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隐伏煤田滑脱构造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江西省萍乡市源湴隐伏煤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源湴地区所见的老地层不是“古隆起”,而是由多个滑覆体依次堆叠的滑覆构造形成的外来岩系,这些外来岩系之下,隐伏着大片的安源煤系。

同时,源湴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纪安源群紫家冲组(T3a),属萍乡市开采的主要煤层。

因此,源湴地区是一个理想的寻找隐伏煤田的地区。

关键词:隐伏煤田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萍乡市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In Yuanban Concealed Coalfield in Pingx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LAN Wan—guo , WANG Miao—lin(No.901 Geological Party of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Exploration, Pingxiang 337000,China)Abstract:Old formation in Yuanban area is not “ancient uplift”, but exotic rock. The exotic rock is composed of sliding tectonics, which is become from the stack of multiple sliding bodies. Large coal formation is concealed under these exotic rocks. At the same time, T3a is the main coal-bearing stp1 概况江西为一能源缺乏的省,现生产的煤炭仅为需求的二分之一。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势必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萍乡市供开采的煤炭保有资源量已近于枯竭,急需寻找新的煤炭基地。

但由于浅部地质工作程度相当高,找煤的空间相当有限,只能在深部及隐伏地区开展煤炭资源的寻找工作。

应用曲面磨光法预测矿井隐伏构造

应用曲面磨光法预测矿井隐伏构造

应用曲面磨光法预测矿井隐伏构造
王玫;周荣福;路鹏;王培玉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09(021)009
【摘要】矿井构造是影响安全、高产主要因素之一.前人对隐伏构造尤其是隐伏断层的预测做过一定的研究,但预测的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为改进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对隐伏构造预测的准确性,尝试运用一种新的预测矿井隐伏构造方法--曲面磨光法,这种方法具有局部拟合和磨光性的特殊数学性质,通过对曲面进行多次磨光,找到隐伏的构造异常,达到预测隐伏构造的目的.山东东滩煤矿六采区运用该方法对隐伏构造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的15条断层与勘查成果逐一对应,预测结果可靠.因此,曲面磨光法是进行矿井隐伏构造特别是隐伏断裂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王玫;周荣福;路鹏;王培玉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0.2
【相关文献】
1.矩形区域上曲面磨光法 [J], 王永福;滕治林
2.矿井瞬变电磁法在煤层底板隐伏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J], 王斐立;张五洲
3.地震多属性分析在识别矿井隐伏构造中的应用 [J], 田思清
4.矿井回采工作面隐伏构造的精细化物探应用研究 [J], 张广宁;李梓毓;焦阳
5.曲面磨光法及其在煤田隐伏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J], 许友志;毛善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湖山矿区西侧隐伏区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前景预测

天湖山矿区西侧隐伏区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前景预测

22o o..0 1 4 N
能臻 境
有 F 滑 覆 断 层 、 覆 断 层 、 推 覆 断 层 、 F 推 覆 断 层 及 0 F推 F 和 : 高 角 度 断 层 F、 等 , 述 如 下 : F 分 ( )o 倾 角 滑 覆 断 层 : 断 层 隐伏 于 深 部 , 春 北 及 纸 1F 缓 该 含 由 古 地 理 条 件 分 析 . 省 早 二 叠 世 童 子 岩 组 的 沉 积 范 围 我





天湖 山矿 区为界 . 包括省专项 新村西 、 草坑及含 春北 ( 包含纸
坑 石 灰 岩 矿 区 ) 等 矿 区 ,西 至 吴 殊 一 贵 德 一 带 ,总 面 积 约
7k 。 0 m



厂 、
/ 。 ‘ l
L 椽

、 ‘ 潞
西 /一 if _ 矿
预测 区为天湖 山煤矿 区向西延伸 部分 , 下盘 的“ F 原地
沉 积 含 煤 系 统 ”据 目前 多 个 钻 孑 控 制 显 示 . 区 仅 赋 存 有 童 . L 本 子 岩 组 一 段 地 层 . 闽 西 南 坳 陷早 聚煤 期 。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 属 从 本 区 为 中 、 能 量 的滨 海 环 境 。 时 根 据 横 向 上 粒 度 变 化 , 低 同 确 定 区 内古 地 貌 为 北 东 高 、 西 低 . 测 当 时 海 浸 方 向 是 由 南 南 推 西 往 北 东 推 进 各 地 聚 煤 作 用 强 弱 的差 异 . 般 为 北 东 较 南 一
厂 一 和 一 ; 一 , 、 √
/ ~
一 厂 一 - l _一 -

综采工作面隐伏断层预测技术

综采工作面隐伏断层预测技术

体素渲染技术
将三维模型转换为体素数 据,通过渲染算法,实现 三维场景Unity、Unreal Engine等 ,用于构建三维可视化系 统。
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架构设计
设计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数据输入、数据 处理、数据输出等模块。
交互方式设计
设计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方式,包括鼠标、键 盘、触摸屏等设备的输入输出。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综采工作面隐伏断层预测技术对于保 障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 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 究。
针对实际矿井中的具体情况,采用了 多种预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 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隐伏断层预测 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 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隐 伏断层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03
综采工作面隐伏断层预 测模型
预测模型构建思路
基于地震勘探原理
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综采工作面的 地质数据,包括岩层厚度、岩性、节 理裂隙等。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 平滑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特征提取
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与隐伏断层相 关的特征,如波速、节理密度、岩性 等。
模型构建
•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煤层变化等因素对 隐伏断层形成的影响机制,提出更为精细和准确的预测方法。同时,可 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隐伏断层预测系统 ,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融合多学科知识
综采工作面隐伏断层预测技术涉及到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应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利用各学科 的优势和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宁阳煤田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研究

宁阳煤田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研究

宁阳煤田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研究摘要:在论述釜山井田地层、构造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伏山井田滑动构造发育的规律为滑面的多级性、层位的选择性、滑动的方向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垂向构造的不协调性、垂向构造的不协调性、块段差异性及力学性质的复杂性。

指出滑动构造对煤层赋存及煤层开采的主要影响,对指导煤矿生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伏山井田;滑动构造;规律滑动构造是指地质体沿水平断层带(滑动带)运动所形成的构造组合,作为滑覆类型之一的中立滑动构造,其构造要素由下伏系统、润滑层、滑动面、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5部分组成[1],滑动构造的基本要素是构成滑动拆离的低强度和高应变的软弱层[2]。

地壳上部的沉积盖层和其中的煤系地层具有软硬层相间、成层性的特点,尤其是低强度和高塑性煤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滑动层。

沉积盖层和煤系中的滑动构造的普遍性日益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所认识。

宁阳煤田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宁阳断陷北部,属于汶泗凹陷的组成部分,受汶泗凹陷和郓城断裂的控制,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

凹陷带内保存了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地层,并发育有上侏罗统的蒙阴组和第四系。

井田出于宁阳煤田最东端的中深部地段,总体形态为一走向近东西的单斜构造。

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为华北型含煤构造,井田内中小断层发育。

1 地层1.1地层总述本井田含煤岩系为石炭-二叠系,属于华北型含煤构造。

井田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厚度为1-25m,平均厚度为6.50m,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由砂质粘土、沙、砂砾石组成。

侏罗系:区内最大残厚为258.80m,属于陆相沉积,主要由巨厚层状黄色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组成。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区内最大残厚184.20m。

为内陆河湖相沉积,以杂色粘土岩、会-灰绿色砂岩为主,不含煤。

二叠系山西组:为本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61.60m,主要沉积贴点是以中粗-细碎屑岩为主夹可采煤层和浅色泥质岩。

探讨如何应用断层相关构造法定量预测矿井隐伏断层

探讨如何应用断层相关构造法定量预测矿井隐伏断层

科技信息1、引言根据笔者近十年来在煤矿从事地质工作的经验,断层的存在,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例如,高角度正断层,因在断层附近伴生有节理,且透水性好,所以良好的地下水通道,采掘过程中在断层附近常出现滴水甚至涌水现象,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如果井田内小于3米的断层比较发育,而且常形成断裂带密集分布,影响到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

如煤峪口矿11、12#合并层410盘区81020和81022工作面因受F28和F29断层影响,各自分割成两个工作面开采。

因此,在生产中探讨研究如何能较准确地提前预测出断层的存在,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矿井地质构造预测方面,传统的地质方法往往是利用预测区外相邻区域已揭露的构造形迹,对未知区域作出定性评价,而往往忽略了对与断裂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和成因上有密切关系的相关构造的研究,而实际上,伴随着断裂构造的发生,同序次的相关构造是大量存在的,下面,就通过研究同断层活动密切关联的相关构造的特点入手,尝试定量预测矿井断层构造的新途径。

2、断层相关构造的理论基础所谓断层相关构造主要包括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上和成因上有密切关系的褶皱和节理。

2.1断层相关褶皱断层相关褶皱可分为两种类型:(1)空间分布相关褶皱纹:它与断层的形成处于同一种区域应力场条件下,是断层的伴生同序次构造,在断层影响带中,它是距离断层最远,出现最早的构造。

(2)力学成因相关褶皱:主要产生断层旁侧,是由断层位移产生的局部应力场形成的,属于派生构造。

2.2断层相关节理断层相关节理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与断层在空间分布上有密不可分切关系的节理:这一类节理分布于断层影响带内,在离断层较远的地方就已出现,它们与断层位移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断层是在这类节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密集的节理带所形成的岩层软弱带为断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在断层带内留下了一些与断层产状一致或相近的节理。

这就是所谓的L1节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作面隐伏构造电磁波透视研究

工作面隐伏构造电磁波透视研究

工作面隐伏构造电磁波透视研究
郎志俊;方有令
【期刊名称】《矿业安全与环保》
【年(卷),期】2008(035)0z1
【摘要】介绍了电磁波透视技术的方法原理,结合工作面隐伏构造的探测试验分析了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利用电磁波透视技术探测工作面隐伏构造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分辨率高,效果好.
【总页数】3页(P14-15,18)
【作者】郎志俊;方有令
【作者单位】潞安集团,司马煤矿,山西,长治,04710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4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679;P631.3+25
【相关文献】
1.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查工作面隐伏构造 [J], 杨光;姜志海;金红娣;易洪春;刘英
2.工作面隐伏构造电磁波透视研究 [J], 郎志俊;方有令
3.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工作面隐伏构造的地质效果 [J], 索根喜
4.回采工作面隐伏构造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精细化探测研究 [J], 王圣龙
5.瞬变电磁法和无线电波透视法在5301工作面富水性和隐伏构造发育的应用研究[J], 王龙飞;王国伟;姜洪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研究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研究隐伏矿床是指埋藏在地下深处,地表无明显矿化产状的矿床。

由于其难以侦测和定位,成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之一。

本论文旨在研究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将介绍隐伏矿床的主要特征和存在形式。

隐伏矿床往往位于普通的岩石体内,缺乏传统的矿化特征如矿石露头、矿体出露等,因此难以发现。

然而,隐伏矿床常与地质构造、岩性变化等因素相关,这为探测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其次,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隐伏矿床探测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包括重力法、磁法、电法等。

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的密度变化,从而找到矿床位置;磁法则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电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电导率差异来找到可能存在矿床的地区。

此外,地震勘探和地面探测技术也可以用于隐伏矿床的探测。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种新型的隐伏矿床探测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是将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结合,通过多角度、多参数的观测手段来确定地下的矿化体。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不同的物理属性,提高探测精度和准确性。

接着,我们将探讨隐伏矿床的开发方法。

开发隐伏矿床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因素。

在确定矿床位置后,需要通过钻孔、采样等手段获取地下矿石的信息,进一步确认矿床规模和品位。

然后,根据矿床特点设计合适的开采方案,包括开拓、支护和排水等工程措施。

最后,我们将针对实际案例,评估上述探测技术和开发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对隐伏矿床的探测和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论文将研究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和其他相关技术,找到隐伏矿床的位置和规模,并设计适当的开采方案,以解决隐伏矿床开发中的技术难题。

这将对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隐伏矿床探测技术与开发方法研究隐伏矿床是一种位于地下深处,表面没有明显矿化迹象的矿床。

浅析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

浅析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

浅析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摘要]本文从研究大田上京煤矿区的F11、F2、F4、F1滑脱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入手,在分析探讨滑脱构造成因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的F11应是先滑后推,具有多期次的活动断层。

F1、F2、F4滑覆断层应是同一条”脱顶断层”,在井田的东南部大隆组盖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应存在一条F4的分支断层F41滑覆断层,使F4断层下盘的童子岩组地层埋藏变浅,此块段为本区今后的重点找煤方向。

[关键字]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控煤规律0 前言大田上京煤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区中部含煤条带的中段,太华一长塔背斜的轴部和翼部(如图1),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矿区共有20多个井田,龙头坑井田位于煤矿区中部。

本区构造相对复杂,太华一长塔背斜由北向南纵贯全区,东缘靠近政用一大埔断裂,南缘受限于永安一晋江断裂。

太华一长塔背斜的轴部由上泥盆统、石炭统、下二叠统地层组成,两翼为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溪口组。

主要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一段和三段,含煤约47层,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5层。

井田总体构造为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复式背斜,背斜枢纽向南南西方向倾伏。

井田发育沿该背斜轴呈弧形展布的滑脱断层。

这些滑脱断层有一定的规模且影响较大。

断层效应表现为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对煤矿区童子岩组的影响相当大。

1 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1.1 平面形态太华一长塔背斜两翼的滑脱构造在该井田表现为近于平行展布的滑覆及推覆断层,其长度大于3000米。

断层走向大致与井田内的主褶皱轴向一致(如图1)。

东翼自西向东有F2及F4滑覆断层。

F2断层向SEE倾(如图2),而F4断层却向NWW倾,表现为由NWW向SEE滑覆。

F2与F4应为同一断层,其间构成一个向斜。

两翼有F1、F1’滑覆断层,其间夹有大隆组地层,南部F1’与F1复合。

西翼两条断层倾向NWW(如图2)。

根据露头观察和勘探资料,结合全井田的构造分析,井田两翼的滑脱构造是无根的。

清流县瑶上矿区滑脱构造特征及其对含煤地层的影响

清流县瑶上矿区滑脱构造特征及其对含煤地层的影响

福建 省清 流县 瑶上矿 区位 于福建 省清 流县 城方 位 12 , 7 o直距 3 行政 区划属清流县李家乡罗坑村管辖 , 7 m。 k
矿 区 面 积 为 57 2矿 区 内滑 脱 构 造 发 育 , 脱 构 造 造 . k 。 9m 滑 成 地 层 的 缺 失 , 得 煤 层 上 覆 地 层 翠 屏 山组 地层 变 薄 , 使 为
Absr c :n h p p r te nlcin f ea h n sr cu e n o l b a ig taa ta tI t e a e , h if t o d tc me t tu t r o c a - e rn sr t wa ds u s d y h su y f e o s ic s e b te td o d tc me t sr cu e c a a trsi a d fr to me h n s ea h n t t r h r ceit u c n omain c a im, a d te r s l ma p o ie s ini c b ss fr n h eut s y rvd ce t ai o i f




~ ~

图 1 清 流 县 瑶 上矿 区 构 造 纲 要 图

/ ,
印 f
\ \





P 2 c
— —

彩 一 ≯
P t t I %p w
, 一

I 、 . 一 一 一. . 一
/ / /
— 一 一
个钻探控制 , 断层倾 向变化较大 , 地表倾 角较陡 , 深部较 层主要 由南东向西北方 向滑脱 , 对煤系地层影响较大 , 使

隐伏断层及潜在滑动面对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隐伏断层及潜在滑动面对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隐伏断层及潜在滑动面对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董荣【摘要】大量工程案例表明,影响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而软弱结构面在决定边坡变形的形成和规模中起着重要的内因作用.应用工程实例,通过节理统计、三大应力(σ1、σ2、σ3)的计算、隐伏断层及潜在滑动面的推断等研究方法,来论述隐伏断层及潜在软弱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用于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对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5页(P372-376)【关键词】边坡稳定性;节理;主应力;隐伏断层;潜在滑动面【作者】董荣【作者单位】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P694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广东公路、铁路是遇水搭桥,逢山开路;小区建设多是依山而建,蓬勃发展,人为造成了更多陡高边坡。

这种人为因素首先是破坏了原来的地质平衡,增大了工程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

工程边坡变形一般受到岩土主要软弱面的控制[1]。

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评价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中,多局限在明显的断层和岩层面的影响上,对于明显的软弱面,大家都有高度的重视,并得到相应的加固,但缺乏对隐伏断层等潜在软弱面的研究,缺乏对隐伏断层面等软弱面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且研究方法也缺少系统性。

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致使隐伏断层等潜在软弱面等更不易发现。

因此,早期发现隐伏断层潜在软弱面等进而推断潜在滑动面,并在设计施工中进行加固预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 潜在滑动面的研究对于工程边坡变形失稳,预防远胜于治理。

为了做好有效的预防,对潜在滑动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潜在滑动面一般分布在构造薄弱带上,如岩层面、断层面,大部分构造薄弱带在野外比较容易直接观测到,但有些因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直接观测到。

下面结合广东某矿生活区一工程实例[2-3],对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研究工作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豫西煤田滑覆构造分析与研究

豫西煤田滑覆构造分析与研究

豫西煤田滑覆构造分析与研究宁超;刘益华【摘要】煤田构造受控于区域构造,也是区域构造的组成部分,河南地跨不同变形体制下的构造区,不同构造区内的典型构造控煤样式对构造区内各煤田的煤炭资源预测提供了依据.文章对豫西煤田的滑覆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2(021)012【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豫西煤田;滑覆构造;分析【作者】宁超;刘益华【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滑覆构造在豫西煤田中大量分布,豫西煤田系指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南、南秦岭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的三角形含煤区域。

该煤田主要开发对象为晚古生代二叠纪煤系,煤田构造格局的显著特点是盖层构造的分区性,以掀斜断块为主要标志的伸展构造和沿盖层中软弱层位发育的重力滑动构造,是豫西煤田内最富特色的构造现象[1]。

1 芦店重力滑动构造芦店重力滑动构造位于嵩山、箕山之间。

东西长42 km,南北宽1~18 km,面积264 km2。

是豫西地区重力滑动构造群中规模最大的滑动构造。

芦店滑动构造四周为断裂围限,具有很明确的边界。

北界:西段月湾断裂是倾向南的高角度正断裂,东段牛店断裂是北西向五指岭平移断裂尾部由于伸展发育起来的正断裂。

南界:由石淙河正断裂、汝水—安沟正断裂、大隗正断裂组成的向北突出的弧形断裂带,断裂面倾向北。

西界:玉皇庙断裂,属于切割基底的左行平移断裂。

东界:为马武寨断裂、属于滑面之上浅层平移断裂。

1.1 下伏系统下伏系统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山西组下部等组成,平面上整体看来是向北突出的弧形向斜,弧顶位于安沟附近。

东翼称为大隗向斜,西部称为芦牛向斜。

与向斜相伴生的断裂多为正断裂。

唯芦牛向斜南翼郜城—王楼一带发育了由3~4条逆断裂组成的逆冲断裂带,逆冲面倾向北。

1.2 主滑面在全区沿着二1煤层顶板展布,与下伏系统构造形态一致。

隐伏陷落柱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方法

隐伏陷落柱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方法

隐伏陷落柱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方法摘要:地下采矿掘进过程中存在着隐伏陷落柱,导致突水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人员安全和人民财产,影响不容小觑。

本文以隐伏陷落柱为研究对象,从其探测方法和综合治理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关键词:隐伏陷落柱;探测;综合治理技术陷落柱是由溶洞塌陷而成,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是一种孤立的地质体,在煤矿中分布广泛,在平面上一般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从断面看不同高度的陷落柱具有不同的形态,一般是下大上小的截锥体,也有中间大上下小或者串珠状的陷落柱,能储存水、导水,难以确定较为复杂。

近些年来陷落柱的形成机理主要存在几种观点:真空吸蚀说、内外循环机理、膏溶塌陷说、重力塌落说、“A”字形裂隙理论等,但不难发现其基本条件一致。

可以概况为陷落柱发育的前提是可溶性岩石、岩石能够导水且具有侵蚀性、流动性。

隐伏于煤层底板以下的隐伏陷落柱,一般未压实,其突水隐蔽性强、水量大、速度快、破坏性高,对地下工程影响较大,如工作面的布置、巷道延伸、资源浪费、煤炭质量、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

2010年3月内蒙古骆驼山煤矿陷落柱突水造成淹井和32人死,从2010年至2019年期间先后在淮北,山东,河南等地区煤矿发生几十余起煤矿突水淹井事故,总共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这些灾难背后的”凶手”都是隐伏陷落柱。

1隐伏陷落柱的探测方法1.1.1传统探测方法因为构成地壳的不同岩石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导率、磁力、放射性和热导率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引起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识别陷落柱提供了可能。

目前陷落柱探测一般方法是物探和钻探。

探查主要依靠物探技术,依据陷落柱与其围岩介质相对不同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运用不同的地面物探方法,如三维地震勘探、瑞雷波勘探、放射性、无线电坑透法、瞬变电磁法和槽波法等对陷落柱进行探测,但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三维地震勘探,即通过测得一组较为立体的数据,运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地层的立体图像。

综放工作面内的隐伏构造判定及处置方法

综放工作面内的隐伏构造判定及处置方法

综放工作面内的隐伏构造判定及处置方法作者:唐文峰张杰宋忠亮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10期摘要:3下7112工作面为田陈煤矿历史上首次揭露陷落柱构造重点综放工作面,主要受3煤顶板砂岩水及侏罗系砾岩水威胁,工作面初期调采过程中,发现一“疑似”陷落柱的构造,后研判确定为陷落柱。

为保障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有效预防突水事故发生,揭露陷落柱后,迅速采取行动,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关键词:隐伏构造;判定;处置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工作面内部隐伏构造对工作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即使工作面在形成前期,我们做大量的地质工作,仍很难排除隐伏构造对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影响。

下面就以田陈煤矿7112工作面实例进行说明。

一、工作面概况田陈煤矿3下7112工作面地面相对位于鲍沟镇西约850米,北风井北约1400米。

井下位于北七采区西翼中上部,北与金庄煤矿毗邻,南为北七采区西翼轨道、皮带上山,西侧尚未开采,东以F7-14(落差75m)断层为界与正在回采中的3下7110工作面相邻。

工作面井下标高-550~-655m,地面标高+51.4m,走向长度932m,倾斜长度174~210m,平均193m,煤层厚度4.5~9.0/7.5m,煤层倾角6°~18°/10°,工业储量176.7万t(见工作面平面位置示意图附图1-1)。

图1-1 工作面平面位置示意图工作面所处地层自上而下主要含水层为侏罗系砾岩含水层、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三灰含水层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其中侏罗系砾岩含水层厚22.35-96.5/60米,距3煤顶板8.4-167.4/75米,之间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泥岩互层;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厚12.4-60/35米;三灰含水层厚5.7-10.3/7.6米,距3煤底板平均46米;奥陶系灰岩平均厚430米,距3下煤底板平均210米。

隐伏隆起区内部预测煤田的技术方法研究

隐伏隆起区内部预测煤田的技术方法研究

隐伏隆起区内部预测煤田的技术方法研究李刚;张琳;周永波;付艳;刘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针对隐伏隆起区内部即前人预测的无煤区进行隐伏煤田预测,国内开展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找矿模型研究很少。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隐伏隆起区内部找煤靶区的新思路,将重力低、磁力低地段作为寻找残留隐伏煤田的有利靶区,再采用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直接反映新生界厚度和煤层埋深,从而建立了隐伏隆起区内部的地球物理-地质找矿模型,经钻孔验证,效果良好,运用该模型对整个华北地台隐伏隆起区内部找煤具有直接重大的意义,因此,重力、磁力和地震是寻找隐伏隆起区内部煤田的有效方法组合。

【总页数】6页(P70-75)【作者】李刚;张琳;周永波;付艳;刘琼【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Ym2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研究 [J], 常中英;谢锐杰2.应用"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的隐伏资源定位预测新理论和新技术快速优选找矿靶区取得显著效果 [J], 张宝林3.综合物化探技术在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体预测中的应用 [J], 贾长顺;曾庆栋;徐九华;于昌明4.VSD技术在构造裂缝预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和田古隆起区为例 [J], 杜永灯;张翠梅5.隐伏岩溶区地下空间探测技术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何军;刘磊;黎清华;刘道涵;陈标典;张傲;赵永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隐伏块状构造探测方法与技术

隐伏块状构造探测方法与技术

隐伏块状构造探测方法与技术
刘栋臣
【期刊名称】《四川水泥》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工程勘察中经常遇到需要探明位置及埋深的隐伏块状构造,本文以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法在探测某工程因水毁所遗失镇墩为例,介绍了探测隐伏块状构造的方法与技术。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刘栋臣
【作者单位】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镇城底矿回采工作面隐伏构造综合探测方法 [J], 梁永刚;
2.镇城底矿回采工作面隐伏构造综合探测方法 [J], 梁永刚
3.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探测方法综述 [J], 王明海
4.煤矿隐伏小断层的瓦斯抽采钻孔探测方法 [J], 薛洪来;温哲
5.松辽盆地隐伏砂岩型铀矿化信息探测方法 [J], 李必红;王勇;吴国东;王东升;朱万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盘 构造 特 征 ; 相邻 钻 意 义 。因此 , 挤压 环境 中由下 而上 运动 造成 地层 缩 短效 整 地保 存 了滑脱 面 结 构及 其 上 、
/ E的 , 推 覆 和伸 展 环境 中 由上 而下 运 动 造成 地 层 伸 长效 孔研 究则 给 出滑脱 面特征 的空间变 化规 律 。滑脱 面 ( 带)
三、 加 强 区域构 造 背 景研 究 。 全面 深 入地 恢 复滑 脱 隐伏 煤 田中 的滑 脱构 造 , 不 论 其规 模 大 小 , 类 型 有 分 , 总是 与 区域构 造演 化进 程 息 息相 关 ; 区域 上 ( 尤其 是
个 地 区应 用 的 效 果 也 不 相 同 。 一 般 说 来 , 钻 探 资 料 相 当 构 造 的 发 生 发 展 历 史
提 取 反 映 客 观 地 质 特 征 的综 合 信 息 ; 2 、 寻找 原始 资料 所 工作包 括 区域构 造格 架 和构造 演化 分 析 、 区域应 力 场分
区域应 变场 分析 、 区域 地 球 物 理 场 分 析 、 深部 构 造分 具 有 的规 律 性 和 内 在 联 系 , 从 深 度 和广度 两 个 3、 分 析 成 果 以 简 洁 的方 式 表 述 出 来 。 二、 以钻 孔岩 心为 基础 , 详细 研 究滑脱 面( 带) 特 征 滑 脱 构 造 成 因 的正 确 解 释 依 赖 于 运 动 学 分 析 、 动 力 学分 析 、 应变 环境 分析 、 构造 背景 分析 等方 面 。 需要进 行
技 术 手 段 自身 的 局 限 , 目前 还 不 能 凭 借 某 种 单 一 手 段 A- - ' 性 质 的 断 裂 所 形 成 的构 造 岩 性 质 不 同 ,构 造 岩 的 类 型 , 断 裂 运 动 的 轨 迹 面可 靠 地控 制 隐 伏煤 田 的构 造形 态 , 实践证明 , 有 效 的 变 形 程 度 及 其 组 合 方 式 也 有 很 大 差 异 , 途 径 是采用 综合 研究 的方 法 。 也 可 以被 构 造 岩 如 实 的 记 录 下 来 。因 此 可 以 说 断 裂 构 造 所谓 “ 综合 研究 ” 具 有 两 个 方 面 的含 义 。 首 先 是 指 研 岩 是 断 裂 和 滑 脱 构 造 成 因研 究 的 一 把 钥 匙 , 特别 是在 隐 究 手 段 的 配合 , 如钻 探 工 程 与物 探 工程 的配 合 , 各 种 物 伏 区 , 由于 没 有 出露 的 小 型构 造 可供 观 察研 究 , 就 使 得
合分 析 。隐伏 地 区复杂 的地 质条 件 , 决定 了有用 地质 信 方面 , 从 三 维尺度 考虑 , 地 壳浅 部 的构 造变形 , 与地壳 深 息 的隐蔽 性 , 各种 原始 资料 的片 面性 和多解 性 。 因此 , 资 部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结 构 变 化 亦 有 着 密 切 的 内 在 联 系 。 因
残 论 隐 伏 煤 田 旖 脱 构 追 研 究 方 法
口 宁 良云
滑脱 构 造是指 地 质体沿 近水 平 的断层 面 ( 滑脱 带) 运 等 优 点 , 是 隐 伏 煤 田研 究 滑 脱 构 造 成 因 的最 佳 材 料 。
动 所形 成 的 构造 组 合 , 基 本 要 素包 括 上 覆 系统 、 滑 脱 面 表现 为缓 断裂形 式 的滑脱 面( 带) 是 滑 脱 构 造 系 统 中
遥感 、 钻探 和 矿 井 资料 反 映 浅部 构 造 特 征 , 物 探 成 果 则 别 ,总 是 更 大 尺 度 的 区 域 构 造 格 架 中 一 个 有 机 组 成 部 的 已知 资 料 , 将 有 助 于 隐 伏 区 滑 脱 构 造 研 究 。另 一 综 合 研 究 的 第 二 个 含 义 是 指 资 料 的 精 细 处 理 和 综 邻 区)
探 工 程之 间 的配合 , 有条 件 的地 区还 包括 矿井 调查 和 遥 钻 孔岩 心 中的断裂 构造 岩研 究变 得更 为重要 。
感 技 术等 等 。各种 技术 手段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不 同 , 在 各
于 点 上 的 直 接 观 察 ,物 探 资 料 相 当 于 面 上 的 间 接 拓 广 ; 是揭 示深 部构 造格 局 的主要依 据 。
料 处 理 的 目的 在 于 :
此 , 为 了 全 面 深 入 地 认 识 隐 伏 煤 田滑 脱 构 造 的 成 因 机 制 和演化 历史 , 必 须 加 强 区 域 构 造 背 景 的 研 究 。这 方 面 的
1 、 去 粗取 精 、 去伪存 真 、 压制 和 消除 各种 干扰 因素 ,
滑脱 面 ( 带) 研 究 对 于 阐 明滑 脱构 造 f 带) 和下伏 系统 。 滑 脱 构 造 是 一 个 纯 描 述 性 的术 语 , 强调 最重 要 的构 造 单元 ,
滑 脱 面上 、 下 变 形 的独立 性 , 无 严 格 的 运 动 学 和 动 力 学 成 因 具 有 关 键 性 的作 用 。 穿 越 滑 脱 面 的 钻 孔 柱 状 比较 完
应 的滑 覆 , 均 属 于滑脱 构造 的范 畴 。

钻 孔 岩心 现 场 观察 的重 点是 断 裂 的分 带性 和 断 裂 构造
岩特 征 。 断 裂分带 性 和断裂 构造 岩蕴含 着 大量有关 断裂

多种手 段配 合 。 重 视综 合研 究 。 查 清构 造形 态
几- f e ̄ e { 究 是构 造地 质研 究 的基 础 , 对 隐 伏 地 区 构 成 因 的地 质 信 息 , 虽然一 些 大 、 中、 小 型 的构造 形迹 往往 造 形 态 的认 识 , 只 能 借 助 钻 探 工 程 和 物 探 工 程 等 技 术 手 在 规 模 上 和 形 态 上 差 异 很 大 , 但 其力 学 实质从 根本 上来 段 。由于地 质条 件 和地球 物理 条 件 的复杂 性 , 以及 各 种 讲 是 一 致 的 。 断 裂 构 造 岩 是 断 裂 活 动 的 产 物 , 不 同 力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