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指导意见06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市、区加强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载体,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让广大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的要求,以满足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监督管理,努力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公益服务,扩大便民服务,开展自我服务,打造特色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朝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建设“新四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目标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一刻钟之内可办理日常政务服务,享受到快捷的公益服务和基本的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便民服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社区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半径为居民步行速度*1/4小时的区域范围内),能够享受到购物、餐饮、日常修理、金融服务、文体娱乐、
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服务;二是社区服务站等政府服务平台在十五分钟内就居民的当面或电话服务申请、咨询事项给予办理或答复。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城乡建成区为主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服务项目,规范运行模式,建设“43+N”个能覆盖全区所有社区,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基本生活需求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在2年内实现每个街道至少要建设一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辖区面积较大的街道根据居民分布情况,可以建立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农村地区可根据实际建设便民生活圈,最终实现便民生活圈对全区各社区的覆盖。
三、主要工作及时间安排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主要包括建立标准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四方面内容。
(一)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标准体系(2010年6月底前)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街道(地区)工委、办事处加强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组织领导,作为统筹辖区发展,推进“新四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科室,具体研究、组织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
街道(地区)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摸清区域服务资源,合理调整公共服务站点、商业网点布局;做好资源的统筹、服务项目的引入工作;了解掌握居民需求,定期征集居民意见,及时发布服务需求信息;做好对服务站点的认证监督和管理工作,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社区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街道(地区)办事处责任科室,
统筹社区服务资源,做好社区单位资源对居民的开放工作,按照职能划分做好政务、公益和便民服务,协助街道(地区)责任科室做好资源摸底、居民需求调查,并及时反馈居民意见。
2.围绕基本服务,确定服务内容。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为基础,按照“完善政务服务、强化公益服务、扩大便民服务、打造特色服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积极满足居民公益服务要求,大力开发社区居民急需的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基本服务应有尽有,个性需求能保就保”。具体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四类41项,详见附件。
3.强化政务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街道(地区)为民服务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政府服务平台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一口受理、事项公开、首问负责、分办落实等工作制度,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并进行公示,确保在受理居民的当面或电话服务申请、咨询事项时,能够做到准确、快捷。
(二)搭建服务平台,构建运行体系(2010年10月底前)1.摸清资源和需求。以街乡为单位,对辖区各类服务资源进行普遍摸查,按照政务服务类、公益服务类、便民服务类、商业服务类分类登记造册;同时,采取上门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形式对居民的服务需求开展调查摸底,征求居民意见,切实弄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一般应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摸排,为有针对性做好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服务平台和载体。2010年8月底前完成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制作区域政务、公益、便民服务站点和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张贴悬挂于社区显出位置;集成各类服务信息,编印《便民服务手册》,发至各居民户;完善社区网上
信息,绘制便民生活圈网上电子地图,初步建立“虚拟社区”;运用社区信息栏和电子信息屏等通报日常服务、居民需求信息,确保居民能比较方便地得到信息,找到餐饮、购物、娱乐、出行、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
3.合理调控(布局)服务站点。社区内商业网点和便民服务站点是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根据居民需求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合理的布控服务站点。需要补充、调整的商业站点应积极运用市场功能和政策杠杆进行调控,街乡要积极为运营商提供便利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硬件设施到位。
4.实行服务站点认证制度。对纳入便民生活圈的公共服务站点,有意进入便民生活圈的商业服务站点、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包括申报、认证和退出等机制。服务站点(项目)进入服务圈或街乡发展服务商,应向街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包括单位、法人或项目的基本情况、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以及服务理念等。进入便民生活圈的服务站点和社会组织应有政府授牌、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等主体资格,应具备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资质,和街道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接受统一监督,并悬挂统一配置的定点标识,认定为可信服务站点。服务站点(项目)接受街乡、社区的日常监督,凡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问题受到居民举报,已经有关部门查实,根据协议酌情给予黄牌警告或取消定点资格(二次黄牌警告)等处理。
5.建立居民需求和意见征集制度。以街道(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实行居民需求意见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收集居民服务需求、居民对服务站点的工作意见,
结合实际,通过书面、网络等形式,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站点工作意见簿和居民服务需求登记簿,定期整理反馈,为调整服务内容提供根据。
6.建设综合交互平台。按照发展社区服务连锁体系的要求,加强社区网络建设,有条件的街乡和社区,可以采取“合作+购买”的方式,与社会组织或辖区网站(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依托网络、电话、呼叫器等设施,建立区域服务综合交互平台,开设网上论坛和虚拟社区,开展网上需求调查、网上信息查询和网上意见交流,为信息、意见交互提供保障。
7.建立服务机构联席会制度。加强区域服务机构的联系沟通,扩大区域资源共享,街道(地区)社区服务中心是服务机构联席的牵头机构,定期召开服务机构联席工作会,建立服务机构横向沟通的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通报服务机构工作情况和居民服务需求信息,征求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的意见建议等。
(三)落实长效机制,健全保障体系(2010年10月底前)1.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服务的领导者,在社区服务中起主导作用,要积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政策理论宣传;组织党员、团员和青年开展公益便民活动,做好对社区老弱病残、困难党员、群众的服务工作;深入群众,了解居民群众的意见和期望,做好居民服务需求调查工作,引导居民委员会和服务站不断调整和完善服务。
2.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公益、便民服务的组织者,要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动员社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加强对社区物业公司等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提高物业等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管理,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