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斯丹达尔 (1783-1842 St源自文库ndhal)
• 教学目的:了解作家的思想观念, 掌握主要作品和创作特征; • 了解“红”与“黑”的含义,探 析于连形象。
一、生活史
• 司汤达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本名 叫马利·亨利·贝尔,司汤达是笔名。 • 墓碑上刻着司汤达生前写好的铭文: • “米兰人亨利·贝尔,生活过,写作过,恋爱 过。”
三、创作特征 •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在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司汤达竭力宣扬 反映现实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反对因袭古人的古 典主义,认为“浪漫主义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 的现实状况,因此它们可能给人民以最大的愉 快。……古典主义提供的文学是给他们的祖先以 最大的愉快的。”
• 2、心理描写手法 • 司汤达是心理描写的圣手,为此他赢得了“近代 小说之父”的美誉。司汤达往往通过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反映整个时代的矛盾;通过人与自我 的冲突,表现人与社会的冲突;继而揭示人性中 善与恶、灵与肉、崇高与卑俗、忠诚与背叛之间 不可调和的对立。
第一章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教学目的: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 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各国的主要文学成就。
•
第一节 概述
• 一、社会历史背景 •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3、各种哲学思潮的发展 • 4、人性的异化
• • • •
二、文学特征 1、批判性和改良性 2、客观真实性 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象你所见的那样去 描写人类,我象我所希望的那样去描写人类。” • 3、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 • 4、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内倾性和外倾性
• (3)从两个“预言性”场景看:“红”指冒险、谋杀、鲜血,于连 人生的第一步。于连去德·瑞那市长家之前,到礼拜堂做祈祷,看到 洒在地上的圣水在红色窗帘的映照下变成血样的“红”色。于连在他 坐的椅子下看到一张纸,上有与他姓氏相同的路易·索黑尔被处死刑 的字样,背面写着“第一步”几个字。几年后,在同一个地方,于连 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惊愕地看到地上真实的血迹,与上次看到 的一模一样。 • “黑”指孝服、葬礼、死亡,于连人生的结局。于连担任穆尔侯爵秘 书期间,4月23日这一天,玛特尔小姐身着一袭黑袍,为她的祖先— —16世纪皇后的情人戴孝,他因参加政变被砍头,皇后捧着情人的头 颅亲手埋葬。玛特尔十分倾慕这种爱情,于连被处死后,她如法炮制, 也亲手埋葬了于连的头颅。 • (4)从人物性格看:“红”象征青春、热血、激情和理想,象征积 极向上的、敢于追求敢于反抗的于连性格的光明面;“黑”象征阴郁、 孤独、虚伪、怯懦、妥协、虚荣、野心等于连性格中的阴暗面。
3、人物分析 • 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曲折道路。 • (一)性格的两重性:(两次爱情) • 1.与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心里的爱情。显示于连 的性格特点:自卑与自尊、真挚又虚伪。 • 2.与玛特尔小姐的爱情:脑子里的爱情。显示于 连的性格特点:虚荣与名誉、懦弱与强悍、敏感 多疑又自尊自傲、雄心与野心的双重性。
• 首先看小说的书名和副标题。《红与黑》的书名 充满政治象征。(见题解)这种种解释,都表明了 书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一种政治象征。 • 《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司汤达 对此的说明是:“作者所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 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社会风气。” (《法国文学史》中册,第406页,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这个副标题和说明,形象地表明了小 说的政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它是复辟时期的 社会纪实。
三、法国的文学成就 •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以下主题:其一,描 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其二, 表现金钱、欲望和个人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其三, 表现拿破仑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不合时宜的悲 剧命运。
• • • •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司汤达《红与黑》是开山之作。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代表最高成就。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描写人在欲望驱使下的悲 剧命运。 • 莫泊桑的300多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探讨 法国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表现被压迫者的悲愤抗 争情绪,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扛鼎之作。
• 具有双重人格,他们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 效劳;他们正直善良,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 族社会。
于连形象的典型性(课堂讨论) • • • • • • • • • 主要观点: 反抗封建制度的平民英雄 是为理想和幸福不懈奋斗的悲剧英雄 是受社会压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典型 是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是个人主义野心家 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 是不折手段往上爬的恶棍 是一个无信仰的现代个人主义者
• 小说的政治内容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崇拜拿 破仑。 • 二是赞美革命党人。 • 三是批判专制政体,反对金融贵族统治。 • 四是揭露教会黑暗。
4.政治倾向
• 司汤达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 大特点是具有鲜明、突出的政治倾 向,这是司汤达与别的作家创作的 一大区别。
• 司汤达小说的政治倾向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残余 势力,反对封建复辟倒退,揭露封建专制社会。
• 《红与黑》里写道:“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 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 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的了。”他的小说, 从书名、副标题到小说内容,都充满政治性。爱 伦堡说过:“司汤达描写爱情、野心和犯罪的时 候,从来不曾忘掉过政治。”(爱伦堡《司汤达 的教训》,引自《阿尔芒斯》译者序
• 5、结构模式 • 司汤达喜欢采用人物传记的结构模式,以主人公 成长的时间线索组织小说情节,同时,又杂糅了 “心理结构”方式,线面结合,时空交错,具有 现代小说的特征。
• 四、主要作品介绍
• 1、《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美学宣言。 • 2、处女作《阿尔芒丝》 • 3、《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作。 • 4、长篇小说《巴玛修道院》 • 5、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 • 6、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 (《红与白》)
五、《红与黑》赏析
1、基本情节 德雷纳尔.夫人 于连 玛蒂尔德 三个人生舞台:维里埃尔 贝尚松神学院 巴黎 德.拉莫尔侯爵府
• 2、题解:“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 (1)从小说所展示的历史背景看:“红” 象征拿破仑时代,象征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时期的热血与革命,象征进步力量; “黑” 象征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象征邪恶的封建势力。 • (2)从于连选择的生活道路看:“红”喻 指拿破仑军队的红色军服,象征于连30岁 当将军的美梦;“黑”喻指基督教教士的 黑色法衣,象征于连40岁做年薪10万的主 教的理想。
(二)英雄性格
• 作者称于连为“英雄”、“我们的英雄”。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 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 • 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于连说”在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人,或者 已经被杀了,或者在三十六岁时当上了将军。”满怀英雄气概,充满 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 • 当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放弃了卑鄙手段,不愿向现实社 会妥协。 • 法庭答辩:"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 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做反抗的举动罢了…… 我绝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看见一个富 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体现了人物在与周 围环境、反动势力的冲突中,所表现出的力的热情:以死反抗,抛弃 名利,显示了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心灵。于连是一个平民反抗者形象, 斯丹达尔式的力的英雄。
• 3、情节模式(“政治+爱情”) • 司汤达小说的情节常常通过爱情故事表现政治主 题,把主人公个人情感的波澜与整个时代的动荡 结合起来表现,于连·索黑尔、法布利斯和彼耶 特卢……莫不如是。
• 4、 “意大利性格” • 司汤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意大利性格”的 形象,如《巴玛修道院》中的法布利斯、吉娜和 克莱莉娅;《瓦尼娜·瓦尼尼》中的瓦尼娜·瓦 尼尼和彼耶特卢(《意大利遗事》)等。 •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生命激情,奔放不羁的自由意 志和真诚直率的个性气质,具有鲜明的意大利民 族特点:“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果断勇敢” 。
• 二、司汤达的思想观念 • 1、宗教上司汤达是一个无神论者,从小受外祖父启蒙思
想熏陶的司汤达,崇尚科学、理性,对教会的伪善深恶痛 绝。 • 2、政治上司汤达是拿破仑的狂热崇拜者,曾两度追随拿 破仑大军征战欧洲大陆,并且写了《拿破仑传》。波旁王 朝的复辟破灭了司汤达的政治梦想,他对王政复辟十分痛 恨,这一政治态度透彻地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 3、司汤达的哲学思想较为复杂,他总体上是一个唯物主 义者,这一立场决定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同时司汤达 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因而他以客观、宽容、悲悯的眼光 看待人性,理解芸芸众生。他肯定人对幸福、“自我利益” 的追求,称颂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的 “意志力”,但他认为在险恶社会里,人不得不用善恶两 种手段去实现理想。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总是以矛盾 交织的心灵世界,复杂多变的思想性格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