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专项练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细胞生活的环境_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专练,含答案)
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
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⑤高原反应⑥缺铁性贫血症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答案 A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 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
内环境渗透压、pH 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D.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答案 B5.下图为一健康人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中的水可来自于②和④B.若③为脑细胞,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答案 D解析组织细胞中的水不会直接来自于淋巴;氧气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脑细胞需要氧气;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变成葡萄糖;饭后半小时,胰岛素的分泌量要增加。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1生命活动的调节专练(含解析)(必修3)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以考点一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6.[全国卷Ⅰ]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7.[全国卷Ⅱ]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8.[全国卷Ⅱ]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9.[海南卷]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0.[海南卷]在正常情况下,糖原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
(×)11.[山东卷]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12.[海南卷]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且是能够遗传的。
(√)13.[海南卷]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14.[全国卷]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15.[江苏卷]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16.[北京卷]生物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感染。
(×)17.[重庆卷]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18.[重庆卷]初次接种麻疹病毒活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19.[广东卷]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0.[江苏卷]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21.[江苏卷]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考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判断正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1.(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4.(2022·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5.(2022·福建·三明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6.(2021·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液中会参与体液调节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7.(2022·河北·辛集市育才中学高二期中)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024届全国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向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如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 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
细胞
泌尿系统
皮肤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体外
体外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
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 态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1234
4.(2018·浙江4月选考,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如图:葡萄糖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的液面如 何变化?
10% 蔗糖
半透膜
10% 葡萄糖
一段时间
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 压。相当于7个大气压。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与解析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与解析旧人教选修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A.组织液B.内环境C.血浆D.淋巴解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2.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组织液D.血浆、消化道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同时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内容,如对水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考虑不到,就会漏掉消化道这一来源。
答案:B3.体液是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解析:判断此题,首先要弄清楚内环境的概念;其次,要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两部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部分,浸浴在血浆中。
答案:D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能较好地保持内环境的稳态B.变温动物的内环境不可能保持稳态C.高等动物体内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以维持内环境中酸碱度的稳态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答案:B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各自器官的协调来维持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维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答案:B8.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A.H2CO3/NaHCO3B.NaHCO3/Na2CO3C.HCl/NaOHD.HNO3/NaNO3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生物专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练习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唾液4.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6.下列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7.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性激素的合成 B.抗原与抗体结合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8.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10.人体体液是指()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细胞内液和血液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内容(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连线)①血浆≠血液。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四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②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获取O2。
(2023·浙江1月选考,21节选改编)(√)(2)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023·海南卷,9D)(×)提示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2021·重庆卷,13B)(×)提示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是淋巴液,分布到组织间隙,所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4)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2018·浙江4月选考,11A)(×) 提示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5)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10小题,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D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A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答案】C3.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答案】C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C.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D.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2.人体内环境pH大于正常值称为碱中毒,pH小于正常值称为酸中毒,根据成因可分为呼吸性中毒和代谢性中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使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多,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B.体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细胞呼吸C.严重腹泻丢失过多的HCO3-,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通过减缓呼吸进行调节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不可以纠正代谢酸中毒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需要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4.如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不经过内环境就进入人体的各种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B.变形虫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6.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考点梳理.逐个击破】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3.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5. 内环境的稳态(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会被破坏的原因: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有障碍。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7.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8.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①结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②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2)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吐)→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出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10、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部位是骨肌和肝脏)11、水平衡调节(1)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2)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3)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4)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含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含解析)一、单选题1.血管壁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组织液2.人体内神经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 .组织液C .淋巴D .血浆3.下列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消化酶氧气B .葡萄糖氨基酸激素C.载体二氧化碳D .呼吸酶钠离子4.下列有关血浆pH 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15 ~7.35C.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人的左右锁骨下静脉溶入血浆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胰岛素、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D.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关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 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 体液调节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脂肪酸、血清白蛋白和血清球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血浆的酸碱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能及时将多余的酸或碱运走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抽搐C.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水肿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Cl -、蛋白质有关B.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收缩属于体液调节C.光照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D.免疫活性物质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不属于信号分子10.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 会维持相对恒定B.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的量大致是细胞外液的 2 倍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 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②无氧呼吸的产物CO2 过多最终会引起肺部气体交换加深加快、非选择题11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其中 5 为红细胞,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5 标号所示结构的具体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_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①②④⑤B. ②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①错误;②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②错误;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③错误;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④正确;⑤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⑤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串讲)(原卷版+解析)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及稳态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由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决定的。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渗透压越大。
②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媒介。
6.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1)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1、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2、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内环境的稳态4.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pH调节的过程(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
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或无机盐)。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典例1.下列实例中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 ) A.即使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终产物,组织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B.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温度、pH的影响D.氧气为有氧呼吸的原料,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必须维持绝对稳定典例2.(2020·河北高三期末)下列生理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在激素调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C.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HCO-3反应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方式为调节。
最新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资料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A.①②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⑥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叙述不正确的()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
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C.3和5可以相互渗透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9.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都可以在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双向交换B.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有关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一次性吃了很多的橘子后,血液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D.人体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要通过12层磷脂分子1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12.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内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1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与习题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高考新动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稳态的生理意义【考纲全景透析】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热点难点全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课后练习(1)
1.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他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3.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
在此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51块金牌。
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径赛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表1
时间
(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血液中乳
酸浓度
(mg/cm3)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赛事(米)
最高速度
(km/h)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量(升)
赛事后需要的氧
气量(升)
100 37 0.5 10
1 500 25 18 36
10 000 21.5 132 150
A.从表1来看,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10~25分钟
B.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5 mg/cm3
C.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
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18升
D.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
这时的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5.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 )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6.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A.组织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7.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 C.细胞內液和血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B.酶与激素的合成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脂肪在消化道内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合理的是()
A. 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PM2.5极易吸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机体致癌、致突变的几率升高
C.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C.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参考答案:
1.答案:当一个衣着单薄的人来到寒冷环境中时,在寒冷的刺激下,他的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
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解析:人为恒温动物,具有体温调节机制。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主要措
施有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主要措施是皮肤血管收缩)来维持正常体温。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来维持正常体温。
2.答案: 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清楚37 ℃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体正常的体温一般为37 ℃左右。
如果体温过高,必然使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因此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
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 ℃左右,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保持在38.5~41 ℃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
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3.答案: D
解析:由表1数据可以得出选项A、B叙述正确;表2数据中36-18=18(升),150-132
=18(升),选项C叙述正确;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大量水分以汗液形式散失,体内水
分的散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是降低,D选项叙述错误。
4.答案: D
解析:
5.答案: D
解析:
6.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浮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手足抽搐是由于血浆中钙盐含量过少;尿毒症是由于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
这三种变化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的变化引起的,而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7.答案: B
8.答案: C
解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指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分解,而其发生在细胞内,所以A项错误;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激素一部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其位于细胞内,所以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模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而其是细胞间的组织液构成,是内环境,故C项正确;在消化道中小肠段又消化分解脂肪的胆汁和酶,能够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但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不是内环境,故D项错误
9.答案: B
10.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