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合集下载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4•【字号】皖政[2006]106号•【施行日期】2006.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皖政〔2006〕10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现予公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皖政〔2006〕40号)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6项)1Ⅰ-1鞭打芦花宿州市萧县2Ⅰ-2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3Ⅰ-3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4Ⅰ-4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5Ⅰ-5徽州民谣黄山市6Ⅰ-6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二、民间音乐(12项)7Ⅱ-1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8Ⅱ-2皖西大别山民歌六安市9Ⅱ-3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10Ⅱ-4金寨古碑丝弦锣鼓六安市金寨县11Ⅱ-5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12Ⅱ-6铜陵牛歌铜陵市铜陵县13Ⅱ-7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14Ⅱ-8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15Ⅱ-9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16Ⅱ-10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17Ⅱ-11徽州民歌黄山市18Ⅱ-12齐云山道教音乐山市休宁县三、民间舞蹈(10项)19Ⅲ-1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20Ⅲ-2临北狮子舞蚌埠市五河县21Ⅲ-3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22Ⅲ-4秧歌灯滁州市来安县23Ⅲ-5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24Ⅲ-6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25Ⅲ-7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26Ⅲ-8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27Ⅲ-9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28Ⅲ-10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12项)29Ⅳ-1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30Ⅳ-2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31Ⅳ-3坠子戏宿州市32Ⅳ-4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33Ⅳ-5推剧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34Ⅳ-6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35Ⅳ-7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36Ⅳ-8梨簧戏芜湖市37Ⅳ-9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38Ⅳ-10皖南花鼓戏宣城市39Ⅳ-11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40Ⅳ-12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五、曲艺(5项)41Ⅴ-1门歌合肥市包河区42Ⅴ-2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43Ⅴ-3清音阜阳市太和县44Ⅴ-4渔鼓阜阳市界首市45Ⅴ-5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六、杂技与竞技(2项)46Ⅵ-1华佗五禽戏亳州市47Ⅵ-2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七、民间美术(9项)48Ⅶ-1火笔画合肥市49Ⅶ-2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50Ⅶ-3萧县农民画宿州市萧县51Ⅶ-4民间剪纸阜阳市52Ⅶ-5凤画滁州市凤阳县53Ⅶ-6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54Ⅶ-7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55Ⅶ-8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56Ⅶ-9徽州篆刻黄山市黟县八、传统手工技艺(15项)57Ⅷ-1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58Ⅷ-2紫金砚制作技艺淮南市、六安市寿县59Ⅷ-3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淮南市60Ⅷ-4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61Ⅷ-5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2Ⅷ-6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63Ⅷ-7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64Ⅷ-8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65Ⅷ-9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66Ⅷ-10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67Ⅷ-11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68Ⅷ-12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69Ⅷ-13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70Ⅷ-14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71Ⅷ-15绿茶制作技艺(黄山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毛峰、太平猴魁、屯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溪绿茶、松萝茶、六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安瓜片、霍山黄芽)九、传统医药(1项)72Ⅸ-1新安医学黄山市十、民俗(11项)73Ⅹ-1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74Ⅹ-2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75Ⅹ-3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76Ⅹ-4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77Ⅹ-5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78Ⅹ-6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79Ⅹ-7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80Ⅹ-8徽菜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81Ⅹ-9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82Ⅹ-10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83Ⅹ-11轩辕车会黄山市黄山区。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安徽的传统技艺。

安徽的传统技艺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徽派建筑、徽派木雕、露胆瓷等。

徽派建筑是安徽传统建筑的代表,它以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徽派木雕是安徽传统木雕艺术的代表,它以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生动的造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露胆瓷是安徽传统陶瓷艺术的代表,它以独特的釉色和精美的纹饰而备受瞩目。

除了传统技艺,安徽还有许多具有浓郁民间艺术特色的项目。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花灯。

安徽花灯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花灯包括灯笼、灯彩、灯雕等多个类别,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民间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

安徽的花灯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

此外,安徽的民间艺术还包括皮影戏、布艺、剪纸等。

皮影戏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和道具,在灯光的照射下,通过操纵和演唱来讲述故事的传统戏曲形式。

安徽的皮影戏技艺独特,戏剧性强,深受人们喜爱。

布艺是安徽又一项传统手工艺,以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

剪纸则是一种利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手工艺术,既可以作为装饰品、礼品,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

此外,安徽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也非常丰富多样。

比如清明时节,人们会踏青祭祖,扫墓祭奠。

这一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并且成为安徽人民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之一。

还有端午节,这一节日源于古代中国斗争的英雄人物屈原,当天人们会舞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一起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此外,灯节、莲花会、文化旅游节等也是安徽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等。

这些项目不仅是安徽的独特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蕴藏着安徽各民族深厚的文
化底蕴,彰显了安徽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而且还内含着安徽省历史上的灿烂文明,为外
来的人们提供了很多的文化资源。

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辨识的有:第一,安徽省汉族传统乐器“小唢呐”,它是
由汉族祖先发明的,是古代乐器中特有的一种,在安徽甚为普及,是汉族的国粹;第二,
安徽省的汉传佛教技艺,它是一种复杂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彩色绘画、铜像雕塑、佛家建
筑和佛教文学为主要内容;第三,安徽省汉族传统剪纸艺术,它是最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主要表现手工剪纸的技巧,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别致的图案,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三维形象。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增加,可以分为民俗和技艺两大类,其中的米林民俗就是传统的安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林的祭祖活动清新淡雅,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村落,蒙眬族技艺是在安徽省新增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了安徽省蒙族技艺元素,旨在保护安徽省的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技艺。

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不仅能增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安徽省历史的纵深感
更加强烈,也能够为安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起点和基础,它的存在是一把开启
安徽省文化的钥匙。

因此,保护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不仅要防止遗产逐渐流失,还要通过政府部门支持,加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力度把它们传承下去!。

安徽这29道美食,已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这29道美食,已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这29道美食,已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淮南牛肉汤二、临涣酱培包瓜淮北市濉溪县的特产。

三、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的特色美食。

四、观音豆腐腐婢树叶特制而成的。

五、五城豆腐干黄山市特产。

六、皖南火腿皖南火腿产于黄山市。

七、顶雪贡糕顶雪贡糕是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特产。

八、颍州枕头馍是安徽阜阳的传统小吃。

九、公和堂狮子头是安徽庐阳的传统名点。

十、一品玉带糕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传统糕点十一、耿福兴传统小吃安徽芜湖市美食。

十二、无为板鸭无为板鸭是安徽省芜湖市的一道特色美食十三、水东蜜枣安徽省宣城市特产十四、胡玉美蚕豆辣酱胡玉美蚕豆酱是安庆名产。

十五、徽州顶市酥十六、徽州烧饼十七、丫山藕糖芜湖南陵县特产。

十八、涡阳苔干十九、姚村闷酱宣城郎溪县特产。

二十、正兴隆酱菜宣城泾县特产。

二十一、乌江霸王酥马鞍山和县特产。

二十二、阚疃大块板鸡毫州市利辛县特产。

二十三、嵌字豆糖黄山市祁门县特色小吃。

二十四、甘露饼天长市传统糕点。

二十五、蒙城油酥烧饼毫州市特色小吃。

二十六、王魁知麻花毫州特产。

二十七、一闻香糕点一闻香糕点的棉香酥、舌头酥、寸金糖、麻片享有亳州“四大名点”的美誉。

二十八、绩溪挞粿宣城市特色小吃。

二十九、四季春传统小吃芜湖市镜湖区境内。

四季春传统系列小吃主要有荷香烧麦、松针蟹黄汤包和方糕等。

安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以上这29道美食的制作技艺,已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70项,其中新入选项目65项,扩展项目5项)
新入选项目(6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4项)
1
Ⅰ—19
庄子传说
亳州市蒙城县
2
Ⅰ—20
蒙城歌谣
亳州市蒙城县
3
Ⅰ—21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芜湖市镜湖区
4
Ⅰ—22
九井沟传说
宿松县
二、传统音乐(6项)
5
Ⅱ—27
黄山市祁门县
九、民俗(5项)
61
Ⅹ—39
吴山庙会
合肥市长丰县
62
Ⅹ—40
张家祠祭祀活动
阜阳市临泉县
63
Ⅹ—41
降福会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会
黄山市黄山区
65
Ⅹ—43
许岭灯会
宿松县
扩展项目(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戏
亳州市谯城区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县
3
Ⅶ-10
徽州三雕
45
Ⅷ—76
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46
Ⅷ—77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47
Ⅷ—78
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州区
48
Ⅷ—79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49
Ⅷ—80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夹弦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徽剧
黄山市
201
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 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 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 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 元、明、清等朝而不衰。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 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 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 点。歙砚雕刻精湛,造型 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 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 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歙砚石质美如碧玉,腻如 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 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 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 等特点。因此有“龙尾歙 砚天下冠”之说。歙砚雕 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 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 刀法刚健,花式多变。它 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 新安风光、小桥流水或神 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高山出名茶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的生产基地。
早在明清年代,就有僧人采制高山野茶,就被山民接受,手工制作 了历史名茶北源茶、紫霞茶和黄山云雾茶。由于“白毫披身,芽尖 似峰”故先取名“毛峰”。“毛峰”运到上海被英国茶商称赞,名 扬上海,并打通外销渠道,成为“名震欧洲”的佳品。后来“毛峰” 产地扩展及整个黄山南北麓,“毛峰”也改名为“黄山毛峰”。解 放后,黄山毛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 名茶之一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的价值在于其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包 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黄山毛峰自创制至今已有1百 多年的历史,它超群的自然品质和精堪的手工制作工艺使黄山毛峰 逐步成为烘青绿茶中的佼佼者。它的制作工艺对后期烘青类绿茶的 研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为徽州人独特的茶礼、茶仪、茶艺、 茶会、茶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山区茶农的重要经济来 源。
•明末清初,徽戏形成于安庆石牌、枞阳、桐城一 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腔和俗曲。 •嘉靖年间,青阳腔即已兴起。外来的昆山腔在徽 州地方和安庆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 “皖上曲派”,并和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 青·昆”、“昆·池雅调”著称。 •多年来,徽剧先后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剧目奖、 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中国首届戏曲“红梅 奖”大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赴上海、北京、香 港、澳门、日本、台北、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各 界人士的好评。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计1项)1 Ⅰ—1 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二、传统音乐(计6项)2 Ⅰ—1 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3 Ⅰ—2 巢湖民歌巢湖市4 Ⅱ—3 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5 Ⅱ—4 徽州民歌黄山市6 Ⅱ—5 大别山民歌六安市7 Ⅱ—6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黄山市休宁县三、传统舞蹈(计4项)8 Ⅱ—1 花鼓灯蚌埠市、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9 Ⅲ—2 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10 Ⅲ—3 灯舞(东至花灯舞)池州市东至县11 Ⅲ—4 傩舞(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12项)12 Ⅲ—1 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13 Ⅲ—2 黄梅戏安庆市14 Ⅲ—3 庐剧合肥市、六安市15 Ⅲ—4 泗州戏宿州市、蚌埠市16 Ⅲ—5 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17 Ⅲ—6 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18 Ⅲ—7 徽州目连戏黄山市19 Ⅲ—8 贵池傩戏池州市20 Ⅳ—9 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21 Ⅳ—10 坠子戏宿州市22 Ⅳ—11 花鼓戏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23 Ⅳ—12 二夹弦亳州市五、曲艺(1项)24 Ⅳ—1 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项)25 Ⅵ—1 马戏(墉桥马戏)宿州市埇桥区七、传统美术(计4项)26 Ⅶ—1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27 Ⅶ—2 阜阳剪纸阜阳市28 Ⅶ—3 挑花(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29 Ⅶ—4 竹编(舒席)六安市舒城县八、传统技艺(计14项)30 Ⅴ—1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31 Ⅴ—2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32 Ⅴ—3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33 Ⅴ—4 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34 Ⅴ—5 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35 Ⅴ—6 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36 Ⅴ—7 徽州三雕黄山市37 Ⅷ—8 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38 Ⅷ—9 纸笺加工技艺巢湖市39 Ⅷ—10 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40 Ⅷ—11 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41 Ⅷ—12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42 Ⅷ—13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黄山市43 Ⅷ—14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九、传统医药(无)十、民俗(计4项)44 Ⅹ—1 珠算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程大位珠算法、珠算文化)45 Ⅹ—2 界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46 Ⅹ—3 抬阁(肘阁抬阁)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47 Ⅹ—4 肥东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四、传统戏剧(一)梨簧戏申报单位:芜湖市芜湖梨簧戏,具有近三百年的悠久历史,是芜湖人十分喜爱的“草根戏”。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形式
洋蛇灯表演时,舞者手持蛇形灯具 ,模仿蛇的蠕动、盘旋等动作,形 成独特的舞蹈韵律。
传承与保护
肥东洋蛇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培训班、 资助演出等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程大位珠算法
起源与历史
程大位珠算法起源于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创的珠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算法特点
徽剧
01
起源与传承
徽剧是安徽省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徽州地区(今 黄山市一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徽剧以唱为主,声 腔优美动听,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
02 03
艺术特色
徽剧的表演风格庄重典雅,唱腔高亢激昂与婉转低回相间 。其剧目内容广泛涉及历史、神话、传说等领域。徽剧的 服饰、道具等也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汇报人:XX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传统手工艺技能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与保护
01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03
国际交流与合作
安徽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 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传播 ,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华山庙会
要点一
起源与历史
九华山庙会是源于唐代的传统节日活 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七 月三十日,九华山地区都会举行盛大 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和信众前来参加。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表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表
2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
4竹编(舒席)、大别山民歌、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抬阁1凤阳花鼓
高腔(岳西高腔)、黄梅戏、挑花(望江挑花)、桑皮纸制作技6
艺、桐城歌、文南词
4泗州戏、坠子戏、花鼓戏、马戏(埇桥马戏)
1二夹弦
4花鼓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剪纸、界首书会
3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
2花鼓灯、火老虎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表
区域市名
芜湖
马鞍山
池州
宣城
铜陵
皖南
黄山
合肥
巢湖
六安
皖中
滁州
安庆
宿州
亳州Biblioteka 阜阳皖北蚌埠淮南
淮北项目
项目名称
数量
1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1当涂民歌
3青阳腔、傩戏、灯舞(东至花灯舞)
4宣纸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花鼓戏、宣笔制作技艺0
徽剧、目连戏、徽州三雕、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傩舞、徽州民歌、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15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珠算(程大位珠算法)2庐剧、灯会(肥东洋蛇灯)
1花鼓戏

安徽省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70项,其中新入选项目65项,扩展项目5项)
新入选项目(6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4项)
1
Ⅰ—19
庄子传说
亳州市蒙城县
2
Ⅰ—20
蒙城歌谣
亳州市蒙城县
3
Ⅰ—21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芜湖市镜湖区
4
Ⅰ—22
九井沟传说
宿松县
二、传统音乐(6项)
5
Ⅱ—27
宿州市砀山县
30
Ⅷ—61
埇桥唢呐制作技艺
宿州市埇桥区
31
Ⅷ—62
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
阜阳市
32
Ⅷ—63
文王贡酒酿造技艺
阜阳市临泉县
33
Ⅷ—64
运酒传统酿造技艺
马鞍山市含山县
34
Ⅷ—65
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芜湖市无为县
35
Ⅷ—66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宣城市宁国市
36
Ⅷ—67
水东蜜枣制作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37
Ⅷ—68
花砖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38
Ⅷ—69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宣城市泾县
39
Ⅷ—70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0
Ⅷ—71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1
Ⅷ—72
皖南木榨油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42
Ⅷ—73
铜陵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市铜陵县
43
Ⅷ—74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
池州市石台县
44
Ⅷ—75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皖政〔2006〕10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现予公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皖政〔2006〕40号)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2008]93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12.04
【实施日期】2008.12.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皖政[2008]9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0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0项),现予公布。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保护、文化精品、文化展示三大工程,建设文化强省,促进我省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皖政〔2006〕40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制定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建立传承机制,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90项)。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
(共4批计409人,按省文化厅公布顺序排列)
序号
姓名
性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备注
一、民间文学
(共12人,其中第一批0人,第二批2人,第三批6人,第四批4人)
1
汪永言

宿州市萧县
鞭打芦花
第二批
2
吴云芳

安庆市桐城市
桐城歌
第二批
3
胡智

亳州市涡阳县
老子传说故事
第三批
4
任峰

亳州市涡阳县
捻军歌谣
第三批
5
王宝亮

宿州市灵璧县
垓下民间传说
第三批
6
冯传礼

阜阳市颍上县
管仲的传说
第三批
7
程联芳

宣城市绩溪县
徽州民谣
(绩溪民歌民谣)
第三批
8
李智海

安庆市怀宁县
孔雀东南飞
第三批
9
葛士静

蚌埠市怀远县
涂山大禹传说
第四批
10
时泽雨

巢湖市含山县
伍子胥过韶关传说
第四批
11
李曙海

六安市金寨县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
第二批
19
陶小妹

马鞍山市
当涂民歌
第二批
20
夏贵常

第二批
21
张善葆

第二批
22
王爱玉

第三批
23
陈月兰

第三批
24
彭声扬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皖政[2008]9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0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0项),现予公布。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保护、文化精品、文化展示三大工程,建设文化强省,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皖政〔2006〕40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制定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保护措施,建立传承机制,切实做好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90项)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10项)。

安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霸王祠三月三 庙会
巢湖市和县
97 Ⅹ—6 九华山庙会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98 Ⅹ—7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县
99 Ⅹ—8
徽菜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 市
100 Ⅹ—9 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
101
Ⅹ— 10
102
Ⅹ— 11
徽州祠祭 轩辕车会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黄山市黄山区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90项)
90
Ⅹ— 25
婆溪河灯
黄山市黄山区
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76项 )
一、民间文学(11项)
1 Ⅰ—9 小孤山传说 2 Ⅰ—10 管仲的传说 3 Ⅰ—11 包公故事 4 Ⅰ—12 刘铭传故事 5 Ⅰ—13 捻军歌谣 6 Ⅰ—14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7 Ⅰ—15 白牡丹的传说 8 Ⅰ—16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9 Ⅰ—17 皇藏峪的传说 10 Ⅰ—18 垓下民间传说 11 Ⅰ—19 安丰塘的传说
滁州市天长市
82
Ⅹ— 17
琅琊山初九庙会
滁州市琅琊区
83
Ⅹ— 18
四顶山庙会
六安市寿县
84
Ⅹ— 19
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 祖习俗
芜湖市繁昌县
85
Ⅹ— 20
安苗节
宣城市绩溪县
86
Ⅹ— 21
赛琼碗
宣城市绩溪县
87
Ⅹ— 22
花车转阁
宣城市绩溪县
88
Ⅹ— 23
福主庙会
池州市东至县
89
Ⅹ— 24
上九庙会
黄山市徽州区
六安市舒城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43 Ⅵ—3

安徽省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
一环。

一共有62项,其中包括礼仪、歌舞、曲艺、戏剧、传说、神话和武术等,为安徽
传统文化的总体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安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代表了安徽省的文化艺术特色。

其中,芜湖庙会木偶戏、宣城火把节等活动是继承和发扬安徽传统节俗文化的象征,
古刹由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站充分保护和维护,使我们对安徽省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由于安徽海鲜的特色和多样性,诸如安徽风味的水煮鱼、宫廷菜的宣州风味锅贴、
宿松武宣的安徽黄鱼汤等都成为宣传安徽文化的佳话,增强了我们对安徽文化的认可度。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历史和文化,安徽省对这一难以继承的文化财富加以充
分重视,希望通过严格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向下一代传承安徽文化精髓的同时,让安徽文
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安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有着数不清的宝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徽剧,这可是安徽文化里的一个大戏。

它就像一位资深的老艺人,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

徽剧的唱腔,那是千回百转,时而高亢得像那翱翔天际的雄鹰,振翅高呼;时而又低婉得如同月下的溪流,潺潺流淌。

徽剧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厚的韵味。

那服饰、那妆容,精美得如同古代的工笔画,每一笔都细致入微。

你要是看过一场徽剧表演,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的大戏院,台上的人演绎着世间百态,悲欢离合都在那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徽剧,可不仅仅是一场戏,它是安徽人民对传统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的结晶啊。

再说说黄梅戏吧。

黄梅戏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妙龄少女,清新自然。

它的唱词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常唠家常一样,可又充满了诗意。

你听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简单的一句话,却唱出了多少人的美好向往。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也特别亲民,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舞台装饰,在田间地头,搭个小台子就能唱起来。

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到了安徽的每一个角落,男女老少都能跟着哼上几句。

这黄梅戏啊,就像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把安徽的韵味带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呢。

还有那宣纸制作技艺,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工艺。

宣纸就像是纸中的贵族,制作过程繁琐得如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从选材到最后的成品,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原料要选那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这就好比是做菜选食材,得是最上等的才行。

工人们的手艺就像魔法一样,经过浸泡、蒸煮、摊晒等多道工序,把这些普通的原料变成了薄如蝉翼、洁白如雪的宣纸。

这宣纸啊,写起字来墨韵十足,画画也是妙不可言。

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这宣纸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和画作。

这难道不是安徽人民智慧的最好体现吗?安徽的剪纸艺术也别有一番风味。

剪纸艺人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们的手里就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象征吉祥的龙凤,那龙就像要从纸上腾飞而出,凤好像在翩翩起舞;还有那美丽的花朵,仿佛能闻到花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市
931
Ⅷ-148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六安市裕安区
932
Ⅷ-149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祁门县
961
Ⅷ-178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黄山市
十、民俗
988
Ⅹ-81
灯会(肥东洋蛇灯)
肥东县
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肘阁抬阁)
寿县
1009
徽剧
黄山市
201
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Ⅲ-48
火老虎
凤台县
四、传统戏剧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714
Ⅳ-113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二、民间音乐
36
Ⅱ—5
当涂民歌
马鞍山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
Ⅱ—6
巢湖民歌
巢湖市
三、民间舞蹈
109
Ⅲ—6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四、传统戏剧
150
Ⅳ—6
青阳腔
青阳县
151
Ⅳ—7
高腔(岳西高腔)
岳西县
173
Ⅳ—29
二夹弦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Ⅹ-102
界首书会
界首市
1026
Ⅹ-119
珠算(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屯溪区
(注:本名录的序号、编号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389
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芜湖市
399
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休宁县
415
Ⅷ—65
宣纸制作技艺
泾县
423
Ⅷ—73
徽墨制作技艺
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
424
Ⅷ—74
歙砚制作技艺
歙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110
Ⅲ-7
傩舞(祁门舞)
祁门县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315
Ⅶ-16
剪纸(阜阳剪纸)
阜阳市
324
Ⅶ-25
挑花(望江挑花)
望江县
350
Ⅶ-51
竹编(舒席)
舒城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420
Ⅷ-70
桑皮纸制作技艺
潜山县
第二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
566
Ⅰ-79
桐城歌
桐城市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575
Ⅱ-76
五河民歌
五河县
576
Ⅱ-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