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套路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4分析地理成因类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 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 说明××形成的原因 ”“ 试分析××地 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 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 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
土地沙
漠化
对点练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
多大片房屋空置没人居住的“鬼城”。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城是中国
“鬼城”的代表。它位于鄂尔多斯市
中南部,是鄂尔多斯市新的政治、文
化中心,2006年成为市政府驻地,常
住人口2.8万人,总面积355平方千米。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
的河流水能丰富 ①气候: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 通航。②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 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
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 小,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常年可 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 平缓,则航运价值大。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
3.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
解析 答案
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 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
解析答案
从陆地上带来众多饵料;纬度位置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模板构建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答题术语: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 要素
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原因、措施类”设问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模板、解题步骤及技巧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模板、解题步骤及技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做高考地理综合题时的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一)、常见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步骤1.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
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 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
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幺;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题目中心词是 “ 水能开发” ;条件限制词是“ 图示小区域”“ 有利” ; 内容回答词是“ 因素” ;解答方式词是“ 扼要说明” 。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7类命题特点答题规范,掌握高考轻松满分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7类命题特点答题规范,掌握高考轻松满
分
在高中的地理试卷中,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占了较大的比重,又是考试中经常失分的地方,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到了高三阶段,地理试卷上总有一个小图,上面是不知道哪个国家或地区或海洋的轮廓,只有几条经纬线,然后就让同学们选择说这是哪儿……不得不说出题人简直疯狂,同学们也不会答题。
今天学姐为大家分享高中地理非选择题7大类命题特点+答题技巧及规范,别小看这7类非选择题,常常作为简单题的形式在高考出现,答题前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基础知识点,否则很容易丢分,建议大家打印完整。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能(附练习及答案)一、审设问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建模板)。
在审设问中特别注意关键行为词的理解。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象,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二、审材料审读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备用。
这是建立模板的关键,只有通过具体材料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三、组织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①学会看分值(高考阅卷按点给分)多角度答题(解答问题,草拟答案),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中信息或资料作答。
②注意回答问题的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条,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不全。
③注意回答问题的层次性:把最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印象。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地理非选择题怎样答题

地理非选择题怎样答题地理非选择题怎样答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是文综三科当中最难的。
三好网高考物理辅导名师讲解对于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最好的方法有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排除法、代入法、优选法。
以下是关于地理非选择题怎样答题的具体介绍,欢迎大家的查看!地理非选择题怎样答题1.特征描述题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2.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确该地理现象的位置,然后分析形成的原因,最后作答形成这个地理现象的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
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3.区位分析题区位分析题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答区位分析题要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首先回答“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其次回答“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第三回答“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最后回答“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规律是什么。
4.意义罗列和建议罗列题型对考生的技巧性要求不强,尽量答得全面、具体。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模板在近年高考中,地理主观性试题(非选择题)已成为文综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寻找一种快捷实用的答题方法,提高得分率,成为广大考生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从构建答题模板的角度,分类阐述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方法。
一、特征描述类试题【命题形式】特征描述主要是说明地理事象的形态或状态。
常见设问形式有:①说明特点(如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②描述分布状况(如描述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情况);③简述特征(如简述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④归纳主要特征(如归纳某河流的主要特征)。
【答题模板】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区域特征定位)→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湖泊、自然带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组织语言、准确描述。
二、判断类试题【命题形式】判断是对地理事物所做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常见形式:①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②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答题模板】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题思路主要是找依据,常见依据有:①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②提干和图中蕴涵的信息(如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③基本方法(如风向判定)。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主要也是找依据,主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来考虑,如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方便,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等;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征,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等;环境效益方面,看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无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
而对某些“点”区位分布是否合理判断,要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考虑。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真题示例】 (2016•乙卷•T3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 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 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 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 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 半岛的地形。
从经纬度位、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等方面进行 描述
地理事物的分布 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 特征和分布规律 年际变化)两方面概括。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变化、海陆轮廓等方面描述 从气温和降水及其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从河流流向、水系特点、流域面积、水源补给、径流量大 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童、结冰期、通航期等方面描述
非选择题答题技法
类型一 特征描述类非选择题——“在哪里”“怎么样” 类型二 原因分析类非选择题——“为什么” 类型三 对策措施类非选择题——“怎么办” 类型四 区域比较类非选择题——“找不同”
类型一 特征描述类非选择题——“在哪 里”“怎么样”
考查方式:一般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 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 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太阳辐射强弱的 主要抓住三个地理要素进行分析:①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
原因
③地势高低与坡向(阳坡、阴坡)
主要从以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分析: ①太阳辐射;②大
某气候现象成因 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③人类活动;④下垫面
(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
某地降水多少的 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中选择分析: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 嘿,一定要认真审题啊!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看清地图咋行呢?比如给你一道题问某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那你就得好好琢磨题干,别答偏了呀!
2. 要把知识点灵活运用起来呀!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哟。
好比你有了一堆工具,得知道啥时候用啥,才能解决问题嘛。
就像知道亚热带气候特点,碰到相关问题就立马能想到怎么回答。
3. 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啊!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就跟讲故事一样,得有条有理呀。
比如说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要从自然和人文等方面依次说清楚呀!
4. 多写点关键字呀!别偷懒,这可很重要呢。
就像你要在茫茫人海中让人一下子记住你,得有突出的特点嘛。
比如提到热带雨林,那“高温多雨”这些关键字就得写上呀!
5. 不会的也别空着呀!随便写点相关的也比留白强呀。
这就像投篮,投了说不定就进了,不投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啦。
要是真不知道,凭感觉写点总比交白卷好呀!
6. 检查检查再检查呀!可别马马虎虎的。
就像出门前要照照镜子整理下一样,看看有没有答错的地方。
比如看看自己的答案前后矛盾不。
7. 平时要多积累呀!临时抱佛脚可不行哦。
这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慢慢积累才有坚固的房子呀。
多看看地理书,多做做题,到时候答题就轻松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你掌握好这些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加油吧!。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中地理很多人都说难学,其实只要掌握技巧,这并不是一门难学的学科!以下是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请参考!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1】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广泛,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许多高中生表示在答题中没有思路无从下笔,在答题过程中到底需要怎样的结构思路,到底如何分角度完整答题呢?下面为高中生介绍六种技巧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让你答题条理而完整。
问题一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问题二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高考地理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技巧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题的解题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三、双项选择题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
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终的答案。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非选择题的六个答题模板旅行学地理4天前高中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
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是考生命题难度相对比较大的一种题型。
相较于选择题需要掌握知识点来选择答案,非选择题则是需要考生完成具体问题或者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何来完成高考地理非选择题,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1. 讲究语言表达
地理是一门对语言表达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其考试题目中也经常出现需要考生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及论证等各项要求。
因此,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考生要注重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用准确、规范、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注重资料分析
在地理非选择题答题中,经常要求考生进行对图表、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学习时多注意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掌握资料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3. 讲究思路清晰
地理非选择题常常需要考生进行有序、准确的思维,因此在答题时,考生要注重思路的清晰,把握好解题步骤,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答案。
4. 学会结合实际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许多考试题目都有实际运用背景。
在学习和复习中,考生要时刻注意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积累实践经验,为非选择题答题提供实际基础。
以上,是本文对于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技巧的几点探讨和总述。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生应该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学习和掌握上述技巧和方法,并在考试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完成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任务。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非选择题答题模板一、确定中心词A、中心词往往是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
上述两例中的中心词(大洋环流规律、洋流的性质、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区位因素)都属于重要地理概念。
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地理概念,形成概念体系。
我们学过的重要地理概念体系如下1、地理位置可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经济和军事位置;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等方面来分析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从以下角度分析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等要素分析(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 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4、水系特征:可从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方面描述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6、洋流:包括性质、成因、分布、影响等方面7、自然资源:要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考察8、自然灾害:可从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类型考虑。
高考复习地理-突破非选择题的七个答题模板

第二讲突破非选择题的七个答题模板非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分值较高,其得分往往在高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类题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要求较高,能综合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我们应重视解非选择题的常规思路和方法,注意答案组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一、非选择题答题时的常见问题1.审题不清,审题不细,审题不准审题是答题的基础,审题失误是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生在考试时紧张或过于兴奋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答题急躁。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的答题思路或答题模板不清晰考生平时动口背得少、动手写得少,导致问题“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知识积累不足。
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答题要点不全,甚至和参考答案出入较大,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对材料和问题分析不细致,答案脱离材料,脱离所给的区域,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细致。
3.知识迁移和重组能力较弱高考题都是命题专家研究出的新题,我们平时训练时不可能练到高考题,但高考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我们都复习过,相似的习题我们也练习过。
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对做过的典型题目缺少整理、积累以及经常性的回顾。
4.观察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弱非选择题都有图表内容,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考生平时复习时存在以下问题:①粗心大意;答题仓促,看图不仔细,不全面,导致信息遗漏;②不能准确理解图示信息,抓不住关键信息或关键词。
5.不能准确理解运用专业术语答题,答题口语化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较多、较复杂(如地形:地势平坦、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贫瘠;河流:汛期、流量、落差;气候:光照、热量、年温差、昼夜温差、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年际变化等),并且高考阅卷明确要求:不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或错用专业术语答题都将扣分或不得分。
考生复习备考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对地理专业术语积累得少,不能正确理解,不会灵活运用;②日常答题训练忽视对专业术语的运用。
巧用7大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归纳描述”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
[例] (2011•浙江高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方法导入]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湖泊、城市等信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第二步:审题,明确“问什么”;根据问题调动知识储备,明确“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能力”;第三步:根据表得到有效信息“该地降水均匀”,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
此步骤常因为不能有效利用“水位差”而出现失误。
第四步:从以上可以归纳出答案如下: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一、解答特征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二、特征类问题的答题要素(1)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2)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4)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及水能。
(5)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6)气候特征:气温(高低、季节变化)、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地域变化)、水热配合状况。
(7)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8)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
高考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

高中地理准确解答5类非选择题的套路高考非选择题综合性极强,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考查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审题忽视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答非所问、表述口语化、条理不清、字迹潦草等是非选择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掌握一定的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得分的重要途径。
1.精准审题(1)立足区域,明确考查背景:非选择题通常以区域图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审题时通过空间定位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空间尺度,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2)立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材料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快速阅读材料并准确提炼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考生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形成答题要点。
(3)立足设问,明确考查要求:试题设问通常体现命题意图(考点和要求),因此审题时要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进而确定思维指向,特别要注意限定词对答题角度的具体要求。
2.规范答题(1)术语化: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表达观点是非选择题答题的一项基本要求。
表述术语化在高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地理术语并加以整理和运用,是提高规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要点化:高考试题一般是按点赋分,实际上高考阅卷也是“按点给分”,答题前可以根据试题分值估测答案要点数目(通常,采用两分一点的标准),当然为避免失分,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适当多答1—2个点,这样“采点”的概率会相对大些。
(3)条理化:具体体现在层次和主次两个方面,即按问题先后分段表达,按要点主次排序表达(主要要点先答,次要要点后答)。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选择题,又有哪些套路可循呢?下面就来看看:类型1 简述类简述类试题,一般要求依据地理事实,概括特点、措施、危害等地理概念性知识,答案往往采取并列式表述。
行为动词包括指出、归纳、提出、描述等。
简述类试题答题基本思路分三步:第一,根据设问关键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如特点、危害、措施等类型);第二,依据空间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对特点、危害、措施等的影响;第三,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推断具体的内容(特点、危害、措施等)。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套路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套路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答题套路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版块应用案例模板区位选择类问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坦开阔「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原因分析类问题☆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意义影响类问题☆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价值作用类问题☆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水库的作用: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5.具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7.提高航运价值☆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7 .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方法措施类问题☆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提示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