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第一批印刷物是300本圣经。

6、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内容是:“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

3、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4、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1)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2)符号解读,即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符号意义的分类: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明示性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暗示性意义较容易发生变化。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死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6、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符号本身是具有意义的,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

(1)传播者的意义

在传播行为中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然而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传达的。

(2)受传者的意义

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说明符号本身意义与受传者接收到的意义同样也未必是一回事,原因一是符号本身的意义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二是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这些因素不同,每个人从符号或讯息中获得的意义也就会存在差异。

(3)情境意义

传播情景即语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如时间、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传播行为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的大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景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意义产生制约。

7、象征性互动理论的倡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年出版)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