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院导师简介
曾鸣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曾鸣,男,1957年11月生,汉族,山西太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电力市场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为我国电力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电力市场改革资深专家,国家发改委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咨询组首席专家,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筹备组组长。
研究领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与运营,需求侧响应与需求侧管理,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电力市场交易决策理论等。
曾鸣教授先后参加了作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的国务院5号文的讨论和起草工作;负责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需求侧管理规划的研究和国务院汇报稿的起草工作;国家电力市场标准的课题研究以及向国务院提交的标准方案的起草工作(此项工作与国家标准工作委员会共同完成);参与起草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电监会(原)颁布的《节能发电调度信息发布办法(试行)》和《发电权交易监管暂行办法》等工作;为国家发改委“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白皮书”主编;全程参加了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及其核心配套文件的讨论和起草工作;为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专家,负责起草和审核工作。
曾鸣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其他省级电网公司奖励20余项。
已出版相关专著12部,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60余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永前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9
马俊峰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0
谭占鳌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1
田 德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2
王晓东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3
肖显斌
男
副教授
动力工程
2、新能源材料
15
陈克丕
男
副教授
材料学
1、先进陶瓷材料
16
毛雪平
男
副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工程
1、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失效预防
17
李宝让
男
副教授
材料学
1、新能源材料
18
张东博
男
副教授
材料学
1、先进表面技术与激光加工技术
2、新能源材料
19
吕玉珍
女
副教授
材料学
1、新能源材料
20
薛志勇
男
副教授
材料学
1、先进金属材料
博导
热能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动力工程
1、电站设备状态监测、控制与信息技术
2、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
3、叶轮机械与流体工程
64
张晓东
男
副教授
热能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动力工程
1、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
2、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与设备
华北电力大学导师库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热能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热能工程 英语语言文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技术经济及管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英语语言文学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数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技术经济及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环境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
职称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级高工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所在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保定 保定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系统结构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环境工程 英语语言文学 流体机械及工程 会计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 理论物理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环境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热能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程热物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诉讼法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工程热物理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热能工程 应用化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电机与电器 通信与信息系统 热能工程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华北电力大学导师库
职称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级高工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所在地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北京 保定 北京 北京 保定 保定 保定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工 博导
跨信号、电路
跨软件与理论
跨信号
跨电力
跨检测技术
博导 缺方向
缺方向 博导
博导
跨信号、电路、电子 跨信号、电子与通信
博导
跨软件与理论
跨信号、电子与通信
跨软件与理论
鲍海 谷俊杰 梁志瑞 孙保民 李存斌 牛跃辉 董福品 赵强 徐鸿 朱勇华 戴忠信 韩璞 蒋艳杰 董华英 于荣生 张大庆 闫顺林 刘林 尹连庆 宗伟 张国立 刘建飞 阎春雨 高强 郝建红 刘淑平 崔翔 米增强 郑顾平 陈惠良 王伟 王振旗 孙淑珍 王泽忠 刘衍平 张桂芹
缺方向
博导
跨信号、电子与通信 工程热物理
苑津莎 徐磊 刘观起 乌云娜 张新国 纪昌明 刘力丰 周兰欣 赵莲清 孟建良 梁明 杨淑英 张树芳 祖林 李成榕 戴毅姜 李农庄 田沛 曾鸣 张文建 马铁川 张金辉 张希荣 康怡 黄元生 戚宇林 黄少锋 郭铁桥 胡志光 常澍平 宋雨 李永倩 郭京生 戴庆辉 吕跃刚 张丽静
动力能源 热能工程
环境学院 应用化学
环境学院
电气学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动力能源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电气学院 电机与电器
电子系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研究方向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3、光纤传感技术4、特高压输变电技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3、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功率电子学及应用2、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电机与电器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2、分布式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 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3、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电力经济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3、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可再生能源发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网络组播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现代电子系统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电力系
电力工程系一、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工程系是我校的骨干院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
四十多年来无数电力人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力工程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个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是部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实验室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实验室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
今天的电力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一支学术造诣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杨以涵教授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杨奇逊教授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
目前本系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9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 人。
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电力工程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
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介绍(一)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
动力工程系一、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共设有6个二级学科,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其中四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分别是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其中热能工程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在这几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二、专业介绍工程热物理 080701工程热物理是本一级学科内其它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其它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主要业务范围: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气动热力学、多相流,能源的清洁高效转换及新能源等。
我校是国内较早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以下一些方向取得了进展,并形成特色。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我校在火用分析与热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我校是我国节能理论与技术早期的倡导者和推进者之一。
早在1974年就把火用分析正式列入教材,1980年开始撰文提倡火用分析。
1982年在国内首次把现代热经济学写入教材,1985年出版了节能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节能原理》,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又进一步致力于把现代节能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单耗分析理论,用于电厂节能降耗、热电联产、海水淡化、余热利用等各领域。
我校是国内热经济学的创始与倡导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热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提出了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热经济学定价等新理论。
(二)我校在发电厂节能诊断与经济运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九十年代以来,我校在能量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火电厂节能潜力诊断的理论及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的新方法—热耗系数变换法。
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火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与能损诊断系统。
本系统已在达拉特旗发电厂、张家口发电厂等几十家电厂投入使用,对指导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降低发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直接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万元。
陈蕴博,男,1935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
陈蕴博,男,1935年生,院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第八届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咨询XX主任;XX副总工程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能源学会副会长;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XX 重点实验室学术XX主任。
1988年被评为XX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颁发的府特殊津贴,2021年被遴选为院士。
陈蕴博教授长期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材料加工、表面工程、表面防腐、电池材料和模具技术领域科技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装备及相关的关键制造技术问题、新材料新工艺共性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和材料环境损伤失效抗力指标体系方面,都有诸多的学术和技术创新。
先后主持承担XX“十五”、“十一五"新材料技术领域国防先进材料重大专项,以及多项XX863专项,973、863子项,攻关项目以及XX“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近年来又先后承担“XX科技重大专项"—大型铸锻焊件高效清洁热处理,材料净近成形及镁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高端模具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技术,以及离子化学热处理技术的研究、钢铁材料超细晶技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材料锻(轧)件非调质化技术、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和多功能的研发工作。
曾先后荣获XX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以及省、**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数达10多项次,发明专利4项。
出版专著3部,发00多篇。
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1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材料超细晶技术、表面工程、金属基和新能源材料的研制。
:。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导师基本信息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基本信息一览表学院领导序号姓名性别职称职务办公室地点办公电话办公电话崔翔男教授博导院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艾欣男教授博导副院长教许刚男教授副院长教丁立健男教授副院长教鹿伟男讲师副书记兼副院长教院办公室刘春磊男工程师院办主任教赵宪平女工程师教孙颖女高工教陈国旗男高工调研员教王志斌女高工组织员教徐臻华女教授反聘教科研与学科建设科付行军男助教科长教孟怿女工程师教教学管理科宋金鹏男讲师科长教王玲玲女工程师教郝晓飞女助工教学生工作科李辉男助教团总支书记教王倩女讲师科长教耿晔女助教教张顺涛男助教教马冬男助教教通信技术研究所通信教研室唐良瑞男副教授研究所所长教孙毅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刘文霞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祁兵男副教授支部书记教梁明男副教授教卢文冰男副教授教翟明岳男副教授教仇英辉男讲师教吴启宏女讲师教吴润泽女讲师教朱红云女讲师教杨春萍女讲师教杨秋霞女讲师教徐征女助教工会小组长教崔维新男工程师教冯小安男工程师教薛礼妮女工程师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方研究所杨奇逊男教授博导主任(工程院院士)教五-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李庚银男教授博导副主任教毕天姝女教授副主任(研究所所长)教黄少锋男教授博导科研副所长教-肖仕武男讲师教学副所长(支部书记)教王增平教授博导研究生院(筹)副院长刘万顺男教授博导教-刘建飞男教授转张振华男教授秦立军男教授陈钢杰女副教授郑涛男讲师教王炳革男高工教胥国毅男高工教龙云波男助工教张鹏男助工教许兵男助工工会小组长教-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城市供用电教研室张建华男教授博导研究所所长教黄伟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徐明荣男讲师教学副所长(工会小组长)教刘宗歧男教授成教学院院长教杨京燕女教授支部书记教刘连光男教授教刘自发男讲师教刘其辉男讲师教于晗讲师教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教研室韩民晓男教授研究所所长教谭伟璞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支部书记)教文俊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徐永海男教授教夏瑞华男副教授教李焕明男副教授教刘晋男讲师工会小组长教朱永强男讲师教姚蜀军男讲师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控制与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
2、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1、自动化学术型导师介绍
20
吕跃刚
男
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智能仪器与智能监控系统
2、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21
卢钢
男
教授(客座)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燃烧过程检测技术
2、智能仪表与状态监测
22
闫勇
男
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2、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
5
谭文
男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2、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6
谢力
男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随机系统估计和控制
2、电力系统建模和控制
7
张建华
女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2、网络控制系统
8
田涛
男
副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女
副教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2、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27
高峰
男
博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2、智能仪器与智能监控系统
28
刘俊承
男
博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2、智能仪器与智能监控系统
29
邱天
男
博士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
29
王默玉
女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计算机系介绍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77年。
198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首次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现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学位点。
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系(北京)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3人,实验员7人。
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博士9人。
计算机系(北京)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与CAD等5个教研室;设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设有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信息可视化与GIS 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研究所、SOC与ASIC研究所、网络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系(北京)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计算机系统结构2、软件工程3、计算机网络及应用4、人工智能及应用5、信息安全技术6、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7、软件复用技术8、数字电力技术9、计算机测控技术10、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11、分布式智能软件12、地理信息系统13、电子商务与政务14、信息可视化与CAD 15、智能管理系统16、图形与图像处理17、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系(北京)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学术环境,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在微处理器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机大型机床的控制、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与信息管理、软件工程与理论、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等在国内居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荣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并且数项科研成果拥有国家专利。
近年来计算机系(北京)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有所增加,导师的学术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
近三年计算机系(北京)共承担国家863 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横向科研经费约1200万元(2004年达539万元)。
计算机系(北京)在科研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注重电力行业的特色,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的需求,以“ 领域工程” 的思想和方法,开发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创新性的成果,促进电力行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和科技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导师资料
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
惜乎,勃郎特姐妹!《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
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
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
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
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
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
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
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
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
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
但简。
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
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
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
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后来,简。
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
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
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
简。
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简爱读书心得1000字二:前几天,我刚读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简·爱》。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慧网—远程教育平台添加时间:2010-6-13 11:40:59 复制地址给好友考博论坛华慧考博精品课程考博推荐班级我要在线体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导简介(按拼音排序)艾欣,男,1964年1月生,汉族,吉林市人,分别在南京工学院(1981-1985)、中国电科院(1985-1988)和华北电力大学(1996-1999)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电科院博士后(1999-2001),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03.8-12),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
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电力经济分析等。
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论文20篇;曾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生70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TS10030)第一负责人;北京市“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负责人;北京市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一负责人;多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一作者);教育部“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类”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作为负责人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2009CB219706)”;“EUROSTAG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应用”、“可视化供电系统输电能力计算软件开发”、“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研制”、“华北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及其分步实施策略研究”等,累计科研经费380余万元。
主讲研究生《电力系统分析》、本科生《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课程。
联系电话:010-********;010-********(FAX);135******** E-mail:aixin@毕天姝[MS1],女,1973年9月生,汉族,河南济源人。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通信硕士生导师介绍(有史以来最全)
1. 唐良瑞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通信1101班班主任。
在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担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继电器等多家期刊的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学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专项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或主研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篇专著、译著。
本人获奖情况:2006-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2007-2008年度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指导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聘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SSN 0258-8013)期刊特约审稿专家;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带班级及学生获奖情况:2011-2012学年:第六届寝室文化节优秀奖。
(百度百科/view/8759638.htm?fr=aladdin)2. 孙毅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几则新闻,摘录如下:/topic/1713/a452988.html/p-096107627583.html3. 祁兵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一则新闻, 说明这个老师是做需求响应的.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2、电力系统通信及信息处理来源:/(S(woqufy55xbe3vcfwrhdrtw45))/Item.aspx?id=421734. 许刚来源:/subview/837058/6047769.htm男,生于1963年10 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4年7月、1993年6月、1997年4月分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系、华中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图象处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6月—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华北电力导师风采
华北电力导师风采一、导师背景介绍华北电力是一家在华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电力企业,拥有多名优秀的导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些导师身负重任,担任着华北电力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支持。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几位华北电力的导师风采。
二、导师一:张明背景介绍•学历:电气工程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工作经验:已从业十五年,先后参与多个重点电力工程项目•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8年度优秀导师奖导师风采张明导师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运行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工作中,张明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导师指导下,华北电力的学员们经常参与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如电网调度、电力负荷预测、并网逆变器控制等。
张明导师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深入浅出,还经常邀请一些业内专家来现场指导,使学员们对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导师二:王红背景介绍•学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首席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7年度杰出教师奖导师风采王红导师是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领域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培训项目中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她对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能源经济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上,王红导师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生动有趣地授课,深受学员喜爱。
作为首席工程师,王红导师还经常参与一些重要的决策制定工作。
她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华北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她还关注能源市场的国际发展动态,为华北电力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导师三:李江背景介绍•学历:电力工程博士•职务:华北电力总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五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6年度杰出导师奖导师风采李江导师是华北电力工程师的领军人物,他在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华北电力大学 - 电气与电子工程 -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1. 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大学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IEEE 高级会员,CIGRE B5.48工作组召集人、B5.40, B5.43工作组成员,Institute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CRIS)执行委员会委员,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会委员。
毕天姝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广域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及应用,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国家“十三五”能源领域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
近5年,主持国家973课题1项、863重大项目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计划、高等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等;主持或参加横向项目20余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并且1篇论文获“第六届(2008年)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篇论文获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称号。
2. 王飞,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导师:杨奇逊、米增强教授),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孙宏斌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技术学报》、《太阳能学报》、《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Energies》等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与分会主席,主要从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电压无功协调优化、负荷预测与特性分析、智能电网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导师
赵建涛-------------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电子商务技术。
简介:1986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曾在企业工作多年。目前,除了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活动外,重点侧重于科研活动。
近年来,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中国大唐集团供应商审批系统》、《中国大唐集团供应商评价系统》、《中国大唐集团备品备件查询系统》、《临清供电公司业扩报装系统》、《临清供电公司绩效考核系统》、《智能变电设备巡检系统》、《智能输电线路巡检系统》、《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引擎的开发》、《呼叫中心座席系统的开发》、《基于SIP协议的软电话系统的开发》等。其它科研工作还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
简介: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评审专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纵向科研经费200多万元。近五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3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带领华北电力大学机器人足球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徐磊----------------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网络协议、网络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视频传输与处理、网络安全、嵌入式网络平台)和分布式计算。
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学院教授, 1988年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毕业。IEEE 计算机学会会员。2000年国家公派赴美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参加和主持过部委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学校教改项目,曾从事校园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曾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优秀教改项目奖1项,校优秀教师奖2项,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华电硕士导师信息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保定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农业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孔令章 李冰水 梁平 刘宇晖 栾文敬 沈长月 夏珑 甄增水 白占武 曹春梅 谷根代 关荣华 韩颖慧 蒋艳杰 李琦 刘洋 卢占会 马新顺 任芝 苏岩 王涛 邢棉 阎占元 杨玉华 尹增谦 张贵银 张国立 张晓宏 张亚刚 陈红平 董天 郭雷 史玮璇 张莉 周霞 祖林 郭孝锋 孟祥林 屈朝霞 王建红 王聚芹 魏彤儒 徐岿然 张军 张乃芳 张月想 常喜茂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法政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数理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外语系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政教部 自动化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梁光胜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111 孙建平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112 高雪莲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113 李守荣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114 肖湘宁 新能源电网研究所
115 颜湘武 新能源电网研究所
116 赵成勇 新能源电网研究所
117 徐永海 新能源电网研究所
118 郭春林 新能源电网研究所
c副教授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c副教授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c副教授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a教授/博导
b教授 b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a教授/博导 a教授/博导 b教授 b教授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 化、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d讲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女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b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b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b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 与通信工程
71 郑重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72 韩民晓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3 文俊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4 张一工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5 谭伟璞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6 王志强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7 夏瑞华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8 姚蜀军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79 朱永强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80 刘连光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1 张建华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2 黄伟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3 刘宗岐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lilin@
51971409 51971452
教五楼D211 教五楼D210
1、先进输变电技术 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tiebinglu@
51971394 教五楼D204
39 李岩松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40 刘宝柱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序号 姓名
研究所
41 刘君 电力系统研究所
42 齐郑 电力系统研究所
43 孙英云 电力系统研究所
44 徐衍会 电力系统研究所
45 李庚银 电网研究所
46 刘文颖 电网研究所
男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b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气工程
男
b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气工程
47 周明 电网研究所
48 姜彤 电网研究所 49 张东英 电网研究所 50 赵冬梅 电网研究所 51 林俐 电网研究所
52 刘崇茹 电网研究所
53 张海波 电网研究所
54 许刚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55 赵莲清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56 耿绥燕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57 陆俊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58 孙中伟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59 陈晓梅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性别 男 男
职称 c副教授 a教授/博导
招生专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女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b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女
17 杨慧娜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女
18
李和明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男
19
刘晓芳
பைடு நூலகம்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女
c副教授 d讲师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 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b教授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序号 姓名 20 尹忠东 21 崔学深 22 刘明基 23 王红宇 24 秦立军
研究所
性别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男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男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男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 所
男
电力科学研究院
男
职称 b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b教授
招生专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c副教授 c副教授 c副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序号 姓名 88 刘念 89 黄少锋
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90 王增平 四方研究所
91 杨奇逊 四方研究所
92 毕天姝 四方研究所
93 徐振宇 四方研究所
男
b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男
b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男
c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男
c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序号 姓名
研究所
106 马永红 通信技术研究所 107 吴润泽 通信技术研究所 108 杨春萍 通信技术研究所
109 郝建红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男
c副教授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男
c副教授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女
c副教授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女
d讲师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 动、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b教授
25 张粒子 电力市场研究所
26 曹昉 电力市场研究所 27 麻秀范 电力市场研究所 28 毛安家 电力市场研究所 29 舒隽 电力市场研究所 30 王雁凌 电力市场研究所 31 郑华 电力市场研究所 32 程瑜 电力市场研究所 33 黄弦超 电力市场研究所
34 马进 电力系统研究所
女
a教授/博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序号 姓名
研究所
性别
职称
招生专业
1 崔翔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2 李琳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3 卢铁兵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4 王银顺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5 王泽忠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6 张卫东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7 赵志斌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8 焦重庆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9 卢斌先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10 齐磊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11 刘宏伟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12 宗伟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13 李月乔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14 刘向军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84 刘春明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5 刘其辉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6 刘文霞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87 刘自发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性别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职称
招生专业
a教授/博导
a教授/博导
a教授/博导
a教授/博导 b教授 b教授 b教授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男
a教授/博导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