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炭材料

合集下载

多孔炭材料

多孔炭材料
一、多孔炭材料简介
概念
所谓多孔炭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 其孔大 小从具有相当于分子大小的纳米级超细微孔直到适于微生 物增殖及活动的微米级细孔。
优点
低密度、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热导率、耐腐蚀、高强度、 抗氧化、易加工。
二、炭泡沫的结构和性能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炭泡沫基本上是以树脂为前驱体。而到 90年代出现了新一代炭泡沫,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用沥青 和煤作为前驱体替代树脂制备炭泡沫。
(g)
(h)
石墨泡沫的衍射图样和层间距图
由图(g),002峰狭窄且不对称,表明石墨结构的高度有序性,最低的 层间距是0.33556nm,接近纯石墨,低于多数高性能的沥青基炭纤 维。随着层间距的降低,炭泡沫的热导率明显升高。由图(h)可知, 随着压力升高,层间距加大,且B组层间距低于A组。表明较长的反 应时间可以制得高热导率的炭泡沫。
具有很大的开孔和棱柱, 棱柱相互交联构成五边 形的十二面体,其炭形 态为难石墨化的玻璃态 炭,因此具有低的密度, 较低的机械强度和优异 的绝热性能。
选自陈峰,张红波,熊翔,闰志巧.炭泡沫的制 备、性能及应用,材料导报,2008,3(22)
树脂基炭泡沫
结构:存在大量分布均 匀的球形开孔和少量的 球形闭孔,孔径为200-40微米,气壁上有一 定数量的微裂纹(M)和 与其它气孔相交联而形 成的二次孔(P2),气孔 之间由石墨韧带(L)相 连。石墨韧带中的石墨 微晶顺着气孔壁的平行 方向,沿韧带的轴向呈 线性排列。
结论
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制得孔隙率高、孔隙大、低体积密度的 炭泡沫,但较短的反应时间制得的炭泡沫孔隙小且均匀。在 2800 °C石墨化后,随着层间距的减小,导热率增加,而较 长的反应时间可以制得高导热率和低层间距的石墨泡沫。

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一、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多孔碳基材料是一种具有在空隙内具有大量的孔结构的碳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它们是低成本、可持续、高效的能源材料,可以在储能、电催化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那么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先要选择一种适合的碳源。

目前常用的碳源有天然物质如木质纤维、煤炭和人工物质如聚苯乙烯、食品残渣等。

其次,需要添加一种活性物质以控制孔径和变形度。

多数情况下,常用的活性物质有ZnCl2,吡啶等。

同时,热解条件对孔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也有明显影响。

因此,热解条件也是制备多孔碳基材料的关键之一。

另外,生物质作为可再生、可持续的碳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生物质的多孔碳基材料制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种方法是利用水热制备木质素酰胺酯微球,然后把微球炭化,最后获得孔径和孔足尺寸可调的多孔碳基材料。

此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生物质作为碳源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二、多孔碳基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多孔碳基材料在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主要是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领域。

电化学储能主要是指通过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去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再将电能转化为物质的化学能。

由于多孔碳基材料具有高的电导率、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因此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有着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

多孔碳基材料因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异性,常被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通过与其他电极材料的组合,在超级电容器中能够达到更好的储能效果,并满足特定应用的能源要求。

例如,石墨烯和多孔碳基材料的复合体,能够有效增加材料的载流子传输和电容值。

2. 电池材料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数字电子设备中。

其中,多孔碳基材料在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制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多孔碳材料
多孔碳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的碳材料。

它具有大的
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

二、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碳化方法:通过碳化有机物质得到多孔碳材料。

常用的碳源有聚合物、生物质和天然矿物。

制备方法包括高温炭化、半焦炉碳化和气相
碳化等。

2. 模板法:将具有孔隙度的材料作为模板,在其表面包覆一定的碳源,再进行炭化处理,即可得到多孔碳材料。

常用的模板材料有硅胶、纳
米颗粒、纤维素等。

3.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引入孔道,得到多孔碳材料。

常用的化学处理包括氧化、酸洗、碱洗等。

三、多孔碳材料的应用领域
1. 电化学储能领域:多孔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

2. 气体吸附领域:多孔碳材料在吸附剂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制备
吸附天然气的催化剂、空气净化等。

3. 催化剂领域:多孔碳材料可以制备成各种形貌的催化剂,具有高度的催化性能和选择性,应用于催化加氢、催化裂化、脱氮等反应。

4. 生物医学领域:多孔碳材料可以用于药物递送、生物成像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总之,多孔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断发展和创新制备方法,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多孔碳材料是一类具有大量微孔和孔隙的碳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电化学能量储存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孔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孔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模板作为孔道的模型,在模板表面或内部涂覆碳源物质,形成多孔碳材料。

模板材料可以是聚苯乙烯球、硅胶、纳米颗粒等,碳源物质可以是有机物、碳黑等。

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涂覆、炭化、模板去除等步骤。

二、直接碳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直接碳化法是将碳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化为碳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在制备多孔碳材料时,常用的碳源物质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高分子材料。

制备过程中,常需要进行碳化、活化等处理,以便形成多孔结构。

三、可离析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可离析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大孔、中孔多孔碳材料的有力手段。

其基本思路是以复合高分子乳液作为模板,在高温下炭化,形成多孔碳材料。

在可离析模板法中,模板主要起模拟孔对多孔碳材料性质影响规律的作用。

优点是模板完全燃尽后留下无痕迹的孔道,孔径大小可精密控制。

四、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碳材料气相沉积法是利用气态前驱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催化反应生成碳材料,具有反应速度快、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在制备多孔碳材料时,常用的气态前驱体有乙烯等低分子烃类、甲醛、三聚氰胺等有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调节制成多孔碳材料。

综上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非常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领域。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的多孔碳材料。

热解多孔碳

热解多孔碳

热多孔碳是指通过高温热解特定碳源材料生成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

多孔碳材料具有高比表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可以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电学电容器、超级容器等领域。

其应用的关在于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控制,通过调节热解条件和源材料,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常见的碳源材料包括聚合物、纤维素、天然有机物等。

热解过程中,碳源材料经过高温处理,部分物质会挥发出来,而碳元素则聚集形成碳骨架,形成多孔结构。

热解温度和时间会对最终多孔结构的形成和孔隙分布产生影响。

热解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多样,包括碳化剂热解法、无碳化剂热解法、模板法等。

其中,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碳源材料中加入模板剂,如纳米颗粒、聚合物微球等,制备出具有相应孔径和孔隙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总之,热解多孔碳是一种通过高温处理碳源材料,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料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多孔碳材料是一种优异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制备和表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断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本文将对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多孔碳材料的制备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常用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有机气体加热至高温,然后通过气相反应得到多孔碳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制备出的多孔碳材料孔径分布较窄,对于较大孔径的多孔碳材料制备效果不理想。

2. 盐模板法盐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盐溶液涂在碳材料表面,待其干燥后在高温下烧蚀掉盐晶体,得到多孔碳材料。

盐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孔径分布范围广、制备过程简单等特点,但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貌的多孔碳材料制备效果不理想。

3. 滴定凝胶法滴定凝胶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先将一种含碳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再加入一种特殊的凝胶剂,使其形成凝胶。

凝胶在低温下煅烧,即可得到多孔碳材料。

滴定凝胶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具有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形貌的多孔碳材料等优点,但对于制备孔径较大的多孔碳材料不适用。

二、多孔碳材料的表征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束缚电子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信息。

SEM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的孔洞分布、孔径大小和孔道连通性等信息。

2. 红外光谱(FTIR)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检测多孔碳材料的红外吸收谱来推测样品的化学结构。

FTIR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中的羟基、羰基和酯基等官能团。

3. 压汞法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多孔碳材料表征技术。

它通过测定压力变化来分析样品中的孔隙结构。

压汞法能够反映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大小、孔容和孔隙度等信息。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多孔碳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的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不仅可以用于吸附材料、电容器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能源存储、环境污染处理、生物医学等领域。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碳化法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是模板法。

模板法是利用一种模板物质作为模板,在其周围构筑碳前体物质,经过炭化或焙烧后去除模板物质得到多孔碳材料。

常用的模板物质有聚苯乙烯微球、硅胶、氧化铁纳米颗粒等。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孔隙结构规整、孔径均一的特点。

第二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适当溶剂中的碳前体物质溶胶通过凝胶反应生成凝胶体,再经过干燥和焙烧等处理得到多孔碳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孔隙结构可调控、比表面积较大的特点。

第三种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是碳化法。

碳化法是将含碳物质经过高温热解或炭化处理得到多孔碳材料。

常用的碳化物包括聚合物、天然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等。

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孔隙结构可调控、热稳定性好的特点。

在实际制备多孔碳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控碳前体物质的种类、添加助剂以及控制炭化或焙烧条件等方法来改变多孔碳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碳前体物质和不同的碳化温度来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和孔隙分布。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多孔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制备方法出现,为多孔碳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多孔炭材料造孔方法

多孔炭材料造孔方法

多孔炭材料造孔方法多孔炭材料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材料,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能源、环保、催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孔炭材料造孔方法。

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利用气态物质在高温和低压下分解和沉积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前驱体和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孔径和孔型的多孔炭材料。

CVD法主要适用于制备高温下稳定的多孔炭材料。

2. 碳化法碳化法是一种通过在高温下热处理碳源来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碳源可以是天然材料如木材、植物、煤等,也可以是碳化合物如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在高温下,碳源会发生碳化反应,形成多孔碳材料。

碳化法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凝胶,再通过高温处理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在溶胶-凝胶法中,有机或无机前驱体通常被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并经过水解、缩合反应形成凝胶。

经过干燥和高温处理后,凝胶转化为多孔炭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具有高度可调的孔径和孔型,并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4. 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通过有机或无机模板来制备多孔炭材料的方法。

模板可以是聚合物、天然有机物、金属或无机颗粒等。

在模板法中,模板先和碳源混合,然后经过炭化或碳化过程来去除模板,形成多孔炭材料。

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具有可调的孔径和孔型,并且可以制备出复杂的孔道结构。

综上所述,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非常多样化,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制备方法来制备高质量的多孔炭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孔炭材料
所谓多孔炭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 其孔大小从具有相当于分子大小的纳米级超细微孔 直到适于微生物增殖及活动的微米级大孔。
多孔炭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导电、传热等一 系列优点。多种形态的活性炭是这类材料的典型例 子,它们在气体和液体的精制、分离以及水处理和 空气净化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 活性炭纤维 膨胀石墨 微纳米多孔炭材料
国内外活性炭的生产现状
二战前后,美国的AC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80年代后, 第三世界国家的AC工业开始发展,产量逐渐增加,到目 前,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生产AC,年产量达70多万吨。
国外AC工业起步较早,活性炭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西方 一些方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人均活性炭需求量达到300400克/年·人。目前世界活性炭年消费量超过70万吨, 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长。
炭化样与活化样SEM图
活性炭的主要性能表征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BET比表面测定仪
孔隙结构
SEM TEM STM
表面化学结构
FTIR RAMAN
微晶结构
XRD
BET吸附理论
吸附的发生是由于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发生相互 作用。吸附作用一般分为两类,一种为物理吸附,即吸附 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引力,另一种为化 学吸附,即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之间形成表面化学键。
我国的AC产量也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单从出口来看,我 国早在1995年就已超过美国,成为活性炭最大的出口国。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日等国已开展高比表面AC的研 究工作,并获得比表面积>3000m2/g的实验室样品。
AMOCO公司研究发现,在煤或石油焦中加入数倍的碱活 化处理可使AC比表面迅速提高,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吸附 容量的AC。从此采用KOH作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高 比表面积、性能良好AC的新型方法及产品不断出现。
1000
800
600
400
200
0 AC
AC-r0.5
AC-r2
Sample
AC-r5
AC-r10
图 由煤沥青与不同升温速率下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
Desorption Dv(d) / cm3/nm.g
0.030 0.025 0.020
AC AC-r0.5 AC-r2 AC-r5 AC-r10
聚氯乙烯,聚丙烯,各种树脂等
其它
蔗糖、砂糖,蜜糖,旧轮胎等
制备方法
物理活化法 利用气体介质对原料进行活化成孔 化学活化法 利用化学试剂对原料进行活化成孔 化学–物理活化法 先化学活化再用物理法进一步扩孔
物理活化法工艺流程图
原料 粘结剂
活化介质: CO2、空气、
烟道气等
水蒸汽
混合
成型
炭化
活化
AC的突出优点是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具有 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以及使 用失效后容易再生等性能。
它能脱色、脱臭、脱硫、脱苯,还能选择性地脱除液相或 气相中某些化学杂质。
它也能吸附某些物质作为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度大大加 快,是良好的催化剂裁体。
AC广泛用于国防、化工、石油、电子、纺织、食品、医 药、交通能源、农业、原子能工业、城建、环保等方面。
实验设计
实验安排 第一阶段,原料分析 第二阶段,预氧化,温度400–450℃ 、时间1–4h、
升温速率0.5–10℃/min 第三阶段,炭化,活化
水平 1 2 3
炭化温度(A) 炭化时间(B) 活化温度(C) 活化时间(D)

min

min
350
30
800
80
400
45
850
100
450
60
物理活化法工艺
炭化过程分为400℃以下的一次分解反应,400700℃的氧键断裂反应,700-1000℃的脱氧反应 等三个反应阶段,经过上述三个反应阶段获得缩 合苯环平面状分子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炭化物。 炭化物的吸附能力低,这是由于炭中含有一部分 碳氢化合物、细孔容积小以及细孔被堵塞等原因 所致。
吸附等温线是在恒定温度下平衡吸附量与被吸附气体压力 的关系曲线 。
BET吸附理论
吸附等温线类型
不同恒温时间下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
Specific surface area / m2/g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AC-h1
AC-h2
AC-h3
Sample
PC-r5
PC-r10
Sample
图 煤沥青与不同升温速率下前驱体中挥发分及TI含量
(a)
(b)
(c)
(d)
(e)
图 煤沥青与各前驱体SEM图 (a) CP (b) PC-r0.5 (c) PC-r2 (d) PC-r5 (e) PC-r10
1400
1200
Specific surface area / m2/g
物理活化法工艺
活化阶段通常在大约900℃下,把炭暴露于氧化 性气体介质中进行处理而构成。活化的目的是清 除炭化过程中积蓄在孔隙结构中的焦油物质及裂 解产物,以提高孔容积或比表面积。活化过程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除去被吸附质并使被堵塞 的细孔开放;进一步活化使原来的细孔和通路扩 大;随后,由于碳质结构反应性能高的部分的选 择性氧化而形成了微孔组织。
瓷管
气体流量计
尾气吸收装置
KOH活化机理
一般认为,碳材料与KOH的主要反应方程为:
4KOH C K2CO3 K2O 2H 2
还有如下反应发生: 2KOH K2O H 2O C H 2O H 2 CO
CO H 2O H 2 CO2
K 2O CO2 K 2CO3
K2O H2 2K H2O
K2O C 2K CO K2CO3 2C 2K 3CO
KOH作为活化剂的成孔机理
认为反应分为低温脱水和高温活化两个阶段。 通常500℃以下低温脱水阶段几乎没有成孔反应, 600℃ 时有一定微孔生成,800℃生成中、大孔反应明显加速。 在活化剂的作用下,消耗掉的碳主要生成了碳酸钾,从 而使产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800℃左右,金属钾(沸点 762℃)析出,钾蒸气不断挤入碳层之间进行活化。活化反应 从原料外表面开始、逐渐向颗粒内部扩展,这就是所谓的径 向活化。活化温度越高、活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径向活化 过程。但过高的活化温度与活化时间也会促使横向活化的进 行,使产物微孔分布变宽、大孔比重增加。
0.008
0.006
0.004
0.002
0.000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Pore Width / nm
实验设计
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设计 工艺流程。
指出要考察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安排实验进 程?
实验设计
软化点 元素分析 灰分、挥发分
物理活化机理
水蒸汽活化机理:
C H2O H2 CO 130 kJ
C 2H2O 2H2 CO2 97kJ
CO2活化机理:
C CO2 2CO 163 kJ
活化过程中,气体与碳发生反应的同时,使被吸附的碳 氢化合物部分地发生分解而除去。活化第一阶段,除去被吸 附质并使被堵塞的细孔放开;进一步活化,使原来的细孔和 通路扩大;随后,由于碳质结构反应性能高的部分的选择性 氧化而形成了微孔组织。
日本以双电层电容的应用为契机,加强对高吸附能力AC 的研究工作。关西热化学株式会社用KOH活化石油焦制备 出高比表面AC,并在1992年投产,商品牌号为 MAXS0RB。日本大阪煤气公司以中间相炭微粒为原料, 通过KOH活化制得了比表面积高达4000m2/g的AC。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展开了类似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东北林大的郭幼庭等人以水解木质素为原料,以碱类化合
AC-h4
不同预氧化恒温时间下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
Volume / cm3/g
AC-h1
420
AC-h2
AC-h3
AC-h4 390
360
330
300
270
240
210
0.0
பைடு நூலகம்0.2
0.4
0.6
0.8
1.0
P/P 0
不同恒温时间前驱体制得活性炭中孔孔径分布
Desorption Dv(d) / cm3/g
多孔炭材料之一
活性炭
主要内容
活性炭简介 活性炭结构 活性炭的制备 活性炭的应用
活性炭的基本性质 活性炭的国内外生产现状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微晶结构、孔隙结构、表面化学官能团 活性炭表面形貌
原料来源 活化方法与工艺 活化机理
吸附材料 催化剂载体 储氢储电
简介
AC是黑色多孔物质,由微晶炭和无定型炭构成,含有灰 分。
0.015
0.010
0.005
0.000
2
4
6
8
10
12
Pore Diameter / nm
图 由煤沥青与不同升温速率下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中孔孔径分布
Desorption Dv(w) / cm3/nm.g
0.018 0.016 0.014
AC AC-r0.5 AC-r2 AC-r5 AC-r10
0.012
软化点 温度、时间
碱炭比
KOH
粒度
温度、时间
煤沥青
预氧化
浸渍
粉碎
炭化活化
产品
干燥
水洗
酸洗
比表面积 灰分
pH值
实验设计
考察因素 原料分析(元素组成、灰分、挥发分、软化点) 预氧化条件(预氧化温度、时间、氧化介质及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