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发掘-探方与布方2
考古遗址发掘-探方与布方1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三节 探方与布方
第三节 探方与布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三节 探方与布方
一、探方 二、布方
一、探方
(一)、探方的定义 (二)、探方的规格与结构 (三)、探方的基点与方向
(一)、探方的定义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 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
(2)、探方的结构
(三)、探方的基点与方向
(1)、探方的基点
以探方的西南角 作为测量或记录 的坐标基点
基点
(三)、探方的基点与方向
(2)、探方的方向
探方一般取正南北方向,即正方向。如遇特 殊情况,如地形狭窄的沿江、沿海地区等可
根据地势选择探方的方向。
(二)、探方的规格与结构
(1)、探方的规格
一般采用5米×5米的规格, 也有采用10米 ×10米、 1米×1米等规格。
另外,还可根据遗迹实际分布情况设置, 如5米×6米, 8米×9米等,这类发掘坑是一种 近正方形的长方形,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探 方”。
(二)、探方的规格与结构
(2)、 探方的结构
(2)、探方的结构
Mortimer Wheeler 爵士: 英国人,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主要通过诸如探方发掘等 方法将军事上的精确性引入考 古发掘。
——(英)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 著 Archaeology:Theories Methoeds and Practice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印度Arikamedu遗址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考古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长河。
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不仅能够增进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了解,还为今人提供了从过去汲取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然而,在进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法。
一、考古发掘与勘探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是通过对遗址、遗迹、文物等的发掘和勘探而得到的。
发掘工作通常分为野外勘探和实地发掘两个阶段。
在野外勘探阶段,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质形态、地貌特征等的观察,寻找可能存在文化遗产的迹象。
一旦发现有潜在发掘价值的遗址或遗迹,就会进入实地发掘阶段。
实地发掘是考古学家对遗址或遗迹进行开挖和研究的过程。
在发掘中,应重视保护现场,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同时,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如测量、摄影、绘图等来记录和保存发掘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此外,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也需要与相关学科合作,如地质学、生物学等,以便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研究结果。
二、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往往伴随着珍贵的文物发现,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在发掘中,要注意文物的保存和保护,避免损坏或丢失。
考古学家应当遵守专业伦理,不得私自带走文物。
其次,需要对发现的文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包括对文物的材质、年代、用途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也是文化遗产考古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修复过程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确保文物的原貌得以恢复,同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在维护文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保温、除湿等措施,以确保其长期保存。
三、考古研究与学术交流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仅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推动学术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考古学家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考古学 第2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二章 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
地层学、年代学概论
一、地层学
1 、地层 地层:考古学上把由人类活动形成的层次关 系称为“地层”。 生土层:遗址中没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 土层。 熟土层:遗址中有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形成 的土层,包含有人类使用的物品等。
间歇层: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 或因自然灾变,在熟土层之间有时会出现不 含有任何人类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 层”。 “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或断崖陡壁地 带,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造成高 处原有的堆积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而原在底 部的堆积物最后移向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 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其包含物的实际年代 是下层晚上层早。
墓葬发掘的方法
先用探铲作钻探工作,弄清层位关系、分布 位置及墓葬的确切周边范围。墓口找到以后, 即可进行发掘。 要注意以下几项:墓坑侧壁是否已挖到;是 否经过盗掘及盗坑的范围,区别被扰部分的 界限以及盗掘情况;是否有打破的情况;合 葬墓是否有二次葬入的迹象。
刮 平 面 看 现 象
土 坑 墓
器物量坐标
(二)墓葬发掘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古代墓葬的埋葬习俗和墓葬的形制; 对墓中人的骨骼进行鉴定,从中了解古代不 同种族的人种及其不同的体质特征; 通过墓中的随葬器物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和 社会经济生活状况。
☆ 葬俗:埋葬的习俗。 土葬(一次葬、二次葬)、火葬、水葬、悬棺葬。 ☆ 葬具:用来保护尸体或骨灰的东西。 木(石)棺、椁,(陶)瓮棺,瓦棺等。 ☆ 葬式:死者下葬时肢体的姿势。 俯身葬、仰身葬、直肢葬、曲肢葬等。 ☆ 墓葬的形制结构: 土坑(竖穴)墓、(土、 石、砖)洞室墓(洞穴 墓)、崖墓。
【田野考古学】06 探方法发掘
址中的准确位置,这种编号方法称为坐标法,或
称双重编号法。另一种是从遗址西南角算起,或 横向或纵向依次从1开始编,即T1、T2、T3……。 这种方法可称为顺序排列法,或叫单一排列法。
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 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发掘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
六、横向发掘与纵向发掘 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
第二节 布方
在发掘区的地表面上划定探方、隔 梁和关键柱的界线叫“布方”。在布方
之前,要拍照原始地貌照片。 发掘前通过预备调查或试掘对遗址 有个大致的估计,选择出首批布方地点 (即发掘区域)。当第一批探方发掘完后, 对地下遗存有了更加切实了解,再选择
罗盘皮尺布方法:用罗盘校准探方发掘区基线的方向
工地的总基点 要在本上记录基点的三维坐标,
老式的全站仪是使用棱镜做测点反光镜。 测点编号、高度要加减测杆数值
王晶在记录方起读取的三维数据
第二发掘区的分基点
俄罗斯发掘使用平板仪测量探方地表的三维数据,平板仪与塔尺
俄罗斯的布方方法:发掘区外设一个测量绘图基点,每一 个线绳交叉点和坑最低点都测量三维数据坐标。
三、1×1米小探方发掘法 发掘区布1米边长的小探方,拉线成网格状,每1米边长
的探方都编探方号。发掘面积很小可同时向下挖掘时,每 个探方内不留隔梁。发掘面积较大,可分组分批向下发掘, 或发掘区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设立隔梁。由于探方面 积小,便于控制层位和观察记录遗物的状态。网格方是遗 物和遗迹分布的坐标网,测绘和记录都方便准确。绘图、 采集土样、器物的描述等都依网格坐标进行。
考古遗址发掘-基本程序2
黑白照片、彩色照片、
反转片(三机三张)
●记录的存放——以探方为单位存放
照片
●文字记录
1.工作日记 2.小件标签 3.小件登记表 4.遗迹发掘记录 5.各类统计表 6.探方发掘记录
●绘图记录
1.探方平剖面图 2.遗迹平剖面图 3.遗址总平剖面图 4.各种遗物的线写照片、器 物照片、所有用文字 和绘图都无法表示的 现象
三、收集
●收集的对象 ●收集的原则
●地层——按探方编号(用①②③…表示)
——
● 遗 迹 按 遗 址 编 号
遗物—— ●按单位收集编号 ●号码按出土顺序 ●无顺序的可随意
四、记录
●记录的手段——
文字
绘图
鬹(H1022:1) : 夹砂陶,红色,器表 光滑细腻。颈部2周 凹弦纹,3个等距离 的铆钉纹,袋足上部 2或3道凸弦纹,把手 上端1对铆钉纹。长 斜流、子母口、筒形 颈、三袋足外鼓、足 根较高、腹侧安一截 面近圆形的索状把手。 通高38厘米、壁厚 0.3厘米厚0.2厘米。
考古遗址发掘-基本程序1
●按坐标系的四个象限360度一次性布方并编号
二、发掘
●发掘——“找边”与“做过”
先挖主体——后挖隔梁(打隔梁)——最后挖关键柱
探方主体发掘之后的情形
探方主体发掘之后的情形
探方主体发掘之后的情形
隔梁发掘之后的情形
一个没有隔梁和关键柱的工地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发掘工地
第四章:遗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掘
第一节: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
● 布方 ● 发掘 ● 收集 ● 记录
一、布方
什么是探方 探方的方向 探方的规格 探方的基点 探方的结构 探方的编号
●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
●
按 发 掘 区 编 号
方●
并 编 号
按 坐 标
系
的
第
Ⅰ 90
象 限
度 布
●按坐标系的第I象限90度布方并编号
考古布方方法
考古布方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有意思的考古布方方法呀!
考古布方方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考古发掘现场划分出一个个方格区域。
具体步骤就是先根据遗址的大小和形状,规划出合适的方格网,然后用绳子或者标线工具把方格标记出来。
这里面可有不少要注意的呢!比如说方格的大小要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然会影响发掘的精度和效率。
还有呀,标记一定要清晰准确,可不能模模糊糊的,不然很容易出错呢!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好像建房子得有牢固的根基一样,我们在布方的时候也得保证整个过程稳稳当当的。
工作人员要小心谨慎,不能马虎大意,要是不小心破坏了遗址或者自己受伤了,那可就糟糕啦!
那考古布方方法都有啥优势和应用场景呢?这可多啦!它可以让发掘工作更有条理,就像给混乱的局面理出了头绪一样。
而且每个方格都可以单独进行记录和研究,方便极了!在大规模的遗址发掘中,这种方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呀,能让庞大的工作变得井井有条。
咱来看看实际案例吧!比如说那个著名的殷墟发掘,不就是用了考古布方方法嘛!通过一格一格地细致发掘,发现了好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效果,那可真是杠杠的呀!
总之呀,考古布方方法真的是考古工作中超级重要的一环呀!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去探索那些神秘而又迷人的历史秘密!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呢?。
定鼎门遗址发掘报告
基 本 上 确 定 了 定鼎 门遗址 的 范 围 ( 图 二 )
,
0 世纪 8 2 0 年 代 中期 以 来 随 着 乡 镇 企业 数 量 增 多 和 郊 区 农 业 用 水 量 的增 大 定 鼎 门遗址 面 临全 面 被毁 的 局 面
,
。
199 2一 1996
年 洛 阳 市文 物 工 作 队 和 中 国 社 会科 学 院考 古 研究 所 洛 阳
s e
一一
51 1 一 才 二
日 目 日 巾 以 日 一 日
旦 i越 韭
G1
) }
水 泥 板 厂
图三
定 鼎 门 遗址 探 方 分布 图
( 四 ) 地 层堆 积
现 分别 叙述 遗 址 南 壁
1
.
、
G l
西 壁 郭城 南 垣 西 壁 西 侧 涵 道 东 壁 的 地层 堆 积 情 况
、
、
。
遗 址南 壁剖 面
0 世纪 7 0 年 代 中期 木 桥朽 始 筑 修在 定 鼎 门 遗 址 中部偏 北 据 了解 解 放初期 该 桥为 木 桥 2
。
,
,
,
。
,
,
石桥
。
石 桥南 北 两 侧 以 青 灰 色 长 条 形 块 石 为 基 南 北 长
,
。
,
12
、
东西 宽
7
米
。
遗 址南 北 两 侧 各 有 一 条 小 渠 皆呈 南 北 走 向
, ,
、
。
,
、
、
、
。
五代 至宋
、 、
,
虽 然 东京 沛 梁 是 当 时 的 政 治 中 心 然 隋唐 洛 阳 城 继 续 沿 用 称 洛 都 洛 京 或 西 京 隋 唐 五 代 和 北 宋 时期 洛 阳 隋唐 城 的 平 面 布 局 没 有发 生根 本 变 化 即 主 要 由宫 城 皇 城 和 郭 城 组 成 宫 城 偏
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4.09.06•【文号】文物考发〔2024〕51号•【施行日期】2024.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物考发〔2024〕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有关单位:依托我国丰富的考古资源开展考古研学工作,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公众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为进一步推动考古研学活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坚持考古研学正确导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严格把关考古研学内容和形式,突出考古资源深度参观和研究性学习体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面向公众普及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历史文化价值认知与情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综合素养提升。
二、开放各类考古研学资源。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发布可供考古研学的场所清单,鼓励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考古科研院所、考古标本库房、考古工地等具备考古资源及研学条件的机构、场所,规范有序开展考古研学活动。
引导考古资源管理机构、社会力量参照《考古研学基地建设指南(试行)》(见附件),秉持开放共享原则,采用自主、合作、委托、授权等形式开展考古研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营。
市县属地文物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方式、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协议范式,明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明晰禁入情形和禁止条款,防止出现以“文物”名义虚假宣传、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设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将考古研学纳入各级各类文物培训计划和内容,着力提升考古研学人才队伍质量;加强审核指导考古研学课程开发设计,确保内容和形式符合学术规范,注重原创性,避免同质化。
考古遗址发掘-辨土与发掘2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7)房内遗物
F35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3)居住面及其上的附属结构
F26
F26土台、灶上建筑及其上 摆放的器物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4)灶
F18 内蒙古魏家窝铺遗址(2010)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5)柱洞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6)门、窗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
(一)、发掘地层
先去掉表土层,依布方的细线绳,准确画出探 方主体,在边线内5厘米处向下发掘。
当探方主体部分发掘到10~20厘米深时,开始 修整四壁,使壁面垂直平整,称为切边。在发 掘时要随时切边,以保证测量绘图的准确性。
发掘地层,应在确定地层的平面分布范围之后, 按照同一深度(一般是5厘米),向下发掘, 但要注意应尽量按照地层的实际厚度发掘。
二、发掘:揭露堆积
(一)、发掘地层 (二)、发掘遗迹
复习:地层和遗迹的编号
1、地层编号 在探方内,探方负责人可以把本探方的地
层按照叠 · · · ·表示。 如果整个发掘区的全部探方的地层进行了 通连,则可以同一按照本发掘区的地层 叠压关系从上到下连续编号,用①、②、 ③ · · · · · ·表示。
(二)发掘遗迹
(1)、发掘灰坑
四分法
H5
怎样判断灰坑到边、到底?
(二)发掘遗迹
(2)、发掘房址 发掘房内堆积一般也采用二分法
或四分法进行。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1)房顶遗迹和遗物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2011
发掘时要注意清理一些遗迹细节 (2)墙壁
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
复习:地层和遗迹的编号
2、遗迹编号 遗迹编号由考古领队指定专人负责统一 编号。遗迹号是由遗迹名称的第一个大 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
田野考古实习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田野考古实习已成为考古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发掘的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本次实习于2023年7月1日至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进行,为期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1. 了解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对考古学的认识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考古发掘在殷墟遗址,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探方布方: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将发掘区划分为若干探方,进行布方、编号等工作。
(2)地层划分:通过观察土质、土色、包含物等特征,对地层进行划分,确定遗迹年代。
(3)遗迹清理:对地层中的遗迹进行清理,包括灰坑、墓葬、房址等。
(4)出土文物登记:对出土文物进行登记、拍照、编号等工作。
2. 室内整理(1)文物清洗: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消毒等工作。
(2)文物修复:对部分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
(3)文物登记:对出土文物进行登记、分类、拍照等工作。
3. 学术交流(1)参加学术讲座:邀请考古专家为我们讲解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2)与考古工作者交流:与现场考古工作者交流,了解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
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田野考古的基本技能,如探方布方、地层划分、遗迹清理、出土文物登记等。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发掘任务。
3. 学术认识:通过实习,我们对殷墟遗址的考古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考古学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4. 热爱考古: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参与了考古发掘,对考古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实习体会1. 考古发掘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田野考古工作条件艰苦,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能力。
3. 考古发掘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田野考古探方法发掘
全站仪屏上展点显示的数据是先纵轴坐标后横轴坐标。
传 统 的 象 限 法 编 号
新 规 程 提 倡 的 编 号 法
香港发掘编号法:
1997年香港发掘探方编号: 社科院考古所负责的北区
560/580【X/Y】以探方西南 角为基点的横纵坐标的后三 位数编号
2、遗迹编号
► 遗迹编号是由工地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按类统一编号,
每类遗迹编号的次序是按给号的先后编排的。遗迹号由遗 迹名称的第一个大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常见遗迹符 号固定如下房屋—F,墓葬—M,灰坑—H,沟—G,窑— Y,井—J。
► 每个遗迹的编号都要登记在工地的探方与遗迹登记本
(“给号本”)上。登记内容有:遗迹正式编号、临时号、 所在探方、发掘负责人、时代、最主要特征和重要发现。
▪ 田野考古发掘中探方的编号系统应与遗址的分区
和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
▪ 编号方式应简捷,便于查阅。 ▪ 编号系统有两种方式:
▪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如TS08W06 ▪ 遗址分区号+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如ⅢT7274
▪ 根据探方的编号系统应该很容易地计算出探方在
遗址上的位置。
新《规程》:发掘中所有测点数据的采测,必须包括相 对于基点的三维数据[3]。
► 无论使用何种编号,一个遗址的探方编号尽量
统一,第一次发掘时就要通盘考虑编号体系,照 顾到以后发掘编号的方便。
► 发掘工地领队备有探方和遗迹登记本。实际布
方后,每一个探方都要登记在领队的探方编号表 中。登记内容有:探方编号、探方位置、发掘负 责人。
新规程规定的发掘基点和探方编号田 野考古发掘探方的编号系统
田野考古学课件-探方法发掘
► 沒有進行圖上布方的探方,編號可按分佈次序
或按布方先後次序編排。
► 面積大的或有自然地貌分割的遺址,可以採用
分區編號。T301表示第3區第1個探方,T204表 示第2區第4個探方有A、B、C……或用Ⅰ、Ⅱ、 Ⅲ……表示區號的。
► 多次發掘的遺址,有的在編號時把發掘的次數
編入序號中,如白音長汗遺址第三次發掘的探方 AT301表示第三次發掘的A區第1個探方。
總座標基點應測量經緯度和高程。總座 標基點要和分座標基點保持通視。
二、引基線布方
► 一般遺址正式發掘是採用大面積連續布方形式,這種方法有
利於大面積揭露同一層面的遺跡,便於橫向觀察遺存之間的關 係。如果把選定的發掘區西南角當作基點,把發掘區視作直角 坐標系,那麼,發掘區的西邊線是縱軸,南邊線是橫軸。布方 之前,要計算好探方規格和數量,發掘區的邊長米數,布方時 可先從發掘區基點出發,向正北方向引出水準的縱軸線,為縱 向基線,是主基線;向正東方向引出水準橫軸線,為橫向基線。 基線的方向要反復校正,否則所布探方方向不正。校正方向以 往使用羅盤,現在多使用全站儀,精度提高。
橫向發掘(平面發掘),河南鄧州八裏崗遺址聚落考古發 掘現場
五、發掘的基本原則
田野發掘的總要求:是能夠根據收集到的實物標本和記錄資料,恢復發 掘對象在發掘前的原狀。探方發掘要達到這—要求,就必須遵循下列基 本原則: (1)、平剖面結合,根據土質土色區分堆積,確定早晚關係。 (2)、先挖晚的,後挖早的。 (3)、按原貌揭露遺跡。 (4)、按單位收集全遺物。 (5)、及時、客觀、全面做好記錄。
2009年頒佈《田野考古工作規程》提出編號的方法:
TS8W6方,指距0點南第8、西第6個探方(探方邊長 5米)。
同一位置,亦可編為Ⅲ區(即第三象限)T0806號探 方(08縱軸第八,06為橫軸第六)等等。
考古遗址发掘-搜集与采样2
常规碳十四年代测定标本重量要求
标本 木炭 木头 贝壳 骨骼 种子 泥炭 毛发 编织物
重量 50 100 300 1000 100 500 100 100 (克)
二、采样:采样的方法
热释光标本的采集
热释光断代标本必须是经高温烧过的制品, 所以通常在田野考古中可选取的标本有陶器、 瓷器、砖瓦以及红烧土等。
这时,可以采用水选法。
水选和筛选法 能够选出那些在发 掘过程中肉眼难以 分辨的植物种子、 果实、果核、各种 粮食作物、昆虫遗 骸以及细小的动物 骨块,如鱼骨、鱼 刺等遗物。它比正 常的发掘能获取更 多的考古资料。
二、采样:采样的方法
(二)、浮选法
浮选法也是一种以水为
媒介的选取方法,但它与 水选法不同,水选法从根 本上讲仍是一种筛选的方 法,而浮选则是利用水和 欲选取遗物的比重关系进 行选取的方法。
选取的标本应当出自层位清楚、厚度均匀 的土层或遗迹中,距地表的深度至少在30厘米 以上,同时附近应没有受热的可能(如灶、窑 等),另外最好附近没有石头。标本取出时最 好带一些泥土,而不要清除,标本的数量一般 按照每一个堆积单位一组6-12块陶片,陶片 的体量大一些较好,此外如果可能对各种质地 的陶片都选取一些。取出的标本应立即装到塑 料袋中,应当使用双层塑料袋密封,保管和运 输中要注意不要让标本受热或日光直射。
孢粉采样操作应注意:
1、要清理好剖面,将剖面 表层刮掉2—5厘米深,以 达原生层位,保持剖面新 鲜和未受现代花粉的影响, 如有虫孔、龟裂和大缝隙 也应除去,因这些孔隙受 风、雨作用,易把现代孢 粉填充进去。
2、采样最好是从剖面底部 向上依次进行。采样间距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 则上每一堆积层至少采集 1—2个样品。采样量,粘 土、亚枯土、亚沙
考古工作手册
考古工作手册一、考古学概述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实物遗存进行研究,探索人类历史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到人类在文化、科技、经济、艺术等方面的演变,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考古工作的各个环节,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考古实践的各个环节。
二、考古调查与发掘2.1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信息,进而分析其文化特征、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等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古调查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1)调查目的与计划制定在开展考古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如了解某一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探寻某一历史事件的证据等。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范围、时间、人员分工等。
(2)资料收集与现场观察在调查过程中,需通过搜集古籍、地图等文献资料,以及现场观察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信息,了解调查区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同时,要注意观察地表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古文化层的位置和保存状况。
(3)遗物采集与记录在调查过程中,需对具有考古价值的遗物进行采集,并详细记录遗物的特征、位置等信息。
记录方式包括文字描述、拍照、绘图等。
对于采集到的遗物,需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研究。
(4)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调查结束后,需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调查区域的古文化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信息。
最后,需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2.2 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古发掘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发掘计划制定在开展考古发掘之前,需制定详细的发掘计划,包括发掘目的、范围、时间、人员分工等。
同时,需要了解遗址的地形地貌、保存状况等信息,为发掘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2)清理地表与布方在发掘之前,需对遗址地表进行清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地表遗物分布情况。
同时,需根据遗址地形和发掘目的,合理布设发掘探方(即发掘的基本单位),以便更好地控制发掘范围和深度。
考古探方挖掘方法
考古探方挖掘方法说实话考古探方挖掘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刚接触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特神秘,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最初就拿着小铲子在那乱挖,完全没个章法,结果把地层都搞混了。
本来呀,地层就像一本书的书页,不同地层代表不同的年代,我这一搅和,就跟把书页全弄乱了一样。
那时候才知道考古挖掘可不能这么草率。
后来我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才慢慢明白一些门道。
首先你得在要挖掘的地表画好探方,就像给它做一个规划一样。
这探方啊,就像一块切好的方形蛋糕,四周给它留出边界,一般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
等探方画好了,就开始挖掘。
我试过从一个角慢慢往里面挖,这时候用的铲子得小心,你不能像开荒种地似的猛铲,要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一点来。
有时候一铲子下去,可能会碰到一些奇怪的东西,要是觉得像是个文物,那可要停手了。
比如说我有次挖到一块有点奇特形状的石头,当时差点就接着挖,还好旁边的人提醒,说不定这就是个古代的工具什么的。
再就是挖的时候要注意土的颜色和质地的变化。
这就像做菜的时候看调料放下去颜色和味道的变化一样。
不同地层的土颜色和质地差别有时候挺大的,可能这一层是比较松软的黄沙土,下一层就是更紧实的黑土,这时候就清楚地层有变化了。
如果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像碎陶片啊,就得标记好它的位置,这就好比在地图上标记宝藏的位置。
不过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像是有一种土的颜色不是特别明显,感觉像是介于两层之间,这个时候我就更小心地多挖一些旁边的地方,对照一下。
还有深度控制也挺重要的,不能一下子挖太深。
我就犯过这样的错,想快点挖到点东西,结果挖深了之后,把下面东西的状态都给破坏了,可能原本是好好一个完整的陶器,被我一铲子下去就碎成几半了。
总之考古探方挖掘就是要小心翼翼有耐心,多观察多思考,每一个动作都得慎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探方的编号 (二)、布方的方法
(一)、探方的编号
(1)、编号的方法 (2)、编号的写法
(1)、编号的方法
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 按发掘区与发掘先后顺序编号 按坐标系的四个象限编号——象限法编号
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
按发掘先后顺序编号
按 发 掘 区 与 发 掘 先 后 顺 序 编 号
或:年度 遗址的汉语拼音字头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
(二)、布方的方法
(1)、选定基点
在遗址中选定布方、测量的总基点。计划多 年发掘的遗址,应设立永久性的坐标总基点。有 时,也可以利用遗址现有的永久性地面参照物。 各发掘区以本区的西南角为该发掘区的坐标基点, 也叫遗址的分坐标基点。每个探方的西南角是本 探方的测量基点。
(二)、布方的方法
(2)、引基线布方
使用全站仪(ETS)布方
IITXY
ITXY
IIT0202 IIT010ຫໍສະໝຸດ IT0101IIIT0302
IIIT0101 IVT0101
IT0302 IT0401
IIITXY
IVT0203
IVTXY
分区布方
按坐标系的四个象限编号
IITXY
——象限法编号
ITXY
IIT0202 IIT0101 IT0101
IIIT0302
IIIT0101 IVT0101
IT0302 IT0401
IIITXY
IVT0203
IVTXY
(2)、编号的写法
年度 遗址的汉语拼音字头 (发掘区)T 探方号 如1998KDIVT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