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1.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2.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2题。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2.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

: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

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

2.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民,辱①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②曰强。”(《商君书·弱民》)

:地位卑下;②战事兵用: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儒家与法家的经济思想。

儒家:。

法家:。

2.对这两种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析。

九、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韩非子·六反》)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1.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孔子的义利观。

2.请简要分析孔子、韩非子、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1.从第一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

2.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晏婴论和与同》)

: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1.结合材料二,试着解读“勇者不惧”的内涵。

2.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子贡却说“夫子自道也”,联系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子贡的回答?

十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