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1949--1976年文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 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 • 2、“文革”文学:1966—1976年, • 3、两个阶段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 不同, • 4、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强调文学的无产 阶级与社会性质,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 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文文学的基本 目的,
样板戏作品
• 把其他地方剧团上演过的作品指定一个 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 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 《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特点
• 样板戏主题政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 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 斗争,艺术上打磨精致,但对生活高度 净化和美化,审美上苍白贫血。
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
• 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 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 • 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 《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 《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 (浩然) • 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 《决裂》等, • 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文革文学小结
文艺政策的调整
• 始了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文革文学思潮
• 文革文学:单调、样板化、政治性强、 文 学创作几乎停止 文革文学:样板戏、样板小说 样板戏: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 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本是广大文 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四、艺术争鸣
•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 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的提出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对十七年文学的认识和看法
对十七年文学的认识和看法
“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对“十七年文学”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首先,“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前三十年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变化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了新的文学形态和运作机制,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机构和体制对作家的思想和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十七年文学”时期,作家们被归入了体制,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于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虽然“十七年文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艺术性上的简陋,但它仍然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柳青、赵树理、周立波等作家的作品,对于在商业化和全球化时代成长的作家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经验和价值。
综上所述,“十七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学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谈十七年文学
联系作品实际谈一谈你对十七年文学的理解认识。
十七年文学指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即1949年~1966年间的文学创作。
十七年——这是文学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人们歌颂祖国,歌颂党,文艺作品多有歌颂的色彩。
十七年文学时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等。
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周立波、等优秀作家,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十七年文学的特征:首先,十七年文学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政治色彩的。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
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杨沫的《青春之歌》就揭示了在阶级斗争、名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表明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唯一的道路。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期党所领导的北平学生运动为背景的。
主人公林道静是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她曾经是一个有着小资产情调的知识分子,但在后来五四思潮的影响下,她蜕变,一步步的蜕变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小说歌颂的是革命力量的不可战胜和人们对革命力量的追求。
然后,十七年文学创作普遍追求重大的社会题材,追求文学的史诗效果,也就是表现大的历史进程,和对英雄人物的壮美性格的崇高,在题材内容上拓展较宽,开掘较深,且多重视影响社会生活的富有社会意义的题材。
十七年文学的题材极具多样性,有对革命历史在现的题材,有农村题材的,有描写革命战争的,不论是《青春之歌》还是其他作品,都表现了一个大的进程,《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和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以林道静的思想飞跃为进程,以此也表现了社会的每一进程。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概念"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那就是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这十几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作家作品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小城春秋》《三里湾》《茫茫的草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大波》《战斗的青春》《苦斗》《平原枪声》《逐鹿中原》《艳阳天》《风云初记》《陶渊明写挽歌》《改选》等。
还涌现出如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刘绍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文学特点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
十七年的散文在整体上超过了40年代解放 十七年的散文在整体上超过了40年代解放 区的散文创作,揭开了社会主义时期散文 史的新篇章。 形成一个以杨朔、秦牧、刘白羽等中年散 文家为骨干的散文作家群,推动散文走向 繁荣。
十七年的戏剧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区戏 剧的现实主义传统,成绩较为显著。 这一时期戏剧创作题材广泛、品种繁多, 有话剧、歌剧、戏曲和改编的传统剧,其 中话剧成就最大。 如:老舍的《龙须沟》《茶馆》 如:老舍的《龙须沟》《茶馆》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
十七年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 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 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 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如:《保卫延安》《青春之歌》 如:《保卫延安》《青春之歌》
十七年的诗歌与时代和现实紧密联系,一 各种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自由诗、格 律诗、自然风景诗、历史神话诗、爱情诗、 政治讽刺诗等反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伟大斗争,热情赞颂祖国的新时代新生活。
17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我认为这十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
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当然,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
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便突出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
小说向来以在特定的环境中依靠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刻画出来的人物有时是一种现实矛盾的综合体,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意义。
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典型在这里被过分甚至无限制的夸大,集中表现为一个无数风靡一时的革命战争小说反复出现的名词:英雄。
(完整word版)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十七年文学
四、艺术争鸣
•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 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的提出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 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 反右斗争,极左路线进一步发展。 • 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还对资产阶级 人性论、人道主义展开了批判。
文艺政策的调整
• 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文艺界开 始了文艺政策的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文革文学思潮
• 文革文学:单调、样板化、政治性强、 文 学创作几乎停止 文革文学:样板戏、样板小说 样板戏: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 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本是广大文 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
• 一、十七年文学:指1949年至1966年这 阶段的文学 • 特点:高度组织化,鲜明的统一化和一 元化,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 级斗争服务,文学运动的全面政治化, 阶级斗争化。
二、文艺队伍大会师
• (一)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 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 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 意义: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指出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 服务的总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 方向。
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
• 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 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 • 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 《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 《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 (浩然) • 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 《决裂》等, • 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
十七年文学名词解释
咱来说说“十七年文学”哈。
这“十七年文学”呢,指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七年里的文学创作。
这期间的文学作品啊,那可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那个时候,作家们都怀着满腔的热情,歌颂新中国,赞美劳动人民,作品充满了正能量。
比如说,很多小说都写工农兵的奋斗故事,展现他们在新社会里的成长和贡献。
这十七年的文学作品,风格上比较朴实,主题明确,就是要激励大家一起建设新中国,为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
不过呢,也因为时代的特点,有些作品可能在艺术形式上相对单一,但是它们的精神内涵可是相当丰富的。
“十七年文学”是新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您觉得我讲得够清楚不?。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17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我认为这十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
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当然,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
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便突出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
小说向来以在特定的环境中依靠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刻画出来的人物有时是一种现实矛盾的综合体,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意义。
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典型在这里被过分甚至无限制的夸大,集中表现为一个无数风靡一时的革命战争小说反复出现的名词:英雄。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_概念_代表作_特点
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_概念_代表作_特点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文学的概念"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那就是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_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这十几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的作家作品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小城春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茫茫的草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大波》、《战斗的青春》、《苦斗》、《平原枪声》、《逐鹿中原》、《艳阳天》、《风云初记》、《陶渊明写挽歌》、《改选》等。
还涌现出如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刘绍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十七年文学的特点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1949--1976年文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 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 • 2、“文革”文学:1966—1976年, • 3、两个阶段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 不同, • 4、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强调文学的无产 阶级与社会性质,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 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文文学的基本 目的,
四、艺术争鸣
•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 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的提出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 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 反右斗争,极左路线进一步发展。 • 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还对资产阶级 人性论、人道主义展开了批判。
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
• 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 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 • 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 《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 《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 (浩然) • 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 《决裂》等, • 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文革文学小结
样板戏作品
• 把其他地方剧团上演过的作品指定一个 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 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 《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特点
• 样板戏主题பைடு நூலகம்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 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 斗争,艺术上打磨精致,但对生活高度 净化和美化,审美上苍白贫血。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十七年文学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那就是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我认为这十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等。
还涌现出如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当然,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因为是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袖是非常崇拜,国人都非常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式化的倾向。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错误!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错误!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错误!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错误!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错误!现实题材:a。
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
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2)从人物塑造上看,为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3)大胆地试验和开拓,从多方面探索文学表现的新领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概念代表作特点
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_概念_代表作_特点推荐文章逊色这个词语的意思热度:电视新闻的意思和造句热度: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热度:兵不血刃是什么意思热度:关于儿童发展的意思和造句热度:十七年文学的名词解释时间概念: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文学的概念"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那就是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_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
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
二:这十几年的历程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十七年文学的作家作品十七年文学时期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例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小城春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茫茫的草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大波》、《战斗的青春》、《苦斗》、《平原枪声》、《逐鹿中原》、《艳阳天》、《风云初记》、《陶渊明写挽歌》、《改选》等。
还涌现出如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刘绍棠等优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2)从人物塑造上看,为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3)大胆地试验和开拓,从多方面探索文学表现的新领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4、十七年时期小说发展的教训○1十七年时期,文学受政治的干扰比较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批判了一批不该批判的作家、作品。
文学在主题、人物塑造、艺术手段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不应有的公式。
○2十七年时期,文学界中篇小说的文体意识上还不强,作家和理论界对于中篇小说艺术技巧、文体形式上的研究和探索都不够充分。
这些都影响了中篇小说艺术上的发展,也限制了本时期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
○3就题材而言,范围狭窄,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
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得到特别的发展,其他题材则极度萧条。
○4在表现方法上,本时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单一狭隘的特点。
这自然严重影响了本时期小说创作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也限制了作家们对于生活的深层思考。
○5普遍充斥着廉价的乐观主义气息。
5、建国初期军事题材小说的特点○1作家不再以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和视角去描写战争,而是全心全意地赞美和歌颂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
○2战争形态使作家养成了“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并支配了文学创作,产生了“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
○3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
6、杜鹏程及其《保卫延安》《保卫延安》的意义:○1作品选取了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为题材,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全景式地描写了整个战役的全过程,展示了历史的风貌。
具有史诗般的特点。
○2遵循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但在历史事件、时间、地点、结局等方向力求做得真切、翔实,而且作者正视了战争的残酷性,写到了流血牺牲,再现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和消长。
○3在人物形象上,成功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李诚等英雄形象,同时,作品也塑造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形象。
7、杨沫及其《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1)《青春之歌》的思想价值:○1建国后大部分小说都是以战争时代、农村生活和新生活为题材的,而《青春之歌》则是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和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学生爱国运动为背景,通过林道静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真实历史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描写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日益觉醒与分化,谱写了一曲革命青春的赞歌。
○3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进行探索,并给出了答案。
(2)林道静形象的塑造及其典型意义:《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林道静的思想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林道静由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出走,到独立谋生的幻想破灭后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并相爱而同居,走着个人反抗的道路。
这是她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2林道静在感情上移恋卢嘉川以及她与余永泽的最终决裂,构成了林道静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
这反映了由个人反抗走向革命斗争的过程。
○3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由革命青年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典型意义:林道静的成长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艰苦历程,说明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投身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其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3)《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1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
○2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典型性格,运用多方面对比手法,揭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善于运用人物肖像的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3浓郁的抒情笔调。
8、柳青及其《创业史》(1)背景:《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2)○1梁生宝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
a.听党的话,对党对社会主义赤胆忠心,有明确的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b.大公无私、胸怀开阔。
c.勤劳谦逊、朴实。
○2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画廊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典型性很高的艺术形象,他具有双重的性格特点,既有小生产者意识,又有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是一个动摇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人物。
○3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3)《创业史》的意义:○1从题材选择和处理上看,作品选择了社会主义初建时期最尖锐、最重大的题材——农业合作化的建立与发展,并以此为基点,从纵横两个方面落笔,把现实和历史联系起来,对现实作了史诗性的概括,既体现了时代的广度,又挖掘到了历史的深度。
○2在人物塑造上,成功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个具有超越意义的人物典型。
(4)艺术特点:○1以写人物见长,以各种人物鲜明的性格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来结构全篇,吸引读者。
○2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以及哲理性的议论结合起来,是《创业史》又一显著特色。
9、梁斌及其《红旗谱》(1)主要人物:朱老忠的形象意义:承上启下,是当代文学中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革命英雄的艺术典型。
朱老忠的形象有力地概括了中国农民由自发反抗走向有组织斗争的历史过程。
(2)《红旗谱》的艺术成就:○1史诗气度--从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来看,《红旗谱》描写了农民革命斗争,他们的斗争道路、斗争方式,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2民族风格的探索--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借鉴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创作技巧,故事性强,故事相对独立,语言朴实、生动、通俗化、口语化,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
(3)《红旗谱》的不足:对革命者性格缺乏丰富性展示。
性格扁平化抽象化,缺乏对人物性格变化过程的描写,性格发展过于突兀。
10、茹志鹃及其《百合花》(1)《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人性化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1作者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体现出了人性化的风格。
○2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善于通过侧面描写,心理活动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2)○1在选材上,不正面描写生活的大波大澜,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的面貌。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善于发掘普通人的心灵美。
○3小说的情节比较单纯,故事性不强,但刻画人物的细节却很丰富。
○4语言朴素清新,优美生动,富于抒情。
11、王蒙及其《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如何评价《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从小说在当时的客观效果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一篇旨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积极干预现实的小说。
○2从小说的文本实际来看,《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同时也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12、宗璞及其《红豆》《红豆》的思想价值:《红豆》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达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
*《青春之歌》和《红豆》的不同:○1作者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为作品定下了不同的基调。
前者洋溢着一种激情澎湃的气息,后者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
○2同样是描写主人公性格的成长和转变,但二者却有明显不同。
在杨沫那里,林道静的成长是自觉、坚定而又欣然的;而在宗璞那里,江玫的成长则是矛盾、痛苦而又惆怅的。
(二)、十七年文学时期的诗歌1、总体评价:在纵向上,和现代文学30年诗歌创作相比较,成就不高;在横向上,和同时期的小说、戏剧比较,成就不高。
2、诗人队伍:十七年时期,两类诗人共同支撑着诗坛:一类是1949年前已经成名的诗人,经过淘汰、选择和诗人自身的调整,陆续发表了新作,努力探索着如何表现新的生活,如郭沫若、臧克家、冯至、艾青、田间、何其芳、李季、阮章竞等;一类是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如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等。
3、诗歌发展的几个时期:(1)50年代前期a.主要内容:歌颂新中国、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伟大的胜利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旋律。
大量颂歌涌现,成为共和国诗坛上第一个澎湃的诗潮。
如郭沫若的《新华颂》、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