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高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该病在猪群中易发生传染性暴发,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简析一下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养猪环境的管理养猪环境的管理和清洁是预防猪高热病的重要方面。
在饲养场内,要定期清理猪圈、更换被窝,保持猪舍的通风和卫生。
要严格控制猪的进出,避免与外界流行病的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高热病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针对猪高热病的疫苗,养猪场在日常管理中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并且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猪高热病的发病率。
合理的饲料营养对于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至关重要。
养猪场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猪的营养均衡,增强猪的身体素质,提高猪对猪高热病的抵抗力。
四、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是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过定期的疾病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猪高热病的病例,要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控制病情蔓延,避免造成严重的传染爆发。
养猪人员是保障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重要保障。
养猪场要加强对养猪人员的疾病防控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保健知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养猪场的疾病管理水平。
也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避免将疾病带入到养猪场。
猪高热病综合防治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合理饲料营养管理、定期疾病监测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与关注,共同为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控制作出努力。
猪高温病的防治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病因与病理•预防和控制措施•治疗与应对措施•公共卫生与社会责任•研究与发展趋势01疾病概述猪高温病是指生猪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导致其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呕吐、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定义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口鼻眼黏膜充血发红,严重者出现呕吐和流涎,全身皮肤潮红,部分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站立不稳、后躯麻痹等。
症状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猪群,特别是3-6月龄的仔猪和育肥猪。
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可随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健康猪通过呼吸这些尘埃颗粒而感染。
此外,病原体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患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间接接触均可引起传播。
流行季节该病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多雨季节也易发生。
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高温病。
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如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等。
鉴别猪高温病需要与其他高热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猪流感等进行鉴别。
这些疾病除了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与鉴别02病因与病理猪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均可导致高温病的发生。
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环境变化猪只自身因素夏季高温、湿度大,猪难以适应,容易发生中暑和热应激反应。
部分猪只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可能导致其对高温环境适应性降低。
03病因分析0201在高温环境下,猪只的体温调节系统负担加重,若散热机制受阻,体温升高,导致热应激和器官功能受损。
病理生理过程体温调节失衡高温环境下,猪只体内氧化自由基产生增多,对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
氧化应激持续高热可导致猪的心、肺、肝、肾等器官损伤,影响其正常功能。
器官损伤猪高温病可引起皮肤发红、肿胀,严重者可导致皮肤烧伤。
皮肤变化高温病可引起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炎症和出血。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病例1:2006年12月初,伊通县某养殖户饲养200头育肥猪发病,以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及饮水量下降,严重者食欲废绝。
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昏睡、流鼻涕、咳喘、有的粪便干燥、皮肤发红或耳尖发紫,最后衰竭死亡。
病例2:2006年12月中旬,梨树县某养殖户饲养母猪20头,妊娠母猪10头,发病初期,一头妊娠母猪流产,其它猪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昏睡,粪便干燥等。
1流行特点各年龄猪均易感:一般中、大猪发病率死亡率高,保育猪、小猪和母猪群也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要少很多,可经空气、污染的运输工具、器具以及病猪呼吸道排毒等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2临床症状发病猪群多为40~100千克的生长育肥猪。
病猪群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1.5℃、呼吸困难、喜伏卧;严重者呈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有的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大多数病猪出现便秘,粪便呈球状,还有部分有腹泻,严重的病猪耳后,腹部,背部有紫红色斑块。
病程稍长的猪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有的则全身黄染,患猪使用退烧药物后症状减轻,但停药后多数复发:个别病猪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高达50%以上,保育猪,小猪和母猪群也有少数高热发病经过,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症状也有差异,一般过10天以后不死亡的可治愈。
3剖检变化剖检5头猪,其中共同性:①肺肿大、出血、硬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有的呈大理石样或花斑样,有的有化脓状,间质明显增宽,并有纤维素渗出物;部分猪肺膈叶的腹侧呈现紫,红或灰红色。
②肝脏肿大、颜色变淡、呈黄土色,个别有白色坏死灶,质脆。
③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紫褐色,个别边缘有锯齿状出血点,质脆。
④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冠状脂肪出血,肾;膀胱、喉头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多数有胃溃疡。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成功案例二: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发病率
总结词
改善饲养环境可以降低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
详细描述
在另一个养殖场,通过定期清理猪舍、消毒、提供新鲜水源和全价饲料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饲养环 境,有效降低了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率。
失败案例一:忽视疫苗接种导致疾病爆发
总结词
忽视疫苗接种可能导致猪高热综合症的 爆发。
圈舍湿度过大
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病原微 生物滋生,增加猪群患病 风险。
饲料和水质
饲料营养不均衡
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 都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饲料变质
饲料存放不当或过期会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或变质,从而影响猪的
生长发育和健康。
水质污染
水源受到污染会导致饮用水质量 下降,增加猪群患病风险。
饲养管理
但相对较少。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肥猪和母猪,其 他阶段的猪只也有感染的可能性。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 触传播,也可通过母猪垂直传播给 胎儿。
02
疾病病因
病原微生物
猪蓝耳病病毒
可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加重 病情,导致母猪流产、早产、 死胎等。
猪圆环病毒
可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易继 发感染其他疾病。
疾病的危害
01
02
03
死亡率
猪高热综合症的死亡率很 高,甚至达到50%以上, 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
传播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 个猪群。
损害健康
患病猪只身体虚弱,容易 继发其他疾病,对猪的健 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疾病的发生规律
季节性
猪高热综合症多发于高温高湿 的夏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生猪“高热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疫情一旦暴发,将导致大量生猪的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生猪“高热病”的病因、症状和对症治疗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猪户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病因及症状分析1. 病因: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性,易在养猪场内传播,使得生猪感染后出现急性胃肠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猪的生命。
2. 症状:生猪感染“高热病”后,常出现高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有些生猪在发病初期还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震颤等。
二、对症治疗策略分析1. 饲养管理(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卫生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2)合理饲喂,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2.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对病原体的直接作用,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减少病毒对生猪的危害。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洛匹那韦、利巴韦林等。
(2)消炎药物:用于缓解生猪的发热、腹泻等症状。
常用的消炎药物有氯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3)补液疗法:生猪在发病后常伴有腹泻、脱水等情况,可采用静脉滴注等方式进行补液治疗。
3. 免疫治疗(1)注重生猪的免疫力提高,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增强生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对于生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情况,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镇静剂等药物进行神经系统的支持治疗。
4. 营养支持(1)发病后的生猪常常出现食欲不振、体力下降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生猪的营养支持,保证其身体的能量供应。
(2)适当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帮助生猪恢复体力,加快康复。
5. 预防控制生猪“高热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1)严格执行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猪高热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的防控措施猪高热是一种猪病,由猪热性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它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猪高热,保护猪群的健康,农民和养殖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猪高热防控措施,以帮助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对这一疾病。
1. 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是预防猪高热的关键。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定期清理、消毒猪舍,确保猪舍内无蚊蝇等病媒生物。
此外,要加强猪场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控制垃圾和排污物的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加强猪群的检疫和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是防控猪高热的重要环节。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定期邀请专业兽医进行猪群的检疫,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早采取措施。
同时,要配备疫苗,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3. 严格控制猪群的交通和农产物流动猪高热通过病毒传播,猪群间的交通和农产物的流动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因此,控制猪群间的交通和限制农产物的流动是有效防控猪高热的重要手段。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制定严格的猪群交通管理制度,禁止未经检疫的猪只进入猪场,同时限制农产物的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4. 做好猪群的隔离管理在发现猪高热疫情后,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及时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疾病扩散。
隔离病猪需要有专门的隔离设施和措施,确保病猪与健康猪只的有效隔离,避免病毒的传播。
5. 做好人员和物品的卫生管理人员和物品的卫生管理对于猪高热的防控至关重要。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勤洗手、佩戴防护手套等,避免携带病毒进入猪舍。
并且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
此外,物品和设备的卫生管理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病毒通过物品传播。
6. 邀请专业兽医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养殖场的疫情防控能力,农民和养殖业者可以邀请专业兽医进行培训和指导。
专业兽医可以向农民和养殖业者传授猪高热的防控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疾病的症状和追踪疫情。
总结:猪高热的防控是猪养殖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病症及病原体: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该病毒属于病毒微生物学家里的“慢病毒”,主要侵害猪的繁殖器官和呼吸道,引发猪只的严重症状。
1.临床表现:(1)发热:感染后,猪只会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时间可长达1-2周。
(2)厌食:猪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吃粮食。
(3)呼吸困难:受影响的猪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4)流产与畸形仔猪:母猪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且流产的仔猪会出现畸形或死亡。
(5)生长受限:感染后,青年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受限,体重增长缓慢。
2.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生猪高热病的暴发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质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与安全,严禁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管、猪舍等设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疫苗接种:3.隔离和检测: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建立起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感染蔓延。
同时,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疾病的扩散。
4.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例如,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养殖场设施的消毒,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5.培养健康猪只:综上所述,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暴发和传播,养殖场和养殖户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测和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猪高热病概述•猪高热病的诊断•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猪高热病的案例分析•猪高热病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01定义症状定义及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易感猪群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较为易感。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常与其它疾病并发,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易感猪群及流行病学特点01临床诊断030201病理诊断器官病变病猪的器官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
组织损伤病猪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测抗体检测01常规预防措施增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隔离发病猪只,消除传染源。
建立防疫制度药物预防药物治疗针对猪高热病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应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不断研发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保障猪群的健康。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及研发VS01案例一:规模化猪场的爆发与控制2019年,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猪高热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高热病。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只恢复正常。
案例二:某地区散养猪群的流行与防治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预防措施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案例三:某新建猪场的预防与控制01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改进方向新型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新型疫苗研发新型药物研发生态学研究猪高热病的传播和流行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如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制等。
要点一要点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和传播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未 来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组学研究,更深 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防
治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对养猪业的建议与展望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接触 等途径传播,如病猪与健 康猪之间的接触,以及污 染的环境和用具等。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 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 感染。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 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高热症。但确诊需要进行实 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鉴定、PCR检测等。
免疫接种问题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不当或疫苗选择不当,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猪 群易感疾病。
免疫抑制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导致猪免疫抑制,使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下降。
气候变化影响
温度变化
气温骤升或骤降可能导致猪群出现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湿度变化
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对病猪进行科学治疗,避免滥 用药物。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细菌和 其他微生物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病猪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临 床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猪高 热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危害。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生猪高热病,又称为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和唾液传播,属于高度接触传播的疾病。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辩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养猪户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生猪高热病。
一、发生原因生猪高热病主要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传染病。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病猪的进食和受感染的猪场环境传播。
一旦有生病的猪混群,或其病毒污染的物品混入正常猪场,也会造成猪瘟的传播。
二、临床表现生猪高热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发热、厌食、咳嗽、打喷嚏、粪便湿稀、扁桃体发炎、暴躁、呼吸困难、皮肤发紫等方面。
一般而言,病猪的体温会上升至40摄氏度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丧失,甚至出现腹泻。
处于临终期的病猪会出现皮肤发紫、跛行、呼吸急促、倒地、胸腹渗液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目前,生猪高热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
通过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猪瘟。
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是诊断生猪高热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检查病猪的组织和器官,查找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和PCR技术等方法。
四、辩证施治生猪高热病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两种方式。
在中药方面,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型的中药,如连翘、板蓝根、黄芩等,配合适量的维生素C和抗生素进行治疗。
西药方面,可以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病猪,可以进行抗病毒药物和支持疗法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病痛和促进康复。
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猪户应该加强猪场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饲养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及早发现和治疗病猪,以减少生猪高热病的发生。
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和辩证施治手段,也是预防和治疗生猪高热病的关键。
防控生猪高热病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疾病防控策略•疾病防控措施•公共卫生安全•案例分析与应用•未来展望与挑战01疾病概述定义生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猪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绝食现象,身体消瘦,贫血,皮肤发红,咳嗽,呼吸困难等。
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本病主要感染生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以3-6月龄的猪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如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呈区域性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诊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对于病猪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减少死亡。
治疗诊断与治疗02疾病防控策略疫苗接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选用高质量疫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疫苗,避免使用低效或无效疫苗。
定期免疫监测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了解猪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抗病毒药物,定期进行药物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定期药物保健合理使用药物轮换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耐药性产生。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03药物预防0201提高猪舍通风、采光、温度等环境条件,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增强猪群抵抗力。
强化营养管理避免转栏、运输、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减少应激因素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消毒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交叉感染。
人员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高热症的综合防治
包括病毒、细菌等,常见的病原 体有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 猪肺炎支原体等。
猪高热症的危害
生长迟缓
患猪高热症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不 振,导致体重下降,生长速度明
显减缓。
繁殖障碍
高热症会影响猪的生殖系统,导致 母猪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等。
免疫力下降
持续高热会消耗猪只的体力,导致 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其他感染。
精神沉郁
猪变得不活跃,食 欲减退,甚至完全 废绝。
皮肤发红
猪皮肤出现潮红, 特别是耳部、腹部 和四肢内侧。
高热
猪体温明显升高, 通常超过40℃,持 续数天至数周。
呼吸急促
猪呼吸加快,可能 出现气喘、呼吸困 难等症状。
结膜炎
猪眼睛发红、肿胀 ,分泌物增多。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
通过采集病猪组织样本,如淋巴 结、肺脏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
少感染风险。疫苗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疫情和病原体流行情况做出决策。
02
免疫程序制定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等,以确保
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抗体监测
定期监测猪群中抗体水平,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免疫空白。源自物治疗与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
在猪高热症发病初期,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干扰素、病毒唑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对症治疗
针对猪高热症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等,采取相 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平喘等,以缓解病情, 提高猪只的舒适度。
免疫增强剂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辅助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如免疫 球蛋白、细胞因子等,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 力。
生物安全措施与环境调控
生猪高热症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兽医和 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和防治意识。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疫
情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猪高热症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防治水 平。
积极参与国际兽医卫生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会议和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全球范围内生猪高热症的防 治问题。
经验教训
养殖场需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要定期对生猪进行药物残留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此外,对于已经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或病毒,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更 大的损失。
05
结论和建议
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总结和吸取以往生猪高热症 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 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充足的营养 和水源,增强猪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
监测和及时处理
根据疫情和当地兽医的建议,制定合理的 免疫接种计划,确保猪只获得足够的免疫 力。
对猪群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措施
应激因素
如运输、转栏、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可能 降低生猪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高热症的风险 。
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规范
如饲料质量不佳、饮水不足、缺乏消毒制度等,这些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生猪感染高热症。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如缺乏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可能增加病原体在猪群中的传播风险。
03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猪舍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场的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 燥,定期消毒,保持适宜的饲养密 度和通风条件。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内外的生 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 入和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 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定期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猪。
病能力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供 适宜的饲养环境和条件,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加强猪群的疾病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养殖户对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传 授防控知识和技能
制作宣传资料,普及猪高热症 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加强消毒:定 期对猪舍、用 具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按 照免疫程序, 及时为猪只接
种疫苗
加强监测:定 期对猪只进行 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异常情
况
经费保障:确 保防控措施的 经费充足,保 障防控工作的
顺利进行
THANK YOU
汇报人:
播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但以夏季
和秋季较为常见
易感群体:猪群普遍 易感,尤其是仔猪和
怀孕母猪
流行特点:发病急、 传播快、死亡率高, 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
失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皮肤发红等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测、病理解
剖等
诊断标准:体温超过 40.5℃,伴有其他症
猪高热症状疾病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和给药方案
药物选择:根据 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 物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关键要点
猪无名高热征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关键要点猪无名高热是一种由猪无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饲料进行传播。
其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
对于猪无名高热的防治,关键要点如下。
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猪舍的进出,禁止外部人员进入猪舍,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对猪只进行定期的体温检测,并及时报告发病情况。
加强疫情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做到及时应对疫情。
3. 强化饲料和水源的监管: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安全,防止病原体的污染和传播。
定期检测饲料和水源的质量,对不合格的进行处理,避免病原体通过饲料和水源进入猪体。
4. 接种合适的疫苗:根据疫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猪无名高热疫苗进行接种。
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5. 加强兽医管理:建立健全的兽医管理制度,加强对猪只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定期进行兽医巡查和病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猪只的治疗和护理。
6. 严禁未经检疫的猪只流通:加强对猪只运输和交易的监管,禁止无检疫证明的猪只流通。
加强对猪只的检疫和监测,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安全。
7. 健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疫情应急预案,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的应对工作。
加强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快速控制疫情的扩散。
猪无名高热的防治关键要点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强化饲料和水源的监管、接种合适的疫苗、加强兽医管理、严禁未经检疫的猪只流通以及健全应急预案。
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猪无名高热的发病率,维护猪只健康生产。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生猪高热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多脏器出血、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易感动物主要是猪,且病死率极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至关重要。
一、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1. 病原体感染:生猪高热病主要由猪瘟病毒引起,该病毒易在猪群中传播,尤其是在饲养密集的养猪场中更加容易发生。
2. 生猪免疫力低下:养殖管理不善、环境脏乱差、饲料不合格等因素都会降低生猪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生猪高热病。
3. 疫情有关环境:病原体在适宜的环境下易传播,例如温度湿度适宜、通风不良、清洁卫生条件差等情况都会促进病原体的传播。
二、生猪高热病的辩证施治1. 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治疗应当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
病情辨证的关键在于观察生猪的症状表现,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程的长短等,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强调早期预防:生猪高热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当加强养殖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猪高热病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中药可以辅助西药进行治疗,提高生猪的治愈率。
中药治疗在恢复期和康复期更为重要。
三、生猪高热病的中医辩证施治方案1. 风热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体关节肿痛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连翘等清热解毒的中药,配合西药控制病情。
2. 湿热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湿热、精神不佳、大便溏薄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清热利湿,可选用茯苓、泽泻等中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3. 阴虚火旺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口渴饮水、尿少、精神萎靡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滋阴清热,可选用知母、玄参等中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猪高热病症状 猪高热病的预防治疗措施
猪高热病症状猪高热病的预防治疗措施夏天高温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免疫力差的猪仔,很容易出现中暑等不适情况,需要引起养殖朋友们的重视,还有一种病也是夏季高发的,就是高热流感病,一起看看其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高热流感的具体症状病猪持续高热,体温41℃-42℃,个别病例达43℃。
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有少量饮水。
小便少而赤黄,大便球状,嗜睡。
体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部分病猪呼吸急促,可视黏膜潮红。
随着病程的延长,耳、颈下部、腹部、四肢、尾部皮肤发紫,压之不褪色,个别病猪体表皮肤由苍白逐渐变成黄染,饮食欲废绝,大部分病程在20天左右,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发病猪只主要是保育猪、育肥猪、母猪,死亡率分别为30%-50%、20%-40%、10%,以散养户和中小型猪场多发。
刚开始一头发病,3-4天多个甚至波及全群。
一般病期较长,多在5-7天以上。
二、治疗“猪高热病”应遵循的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该病病期较长,前期3-5天要多用药,后期5-7天要少用药,疗程足够,一般不低于5天,防止复发。
因其是混合感染,病原体种类不全相同,临床表现不一,应分症型施药。
在药物选择上,应选用敏感、高效、低毒的药物。
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长效土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等。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金丝桃素、植物血凝素、板蓝根、双黄连、鱼腥草等。
还可以选用只要能刺活免疫细胞再生系统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抑制因素,着重整体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来战胜病魔。
此病实际上是猪的一种耐过病。
药物治疗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少喂食、多喝水,喂些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尤其补充VB1、VB12、VC、VE、VA等。
后期管理重点是调理胃肠,促进食欲。
三、用药方案高热通用型:肌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介导素,一天一次,连用2-3次。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较易发生。
病猪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高烧,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红色等。
该病传播快速,导致大面积感染,死亡率通常较高,且具有比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
如果有猪群感染该病,就将导致大批量发生死亡,严重损害生猪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现概述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传播迅速和致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
病猪主要表现的特征是以猪高热为主,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者红色等。
患病猪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户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高热症是猪常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热性肝病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高烧及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猪只死亡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导致发病。
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死亡率很高,且往往并发其他疫病(如蓝耳病),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因此该病呈进行性发展,故又称“高热综合征”。
本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原料或日粮配方异常或过期、饲养管理不合理;猪场不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或者缺乏对猪群疾病防控能力;猪突然发病、受凉、应激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出现。
本病在我国猪场发生较多,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传染病,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更为多见。
据调查统计:每年有30%左右的养殖户因感染此病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1、体温高,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本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温升高,体表温度可达到40~42℃,有时可达43℃以上;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运动失调,步态不稳;粪便稀薄如水等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一般没有什么典型病变,后期则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着全身衰竭现象,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猪高热症综合防治
04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猪高热症的发生风险。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询问病史
了解猪群发病情况,是否有接触其他患病猪或疫区等历史,有助于诊断。
01
观察症状
猪高热症常表现为高热、厌食、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重症猪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等。
02
检查体征
触摸猪体可发现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部分猪可能出现肌肉震颤等症状。
采集病猪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定病原体种类。
免疫抑制现象普遍
部分养殖场存在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容易诱发猪高热症。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01
03
02
04
01
针对猪高热症的新型疫苗研发将成为重点,以提高防治效果。
新型疫苗研发
02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免疫调节技术等,探索猪高热症的新型防治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
03
将中兽医防治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策略。
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
血清学检测
采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病原体基因,提高诊断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
猪瘟也表现为高热、皮肤发红等症状,但猪瘟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如鼻出血、便血等。此外,猪瘟病原为猪瘟病毒,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传播途径
猪高热症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病猪咳嗽、打喷嚏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健康猪只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即可感染。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猪高热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病死率极高,传播速度极快,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猪高热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本文将从疾病预防、疫苗接种、场内消毒、环境卫生、动物隔离、猪只管理等方面对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措施进行简析,以期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参考。
一、加强疾病预防意识疾病预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要加强疾病防治意识,认真学习疾病预防知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及时了解本地猪高热病疫情动态,增强防控意识,做到有备无患。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和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二、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猪高热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养猪户应根据当地疫情和农业部门的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给猪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要选择正规的猪高热病疫苗,确保接种的质量和效果。
三、场内消毒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场内设施进行彻底消毒,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
给猪只使用的饲料、饮水也要注意卫生安全,避免因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废料,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通风。
尽量减少污染源的存在,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五、动物隔离在疫情流行时,对正常的猪只和疑似患猪进行隔离是非常必要的。
疑似患猪要进行单独检疫观察,避免和正常的猪只接触,防止疾病扩散。
在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他们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潜在的传染病。
六、加强猪只管理母猪要定期进行孕检,保证猪只的生育健康。
猪只的饲养要有条不紊,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疾病问题。
对于死亡的猪只要及时处理,避免死猪对环境和其他猪只的影响。
要综合利用各项措施,加强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养猪户能够重视猪高热病的防范工作,做好疫情预防,保护好自己的猪只养殖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饮水
保育仔猪 供给充足 、清沽的饮水 , 自动饮水
器高低应恰 当,保 证不 断水 。若无 自动 引水器 ,饲榴 内 放清沽的水 ,刚进栏 的猪可适 当在饮水r 卜 加入多维。
湿 季节搞好 防暑 、降温和 消灭蚊 、蝇及 鼠害等工 作,要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1 0 )
对于猪高热病 的流行和防治情 况做一介绍。 l 流行特点
本病 具有发病 急、传播 快 、发 病率 高、病程 长 、治 疗 效果不 明显 ,死亡率 高等特 点 。往年 一般在 夏、秋季 ( 7  ̄ 9 l份) f 为高发季节 。近几年 来 ,猪高热 病发病时 间有 所推 迟 ,病情 也趋于 复杂化 ,有时到深 秋才发 生,猪一 旦发病往往在 短期 内波及全群 及邻近 猪场 ,造 成广泛流 行,主要 以饲养管理和 卫生环境 差的中小型养殖场( 户) 和 散养户为 多发 。
口性) 。同时料 内添 加少量 防治肠炎 的药物 为妤。乳猪 料 换 为仔猪料 时应有5 - 7 d 的过渡 期,7 d 后 ,逐渐减少乳猪 料的饲喂 比例增加仔猪料 的 比例 ,直至2 0 d 后完全饲喂仔
猪料 。
消毒或 一 日2 次消毒 ,消毒剂 要使用2 种 以上 ,交替或混 合使用方可 奏效 。同时加 强饲养 管理 、饲 喂营养丰 富、
有神 经症状 。母猪 出现不 孕 、流产、产死 胎 、弱仔 和术 乃伊胎。仔猪 、生长猪发病多,死亡 率高。
2 . 2 发病原 因 ( 1 )病 毒性 疾 病 : 主 要 有 猪瘟 病 毒 、猪
流感病毒 、圆环病 毒、伪狂犬病毒等混合 感染。 ( 2 )细
菌 性 疾 病 : 主 要 有 猪 副 嗜 血 杆 菌 病 、猪 链 球 菌 病 及 传 染
1 . 2 喂料
断奶后 一周 内的仔 猪要控制采食量 ,以喂8 成
饱 为宜 ,实 行 少喂 多铰 ,4 次, d ,逐渐 过渡 到 自由采 食 ,在不 发 生营 养 性 腹泻 的前提 下 ,尽量 让仔 猪 多采 食 。断奶后7 内,仍然喂给 断奶前饲喂的乳猪料( 也可添加
一
性胸膜肺 炎、弓形体 等感染。 ( 3 )圈舍环境 因素:主要
山东畜牧兽 医
2 0 1 3年第 3 4卷 4 治疗
对 于高热病 没有特 效 的治疗方法 ,除 了紧急的针对 性 接种各种 疫苗外 ,对 于发病 的猪和疑似 感染的猪根据
猪 高热病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魏 敏 ( 江苏省邳 州市碾 庄镇 畜牧 兽 医站
中图分类号:¥ 8 5 8 . 2 8
为仔猪刚 刚断奶 ,失去 了母 乳抗 体免疫 的保护 ,而且 从
2 主要症状 2 . 1 诊 断要 点 猪 的高热病主要 由多种细菌 、病 毒、支
母 乳变成饲 料 ,胃肠 需 要一个适 合 的饲 料的过程 ,从而
原 体 混 合 感 染 以及 环 境 应 激 等 多种 因 素 引起 的 ,该 病 临
达 到正常采 食 。如果 在这 个阶段 造成仔猪死 亡 ,是非 常 不合算 的。仔猪断 奶后 ,通 过采 食使 胃肠 功能适应一 定
标 准的仔猪饲料需要2 0 d 左右 的时问,在这个期间,如何 调配仔猪饲 料 ,从 而不造 成稀 泻 ,而且 保证最火 限度 的 生长速度是非常关键的 。
仔猪 断奶到正常采食 的饲养技术
孙建新 苏 占涛
文献标识码 :B
( 辽宁省建 昌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1 2 5 3 0 0 )
中图分类号:¥ 8 2 8 . 4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1 2 . 0 0 8 9 - 0 2 仔 猪 从 断 奶 到 正 常 采 食 是 个 很 难 养 的 饲 养 过 程 。 因
床 表 现 为精 神 不 振 、食 欲 减 退 或废 绝 ,体温 升 高 ( 4 0 ~ 4 2  ̄ C) 。结膜潮红 、充 血,有 多量粘 性 、脓性分 泌物 。1 2 1 干舌燥 ,粪便干硬 ,有时 先便秘 、后排脓性 血便 。小便 短赤 、尿 液呈茶色或 酱油 样颜色 。皮肤发 红或有 出血斑
有氨气、硫 化氢气体等不 良气体影响。 3 预防
些 高 档 仔 猪 颗 粒 料 与 乳 猪 料 混 拌 , 可 以增 加 仔 猪 料 适
预防该病应贯彻“ 预防为主 ,防治并举 、防重 于治”
的原则 。即在 制定科 学合理 的预 防接 种程序和 选用适 宜 的疫 苗 的 同时 ,切 实 搞好 养 殖 场 的环 境卫 生 和 消毒 工 作,平时要做到每周消毒2 次 以上 ,发 生疫 病时要一 日一
2 2 1 3 5 1 )
临床症状和 发病情 况进 行对症 治疗 ,可 以根据药敏试 验 选 择有 效的抗生 素进行 治疗来控 制继 发感染 ,可也 以在 饲料 和饮 水 中添加 能增 强 猪体 免疫 力 的t I J 草 药f 黄芪 多 糖 、双黄连 、板 蓝根等) 和多维素等 ,切 忌不要滥用抗生
8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1 2 — 0 0 8 8 - 0 1 秋季 天气的不 断变化 ,忽冷忽 热 ,蚊 虫叮咬 以及各 种 细菌和病毒 开始繁殖和 传播 ,猪高热 病也随 之来临 。
素和激 素类药物 ,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
1 饲养
1 . 1 分群 按 强弱大小分栏 ,尽量把体 重接近的仔猪放 到一个栏内饲养 ,按猪 占l m2 / 头面积计算每栏饲养 头数 。
最 多每 栏 在 l 5 头 左 右 。 过 多 拥 挤 易 发 生 咬 尾 、 咬 耳 现 象 ,不 利 于 猪 的 生长 。
点,呼吸困难 、咳喘 、消 瘦 、贫 血、 四肢 无力 、部 分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