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教育新形态的建设与发展对策
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教育新形态的建设与发展对策【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高校教育变革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应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构建教育新形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优化管理评估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但当前高校数字化转型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师资能力欠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
为此,文章提出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数字化基础,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建设教育新形态的意义(一)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首先,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兴起不仅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还更加强调学生中心,注重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这些模式通过在线视频讲座、互动讨论板以及实时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机会,使得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室环境,而可以随时随地展开。
其次,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增强了教学的现场感和参与度。
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数字化时代为高校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带来了新思路。
首先,通过构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高校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和智能化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为优化教学提供决策支持。
积累学生学业信息、教师教学情况等数据有助于构建更科学、多维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常态化监测和持续性改进。
其次,通过数据赋能,高校还能克服实验考试方式单一、实验考试命题质量不高和成绩评定分析不足等问题,从而加强实验课程学习的科学评价。
(三)促进高校教育公平发展教育数字化为推动高校教育的公平和缩小区域差距带来了新契机。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使得偏远地区的高校和学生能够享受到名校和名师的课程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互联网+ 教育”在管理模式中的融入探究
16“互联网+教育”在管理模式中的融入探究宗宝璟(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75410)摘 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促进了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业态,对于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浅析互联网与教学管理融合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应用研究引言在当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模式通常是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管理,管理者往往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时代促进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加速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方都要加深对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认知,并在研究当前管理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互联网与教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一)互联网与教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的各个行业,“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已经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互联网+”与教育管理融合是以互联网为前提,借助智能终端设备、教学管理软件等,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管理。
因此,互联网与教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创新教学模式,能极大地促进教育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注重结果的管理模式转向教学过程的管理模式,并且将粗放式的教学管理转变为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并且逐渐转变为督导式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并且将粗放式的评价方式转向精细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促进教学管理的水平稳步提升。
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创新
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创新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的培养日益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人才对于各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各国都在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创新。
一、高等教育的前沿热点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热点课题,比如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
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高等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模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热点,它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育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化教育,让学生更容易获取到最新最全面的教育资源。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和管理。
2. 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少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更好地满足产业企业的需求,也能更好地对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资源,实现知识与社会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应用。
二、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学科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必须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1. 学科的新兴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科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
比如,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领域日益突出,这些学科的发展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2. 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是要在现有学科之外,进一步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不同学科之间共享资源、数据和技术,达到培养跨学科人才的目的。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与创新。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学校为中心,注重教育的规范与管理,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挑战和前景展望。
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1. 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将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思考的能力。
2. 弹性学习环境: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倡导灵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选择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定制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不再依赖传统的分数评价体系,而是引入多元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除了学科成绩,还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4. 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1. 传统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较为僵化,需要推动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等教育相关方的观念改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2.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需要更具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但目前教师培养和发展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同时也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和发展机会。
3.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中,需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目前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三、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的前景展望1. 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
2. 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李效宽王文平(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各行业中实现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其来取代多种传统操作工作,使得很多技能操作职业受到了影响。
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院校同样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为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人才市场需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要积极做出创新改革,积极探索出适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以期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创新。
基于此,该文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a)-0187-04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LI Xiaokuan WANG Wenping(Graduate Work Department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14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various industries have realized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replacing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work with it,which has affected many skilled operation occupations.As an impor‐tant place to deliver skilled talents to the socie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affec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under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hould actively make innovative reforms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road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University education;Teaching management;Innovative development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研究论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69296 高等教育论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一、信息化发展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的改变(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管理模式和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过去,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教育者高高在上、不容反驳,学生静静聆听,毫无己见,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单向的。
但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者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慢慢发生改变,学生的管理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发展到学生的生活圈子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发展。
(二)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轻松。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变得简单、快捷。
信息共享不在困难,学校可以将很多信息直接发布到网上,需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到网上查找,这样同学们可以更快的了解学校发布的信息,以便于学校管理学生。
这相比以往要让教师每个班级,挨个寝室的传达要有效率的多。
这说明信息化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劳民伤财”,也能将学校。
家庭的教育整合为一,得出新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三)信息化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高速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容易,不过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商讨。
信息化也就是网络化,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虚拟化自己,无论是身份、性格、思想等,这使的管理者很难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网络中的自由化和开放的环境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
与此同时现如今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交谈大多运用虚拟网络,例如:微信、飞信、QQ等,这也变相的减少学生的真实交往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管理带来很多的新问题,请假的真实性,是否真的在学校等问题也等待解决。
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面对面交流正在逐渐减少,这也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不断减弱,关系也逐渐会变淡。
大学是一个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能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言论,因为信息化网络的不健全,有些不良言论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人生观念的树立,这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科技,将校企合作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是将校企合作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模式。
其核心在于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共享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
相比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互联网技术,高等职业院校之间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分散、缺乏的问题。
2. 实践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面能够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培养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1. 优势:①提升教育质量。
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熟悉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②促进就业。
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合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操盘和需求,从而掌握市场需求的情况,提高就业能力。
③节约成本。
通过互联网技术,学校和企业能够减少交通和住宿费用,节省资源开支。
①技术要求高。
学校需要相应的技术设施,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实时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能力。
②管理难度大。
因为人员分散、资源共享的情况存在,对于教学管理的难度大,需要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管理。
1. 提高了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互联网技术让教学从传统形式向更加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形式转变,更好地满足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2.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创新课件》
互联网+教育创新成果与未来展望创新成 果:
1. 教育信息化技术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的应用;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的应用;3. MOOC课程及其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的应用;4. 超级作业模式及其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的应用;5. 数据分析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的应用;6. 个性化定制教学的点和实践应用;7. 教育云平台和教育资源 共享的应用。未来展望:
大量的在线视频、教材和学习 资源允许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 择自己的学习课程,摒弃了传 统的教育体系。
MOOC的影响
MOOC课程打破了现有传统教 育资源的桎梏,同时对于学生, 也首次打开了一堂自由掌握教 育资源的课堂。
超级作业模式及其在互联网+ 教育模式中的应用What is it:
超级作业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作业形式,试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作业内容与思想方法。优点:
优点
• 生动形象 • 趣味性 • 多种表达方式
实践应用
•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提升学 生学习兴趣
•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资 源,实现差异化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 的应用
1
优点
省去实验室设备开销、方便实验操作、
实践应用
2
安全、操作实验的灵活性较高。
在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系统,设计多
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创 新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创新,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的教育 模式,为教育的未来展望。
传统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育
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引言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二、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方向1. 引入科技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结合科技手段。
例如,可以引入电子化考勤系统,通过刷卡、人脸识别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交流。
这些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往往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进行管理的,但这种划分可能导致学科之间的隔离和碎片化。
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在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上做出努力。
例如,可以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高校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价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也需要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过程管控,忽略了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提升。
因此,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时,我们应当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
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1. 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学生自治管理模式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自治,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更自由和开放的发展环境。
同时,学生自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教育数字化时代的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培训课件
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 能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字化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自 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创新意义及价值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 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教学模式创新是必 然趋势。
合作与交流机制
建立校际、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 分享和交流。
资源评价与更新机制
建立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和更新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优质和时效 性。
04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 略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及挑战
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01
当前教师队伍中,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部分教师缺乏
参与者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 网络学习过程,与孩子 共同学习和成长。
家长如何协助孩子制定网络学习计划
1 2
了解孩子需求
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 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网络学习计划。
设定学习目标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网络学习资源,设定明确 、可行的学习目标。
3
制定学习计划
结合孩子的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因素,制定详 细的网络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学习时间等。
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
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
02
部分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教师日常教学和学生
学习的需求。
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03
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时代面临挑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实
践信息化教学模式。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
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128囱魁科技2021年•第2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沈桓宇①李愿①罗伟①董亮①朱兆亮②①南充职业技术学院②宜宾学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本文在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对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
通过深入剖析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因素,探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的有效措施,采用多元化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国家稣培养大量创新型心。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改革,虽然大学生在全面发展、创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但还是存在资料不足、缺乏关注、管理混乱、模式单一、脱离实际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出新的教育模式显得非常有意义2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创新创业思想在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进行全面推广,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常常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体现,也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产生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險,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躺能力,累计创新创业经验,为以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条件。
但是,在这种变革时代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怎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怎样培育综合型素质心、怎样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怎样给各大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具有轄意义吧图1"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3构建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们的问卷调査,发现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学习内容较多,缺少创新创业实际恥,实践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凹。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亟需进行创新和改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管理环境和更为多样化的管理需求。
如何有效整合互联网技术,提升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方法。
对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工程和长期事业,直接关系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建设。
通过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影响和技术应用等议题,可以为高校领导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优化和升级。
研究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提升。
【研究意义】2. 正文2.1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下不断演进,其核心特点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以纸质文件传递和办公为主,信息流通不畅,效率低下。
而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则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使得教育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分享
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分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并分享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一、互联网与教育创新模式1、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最常见模式之一。
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涵盖了从学术科目到职业技能培训的广泛领域。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Coursera 与全球顶尖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而网易云课堂则聚焦于实用技能和职业培训,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2、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OOC 是一种面向大规模人群的在线课程模式,通常免费或收取较低的费用。
MOOC 课程的特点是参与者众多、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
通过 MOOC,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与来自全球的学习者交流和互动。
例如,EdX 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立的 MOOC 平台,提供了众多优质的理工科课程。
3、移动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育模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例如,百词斩是一款专注于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应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记忆单词。
4、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教育VR 和 AR 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通过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和场景,学习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医学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进行虚拟手术操作练习,提高实践技能。
5、个性化学习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内容推荐。
例如,一些自适应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调整学习难度和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教务管理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教务管理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
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面临的信息量巨大,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大数据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大数据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优势,探讨教务管理的创新模式,同时展望大数据时代下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好的管理实践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教务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部门,其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复杂和繁忙。
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优化和改进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务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决策支持和参考,帮助学校更好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促进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1.3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大数据时代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高等院校教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下教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推动教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管理的新挑战和思考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管理的新挑战和思考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与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服务模式乃至教育理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管理者必须在传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要求之间寻求平衡,以适应这场由数字化引发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
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以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这不仅要求高校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系统,确保校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也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洞察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校运营的各个方面。
这需要高校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管理者必须了解如何借助数据进行决策,同时,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教学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模式,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许多高校开始逐步采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这要求教职员工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课程设计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对新的教学工具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支持,以帮助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提升自身素养。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被进一步激发,这给教学评估和学生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需重新审视和设计评估体系,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校内管理也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很多信息化系统取代,例如在线招聘、绩效考核系统等,帮助学校在人员选拔、培训和激励方面时常保持高效。
“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
公关论坛“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文/周健 杨琨摘要:本科院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会面临各种新情况或者新问题。
若教育管理者不能灵活地予以应对,则很难保障其核心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
为了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科院校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将“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希望能够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
本文先简单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现的新特点,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建构一个先进的“互联网+”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引言自“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高校教育的创新变革步伐愈发加快,本科院校更是开始注重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搭建高度便捷化、科学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旨在激活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活力,合理地调整学生教育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在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环境下,本科院校可以加快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特点(一)能够更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变化本科院校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上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其思想变化比较复杂。
若教育管理者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则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
“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的建构与运用,为本科院校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了支持[1]。
这是因为本科学生常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动态,这些个人动态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想法、思想变化,所以教育管理者可在“互联网+”的教育管理平台上获取真实的学生信息,这无疑可以支持教育管理者立足学生实情,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教育管理有更高的深度与广度在传统的本科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下,教育管理者的资源开发意识并不强,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的监督、观察等方式来搜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再开展教育管理工作[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4)二、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5)2.1 数字化治理的概念界定 (6)2.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8)2.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9)三、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1)3.1 国内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2)3.2 国外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发展现状 (13)3.3 比较分析 (15)四、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模式构建 (16)4.1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主体构建 (18)4.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制度构建 (19)4.3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技术构建 (20)4.4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文化构建 (22)五、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23)5.1 国内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25)5.2 国外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26)5.3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28)六、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9)6.1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面临的挑战 (31)6.2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33)6.3 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34)七、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结论 (37)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7)7.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8)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等教育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发展与模式构建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内容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的背景、意义、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育数字化治理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数字化治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高校在数字化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线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等。
“互联网+”时代下基于OKR 方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56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重大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前提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应该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1]。
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原始创新的主战场,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核心人才的竞争力,我们需要重点抓牢创新创业教育。
截止今日,全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创业取得的重要成就 不仅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以及自主创业、也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 +”行动计划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让中国的经济重新充满了活力,依附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新兴技术发展起来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已经相对常见,并且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虽然有一定自己的见解,但还是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而如何抓住“互联网 +”的机遇,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创业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较于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利用“互联网 +”平台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如何更好地优化高校双创教育模式,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活动的良好势头,积极促进创新创业赛事成果转化,这些问题日益重要。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模式变革以及创新,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提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基于现有研究背景和目的,本文得出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校教育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互联网+时代、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实践案例、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普及程度极高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
在高校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需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基础的掌握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要求,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1.2 研究目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了解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构建
沈镇波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上》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文章以高校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试图引入“互联网+”构建适应我国高校教学实际的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
分析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的特征,认为其有多元主体互动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多元化等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其关键在于开放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践模式改革、教学评估改革等。
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发挥高校教学的引导作用,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下进行长期教学跟踪等问题。
希望通过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构建来推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沈镇波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秘书管理创新研究 [J], 焉炳飞;李文佐
2.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J], 杨雪霞; 伦冠民; 王妞
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J], 杨雪霞; 伦冠民; 王妞
4.“互联网+”时代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多元化模式构建——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J], 于鲁汕; 王平
5.网络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J], 李忆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为了建构符合新要求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教育管理者应重视互联网+时代
对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活力,然后积极探索可行
的措施,引领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最优
的教育管理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创新
互联网+时代可以给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带来不小的推动力,教育管理者
必须要具备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教育管理能力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地推动教
育管理工作健康开展。
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尚还缺乏新鲜的活力,教育管理者
应加快步伐,树立起自身的网络化教育管理观念,用网络化教育管理模式引领高
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互联网技术手段已然被广泛运用到高等教育事业之中,其教育管理工作中也
充分融入了互联网技术手段。
经过实践,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优势非
常多,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只是互联网+时代下
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没能完全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一是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基于互
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管理会与传统的教育管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1]。
为了缩
短这一差距,教育管理者必然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
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摈弃陈旧、落后的要素,让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更具科
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效实际上并不高,教育管理者还缺乏一些先进的
教育管理手段来提高这一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而互联网+时代的带来,无疑
给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会。
教育管理者理应抓住这一机会,充分利
用互联网+的技术力量来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改革。
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真正对高等教
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全面变革,这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者
应着重思考的课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育管理队伍的教育管理能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的发展进程。
因此,高校应更
加关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创新建设。
高校应加强教育管理人员的
培训工作,促使他们形成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能力:
首先,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时,应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让教育管
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直观性的认知,使其正确认识基
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使其树立起较强的互联网+思维,为增
强教育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意识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2]。
其次,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
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其应有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培训者应让教育管理人员
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技术的教育管理实践操作活动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基于互
联网+技术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高效性、科学性。
另一方面,培训者应系统地
渗透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等方面的内容,让教育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地遵守教育管理规则,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教育管
理行为。
(二)加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校要推进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健康开展,还需为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让教育管理人员在开展实际教育管理工作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其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教育管理行为。
因此,高校可针对性地围绕着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建立管理制度。
这一管理制度需包括互联网+教育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网
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奖惩机制等等方面的内容。
在该管理制度下,高校可相应
地设置一个专业的网络化教育管理部门,职责是对校内各职能部门的网络化教育
管理工作流程、网络化教育管理内容、网络化教育管理的数据结构等等方面进行
科学的集中管理与统筹规划,旨在更好地推进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
发展,提高各教育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的线上平台
高校要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还应积极建构一个符合教育管理需要的线上平台,让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和接受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实时
的沟通与交流,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中沟通交流机制的局限性,让受教育管理者
可在线上平台随时反馈自己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教育管理人
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为了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人员也可定期地
开展线上教育,受教育管理者聆听线上课堂的教育内容,从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教
育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教育管理线上平台中,高校应积极引进比较健全的互联网+教育管理系统,旨在通过这一教育管理系统来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以及传递信息。
借助这一教育管理系统,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没办法及时发现的隐性
问题,便于更全面地提高互联网+教育管理的实效性[3]。
此外,高校也可引入大
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有利
于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有效信息,可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
水平。
从这方面来看,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构与完善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高校对这一教育管理模式建立起科学、全面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因此,高校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建构一
个完善的网络化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借助互联网+技术,教育管理人员可以
避免以往通过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等传统方式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方面的缺陷,缩短教育管理数据信息调查的工作时间,还可拓宽教育管理人员的调查范围,有
利于教育管理人员获取更丰富的调查数据,使其提高教育管理调查工作的效率。
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管理人员建构完善的网络化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管理价值。
一是教育管理人员可提高高等教育
管理评价的效率,缩短了平时开展教育管理评价时所需的时间;二是教育管理人
员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评价的质量。
因为教育管理人员往往可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更快速地找出教育管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育管理人员理清自己的
教育管理工作思路,提出解决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推进互联网+时
代高等教育管理的健康开展。
结束语:
综上可知,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问题。
高校应积极了解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并思考这一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方法,希望可全面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互联网技术手段与网络资源,推进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
参考文献:
[1]黄秀娟,曹阳,邵春燕,陈霄.“互联网+”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00-101.
[2]黄秀娟.“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24-25.
[3]梁林园,鲁莉,刘子实.“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路径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02):204-205.
课题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长安大学2020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3001037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