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三)
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
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中央扶贫案例报告总结汇报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工作,为了使广大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扶贫案例。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总结汇报。
案例一:江西省贫困村小龙村扶贫工作小龙村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是著名的贫困村。
中央政府在2013年启动全面扶贫攻坚工作后,通过加大对小龙村的帮扶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首先,通过对小龙村的产业进行发展,引入了产业扶贫,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还投资修建了小龙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和电力等,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些精准帮扶措施,小龙村逐渐走出贫困,实现了脱贫。
案例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贫工作崇左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边远地区,贫困情况较为严重。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针对性地帮助崇左市打赢扶贫攻坚战。
首先,中央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崇左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
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品质。
最后,中央政府加大对崇左市农民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广西崇左市的贫困人口逐渐摆脱了贫困。
案例三:云南省大理州扶贫工作大理州位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是贫困地区。
中央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大理州进行了扶贫工作。
首先,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中央政府注重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这些措施,大理州的贫困人口逐渐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脱贫。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央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成效。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精准帮扶,中央政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带动了贫困人口的脱贫。
精准扶贫微故事(精选五篇)
精准扶贫微故事(精选五篇)第一篇:精准扶贫微故事大爱益家-让爱在浴火中重生——朝阳商贸公司柿角元村精准扶贫帮扶纪实“快来呀,冯家着火啦,房子烧起来,快来呀……”,一声声撕哑的呼救声中响彻宁静的山村,山涧中的几户人家逐渐亮起了灯,几个村民开始动起来,奔走各家各户通知救火救人,此时,半山腰上的冯国如、冯相如的木质老屋火苗已窜上屋顶,房前的松树和竹林已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火光印红了小山村宁静的夜空。
“快,冯家老太太还在屋里,冯国如腿脚不方便,出来没有?”一个村民对前来救火的乡亲们呼喊道,大家伙冒着大火冲进屋里,将老太太扶出屋,冯国如晕倒在床边,带头的村民呼喊道“可能被烟呛到了,快抬出去!”几个村民将老太太和冯国如救出来时,房上的木质房梁就倒了下来,“什么都没有了,还好,人救出来了,快把冯国如送医院……”一位村民站在冯国如被烧的房屋前,向前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李彬一行进述着几天前冯国如房屋被烧时情景。
李彬会长侧过身子向村里的领导询问道“这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居住条件现在怎么样?”一旁的村干部随答道“李总,经过村里调查,确认此次火灾系房屋电线老化短路引起,所幸冯国如伤得不严重,正在马临医院治疗,冯国如脚被烧伤,可能要做手术切掉脚趾,家里太困难了,老太太现住三儿子家里,大儿子常年在外,冯国如是二儿子因身体和贫困原因,至今未婚,医疗和房子是个大问题!”李彬略有所思后,对随同的商会企业习水县朝阳商贸公司王军总经理说道“王总,我们搞精准扶贫就是要与群众心连心,共命运,你们企业对口帮扶三岔河镇柿角元村,你们企业统筹安排一下帮扶措施!大爱共同商量帮扶方案,你看怎么样?”王军总答道“扶贫济困,精准扶贫,我们义不容辞!”这就是2016年6月日习水企业家商会会员企业对口帮扶调研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生的一幕。
第二天,王军总一早到公司,立即召开公司管理屋会议,向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与公司工会通报情况协商决定:一是首先看望受灾村民冯国如,并在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二是联系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通过公司捐赠资金方式开展救助,通过基金会公益项目“大爱益家”危房改造计划帮扶新建住房,会后,王军总带领立工会委员和公司领导带着慰问品到马临卫生院看望冯国如,冯国如看到随行的王总,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哥哥冯相如答道:“昨天,习水企业家商会会长李彬总和王军总经理到村里搞精准扶贫,听说我们家被烧了,还亲自到火灾现场,了解情况,今天一早,你看,王总就来了”冯国如紧紧握着王总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王总询问道“有什么困难,我们尽量解决”,哥哥冯相如说道:“国家政策好,医疗有新农合报销,就是屋子是大问题,镇里说通过民政解决一部份资金,但要把房子修起来还差自己拿一点钱,所有家当就没有了,哪有钱?”“这个事,李彬会长已经在现场交待了,我们来解决!”王军安抚道。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分析在中国,精准扶贫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贫困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但是,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
一、案例一:乡村振兴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全国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过去,该县也曾被列入贫困县名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政府引进了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贫困户的就业增收。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该县从制定顶层规划,到招商引资,再到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重点打造徽派文化和徽商文化等特色文化,搭建徽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竹编、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该县还开展义务植树、清洁河道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2019年末,该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至2000人以下,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
同时该县的乡村旅游业和徽派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升级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
二、案例二:并行扶贫与文化教育2013年,为了解决贵州省赫章县的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实行了并行扶贫和文化教育的措施。
该县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土特产产品,造福了农民群众。
同时,该县在教育、文化、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为了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赫章县政府在每所学校设立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前教育、乡村图书馆等项目,丰富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开放式平台,依托技术、传媒等渠道,打造信息化服务,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医、就业等问题。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省赫章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县,2019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案例三:精准扶贫与技能培训湖南省株洲市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在株洲市宁乡县却早年被认定为贫困地区。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分享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成功案例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
本文旨在分享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探讨其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希望能给其他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精准扶贫模式在贫困山区的应用在贵州省某贫困山区,政府采取了精准扶贫的模式,通过调研并了解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定了贫困线。
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和帮扶措施。
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培训、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一模式在减少了浪费资源的同时,使扶贫资金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案例二:农村电商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扶贫工作中。
浙江省某贫困地区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通过电商的推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网络销售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农产品。
四、案例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在江西省某贫困地区,政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作为卖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政府投资修建了交通设施并改善了农村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通过吸引游客消费,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案例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西某贫困地区,政府创新性地推出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通过成立信用社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保险服务等金融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创业项目。
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计划模板(四篇)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计划模板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____-____年)》、《绍兴镇____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____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____村位于镇驻地北____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耕地面积____亩,其中稻田面积____亩,旱地面积____亩。
苗族聚居,村驻地____寨,海拔____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
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____个自然寨,有____个村民组,____户,____人。
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
____年____村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元,____年全村粮食产量____吨,人均占有粮食____公斤。
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
贫困人口____人,贫困户____户。
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____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
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
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
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____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
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三)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7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交流各地精准扶贫经验,小编收集整理的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基层,并接受过实践检验,对指导各地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扶贫小额信贷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贷产品。
这种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探索出有效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的新途径。
到20XX年底,全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2833亿元,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XX年底的26.7%。
全国共有740万贫困户受益。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20XX年贷款总额5.4 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86%,共支持8181户贫困户发展滩羊养殖、黄花菜种植等扶贫产业,户均增收1.2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将金融活水引入贫困地区,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增加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也存在着地区间推进不平衡、贫困户获贷率低等问题。
工作推进最快的省放贷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 61% ;推进较慢的省放贷则不足 8亿元,贫困户获贷率不足6%。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到户的重要抓手,加强指导和监测评估,解决已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贫困农户获贷率,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 电商扶贫陇南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转化为群众收入。
2015年初,陇南市经批准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
法律援助精准扶贫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本案例以某县法律援助中心为载体,讲述了一起法律援助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县农民王某,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向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王某因承包土地被他人侵占,导致其家庭生计受到严重影响。
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某成功维权,追回了被侵占的土地。
三、案例经过1. 王某申请法律援助2019年,王某因承包土地被邻居李某侵占,多次与李某协商未果。
由于王某家庭贫困,无力支付诉讼费用,于是向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2. 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县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王某的申请后,立即组织审查。
经审查,王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中心决定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3. 指派律师县法律援助中心为王某指派了一名专业律师,负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4. 律师调查取证律师接受指派后,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通过走访王某所在村组、查阅相关资料,律师掌握了李某侵占王某土地的证据。
5. 提起诉讼律师代表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归还侵占的土地。
6. 法院审理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并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律师为王某提供了有力的辩护,充分阐述了王某的合法权益。
7. 维权成功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李某归还侵占王某的土地。
王某成功维权,恢复了家庭生计。
四、案例启示1. 法律援助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本案例充分展示了法律援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可以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 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在办理王某案件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确保了案件办理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3. 律师队伍的建设本案中,律师为王某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服务,为王某维权成功奠定了基础。
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律师业务水平,是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关键。
4. 全社会共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
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在众多企业投身精准扶贫的浪潮中,有一家企业的做法就像一颗甜美的糖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甜蜜的希望,这就是XX企业。
一、贫困地区的“苦”况。
这个贫困地区啊,那可真是苦得像黄连。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就像与世隔绝一样。
当地的老百姓主要靠种点传统农作物为生,但是因为土地不肥沃,收成不好,收入低得可怜。
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守着那片贫瘠的土地,大家都看不到啥希望,整天愁眉苦脸的。
二、企业的扶贫妙招。
1. 产业扶贫——蜜蜂带来“甜蜜”产业。
XX企业的扶贫团队到了这个地方,就像一群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他们发现这里虽然土地不咋适合种庄稼,但是野花野草特别多,这可是养蜜蜂的好条件啊!于是,企业决定搞蜜蜂养殖产业。
他们先给村民们送来了一批优质的蜂种,还请来了专业的养蜂师傅,手把手教村民们怎么养蜂。
这养蜂师傅可有意思了,就像一个魔法大师,把那些小小的蜜蜂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小精灵”。
刚开始村民们还半信半疑,毕竟从来没搞过这个。
但是随着蜂蜜一点点产出来,大家都开始乐了。
2. 技术支持——打造养蜂达人。
企业可没有只是简单地送蜂种就不管了。
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养蜂技术培训中心,就像一个蜜蜂养殖的“魔法学校”。
村民们在这儿能学到各种各样的养蜂知识,从怎么给蜜蜂搭窝,到怎么防止蜜蜂生病,就像在学校里学习功课一样认真。
而且,企业还开发了一个手机APP,村民们要是遇到啥养蜂的问题,只要在APP上一问,马上就有专家来解答。
这就像给每个村民都配了一个随时在线的养蜂“军师”。
3. 品牌打造与销售——让蜂蜜飞出大山。
有了好的蜂蜜,还得卖出去才能赚钱啊。
XX企业就像一个超级经纪人,开始给这个地方的蜂蜜打造品牌。
他们给蜂蜜取了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还设计了精美的包装,把这些蜂蜜包装得像高档礼品一样。
然后,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把蜂蜜推向了大城市的超市、电商平台。
这蜂蜜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大山里飞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案例1.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扶贫案例中国农民糖业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一,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
该集团与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种植技术指导和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该集团在贫困地区设立了多个农业培训基地,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教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同时,该集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种子和肥料,确保农民能够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此外,该集团还与各地的合作社和农民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通过预约合同和固定的收购价格,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地销售农产品,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同时,该集团积极开拓市场,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扶贫措施,中国农民糖业集团成功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案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边远山区,贫困人口较多。
为了帮助当地人民脱贫,四川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
首先,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同时,政府提供贷款和援助,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
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销售额。
其次,政府在当地推广教育扶贫政策,提供免费教育和奖学金,鼓励贫困学生接受教育。
政府还设立了就业培训中心,为贫困人口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讯条件。
修建公路和铁路,方便货物运输和市场流通。
建设电信基站,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
通过这些精准扶贫措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取得了显著成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还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实现可持续脱贫。
总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
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扶贫典型帮扶案例
学校扶贫典型帮扶案例第一篇:学校扶贫典型帮扶案例典型帮扶案例2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
但是XX老师仍然认为家访工作是家校联系最好的方式。
教育扶贫工作刚开始安排下来,学校安排每名教师帮扶两名学生,XXX主动要求自己帮扶3名学生,为全校教师做好了表率。
他帮扶的分别是三年级的陈源,二年级的王熒、吴绪玲,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XXX老师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之外,对学生的生活也是一直操心,初次家访看到学生家里困难立刻将自己随身带的500元现金塞给了家长,他先后2次深入学生家中家访,可谓感受颇深。
通过家访让他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应该作为常态的一项工作。
他认为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可以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通过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达到教育目的。
他每到一处,都与家长同座一条板凳,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学生家中的困难,了解家中致贫的原因,与家长一起想办法,出点子,积极为帮扶贫困户出谋划策。
同时也了解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想法和期盼,知道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也找到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的良方。
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
他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他坚信只要怀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一个心灵,转变一个家庭的心,倾心奉献,让爱心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一定会在爱心中感受真情和温暖,与其他孩子一起健康向上。
第二篇:精准扶贫典型帮扶案例典型帮扶案例XX学校 XX老师一年级有个学生叫XX学生,她聪明,但是不上进,与同龄孩子相比,多了些羞涩与内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外公外婆带着他;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季节变换或者感冒时,鼻子就呼呼地难受,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
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
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下面xx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精准扶贫工作案例,欢迎阅读!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篇一摘要: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和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唯一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本文通过分析以保脱贫的西藏精准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发现我区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方式单一,主要靠政府救济的问题。
据此提出了政府与社会力量扶贫攻坚姊妹花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政策启发。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西藏多维贫困、精准扶贫与可持续生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一、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创新扶貧开发模式,推行精准扶贫,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97亿元,年均减贫10余万人。
2014年,西藏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搭建了精准扶贫的平台。
同年,西藏减少贫困人口13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04%下降到13.60%,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2021年西藏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
2021年,西藏实现了14.7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8个贫困村退出、10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申请国家考核验收5个县(区),被中央确定为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全国8个省区之一。
2021年,西藏实现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705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从2021年起自治区扶贫部门将把日喀则、昌都、那曲三个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总人口74.39%的地区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计划通过项目、产业、安居、搬迁、就业、技能、援藏以及驻村扶持等手段,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本文立足于西藏自治区采取的以保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对医疗援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医疗援助以保脱贫(一)背景导读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位于拉萨河谷东部,相当数量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高山等地区。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的例子
精准扶贫是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在于让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下面,我们来看看
一些精准扶贫的案例。
案例一:山区教育扶贫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磨村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庄,当地
的群众生活非常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精准的教育扶贫措施,通过为当地小学捐赠图书、电脑等硬件设备,并派遣一批优秀的
教师进行义务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当地孩子的教育水平。
这种行之
有效的教育扶贫措施不仅让当地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也为整个家庭
带来了新的希望。
案例二:农村产业扶贫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贫困户贾明,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农民。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贾明从听信政府的农业技术培训之后,开始尝试种植水稻,这样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之后,贾明陆续
利用自家的废弃山坡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创办农家乐等多种经济
形式,不仅自己脱贫致富,也慢慢地带动了周围的农户逐步脱贫。
贾
明这个例子不仅是对政策的宣传,更是对农村产业扶贫这种新的发展
模式的有力验证。
案例三:城市就业扶贫
大连市的王先生,人在大连市,却在世界各地旅游。
那是因为王
先生在当地就业扶贫局的帮助下加入了当地旅游部门,作为意大利语
导游的每月收入过万元。
政府还特地为王先生购买了千万的意外保险,保证他安全出行。
以上三个案例都证明,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真正达到破解贫
困攻坚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幸福的味道。
我们应当
引导更多的人群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建设更美好的
社会。
2021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四篇汇总
2021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四篇汇总石库村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结合贫困山区村实际,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精准扶贫的“做”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做合格党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
为提高素质真学,把党性挺起来。
“能不能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推进到底,关键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敢担当、有作为。
”石库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爱明认为,打好扶贫攻坚战,首先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敢为人先。
该村以“两学一做”为载体,着眼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以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为出发点,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为解决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深问题,该村通过利用支部集中学、自学、邀请驻村干部讲党课、第一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唱国歌、现场缴纳党费等方式,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帮助党员提升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为改善民生真做,把作用显出来。
年,王爱明主动放弃外边上百万的年收入,回到村里当个小村官,他绝不是图个什么,真正原因就是那份浓浓的家乡情结。
自他担任村书记以来,他就立下规矩,必须处处一马当先,当好标杆,回村这几年,他从未在村里拿过一分钱的工资,反而先后从自己腰包里掏出十几万元帮助困难群众,支援村里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
为打通影响村民致富的道路,他在驻村工作队市纪委的帮扶下,多方筹资万元,先后新修里山路,硬化了里断头路,维修扩建了里损坏较严重的老水泥路面,铺架了桥,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彻底改写了石库人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
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年,他和驻村工作队一起争取资金万元兴建了混凝土水坝,蓄水余万方,有效灌溉田地0亩。
去年夏天,又争取资金万元,新改建一座0方的大水池,铺设管道多米,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为解决村里十几家特困户、五保户危房问题,他在回村的第,自己拿一大部分资金、又找以前朋友赞助一部分资金,集中新建了间平楼,解决了特困户住房问题。
他还把住在山上的孤寡老人张天超、张天福接到自家住,还给他俩买了台彩电。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
扶贫帮扶典型案例一、背景介绍在中国,扶贫帮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许多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扶贫帮扶案例,探讨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二、案例一:教育扶贫2.1 立项背景贵州省某山区是一个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教育扶贫的计划。
2.2 实施过程政府投入资金,兴建了新的学校,并招募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此外,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政府还修建了道路和桥梁。
2.3 成果评估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地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
这些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三、案例二:产业扶贫3.1 立项背景湖南省某村庄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区,农民们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缓慢。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政府提出了产业扶贫的计划。
3.2 实施过程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农民们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此外,政府还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们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务。
3.3 成果评估在产业扶贫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通过技术培训,他们学会了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这些改善使得村庄的发展得以加快。
四、案例三:医疗扶贫4.1 立项背景山东省某地区医疗条件落后,贫困患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
为了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水平,政府提出了医疗扶贫的计划。
4.2 实施过程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了医疗设施和设备。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医疗团队,定期前往贫困地区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4.3 成果评估通过医疗扶贫计划,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医疗建议,减少了因病致贫的风险。
医疗扶贫的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五、面临的挑战和建议5.1 挑战•资金不足:扶贫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有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这样的负担。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4篇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4篇)(篇八)****精准扶贫“六大工程”1.背景**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
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
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
**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
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
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
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
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
精准扶贫故事
精准扶贫故事【篇一: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案例】“第一书记”心里的“熬煎事儿”2月14日,扶贫“第一书记”祁于的双脚再次迈进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省级贫困村—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塘沙三村。
那是初冬时节,祁于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初次来到塘沙三村,当他驾车缓缓驶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景象:村里村外本就不多的耕地一块块撂了荒,田间地头一排排枝叶凋零的核桃树在风中不停地颤抖着,上下村落一座座破旧的院子扎眼地裸露在村头里弄。
驻村后,祁于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哈尕和村主任马成良的大力配合下,分别从组织座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个环节入手,展开近一个月的精准识别工作,筛选出33户贫困户共150人,并在全村范围公示5天,在无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拟定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并逐户建档立卡。
至此,村里的精准识别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但是老祁却得了“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在贫困户扎堆儿的塘沙三村,非亲眼目睹,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竟让人难以想象。
靠什么手段帮扶这些贫困户?怎样才能剜了他们的“穷根”?在面对繁琐复杂的精准扶贫工作时,迷茫的老祁甚至几番打起了退堂鼓。
那段时间,第一书记祁于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四处奔走,先后筹集资金,为33户贫困户发放清油50桶、面粉50袋、大米250千克;给村里的52名贫困学生购买棉衣、棉鞋、手套、帽子等物品。
考虑到村里没有医疗卫生室,贫困老人就医难,12月中旬,在第一书记的求助下,省陆军第四医院专门组织派出的医疗救助队来到了塘沙三村,在流动体检车内给80名村民进行包括b超、x光、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的免费体检并免费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药物。
缓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这让老祁郁闷多日的心情些许缓解了一些。
65岁的马元福老人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抚养着2岁的孙子,因无力承担家里的重活儿,日子已经过得有些“山穷水尽”了。
马元福家破旧不堪的院内是两间加起来不足30平方米的土房,整个房屋墙面充满裂缝,仔细观察能看出这间房子已经走了形。
精准扶贫的案例
精准扶贫的案例介绍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准确定位贫困人口、明确扶贫目标、精确实施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准确性,以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精准扶贫案例,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案例一:村民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背景某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贫困县,许多村庄仍然存在深度贫困问题。
当地政府决定通过精准扶贫来改变这一状况。
实施过程1.首先,政府通过调研了解贫困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的贫困户和贫困原因。
2.政府与当地合作社签订协议,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负责带领贫困户开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3.合作社组织培训班,提供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能力。
4.政府提供贫困户的信息,吸引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市场和资金支持。
5.合作社帮助贫困户改进耕种方式、种植高效农作物,并协调贫困户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6.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贫困户的收入逐渐增加,实现了脱贫。
成果1.通过合作社的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产量上升,销售额增加,家庭收入改善。
2.种植经济作物和有机农产品,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增长。
3.贫困村庄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案例二:教育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发展背景某省是中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决定通过教育扶贫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实施过程1.政府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2.提供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计划,包括书籍、交通、伙食等方面的补助,以鼓励贫困家庭送子女上学。
3.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4.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给贫困地区学生。
5.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跟踪帮扶,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
成果1.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大幅提高,辍学率明显下降。
2.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师资力量稳定增长。
3.通过教育扶贫,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扶贫工作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面临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的严峻挑战。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某县积极开展法律扶贫工作,通过法律援助助力脱贫攻坚。
二、案例概述某县法律援助中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贫困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以下为一起典型案例:(一)案件背景李某,某县某镇村民,家庭贫困,妻子患有重病,儿子年幼,全家仅靠李某在外打散工维持生计。
2019年,李某在工地工作时不幸受伤,导致腿部残疾,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李某在维权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二)法律援助中心介入得知李某的情况后,某县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视,立即指派专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律师在了解案情后,认为李某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为其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
(三)案件处理1. 律师调查取证:律师与李某一同前往工地,收集了事故现场照片、医疗鉴定报告等相关证据。
2. 提起诉讼:律师代表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工地老板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0万元。
3. 应诉与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律师充分运用法律知识,为李某争取合法权益。
经过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工地老板一次性赔偿李某8万元。
4. 助力脱贫攻坚:律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还帮助李某申请了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扶贫政策,使其家庭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案例成效1. 提高贫困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援助,让贫困群众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意识,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 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其基本生活。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法律扶贫工作,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4. 助力脱贫攻坚:法律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精准扶贫工作案例四篇下面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精准扶贫工作案例,欢迎阅读!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篇一摘要: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和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唯一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本文通过分析以保脱贫的西藏精准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发现我区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方式单一,主要靠政府救济的问题。
据此提出了政府与社会力量扶贫攻坚姊妹花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的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政策启发。
基金项目:20XX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西藏多维贫困、精准扶贫与可持续生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一、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与启示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创新扶貧开发模式,推行精准扶贫,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97亿元,年均减贫10余万人。
2014年,西藏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搭建了精准扶贫的平台。
同年,西藏减少贫困人口13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04%下降到13.60%,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2015年西藏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
20XX年,西藏实现了14.7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8个贫困村退出、10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申请国家考核验收5个县(区),被中央确定为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全国8个省区之一。
20XX年,西藏实现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705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从20XX年起自治区扶贫部门将把日喀则、昌都、那曲三个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总人口74.39%的地区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计划通过项目、产业、安居、搬迁、就业、技能、援藏以及驻村扶持等手段,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本文立足于西藏自治区采取的以保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对医疗援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医疗援助以保脱贫(一)背景导读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位于拉萨河谷东部,相当数量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高山等地区。
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低、人居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截至20XX年底,西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近6万人,而这些人须依靠医疗援助来助力脱贫。
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2015年以来墨竹工卡县实施了医疗费兜底的民生工程,对本县籍农牧民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两年多来已经报销7330人,累计6719.10万元。
同时,由江苏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创立的格桑花开爱心基金,也对身患重病的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孤寡老人等该县贫病群体给予了救助。
20XX年底,格桑花开爱心基金共投入约384.65万元爱心帮扶资金,受惠农牧民、学生、贫困残疾人422人。
经过22年来八批援藏工作组的努力,不断加大援助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了墨竹工卡县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同时借助苏拉远程会诊项目,实现了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与南京市各大医院专家直接连线会诊,让患者享受到更快捷和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二)案例呈现家住西藏墨竹工卡县唐家乡拉东村的德吉卓嘎,马上要升高二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不幸的是,2013年1月因角膜炎致右眼模糊不清花去治疗费用8万元。
家庭陷入困境。
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医生建议德吉卓嘎到内地医院治疗,但医疗费让这个家庭无力负担。
了解情况后,县团委向格桑花开爱心基金申请救助,德吉卓嘎获得5万元的医疗救助款。
目前已经能够正常生活、学习。
(三)案例启示医疗援助的实施,使墨竹工卡县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居民的就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社会救助力量发挥作用的方式在墨竹工卡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区医疗保障一般是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基金-民政救助-其他救助的流程,主要依靠政府进行脱贫,没有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然而西藏目前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仍高达34%,单纯依靠政府救济,长此以往必然会加大当地财政负担。
为了更好地发挥多方力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缩短救助资金下发周期较长,真正做到解民之所急,我区其他地区也应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使其与政府救助相结合,起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方能真正实现以保脱贫,建议其他地区可推广之。
二、西藏精准扶贫案例分析的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一)主要结论以格桑花开医疗援助工程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墨竹工卡县政府牵头领导下,与政府救助相结合,让患者享受到更快捷和高级别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缩短了救助流程,节省了救助时间,有效地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
对于西藏那些拥有对口支援省市资源的县区都可以进行推广,医疗援助工程对于环境等自然条件没有特别要求,但远程会诊需要电力及网络覆盖,所以在全区已完成主电网覆盖的74个县和主要乡镇以及实现移动通信盲区全部消除的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可以酌情进行推广。
(二)对策建议政府、社会力量扶贫攻坚姊妹花现阶段西藏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人数巨大,单纯依靠政府救济脱贫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应该利用好援藏资源,发挥好对口援藏县的脱贫能量,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与政府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救助资金来源,加大对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脱贫水平。
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以起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全社会动员起来才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
地方政府还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救助措施,简化救助程序,提升医疗救助效率,社会力量与政府救助相生相伴,共同促进救助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医疗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精准扶贫工作案例篇二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项目所在区域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山峦起伏,偏僻闭塞,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
三瓜公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电商、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项目成立一年来,当地村民经济收入节节攀升,村集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和稳步增长。
一、推进合作社+农户,唤醒农民致富情项目落户前,村里土地闲置较多无人种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三瓜公社首先成立了花生专业合作社、山里邻居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里人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桃源瓜果专业合作社四大产业合作社。
合作社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将种植、养殖、生产、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融为一体,使产品产量、价格得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参与性也更加热情高涨。
合作社优先吸收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农户实施精准扶贫,目前,四大产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带动了周边11个村落农民共同致富。
二、推进互联网+三农,激活乡村发展情让农村更美好。
三瓜公社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建设理念,加大对村庄道路交通整改,埋设污水管线,做好绿化整洁,建设无线网络覆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让农业更合理。
通过网络平台及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实施订单式农业,使土地利用更科学,生产要素与市场对接更紧密,农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高。
让农民更富裕。
三瓜公社致力于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产品开发、产业基地建设,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给留守贫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34%。
三、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小康路上有激情通过传统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观光、体验和旅游农业带,形成四季四景。
同时让村民参与到景区建设、运营、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当中。
部分村民通过自己的房屋、土地等特色资源,参与到景区客栈、农家乐及主题农业带等配套产业中,通过三瓜公社的统一打造,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回来了。
三瓜公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近年来的整治,村庄道路畅通,环境整洁,青山绿水,村容村貌重新焕发出活力。
农民增收欢乐多。
三瓜公社有效地将农民的闲置土地得以释放,闲散时间得以利用,引导村民参与到景区建设当中,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量的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氛围浓厚。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文化扶贫篇三湖北竹溪县地处秦头楚尾,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之称。
我们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推动文化扶贫,确保群众精神脱贫和经济脱贫同步。
一、实施精神塑造工程,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在文化引领上精准导航大力培育家风文化、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地域文化四种文化品牌,强化价值引领,着力内修人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依托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乡村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xxx台。
以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开展整理族规族训、书写家训牌匾、收集家风故事、传唱家风歌曲系列活动和竹溪好人、最美家庭、十大孝星等评选活动,让家风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传家风、带政风、净民风、育新风,营造了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阵地建设工程,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精准供给一是健全县级设施。
整合资金1.4亿元,先后新建可容纳万人的县广场公园、2万多平米的塑胶天然草坪运动场;投资近8000万元,开建占地50亩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
二是构筑乡镇文化服务堡垒。
新建文化站10个、维修改造4个;所有文化站单门独院,并达到三室一厅一场标准。
三是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村村建有标准化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新建文化广场180多个。
同时,建立以乡村少年宫、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多层次网络,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娱乐、健身、充电。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在文化产品提供上精准生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
一是以文化扶贫进乡村活动为载体,组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流动电影队深入边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开展文化服务。
二是加强主题文艺创作。
近两年,先后创作宣传精准扶贫等内容的文艺节目20多个。
以带着公公出嫁的农村妇女王大芝为原型,创作山二黄现代剧目《改嫁》,将其打造成精神和物质双脱贫的典型。
三是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如迎新年万人长跑比赛、春节传统民俗大展演、耕读传家书香竹溪广场诵读等,使消极腐朽没落文化无处生根。
四、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精准定位一是挖掘提炼地域文化。
组织编撰《竹溪县地名文化拾趣》、《竹溪寨堡文化探秘》等系列丛书。
二是推动文旅融合。
依托古遗址、古寨堡、古村落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楠木寨、曾家寨、秦楚古长城等景点10余处,举办楠木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三是推进非遗项目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