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部编版教材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 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 “格” 竹子为什么失败?
• 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 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 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
阅读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 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 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 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 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 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 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 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 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中 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
• 第二部分(2~5段):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并 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 第三部分(6~12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 学上的重要性。
• 第四部分(13段):得出结论,实验精神 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主旨:中国学生应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即实验精神)。
阅读2-5自然段
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 书是“四书”。 “四书”是什么书?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 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 应当怎样“格” ?
作者主张: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
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 项目——L3实验室
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
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 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 间,周长27公里,规模 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由中美等国家共 同研制的 阿尔法磁谱仪
这是为了在外层空间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研究 宇宙射线实验研制的首台太空磁谱仪。该实验由丁肇中 教授主持 ,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作者用什么事例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 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以他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请你读一 读):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 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 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 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 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 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 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 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 主要经典。
“格物”和“致知”出自何 处?含义是什么?
• 出自《大学》。 •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物和致知,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田 地。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朗读: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
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 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 到。
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 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 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 该怎么?
• 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 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 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 低能”、“会读书不会研 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 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 我们极大的启发!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题解
•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 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 知识。
• 格:推究,探察。 • 致:获得。 • 题目含义:我们应该具有从探究物体而获
检查预习:
1、注音:丁肇(zhào )中 不知所措(cuò ) 2、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 致知: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
或发急。
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试着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结构及基本内容
• 第一部分(l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 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 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 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 得到知识的。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版( 统编版 )八年 级下册 语文《 应有格 物致知 精神》 课件( 33张pp t)人 教版部 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