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统考公基干货之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四)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四)—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经济法的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关系等三类。
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在国家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的关系。
维护公平竞争关系是指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在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促进或限制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关系是指在“横向”流通和协作领域中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关系,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构成要素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
1.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由宪法和行政法明确规定其性质、职能、任务、各关系等,承担决策、协调、执行、监督等经济管理职能的组织或者机构。
2.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企业一、企业的概述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经营性活动并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组织。
这个定义全面地揭示了企业本质的特征:1.企业必须依法设立。
2.企业是一个组织体。
3.企业是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经济组织。
4.企业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
二、企业的分述(一)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经济学基础部分将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文将以题目所给的格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的范畴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个体如何进行决策和选择。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效用最大化等。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
二、经济学的主要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些核心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
1. 资源稀缺性原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最重要的需求。
2. 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 边际效应原理每个决策都会产生边际效应,即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决策者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4. 机会成本原理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决策者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及直接成本。
5. 激励原理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可能会阻碍人们的行动。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个人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决策、储蓄决策和消费决策等。
2. 企业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定价策略和生产决策等,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政府经济决策经济学对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需求和需求定理在整个微观经济中是高频考点,对这一知识点,希望广大考生在了解什么是需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深刻理解影响需求的几大因素并熟记于心。
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考点精讲一、需求(一)含义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1、关于商品的价格。
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如洗衣粉和肥皂。
互补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汽车和汽油。
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4、关于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的某一时期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反之亦然。
二、需求定理需求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
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反比关系。
考点点拨:1、(多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什么?记忆2、(单选题)几大因素与需求存在什么关系?理解3、(单选题)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是什么关系?理解二、知识框架图注(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三、例题演练1、需求曲线是显示( )与需求量的关系的曲线。
A.质量B.价格C.劳动力D.资本2、(多选)影响一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 )。
A.商品本身的价格B.相关商品的价格C.生产成本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答案:1.B 2.ABD。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一)—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居民。
此处的居民是自然人或个体社会成员。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
一、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一)消费者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保障权安全保障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该权利包括以下内容:(1)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的权利。
(2)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的权利。
(3)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
(4)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所享有的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在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6.依法结社权依法结社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求教获知权求教获知权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权利。
它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维护尊严权维护尊严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点梳理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目的:直接进行商品交换。
(2)产生的基本条件: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及其属性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四、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三种最基本的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社会化生产+普遍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一是创造了与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二是创造了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据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和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
公基经济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基经济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经济形态:经济的三大形态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指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服务业经济是指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2.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经济干系的基本打算和组织方式。
主要的经济制度包括规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二、宏观经济学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统计和分析。
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等。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筹办金率、利率等。
三、微观经济学1. 供求干系:供求干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相干系。
供求干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2. 弹性理论:弹性理论是指在经济中,商品价格、收入或者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敏感程度。
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观点。
四、经济进步与政策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增长。
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科技进步等。
2.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通过政府行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进步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五、国际贸易与金融1. 贸易保卫主义与自由贸易:贸易保卫主义是指通过增加贸易壁垒来保卫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一种经济政策。
自由贸易则是指打消或缩减贸易壁垒,增进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2. 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全球经济活动中的金融组织和制度的总称,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是增进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维护国际金融稳定。
以上就是公基经济的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精通这些知识点,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作和进步,对于参与公务员、考研等考试都有很大援助。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题目:经济常识与事业单位发展导言:经济常识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了解的包括经济基本知识、经济规律以及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常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掌握经济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和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一、经济常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常识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规划、管理和运营其经济活动,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常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1. 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经济常识可以使事业单位了解市场的走向,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例如,了解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等因素,可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投资决策,使事业单位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经济市场的规律:熟悉经济常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了解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市场规律。
这有助于事业单位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发展新产品或服务,增强竞争力。
3. 经济效益的追求:了解经济常识可以引导事业单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其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事业单位在提升经济常识水平上的努力1. 培训与学习: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员工的经济常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
组织员工参加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提升员工的经济理论水平。
2. 创新与转型: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推行创新发展战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转型,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竞争力。
3. 加强社会合作: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银行、研究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资源的获取渠道。
借助外部力量,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引入先进技术、创新产品,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实例:事业单位如何应用经济常识促进发展某大学事业单位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经济形势与需求,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
公基--经济常识
一、目 ......................................................23 二、答案及解析 ...............................................25
目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一、研究对象 ..................................................1 二、商品.......................................................2 三、货币.......................................................6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 ............................................9
(注: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 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使用价值,它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 动的问题;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价值,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 时间多长的问题。如:教师上课的具体劳动是采用集体或个体、讲授或讨论;抽 象劳动是上了多长时间的课、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
1
它是进行生产的客观条件。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个人进行的,而是以团体的形式来进
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的时候,不仅要与自然发生关系, 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有人们 对自然的关系。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一、人类社会三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交换前提和基础:社会分工一共3次分工(恩格斯)①农业、畜牧业分离②农业、手工业分离③商人的出现产品经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目的不同二、商品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天生存在)是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是能够满足人需求的属性(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与统一统一:某一物品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对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只能得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一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补充知识交换价值:比列关系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价值(√)商品→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价值→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自给自足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自给自足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五、商品的价值量概念(1)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2)商品的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含义: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分类: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六、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价格(奢侈品和古董等例外)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作用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关键字:指挥棒)哪里赚钱去哪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字:鞭策)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关键字:筛)第二节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一、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二、货币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使用价值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货币时间排序商朝刀币秦朝半两汉朝五铢唐朝开元通宝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纸币、硬币、纪念币都不是商品纪念金币是商品三、本质一般等价物四、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货币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贮藏手段它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为足值的货币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四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四【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31.联合国于1990年开始定期公布人类发展指数,以衡量各国的发展程度。
人类发展指数由如下三个指标构成( )。
A.收入分配状况、实际人均收入和成人识字率B.实际人均收入、成人识字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C.名义人均收入、成人识字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D.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32.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其中的一种类型是( ),在这种类型下,各成员国只是相互免征关税,以保证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A.经济联盟B.共同市场C.自由贸易区D.关税同盟3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 )。
A.平衡项目B.资本项目C.经常项目D.官方结算项目34.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属于( )。
A.水平兼并B.垂直兼并C.复合兼并D.纵向兼并35.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经济指标是( )。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D.贸易条件36.在许可贸易中,许可方将技术和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在一定的地域或期限内享用,许可方不能在该地域内将上述权利转让给第三者,同时许可方自己也丧失了上述权利,此种许可被称为( )。
A.普通许可B.排他许可C.交叉许可D.独占许可37.短期成本的“短期”是指( )。
A.3年以内B.5年以内C.10年以内D.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38.政府执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最常使用的手段是( )。
A.调整税率B.改变转移支付C.改变政府购买水平D.增加农产品补贴39.“杜能圈”是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 )分布。
经济(事业编、公务员考试)必备知识点
经济1、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驱动力。
2、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着导向作用,如进入什么行业并决定生产什么产品。
3、按资本要素分配:①利息收入②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③从事实业投资④租金收入4、购买力平价:根据各国不同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
5、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并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通过,因而具有客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等特点。
6、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
7、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我国所有制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8、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引导货币中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但这种稳定不是绝对的,而要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但是我国的国币政策目标的基础是稳定币值。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力保证施行的价值符号。
货币和纸币不能等同。
萧条时,应该采用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比如在公开市场上买证券、减低利率、多放贷款、降低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9、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实现。
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不利于本国的进口。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扩张性的作用。
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10、与股票相比,债券的特点是稳健股票的风险高于债券11、在商店买东西时货币的流通功能。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1、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
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
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
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考察考生对经济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将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经济常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和政策。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计算。
失业率是衡量就业市场状况的指标,包括就业人数和劳动力参与率。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供求关系、价格弹性、边际效应等概念。
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即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变化幅度。
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资源对总效益产生的变化。
再次,国际经济是研究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和国际贸易的学科。
在国际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国际收支平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汇率等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产生的经济与金融关系的总和。
关税是国家对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费,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各种限制进口的手段。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可以是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产业结构方面的知识。
产业结构是指整个经济体中不同行业分工和组织形式的总和。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可以分为一、二、三产业。
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渔业,二产业主要是工业,三产业则包括各种服务业。
在产业结构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概念。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里的经济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常识,对于我们应对考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则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上升。
这看似简单的关系,却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
例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如果某一年某种农产品大丰收,供应量大增,而需求相对稳定,那么价格往往会下降,这可能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反,如果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某种农产品减产,供应减少,而需求不变或增加,价格就会上涨。
再说说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经济衰退。
在经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
公基常考常识总结一、政治常识1. 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国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由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 国家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为天安门城楼和五星。
二、经济常识1. 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生产和消费中特定商品征收的税。
3. 国民经济行业结构•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
三、历史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四、法律常识1.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2.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事责任。
3. 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公民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五、文化常识1.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颐和园、长城、西湖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为公基常考常识的总结,重点包括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历史常识、法律常识和文化常识。
这些都是公共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多加总结,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做题库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做题库一、绪论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是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该题库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答:1921年。
2.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哪一部?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经济学基础1.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什么?答: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GDP的全称是?答: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
3. 通货膨胀是什么?答:通货膨胀是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四、法律基础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答: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2. 什么是法律的规范作用?答: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引导、规范、保护和调整作用。
3.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五、其他相关知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护工人权益的具体内容是?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工人的基本权利,包括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
2. 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答: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
3. 城乡融合发展是什么?答: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协调一致的发展模式。
以上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做题库的部分题目和答案,供考生参考。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和练习,顺利通过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统考公基干货之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历年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其地位不如时政和法律部分的地位重要,比值也没有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讲,由于其考察的内容越来越专业,所以也是一个需要大家重视的知识板块。
经济常识在每年考察常规知识点(微观经济之市场、宏观经济之财政和货币政策和央行职能等)的同时,也会涉及一些比较贴近实际的点,例如特别提款权、众筹,P2P等大家在生活能够长听说到的名词,甚至也涉及一些比较冷僻的知识点,例如对冲基金、费雪效应、科斯定理等这些只有经济学专业学生才学习的名词。
更有甚者,也出现了像“薛定谔的猫”等这样的和动物相关的高难度考点。
从这一点来看,其考察难度越来越大。
今天笔者就来说说那些和动物相关的经济常识吧。
一、题目中出现的动物们
例题1:人们常用“鳄鱼的眼泪”来形容那些伪君子。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鳄鱼的眼泪是( )
A.它吞食牺牲品时流出的悲痛的眼泪
B.它吞食牺牲品时流出喜悦的眼泪
C.反映出它有怜悯、同情之心
D.排泄出来的盐溶液
这道题考察难度一般,如果有点基本常识的话,都知道鳄鱼的眼泪在客观上是鳄鱼排泄出来的盐溶液,和其主观的情绪表达没有必然联系。
大家如果在儿时读过《十万个为什么》的话,肯定能选出D答案,所以这道题轻松拿下。
再来一道,大家就不一定能轻松过关了。
例题2:“薛定谔的猫”是一个关于量子理论的实验,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只薛定谔的猫”。
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活状态如猫的性格般温和
B.生活充满许多的不确定性
C.生活已有一定的归属
D.生活穿越了现有的状态
一上来,大家就糊涂了,问薛定谔是谁,和他和猫有什么关系。
好吧,答案如下:“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
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
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
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综上,“薛定谔的猫”反映在我们生活中,事物也是充满许多的不确定性。
二、“动物总动员”的知识干货
为此,笔者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和动物相关的经济学名词,为大家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1.“黑天鹅”与“灰犀牛”。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比如911事件概率很小,但是影响了世界的整体格局。
而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是世界知名经济学家、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提出来的。
2.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1963年讲述了这样一种效应: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由此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的
影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一名词虽由气象研究引出,但被广泛用于解释经济社会中的诸多现象,比如某小国突然通货膨胀率走高,形成一系列外溢风险,令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货币市场发生剧烈振荡。
3.鳄鱼法则。
这是经济学交易技术法则之一,源于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愈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并期待着你用力挣扎,如果你试图用手臂帮助你的脚挣脱,则鳄鱼下一步会用嘴巴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
你越挣扎,被完全吃掉的可行性越大。
因此,一旦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断肢求生。
4.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因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着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进行变化。
这种从众心理就像是羊群共有的跟从状态一样,头羊做什么,后面的羊群就会跟着做什么。
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泛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往往根据其他投资者的决定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5.鲶鱼效应。
在挪威,渔民们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便四处乱游,沙丁鱼群为了躲避鲶鱼左冲右突,不停游动。
渔民们以此确保沙丁鱼的生机与活力。
“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