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及其有效性的探微【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数学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 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练习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技能的形成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学活动中,它与新授课相互衔接交替出现,研究练习课的教学,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以期提高练习课的学习效率,丰富练习课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课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对于练习课及有效教学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成果。
(一)国内研究国内有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都从练习的设计策略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的有从练习的层次、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式、练习数量以及练习的难度这几方面的研究。
1、练习的层次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突出重难点、注意层次,练习课练习题的层次一般有:基本练习、反馈练习、对比练习和综合深化练习。
基本练习是为巩固新课所教授内容的基本原理、法则和思路等,起点要低,反馈要广,为整堂练习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反馈练习的目的在于补差、补缺,防止“差生”的产生。
对比练习要求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发挥整体的功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变通。
综合深化练习的目的是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都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能力要求来拟定练习的层次。
2、练习的内容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应用性、典型性和灵活性以及科学性。
而且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跨度”引导学生将知识概括归纳,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文献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为主题,从活动背景、目的、内容、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效果评价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经验交流: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实施过程1. 准备阶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报名参加。
2. 实施阶段:(1)集体备课:教师们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案。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进行教学点评。
(3)经验交流: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4)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 总结阶段: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五、效果评价1.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教学满意度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教研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研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研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研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研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小学数学教研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3. 丰富教学内容: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科前沿,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教育公平:教研活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三、小学数学教研文献综述1. 教学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通过实践、反思、总结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2)多元评价: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论2文献综述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的文献综述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首次明确了活动课程的地位。
1998年国家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又明确规定了活动课程的定义。
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正式把活动课内容编入小学数学教材,这就从教学内容体系上确保了活动课程的实施。
我国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探讨在近几年日益增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化。
现有的相关成果主要是从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特点、课型、价值、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涵目前国内对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定义,主要基于1998年国家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规定:“活动课程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及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同时,不同的研究者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又对其内涵做了更加具体的阐述。
1、“数学活动课”是一门课,区别于“课外活动”,也不是非要在“户外”进行的课,“数学活动课”应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体验、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社会实践调查等各种形式,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情况到一般形式,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使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模式。
(赵波,2009)2、实际上数学活动课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
开设的目的应在于弥补数学学科课程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三店街宋寨小学曹海英在我国,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数学方面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考从问题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视角从转变教学方式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移,这反映了课程改革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发展过程。
但由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对课程新理念的不理解,或理解偏差、领会偏差,导致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走形式、过场子,低效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重心偏颇、教学层次低下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不过,当我们深入小学,进入课堂,就不难发现,不少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
如问题琐碎,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课堂上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甚至没有;等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问失误、提问不良的情况也有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
我国学者在古代就非常关注课堂提问,普遍主张“学须有疑。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一思则为“疑思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等等。
小学数学教研的形式
一、引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
二、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研讨专题研讨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教研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确定研讨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观摩课观摩课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的好机会。
教研组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
观摩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组可以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
例如,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开展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活动,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享,让其他教师从中受益。
例如,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5. 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竞赛教学竞赛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教研组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如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
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提高教学水平。
7.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研组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练习教学有效性专题式教研活动综述
小学数学练习教学有效性专题式教研活动综述【背景描述】小学数学教学,无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
练习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练习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等诸多功能。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近一半教学时间的练习教学现状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存在哪些问题?当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专题。
【专题提炼】有了以上思考后,我们针对练习教学现状开展了系列调研,最终形成“练习教学有效性”专题。
以下是我们提炼专题的过程:1.教学视导发现问题。
在2007年的教学视导中,我们共听课160多节。
其中随堂课近110节,研讨课、观摩课或示范课等50多节。
当我们将其中一个关注点放入到每个课例的练习教学环节时,我们发现:在这两类课中,前一类课关于练习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随意性大、按课本顺序依次讲、层次不突出、教学方式单一(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对答案)、低效”;后一类课存在的问题则是“追求形式、花样多、随意拓展和拔高要求、不关注课本习题、实效性同样不高”。
2.教学质量调研聚焦问题。
在教学视导中发现问题后,为进一步求证我们发现的问题,也为了用数据的方式说明练习教学中的确存在普遍低效的问题,在08年上半年开展的五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中,我们有意识设置了课本练习题作为调研题目。
其中两题如下:以上两题分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P141第3题和P142第10题的改编(教材原题见右图),其中第33题难度稍低于教材原题(教材原题有45这样的分数,难度稍大),且教材原题均安排在总复习中,学习此题离考试时间较近,遗忘不会太大。
但是,通过对抽查情况的数据分析,却发现两题的得分率均低于60%(分别为55%和53%)。
这一统计结果让我市数学辅导员和数学教师非常意外,在震惊之余,大家不得不反思:教材习题教学如此低效,原因何在?练习课及练习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不是成为了我们遗忘的角落?我们该怎样提高教师对练习教学的认识?等等。
数学教研活动综述(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地区某学校数学教研活动为例,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综述。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4. 推动学校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至9月17日活动地点:某学校数学教研室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1)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2)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4)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2.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活动共观摩了6节优秀数学课,涉及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数学课程。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讨论,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
3. 教学经验分享活动期间,多位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包括:(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 教学研讨教师们针对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内容主要包括:(1)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融入课堂教学;(2)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4)如何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观摩、研讨等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方法和策略得到了丰富和改进。
2.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探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3. 教研氛围浓厚。
本次活动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3、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实践案例
(2)国外某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实践案例:该案例以专题研讨为主,由一组 英语教师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展开讨论。活动中,教师们分 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并学习了新的教学理论和方其次,国内外的教育体 系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具体实践有所不同。例如, 国外的教研组活动可能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国内的 教研组活动则更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文献综述
1、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1、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国内外研究中,中小学教研 组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定义、类型和开展情况。
1、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3、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实践案例
另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支持等。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 讨。
结论
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研究综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教研组活 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中小学 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在目标设定、过程管理、师 生互动等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引言
引言
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 改革,中小学教研组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然而,尽管相关研究众多,但中小学教 研组活动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次演示旨在系统地综述国内外中小 学教研组活动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活动综述-
小学第二学期数学教研活动综述很快,一个学期就悄悄过去了。
回顾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我们很欣慰。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正在加强学习,更新不雅思想,树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本质教育。
在转变教研观念、改进教研方式、优化教研模式的思路指导下,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脚踏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困惑和不解【/h/】一、有效改变教师教学不雅念【/h/】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席卷全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作为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教师,他责任重大只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有改革为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夏季,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科培训,指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开学之初,学校不敢耽搁,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学习语文、数学、美术、英语、体育等科目的课程标准,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理念,学习二至六年级语文修订教材的使用方法,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基本上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脑海中我校数学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缺乏必然理论的指导,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必然理论的高度,并以必然理论为指导,才能称之为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每一次活动都留出了一定的理论学习时间,如“新课程下的微格教学过程设计”、“符号感、必要的学习内容”、“汝安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新理念”、“关注学生情绪和态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开放教学,激活思维”、“学会选择,促进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改已经进入第二学期,老师的不雅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然而,教学观念的切实转变和基本观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本学期我们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让广大数学教师能够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本学期,我校教研组教师徐立全的一篇论文获市教育学院、市教研室、市教育协会、市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小学教学参考》杂志颁发的新探索杯全国优秀论文大赛二等奖二、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沉淀的过程,推动课程评价方式的发展为此,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进行研讨每个老师都可以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每个人的意见都很中肯最后,全体老师达成共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奖励卡的诞生和应用是我校改变学生评价方式的新举措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积极激励的鼓励和认可【/h/】三、借助集体力量,做好研究工作【/h/】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了“在合作探究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课题,平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综述11 XXX教育科学研究所发表的十多篇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论文,从有效课堂提问的现状研究、原则研究和策略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总结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找出不足的方面或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的方面,从而为小学有效课堂提问研究更多的指导性策略。
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述评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效课堂提问”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XXXX中后期才刚刚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一线教师和相关学者的关注。
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一方面,他们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
有效课堂提问原则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提问必须是情境的、清晰的、归纳的、逻辑的、及时的和整体的。
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我们应该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要漫无目的地提问,更不要提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尤其是问题要准确,不要含糊。
教师的问题必须是深思熟虑和深刻的。
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指导性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
问题应该在知识的连接点提出,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旧知识的固定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延伸点”有序展开,从而起到前前后后的桥梁作用3。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1当前许多关于小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都涉及策略的研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从教师应该如何把握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入手。
通过对几十种期刊学者观点的分析,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并提出了课堂提问方式的具体策略——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
教师应善于提出“阶梯”或”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应清晰、合理,并具有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
题要有明确的目标,简洁、准确、新颖、有趣的语言。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问题的对象,向所有学生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兼顾好、中、坏,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细节研究》研究报告一、内容提要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智慧和艺术,将细节“做大”,实现言语与意义的交融,知识与精神的和谐共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调查、文献、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组织实施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细节的设计与应用策略的研究。
组织实施了小学数学教学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通过细节研究,形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情感细节是培育有效教学的土壤,课堂细节决定有效教学的成败,得力的小助手是有效教学的后备力量。
二、课题界定“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简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教学细节是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它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的,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激活、联接和延续作用。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具有外显性和可观察性。
建立在外显性和可观察性基础上的教学细节,是教学信息输出和输入的重要信息反馈途径,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外部行为做出相应的学习行为,老师也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教学细节是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三、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
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
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
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代表。
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为此有四点建议:贯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
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综述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综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综述二则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综述第一部分时光飞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进步的学期即将结束。
本学期,在镇教研室的* *下,在* * * *的精心安排下,我校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在继续推进“先学后教,建立有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要将* *课程标准的* *理念和思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 *理念和思路相结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是坚持学习,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变成“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因此,围绕课程改革,我们组织数学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教学参考,组织教师阅读名师课堂教学记录,增强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自觉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同时,我们学习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教育思想、信息动态和科研成果,不断完善知识,丰富教师。
其次,本着* *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修为载体、培训为支撑的精神,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其中组织四、五年级数学教师到三乡广后小学、石齐* *小学参观教材分析。
组织小学骨干教师赴小榄观摩优秀课程教学;组织老师去郎清小学观摩演讲比赛;组织三、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参加镇教研组等组织的教研活动。
第二,实际方面1.重视校本教研活动。
初办优秀教学示范班:为加强课堂教学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 *名入校教师带报告班;11月初,请* *来我校指导教学;12月初,为了迎接市一级* *测评,我们教研组专门为各位老师组织了一次公开课,大家都参加了听课和测评,并提出了整合的建议和意见。
12月中旬举行了“刘闯杯”初赛,选出了5名数学老师参加比赛。
12月23日,组织“刘闯杯”复赛。
2.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进行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认真备课。
在认真阅读、透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组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讨论,——分工,——主备人,——主备人讲课,——集体评价,整合——人的教后反思过程;*最后,让老师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写教案。
小学数学教研研究效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育改革,我国各地小学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研研究的成果和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研研究的主要内容1. 教学方法改革(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教学评价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3)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数学教材和教辅材料。
(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3)开展校际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三、小学数学教研研究的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提高(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更加扎实: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应用能力增强:通过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1)教学理念更新: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方法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能力提高:教师学会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3.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1)学生成绩稳步提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2)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教研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参考文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有效的数学教学逐渐成为受重视的话题。
其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参考文献,并考察它们的内容特点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首先,有一篇文章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文章的标题为《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数学学习有效性》,由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作者黄文杰撰写,发表在中国进行教育学刊中。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采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成绩。
文章在讨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时,特别提到了“解释、练习、反馈”三个步骤,分析说明教师采用这三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另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的文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及平衡评价》,是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李静撰写并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科学学报上的。
该文章通过对参加者的调查研究,着重讨论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性策略(如知识点评估、认知技术分级等)的实践探究,并从学生学习成就、教师教学表现、学校教育绩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平衡评价,以改进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的实施。
此外,还有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的文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从学习者视角出发》,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木改和张小燕撰写并发表在《学前研究》上。
该文章通过对受访者家长和教师的调查研究,从学习者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研究发现,将学习者作为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三篇文章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内容,例如教师采用“解释、练习、反馈”的方法、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学习者视角的有效性策略等等。
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指导教师完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获得更多数学知识技能。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以某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为例,分析了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为例,探讨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成果及问题,以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研活动实施过程1. 确定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前期调研和讨论,确定了这一主题,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教研活动准备(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在活动开始前,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论》等相关理论,为教研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2)确定教研内容:根据教研主题,确定教研内容,包括课堂导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3)安排教研时间:合理安排教研时间,确保教师能够参加教研活动。
3. 教研活动实施(1)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小组讨论:教师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专家讲座:邀请数学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4)反思总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优化了教学方法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优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教研课活动综述(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课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内容1. 教研课展示本次教研课活动共展示了4节数学课,涉及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数学课程。
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教具等辅助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观察与评价在观摩教研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与评价。
老师们针对课堂氛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教研课展示和课堂观察与评价的结果,教研组开展了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 教学资源分享为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研组组织教师分享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使教师们在资源共享中共同进步。
三、活动成果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次教研课活动,教师们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2. 增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氛围。
3.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全面发展。
4. 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次教研课活动,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热情本次教研课活动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课堂展示、研讨交流、资源共享等,使教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我校定期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
二、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数学教师针对某一数学教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讲座内容涵盖数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1)讲座主题: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数学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
(2)讲座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数学教师进行讲解,采用PPT、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
(3)讲座对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
2. 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观摩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1)观摩形式:分组进行,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观摩,其他教师参与讨论。
(2)观摩内容:针对某一教学课题,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3)观摩对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
3. 教学案例研讨教学案例研讨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1)案例来源:教师自荐或教研组推荐。
(2)研讨形式: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其他教师参与讨论。
(3)研讨内容:针对案例中的教学问题,探讨解决策略,提出改进意见。
(4)研讨对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
4. 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学反思与总结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反思形式: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
(2)总结形式: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分享教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及其有效性的探微教研活动是我国特有的,教师最熟悉、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教育研究形式。
其操作简便易行,学校经常开展,教师广泛参与。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专业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需要大批研究型教师。
而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
它的形式更是决定着活动的有效性。
著名教研员雷树福做了相关研究在《教研活动概论》中提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得比较广泛,大多能长期坚持,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措施。
但有些教研活动,也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教研活动效益的发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研活动本身以及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缺少深入的研究。
”由此看来,我们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得解决教研活动有效性实践问题,首先需加强教研活动的理论研究,接着总结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要探索教研活动主要的操作形式,使教研活动得理论与教研活动实践相有效联系。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有效性的研究是当今教学研究的潮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以观摩、探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需要提升,对于教研活动形式有效性的探究就成为当今需要思考的问题。
广大教师也在新课改精神的鼓舞下,正在努力探究有效的教研形式。
但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课例研究,我国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及其的有效性的分析起步较晚,相关的有深度的研究比较少,停留在表面的研究比较多。
所以对此系统性的认识不全面。
因此,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及其有效性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王桂芹在《浅谈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写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采用以往以观摩、研讨为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教师发展的需求。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素养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等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中也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问题。
高枝国曾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构建与评价》中提到:例如,在教学活动研究的教学问题中存在的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既生动具体而又富有效果的问题情境?怎样处理数与代数中的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正确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过于形式化的倾向等。
这些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教师们。
基于以上的相关研究,为解决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从中选取的以兴趣、科研、关键事件为中心的教研方式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出发,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研究过程,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改善教师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同时开展以说课为载体的教研方式。
“说教学设计”(即说课)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内部教研活动质量及教师专业呢素质的有效的教研方式。
此教研活动的性质通过教师之间互说教学设计,交流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学生状况的分析、对课程目标的设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对教学策略的预设、对教学手段的选取,从而研讨、分析各自教学设计的利与弊,在自我反思、相互评价、集体决策过程中达成共识、分享教研成果,从而使教师收到课堂评价的良好效益。
”因此,通过说课、以兴趣、科研等形式对其中这四项教研活动有效的探究,不足之处予以发现,并提出相关策略,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研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形式。
它是我国特有的,应该也算是一种“国粹”,是我国基础教育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在国外教学研究活动称之为课例研究。
仝瑞在《浅析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课例研究》中提到:。
所谓课例研究,按照顾泠沅教授的观点,是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的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
⋯目前理论界比较看重课例研究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观点:课例研究是目前校本教研中比较基本而重要的教学研究方法,也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一条基本而有效的途径。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课例是教师探究教育规律的重要路径;课例研究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撰写并研究课例具有“学习”意义;课例库是中小学校的重要精神财富等。
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课例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式是教师对课例进行观摩、分析等,参研的教师是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要参与研究计划的制定、参与课堂观察与分析等各个环节。
由此可见,中外对教学研究活动都有论述,也就是所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来提高教学。
但是对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否有效并没有明确地界定。
由于本次研究的需要,笔者会根据已有的观点和论述对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数学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效性探究也渐渐浓了起来。
但是在改革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已经有很多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了这一情况。
如著名学者付友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组建设———兼谈中小学教研活动》中就针对数学教研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做了较为全面的点评。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年级组织,轻教研组织。
目前在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中,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轻视了教研组的管理,学校领导对教研组的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有效指导,对教研组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第二,功能模糊,职能错位。
教研活动作为一个学术性、专业性、研究型的活动性质,是教师互通信息、交流体会、相互切磋、分享经验的平台,是教师提升教研素养的主阵地。
但目前有很多学校把教研组当作管理组织,把教研职能错位为管理职能,经常做一些行政性、事务性的工作,如布置任务、制定计划、填写表格、学科测试、竞赛等;学校重常规教学的管理,忽视教研组的研究职能,教研组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阵地。
第三,教研活动“游离课改”。
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很少开展针对教育教学改革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教研组的研究职能。
开展的活动普遍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研究“学”的问题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
教研活动缺乏“研”的成分,尚未形成合作研究教学课题的氛围,大部分教研活动仍停留在教材分析、教法指导和教学观摩上,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研究方式应用于数学教学研究中。
出现了以兴趣、科研、关键事件为中心和说课等的教研方式。
对于教研活动及其形式有效性的探究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关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要形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一般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相关评析,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还比较浅。
本研究主要是系统的总结教研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教师角度对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反思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对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为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提供参考,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
主要参考文献:[1] 赵才欣.有效教研[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2] 周卫.中国传统的教研制度[M].上海教育科研,2005.5.[3] 顾泠沅.课例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6.[4] 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5] 肖成全.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 郑慧琦,胡兴宏,王洁.教师成为研究者--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7] 高文主.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4.[8] 刘宝剑.教研员的视角与思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9] 施成良.浅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02(11).[10] 李林.校本教研在行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11] 秦国龙.教研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5.[12]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智慧的意蕴之世界课程与教学新课程文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3] L.W.Anderson&D.R.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2001, New York, NY: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