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1966)(一)概述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1、建国前夕在北平召开2、内容:成立了“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为工农兵服务为总任务3、意义: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
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当代文学由此开端。
4、不足:对新形势和环境估计不足,简单照搬解放区的经验和做法,产生了简单化的趋向;对毛泽东《讲话》作了教条式的理解;对国统区的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两种文艺的裂痕。
二、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了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三、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1956年毛泽东提出2、内容:不同的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同的流派可以自由讨论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部门工作领域的表现4、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其影响下,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四、第二次文代会1、1953年在北京召开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五、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六、小说创作流派1、“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
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
第一部分 十七年文学
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专项一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总体风貌:“十七年文学”时期内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列举题或论述题)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
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多体现出宏大的叙事倾向,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1.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举出三部即可)★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严志和(抗日时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主人公:江姐,许云峰(解放战争时期)吴强的《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张灵甫(解放战争时期)曲波的《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荣(解放战争时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等,(解放战争时期)杨沫的《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抗战前)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红日》梗概:《红日》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帅华北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这一史实,表现了我军由弱到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显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战斗伟力。
艺术成就:A它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性成绩。
B,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沈振新、梁波、张灵甫。
C.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弛自如。
尤其是对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独特写法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旗谱》(可能单独命题)★梗概:是梁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红旗谱》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冀中平原锁井镇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激烈矛盾和斗争过程,从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乡村和都市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面貌。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年文学的成就与局限
十七年文学的成就与局限“十七年文学”,指的是从1949年到1966年建国后期到文革前期的文学。
有句诗曾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句话放到这个时期也是比较合适的。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很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文坛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较为纪实,真实反映革命斗争和生活。
例如“干预生活”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尤其在贯彻落实“双百方针”的氛围里,政治和文化形式逐渐趋于宽松,这种创作潮流也被发扬了起来。
这一时期的文章,塑造了较为真实和新鲜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还有,例如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
冯雪峰在评价《保卫延安》时说:“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题材,它们在表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时,就会比其他题材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
然而,时代的特性总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让这些文学的创作都标上了时代的痕迹。
所以,这个时期文学的局限性就体现在政治性有意无意地凌驾在文学性之上。
有人说,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充当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模式化写作的痕迹较重,过多受政治的影响和束缚,导致较为缺乏艺术性,很难凸显崇高的艺术价值。
同样例如“干预生活”小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问题。
由于作家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入一个更深刻、更丰富的层面。
艺术形式较为单一和狭隘。
也有过于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出现,超越了社会现实。
在题材方面,也是畸形发展的,只有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较为繁荣,其它题材则较为萧条。
并且在60年代,“左”倾思潮的急剧膨胀给文学的创作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批判了一些不该批判的作家和作品。
当代文学填空题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 1966 年的文学。
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准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7.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1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
“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40 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
有与国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
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
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
这样,在进入50 年代之后到70 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召开于1949 年7 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40 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
并确定了毛泽东1942 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
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7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我认为这十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
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当然,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
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便突出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
小说向来以在特定的环境中依靠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刻画出来的人物有时是一种现实矛盾的综合体,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意义。
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典型在这里被过分甚至无限制的夸大,集中表现为一个无数风靡一时的革命战争小说反复出现的名词:英雄。
十七年文学解读和评价
十七年文学解读和评价过去的十七年,文学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众多作家通过他们的笔端,揭示了社会的真相,反映了人民的命运,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本文将对这十七年来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第一部分:现实主义之兴起在过去的十七年里,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它以真实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基础,深入剖析了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作家们通过描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社会底层人士以及被边缘化的群体,展示了现实生活的百态,并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揭露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
第二部分:个体与自我除了对社会的反思,文学作品也开始更加关注个体与自我。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将镜头对准了个人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学。
通过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和对情感细腻的刻画,这些作家成功地展现了人们的矛盾心理和生命困境,让读者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
第三部分:文学与历史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文学作品与历史联系紧密。
一方面,作家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再现,重新审视历史,挖掘了历史中的种种故事和思考;另一方面,作家们用文学作品记录下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和巨大发展。
这些作品有力地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增加了对历史记忆的认识和珍惜。
第四部分:文学与未来在文学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学使命。
在未来的岁月里,文学将继续担当着发声的使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文学将如何发展和变革,令人信服,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在何时何地,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都能引领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结语通过对十七年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它们以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社会问题、个体人生和历史沿革。
在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充满创造力和独特视角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思考。
文学将继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希望,为读者带来美和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散文创作本时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家已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戏剧创作也较繁荣.老舍的《龙须狗》,《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等的《胆剑篇》等均有独特贡献.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一)概述:
1,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
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决议和宣言,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华文艺界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大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是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历程的里程碑.
2,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的提出完全符合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特点和规律,给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带来勃勃生机,促进了文化艺术工作全面发展.
3,十七年的作品创作
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短篇小说创作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7《回延安》
倾诉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眷念之情.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成功运用.
8 《 甘蔗林—青纱帐》
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主题."新辞赋体"的成功创造.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的分期一般都采用三分法,即“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从先秦到近代,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十二年的历史;当代文学是指从建国开始到现在六十二年的历史。
一、现代文学的背景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强大的思想启蒙诉求迫使新文化阵营开展了一场针对封建旧文学的“新文学运动”,提倡以白话为核心的“新文学”。
封建旧文学的基本特点:1、文言;2、用典;3、模仿古人;4、押韵;5、对仗;6、言之无物;7、用语讲求典雅;8、多滥调套语。
二、现代文学的特色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色:1、白话;2、借鉴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观和方法论;3、提倡“民主”、“科学”和人道主义,注重“思想启蒙”;第三节文学的现代和当代意义一、文学的现代意义“现代”一词对于中国文学而言,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是反传统的“现代意识”。
第二,是指时间。
文学的现代意义更多的代表了以反传统为特征的思潮和观念。
由于现代文学经历了三个十年的变化,每一个时期都各有追求。
第一个十年重“个人”;第二个十年重“阶级、社会”;第三个十年重“国家、民族”。
二、文学的当代意义“当代”对于中国文学与“现代”有所不同,它更多都代表了时间的意义,有“最新”、“现在”、“目前”的意思。
但,对于“当代精神”的提出,在某种意义带有“后现代”(娱乐、调侃、颠覆、恶搞)成分。
当代文学经历了六十二年的历史发展,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异来讲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流文化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到“文革”(1949~1966),提倡文学的“工农兵方向”;第二个阶段是“文革十年”(1966~1976),提倡“阶级斗争”和“三突出则”;第三个阶段是“新启蒙”十年(1978~1988),提倡“拨乱反正”和“回归现实”;第四个阶段“后新时期”(1988~2000),文学中心边缘化,从“先锋”到“后现代”;第五个阶段“新世纪十年”(2000~2010),文学的多元化和市场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1949--1976年文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 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 • 2、“文革”文学:1966—1976年, • 3、两个阶段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 不同, • 4、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强调文学的无产 阶级与社会性质,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 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文文学的基本 目的,
四、艺术争鸣
•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 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的提出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 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 反右斗争,极左路线进一步发展。 • 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还对资产阶级 人性论、人道主义展开了批判。
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
• 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 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 • 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 《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 《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 (浩然) • 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 《决裂》等, • 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文革文学小结
样板戏作品
• 把其他地方剧团上演过的作品指定一个 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 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 《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特点
• 样板戏主题பைடு நூலகம்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 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 斗争,艺术上打磨精致,但对生活高度 净化和美化,审美上苍白贫血。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现当代文学史常识填空
现当代文学史常识填空一、填空。
1、“十七年文学”又指的是1949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4、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周立波。
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6、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7、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的《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8、《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白嘉轩、鹿子霖和郭举人。
9、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将目光对准了农村合作化运动。
10、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又被称为”大连会议“。
11、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的作品分别是表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和表现了”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
12、记录了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3、60年代初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剧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智取虎威山》、《芦荡火种》等。
14、京剧《智取虎威山》取材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唯一一篇不在“褒贬毁誉之间“的小说是《登记》。
16、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包括《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想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蝴蝶》中的张思远以及《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等。
17、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许多作家转向历史题材创作,期间的主要成就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和田汉的《关汉卿》等。
十七年文学概述
十七年文学概述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十七年文学思潮概述一、十七年文艺思潮1.第一次文代会和文学规范的确立1949 年7 月2日到19日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帷幕,从全国各地会师北平的2000多名代表同党的领导人一起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举行了隆重的奠基。
周恩来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中这样概括了各路文艺工作者的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的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第一次文代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经验,确立今后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方向和任务,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把来自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
如周扬所指出的:“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② ”会议经过讨论,一致确定毛泽东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向。
第一次文代会对50 年代初期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后来文学思潮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它以解放区文艺为新中国文学的楷模,继承和发展了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以工农兵为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以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从属于政治为文艺工作的性质和地位,以“普及第一”为文艺2021 年月日第周第1页共33页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工农兵生活和工农兵形象为文艺表现的主要内容,以民族化和大众化为文艺创作的主导风格,以“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为文艺批评的标准,以作家深人工农兵、改造世界观为实现上述任务的保证。
毛泽东的《讲话》和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经过文艺领导人和理论批评家的反复倡导与阐发,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文学规范,并得到文艺工作者的认同,因此它们也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思潮包孕的主要内涵,贯彻在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人90年代以后,由于“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 环境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初步实践,当代文学在一个新的意义上又发生了 新的一轮转型变化。 这一转型变化,对当代文学的管理体制、当代文 学的艺术生产、作家的思想观念与文学活动的方式,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见之于这期间的文学思潮 和文学创作,就出现了从90年代初对市场经济这一新的 生存环境的仓促应对,到9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走向自觉 回应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各体文学都留下了自己丰富的创作 实绩,尤其是长篇小说,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 步。整个90年代文学不仅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的一个自然的历史延续,同时也
为此,它一方面运用政治的手段和政治运动 的方式,发动了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以便使作 家的世界观和文学的指导思想得到根本的改变。 另一方面,这期间的文学在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的过程中,由于遵循了深入生活、反映生 活的正确的艺术规律,并以现实主义文学所要求 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不断地抵制那些文学批判和政 治运动的干扰,在艰难曲折的发展中也取得了重 要的艺术成就。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当代文学 经历了一系列的“轰动效应”,创造了文 学与社会、文学与群众紧密结合的历史的 奇迹。这期间的文学是当代文学恢复和重 建其社会主义特质的时期,也是当代文学 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行程 之后,获得了一个新的飞跃的时期。
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 展,当代文学在观照传统的同时也以更加开放的 态度走向世界。各种文学理论观念和文学批评模 式的引进,各种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表现形式的 实验,成了这期间文学活动的“热”点。虽然这 些“引进”和“实验”也存在某些生搬硬套和脱 离读者的弊端,但从总体上说,却为这期间的文 学造就了一个多元并存的局面。 这标志着当代文学在保持其社会主义的主体 性质和主导倾向的同时,也在建构一个多元互补 的内在格局。
迄今为止,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教材有: 郭志刚等《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於可训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二、十七年文学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 这个阶段的文学 思潮,有两个交叉并进的运行轨迹:其一是以第 一、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和贯彻“双百” 方针,以及因此而开展的文学讨论和文学批评活 动为标志的,确立新的文学方向和理论原则的运 行轨迹;其二是以讨论电影《武训传》,批判俞 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以及因此而开展的其他 的文学批判和文学思想斗争为标志的,反对与新 的文学方向和理论原则相抵牾的文学倾向和学术 思想的运行轨迹。
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1924--)是以新歌剧《白毛女》而闻名天下的,40年代 就出版了诗集,但在诗歌艺术上真正获得突破性的成就是在50年 代以后。他的诗可分为两类:1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 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 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棗梳妆台》等。 2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 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 国的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 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 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 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 《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 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 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贺诗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 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第二个阶段:从1958年到1965年 与上一阶段不同, 这个阶段的文学思潮不存在两条明显的交叉并进 的运行轨迹,而是随着国家的经济生活和国际国 内的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 波澜起伏的发展态势。1957年的“反右”斗争以 后,阶级斗争的扩次化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 同时还因为苏共“二十大”和“匈牙利事件”后 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影响,使得阶级斗争的理论在 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强 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不限于“过 渡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而是与整个国际范围 内的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反对修正主义 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十七年文学
一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
学术界习惯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新文学主流 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 即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而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 文学称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作为一种社 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说明了当代文学与现代中国新 文学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按照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社会和 中国革命的性质所作的阶段性划分,“中国革命的历史 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 故此,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还是社会主义 性质的文学,都是整体的中国新文学主流即革命文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同发展阶段。正如中国革命的这“两 个步骤”具有一种先后承接和转换递进的关系一样,当 代文学无疑也是前此阶段的中国新文学主流的一种历史 的发展和延续。
从1949年到1976年,是当代文学重要的奠基 时期和开拓时期,也是当代文学充满曲折和艰难 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在50年代中期以 前,基本上是在致力于完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文学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的转型变化。 故而在各个方面都带有比较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的 文学特征。 由于这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处于一个 稳步发展和持续上升的时期,虽然在学术文化和 文学领域也开展过某些过火的批判甚至错误地处 理过一批优秀的作家,但在总体上却未对文学的 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当代文学进入 了一个政治的“非常”时期。十年“文革”动乱, 不但破坏了文学发展的环境,也中止了文学自身 的发展。当代文学已经形成的正确理论原则遭到 严厉的批判,已经取得的重要艺术成就受到彻底 的否定,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家受到严重的 摧残。 而在这种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以政治的强力 推行的理论原则和“样板”作品,既是政治阴谋 的产物,又有悖于艺术的规律。这无疑是当代文 学业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受到歪曲和走向 失落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遭受重大 挫折和中止发展前进的时期。
这种极左的文艺思潮不但断送了“双百” 方针和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调整之后出现的 大好局面,而且也助长了文艺理论的谬误。 更有甚者,是它直接成了“文化大革命” 中对文艺进行“革命大批判”的政治的预 演和先声。正因为如此,1965年对新编历史 剧《海瑞罢官》的批判,也就顺理成章地 成了引发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直 接的政治导火线。
这期间的文学虽然处于转型变化之中,未能 取得重大的艺术成就,但文学的局面却是“生动 活泼”的,文学的发展也是基本正常的。其中许 多新的萌芽,对当代文学有重要的意义,为当代 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在近十年的时 间内,当代文学一直处于一个激烈动荡的国际国 内环境之中。这期间的当代文学,主要是致力于 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政治性质。
从1976年结束“文革”以来的新时期文学, 即是以对“文革”期间的当代文学的“非常”状 态的“拨乱反正”为开端的。这种“拨乱反正” 首先是从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把 文学的生产力从政治的高压下解放出来,使当代 文学恢复正常的发展状态。其次是解放思想,从 理论上正本清源,恢复当代文学正确的理论原则 和对新文学的历史(包括当代文学)的正确评价。 与此同时,“文革”的空前浩劫所造成的灵 肉创伤和长期的心理郁积,也在解除政治的禁锢 之后,酝酿了气次空前的文学“爆炸”。
李瑛简介
李瑛(1926- )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47年在校读书 期间又从事中共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 野战军政治部南下新闻队队长,四野新华总分社记者, 总政治部文化部秘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组组长、 副总编、总编辑、社长、党委书记,总政治部文化部部 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 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六届委员及副主席,国际友 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理事等。1942年 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和诗论集《石城底青苗》(合集)、《枪》、 《野战诗集》、等45部。《在燃烧的战场》获第一届解 放军文艺大奖一等奖,《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获全国 首届优秀诗集奖一等奖,《春的笑容》获全国第二届优 秀诗集奖,《生命是一片叶子》获1998年鲁迅文学奖全 国优秀诗歌奖等。
郭小川简介 郭小川(1919--1976)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 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 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 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 《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 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 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 棗青纱帐》、《青纱帐棗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 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 “文革”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 《秋歌》,怀有隐忧,深沉而悲慨。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 理的火花。 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 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 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 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的灵魂所在。 郭小川还善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 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 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 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