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

第一讲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一章总论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四节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及涵义。

2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

3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 1 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

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胶片教学。

本章预计占用4学时。

教学器材

投影仪、胶片等。

复习提问

(提问) 1 在《会计学基础》中我们学习了会计的六要素,请回忆会计的六要素是指什么?

2 会计等式是什么?请谈谈你对其涵义的理解。

3简要回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与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内涵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主要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我国的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

具体来说,我国的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

3、满足相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2、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与社会环境

1、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会计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但并不是人类一有生产实践就产生了会计思想、会计行为。

2、会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③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会计”得到迅速发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兼会计学家卢卡.阿其巴勒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对借贷复式记帐法给予理论说明,从而产生了近代会计。

④从本世纪初以来,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企业趋向大型、联合和向国外扩展,对会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方法也不断更新,会计技术从手工操作逐渐向电算化过渡,会计理论也空前繁荣。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更需要利用会计来管理经济活动。

三、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内部会计)。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的作用就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它包括两

个方面的含义:

①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②它要求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是针对非持续经营而言的。

(三)会计分期假设

1、会计人员人为的将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经济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这种人为的分期就是会计分期。

2、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很多方法的方法产生的根源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是以币值不变、稳定为条件。

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它体现着社会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

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13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总体性要求;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客观性原则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验证性。

2、可比性原则

3、一贯性原则

可比性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4、相关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工作讲求时效,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

(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

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资本性支出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期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两者的划分不在于金额的大小。

(三)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但它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2、重要性原则

3、实质重于形式

〖第三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

分为两大类 1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2 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

费用

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1.含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①资产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即可以作为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②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③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④资产应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分类:

①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主要分类方式)

a.流动资产

b.长期资产

②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划分: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③其他分类方式

a.按其与货币的关系分:可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b.按其来源分:可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

(二)负债

1.含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①负债是一项经济责任或者说是一项义务,它需要企业进行偿还;

②清偿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③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的一种后果。

3.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

①流动负债

②长期负债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负债:或有负债,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负债。如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由或有事项准则进行规范)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剩余权利,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

的营业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的租金收入等。

注意:会计六要素中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作为另一要素“利润”的组成部分。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基于同“收入”中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同样的理由,费用中也不包括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同样作为“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罚款支出等。

注意:会计六要素中没有“成本”,而是“费用”。成本是资产的计价或费用的对象化。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在会计上把投资者因投入资本而享有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而把债权人权益叫做负债。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律

二、会计准则

三、会计制度

【课外作业】

1、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第二讲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现金

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二节银行存款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第四节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现金的会计核算

2、掌握银行结算方式及会计处理,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第一节和第二节

【难点】 1、不同银行结算方式的会计处理

2、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

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结合胶片教学和学生练习。

本章预计占用2学时。

教学器材

投影仪、胶片等。

复习提问

(提问)1、什么是资产?资产根据其变现能力分,可以分为哪几类?资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涉及货币资金同时收付的业务应记什么类型的凭证?教学过程

〖第一节现金〗

一、现金概述:

(一)现金核算的内容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货币资产。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的票证。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是指狭义的现金,即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二)帐簿设置

1、现金日记帐:序时帐、三栏式,日清月结

2、现金总帐:分类帐

3、明细帐:外币现金、人民币现金(有外币现金的企业)

二、核算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现金”

2、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

3、帐户结构:

三、主要帐务处理:

1、现金收入的帐务处理:

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借记“现金”,贷记相关科目。

eg1. 提取库存现金300元。

eg2. 销售产品收到货款70元,增值税11.9元。

eg3. 职工杨华交回差旅费剩余款85元(原借支500元)

2、现金支出业务的帐务处理:

eg1. 职工杨华报销差旅费550元(原借支500元)。

eg2. 企业行政部门购买办公用品90元。

3、现金的清查:

对清查结果,应及时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进行帐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现现金的长款或短缺,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eg. 某企业某月进行现金清查,结果如下:

1、现金清查中发现多款50元。

经反复核查,未查明原因,报经批准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2、现金清查中发现短款100元。

经核查,属于出纳员的责任。

〖第二节银行存款〗

一、银行存款概述: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帐户上的货币。我国银行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一)银行存款帐户

银行存款帐户分为基本存款帐户、一般存款帐户、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

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银行存款帐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银行存款帐户;不得在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帐户。

(二)银行存款结算方式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证等银行结算方式。

(三)结算纪律

不准出租、出借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

二、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1、会计科目:“银行存款”

2、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

3、帐户结构:

三、主要的帐务处理:

(一)银行存款收入的帐务处理

eg. 企业销售货物一批,货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款已存入银行。

(二)银行存款支出的帐务处理

eg. 行政部门支付电话费7,000元。

(三)不同结算方式下银行转帐业务的帐务处理:

1、支票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支票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是一种委付凭证。

(2)种类

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和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只能支取现金,转帐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能支取现金。普通支票既可支取现金,也可转帐,但画线后的普通支票只能转帐。在实践中,我国无普通支票。

(3)特点:①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付款人

②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10日内

③见票即付

④支票金额和收款人名称可授权补记

⑤适用于同城结算(同一票据交换区域)

违反支票使用规定的处罚:票面金额5%,但不少于1000元。

(4)帐务处理:

通过“银行存款”帐户进行核算。

eg. 某企业开出转帐支票一张,支付购材料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

2、汇兑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汇兑结算方式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

的结算方式。

(2)种类:汇兑分为信汇、电汇两种。

(3)特点:①适用于异地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

②简便、灵活

③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

转帐汇兑款严禁转入储蓄和信用卡帐户。

(4)帐务处理:

一般通过“银行存款”帐户进行核算,但如果付款单位向外地临时或零星采购通过银行汇出款项,存入汇入银行的采购专户,由当地银行监督使用,这部分外埠采购存款属于其他货币资金,不在“银行存款”科目核算。

3、委托收款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2)特点:①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

③凭已承兑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收取同城或异地款项。

④不受金额起点限制

(3)帐务处理:

4、银行本票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特点:①限同城(同一票据交换区域)使用

②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

③允许背书转让

所谓背书转让是指票据的持有人将票据转让给他人,而在票据背面签章承认的一种行为。转让人称为背书人或背书转让人;被转让人称为备背书人或被背书转让人。背书转让人要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④银行本票分为不定额和定额两种。定额本票面额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

⑤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2个月内

⑥适用范围广;商品交易、劳务结算、债务清偿均可使用;但并非任何款项均可使用,如上下级、跨国间不能使用。

(3)帐务处理:

付款单位:a. 取得本票后,据票面额入帐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

贷:银行存款

b. 办妥结算,报销时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收款单位:收到本票,根据进帐单入帐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银行汇票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特点:①限于异地使用,同城不能使用

②单位、个人均可使用

③允许背书转让

④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1个月内

(3)帐务处理:

付款单位:a. 取得汇票后,据票面额入帐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贷:银行存款

b. 办妥结算,报销时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c. 收到汇票多余款退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收款单位:收到汇票,根据进帐单入帐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分类:

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3)特点:①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②在银行开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③允许背书转让和贴现

所谓贴现是指持票人将尚未到期的期票转让给银行以取得资金提前使用的一种行为。它实质上是把票据背书转让给银行。(结合前面的“或有负债”讲述)

④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最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

⑤定日付款和出票后定期付款汇票的提示承兑期限为汇票到期日前;见票后定期付款汇票的提示承兑期限为出票日起1个月内;见票即付汇票无需承兑。

(4)帐务处理:

付款单位:a. 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用以购物时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xx承兑汇票

b. 汇票到期,划转票款

借:应付票据 xx承兑汇票

贷:银行存款

收款单位:a. 收票发货时

借:应收票据 xx承兑汇票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b.到期收回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xx承兑汇票

7、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异地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2)特点:①限于异地使用

②限于有购销合同的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使用

③金额起点为10万元,新华书店系统每笔金额起点为1000元

④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必须是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营管理较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3)帐务处理: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8、信用卡结算方式及其帐务处理

(1)含义: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其向特约购

货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2)种类: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3)特点:①单位卡不得存取现金,只能从基本存款帐户转帐存入,不得用于1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

②个人卡只限于持卡人持有的现金、工资性款项及属于个人

的劳务报酬收入转帐存入。

③金卡的善意透支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普通卡不得超过5千元。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信用卡透支的利息自签单日或银行记帐日起15日内按日息万分之五计算,超过15日按日息万分之十计算,超过30日或透支金额超过规定限额的按日息万分之十五计算。透支利息不分段,按最后期限或最高透支额的最高利率档次计算。

(4)帐务处理: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

贷:银行存款

四、银行存款的清查:

(一)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

1、企业或银行记帐错误(如多记、漏记、重记)

2、未达帐项

(二)未达帐项及其原因

1、含义:

2、原因:

(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步骤:1、把所有未达帐项分为两类:企业未入帐和银行未入帐;

2、把企业未入帐的,全部放在银行存款余额余额调节表的“企业银行存款帐面余额”一方;未记收的,加上;未记付的,减去;

3、把银行未入帐的,全部放在银行存款余额

余额调节表的“银行对帐单存款余额”一方;未记收的,加上;未记付的,减去。

〖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

一、含义: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就性质而言,其他货币资金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一样属于货币资金,但是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

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信用卡存款等。

二、核算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其他货币资金”

2、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

3、帐户结构:

三、主要帐务处理:

(一)外埠存款收支的帐务处理: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帐务处理: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三)银行本票存款的帐务处理:

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四)在途货币资金的帐务处理:

在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业务中,到月末时尚未达到的汇入款项。

借:其他货币资金——在途货币资金

贷:其他应收款

(五)信用卡存款的帐务处理:

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银行信用卡专户的款项。

(六)信用证存款的帐务处理:

信用证存款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专户的款项。

〖第四节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作用

二、货币资金控制的原则

三、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的规定

(一)现金管理办法

1.现金的使用范围

2.库存现金的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开支按规定允许

留存的现金的最高数额。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核定。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确定。远离银行或交通不便的企业,最多可为15天。

3.不准坐支现金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课外作业】

1、某企业采购员前往异地采购材料,行前办理银行汇票5,000元,采购归来后,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结算凭证,实报4,800元,其中材料价款4,102.56元,增值税697.44元,随后,收到银行汇票多余款收帐通知,上列余额200元,已收回入帐。

2、某企业4月30日的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为236400元,而银行对帐单上企业存款余额为2332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以下未达帐项,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①4月28日,企业委托银行代收款项5000元,银行已入帐,企业未入帐;

②4月28日,企业开出支票14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帐;

③4月29日,银行代收电话费1200元,企业未入帐;

④4月30日,企业送存支票8400元,银行未入帐。

第3章 会计核算基础 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2.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D.实地盘存制 3.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A.收益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D.营业外支出 4.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A.收益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D.营业外支出 5.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金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B.重要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D.可靠性原则 6.在会计年度内,如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 A.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增收益 B.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 D.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减收益 7.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作统一计量标准的是()。 A.劳动量度B.货币量度 C.实物量度D.其他量度 8.配比原则是指()。 A.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 B.收入与营业费用相配比 C.收入与产品成本相配比 D.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 9.财产物资计价的原则是()。 A.权责发生制原则B.配比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D.收付实现制原则 10.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A.支付职工工资B.支付当月水电费 C.支付本季度房租D.支付固定资产买价 11.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符合()。 A.历史成本原则B.配比原则 C.可靠性原则D.可比性原则 12.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符合()。 A.相关性原则B.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目录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六)及时性

31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练习地的题目参考详解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B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3.凡是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A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4.凡为形成生产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 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B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5.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这一做法提现的原则是()。C A.配比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6.在会计年度内,如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A

A.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增收益 B.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 D.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减收益

解释:收入-费用=利润,将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处理意味着费用减少,费 用减少必然造成利润增加,即虚增收益。 资本性支出增加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所以,将 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即增加资产的价值造成虚增资产。 7?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择统一计量标准的是( )。B A. 劳动量度 B ?货币量度 C. 实物量度 D.其他量度 11. 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 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这符合( )° C A. 历史成本原则 B ?配比原则 C ?可靠性原则 D ?可比性原则 12. 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度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 变更,这符合( )° B 8. 配比原则则是( )。D A. 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 C. 收入与产品成本互相配比 9?财产物资计价的原则是( ) A. 权责发生制原则 C. 历史成本原则 10. 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B. 收入与销售费用互相配比 D.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 C B. 配比原则 D ?收付实现制原则 )。D B. 支付当月水电费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饭店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文本

***饭店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本企业的会计工作,维护本企业及其投资人等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 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补充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 况,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第二章会计核算原则 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 四、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月、季、年)。 五、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做到记录准确,内容完整,方 法正确,手续齐备,符合时限。 六、本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帐。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回,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帐;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七、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计算应当相互配合。同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成 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帐。 八、企业的财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核算。除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财产的帐面价 值。 九、企业应当划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支出的效益及于一个以上(不含一个)会计 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支出;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支出。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有必要变更,一般应当 自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变更,并在变更年度的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章记帐与帐簿 十一、本企业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 十二、本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十三、本企业的记帐文字为中文。 十四、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当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各种原始凭证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手续齐备,数字准确。原始凭证经审核无误,才能据以填制记帐凭证。 十五、本企业设置日记帐、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三种主要帐簿以及各种必要的辅助性帐簿。 各种帐簿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或者凭证汇总表等登记,做到登记及时,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 各种帐簿中的记录,如需更正,必须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进行。 第四章流动资产 十六、本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招待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款项以及存货等。 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分别核算;应收款项,按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应收短期贷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分别核算;预付款项,按照预付货款(预付定金)、预交所得税和待摊费用等分别核算;存货按照商品、原材料、物料用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分别核算。 对于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当在年度资产负债表长期投资类下单列项目反映。 十七、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有多种货币的还应按不同的货币分别设帐登记。 十八、有价证券包括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股票和债券,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登记入帐。实际支付的款项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或者应计利息的,应将这部分股利或者利息金额作为暂付款项,通过其他应收款帐户核算。 有价证券的股利或者利息收入,以及有价证券售出或到期时所收到的款项与其帐面成本

会计基础知识试题 (1)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会计核算与会计预测 B.会计核算与会计决策 C.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D.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 【答案】C 2.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的会计基础,主要是( )。 A.权责发生制 B.应收应付制 C.收付实现制 D.统收统支制 【答案】C 3.由于( )的存在,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C 4.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 )。 A.会计机构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 C.记账会计人员 D.总会计师 【答案】B 5.会计对象是( )。 A.生产经营过程 B.企业所有的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C.会计主体 D.资金运动的数量方面

【答案】B 6.( )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A.会计核算 B.会计决策 C.会计控制 D.会计考核 【答案】A 7.某企业2009年3月发生了如下经济业务:①预付下季度房租20000元;②收到3月份销售商品货款25000元,款项已仔人银行;③购买1000元的办公用品;④预收购货方定金12000元,货物尚未发送。以权责发生制为计算基础时,3月份的收支净额为( )元。 A.24000 B.16000 C.4000 D.36000 【答案】A 8.企业销售商品时,如果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即使已经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 )的基本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重要性 【答案】B 9.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B.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继续适应持续经营假设 C.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D.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二是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货币,其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B 10.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 A.是有区别的 B.相互一致的 C.不相关的

最新整理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doc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 第一条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凭证和帐簿、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项的规定。 第二条公司采用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按有关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 第三条记帐方法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帐位币。人民币同其他货币折算,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海外企业应选定一种货币为记帐本位币。 第四条合资企业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收益和费用等应按实际收付的货币记帐,同时应选用一种货币为本位币,将所有外币折合成本位币记帐和编制财务报表。 第五条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必要时可用外国文字旁述;数目字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记载、书写必须使用钢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第六条公司对公司资本坚持资本确定、资本充实的原则。 第七条公司各单位收益与费用的计算,实行分级核算,按部设帐。 对同一时期的各项收入及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都必须在同一时期内反映,如应付工资、应提折旧等均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应提前或延后。 第八条公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非董事会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 第九条凡与公司合作经营的企业,应按合同规定的资本总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投入资本。具体如下: 1.以现金投资的,应以收到或顾入开户银行的日期和金额作为记帐依据; 2.以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实物投资的,应按合同规定并经检验核实的实物清单、金额、收到实物的日期作为记帐依据; 3.以专有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投资的,应以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日期为记帐依据; 4.各方交付的出资额,应由政府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出具验资报告后,据以发给出资证明。 第十条公司向其他单位投出的资金,应按投出时交付的金额记帐,所发生的收益和损失,应在投资损益科目中入帐,在利润表中单独反映。 第十一条公司对境外的投资或在境外购置房屋等固定资产,必须经董事会批准后方可行。 第十二条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使用单位用款时间计算利息。 第十三条公司以单价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5大类: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电子设备(如手提程控xxx 机、复印机、电传机等); 4.运输工具; 5.其他设备。 第十四条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1.房屋及建筑物35年; 2.机器设备(含室内装修)10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5年;

31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B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3.凡是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A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4.凡为形成生产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B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5.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这一做法提现的原则是()。C A.配比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6.在会计年度内,如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A A.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增收益 B. 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 D. 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减收益 解释:收入-费用=利润,将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处理意味着费用减少,费用减少必然造成利润增加,即虚增收益。资本性支出增加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所以,将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即增加资产的价值造成虚增资产。 7.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择统一计量标准的是()。B A.劳动量度 B.货币量度 C.实物量度 D.其他量度 8.配比原则则是()。D A.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 B.收入与销售费用互相配比 C.收入与产品成本互相配比 D.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 9.财产物资计价的原则是()。C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配比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 D.收付实现制原则 10.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D A.支付职工工资 B.支付当月水电费 C.支付本季度房租 D.支付固定资产买价 11.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符合()。C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12.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度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真实性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真实性? (一)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编辑本段(六)及时性 及时行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七)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九)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4个方面

财务知识 -->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此为依据。一般而言,要了解会计,首先应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即会计为谁算账,会计服务的范围是什么。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范围。对企业而言,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丰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辨别某个组织是否为会计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是否拥有独立资金。 (2)是否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 (3)是否编制独立的会计报告。 企业只有符合以上三点要求,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从理论上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法律个体。但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一个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务报告的实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财产清算。它是会计核算前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一个企业是继续经营,还是停止营业、破产清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为前提。例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才可以按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而是已经或即将停止营业、进行清算,则需要处理其全部资产,清理其全部债权债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及其结果,需要将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虽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不会面临停业清算,但企业也不能等到其结束经营活动时才去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报告。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会计年度。企业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将会计年度划分为若干较短的期间,如月、季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所以又称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一个企业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要最终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一个企业在若干年后歇业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经营决策要求及时得到有关信息,不能等到歇业时一次性地核算盈亏。为此,就要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一个个相等的期间,分期核算和反映。会计分期对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这样的会计方法。 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 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从总的方面来说,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果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原因和变化的情况及其对会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在会计核算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往往会导致不同会计期间成本、收入等指标口径的不一致,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价值。坚持一贯性原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而且可以制约和防止企业通过变更会计方法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和利润等会计指标的行为。 5、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3)相关性原则。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会计核算中,经常会出现相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例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认定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也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使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就不得随意变动,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当然也不是说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在会计核算中遵循一贯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

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从总的方面来说,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3、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论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浅析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 摘要:重要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的很多 方面都体现着重要性原则的精神。由于不同的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不完全相同,所 以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企业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好,会计信息应能 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全部要求。但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如 会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电脑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及购买财务软件费用等,基于 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在会计核算中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 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处理以降低成本之所以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因为经济 活动中确实存在一些对经济决策没有影响或影响微不足道的不太重要的经济业务。如 果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一是耗费财力,增加核算本身的成本, 而这种耗费又不能带来应有的效用;二是分散精务,影响会计信息折质量,特别是那 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三是忽视重点,不利于甚至影 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重要性原则是对客观性原则的灵活使用。即对于不重 要的会计事项可以不遵守性原则,而遵守重要性原则。本文主要论述重要性原则在在 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重要性;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 绪论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不同的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不完全相同,所以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企业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好,会计信息应能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全部要求。但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如会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电脑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及购买财务软件费用等,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在会计核算中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处理以降低成本。本文主要论述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1.重要性原则的概述 1.1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核算领域中的体现,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其中的一条。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下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1.2 重要性的基本特征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基础依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以下为会计核算的13大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客观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

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4---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5---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6---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