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大核心能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事物的特征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地理高考中强调的能力之一。
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
[考点梳理]:
Ⅰ定性概括
对地理事物进行定性概括在教材里经常看到,如对某地理事物的定义。
在考试中常见的定性概括有:地形特点、水文特征(流域特征、水系特征,河段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等。
一、地形(地貌、地势)特征总体分析
1、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2、地面起伏状况(地势):描述地形高
低起伏的变化趋势
①地势高低的变化趋势(方向):如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等(通过地形变化、海拔变化或等高线判断)
②坡度陡缓:(等高线疏密判断)
③相对高度
3、海拔高度
4、分布特点
二、河流(外流河、内流河、水系、河段)水文特征总体分析
(一)分析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
1、流量--------反映水资源的多少
(1)流量的大小
总流量: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
分段流量: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
(2)流量的变化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季节变化、日变化
2、水位(米)变化
流量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
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3、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气候)
4、有无结冰期
影响因素:气温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形成的条件
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凌汛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含沙量(克/米3)
(1)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下垫面、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状况人类活动(2)某一河段: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7、航运价值:流量、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
(二)分析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1、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
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
水位变化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航运价值:季节性航运(夏季)
水能资源贫乏(地势落差小)
2、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水位变化大: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汛期较短,季节变较大:降水季节短含沙量大: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结冰期较短:冬季较短
航运价值低: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平坦,但泥沙淤积严重,加之水量小
水能资源:中上游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形成梯级开发
3、秦-淮以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雨季长,流域面积广)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高: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中上游水能资源较为
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4、西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低:山高谷深,多峡谷
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量丰富
5、西北地区河流(多内流河)水文特征
流量小: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
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较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或时令河
汛期:短(夏汛)
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都较低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三)水系特征
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三、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天气特征
(一)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描述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差大,降水少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寒长,夏短暖,降水少
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少
(二)气温特征:从年均温、年温差、日温差三个方面描述
(三)降水特征:从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描述
(四)天气特征:分析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①冷锋过境前后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阴雨大风天气,降水时间短、强度大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②暖锋过境前后天气特征: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阴雨天气,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过境后: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③准静止锋:持续数日的阴雨天气(长江梅雨天气、昆明-贵阳准静止锋)
④气旋(低压)天气特征:气流(中心)上升,产生降水,呈阴雨天气
⑤反气旋(高压)天气特征:中心气流下沉,天空少云,呈晴朗天气
四、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数量、水量)、土壤等。
五、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七、人文地理特征总体分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资源、旅游、环境状况
八、农业生产特征和工业生产特征
九、产业结构特征:产业构成主次地位、各构成发展变化等
Ⅱ、定量表述
定量描述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应该做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高考中,定量描述常以点、线、面、计量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特点)(一)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
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
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一种是要求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
往往得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趋势等,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面积等方
面去考虑。
(三)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对其面积大小、形状应加以注意。
二、计量图表类。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
在做题时一定要重视其坐标代表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其数据类型进行相应描述。
[高考题回顾]: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6分)(2008北京第36题)
图9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8分)
参考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例2: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6分)(2008全国Ⅱ第36题)
D湖泊(图6a)
的湖面海拔约3800
采,降水资料如图
6b所示。
D湖沿岸地
区地形平坦,发现有
走量古代农耕遗迹,
包括相互交织的人
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
(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
参考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春、秋季即可得分) (2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
旱(4分);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
因此,增大水体面积,井使水面与高台(台理)交错分布(3分)。
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3分),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
害(2分)。
例3:(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备题。
(2008全国Ⅱ第39题)
抗日战争爆发
后,苏联援华物资
通过西北陆路运到
中国。
英美物资通
过香港、越南和
1938年开通的滇
缅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
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特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
问题。
”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
答案:(1)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2)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
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一项给3分,满分10分。
)
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
“区位”这一部分内容,有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共性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小)。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地下水、降水),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国家惠农政策)。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廉价。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农药、化肥。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或者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两侧选择厂址,多风向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一)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
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二)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
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
港湾:避风浪、背风地带。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抛锚空间。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依托城市: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
便旅客,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少大风、少暴雨天气日数,大气能见度好。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且要有快速便利交通干线与市内连接。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城市交通的规划:
①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
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
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②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
③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
④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漏水,防止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城镇。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
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获得较大发射初速度(也与可节省能源)。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水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旅游业区位分析:
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
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
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
A.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
B.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十二、商业区位分析
1、商业从事商品流通或提供劳务服务,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活动。
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范围、人口密度、消费水平)。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
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CBD),商业活动范围大──一般以零售为主。
消费人群:多。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一般以批发为主。
②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消费人群:多。
等值线的归类及其判读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的知识涉及较多。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等温线、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和与此相关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比例也很高;等盐度线、酸雨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降水量线也在不同年份、不同省区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另外等震线、等地租线、等深线、等潜水位线等等值线也进入高考等值线的考查视野中。
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几种最为重要。
二、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②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定高于或低于另一侧的数值;
③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或相差一个等值距;
④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也不能在图中中断(除等高线可以在陡崖处重叠,悬崖处相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