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木匠皇帝朱由校:曾亲自设计了诸多精巧的木器
木匠皇帝朱由校

木匠皇帝朱由校Posted by -- on 01/14/09 11:42 AM, updated on 01/14/09 11:44 AM明朝自嘉靖以来日渐衰退,逐渐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特别是到了天启时,阉党专权,更是腐朽不堪。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加上来自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阉党专权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年轻贪玩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公元1620-1627),年号天启。
1620年,不满16岁的朱由校因父亲朱常洛当上皇帝一个月就驾崩而继承帝位。
这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不懂治国之术,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特别喜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的木匠皇帝。
话说这明朝的宫廷,真是什么怪事都有。
大肆杀戮功臣的,叔叔逼宫夺侄子宝座的,怕老婆的,躲在后宫几十年不出门的,喜欢当将军的,喜欢当木匠的……总之,这明代宫廷简直是烂到骨子里去了,什么奇奇怪怪事都能出。
可话又说回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明朝皇家根不行,血统有问题。
怎么说呢,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乞丐出身,缺乏了那么些贵族气质,难免有些这样那样的臭毛病遗传下来。
明朝太子朱笑天偏好木艺,一心想成为鲁班那样的顶级木匠。
为达成此愿,他偷偷出宫寻找鲁班留下的木艺绝学《鲁班书》,传说拥有此书者轻则缺德、缺心眼,重则缺胳膊断腿甚至丢了性命;总之不是自己倒霉,就是亲人遭殃。
所以此书又叫《缺一门》。
朱笑天在寻书途中巧遇祖师鲁班的传人唐小蝶,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在一幕幕搞笑闹剧中上演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个喜欢木匠活的皇太子朱笑天是谁呢?其实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朝皇帝中最有特色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从少年时就不喜欢读书写字,而是喜欢骑着马到处游玩射猎,或者同宫里的小太监们一块玩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结果,都十六岁了,心智还都像小孩子一样。
文化水平都比不上一个刚刚入学的蒙童。
当了皇帝以后,明熹宗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显示出他杰出的工艺天赋。
历史趣谈: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导语: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
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称奇,被后人起了个外号——“木匠皇帝”。
这位性格独特的皇帝,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这个与帝王身份不太符合的爱好,加上他忙于做木匠活,不怎么理会朝政,朱由校在后人眼中的形象逐渐成了个不识字的文盲,如《明朝那些事儿》中就写道:“如果说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残酷,但却是事实,天启之所以成长为准文盲(认字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万历惹的祸。
”而万历年间,大臣亓诗教也曾上疏说:“皇长孙(朱由校)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
”
朱由校真的不识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明熹宗实录》的开篇,就记载说,大学士刘一燝夸赞朱由校批阅奏章时的书法“体势端严,笔法遒劲”,并对朱由校表达了自己的祝贺之情。
朱由校听了这番夸赞,却也并不骄傲,反而回答道:“天寒作字较少,未能工也。
俟春和时亲笔砚,尚有进益。
”(现在天气寒冷,写字比较少,还写得不算好,等春天到了,我写的肯定更好些)
这个大学士刘一燝,是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饱学之士,他亲眼见到朱由校亲自批阅奏章,且书法水平不错,这样的朱由校,怎么可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呢?
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年间所写的《酌中志》也曾记录道:“先帝(朱由校)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
生活常识分享。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样?看看他这些“神级”作品

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匠水平咋样?看看他这些“神级”作品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7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
这里我们就只说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可以这样说,如果历史上的记载没有过度夸张朱由校的木匠技术水平的话,如果在现代社会,朱由校绝对能够得到一个“国家特级木匠”的称号。
据史书记载,朱由校对木工技术相当的感兴趣,极度痴迷,从早到晚都钻研在其中,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朱由校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的时候,那些木匠制作的床,相当的笨重,一张普通的床都要10多个人一起抬才能挪动,而且用的木料也相当的多,最重要的是外表不美观、样式也相当的普通。
对此,作为对木工技术相当痴迷的朱由校,决定要自己亲手改造一张舒适、美观大方且轻巧的大床。
于是,咱们的“木匠皇帝”便自己琢磨、思考,想好了以后又自己设计图纸,亲自锯木头,钉床板,雕刻各种花纹。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朱由校造出了这样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哈哈,就差没有去申请发明专利了。
这个作品,让当时的木匠都自惭形愧。
《崇祯宫词注》透露,明熹宗朱由校“手制器物,极精巧。
”因史料不全,现今仍被世人广为流传的器具就不太多了,我们来看看由朱由校亲手制作的产品:小木像,男女不一,俱有神态,惟妙惟肖。
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
朱漆拖床,仅容一人,上有一顶棚,周围用红色的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
可坐在拖床上,前引后推,滑行速度飞快,瞬息之间便可往返数里。
十座护灯小屏,上面雕刻《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曾有太监拿到市场出售,竟然大受欢迎,得钱一万,使得朱由校龙心大悦。
明朝皇帝明熹宗为何被戏称为木匠

明朝皇帝明熹宗为何被戏称为木匠明熹宗原名朱由校,是大明王朝的第15任帝王。
明熹宗在位期间,作为统治者的他竟然不爱江山喜爱做木匠活,成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也被后人戏称为“木匠皇帝”。
他基本上是一个兼职皇帝,主业却是在木匠方面,有时甚至不想做皇帝,心里只挂念着自己的爱好。
明熹宗出生于公元1605年,他作为朱常洛的长子,显然一出生便是太子的地位。
其母亲为才人王氏。
明熹宗的生母在他出生后的十几年便病逝了。
祖父朱翊钧于是指定朱常洛的选侍李贵妃负责抚育皇太孙朱由校。
公元1621年,明熹宗父亲朱常洛逝世,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将朱由校托孤于朝廷上13位重臣,爆发了为争权力的“移宫案”。
最后,明熹宗顺利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
明熹宗是明朝的奇葩皇帝之一,他从小就对木匠活感兴趣,喜欢捣鼓木头制作的工具。
他有一双巧手,任何关于木器制作的活他都要一一尝试。
明熹宗不只是对木匠活感兴趣,他的木匠手艺也是高超。
他自己制作过得化妆盒、床椅不但是做工精巧,而且花纹彩饰也非常的漂亮。
他对木匠活的热爱堪称痴迷。
《先拔志》中记载明熹宗一旦开始做木工的活,就一门心思陷入其中,对其他事不闻不问,废寝忘食,其实外界寒冷也一无所觉。
《明史》记载中说,明朝时期制作的木床相当的笨重,样式极其普通且使用的木料也极多,导致人们搬动不易。
明熹宗为了改进木床,亲自设计木床,一钉一木都亲自动手,用了一年的时间,最终改造出了一张能折叠携带方便,而且有着精美镂空花纹的新式木床。
正是因为他对木匠活如此痴迷和他自身勤学苦练练就的高超木工手艺,所以被后世的人成为“木匠皇帝”。
明熹宗自幼不受其祖父的重视,在父亲朱常洛驾崩后被册封为皇帝才有入阁读书的机会。
而明熹宗有木匠的天分,对于这个木匠的工作,他是乐此不疲。
对于朝政的事他是漠不关心,但是需要他做什么木具他肯定乐意而为。
这就导致了明朝后期内部宦官和文臣夺权的战争。
朝廷不能上下一心,内忧外患,本身已经支离破碎的江山犹如雪上加霜。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许多人在听到木匠皇帝时,一定好奇有这么一个神奇名号的皇帝到底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故事!所谓的木匠皇帝指的是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在位7年,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明朝第十五代皇帝。
经由“移宫案”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的朱由校,可谓是明朝最具特色的皇帝。
因为他喜爱木匠活,斧艺了得,手艺精湛。
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
他对国家大事,每日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之中而不能自拔。
而且他技巧娴熟,立意新颖,一般的能工巧匠也自叹不如。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这样的能力实在错投在了帝王家,若是现在一个建筑师简直绰绰有余了!这位皇帝不止对木匠活专研透彻,他对设计也相当感兴趣。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朱由校自己设计了一座漂亮的大床,从设计图样,到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他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朱由校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虽然无法亲眼目睹,朱由校做的人偶,想来便是那时候的芭比娃娃吧!吩咐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历史趣谈:可惜!那些无心于政治斗争却才华横溢的皇帝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可惜!那些无心于政治斗争却才华横溢的皇帝们
导语:喜欢诗词音律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精通书画,擅长音律,喜好诗词,他的诗词流传百年,经久不衰。
但是在政治上,他没有治国之才,没
喜欢诗词音律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精通书画,擅长音律,喜好诗词,他的诗词流传百年,经久不衰。
但是在政治上,他没有治国之才,没有雄韬大略,他把南唐带向了灭亡,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
若是没有出身在帝王家,只是一个大儒,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喜欢木匠工艺的皇帝——天启帝朱由校
明朝天启帝朱由校心灵手巧,喜欢做木匠手艺,他对制作木器有浓厚的兴趣。
在天启年间,木匠们制作的木床笨重,用料多,样式普通。
他自己研究设计图样,制作打磨,不到一年便造出了轻便实用,可折叠的木床,让人赞叹不已。
他还会制作木人,盖木头房子,是不可不得的能工巧匠。
可惜他是皇帝,喜欢木工制作,让他荒废朝政,宦官把持,最后国家衰退,民声载道。
喜欢袈裟胜黄袍的皇帝——清世祖福临
福临幼年在多尔衮的辅佐下登基,在亲政时他也是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运,励精图治,但在改革实施中矛盾困难层出不穷,渐渐力不从心。
董鄂妃的去世是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他已无心政治,一心想要出家。
他向往出家人的生活,“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
他认为自己本应该在佛家,不应该出身在帝皇家。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奇葩的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钟爱木匠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奇葩的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钟爱木匠活?
导语:中国的皇帝制度一共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
而整个明代产生了十七位皇帝,而这几位在历代的皇
中国的皇帝制度一共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
而整个明代产生了十七位皇帝,而这几位在历代的皇帝之中都属于比较奇葩的。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基本以木匠为第一职业的明熹宗朱由校。
其实朱由校喜爱木工也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时间比较充裕。
其实还是由于万历年间,三大殿与三宫曾因失火而重建,处于最容易被外界影响时期的朱由校每天也不用去书房学习,天资聪颖的他在看多了木匠干活之后,竟然就学成了一个技术了得的木匠。
如果把朱由校放到今天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他是一个极其出色木匠。
木工是朱由校的最爱,他的技艺高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工匠看过他的作品都会叹服。
当时他做的小玩具木人神态各异,五官四肢都做的惟妙惟肖,他派内监去市场上卖,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愿花重价购买。
其次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发明家。
光在木匠技艺方面,朱由校就做出了很多的发明创造,比如在当时床具还极其笨重的时候,他就自己设计发明了折叠床,便携美观。
他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并设置机关操作,把木球置于水尖之上,木球就会随着水柱跳跃。
他还是一位有思想建筑师。
在重新修建紫禁城的工程中朱由校可以说是大显身手。
整个过程他几乎是亲临现场去指导,高兴了还会跟工匠们一起干活。
有时来了灵感还会在宫里修建一些小房屋与机关,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熹宗朱由校 光论木工技艺远超三皇五帝的奇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熹宗朱由校光论木工技艺远超三皇五帝的奇葩
导语:万历帝一开始就看不起宫女出身的朱常洛母子,万历帝一心想立爱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但却屡屡遭到众大臣的强烈反抗,从而展开了长达二
万历帝一开始就看不起宫女出身的朱常洛母子,万历帝一心想立爱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但却屡屡遭到众大臣的强烈反抗,从而展开了长达二十年的“国本之争”。
于是,万历帝以拖延战术、消极倦怠来对抗满朝文臣和发泄内心的不满。
万历一朝,破了其祖父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的记录,他本人曾长达二十余年不视朝。
当群臣建议立储君的时候,万历帝以各种理由拒绝让朱常洛出阁读书。
直到20岁时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朱常洛一生加起来不过读了几次书,基本上算是一个半文盲了。
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素质如此,那他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好不了哪里去。
直到万历帝于1620年去世时,已经16岁的朱由校竟然没有读过一天书!这不可不谓是中国古代皇室的一大奇闻。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由校对于木工、泥工、瓦工、雕刻、油漆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特别是在木工方面,半文盲的朱由校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京师的能工巧匠与木匠皇帝朱由校相比,差的不仅是一个档次!天启年间,紫禁城的某大殿毁于火灾,明熹宗闻讯后不胜惊喜,以为这是一个自己表现的机会,于是木匠皇帝亲自规划大殿的重修工作,亲自起草图纸以及相关的设计事宜,事实证明其效果绝不输于当时一流的工程师!据说,明熹宗本人的御床就是他自己亲自设计并制造的,他的床可以自由的折叠,携带也甚为方便,而且轻巧结实,在当时确属第一流的工艺。
他曾经亲自用大木桶、铜缸之类的容器,凿孔,装上机关,做成喷泉等各种水戏,忙得乐不可支。
更多的时候,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木匠皇帝”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木匠皇帝”其实是个励精图治的铁腕明君
导语:万历皇帝驾崩后,当年“争国本”案中的焦点人物,太子朱常洛终于成功上位,即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
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
万历皇帝驾崩后,当年“争国本”案中的焦点人物,太子朱常洛终于成功上位,即执政只有一个月的明光宗。
但即使这短暂的执政生涯里,短命的明光宗依然获得了一个高大上的评价:万年有道圣人。
自从登基以后,先是火速补了各地缺位的官职,任命了一批能臣,同时又雷厉风行,解决了闹腾好些年的边镇军饷拖欠问题。
尤其难得的是,他特意给押运军饷的将士们发补贴,以防止这帮人监守自盗,贪墨军饷。
万历年代惹得官愤民愤一片的“矿税”问题,也被他强力叫停。
短短一个月间,这位三十八岁的皇帝,已让臣工们真实体会到他的勤政与干练。
当然大家体会最深的,却还是他“私生活”的能耐:一晚上接连宠幸数名美女,以至用力过猛病倒,然后又误吃的“红丸”药物,闹得上吐下泻,最终于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五更英年早逝。
勤奋好学天启帝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后世嘲笑最多的,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
二是不好好干活,朝政全撒手,成天在深宫里研究木匠工艺,外面水深火热了还装没事。
但即使是“踩”天启最多的清朝官修《明史》,其实也一直给这类嘲笑“打脸”。
《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
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到底有多高?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到底有多高?在遥远的法国,有一位沉迷手工艺的“锁匠国王”路易十六。
而在大明,也有一位和他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的“木匠皇帝”,同样热爱手工艺,这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他年仅16岁就登基继位,当时还只是一个诗书不通、心智不全的孩子。
而他接手的是爷爷和父亲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
面对这数不清、理还乱的国家政务,小小年纪的天启皇帝感到茫然无措,干脆选择摆烂,他一头扎进了木工房,做他最喜欢的木工活儿去了。
朱由校影视剧形象据史料记载,他每天在宫中“斧锯不离手”,为了雕刻一件作品,他可以几天不眠不休,不吃不睡,干得顺手的时候,天气冷热也全然不知,自己却不亦乐乎,对木工痴迷到这种程度,难怪人们称他为“木匠皇帝”了。
“熹宗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这位小皇帝从来不知道如何处理堆积在案头上的折子,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木工上。
遇到重要的奏章和文书时,太监们向他禀报,他也是手不停歇,一边干活,一边倾听,等到太监奏请完毕,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用心办去就行了,我知道了。
”天启皇帝虽然不太热心朝政,做木匠却实在是个天才。
从宫殿建筑到木器制作,他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其技巧之娴熟,令许多工匠都望尘莫及。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生活的时代,大多数木匠都已经会制造床了,可是他们造的床又大又笨重,要十几个人一起来,才能搬得动,很不方便。
朱由校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缺点,他想发明一种既便携又美观的床。
于是他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亲自设计图样,动手锯木头,钉板子,结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真的让他制作出来了,他发明的这种床雕镂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很是美观大方,而且能够折叠起来,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天启皇帝发明设计出了中国最早的折叠床,让当时著名的木匠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甘拜下风。
朱由校发明设计出了中国最早的喷泉景观——“铜缸水戏”。
当时在宫中,都用铜缸或木桶盛水喝,有一天朱由校来了灵感,他在铜缸下方凿了一些小孔出来,然后在铜缸的里边设计了一个机关,之后再往铜缸里灌水,打开铜缸里边的机关以后,里边的水能够喷洒淋漓,泻如瀑布,最后慢慢变成一根玉柱,正好击打到放在缸外面的许多小木球,木球浮在水上,随着水的喷吐而跳跃不已,久久不息。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
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
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
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万历皇帝的偏心了。
当初,万历想册立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
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
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16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饿皇室教育。
1620年,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教育了。
可是谁能想到呢,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16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
虽说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也还可以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的,可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
虽然说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天生的禀赋还是有各个不同乃至区别很大的。
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
中国古代收藏家皇帝群里最有名的“木匠”师傅——明熹宗朱由校

中国古代收藏家皇帝群里最有名的“木匠”师傅——明熹宗朱由校提及明式家具,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简洁流畅的造型,如书法般的优美线条,严谨的卯榫构造,繁简相宜的装饰,还是它们彰显出的静寂典雅、精致内敛之审美趣味?或许,会最先想到一个人——“不爱江山,独爱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05年一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16岁登基,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熹宗朱由校天生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涂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亲自动手,并且做出来的器具都装饰的色彩斑斓,精巧绝伦,就是当时最好的大匠亦不能及,他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木工皇帝”。
水平高超工艺精湛朱由校的在木工活的领域内是有很多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的,明代天启年间皇宫里的床都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用料费,样式也极其普通。
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着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天启填漆戗金大龙柜的柜门残件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虽巧匠,不能过焉。
”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乐此不疲爱好成癖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熹宗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网上流传此为“天启帝制造”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
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趣解历史 3

31.◎明熹宗怪癖误国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
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熹宗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
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裸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
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32.◎水淹开封城攻打开封城的军事行动在公元1641年的农历2月9日打响。
李自成本想奇袭,学学唐代李愬雪夜袭蔡州的做法,那晚他带了三百轻骑,装成老百姓想混入城内,但被识破。
于是,就带了三万来攻。
仗打得非常惨烈,开封城内全民皆兵,更主要的是周王将家中的所有钱财作为奖励金分发给有功的军民,这与洛阳的铁公鸡“福王”很不一样,结果,17日那天,一件事改变了整个军事行动。
那天,李自成外出巡视,陈永福儿子陈德一箭射中李自成左眼,第二天黎明,农民军就全部撤退了。
33.◎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
”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
”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
”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
”又问“陈夫人(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
”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
生错位置的皇帝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
除木工活外,熹宗还醉心于建筑,他曾在庭院中做小宫殿,熹宗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匠工,却使大明王朝在他这双巧手上摇摇欲坠。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虽巧匠,不能过焉。
”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二、书画家宋徽宗赵佶这位老兄在治国治军方面与唐玄宗相比就远远不及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画家而已,因此如果说唐玄宗生错皇帝命有点牵强的话,说宋徽宗生错皇帝命就一点不冤枉了。
未做皇帝之前,他就喜好书画。
据说他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
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的传世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池塘秋晚图》、《柳鸦芦雁》、《瑞鹤图》、《溪山秋色图》等。
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文会图》。
山水画方面以《雪山归棹图》为代表。
历史趣谈:木匠皇帝朱由校 高明的木匠愚蠢的帝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木匠皇帝朱由校高明的木匠愚蠢的帝王导语:他本来是个天才的木匠,弄斧的功夫非常了得,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
如果让他当个建设部部长应该是绰绰有余,至少是梁思成一类的人物。
他本来是个天才的木匠,弄斧的功夫非常了得,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
如果让他当个建设部部长应该是绰绰有余,至少是梁思成一类的人物。
但是,历史阴差阳错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一个只爱好斧头柄而不爱好权柄的人做了皇帝,这就不可避免地上演了一幕令人扼腕的悲剧。
这个人就是人称“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
光宗在东宫时,羸弱昏庸,在险恶的宫庭斗争中几不自保,于是常寄情酒色以避世,根本无暇顾及朱由校的教育,以至朱由校九岁“尚未出就外传”,也就是说朱由校九岁了还没有进“幼儿园”,大概除了“一二三”外,“人口土”只怕也认不全。
无拘无束的朱由校整天像贾宝玉进了大观园,除了与小太监小宫女厮混外,就是在宫中东游西荡。
当时,宫中的三大殿以及乾清、坤宁、慈宁三宫都曾遭受火灾正进行重修,此外,朝廷因常年进行宫殿修缮,一些宫殿就成为了木匠作坊。
四处游荡的朱由校耳濡目染对木匠活发生了强烈兴趣,竟然无师自通学得了一手木匠的好手艺。
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宫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
《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虽巧匠,不能过焉。
”可见朱由校是个天才的木匠。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朱由校对木匠的兴趣超过一切甚至于是万人瞩目的权力,当了皇帝的他并没有把他的兴趣从木匠活转移到治国上,九五之尊的身份只是为他兴趣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天地。
他终于大显身手了,集设计、监工、工头、工匠于一身,从宫殿建筑到生活常识分享。
“木匠皇帝”与“锄头校长”

“木匠皇帝”与“锄头校长”□林凡瑞历史上的奇葩皇帝不算少,“木匠皇帝”朱由校算是奇葩中的奇葩了。
堂堂大明天子,把个木匠铺设在了寝宫里,玩起“班门弄斧”的行当来。
他不是偶然性地玩,而是专业性地做。
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乐此不疲,亲自操作甚至废寝忘食,所造傀儡木像、庭院宫殿、池台林馆,均装饰精妙,雕琢细致,堪称一绝。
他还经常让小太监把木制家具拿出宫廷去兜售,自己则装作游客在旁观赏,每当听到人们评论这家具是如此精美之时,他心里总是乐开了花。
他亲手制作的喷泉、折叠床,开一代先河,沿袭至今。
面对如此高超的技艺和意义深远的发明,冠之以“鲁班王子”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从常规来看,皇帝与木匠,无论是从身份还是职业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劳心者治人”与“劳力者治于人”的水火不容,是苍穹与大地般的天壤之别。
兴趣唆使,爱好挑逗,朱由校痴迷其中,做着违反常态、悖论逻辑的“九流活计”。
但即使朱由校技艺精湛,木工活儿做得再好,也只能算作一个高级技工,不能由此判定他是一个好皇帝。
“木匠皇帝”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现实生活中也有“锄头校长”。
这个“锄头校长”在农村学校颇有影响,属于“民转公”系列。
当了校长之后,依旧没有丢掉平民本色,平时一身农家子弟的装扮,闲暇时间还时不时地回老家侍弄一阵田地。
可能是投射效应的缘故,这位校长对土地情有独钟,带领师生将校园后的一片山坡开垦出来,将大半的时间用在了稼穑上,栽花弄草,植树种菜,施肥浇水,修剪嫁接,样样活儿都做得有板有眼。
校园里,经常看见他脖子上搭一条毛巾,肩膀上扛一把锄头,除草、松土。
那片开垦出来的“学农基地”更让他有了用武之地,他总是把身子安放其间,不停地锄地,松土,灭虫……有人请示工作或者找他联系事务,到“学农基地”里必定能够抓个正着。
长此以往,大家都喊他“锄头校长”。
他深感自豪,校长嘛,就要平普为怀,就要身先士卒。
他在用行动证明给别人看。
其实,“锄头校长”与“木匠皇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历史趣谈:是君主却爱做木工 史上最奇葩的四位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是君主却爱做木工史上最奇葩的四位皇帝
导语:梁武帝一生都信仰佛教。
历史从古到今都存在这很多奇葩,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奇葩起来越是出人意料。
中国古代就有一些皇帝也是相当奇葩的,
梁武帝一生都信仰佛教。
历史从古到今都存在这很多奇葩,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奇葩起来越是出人意料。
中国古代就有一些皇帝也是相当奇葩的,而且他们的奇葩程度,甚至让人无法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古代最奇葩的几位皇帝。
明熹宗一生最喜欢的是制作木器。
西方有句名言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话用在朱由校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目不识丁,但朱由校自小身上就洋溢木匠的气质。
他对那些国家大事,百姓疾苦毫不关心,每日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之中而不能自拔。
而且他技巧娴熟,立意新颖,一般的能工巧匠也自叹不如。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宋徽宗只爱书画。
宋徽宗的爱好大家都知道,他这一生不爱财,不爱色,只爱书画。
纵然贵为皇帝,有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但是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书画当中,从来不理政事,一心钻研书法跟画画。
相对于其他奇葩皇帝,这个爱好还算是比较优雅的。
唐僖宗是一位狂热的体育爱好者。
唐僖宗是一位狂热的体育爱好者,他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是古时候的蹴鞠,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足球,为此还发明了很多踢法。
唐僖
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明代著名的“⽊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活⽔平究竟怎么样?朱由校:⼟⽊⼯程⿐祖,雕刻⼤师,⽊器⼤师。
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长⼦,性格好玩。
在位7年,党派⽃争激烈,宠信乳母客⽒及宦官魏忠贤,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益严重。
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仙药”⽽死,终年23岁。
我这么夸朱由校过分吗?⼀点不过分吧,⼀⽣钻研⽊艺,专注啊⼈家,作品也有很多。
他的漆器,床,梳妆匣⼦都是⾃⼰做,因为根本瞧不上别⼈的⼿艺,⼈家做的精致⼩玩意不仅饰有五彩,⽽且精巧绝伦,就说床吧,他嫌弃宫⾥的床笨重,所以索性⾃⼰做,能折叠还轻巧,朱由校⼤概是发明折叠床的⿐祖吧。
另外他雕刻的⼩⽊⼈,真的惟妙惟肖,为了检验作品质量,特意找太监去宫外售卖,结果呢都以⾼价卖出,后来⼜做个屏风也以⾼价卖出。
熹宗的漆⼯活也很在⾏,从配料到上漆,他都⾃⼰动⼿,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制器物上发挥⾃⼰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座护灯⼩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刻寒雀,论价⼗万缗。
”之后呢还做了⽟雕,其精美程度不⾔⽽喻。
他如果不做皇帝绝对是⼀流的⽊雕⼤师,同样名流千古吧熹宗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轻⽊雕镂成海外四夷、蛮⼭仙圣及将军⼠卒等形象。
熹宗情绪⾼时,也施展⾃⼰的⼿艺,他做的⽊偶男⼥不⼀,约⾼⼆尺,有双臂但⽆腿⾜,均涂上五⾊油漆,彩画如⽣,每个⼩⽊⼈下⾯的平底处安⼀拘卯,⽤长三尺多的⽵板⽀撑着。
另外还有⼀个⽤⼤⽊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丈的⽅⽊池,⾥⾯添⽔七分满,⽔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
再⽤凳⼦⽀起⼩⽅⽊池,周围⽤纱围成屏幕,⽵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傀儡的戏台。
在屏幕的后⾯,有⼀艺⼈随剧情将⼩⽊⼈⽤⽵⽚托浮⽔上,游⽃玩耍,⿎声喧天。
当时宫中常演的剧⽬有《东⽅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仙过海》、《孙⾏者⼤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木匠皇帝朱由校:曾亲自设计了诸多精巧的木器
导语: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各种社会矛盾危机四伏。
明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一手好手艺可以说是顶呱呱。
他沉醉于木匠活,也真是醉了。
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个皇帝。
熹宗喜欢亲自当木匠,斧锯锛凿,干得活比一般木匠还好。
一天到晚,他就爱琢磨木匠活,怎么创新?怎么别具一格?因此,朝政的正事他就无暇顾及了。
迷上小爱好,皇帝当木匠,专业不对口,风险实在大。
太监魏忠贤就瞄准机会,专等他干木匠活时才晋见奏事。
他听后总是赶紧说:“你们去办吧,我知道了。
”于是,出现了大权旁落,让一个太监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熹宗喜欢造房子,常常是房子造好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另起炉灶,从不感到厌倦。
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
熹宗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
他还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熹宗觉得玩起来不过瘾,于是,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
熹宗酷爱建筑,对朝廷建筑工程非常重视,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间,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