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盆腔炎 ppt课件

盆腔炎  ppt课件
21
2.湿热瘀结证
• 主要症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 稠味臭秽,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 治 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方 药:仙方活命饮加苡仁、冬瓜仁。
ppt课件
22
其他疗法
• 肛门纳药
(1)野菊花栓剂 1粒
纳入肛门内7—10cm QD×30
26
病因病机
湿热蕴于子宫胞络----冲任带功能失调
• 1.湿热瘀结
湿热之邪内侵 余邪未尽 正气未复 气血阻滞、 湿热瘀内结 缠绵日久不愈
ppt课件 27
• 2.气滞血瘀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 外感湿热之邪 滞留于冲任胞宫 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 3.寒湿凝滞
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 或寒湿之邪内侵,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合
ppt课件
11
体格检查:
全身表现:急性病容,心率加快。
腹部检查: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
紧张,以下腹部明显
妇科检查: 阴道可有充血、有脓性分泌物,有灼热感; 宫颈充血水肿,抬举痛; 宫体压痛明显,稍大,活动受限; 双侧附件压痛明显,扪及增厚或包块。
ppt课件 12
• 辅助检查 血分析:白细胞增多,粒细胞更明显。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病因病机
• 热毒炽盛
经期、产后流产后,房事不洁——邪毒内侵 ,客于胞宫,滞于冲任——高热腹痛
• 湿热瘀结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 相搏——冲任脉络阻滞——腹痛带下日久
ppt课件 10
诊断
• 病史 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事不洁病史 。
• 临床表现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适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检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4、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谢谢大家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盆腔炎护理PPT课件

盆腔炎护理PPT课件
注意个人卫生,勤 洗澡、勤换衣物, 保持外阴清洁
定期复查,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避免过度劳累,适 当进行运动,如散 步、瑜伽等
避免性生活,以免 加重病情或引发感 染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效果评估
01
症状缓解:疼 痛、发热、白 带异常等症状
减轻或消失
03
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经量、 经期异常,可能伴有痛经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伴有 排尿困难、尿道灼热感
腹胀、腹泻:可能伴有消化不 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盆腔炎的病因
细菌感染:如大肠 杆菌、链球菌等
性传播疾病:如淋 病、衣原体感染等
生殖道感染:如阴 道炎、宫颈炎等
手术感染:如剖宫 产、人工流产等手
术操作不当
免疫功能低下:如 长期使用激素、免
疫抑制剂等药物
长期使用卫生巾、 护垫等卫生用品, 导致局部环境潮湿,
易滋生细菌
盆腔炎的护理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用于治疗盆腔炎的抗生 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03
止痛药:用于缓解盆腔炎引起 的疼痛
05
中药:用于调理盆腔炎引起的身 体虚弱和免疫力低下
02
抗炎药:用于缓解盆腔炎引起 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03
盆腔炎的病因包括 细菌感染、性传播 疾病、手术创伤等, 其中细菌感染是最
常见的原因。
04
盆腔炎可能导致 不孕、宫外孕、 慢性盆腔疼痛等 并发症,因此需 要及时治疗和预
防。
盆腔炎的症状
下腹部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 疼痛,可能伴有压痛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 战、出汗等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气味 异常,可能伴有瘙痒、灼热感

盆腔炎中医诊治PPT参考课件

盆腔炎中医诊治PPT参考课件
菌等病原菌。
5
2020/1/17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 ③带下量多,长或月经量多; 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 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 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8
2020/1/17
(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
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
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 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 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14
2020/1/17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 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 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 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 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康口服 11 液等。
2020/1/17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 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4
2020/1/17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

盆腔炎【妇产科】 ppt课件

盆腔炎【妇产科】  ppt课件
14 ppt课件
附件:双侧压痛明显,扪及增厚或包块。
急性盆腔炎
4.辅助检查:
三、诊断
血分析:白细胞增多,粒细胞更明显。 血或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 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
B超检查:可见盆腔内有炎
性渗出液或肿块。
15
ppt课件
急性盆腔炎
四、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2、异位妊娠
持续腹痛,从上腹经 脐转至右下腹。直肠 指检右侧高位压痛。 无阴道出血。发热。
5% G.S 500 ml 甲硝唑
18
ppt课件
急性盆腔炎
五、急症处理:中医
(二)、中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配合西
医抗生素,注意酸碱、电解质平衡,适量输液、降 温。盆腔脓肿形成时,积极抗感染后行手术治疗 1、柴胡注射液 2、5%G..S 3、5%G..S
19 ppt课件
4ml
im
250ml 250ml
鱼腥草注射液 50 ml
VD qd×2 VD qd×2
清开灵注射液
40 ml
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主证: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
带下量多、色黄,或脓血,大便秘结,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大黄
3、中医学:
属中医“热入血室、妇人腹痛、带下病、 产后发热、癥瘕、不孕”的范畴。
2 ppt课件
盆腔炎
二、临床特征与转归:
特征: 下腹部疼痛,或伴有发热。
转归:
治愈:但可遗留疤痕、粘连、功能障碍
迁延:急性

盆腔炎pptPPT课件

盆腔炎pptPPT课件
妇科检查: 阴道可有充血、有脓性分泌物,有灼热感; 宫颈充血水肿,抬举痛; 宫体压痛明显,稍大,活动受限; 双侧附件压痛明显,扪及增厚或包块。
12
辅助检查 血分析:白细胞增多,粒细胞更明显。 血或分泌物培养:可见致病菌。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液。 B超检查: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 肿块。
13
14
2.湿热瘀结证 主要症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 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舌红, 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 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 药:仙方活命饮加苡仁、冬瓜仁。
22
其他疗法
肛门纳药 (1)野菊花栓剂 1粒 纳入肛门内7—10cm QD×30 (2)盆炎清栓 1粒 纳入肛门内7—10cm QD×30
6
传播 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 (A) 经血液循环传播 (B) 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C) 直接蔓延
(A)
(B)
(C)
7
病理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急性盆腔腹膜炎
8
9
病因病机
热毒炽盛 经期、产后流产后,房事不洁——邪毒内侵,
客于胞宫,滞于冲任——高热腹痛
分型论治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 带下量多、色黄,或脓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 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 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21
预防调摄
23
慢性盆腔炎
目的要求 掌握:慢性盆腔炎的定义及其各证型的辨
证论治。 熟悉: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带下证

带下证

精诚 厚德 博爱 仁和
赞皇县中医医院
第五节抬身收肛操: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体两侧,
手心朝下,慢慢吸气,收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床面, 借助按压的力量让上体缓慢坐起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再 将上体缓慢地躺下恢复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精诚 厚德 博爱 仁和
赞皇县中医医院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
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
交等穴。
精诚 厚德 博爱 仁和
赞皇县中医医院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 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 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忌油腻、香甜食物;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 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 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 应遵医嘱服用。
冻伤的部位禁用。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4)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5)、观察 (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
(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 (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
精诚 厚德 博爱 仁和
赞皇县中医医院
四、健康指导

精诚 厚德 博爱 仁和
赞皇县中医医院
(二)特色技术
第一、穴位按摩 第二、中药保留灌肠 第三、中药外敷 第四、药熨法 第五、中药湿敷、熏洗 第六、艾灸 第七、耳穴贴压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盆腔炎性疾病PPT课件



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 伤、宫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 盆腔结缔组织等 2.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 阴道后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 管内膜至卵巢及盆腔发生感染 3.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4.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
二、发病率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 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三、病原体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需氧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厌氧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四、传染途径
二、病因病机
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 滞胞脉、包络,冲任功能失调 湿热瘀结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气虚血瘀
三、诊断要点

1.病史:急性盆腔炎史、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痛、坠胀痛,劳累、经期、性生活 后加剧,低热,月经失调,不孕,白带增多

3.检查:
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

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一般感染、体征轻: 口服抗生素 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 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手术治疗 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

具体:



时间:2周


手术:腹腔镜引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一、概述

带下病ppt课件

带下病ppt课件
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熟地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失眠多梦+柏子仁 酸枣仁
咽干口燥甚+沙参 麦冬 五心烦热甚+地骨皮 银柴胡 头晕目眩者+女贞子 旱莲草 白菊花 钩藤 舌苔厚腻者+薏苡仁 扁豆 车前草
4、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
放疗、盆腔炎症、反复流产史、产后大出血或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病史。
▪ 临床表现: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道干
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性欲低下,性 交疼痛 ,烘热汗岀,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偏
少,闭经,不孕等。
▪ 检查: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内分泌激素测定
鉴别:引起带下过少的各种疾病的鉴别
历史沿革
▪ 《黄帝内经·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 《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
矾石丸主之” ▪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
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
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第一节 带下过多
带下过多的定义
▪ 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
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有尿频、
尿痛等症状。
▪ 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征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阴道炎鉴别诊断与外治法
病名 念珠菌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老年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 其他症状
凝乳状、豆渣样 质稀薄有臭气
外阴奇痒
鉴别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饮食护理
清淡、营养、易消化
带下证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的摄入,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等。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感染情况发生。
运动与起居护理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带下证患者应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个人卫生,勤 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辨证施护
根据证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带下证可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肾虚等不同证型,护理 人员应根据患者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湿热内蕴者应 避免潮湿环境,气滞血瘀者应多休息,肾虚者应避免劳累过 度等。
03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内服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功效的中药汤 剂,如四妙丸、桃红四物汤等。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Fra bibliotek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热敷护理
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热 敷下腹部,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
注意事项与误区
避免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可能导致阴 道菌群失衡,反而增加感染风
险。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利于盆腔血液循 环,容易引发炎症。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加重病情。
避免忽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05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抗生素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针对盆 腔炎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更加精 准和有效,能够快速控制感染,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带下证,也被称为白带症,是指女性外阴白带异常增多的症状。

中医认为,带下证多属于湿热蕴结,身体阴虚、阳亢之证,治疗需从调理气血、清热除湿、滋阴补血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带下证的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食疗调理:1.菊花茶:将10克菊花放入热水中泡茶,每日饮用2-3次,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的功效。

2.苦瓜粥:将苦瓜切片加入米中煮粥,每日饮用1-2次,可清热湿热、解毒利湿。

3.薏苡仁粥:将薏苡仁煮粥,每日饮用1-2次,可清热湿热、利水消肿。

4.山药炖鸽蛋:将山药切片与鸽蛋一同炖煮,每日食用1次,有滋补健脾、清热除湿的作用。

二、穴位按摩:1.关元穴:用手指按压小腹下方,寻找肚脐下方两横指的位置,然后用指腹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调理气血、滋阴益肾的效果。

2.尾关穴:位于脊椎最下端骶骨的凹陷处,用手拇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有调理气血、活络通经的作用。

3.气海穴:位于小腹下方,两侧脐下约四指的位置,用手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有益气养血、调理经络的功效。

三、药膳煲汤:1.石斛炖鸽蛋:取适量的石斛、鸽蛋,放入煲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后食用,可滋阴养肾、清热除湿。

2.红豆薏仁汤:将红豆和薏仁以1:1的比例混合,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煮30分钟,每日1剂,可清除体内湿气、补益脾胃。

四、艾灸疗法:1.艾灸足三里穴:选用艾条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可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2.艾灸关元穴:选用艾条对关元穴进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有滋阴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小腹疼痛或胀痛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

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B.急性附件炎:
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急性炎症。由于输卵管和 卵巢很接近,当发生炎症时,临床上不区别,故 统称为附件炎。急性输卵管炎多为双侧性,细菌 经由淋巴系统和附近的炎性周围炎,因炎性渗出 可与周围器管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进一步侵 犯肌层,可形成间质性输卵管炎,使输卵管壁增 厚,整个输卵管纡曲肿大;若细菌沿子宫内膜 表面上行,侵犯输卵管粘膜,可使粘膜发生充血 性水肿,炎性渗出,渗出液可由浆液性变成脓性, 继之可进一步发展而累及肌层和浆膜层,当输卵 管两端粘连闭锁时,脓液积聚在管腔内,可形成 输卵管积脓,如与子宫卵巢粘连而贯通时,可形 成输卵管卵巢脓肿。
施治要点(续):
攻邪勿忘扶正。慢性盆腔炎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者,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标实者,即瘀、 热、湿三者蓄积于胞中,使气血运行不畅,胞 络受阻。所以在活血、清热、解毒、利湿等攻 邪的同时,也应调理肝、肾之本。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要多法综合运用。补 气与活血相结合,理气与化瘀相结合,温经与 除湿相结合,清热解毒与滋阴扶正相结合,利 湿与健脾相结合,软坚散结与益气补血相结合, 才不致于下不伤阴,攻而不伤气
中医古籍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续)
《傅青主女科•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妇 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疼,状如刀刺 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为 血热之极,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夫寒 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冲 为血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 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 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气 日衰。寒气生浊,而下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 寒水之象也。”
诊断时应注意的事项(续):
分辨急性、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 发病时,多有发热症状,以及急性感染病 史,或手术史,经期感染等情况。慢性盆 腔炎一般有急性感染病史,经常以腰部酸 胀疼痛症状为主。月经比较紊乱,白带多 为唯一之症状。

盆腔炎的护理措施ppt培训课件

盆腔炎的护理措施ppt培训课件
盆腔炎的护理措施 ppt培训课件
目 录
• 盆腔炎概述 • 盆腔炎的药物治疗 • 盆腔炎的护理措施 • 盆腔炎的预防与控制 • 盆腔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 盆腔炎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CATALOGUE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盆腔炎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子宫 、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 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瑜 伽等,增强体质,促进病情恢
复。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病情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焦虑和 压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06
CATALOGUE
盆腔炎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年轻女性的盆腔炎治疗与护理经验
急性盆腔炎的发现
01
运动建议
在病情缓解期,可适当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 增强体质。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和炎症。
04
CATALOGUE
盆腔炎的预防与控制
定期检查与筛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 检查。
筛查高危人群
1 2
慢性盆腔炎的预防
该中年女性患者因长期存在下腹痛、腰酸等症状 ,经过医生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控制措施
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和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并要 求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行为。
3
护理经验
该患者通过坚持药物治疗、定期进行理疗、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 制,并逐渐康复。
避免不洁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 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 等穴。
ppt课件
7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 2.中药保留灌肠 3.中药外敷 4.药熨法 5.中药离子导入 6.中药湿敷 7.中药熏洗 8.艾灸9.中药外洗10.耳穴贴压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 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 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ppt课件
2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 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 )”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4.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 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
5.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 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
ppt课件
11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 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 情绪。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 护理方案
ppt课件
1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 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 ,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 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ppt课件
9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
、生冷的食品。 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
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 2.气滞血瘀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
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 瑰花汤。
ppt课件
10
四、健康指导
3.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 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 。
4.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
脾等穴.
ppt课件
12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 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ppt课件
3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
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
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
测月经周期。
ppt课件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 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ppt课件
8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 生用品要清洁。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 事、盆浴、游泳。
3.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4.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
5.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 康复操等。
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
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ppt课件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ppt课件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