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贪1

合集下载

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

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

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清末腐败:清朝内部的腐败现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然而,在清朝的晚期,腐败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清末腐败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贪污腐败的表现在清朝晚期,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贿赂受贿现象的滋生。

官员通过接受贿赂收取暗礼或纳贿,以谋取私利,这种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官员的公正与廉洁。

其次,官员频繁敲诈百姓,征收过高税款或乱收费用,严重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此外,清末各级官员虽然工作繁忙,但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例如揽权、受贿、挪用公款等等。

二、腐败现象的成因清末腐败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以及经济问题。

首先,清朝政治制度腐败是造成清末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满、汉分化、洋务运动失败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都导致了官员们对权力的贪婪。

其次,社会风气的退化也为官员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

在社会风气不端、道德缺失的背景下,官员腐败行为更容易被纳入常态化的体系中。

最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清末腐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外国列强入侵,清朝内外交织的经济利益关系激化,官员们通过贪污腐败谋取利益成为一种合理化的行为。

三、腐败现象的影响清末腐败问题对清朝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内外交困问题日益严重,外患内忧交织,导致清朝实力逐渐衰退。

其次,腐败致使国家财政持续恶化,给国家带来巨额损失。

同时,官员贪污腐败行为也使得社会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尤其是边远地区和贫民窟的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此外,腐败现象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公民对政府的失望、不信任感的增加以及社会矛盾的加剧等等。

四、应对腐败的措施清末腐败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源上着手。

一方面,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起具有监督权力的独立机构。

此外,应当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确保官员的能力与廉洁。

另一方面,社会风气建设也非常重要。

清朝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带给中国百年之耻

清朝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带给中国百年之耻

清朝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带给中国百年之耻本文导读:乾隆到了晚年的时候,甚至还自称为“十全老人”。

但是,明智之人都懂得,乾隆并不是明君,说白了他就是享受着皇室给自己留下的财产和地位,明显的一位“富二代”。

乾隆在位期间,更是频繁的出游、下江南,大兴土木将国库掏得干干净净,当然,国库亏空还有和珅的一份,大清朝腐朽贪污严重,和珅的家产,数额也是庞大到惊人!满清皇帝嘉庆接手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不说什么,就当时的贪污腐败来说,这在当时随处可见,虽说康熙创建了一个太平盛世,但是这之中的小细节却完全不受控至,官吏的腐败,国库的亏空,乃至税收的短缺,都十分的严重。

特别是雍正接手的时候,国库亏空的数量大到惊人。

只是雍正在位期间,只要是贪官,没有一个不清理的,雍正在位期间,从康熙年间的国库亏空,仅剩八百万两,增加到五千万两,数额也是十分巨大。

但是到了乾隆执政之时,他不仅亲手提拔了大贪官和珅,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多次下江南,耗费巨大的数额,也是整个官场全盘腐化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乾隆在位期间,还将国人都蒙在自己的圈子里,闭关锁国。

要知道,在乾隆在位期间,西方各个国家都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轨道,工业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时候的乾隆,还沉醉于自己太平盛世之中,完全不理会外界,将自己的国人和国家封闭起来。

据历史的记载,在十八世纪末的时候,英国特使来到了中国,希望能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还特地带来了蒸汽机、热气球等英国工业革命的最高成果。

但是乾隆对这一些东西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将这一些英国特使特地准备的东西当成垃圾一般扔掉。

英国特使在回国后对国人说到,清政府鼠目寸光,不懂得欣赏,将自己捧在高高的地位之上,将来必定会落于人后,所以说乾隆才是满清落后于人的罪魁祸首,他的无知,让中国陷入了百年的耻辱之中。

清朝的腐败与贪污现象

清朝的腐败与贪污现象

清朝的腐败与贪污现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虽然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腐败与贪污现象也是其存在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从官员贪污、贪官污吏、庙衙腐败以及饥荒与贫富差距等方面对清朝的腐败与贪污现象进行探讨。

官员贪污是清朝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

清朝官员薪水低微,而拥有巨大的权力,这导致了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他们往往以收受贿赂、征收非法税款、挪用公款等手段牟取巨额财富。

更为严重的是,清朝官员之间明目张胆地进行职位买卖,贪腐行为成为公开的秘密。

这种官员贪污现象不仅剥削了人民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清朝政府的形象和治理能力。

清朝的贪官污吏也是腐败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贪官污吏是指那些贪图私利、肆意欺压百姓的官员。

他们常常勾结地方势力,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横征暴敛,甚至迫使百姓上访以谋取私利。

清代三藩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一些地方官员丧失了尊重法律、保护人民的本分,成为百姓的噩梦。

这些贪官污吏不仅破坏了社会治安,也严重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庙衙腐败是清朝腐败现象的另一重要方面。

庙衙是指官员的办公场所,也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代表。

在庙衙中,一些官员利用职权滥用、徇私舞弊,导致了庙衙腐败现象的加剧。

这些腐败行为包括审判不公、买官卖爵等。

清朝的审判制度常常被操纵,法官以金钱交易或者私心为依据,结果导致正义无法伸张,输者和穷人往往遭受不公的待遇。

买官卖爵则是指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利用财富来从政,这使得清朝政府的公正与廉洁形象丧失殆尽。

与腐败现象相关的还有饥荒与贫富差距。

清朝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不够,加上一些官员的贪污行为,导致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滞缓。

清朝时期多次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这给百姓的生计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日益加大。

清朝的财富被一些权贵所垄断,而普通民众则只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综上所述,清朝的腐败与贪污现象在其整个统治期间都存在,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清朝的腐败官员贪污腐化与反腐斗争

清朝的腐败官员贪污腐化与反腐斗争

清朝的腐败官员贪污腐化与反腐斗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悠久且重要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腐败的时代。

在清朝的统治下,贪污腐化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反腐斗争也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就清朝的腐败官员贪污腐化问题及反腐斗争进行探讨。

一、腐败官员的贪污腐化在清朝的统治下,官员的贪污腐化现象极为严重。

腐败官员通过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手段,大大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他们针对税收、土地、赋税等领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腐败官员的贪污腐化不仅限于个别人员,而是存在于整个清朝的官员体制中。

这些官员通过贪污私利、权钱交易等行为来牟利,使得清朝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这种腐败现象在清朝最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尤为突出,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反腐斗争的兴起随着腐败官员贪污腐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对于反腐斗争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清朝的反腐斗争起初在民间秘密进行,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正式的官方行动。

清朝的反腐斗争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清朝朝廷开始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对贪污腐化官员的打击措施,推行严厉的处罚制度。

其次,清朝政府逐渐加强了财政监督和审计制度,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控制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外,清朝也积极倡导廉洁政风,提倡官员廉政奉公的理念。

三、反腐斗争的成果与不足清朝的反腐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机制,对贪污腐化官员进行有效的惩处,使得一些腐败分子受到了严厉的打击。

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在改革财政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力地遏制了官员的贪污行为。

然而,清朝的反腐斗争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官员体系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单纯依靠法律手段难以彻底清除腐败现象。

其次,由于清朝政府对反腐斗争的态度不一致,导致一些斗争行动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推动,反腐斗争的成果有限。

结语清朝的腐败官员贪污腐化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随着反腐斗争的兴起,一些成果也开始显现。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学者]1.清朝第一贪和珅,富可敌国2.秦朝郎中令赵高3.西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4.唐朝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5.北宋宋徽宗太师蔡京6.南宋权臣秦桧、贾似道7.明朝中期大贪官严嵩父子等等历史上九大“著名”贪官:犹以和珅所贪数额最大★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

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

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

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

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

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

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

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

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

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

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

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

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

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

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

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刘观,雄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

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

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

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

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

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

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

乾隆皇帝荒唐可笑的历史故事

乾隆皇帝荒唐可笑的历史故事
乾隆皇帝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准格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当然这里边有不少吹嘘浮夸的成分,还有一些镇压农民起义等不光彩的事情。晚年的乾隆皇帝骄傲自负,好大喜功,而他的奴才们也是极尽所能,投其所好,溜须拍马,为其歌功颂德,挖空心思地给他总结了很多历史之最。这些历史之最中有些名副其实价值非凡,值得一说,而有些却牵强附会,说来真是滑稽可笑。下边咱就细数细数乾隆皇帝那些历史第一。
上述这么多的历史第一足以让他引以自豪,也被后人所熟知,那么接下来我们盘点的这些"历史第一",恐怕就鲜为人知了,细看起来委实有些荒唐可笑。
乾隆帝的奢侈和挥霍也足可以排在历史的最前列,不要说他六下江南的巨额花销,单单两次千叟宴、两届万寿节耗费的银两就数目庞大,那规格和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也是空前绝后的。
乾隆帝身体硬朗,寿命长久,子孙数目也十分惊人,单官方统计的数字就有17子,10女,这还不算乾隆六下江南巡幸民间女子后,遗落在民间的皇子和格格们,如果连上像影视剧中所演的还珠格格之类的子女,那么这个数目就更加惊人了,再加上他的众多孙、曾孙、玄孙,总数有数百人,如此庞大的子孙队伍,其他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根本无与伦比,只能望而兴叹。
截止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单是其中无量寿佛就已达17963尊,共计银两287480两。至四十五年七月,各省督抚进献万寿贡品进入高潮,据当时朝鲜使臣记载贡车多达3万辆,还不包括人担的、马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了抢运贡品,车辆互相挣道,“篝火相望,铃铎动地,鞭声震野”。如此多的贡品乾隆往往在高兴之余,就都赏给了维、蒙、藏等各族首领和外藩使臣。最隆重的是八月十二日万寿节这天,乾隆在所有子孙曾玄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自圆明园起驾进城。一路之上,“夹道左右,彩棚绵垣,饰以金碧辉煌”。比历代皇太后万寿庆典更为壮观,乾隆已兴奋的飘飘然,一个“赏”字,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一般赐给了“老民、乐工、匠役”等,出手非凡,真不是一般的阔绰。由此看来,乾隆总是穷奢极欲,无人能敌,排在历史最前列真是毫不夸张。

清朝官员腐败治理

清朝官员腐败治理

清朝官员腐败治理1、从总体上谈谈学习本课程的体会。

老师上课时每次都讲得激情澎湃,让我对清朝历史及清朝官员的各种不良行为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了解了清朝官场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的一面,知道了清朝除了和珅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叫高士奇的人对皇帝总是非常迎合,都是逢迎拍马之人。

不管是清朝还是现在,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都是存在着的,并且也许会一直存在下去。

这和人的心理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自私的,所以这种现象还是很难彻底根除。

当然,清朝的一些惩治方式还是还是让我心有余悸的,例如腰斩、五马分尸之类,虽然腰斩最终被雍正废除了。

不过,这也并不是否定了那些两袖清风的清官的存在。

2、清代官员在刑政上违法乱纪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其后果有哪些?腐败的根源是以钱为刚的路线。

俗话说“无官不贪”,他们都利用自己的权利来为自己谋私,采取强取豪夺、侵吞粮铜、卖官鬻爵、枉法决狱、走私漏税、巧名贪贿的手段。

荣禄就是一个一个很贪婪的的人。

他在咸丰年间做过户部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几乎被肃顺杀头,后来花钱买得候补道员的衔,逐步升到工部尚书。

又因为被告发贪污受贿,革职降级调出北京。

而明珠在他官场中最得意的时候,朝廷中很多官员的任用都要经过他的认可,所以当职位有空缺时,人人都要向他行贿。

他虽外表和善,但有心机,善谋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加上官官相护,更使得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有机可乘。

弥漫社会的腐败堕落风气,直接威胁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正如时人感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当然不止那时,现在的社会亦是如此,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虽然很难完全消除,但还是希望官场上的那些人能自觉遵守法纪,不要让这种风气继续蔓延下去,多为百姓考虑,而不是自己。

3、试述清代官场媚上风气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有一种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身为皇帝也不例外,逢迎者和被逢迎者就形成了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

这也是官场上逢迎拍马、媚上风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清朝奕劻的“风雅腐败”

清朝奕劻的“风雅腐败”

2023.06 第06期 总第186期清风古镜今鉴编辑/赵雨婷*******************晚清,爱新觉罗·奕劻称得上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

虽说他是清朝皇室,但血缘相当边缘。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奕劻降袭辅国将军,与堂兄恭亲王奕䜣的地位相差甚远,直到甲午年(1894年),奕劻才进爵庆亲王。

但是到了1908年,他却获得了“世袭罔替”,成为清代第12位也是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与恭亲王“平起平坐”。

宣统三年(1911年),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

1917年奕劻去世后,《纽约时报》撰文称:“庆亲王一生,以一无所有的皇族旁系开始,以亿万富翁的身家辞世。

”奕劻堪为“晚清第一贪”。

奕劻在宦海的沉浮犹如两重天,他的发迹全凭慈禧的提携和重用。

史载,奕劻貌似憨厚,对慈禧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效尽犬马之劳,由此深得清朝廷信任,权倾朝野。

他一进中枢,头一件事就是把天下各府县的肥瘠贫富摸了个透,有即将外放的官员来访,奕劻常会说一句:“稍等一下,马上就走富裕之地缺出。

”来者明白,回去后就送来了银子,奕劻则根据银子的多少择地而放。

当年清朝廷有一句流行语:“不见庆亲王,就别想做官。

”即使有了名额,比如已经捐了官,但奕劻不发声,便拿不到官位;即使得了官位,没有他的示意,吏部也不会给“照身”(派遣证)。

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奕劻的资产仅在汇丰银行一处就高达200万两之巨。

倘再加上其他银行的存款及大量田地、房屋、票据、金银首饰,“岁费巨亿”。

吊诡的是,庆亲王奕劻为躲避朝野的视线,从不轻易给人抓住把柄,故此擅长精心伪装清廉。

如: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澹如斋”,自称“澹如主人”,以示廉洁奉公,淡泊如水。

他还将亲书“本官素来崇廉,凡贡献者,恕拒纳”赫然张贴在自家门口,俨然一副“崇廉”“拒纳”的架势!其实,谒见他的官员倘若不送钱,根本进不了王府的大门。

更令人恶心的是,奕劻竟然叮嘱子孙要谨守“四留”家训:“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遗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书以遗子孙。

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 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 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朝一个巡抚贪腐案竟然持续了二十年!
导语:清朝卢焯是个能吏,也是个贪官。

他有过大功,但是也有过错。

乾隆初年,他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因此,他出任浙江巡抚后,着实地做了几件好事,
清朝卢焯是个能吏,也是个贪官。

他有过大功,但是也有过错。

乾隆初年,他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因此,他出任浙江巡抚后,着实地做了几件好事,尤其是修建海塘,惠民甚多,因此,当地百姓对他特别感恩。

在清国百姓眼里,能做好事的就是好官,至于贪几个钱,很正常,谁都不是傻子。

但到了乾隆六年,忽然间天色就变了。

乾隆六年,御使刘吴龙弹劾卢焯私受一富户巨额银两!刘吴龙在其奏折中列举了其所闻卢焯的三条罪状:
一、嘉兴府桐乡县汪姓分家一案,该府知县杨景震收受银三万两,汪姓即托杨景震转送巡抚卢焯银五万两。

事情传开,议论纷纷,闽浙总督德沛即飞札委令嘉湖道吕守曾查访杨景震劣迹,卢焯一听到消息,害怕查出杨景震受贿供出自己受贿,于是就先下手为强,连夜写出题本,将杨景震在该道所作所为的坏事,一一揭发参奏。

二、漕运判官员缺,嘉兴县知县阎沛年亲送卢焯银两千两,卢焯将阎沛年提升。

三、浙江凡委任州县官职,都向卢焯馈送,以官的大小,决定银两的多少。

事实上这事情闹大了,卢焯的上司闽浙总督德沛也上书皇帝,揭发卢焯,认为他贪污不少。

两个大佬一起弹劾,那肯定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不要说皇帝听了意外,就连百姓都觉得意外,卢大人是个好官,怎么可能会贪这么多?于是乾隆派汪扎尔为钦差查核此事。

汪扎尔本
生活常识分享。

腐败导致清朝从盛世滑向衰落

腐败导致清朝从盛世滑向衰落

腐败导致清朝从盛世滑向衰落编者的话:开基创业并达到盛世好比爬上坡,清朝为此历经几代人100多年的励精图治和连续奋斗,才迎来康乾盛世的伟业。

但在进入盛世之后,清政权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奢靡贪腐之风兴起且越来越甚,导致很快由盛转衰,并在内外打击下越滑越远,直至最后灭亡。

清朝走过的盛而骄、富而奢——骄必怠、奢必贪——贪必腐、腐必败的历史轨迹无可置疑地表明,如果在兴盛和富裕后不思进取,贪图奢靡享乐,虚骄懈怠,必然导致腐化衰败,走向灭亡。

今人当从清朝盛衰演变的历史中认真吸取教训。

清朝以少数民族崛起于关外而后入主中原,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社会经济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康乾盛世。

但是就在国家鼎盛之际,统治阶级放弃了文治武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反而因富而奢、因盛而骄。

而奢侈必然导致贪婪,骄傲必然走向懈怠,最终因贪婪而腐化,因懈怠而落后,使盛世如过眼烟云,很快滑向衰落。

愈演愈烈的贪污腐败之风刮得英勇无敌、剽悍善战的八旗子弟成为挥金如土、战则必败的败家子;也使原来简洁高效的官场变得官无不贪,吏无不恶,文治武功俱废。

结果是清王朝因腐化而衰败懈怠、落后挨打,最后在不间断的外国侵略和内部变乱中彻底覆亡。

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反映了腐败消解国家统一意志和前进动力、导致社会灾难和王朝倾覆的不变真理。

清朝的兴起与康乾盛世的鼎盛清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出现了在中国历史上足以傲视汉唐的康乾盛世。

清朝的兴起和康乾盛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从顺治到乾隆前期的统治者推行了较为得当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其中清初政治的简洁廉明是清朝兴起和迈向盛世的关键因素。

清朝于关外白山黑水之间的崛起强盛是一部惊天动地的创业史。

从努尔哈赤起兵(1583年)到建立后金政权(1616年),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从建政到入关问鼎、底定中原(1645年),也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

清朝以区区十几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在两代人的时间里兴起并君临中原,得益于其精兵简政、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和威猛善战的八旗兵,即所谓“马上得天下”。

关于清中期的吏治腐败问题

关于清中期的吏治腐败问题
一、吏治腐败的两大特点
吏治腐败特别是贪污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现象,甚至有时还特别严重,如《梁书·贺琛传》就记载各级官吏“皆尚贪残,罕有廉白”。但可以认为,历史上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问题[1]。而且问题往往出现在王朝的末期。而清代的贪污问题是长期的,甚至在其最鼎盛的乾隆中期即已相当严重,及至乾嘉之际,随着王朝的盛极而衰,吏治腐败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二)整个封建官僚阶层对国家政务活动的冷漠和麻木
吏治腐败的第二个表现,也是最危险最有害的表现是,整个封建官僚阶层对国家政务活动的冷漠和麻木,一味追求安逸的生活,从而导致封建政治的极端废弛,也就是所谓的因循疲玩。
当时的官僚队伍,除了极力搜刮钱财外,就是极力追求物质享受,而对行政工作乃至国家政事漠不关心,苟且塞责。如福康安进剿苗民起义,“悉以剿事委公(花连布),大营日宴会,或杂以歌舞。”[20]河工之役更是百弊丛生,每次大工“每于工次搭盖馆舍,并开廛列肆,玉器钟表绸缎皮衣无物不备,市侩人等趋之若鹜,且有娼妓优伶争投觅利,其所取给者,悉皆工员挥霍之赀,而工员财贿,无非由侵渔帑项而得。”堵塞衡口工程时,“工次奢侈挥霍,开廛列肆,玩好生色,无所不有。”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的消费状况。
(一) 贪污问题的普遍化、规模化、集团化
清中期吏治腐败问题的严重化,大致是从乾隆四十年前后开始的。以布衣言事的章学诚就曾指责说:“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迄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用事几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婪赃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箪馈问,属吏迎合非倍往日之搜罗剔括不能博其一欢,官场如此,日甚一日。”[2]如果说布衣章学诚所说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曾在乾隆五十五年因弹劾督抚而遭勒令回家的尹壮图,于嘉庆四年四月被嘉庆帝召回京师时也说,乾隆三十年以前“州县俱有为官之乐,闾阎咸享乐利之福,”而“近年以来,风气日趋浮华,人心习为狡诈。……科敛竟溢陋规之外。”[3]

史上第一大贪官

史上第一大贪官

和珅的二十条罪状
一、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颙琰为皇太子时,先期呈给颙 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 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 四、娶出宫女做小老婆。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营文书报告,延搁不报。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 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 的人参议一个字。 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报。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 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
半 部 清 代 史
奕訢的府邸
一 座 恭 王 府
世 界 最 大 的 四 合 院
清朝規模最大的王府
銀安殿
曾經是和珅的家
後 罩 樓
和 珅 的 藏 寶 樓
蒼 翠 欲 滴 的 一 座 假 山
滴 翠 岩
排 隊 看 福 字 碑
多 才 多 壽 多 子 多 田
田没有封口表示鴻福無邊
天 下 第 一 福
漢 白 玉 石 拱 門
仿 萬 壽 園 的
西 洋 門
觀 音 送 子 石
獨 樂 峰
兼 点 綴 園 林
影 壁 作 用
祈求吉祥富貴
蝠池
蝠廳
福財滿園
有9999隻蝙蝠
這隻不錯
冰裂窗
斑斕絢麗
满園秀色
方塘水榭
詩畫舫
游廊依山势而建, 蜿蜒盘桓而上
怪石林立
榆關
城牆二十多公尺
妙香亭
升官路
和珅的二十条罪状
十一、任人唯亲,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 俱保举提升。 十二、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 十三、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 十四、其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称之为“和 陵”。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 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十六、真宝石顶,不是他应该戴的,却藏数十余颗,还有整 块大宝石,为宫里所没有的,不计其数。 十七、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十八、夹墙内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赤金六千余两,地 窖埋银百余万两。 十九、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 二十、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浅析清政府的腐败一,政治腐败。

1.无知守旧,虚骄自大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于世界的发展毫无所知,甚至在清人所著《明史·外国传》中竟然不分彼此,将葡萄牙、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家统统称为“红毛番”。

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

对此外国人评价说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他们那种亚洲式陴睨一切的气概是那样的浓厚,以致不屑再分什么彼此厚薄。

”当时的官员,都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

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

”因此,很多参与重大决策的官员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未来有多少影响。

在嘉庆、道光年间久任要职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对讨教官运亨通之道的门生说:“无它,但多瞌头少说话耳!”这正如时人所揭露的“士不知耻, 为国大之耻。

历览近代之士, 其自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 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日益强大的事实,部分官员和封建王室仍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

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

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2.贪污成风,搜刮无限康熙晚年, 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 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

到乾隆时, 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

乾隆六巡江南, 游山玩水, 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 豪华与排场空前, 糜费特甚。

清朝的官僚体制与政治腐败

清朝的官僚体制与政治腐败

清朝的官僚体制与政治腐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官僚体制深刻地塑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然而,这个庞大而庞杂的体系也为政治腐败创造了土壤。

本文将探讨清朝官僚体制与政治腐败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官僚体制的形成清朝官僚体制的形成离不开历史背景的铺垫。

明朝末年,国家由于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等因素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清朝建立之初,希望通过改革经营、整顿官员体制来恢复社会秩序。

官僚体制的核心是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对于选官、任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二、官僚体制的特点清朝的官僚体制以官员派遣和垂帘听政为核心特点。

各级官员都需要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以避免官员在一个地方久留,因地方势力而产生腐败。

此外,皇帝垂帘听政,直接对政务进行干预和决策,以此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三、官僚体制与腐败的联系尽管清朝的官僚体制有助于抑制腐败,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科举制度的不公平和腐败现象是一个主要问题。

官员靠贿赂和关系网来获得高官厚禄,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其次,官员的调动频繁也为腐败问题埋下了伏笔。

官员经常搬迁,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以获取回报为目的从事腐败行为。

此外,官员的薪酬普遍较低,容易腐败。

四、官僚体制对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清朝的官僚体制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官僚体制使得政府的决策缺乏效率和灵活性。

由于皇帝垂帘听政,政策决策由中央化,缺乏地方自治,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其次,官僚体制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展。

腐败导致官员集权,权力滥用和贪污现象频发,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综上所述,清朝的官僚体制和政治腐败紧密相连。

官僚体制的形成和特点为政治腐败提供了土壤,科举制度的不公平和频繁调动使得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而这种腐败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平的加剧。

了解清朝的官僚体制和政治腐败对我们认识历史以及思考当前社会治理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晚清时期屈辱的历史概括作文

晚清时期屈辱的历史概括作文

晚清时期屈辱的历史概括作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晚清时期屈辱的历史概括”的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晚清时期就像一段黑暗而沉重的篇章,充满了无尽的屈辱与悲哀。

那时的清朝,犹如一艘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大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艰难前行。

朝廷内部腐败成风,官员们一个个贪得无厌,只想着如何中饱私囊,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

就说那鸦片战争,英国人用鸦片这种邪恶的东西,侵蚀着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烟馆,里面挤满了骨瘦如柴、神情恍惚的人。

国家的白银大量外流,经济陷入混乱。

而英国佬呢,凭借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我们的军队呢,装备落后,训练不足,面对敌人的炮火,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圆明园,这座凝聚了无数工匠心血的艺术瑰宝,却在列强的烧杀抢掠下,化为一片废墟。

那曾经美轮美奂的宫殿,精美的雕刻,珍贵的文物,都被侵略者们肆意践踏和掠夺。

他们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冲进了羊圈,毫无怜悯之心。

想象一下,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被他们粗暴地装进箱子,运走;那些无法带走的,就被无情地破坏。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黑烟笼罩着京城,仿佛是老天都在为这巨大的灾难哭泣。

甲午战争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咱们的北洋水师,曾经也是威风凛凛,被寄予厚望。

可结果呢?指挥不当,装备老化,内部勾心斗角。

在与日本的海战中,一艘艘战舰沉没,无数英勇的将士壮烈牺牲。

那鲜血染红了海面,却无法唤醒清政府的觉醒。

还有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每一条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在中华民族的身上。

割地、赔款,国家的领土被一块块分割出去,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晚清的统治者们,要么懦弱无能,要么盲目自大。

面对列强的威逼利诱,他们一次次地妥协退让,把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拱手相让。

这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会挨打;如果腐败,就会灭亡。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从中学到教训。

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不再受他人的欺凌。

清朝三两银子的典故

清朝三两银子的典故

清朝三两银子的典故
清朝时期,官员的薪水很少,经常需要从其他途径获取收入。

其中就有一种典故叫做“三两银子”。

这个典故讲的是一个叫做王大田的官员。

他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两两银子,但他的开销却很大,养家糊口都很难。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办事情时,他都会多收收费,每次多收三两银子。

这样做很快就为他带来了收入,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有一天,王大田去收税时,一位老百姓问他:“大人,你每次都多收三两银子,这样做不好吧?”王大田却毫不在意地回答道:“都这么多年了,你们还不知道吗?清朝官员的薪水只有两两银子,每次多收三两银子是必然的啊!”
这个典故从此流传开来,成为了用“三两银子”来形容官员贪污行为的代名词。

由此可见,清朝时期的官员普遍存在着“三教九流,十有八九”的贪污现象。

- 1 -。

清朝廉政故事

清朝廉政故事

清朝廉政故事嘿,咱今天就来讲讲清朝的廉政故事哈。

话说在清朝那时候啊,有个当官的叫于成龙。

这于成龙啊,那可是个大清官。

他当官可不是为了发财,而是真心实意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儿。

有一回啊,于成龙被派到一个地方去当县令。

那个地方穷得叮当响,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于成龙到了那儿一看,哎呀妈呀,这地方咋这么穷呢?他心里就琢磨着,得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先从自己做起,那生活过得可节俭了。

住的房子破破烂烂的,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他手下的那些个小官们看着自家县令都这么节俭,也不敢乱花钱。

有一天,于成龙出去视察。

走到一个村子里,看见一个老大娘在那儿哭呢。

他就赶紧上去问:“大娘,你这是咋啦?为啥哭呀?”老大娘一边哭一边说:“俺们家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可那些个当官的还来收税,这日子没法过了呀。

”于成龙一听,这还得了?他马上就回去调查,发现原来是有一些小官借着收税的名义在搜刮老百姓。

于成龙那个气呀,马上就把那些小官给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你们咋能这么干呢?老百姓都穷成啥样了,你们还搜刮他们。

你们要是再敢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那些小官们吓得哆哆嗦嗦的,赶紧认错。

从那以后啊,于成龙对税收这事儿管得可严了。

他还想办法发展当地的经济,让老百姓有活干,能赚到钱。

慢慢地,那个地方的老百姓日子就好起来了。

于成龙这事儿啊,很快就传开了。

大家都知道有个清官叫于成龙,为老百姓办实事。

其他地方的那些当官的,有的也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再贪污腐败了,得向于成龙学习。

你说这于成龙多厉害呀。

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清官,可真是老百姓的福气。

咱现在想想,不管啥时候,都需要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为老百姓谋福利。

要不咱这日子咋能过得好呢?嘿嘿。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 第一名手段最狠辣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 第一名手段最狠辣

历史上反腐最厉害的三位皇帝第一名手段最狠辣本文导读:第三位就是清世宗雍正皇帝,做为清朝时期的皇帝,雍正皇帝被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九子夺嫡之事了,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雍正还是一个很能反腐的皇帝。

清朝时期的朝廷是很富有的,这也就难免会有一些朝廷命官会打国库公饷的主意了,对于这样的贪官吏,雍正皇帝只用一招就让当时的贪官后悔起了贪念,那就是一人贪腐,全家遭殃。

对于贪官这样的人,雍正皇帝半点没有手下留情过,如果被皇帝抓到的贪官自杀了,那么他的后代就要永无止境地替他还债,贪污了多少就要还多少,就算他没有儿子,他的亲戚也要跟着还债。

乾隆皇帝还是在用人上面最开明的一个皇帝,对于选官,他不只是要看人家科举的成绩,更要结合这个人的品行来考核。

为了防止贪腐事件,乾隆更是制定了严明的赏罚制度,对于为官清廉的人,有俸禄补贴,对于贪腐的人,那自然就没有好下场了,雍正期间就腰斩过一个贪腐的官员。

第二位就是宋真宗赵恒,宋朝这个朝代然在后人的眼中窝囊了点,但是人家好歹也算得上反腐第一人,那个时候本来人民的生活就已经很困苦了,官员们却还在收刮民脂民膏。

宋真宗在位的时候就对这种现象大加整顿,设立了一个专门监察的机制御史台,并且在任聘官员上也是要内外兼修,在宋真宗时期,如果你一开始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但是如果你口碑好,两袖清风的话,当上大官那就指日可待了。

第一位就是也就是手段最高明的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的反腐手段高明在一个狠上,他是让当时的官员像贪也不敢贪啊。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的日子过得非常困苦,以至于被出家当和尚,最后落到要饭吃的地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是觉得生活之不易,粮食的神圣,所以亲自尝过了百姓疾苦的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赃枉法,中饱私囊。

对于这种人,朱元璋就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律法来管制,并且在反贪反腐上他是丝毫不顾及私情的一位皇帝,就算是开国功臣他也不放过。

并且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的惩罚手段也是最狠的,他制定了一个很清晰的处罚手册,在这个手册上面清楚地写明了贪了多少该实行那种惩罚方式,其中最狠毒的就是绞邢,然而被实行绞邢的人不过也就是贪了80两银子而已。

清朝挖苦贪官的妙联 挖苦正义的诗词

清朝挖苦贪官的妙联 挖苦正义的诗词

清朝挖苦贪官的妙联挖苦正义的诗词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的现象十分普遍,吏治十分腐败,至清朝后期尤其如此。

为了抨击贪官污吏,发泄内心的愤懑,老百姓们经常借助对联这种艺术形式嘲讽贪官,揭露和鞭挞他们的丑恶嘴脸。

这些对联不仅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而且读来妙趣横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如清末有一贪官常常借作寿之机搜刮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

有人作联嘲之曰:“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收,何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XX黄不接,有甚东西。

〞这副对联分别从贪官和老百姓的角度出发,短短几句,寥寥数语,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

还有两个贪官,一个姓熊,一个姓卞,有人戏作一联相赠:“能者多劳,恐断四条腿骨;下流无耻,难保一个头脑。

〞这副拆合字联,上联合成一个“熊〞字,即隐含熊姓长官,也斥骂他们是衣冠禽兽。

下联合成一个“卞〞字,即隐含卞姓贪官,也诅咒他们不得好死。

曾任直隶总督的杨世骥平日里自命清高,喜爱附庸风雅,喜唱XX剧,实则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死后竟被谥为“文敬〞。

有人依据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做联一副曰:“何谓文?曲文、戏文,声出若金石;乌乎敬?冰敬、炭敬,用之如泥沙。

〞所谓“冰敬〞、“炭敬〞是指清代外地官员进XX时,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贿赂XX城官吏的银两。

联中3次出现“文敬〞二字,其意趣真可谓妙不行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贪官污吏明明是个贪得无厌的“硕鼠〞,外表上却经常以正人君子自居。

曾有一知县,他上任伊始,即在县衙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

〞可他上XX没几天便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原形毕露。

于是有人在他的对联每句话后名添了2个小字,使原对联的意思完全相反:“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

〞多琪曾在XX浠水任县令长达8年,在他的任期内,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大家恨透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清朝贪官“倡廉”
李文海
不久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管箴》,收入了刚毅编纂的《居官镜》一书。

了解一下刚毅是何许人,《居官镜》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应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生动的历史联想。

刚毅是晚清的一位高官。

同治、光绪年间,他从刑部郎中迅速擢升至封疆大吏,先后做过山西、江苏、广东巡抚,后进京任职,当过礼部、户部、工部、刑部的侍郎和尚书,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

在当时,他声名卓著,这除了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外,还得益于以下两件事情:一是他担任过‚葛毕氏‛一案(即妇孺皆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主审,平反了冤狱;一是他‚手辑《牧令须知》诸书‛,得到皇帝赏识,‚诏饬行各省‛(《清史稿》卷465本传)。

在政治上,刚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顽固派,戊戌维新时期,他竭力反对政治改革,多次向慈禧献策镇压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刚毅出于权力斗争的需要,力主利用下层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热情,拼命煽动盲目排外情绪。

慈禧命他同庄亲王载勋一起,‚统率‛义和团。

八国联军攻陷京师,刚毅随慈禧仓皇出逃,途中病死于山西闻喜。

刚毅死后,清廷屈服于列强‚惩办祸首‛的压力,追夺了他的全部官职。

刚毅编纂的《居官镜》,是一部专讲封建统治之术和政治道德的书。

内含《臣道》一章和《治道》六章,分论吏、户、礼、兵、刑、工之政。

其中虽然也涉及到某些具体的施政措施与方法,但贯穿全书的基本内容,是从政治原则上谈如何做一个好官、清官,讲求‚存忠君、为国之心,务立身、行道之本‛,做到‚公忠报国,慈祥爱民‛(《官箴》,第649、652页。

以下凡引自此书者均只注页码)。

该书反复强调,‚居官办事,全凭公心‛,‚居官立身,固以操守为本‛(第650页)。

而官员最重要
的操守就是要牢记‚为国、爱民之意‛(第658页),尤以爱民为为国之基础。

‚为吏尽职,为民守分,各居其道,治理民安,则国家可以长保。

故为政者,必以安民为本。

定民之道,必以养民为先‛(第665页),倡言官员应该做到‚民之所好者,好之;民之所恶者,恶之‛(第657页)。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居官镜》以最清楚明确的语言,大力提倡官吏要清正廉洁,严厉抨击贪赃枉法之徒。

书中说:‚清洁之操,一尘不染,谓之廉。

‛(第649页)‚以廉言之,理财制用,崇俭务实,使天下家给人足,盗贼不起,争端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

箪食豆羹,一介不取,此廉之小者也。

‛(第655页)该书甚至认为,官员如果只能洁身自好,淡泊其身,而对属员的贪劣妄为,胥吏之苛索敛财,劣绅之横行乡里,失于觉察,疏于整顿,苛且塞责,姑息养奸,‚如此违道、干誉之清官,其与贪官,迹虽不同,其所以负恩误国之罪一也。

‛(第650页)书中对那些‚肥甘自奉、轻暖自适、货财自好、刚愎自用、贪得无厌、嫉贤妒能‛的贪黩之徒,表示出深恶痛绝的态度(第658页),并对‚掊克聚敛,取下民之脂膏,借润私囊,致使民力益竭,民怨日增‛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第667页)。

应该说,作为一个封建官员,能够有这样一种见识,写出这样一篇文字,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

但是,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部书的纂修者,本人就是一个大贪巨奸。

在比较正式的传记中,刚毅的贪黩行为,往往语焉不详。

如《清史稿》的《刚毅传》,对此不著一字,讳莫如深。

《清代七百名人传》的《刚毅传》,在谈到他于光绪二十五年‚钦差赴江南查办专件‛时,只说‚但闻此次所到各省,多有收受陋规之事‛(该书上卷,462页),也还是半遮半掩,欲言又止。

倒是在一些笔记杂说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如《综论义和团》中,就称刚毅‚专主阴谋,日以废立皇上,排斥外人,遏
绝新学,搜括民财为得计‛(《义和团史料》上册,第157页);《清朝野史大观》则讲得更加具体:(甲午战后),‚派刚毅赴两江两湖两广闽浙等省大肆搜刮,除常款外,无公私悉取之,岁得千数百万,海内骚然。

此犹托为公家所取者耳,而饱入私囊者乃不可胜数,盖回京之时,箱笼等物至数千件,道旁观者皆曰:‘此中悉累累黄白物也’其贪鄙无耻盖如此。


像刚毅这样的贪官‚倡廉‛的怪现象,自然堪称一个绝大的讽刺,但绝不是偶然的例外。

讲的冠冕堂皇,做的男盗女娼,其实倒是贪官们的共性。

贪官污吏们为了聚敛财富就要大肆搜括,为了装扮形象、戴稳乌纱帽就要说些反腐倡廉的话,这实在是很合乎逻辑的事情。

刚毅纂修《居官镜》,不过是做得更有心机罢了。

近些年,类似《官箴》、《居官警语》一类的书,出了好几本。

在历史上,‚官箴‛这类东西,是起过积极作用的,确实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政治历史遗产。

其积极作用,一方面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老百姓对于清明政治的冀求;另一方面是在舆论和观念上把清正廉明、关心民瘼、秉公执法等作为政治道德的崇高标准肯定下来,这些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对封建政治的阴暗面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也会有一部分封建官吏把这样的政治道德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但是,我们对于这些方面也不能作过高的估价。

这不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同刚毅一样,在言和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甚至颠倒;而且所谓的‚官箴‛,充其量只是官员们一种自律的信条,对于一个拥有很大权力的人来说,仅有自律而缺失他律,仅靠自我约束而不同时靠制度监督,是很难避免权力的滥用的。

认识、考察、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重要的不是看他自己如何表白,如何言谈,而是看他的所作所为。

这本来是史学研究的通则,可是也有人在评论历史人物的时候,不知是出于偏见还是由于天真,往往轻信历史人
物的自我表白。

这样去研究历史,岂不是越研究越糊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似乎也能够从刚毅言行相背的实例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