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生态系统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一区域内浅水湖泊中的生源要素(如碳、氮、磷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biogenic elements in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China, the shallow lake ecosystem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 and analyze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process of biogenic elements (such a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etc.) inshallow lakes in this region.我们将概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的基本特征,包括湖泊的水文条件、生态环境和生源要素的分布状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湖泊中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包括生源要素的输入、转化、输出和积累等关键环节。
长江刀鲚的研究进展
长江刀鲚的研究进展长江刀鲚是长江流域特有的底栖硬骨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长江刀鲚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作为重要的食物资源、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调节者和指示生态系统健康的灵敏生物等。
然而,由于长江污染和生态系统改变,长江刀鲚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此,对长江刀鲚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1.生态学研究进展长江刀鲚的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其生物学特性、生活史、栖息地和种群动态等方面。
(1)生物学特性长江刀鲚为肉食性底栖硬骨鱼类,腹侧扁平,尾部粗大,头部扁平,嘴尖,流线型身体,为了适应水流速度较快的环境,身体基部部分特化成了能有效利用水流的背鳍和臀鳍。
(2)生活史长江刀鲚为小型底栖硬骨鱼类,通常在年龄1-2岁开始性成熟,繁殖活动发生在4-6月间。
其繁殖模式为生殖季节短,每年仅有一次繁殖期,产卵发生在岸边岩石或石头的缝隙中,卵经过2-4天的孵化期后,孵化为幼鱼。
(3)栖息地长江刀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上游和中游,栖息于快流交汇处的洼地。
长江刀鲚通常喜欢栖息于流速较快的底质,喜欢在底栖群体和物体(如石头)底下找寻食物,而且喜欢泥沙环境,对水体有较高的氧气要求。
(4)种群动态长江刀鲚的数量和分布广泛受到了生态系统改变和污染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排放废水和水电开发活动是造成长江刀鲚种群减少和迁徙的主要因素。
2.遗传学研究(1)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长江刀鲚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多个研究表明,中国长江刀鲚的遗传多样性通常比东亚其他流域高。
其中以上游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2)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表明,长江刀鲚的种群遗传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化。
研究表明,长江刀鲚的种群遗传分化主要是由隔离效应和环境变化导致的。
(3)保护遗传管理未来,保护长江刀鲚种群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现有种群遗传结构、环境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加强保护和恢复措施,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提高长江刀鲚的生存条件。
3.保护策略在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方面,通过确立和实施适当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技术和体系,可有效保护长江刀鲚。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林军;朱建荣;张经;吴辉;罗文俊【摘要】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their cell abundance and cell volume conversion biomass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conducted at 67 stations during July, 2006. The cell abundance of Diatom was dominant, which mostly consists of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and Skeletonema costaturn. The cell abundance ranged from 1.42 × 106 to 448.25 × 106 cell/ma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90. 47 × 106 cell/m3 for all of thestations.Phytoplankton conversion biomass of Chlorophyll-a was calculated by cell volume measurement. The average Chlorophyll-abiomass was 4.41 mg Chi. a/ms, with a range from 0.02 to 34.08 mg Chi. a/m3. Based on conversion biomass, dominant diatoms were 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Coscinodiscus radiatus Ehrenberg and Thalassionerna nitzschioides, and dominant dinoflagellates were Peridiniurn conicurn, Ceratiun fusus,Ceratium tripos and Ceratium furca. The trend and magnitude of the conversion biomass distribut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hlorophyll-a distribution of SeaWiFS monthly ocean color data. This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parts according to phytoplankton conversion biomass: the dilute plume area is the highest biomass area; the estuary area and Taiwan Warm Current area are the lowest biomass areas;and the area off Jiangsu Coast current area is the middle biomass area. The area of conversion biomass more than 4.0 mg Chl. a/m3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salinity contour 28.0 adjacent to the area of Changjiang river plume and areas with low NH3-N and P.【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1(035)001【总页数】14页(P74-87)【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体积转换法;环境因子;长江口外海区【作者】林军;朱建荣;张经;吴辉;罗文俊【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009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1;S917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年平均径流量达9.32×1011 m3[1]。
河口湿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作用
河口湿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作用河口湿地是陆地与海洋交汇的重要地带,它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河口湿地的保护和维护对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河口湿地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条件,这里既有淡水,又有盐水,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这样的环境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大量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例如,许多鱼类在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都需要到河口湿地寻找食物和繁殖。
而河口湿地的丰富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此外,河口湿地还具有丰富的浅水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同时也是它们进行繁衍的场所。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意味着保护了这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其次,河口湿地有助于维持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河口湿地的养分丰富,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繁茂,这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例如,河口湿地中的浮游生物被称为海洋食物链的“底层”,它们是许多鱼类和鸟类的主要食物。
河口湿地的存在,可以保持正确的食物链结构,确保海洋生物之间的食物供应,避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资源枯竭。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对于维持海洋食物链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此外,河口湿地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孵化场所。
许多海洋生物在河口湿地中进行繁殖,并将它们的卵产在这里。
这是因为河口湿地的水温和盐度相对较稳定,提供了稳定的孵化环境。
而河口湿地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例如,河口湿地中的植物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有害物质,提供清洁的水质环境,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不仅可以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提供海洋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
总之,河口湿地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作为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孵化场所,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浮游动物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浮游动物(如浮游虾、浮游鱼、浮游甲壳动物、浮游软体动物以及浮游无脊椎动物等)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数量、种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微小的生物虽然个体小,但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包括浮游动物的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浮游动物生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浮游动物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浮游动物(主要包括浮游无脊椎动物和浮游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浮游动物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中占据关键位置,既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
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生态位理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理论、种群动态理论以及群落演替理论等。
生态位理论强调了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它们通过特定的生态位来适应和利用环境资源。
食物链与食物网理论则揭示了浮游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动态理论关注浮游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
而群落演替理论则描述了浮游动物群落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包括群落的演替阶段、演替速度和演替方向等。
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浮游动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以及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同时,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也为浮游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走廊,长江流域是我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此问题不仅对长江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也对长江入海口及其周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现状与原因1. 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现状长江入海口区域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主要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等污染物的累积。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和生活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和清除,直接排入长江入海口,导致水质污染的严重恶化。
2. 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原因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原因多源且复杂。
一方面,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直接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
长江沿岸地区工业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无法有效处理和净化。
另一方面,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是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药、化肥等农业排放物通过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营养过剩,引发蓝藻、赤潮等水华现象。
三、海洋生态系统受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的影响1. 海洋生物资源受损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水污染会导致水中氧含量减少,有害物质浓度上升,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一些水生动植物无法忍受高浓度的毒害物质,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
2. 水质恶化影响生态系统平衡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恶化导致海洋中各种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生活在该区域的鱼类、贝类等物种由于无法适应恶劣的水质环境而减少或消失。
这将影响整个海洋食物链的正常运转,打破物种之间的依存关系。
3. 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长江入海口水质污染会削弱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
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生态服务,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鱼类捕捞等。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河口湿地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位于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它不仅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也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以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首先,河口湿地是由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
在河流注入海洋的过程中,带有丰富营养物质的淡水与咸水交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中的水域不仅供养着大量的底栖生物,例如藻类、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也是很多鸟类、鱼类和底栖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次,河口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其特殊的生态条件,河口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候鸟、珍稀植物和底栖动物等。
河口湿地内的高密度植被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地。
同时,丰富的浮游生物也为各类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维持了该区域鱼类的丰富性。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上,还涉及到水循环、气候调节和防洪等方面。
首先,河口湿地可以减缓来自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起到了一定的防洪效果。
其次,湿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水分,减少径流量,降低水质污染。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的气候环境。
此外,河口湿地还是一个良好的养殖基地,渔民可以在此获得丰富的渔获。
然而,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对河口湿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工业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活动都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其中,河口湿地的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物种。
这些物种的逐渐减少会导致食物链的破裂,进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其次,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控制土地开发和工业排污行为,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长江河口生态系现状及修复研究
Pb
0144 0157 0148 0157 0151
Cd
0138 0161 0134 0146 0145
COD
1139 1176 0199 1151 1141
DO
0176 0177 0188 0168 017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il
1108 1150 2164 4154 214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Q生 ≥1100
Q < 0124 0124 ≤Q < 014 014 ≤Q < 0163 0163 ≤Q < 0189 0189 ≤Q < 1167
Q ≥1167
年份 Year
2000 2001 2002 2003 平均 Average
类别 Type
一类 Type one 一类 Type one 一类 Type one 一类 Type one 一类 Type one
Zn 一类 Type one 0130 0130 0141 0198 0150
Pb 一类 Type one 0112 0112 0134 0108 0116
Cd 一类 Type one 1149 1151 1130 2113 1161
213 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 根据 2000~2003 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
收稿日期 :2005 - 09 - 08 ; 修订日期 :2006 - 02 - 08. 基金项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 (2003 - 1 - 1) . 作者简介 :沈新强 (1951 - )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渔业生态与环境研究. E2mail :esrms @public2. sta. net . cn 1) 上海市水产办公室. 上海市水产统计资料汇编. 1993 - 2003.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23 多样性 比较 .
计算浮游动物 的多样性指数 ,如表 2 。整体看 来长江 口南北支的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 , 丰水期多
基金项 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项 目(0 3 I 300 2 0D B J8) 作者简介 :郑金秀 ( 99年生 ) 17 ,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水工程生态。Ema:hn j h ・ ・ - i zegx e Cc l @i a n
收稿 日期 :2 1—42 0 1 -7 0
支海水倒灌。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差别 , 使得浮游 动物在种类组成、现存量和时空分布上都存在较大 差异 。对其浮游动物的比较研究可形成对长江 I浮 S l 游动物分布的生态特征的完整认识。
图 1 长江 口采样 点分 布
F g 1 S mp i gstsa Ya g z i. a l i t n t eRi e su r n e v ret ay
O. 6
∑PI f — fp n
i =1
05 . - 一
∞
其 中 表示 总 的物种 数 ,p表示 第 i 物种 占 f 个
一
0. 4
总 数 的 比例 。
4 2
,. m, S I∞ 铡
O 8 O 6 O 4 O 2 O
03 .
1
一
I
嘲 l 北
断面1
-
断 面3
图 2 丰水期 南 北两 支浮 游动 物生 物量
F g 2 Z o ln t nb o s wob a c e t an n e s n i . o p a k o i ma si t r n h sa i i g sa o n r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水域之一。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生长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和养殖渔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浮游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维护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平衡和发展渔业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并深入探究这些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将针对下列问题展开研究: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质状况如何?多环境效应因子如何影响水质?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数量和组成特点是什么?多环境效应因子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群落?3. 多环境效应因子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采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样,分析水质状况并确定多环境效应因子,如光照、温度、营养盐、pH值等。
2. 采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样品,分析浮游植物群落数量和组成特点。
3. 通过对采集样品的化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研究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生长。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深入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群落数量和组成特点。
2. 研究和分析了多种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3. 提出相关措施,以帮助维护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发展渔业养殖。
以上为本研究的开题报告。
鱼类生态学研究
鱼类生态学研究Introduction鱼类生态学研究是对鱼类及其栖息环境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鱼类生态学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方法和应用,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Background鱼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发生,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大量的污染物、水位变化、水质恶化等不良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导致鱼类生存环境受到了损害,鱼类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主体,鱼类的消失将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为此,加强对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Significance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不仅对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制定水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Objectives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研究鱼类生存环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从中探讨鱼类的适应生存机制。
2.探讨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存的影响,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3.评估水域生态环境变化对鱼类生存和分布的影响,预测鱼类资源的变化趋势。
Methods鱼类生态学研究通常采用自然、生长、生理、行为、遗传、地理分布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现代鱼类生态学研究的时间尺度较长,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目前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六大类:1.采用野外调查方法,了解鱼群的分布、数量和组成。
2.应用实验室技术和模型仿真,研究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生理特性、行为和遗传变异等。
3.采用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鱼类进化和家族关系。
4.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评估不同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5.研究鱼类食物链结构,探讨不同污染物质对鱼类生态状况的影响。
6.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模型,从多种角度分析和预测鱼类的分布、数量和种类。
春季长江口外海底层鱼类群聚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春季长江口外海底层鱼类群聚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徐勇;马林;李新正;孙悦;龚琳【摘要】为了研究春季长江口外海底层鱼类群聚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我们根据2015年5月长江口外海底层鱼类的调查资料,使用聚类分析(Cluster)、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相似性分析(ANOSI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以及典型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共记录底层鱼类58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数最多(21种),鲽形目次之.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是优势种.底层鱼类可以划分为3个群组—近海组、南部中间组和南部远海组,不同群组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南部中间组和南部远海组的物种多为东海外海种类,这可能是近岸黑潮底层分支影响的结果.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从近海到与远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CCA分析表明深度是显著影响底层鱼类的环境因子.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丝鳍(鲻)(Repomucenus virgis)、多棘腔吻鳕(Coelorinchus multispinulosus)等东海外海种类与深度呈正相关,而优势种六丝钝尾虾虎鱼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ersal fish assemblag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sea of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demersal fis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May,2015,an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Cluster analysi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ANOSIM,SIMPER,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Totally 58 demersal fish species were identified,of which Perciformes (21 species) was most diverse,followed byPleuronectiformes.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was the most dominantspecies.Three demersal fish assemblages were identified:Inshore group,Southern-middle group,and Southern-offshore group.Most of the species in Southern-middle group and Southern-offshore group were pelagic species in the East China Sea,which is perhap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ear-shore Kuroshio Bottom Branch.The number of species,Margalef richness,Shannon-Wiener diversity and Pielou evennes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inshore to offshore.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depth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demersal fish assemblage.Pelagic species such as Champsodon snyderi,Repomucenus virgis,and Coelorinchus multispinulosu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depth.Dominant species 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was influenced relatively less by environment variables measured.【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7(048)006【总页数】9页(P1383-1391)【关键词】底层鱼类;群落结构;长江口;环境因子【作者】徐勇;马林;李新正;孙悦;龚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5;Q178.1长江口外海是指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外侧海域,有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两大著名渔场(李建生等,2007)。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势 种(3'&$03'&: 年 间 优 势 种 类 年 际 更 替 率 为 ::2(e _
化(以水螅水母类)桡足类和端足类这#个类群为例! # 年 共 鉴 定 水 螅 水 母 类 ## 种 (仅 , 种 为 共 有 种 ,桡 足 类共鉴定:$种(共有种为&&种,端足类共鉴定&$种( #年仅一种共有种_
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_
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年共鉴定大中型浮游动物 种 &:$ (隶属(个门的 个 &( 类群,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是每
年夏季优势类群,调查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大致呈现近岸低)远岸高)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大中型浮游动物种
3'&,
3'&$
3'&:
合计
门类
类群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刺胞动物门 水螅水母类 &#
&,2&#
&$
&-2$3
&#
)-
##
3'2''
栉水母动物门 栉水母类 3
32&(
3
32,(
3
32&$
3
&23&
环节动物门 多毛类 3 32&( i
网 ?S9; 口流量计示数进行相关换算_网采浮游动物样
品 现 场 使 用 终 质 量 分 数 $e 的 中 性 甲 醛 海 水 固 定 (避
水生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水生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水生生态学是集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关注水域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水生生态学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等区域和国家级的决策,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从水生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和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等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水生生态学的研究领域1.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江河、内海、外海和河口等多种水域,在这些水域中,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各种水生生态群落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生生态系统。
2. 水质和水文学研究水质状况是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生态链、影响水生动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生生态学家通过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来源以及运移和转化的规律,从而为进行水体污染物排放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3. 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考察水生生态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其中包括了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新技术的应用1. 远程遥感技术远程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获取水生生态系统内部各项数据和参数的一种技术。
它能直观反映水域内部的演替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水生生态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的规划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科学依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水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应用能够直观地分析水生生物的进化、生殖、遗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同时,它还有助于评估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3. 生态模型技术生态模型技术是在已有数据和结论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技术。
它能预测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判断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因素是有限的。
因此,生态模型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生态风险评估和生态系统演变预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r分布及季节变化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r分布及季节变化李晓慧;刘镇盛【摘要】2006年7月—2007年12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30′N~32°30′N,120°00′E~127°30′E)布设150个观测站位,进行了4个季节生物、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及现场环境参数的测定数据,对浮游动物群落生物量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双生水母(Diphyeschamissonis)、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bedoti)和中华假磷虾(Pseudeup hausiasinica)是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化学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除此以外,其它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春季,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夏季,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a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秋季,盐度、溶解氧和悬浮颗粒物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冬季,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影响不明显.%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was conducte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29°30′N~32°30′N ,120°00′E~127°30′E) in four seasons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07)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the key species affecting the biomass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zooplankton samples and field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easonal change in zo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was observed from springto winter .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zooplankton biomass included Calanussinicus , Diphyeschamissonis , Zonosagittabedoti and Pseudeuphausiasinica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Changjiang River Plume ,Taiwan WarmCurrent ,Zhejiang Coastal Current and Kuroshio Current ,thus formed an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vironment .Nutrient we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zooplankton biomass distribution in this area . Besides ,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so influenced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and there was seasonal difference .Inspring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e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 The zooplankton biomas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 In summer , temperature , dissolved oxygen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 The zooplankton biomass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water temperature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ssolved oxygen an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 In autumn , salinity , dissolved oxygen and suspended particle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mass of zooplankton .The zooplankton biomas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alinity ,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dissolved oxygen and suspended particles .In winter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ld front and current .Lower temperature depressed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additi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impler and thezooplankton biomass decreased . Therefo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found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17(035)004【总页数】8页(P94-101)【关键词】长江口;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环境因子【作者】李晓慧;刘镇盛【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0 引言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既是浮游植物和细菌的主要消耗者,又充当海洋的次级生产者,作为更高营养阶层海洋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网中起关键作用[1-2]。
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研究
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研究河口是陆地和海洋交汇的地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为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它的生存方式、取食习惯、生物形态和行为等。
本文将对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进行研究。
一、河口生态系统的特点河口生态系统是河流和海洋的过渡区域,水质、潮汐、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在此区域呈复杂变化。
此外,河口地区还面临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这些特点使得河口生态系统成为一个高度动态和脆弱的生境。
二、生态位的定义和意义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一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通过不同的取食策略、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物种之间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避免直接竞争。
了解和分析物种的生态位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生态位分析方法生态位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生态学数据来揭示物种的生态位。
常用的生态位分析方法有食性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和行为观察等。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食物来源和竞争关系等。
四、河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河口生态系统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境,不同的物种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
例如,底栖生物通过附着在沉积物表面获取养分,它们在沉积物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生态位。
鱼类和鸟类则通过食物链的层级来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避免食物竞争。
五、生态位分析的意义和应用生态位分析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物种的生态位,我们可以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同时,生态位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为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河口生态系统的挑战和未来展望河口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水污染、河流治理和气候变化等。
这些挑战不仅对物种的生态位产生了影响,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造成了威胁。
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陈亚瞿,施利燕,全为民(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摘要:生态修复旨在通过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随着污染加剧、过度捕捞和大型工程的建设,长江口的水生生态系统已呈现出全面退化状态,尤其是赤潮的频发和饵料生物的显著降低,严重破坏了长江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此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的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包括3080尾特大规格的中华鲟、2.5万只中华绒螯蟹成体等的增殖放流,其中,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长江口导堤底栖生物的生态修复工程。
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极大地增加了长江口导堤及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并每年提供817万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当于一个投资规模约为2万t 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长江口;生态修复;增殖与放流;底栖生物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9040);交通部长江航道管理局科研项目(200121) 生态修复(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是当今国际上新兴的一个自然科学的分支,它的目的是修复那些因人类活动所致的失衡或衰退的生态系统,使之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1,2]。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对它的修复也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环境科学、水文学、海洋学、气象学、渔业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3]。
生态修复的关键就是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因为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于一个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当环境因素导致个别物种的消减或剧增时,与其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的物种会相应增加或减少以限制这个物种数量的剧变,保持原有的生态结构;当人为原因造成系统中某些食物链接弱化甚至断裂时,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变化会引起各个物种之间相对数量的变化,一些低等物种大量繁殖而一些高等物种逐渐消亡,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并最终走向全面崩溃。
三峡对长江河口生物多样性
1、长江河口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长江河口的生物多样性,既要考虑生物物种,又要考虑各物种的生物量。
目前长江口的物种数与20世界80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除了底栖动物外,其他无明显下降趋势。
但长江口生物的生物量,特别是资源生物的生物量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1.1浮游植物长江口共记录到浮游植物393种,以硅藻种类最多,67属252种;甲藻其次,17种53种;绿藻15属36种,蓝藻12属20种;金藻5属6种;裸藻3属5种;黄藻和隐藻各1属2种。
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区系组成中以近岸低盐种、河口半咸水种和淡水种为主,外海高盐种在123°E。
近岸低盐种生活在盐度低于5‰的水域中,因此,多数都仅出现于丰水期,向东分布不超过122°30′E。
河口半咸水种是该区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
长江口的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光限制的影响,在光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其种群波动受营养盐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除了由浮游植物的生长引起密度和生物量的时间变化外,由于在长江河口各段的悬沙含量显著不同,导致浮游植物的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还呈现了明显的空间差异。
河口水域较高的悬沙含量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冬季的生物量、密度以及多样性最低(47种),基本以硅藻为主(37种),夏季的多样性明显上升(108种),出现多种蓝藻和绿藻(分别为16种和24种,硅藻59种)。
在悬沙含量最高的最大浑浊带,冬季由于径流以及来沙量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种类及生物量较同期河口水域有所增加,共有藻类105种,以硅藻的优势度最高,达83种,甲藻其次,19种。
夏季的种类数量没有显著变化,约105种,但多样性高于冬季,除了76种硅藻和13种甲藻外,尚有其他藻类计16种。
外海水域的透明度明显高于河口水域的最大浑浊带,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因此,这里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在冬季整个河口最高的,共有藻类112种,硅藻88种,甲藻21种。
在夏季,由于个别种类(如中肋骨条藻)的种类群规模急剧扩增,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导致生物量上升,但生物量下降的现象,共有藻类39种,其中硅藻26种,甲藻10种,中肋骨条藻的数量优势度可达99.5%。
水电站鱼类洄游通道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研究
水电站鱼类洄游通道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研究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阻断了河流的自然连续性,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况,破坏了鱼类的栖息地环境,对鱼类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例如,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长江主要支流的鱼类产量正在逐年下降。
根据2001年长江监利段对泗家鱼的监测,泗家鱼的产量比1981年下降了61.46%。
在黄河、淮河等流域,鱼类资源下降的现象较为严重。
关键词:水电站;鱼类洄游通道;生态保护;重要性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大规模的筑坝截流(发电、灌溉、防洪等)是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最显著、最广泛、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据世界大坝研究所(World Dam Institute)的数据,全球有3.6万座大中型大坝在运行,控制着全球20%的径流量。
在我国,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梯级水库正在快速建设。
一些河流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河流中断和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筑坝人工改变了原有的物质场、能量场和生物场,直接影响了河流中学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学生元素输运通量、几何形状、组成等)和河流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变化,生境的分布和相应的生态功能。
鉴于筑坝引起的河源因子、河流及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河流生态系统的响应过程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河流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水电设施和运行过程带来生态压力,值得关注的主要影响来自两个过程,一个是大坝建设过程,另一个是取水过程。
这两个过程可能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改变自然水文过程,不同程度地切割生态环境,切断河流廊道系统的空间连通性;二是在时间尺度上对河道廊道的自然动力学造成严重干扰。
这两种胁迫效应都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除了对河流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外,其他水电站附近的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水电站大坝的关闭造成大量农田、林地被淹没,上游河道范围受到鱼类活动的限制,阻碍了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正常繁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口区域具有复杂多变的物理、 化学和水文条件, 环境因子复杂多变, 但河口区的许多重
[ (] , 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 要的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并不是过渡性的, 而是具有独特性
系统, 因此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结构也具有多样性, 并且有关其生态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研究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而 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编号: !""#$%&’( ( (""& ) "&$""’)$")
长江河口生态系统鱼类浮游生物 生态学研究进展
单秀娟!,( , 线薇薇! , 武云飞(
(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 ; (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重点实验室,青岛 (%%""# ) 摘要: 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与其所处水域的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 系, 它的变动受环境因子的变化和时空异质性的制约, 而其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动最 具代表性。研究证明, 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对鱼类资源的补充, 延续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 重要的意义, 但尚无系统报道。本文就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研究做了阐述。三峡工程 建设之后, 通过改变长江径流来改变长江口水域的温度、 盐度及其他非生物因子, 同时由于非 生物因子的变化, 也引起生物因子的改变, 从而使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的组成和群落结构的 生态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可以影响到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补充, 进一步改变长江口水域生 态系统的平衡。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浮游生物; 生态学;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
鱼卵和仔鱼主要出现在河口盐度在 (& 以下的浑浊水域, 另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同季节各 水团的消长、 交换以及水团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春夏季是大多数鱼类进行生殖的季节, 温度 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潮流、 径流、 盐度和食物也对其有很大的关系。据调
[ %] 查 , 春季鱼卵占全年的 ,!. 。仔鱼占 %/0 /. ; 夏季鱼卵少, 占全年的 %-0 $. , 仔鱼占全年的
[ $] 及带鱼等, 主要分布在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的交汇区 。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时空 [ (, ! " ,] 分布格局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大多侧重于以成体为基础的研究 , 关于渔业资源调查的也 [ # " %% ] 有很多 , 而对于鱼类补充群体即鱼类浮游生物的研究则侧重于具体鱼种鱼卵与仔鱼的形 [ %& " %- ] 态观察、 发育及营养研究 , 但关于鱼卵与仔稚鱼的群落结构、 分布及其生态学研究较 [ %, &) " &% ] [ && " &( ] 少 。至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则更少 。
[ &/ ] 场、 索饵场等 , 所以河口水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通常较低, 并且随季节变化出现生物群落的 [ &] 季节替换现象, 这种物种替换所达到的适应性, 比种内的适应性更有效 。在调查的过程中
还发现一些大型的经济种类、 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调查区内消失, 而且发现了一些从未出现过 万方数据 的小型的非经济种类, 并且部分鱼类在生殖时间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特别是三峡工程蓄
使河口营养盐下降, 致使渔业资源大幅度减产。而俄国西南部诸海在入海河流兴建工程后, 其 饵料基础发生很大的变化, 改变了食物链的结构, 齐姆良水利工程建成之后, 亚速海的浮游植 物和浮游动物大幅度下降, 从而消弱了渔业资源的基础。长江口三峡工程修建之后, 根据三峡 工程的蓄水方案, 将改变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 从而影响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环境, 河口生态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改变。)9 月份水库蓄水使长江下泻量减少, 近岸水域水温有所增 高, 盐度也有所增加, 并且蓄水后, 下游水量降低, 河口海域淡水影响的区域缩小, 有机碳含量 降低, 海区的生物活动将受到影响。詹海刚 ( )**, ) 在研究珠江口鱼类群落时指出盐度是影响 该区鱼类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并且该区具有明显的生境梯度及其协同适应特征。 :0/;% ( )**< ) 在研究 =#3&>#/" 河口 ?$7 (&@3%A/% 湾时也有类似的结果, 另外, B&33#4 ( )*** ) 和 C"0>&4 ( )*** ) 指出温度和溶解氧也是影响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丰度最有用的指示因子。因 此长江径流通过改变温、 盐及营养盐的季节分布来影响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的季节分布, 从 而影响着河口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改变了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 ! 7 !" 过度捕捞 近年来,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很快, 海洋捕捞力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生物量, 并且捕捞设备 的现代化和捕捞技术的大大改良亦使捕捞强度大大增强。在强大的压力下其补充资源已远远 不能适应捕捞压力的盲目增长, 并且大多数未性成熟幼鱼及亲鱼被捕杀, 这样大大降低了渔业 资源的补充能力, 削弱了资源补充的基础, 使作为渔业补充资源的鱼类浮游生物受到很大冲 击, 其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甚至一些经济种类在此区内消失, 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 坏, 国内一些著名的渔场如舟山渔场等, 已难以形成鱼汛, 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资源严重枯竭。 如大黄鱼的年捕捞量由 69 世纪 ,9 年代的 69 D )9 E $ 急剧下降到 *9 年代的 6 D )9 E $, 带鱼和小 黄鱼等也几乎无资源可言, 渔获物的组成小型化、 低龄化现象严重。 ! 7 $" 污染 三峡建坝之后, 长江入海沙量, 特别是细粒泥沙量的减少, 使河口区水的自净能力有所降 低
[ 8< ]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长,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河口区, 且排污量逐年增加, 河口污染物浓度增高, 目前长江水域已呈现
[ 8, ] 富营养化的趋势 , 并且重金属离子在长江海口形成了离岸带高值区, 并且细沉积物中的有
机质、 污染物及某些成分含量也增高, 分布面积变窄, 使长江口的水文条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 ] 河口环境, 凡是在此持续生存的河口种类一般是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和可塑性 , 环境条件
( 温度、 盐度、 溶解氧及混浊度等) 变化时, 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以及生理作用来调节它们 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关系。每个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 河口的各环境因子具有季节 规律, 使河口水域几乎包括了所有类型的生物群。但大部分种类都把河口作为产卵场、 育幼
!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 其 中北亚热带海洋季风又具有热量丰富、 降水充沛、 光照量充足等特点, 并且受长江径流、 台湾暖 流及黄海冷水团等相互消长的影响, 环境因子变化剧烈, 生态环境错综复杂, 为海洋鱼类和其 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是鱼类索饵、 育肥、 繁殖的重要场所, 以致沿海形成闻名于 世的渔场, 其中著名的有舟山渔场和吕泗渔场就位于长江口的两侧。长江口海区特殊的生态
E期
长江河口生态系统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
水以后, 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得变化, 具体情况另文发表。在 !"#$%"%&’ %$ &( ( )*+, ) 和 -&./"0$ 1 23&4( )*+5 ) 的研究中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 这是与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
[ 6* ] ( 污染、 过渡捕捞和水利工程等) 对系统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
[ &$ ] 松 ( %-## ) 指出鱼类群落的区域性变化主要是由温度、 盐度和深度的梯度及底质类型的差异
所引起的, 但水深可以作为群落变化的主要指标, 并且群落具有沿水深而成带分布的趋势, 这 一水深分布成带格局是群落对各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 河口生态环境的特点决定了栖息于河口生物的种类和数目, 大多数生物不能适应剧烈的
[ -. ] ’()*+ ( ,&&! ) 发现台湾潭水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除了与它们栖息地的微生物
[ 6* ] 使鱼类的生殖、 避敌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来自工厂和航运的矿物油污染也越来越严 万方数据 重, 而且沉积油还可以引起二次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长期性, 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化学过程,
&.
海J 洋J 湖J 沼J 通J 报
F..-年
[ !" ] 大面积的破坏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 破坏鱼类资源的自我更新机制, 导致鱼类群落内生
态位失调。并且使鱼类浮游生物体内的生理机制也发生了改变, 体内残毒增多, 成活率降低, 严重影响了河口渔业资源结构。 ! # "# 厄!尼诺现象
[ !$ % !& ] 来改变鱼类浮游生物的分布, 它可以对黄 厄"尼诺现象通过影响产卵场的中心位置
海冷水团和台湾暖流产生作用, 从而影响海水的温、 盐度及饵料, 进而改变中心产卵场的位置, 改变河口区鱼类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格局。并且当厄"尼诺现象发生时,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使中上层鱼类数量减少。另外, 全球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鱼类浮游生物的迁移, 从而改变了鱼 类浮游生物的群落的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 ! # $# 其他
!" 影响长江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
! 7 #" 长江径流 长江径流对长江口的流场、 温盐分布、 锋面变化、 产卵场中心位置及营养盐的输送等都有 影响,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营养盐强烈的物理梯度变化也与鱼类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