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养殖技术

一.人工催产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

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

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

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

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

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

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

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

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

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进排

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规清塘

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

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泥鳅的发病因素分析

①水温变化。泥鳅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鳅苗放养时,池水温差不宜超过2℃,鳅种则要求不超过4~5℃。

否则温差过大,会引起鱼苗、鱼种不适而死亡。

②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及水源、底质和气候的变化等。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时,一要

吸收水中大量溶氧;二要放出H2S、等有害气体,同时病原微生物也

要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鱼类浮头。甚至泛池,中毒死亡,引发鱼病。气候的突变也会引起池中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另外,应用污水源,因污水中含有害物质等,都会对鱼体机能发

生影响,从而引发鱼病。

③溶氧变化。泥鳅适于在水源充足、含氧量高的水体内生活,因此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泥鳅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

⑤饲养管理。饲料是鱼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若饲料供应不充分或投喂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饲料,或未根据鳅鱼的需求量投喂,

都会使鱼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发生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施

肥的种类、数量、时间、肥料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引发鱼病。

⑥机械性损伤。

⑦生物因素。如病原菌等微生物。另外,水老鼠、水鸟、水蛇、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等也会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泥鳅。

内在因素指鳅鱼的体质状况。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控制鳅病的发生,应从提高鱼体抵抗力人手,一般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合理饲养。

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和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对大而坚硬的饲料要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

成适口饲料投喂,以保证鱼类的适口性。

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不同种类按量投喂。每天实际投喂量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和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

般以l~2小时内吃完为宜。对于吃剩的残饵,最好及时捞掉,以免

留在池内腐烂发酵,败坏水质。

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若每天投喂两次,则可上午8~9点、

下午3~4点各喂1次。实际投喂时间亦应根据饲养种类、季节、天

气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如早晨雾重、下大雨等,应适当推迟投喂

时间。在密养流水池投饲的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投喂3次或

更多。

定位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去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而且在鱼病

流行季节又便于施放药物,提高防治效果。

④放养规格要一致,不同规格的鱼不要混养,以免大小鱼争食。

近年来,由于稻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沼泽地等天然水域的开发,捕捞强度的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逐年减少,野生

泥鳅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地

纷纷开展了泥鳅的人工养殖。但由于泥鳅栖息在池塘、稻田的底泥中,无法进行网捕,人工捕捞十分困难,捕捞工作强度大,捕捞率低,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泥鳅人工养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泥鳅无土培水养殖试验,为推动泥

鳅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

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

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

0.005mg/g+LHRH~A20.005μg/g。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

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

0.2mL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

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

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

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

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

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

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

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

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

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2、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肉眼可见

体表生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致死。在孵化季节流行,能大批受

精卵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水真菌往往在受伤部位

寄生繁殖;(2)、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3)、泥鳅感染时用

0.04%小苏打和0.04%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打印病: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流行于7—9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1)、用漂白粉化水,全

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1克/立方米。(2)、每立方米用2—4克的

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天。

4、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

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养

泥鳅;(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

剂全池泼洒。(3)、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