,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综上所述,有许多种白粉病的特效药可供选择。
在选择特效药时,我们应该根据作物类型、病害程度、使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此外,必要时还需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1.品种选择:选择具有抗性或耐性的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择品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关键。
包括以下几点:-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和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的湿度,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
-播种密度控制:合理控制小麦的密植程度,增加植株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病株清除: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病虫害综合防控:及时发现和综合防控小麦病虫害,避免病虫害的交互感染。
-合理的灌溉管理: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注意灌溉的时机和方式,减少病原菌生长和传播的条件。
3.种植健康种子:使用经过处理的健康种子进行播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常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拮抗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5.化学防治:如发现小麦白粉病的早期症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包括三唑酮、噻菌酯、氟酰硫醇和多菌灵等。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施药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轮作和间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传播。
避免连作,间作其他作物可以打破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周期,减少病害的发生。
7.防治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不断总结和研究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经验,寻找科学的防治方法。
通过科学研究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总的来说,防治小麦白粉病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种子处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轮作和间作等。
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粉病特效药-白立净
白粉病发病原因及特征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
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
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
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诊断白粉病: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
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菌丝老熟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
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即有性世代的子囊壳。
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
常见发病作物:草莓,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葡萄,茄子,小麦等等
白立净-乙嘧·醚菌脂江苏保护伞生物科技研发的复配产品,里面含有30%醚菌脂+20%乙嘧酚,悬浮剂。
对各种白粉病效果好,安全高效不抑制生长,苗期、花期都可以使用。
产品特点:
本品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复配杀菌剂。
它能控制、治疗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
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
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可被植物的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
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
施用方法:
在蔬菜瓜果上稀释750-1500倍喷雾;在果树上稀释1500倍左右均匀喷雾。
用作预防保护的一般用低浓度,每10~14天一次;用作治疗铲除的可适当加大浓度,每7~10天一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施用范围:
各种白粉病,如苹果、葡萄、黄瓜、草莓、玫瑰、甜莱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