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试题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题训练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2.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处置德国的方式有何不同?结合两次会议的背景和内容说明,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0分)
3.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随着不同朝代统治者的需要,各朝教育又有新的内容和特色。据此回答:(1)简要说明西汉时期教育特点及形成原因。(2)与西汉相比,隋、唐、宋代的教育有什么新发展?
4.材料: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写道:“今采摭经传,爰其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醢(醋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回答:(1)据材料说明此书取材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不写商贾之事?
(3)“齐民”是什么意思?
(4)这个书名和这篇言序言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5.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占的比例约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又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注:即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够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
回答:
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能长期领长于世界?
⑵宋元时期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⑶16世纪后中国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4) 汉朝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两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外交往的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春秋末,孔子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西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在地方设郡县学,初步建立起教育系统。(3)唐朝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专业教育确立。(4)宋朝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5)明朝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实行八股取士。(6)清朝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2.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分)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强迫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从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等方面严厉处置德国。(2分)处置的方式具有宰割、掠夺、限制的特点,没有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2分)影响:激发了德国复仇情绪,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2分)
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美苏英召开了雅尔塔会议,规定彻底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3分)处置的方式具有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特点,不仅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而且通过建立民主体制消除战争根源。(2分)影响:使德国走上了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2分)
3.(1)特点:创建了中央与地方学两级官学,确立了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
育教育内容。原因:为封建大一统服务,独尊儒术的结果。
(2)新发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增加考试科目,创设武举和殿试,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隋朝在中央设立管理教育的机构国子寺,这是我国历史上专门设立管理教育行政机构的开始。唐朝设立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盛行,学习风气活跃。
4.(1)取材范围:文献资料、民间歌谣及老农经验等。选材标准:只取有关国计民生的生产知识。(2)作者崇奉重农抑商政策。(3)指平民。(4)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和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
5.政治方面:①与朝鲜、日本关系密切,东汉光武帝还赐给日本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
②东汉时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加强了与西亚的友好往来。③166年,大秦安敦王朝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把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
经济方面:①中国的冶金等一些生产技术传到朝鲜和日本。②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传到西亚和大秦,中西商贸发展起来。
文化方面:汉朝先进的科技文化远播亚欧地区,并对东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因:①汉朝时封建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强盛。②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③当时统治者执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通新纪元。
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天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7.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16分)
8.在整个20世纪,从国际关系体系上看,西欧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落和开始重新崛起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中,西欧的地位如何?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又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西欧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时,一定要注意从国家实力(政治、经济、科技)来进行分析。)
9.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说明其原因。并就美国经济政策对二战后西方世界经济政策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10.(15分)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现象?这些现象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6.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社会根源:董仲舒生活在西汉中期,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和“削藩”斗争,汉武帝时期呈现了经济繁荣和国家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初以来道、儒、法诸家各以自己的治国思想影响政局,现实需要维护“大一统”和长治久安的新的治国理论,董仲舒适应这种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倡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新儒学,并建议汉武帝把它定为“独尊”的地位。
历史作用: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汉武帝采纳,设立太学宏扬儒家思想和培养官吏,以实行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②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