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 白芍
当归
(佐)
川芎
滋阴养血 (血中血药) 养血和血 (血中气药)
配入补气药是否可加强补血之效?
张璐:“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 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 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 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 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 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 以以化化也也。。
配伍特点
功用
主治 用方要点
临证加减
肾虚 + 阴虚
本方要求
全面掌握组成、功用、主治、制方原理 用药剂量比例、配伍特点及加减衍化方剂
左归丸
(《景岳全书》)
本方要点
组成 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
杞、龟、鹿、菟、膝而成。
功用 纯甘壮水,阳中求阴
使用注意 用药滋腻,不宜久服。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方剂学补益剂
2 分类
补益剂·概述
补气——气虚证 补血——血虚证 补阴——阴虚证 补阳——阳虚证 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3 补益形式 直接补益
间接补益
补益剂·概述
补气生血 阴阳互求 子虚补母 补益先后天
4 使用注意
补益剂·概述
(1)辨别证候的虚实真假 (2)注重调理脾胃 (3)虚中夹实宜兼顾 (4)煎服方法
肺气大虚,气阴耗泄
李杲:夏月热伤元气,汗泄津伤。
吴鞠通:“暑温因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 留恋”,而致“汗多而脉散大”。
此说影响极大,甚至源流不清,始末倒置。
临床应用
1、气阴两虚证 2、常用于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方》)
配组伍成意义
补而不滞,通而不破
(君) 熟地
② 持续低热,饮食失节或疲劳时加重
③ 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之征
④ 服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
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
具有上述表现2项以上
中气下陷证
(1)肌弛缓性疾病 如子宫脱垂、胃肝
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气、 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 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2)气血津精下泄 久泻久痢,崩漏带下,便
甘温平补
配伍桔梗 培土生金 黄芪为君 辅以升、柴
玉 屏 风 散 益气固表 补中寓散
生 脉 散 补敛气阴 补中寓收
第一节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升 “补气升阳”之代表方
组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1.方中何药为君?为什么? 2.配伍升麻、柴胡之意如何? 3.如何掌握方中药物用量?
治 法 益气养血以复脉
配伍意义
炙炙甘甘草草、人参、大枣 生生地地、麦冬、阿胶、麻仁
桂枝、生姜、清酒
益气补脾养心 养血滋阴充脉 通阳气以复脉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心悸,脉结代属气血(阴 阳)不足证者。
证由外感而致者尤宜。
后世应用发展
123..方《吴医中鞠学诸通入药去门多方入中》肺姜:经、“,桂一、切《参滋外、补台枣之秘之剂要温,》,皆用加自治 “此白肺方芍痿而”变成化滋。之阴者之”“。加减复脉汤”,故后世又
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 舌淡,脉虚软等。
男,72岁。便秘12年,大便3~5 天1行,干结难排,常用开塞露或服 大黄苏打片等药。诊见:形体消瘦, 疲倦无力,纳呆,舌淡苔白,脉虚细。
西医诊为老年慢性单纯性便秘,中 医辨证属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补中益气 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25g, 陈皮、升麻、柴胡各6g,当归10g,炙 甘草5g,制大黄15g。(煎汤顿服)
脾不升清证 气虚发热证 中气下陷证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 继牵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 遇烦劳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 力,纳差,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 官能症,屡治无效。诊见:面色萎黄, 语音低微,表情淡漠,四肢欠温。舌质 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
1.本案头痛与肝阳上亢之证有何不同? 2.本证与外受风邪之头痛有何不同?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问题
1.补血之剂,为何配伍补气药? 2.补血之剂,为何重用补气药? 3.本方是否可治疗气血两虚之证?
本方要点
由黄芪配伍当归组成,二者之比为5:1 原为血虚发热证而设 重用黄芪之意在于益气固表以挽回浮阳 若以黄芪补气生血则一般2~3倍于当归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组成
功用 纯Leabharlann Baidu无泻,阴中求阳 使用注意 用药滋腻,不宜久服。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本方要点
主治 喑痱 证候病机 肾阴阳两虚,痰浊上泛 功用 阴阳并补,开窍化痰 应用 据喑、痱证之主次而加减
补益剂小结
方 名 功用特征 用药特点
四 君 子 汤 益气补脾
补 参苓白术散 兼渗湿止泻 气 剂 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
加陈皮
异功散
兼痰湿咳嗽者 加陈皮、半夏 六君子汤
兼湿阻气滞者 加陈、夏、香、砂 香砂六君子汤
挟湿泄泻者 加药.莲.薏.扁.砂.桔 参苓白术散
中气下陷者 加芪.升.柴.归.陈,去苓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提要 1、长于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可保肺。
2、药性平和,补而不滞,培土生金,脾肺并治。
3、参、苓、术共为君药,桔梗的多重意义。
(5)不可滥补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苍白,气 短乏力,动则喘,食少便溏
组配成伍意义
人 (君) 人 参参
(臣) 白 术 (佐) 茯 苓 (使) 炙甘草
甘温平补脾胃之剂
益气补脾 益 补气健脾 气 健脾渗湿 健 益气和药 脾
使用要点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
临证加减
兼气滞腹胀者
用方要点
肝郁
+
阴虚
肝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胀痛 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
与逍遥散临床应用之异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金匮要略》)
制方原理
病机 肾虚水液代谢失调 立法 温补肾中阳气,化气利水。
配伍意义
桂枝、附子——温补肾阳 生地、山茱萸、山药
——滋肾益精 泽泻、茯苓、丹皮
——利水渗湿,防滋腻碍邪
临床应用
脾不升清证
三大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呈间歇性发作
3.如何处方?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
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 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
芎9g)。
二诊:服药4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 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组方结构
补血
活血
本方为补血之剂,为何以补血活血立法? 本方为何常作为妇科调经之用?
四物汤应用源流
1.原为跌打损伤而拟; 2.《局方》用于妇人胎前产后诸疾;
(源于胶艾汤)
3.明代始用于治疗多种血虚证候。 4.汪昂将其列为补血首方,又称其为
“血病通治方”
四物汤要点
补血代表方 调经常用方 血病通用方
肺脾并补
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扶正固表御邪
1、体虚易感风邪 2、表虚自汗
生脉散
(《医学启源》)
配伍意义
人 参——益气生津 麦 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固敛气阴
(君) (臣) (佐)
补
气阴(津)
敛
主治 气阴两伤证
兼有耗泄之征者尤宜
临床应用沿革
张元素:“肺中伏火,脉气欲绝” 《赤水玄珠》:“肺气大虚,气促上喘, 汗出而息不续,命在须臾”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 为主诉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 用药不详)。此后低热经常发作,体温波 动在37.2~37.7℃之间,午后为甚,劳 累后亦加重,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 身乏力,时感头痛,纳眠尚可,舌质淡 红,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处方
人参参
芪、术、草
龙龙眼肉肉 茯神、远志、 木
当归
酸枣仁 香
益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气血双补
八珍汤
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加姜、枣) 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 常用衍化方
炙甘草汤
(《伤寒论》)
本方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复脉汤”
制方原理
证候病机 脉之搏动,缘于阳气鼓动阴血
本证之成因于阳气与阴血俱虚
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 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 炙甘草6g,白芍15g,白薇10g。
6剂药后低热渐退,体温波动于 二诊
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 痛依然,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 各30g,继服6剂。二旬之后告愈。
气虚发热证
甘温
除热
① 病程较长(数月至1~2年)
称本方为 “滋阴祖 方”
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
思考
本方由何方加减而成? 加减之理如何?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配伍意义
(君)熟地黄 (臣)山茱萸
山药 (佐)泽 泻
丹皮 茯苓
平补肾阴之剂
滋 填精益髓 肾 养肝涩精 阴 补脾固精
泄肾浊,防熟地之滋腻 清相火,制山茱萸之温 渗脾湿,合山药以健脾
无效。诊见:面色萎黄,语音低微,表 情淡漠,四肢不温。舌质淡,舌体胖 嫩,苔白滑,脉沉细。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
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 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
芎9g)。
二诊:服药4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 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配伍意义
(君) 黄黄 芪芪
(臣) 参.术.草 当归
(佐)
陈皮 (佐使) 升、柴
功用
补气升阳 补气健脾 养血和营 理气和胃 升举清阳
重用
补 气 便溏升去之 轻阳用
轻用
“凡脾胃喜甘甘而恶苦,喜补补 而恶攻,喜温温而恶寒,喜通通而恶 滞,喜升升而恶降,喜燥燥而恶湿”
(《医贯》)。
主治
清脾 阳胃 不气 升虚
思考
1、本方立法组方体现了作者何种学术 观点?
2、本方与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有 何异同? 3、本方与知柏地黄丸的功用、主治有 何异同?
一贯煎
(《柳州医话》)
制方原理
主治 阴虚肝郁证 立法 滋阴疏肝
配伍意义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川楝子——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
证属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归6g, 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6g,白 芍15g,白薇10g。
二诊:6剂药后,低热渐退,体温波动于 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痛依然, 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各30g,继服6剂。 前后共服药20余付,疾病告愈。
中气下陷证
(1)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
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 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 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2)气血津精下泄:久泻久痢,崩漏带
下,便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等。
气虚发热证
具有下列表现2项以上
①病程较长,一般在数月致1~2年之间。 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
“补中益气汤”提要
1、重用黄芪为君,配伍升、柴构成补气 升阳组方模式
2、治疗气虚清阳不升的常用方 3、体现“甘温除热”之法
脾不升清证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多呈间歇性发作
头痛案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继牵 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遇烦劳 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力,纳差, 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屡治
度疲劳时加重。 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 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
种抗生素无效。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为主诉 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用药不详)。此
后 低 热 经 常 发 作 , 体 温 波 动 在 37.2 ~ 37.7℃之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 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 头痛,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 苔薄白,脉细无力。
1、用方要点
病机 肾气虚,水液代谢失调
主症 肾虚 + 小便异常(多、少、失禁)
2、临证加减 畏寒肢冷者,易生地为熟地、易
桂枝为肉桂;重用附子6~15g、肉桂 5~10g。
右归丸
(《景岳全书》)
本方要点
组成 肾气丸去“三泻”加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枸杞子、当归,并以肉桂易桂 枝,桂、附之量加重而成。
(白薇、白芍、知母、生龙牡、银花、连翘)
补脾气三方学习要求
1、全面掌握四君子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制
方原理、衍化方剂。
2、掌握参苓白术散的君药与桔梗的配伍意义。 3、掌握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的意义。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
组配伍成意义
(君)黄芪 (臣)白术 (佐)防风
益气固表 助君药补气 疏风散邪
当归
(佐)
川芎
滋阴养血 (血中血药) 养血和血 (血中气药)
配入补气药是否可加强补血之效?
张璐:“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 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 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 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 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 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气,阴无由 以以化化也也。。
配伍特点
功用
主治 用方要点
临证加减
肾虚 + 阴虚
本方要求
全面掌握组成、功用、主治、制方原理 用药剂量比例、配伍特点及加减衍化方剂
左归丸
(《景岳全书》)
本方要点
组成 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
杞、龟、鹿、菟、膝而成。
功用 纯甘壮水,阳中求阴
使用注意 用药滋腻,不宜久服。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方剂学补益剂
2 分类
补益剂·概述
补气——气虚证 补血——血虚证 补阴——阴虚证 补阳——阳虚证 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3 补益形式 直接补益
间接补益
补益剂·概述
补气生血 阴阳互求 子虚补母 补益先后天
4 使用注意
补益剂·概述
(1)辨别证候的虚实真假 (2)注重调理脾胃 (3)虚中夹实宜兼顾 (4)煎服方法
肺气大虚,气阴耗泄
李杲:夏月热伤元气,汗泄津伤。
吴鞠通:“暑温因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 留恋”,而致“汗多而脉散大”。
此说影响极大,甚至源流不清,始末倒置。
临床应用
1、气阴两虚证 2、常用于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方》)
配组伍成意义
补而不滞,通而不破
(君) 熟地
② 持续低热,饮食失节或疲劳时加重
③ 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之征
④ 服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
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
具有上述表现2项以上
中气下陷证
(1)肌弛缓性疾病 如子宫脱垂、胃肝
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气、 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 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2)气血津精下泄 久泻久痢,崩漏带下,便
甘温平补
配伍桔梗 培土生金 黄芪为君 辅以升、柴
玉 屏 风 散 益气固表 补中寓散
生 脉 散 补敛气阴 补中寓收
第一节 补气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升 “补气升阳”之代表方
组成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1.方中何药为君?为什么? 2.配伍升麻、柴胡之意如何? 3.如何掌握方中药物用量?
治 法 益气养血以复脉
配伍意义
炙炙甘甘草草、人参、大枣 生生地地、麦冬、阿胶、麻仁
桂枝、生姜、清酒
益气补脾养心 养血滋阴充脉 通阳气以复脉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临床应用
使用指征:心悸,脉结代属气血(阴 阳)不足证者。
证由外感而致者尤宜。
后世应用发展
123..方《吴医中鞠学诸通入药去门多方入中》肺姜:经、“,桂一、切《参滋外、补台枣之秘之剂要温,》,皆用加自治 “此白肺方芍痿而”变成化滋。之阴者之”“。加减复脉汤”,故后世又
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 舌淡,脉虚软等。
男,72岁。便秘12年,大便3~5 天1行,干结难排,常用开塞露或服 大黄苏打片等药。诊见:形体消瘦, 疲倦无力,纳呆,舌淡苔白,脉虚细。
西医诊为老年慢性单纯性便秘,中 医辨证属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补中益气 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25g, 陈皮、升麻、柴胡各6g,当归10g,炙 甘草5g,制大黄15g。(煎汤顿服)
脾不升清证 气虚发热证 中气下陷证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 继牵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 遇烦劳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 力,纳差,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 官能症,屡治无效。诊见:面色萎黄, 语音低微,表情淡漠,四肢欠温。舌质 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
1.本案头痛与肝阳上亢之证有何不同? 2.本证与外受风邪之头痛有何不同?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问题
1.补血之剂,为何配伍补气药? 2.补血之剂,为何重用补气药? 3.本方是否可治疗气血两虚之证?
本方要点
由黄芪配伍当归组成,二者之比为5:1 原为血虚发热证而设 重用黄芪之意在于益气固表以挽回浮阳 若以黄芪补气生血则一般2~3倍于当归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组成
功用 纯Leabharlann Baidu无泻,阴中求阳 使用注意 用药滋腻,不宜久服。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本方要点
主治 喑痱 证候病机 肾阴阳两虚,痰浊上泛 功用 阴阳并补,开窍化痰 应用 据喑、痱证之主次而加减
补益剂小结
方 名 功用特征 用药特点
四 君 子 汤 益气补脾
补 参苓白术散 兼渗湿止泻 气 剂 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
加陈皮
异功散
兼痰湿咳嗽者 加陈皮、半夏 六君子汤
兼湿阻气滞者 加陈、夏、香、砂 香砂六君子汤
挟湿泄泻者 加药.莲.薏.扁.砂.桔 参苓白术散
中气下陷者 加芪.升.柴.归.陈,去苓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提要 1、长于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可保肺。
2、药性平和,补而不滞,培土生金,脾肺并治。
3、参、苓、术共为君药,桔梗的多重意义。
(5)不可滥补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苍白,气 短乏力,动则喘,食少便溏
组配成伍意义
人 (君) 人 参参
(臣) 白 术 (佐) 茯 苓 (使) 炙甘草
甘温平补脾胃之剂
益气补脾 益 补气健脾 气 健脾渗湿 健 益气和药 脾
使用要点
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与基本方
临证加减
兼气滞腹胀者
用方要点
肝郁
+
阴虚
肝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胀痛 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
与逍遥散临床应用之异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金匮要略》)
制方原理
病机 肾虚水液代谢失调 立法 温补肾中阳气,化气利水。
配伍意义
桂枝、附子——温补肾阳 生地、山茱萸、山药
——滋肾益精 泽泻、茯苓、丹皮
——利水渗湿,防滋腻碍邪
临床应用
脾不升清证
三大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呈间歇性发作
3.如何处方?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
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 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
芎9g)。
二诊:服药4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 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组方结构
补血
活血
本方为补血之剂,为何以补血活血立法? 本方为何常作为妇科调经之用?
四物汤应用源流
1.原为跌打损伤而拟; 2.《局方》用于妇人胎前产后诸疾;
(源于胶艾汤)
3.明代始用于治疗多种血虚证候。 4.汪昂将其列为补血首方,又称其为
“血病通治方”
四物汤要点
补血代表方 调经常用方 血病通用方
肺脾并补
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扶正固表御邪
1、体虚易感风邪 2、表虚自汗
生脉散
(《医学启源》)
配伍意义
人 参——益气生津 麦 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固敛气阴
(君) (臣) (佐)
补
气阴(津)
敛
主治 气阴两伤证
兼有耗泄之征者尤宜
临床应用沿革
张元素:“肺中伏火,脉气欲绝” 《赤水玄珠》:“肺气大虚,气促上喘, 汗出而息不续,命在须臾”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 为主诉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 用药不详)。此后低热经常发作,体温波 动在37.2~37.7℃之间,午后为甚,劳 累后亦加重,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 身乏力,时感头痛,纳眠尚可,舌质淡 红,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处方
人参参
芪、术、草
龙龙眼肉肉 茯神、远志、 木
当归
酸枣仁 香
益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气血双补
八珍汤
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加姜、枣) 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 常用衍化方
炙甘草汤
(《伤寒论》)
本方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复脉汤”
制方原理
证候病机 脉之搏动,缘于阳气鼓动阴血
本证之成因于阳气与阴血俱虚
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 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 炙甘草6g,白芍15g,白薇10g。
6剂药后低热渐退,体温波动于 二诊
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 痛依然,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 各30g,继服6剂。二旬之后告愈。
气虚发热证
甘温
除热
① 病程较长(数月至1~2年)
称本方为 “滋阴祖 方”
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
思考
本方由何方加减而成? 加减之理如何?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配伍意义
(君)熟地黄 (臣)山茱萸
山药 (佐)泽 泻
丹皮 茯苓
平补肾阴之剂
滋 填精益髓 肾 养肝涩精 阴 补脾固精
泄肾浊,防熟地之滋腻 清相火,制山茱萸之温 渗脾湿,合山药以健脾
无效。诊见:面色萎黄,语音低微,表 情淡漠,四肢不温。舌质淡,舌体胖 嫩,苔白滑,脉沉细。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
20g、白术15g、当归9g、陈皮6g、柴胡 6g、升麻6g、炙甘草6g、蔓荆子9g、川
芎9g)。
二诊:服药4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 纳增,已能入睡。宗原方,再服4剂, 头痛大减,已不头晕,心悸、气短亦 除。嘱按原方,再服4剂而愈。
配伍意义
(君) 黄黄 芪芪
(臣) 参.术.草 当归
(佐)
陈皮 (佐使) 升、柴
功用
补气升阳 补气健脾 养血和营 理气和胃 升举清阳
重用
补 气 便溏升去之 轻阳用
轻用
“凡脾胃喜甘甘而恶苦,喜补补 而恶攻,喜温温而恶寒,喜通通而恶 滞,喜升升而恶降,喜燥燥而恶湿”
(《医贯》)。
主治
清脾 阳胃 不气 升虚
思考
1、本方立法组方体现了作者何种学术 观点?
2、本方与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有 何异同? 3、本方与知柏地黄丸的功用、主治有 何异同?
一贯煎
(《柳州医话》)
制方原理
主治 阴虚肝郁证 立法 滋阴疏肝
配伍意义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川楝子——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
证属气虚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9g,当归6g, 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6g,白 芍15g,白薇10g。
二诊:6剂药后,低热渐退,体温波动于 36.8~37.1℃之间,身渐有力,头痛依然, 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牡各30g,继服6剂。 前后共服药20余付,疾病告愈。
中气下陷证
(1)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
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 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 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
(2)气血津精下泄:久泻久痢,崩漏带
下,便血尿血,遗尿遗精等,伴气短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等。
气虚发热证
具有下列表现2项以上
①病程较长,一般在数月致1~2年之间。 ②持续低热,或壮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
“补中益气汤”提要
1、重用黄芪为君,配伍升、柴构成补气 升阳组方模式
2、治疗气虚清阳不升的常用方 3、体现“甘温除热”之法
脾不升清证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脾胃气虚之象 2.病在五官头面 3.多呈间歇性发作
头痛案
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继牵 及左颈、头顶、项背。痛势绵绵,遇烦劳 则甚,夜不能寐,头晕,体倦乏力,纳差, 心悸气短,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屡治
度疲劳时加重。 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 ④用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
种抗生素无效。
患者,女,28岁,以间断性低热1年为主诉 于1997年8月5日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低热,经治疗热退(具体用药不详)。此
后 低 热 经 常 发 作 , 体 温 波 动 在 37.2 ~ 37.7℃之间,午后为甚,劳累后亦加重, 恶风汗出,渴喜温饮,全身乏力,时感 头痛,纳眠尚可,二便调,舌质红,舌 苔薄白,脉细无力。
1、用方要点
病机 肾气虚,水液代谢失调
主症 肾虚 + 小便异常(多、少、失禁)
2、临证加减 畏寒肢冷者,易生地为熟地、易
桂枝为肉桂;重用附子6~15g、肉桂 5~10g。
右归丸
(《景岳全书》)
本方要点
组成 肾气丸去“三泻”加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枸杞子、当归,并以肉桂易桂 枝,桂、附之量加重而成。
(白薇、白芍、知母、生龙牡、银花、连翘)
补脾气三方学习要求
1、全面掌握四君子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制
方原理、衍化方剂。
2、掌握参苓白术散的君药与桔梗的配伍意义。 3、掌握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的意义。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150)
组配伍成意义
(君)黄芪 (臣)白术 (佐)防风
益气固表 助君药补气 疏风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