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合集下载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对中国人民来说,三峡大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它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峡大坝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意义和贡献呢?一、经济意义三峡大坝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它具有调度水位、发电、航运、灌溉等多重功用。

其中最显著的是发电,三峡大坝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0兆瓦,相当于理论上每年可发电万亿千瓦时,满足了中国超过400个城市的用电需求。

而且,三峡水库能够储存220亿立方米的水,调节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解决了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意义三峡大坝建成后,水电取代了火电,这样就可以减少煤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同时,三峡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洪水来袭时,三峡大坝能够控制水位,防范洪水危害,减轻洪灾损失;旱灾来临时,它能够对下游进行灌溉,补充水源。

因此,三峡大坝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文化意义三峡大坝是中国的国宝,其建设过程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历经了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不仅完美地记录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史,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精神和聪明才智。

同时,通过大坝对古书画等文化遗产实施的保护,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四、工程意义三峡大坝工程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质,堪称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实力,而且也提高了世界上大坝的建筑水平。

亦因此,三峡大坝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众多国际建筑媒体和专家研究的对象。

虽然三峡大坝建造的费用很高,其运行成本也不低,但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经济、环境、文化效益是无法替代的。

三峡大坝守护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和未来,在经济、生态、文化、工程等多方面都具备深远的意义。

三峡工程效益

三峡工程效益

三峡工程效益三峡工程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配电网可靠性定量评估及成本/效益分析软件包研究邱生1张焰1陶鹏1 王之佩2骆敏2(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2.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310014摘要:在综合应用配电系统可靠性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图论以及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套用于定量评估配电网可靠性以及进行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软件包系统。

文中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开发思路、软件包工作流程和功能等。

最后应用该软件包系统对我国某地区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为提高可靠性而投入的成本以及所获得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

研究结果可以为电网的规划人员与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依据。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软件包0 引言安全可靠的电网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电网故障引起供电中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联系电源与用户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供电可靠性水平的高低与电力用户有着直接的关系。

保证供电可靠性是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管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与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提高供电可靠性,则可能需增加对电网的,使电网的经济性下降,但若不采取措施提高可靠性,则包括停电损失在内的电网总成本可能反而会上升。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作用
一、防洪屏障:三峡工程建成后,当正常蓄水位到175米时,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能够控制百年一遇的洪水,如遇千年一遇洪水时,配合运用沿江各分蓄洪区,可以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二、发电建功: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发电,效益相当可观,设计年发电846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建了10座大亚湾核电站。

三、航运通畅: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可直抵重庆朝天门港,航运成本可降低37%。

四、养殖致富:1150平方公里的库面形成,除去航道,仍有近700平方公里水面,库区将成为虾、贝、鱼、鹅、鸭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五、旅游更旺:葛洲坝(相关,行情)和三峡大坝将成为三峡旅游的新亮点,并将形成老三峡神韵不减、新三峡风光无限的旅游新格局。

六、开发性移民:兴建三峡工程,实施百万大移民,这将给库区两岸带来千载难逢的经济腾飞的良机,并有力地促进一个个优质工业新区在库区崛起。

第 1 页共 1 页。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枢纽式水利工
程之一、它坐落于长江中游的巫山之巅,由长江三峡大坝及其依托的五座
泄水建筑物组成。

三峡工程是我国科技创新、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国
际水利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0月,世界最大的水利
建筑物,三峡大坝完成,经过6年多的建设,三峡工程总体项目也正式投
入使用。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中国带来了五大显著成效:
首先,最大限度地减缓了长江上中游洪涝灾害的发生,使几千万人口
免遭重大灾害。

第二,为中国经济电力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发电能源,还利用坝上水电
站产生的电流加热水,向湖北省提供合理的供热能源。

第三,它具有良好的航道维护效果,可以有效地维护航道及航行安全。

第四,三峡大坝泄洪总量扩大了长江上游流域的防洪能力,有效地缩
小了长江洪水的起源和终点时间差距。

最后,三峡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江淮流域的环境条件,削弱了水污染
的程度,改善了水质,促进江淮流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国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统一及
国家经济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建成;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了建成以来首次较大洪水的考验,通过精细调度、科学调控,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汛后,三峡水库首次实现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的目标,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一、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1.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出现时间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果气象异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暴雨量大、历时长,则导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防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干堤进行全面加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长江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城陵矶以上干流和洞庭湖的汇合洪峰流量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均超过100000m3/s,而目前上荆江的安全泄量为60000—68000m3/s、城陵矶附近约60000m3/s、汉口约70000m3/s、湖口约80000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三峡工程兴建前,荆江河段如果遇1860年或1870年型洪水,运用现有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后,尚有30000—35000m3/s 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不论荆江南溃还是北溃,均将淹没大片农田和村镇,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特别是北溃还将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实施计划分洪十分困难,一旦分洪损失大;湖区及支流堤防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堤防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落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2.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荆江地区若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水库拦蓄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从而保证荆江河段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由于水库拦蓄、清水下泄,使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可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洞庭湖的调蓄寿命;2城陵矶附近地区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上游洪水,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若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型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3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此外,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除了原有的蓄滞洪区容量外,增加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亿m3,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二、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及调度实践1. 汛情特点1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后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主汛期发生了4次相对集中的强降雨阶段,且持续时间长,强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移动;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6月16—24日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位于信江和抚河一带;7月8—15日主雨区略有北抬,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7月15—25日强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渠江;8月12—25日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各阶段最大暴雨中心日雨量均超过250mm,如鄱阳湖进贤站6月19日雨量达329mm,7月8日安庆站雨量达291mm、鄂东北英山站雨量达287mm,嘉陵江通江站7月16日雨量达277mm, 8月18日岷江杨柳坪站雨量达254mm;2汛情来势猛、范围广;主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仅统计上述4次集中性强降雨阶段,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与历史同期降雨量相比,6—8月长江流域偏多1成,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6月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多,7月长江下游干流偏多约倍、长江中游干流和汉江分别偏多6—7成、嘉陵江偏多3成,8月岷沱江、汉江和长江下游干流分别偏多约2—3成;受强降雨过程影响,长江流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涨水过程;3洪水涨幅大、超警多;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大部江段和抚河、信江、嘉陵江、汉江等多条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均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且水位涨势迅猛;鄱阳湖水系昌江渡峰坑站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干流寸滩站7月19日24小时水位涨幅近5m,从接近警戒水位到超过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库水位最大日涨幅,最大日拦蓄洪水量亿m3;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汉江干流白河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流量从4610m3/s猛增到21400m3/s;4洪灾类型多、损失重;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类型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山洪灾害数百起,大量县市城受淹,洪灾损失惨重;2. 调度实践1优化调度方案;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以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中下游用水等各方面都对三峡水库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方案在防洪调度方面,考虑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调度的方式,重点是防御荆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高,难以适应中下游地区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拟订荆江与城陵矶不同补偿方式以及分析其对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保证枢纽大坝安全和不降低荆江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方案提出的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亿m3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城陵矶地区防洪,相应库水位为;第二部分库容亿m3,用于荆江地区防洪补偿,相应库水位为;第三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防御荆江特大洪水;在遇到三峡上游来水不很大而城陵矶附近主要是洞庭湖来水较大,迫切需要三峡水库拦洪以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运用预留的亿m3防洪库容库水位145—155m,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保证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在运用上,首先用第一部分防洪库容调蓄洪水,按控制城陵矶水位不超过进行调度;蓄水155m后,即不再考虑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要求,改按只考虑荆江地区的防洪补偿要求调度;蓄水后,则按遭遇特大洪水时荆江河段在分蓄洪措施配合下安全行洪进行调度;2实际调度运行;2010年汛期,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实践,即“当长江上游发生中小洪水,根据实时雨水情和预测预报,在三峡水库尚不需实施对荆江或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时,三峡水库可以相机进行调洪运用;”为应对主汛期长江洪水,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拦洪调度,累计拦洪230多亿m3;其中,7月20—22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m3/s,通过控制下泄流量,为下游防洪削峰约30000m3/s,库水位迅速上涨,22日19时上升至158m,拦蓄洪水约73亿m3;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9月30日8时蓄水位为,10月10日8时蓄至,10月16日6时库水位达到了前两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0月26日9时首次蓄水至175m;本次175m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做好充分准备,蓄水过程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3调度效果与效益分析;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不仅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在防洪方面,有效避免了长江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比如,7月20日8时,三峡迎来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70000m3/s,长江防总通过滚动会商、精细调度,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0000 m3/s,削减洪峰流量30000m3/s,削峰40%以上,从而降低长江中游干流沿线水位—,使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警戒水位,中下游干流堤防无一处险情发生,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蓄峰,这次洪水过程将使沙市和城陵矶的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沿线需要调配大量人员巡堤查险,防洪的压力、消耗与风险将明显增大;在发电方面,三峡水库拦蓄洪水期间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与同期相比,6—8月三峡水库增加发电量30多亿kwh;在航运方面,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 /s,分两次疏散了积压在三峡至葛洲坝之间的中小船舶,仅7月31日8时—8月1日20时,就疏散了滞留在三峡河段的船只500条艘,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稳定了船员情绪;在水库提前蓄水和对中下游补水方面, 2010年9月10日提前蓄水,保障了10月底成功蓄水至175m目标的实现,水库具备了枯期为中下游补水亿m3的能力;10月26日蓄水至175m后,自12月下旬开始加大出流,对长江中下游实施补水,截至2011年2月底,共向下游补水约70亿m3;由于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成,对保证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用水需求、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畅通、抵制咸潮入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长江防总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洪水的科学精细调度,较大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2010年三峡防洪调度合理兼顾了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这一有益尝试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m,表明三峡工程将会按照规划发挥其综合效益;三、三峡水库调度相关问题探讨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化调度;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调度的深化、优化、精细化研究至关重要;1. 入库洪水与动库容调洪三峡水库动、静库容调洪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但水库建成后,楔形库容是客观的,在今后的水库调度中应积极完善三峡入库洪水动库容调洪计算模型;入库洪水过程线由回水末端的入库洪水与区间洪水两部分组成,应进一步增加对区间洪水的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水库洪水资料;水库调洪计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坝址洪水静库容法和入库洪水动库容法;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相比,具有洪峰峰值增大、出现时间提前、洪量集中等特点;动库容能较好地反映洪水进入水库后蓄水量的实际情况,但动库容除与库区河道地形有关外,还与入库洪水类型及组成、调度方式、坝前水位、水库特性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复杂;以往对动、静库容调洪的研究说明,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时虽然三峡水库的动库容拦洪量小于静库容拦洪量,但枝城的最大流量百年一遇洪水时均为56700m3/s,千年一遇洪水时均小于80000 m3/s,且三峡最高水位控制在175m;亦即三峡水库亿m3防洪库容是偏安全的,即使采用动库容调洪,也能够达到规划制定的防洪要求,从而满足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体系的需要;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立三峡水库MIKE11水动力学预报调度模型,模型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模拟库区水面线的变化来实现动库容的调洪计算;在2010年三峡水库运用的实践中,对动、静库容调洪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成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动、静库容调洪具有较好的精度,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如要进一步分析水库调度后库区水面线的实际情况,则需要采取动库容调洪方法;因此今后还需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库容调洪模型,并考虑适当增加入库控制站,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入库洪水资料;2. 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泥沙冲淤及回水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的减少对减轻库尾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有较大作用;但水库蓄水也会相对增加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特别是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的水库蓄水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持续加强观测;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在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尚未受三峡水库壅水影响,属自然条件下的演变;试验性蓄水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较小;2008年9月—2010年6月,全河段淤积泥沙295万m3,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朝天门以下河段;2010年6月11日—9月5日,全河段淤积泥沙万m3,从冲淤分布来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分别淤积泥沙万m3、万m3,嘉陵江段则冲刷泥沙万m3;据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的观测资料分析,当三峡坝前水位低于160m时,寸滩以上库段基本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9月中旬—10月中旬重庆主城区河段仍然保持较强的走沙能力,泥沙主要淤积在清溪场以下库段;汛后当三峡坝前水位超过160m时,壅水逐渐影响到主城区河段,特别是当坝前水位超过162m时,朝天门以上河段受壅水影响明显;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重庆主城区河段天然情况下汛后河床冲刷较为集中的规律则因水库充蓄、水位壅高、流速减缓而改变,河床也由天然情况下的冲刷转为以淤积为主,汛后的河道冲刷期相应后移至汛前库水位的消落期;由于目前泥沙观测时间尚短,对于库尾局部淤积碍航规律还需进一步观测验证;从数学模型分析结果看,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还应注意水库蓄水方式,尽可能增加汛后走沙的时间;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将减少更多,库尾段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情况将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变动回水区洪水位也将明显降低;3.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对城陵矶补偿预留的防洪库容还有条件进一步增加;2010年汛期,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现实需求,三峡水库5次拦蓄洪水,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虽然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尚未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但从控制调度过程和效果看,兼顾对城陵矶的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是现实可行的;三峡水库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只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对不同地区补偿的库容,拟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在现阶段长江水文预报技术水平基础上,可以做到既不影响荆江地区设定的防洪标准,又可进一步降低城陵矶的洪水位;实施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几率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库区泥沙淤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城陵矶水位超过的年份较多地出现在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分别为1954、1996、1998、1999、2002年,经对20世纪以来的洪水年份进行还原后推算,按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为控制补偿调度,三峡水库平均约10年运用1次;分析表明,三峡水库采用对荆江或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对库区泥沙的淤积差别很小;鉴于上游已建和在建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使得三峡入库泥沙减少,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越来越大等情况,在既保证荆江河段防洪目标的实现,又不增加库区淹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潜力,在长江中下游遇到大洪水,中下游防洪形势较为严峻时,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推算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2—3天的水位误差基本上在厘米级,并可通过滚动预报和分析不断进行校验修正,为三峡水库高效发挥控泄作用、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洪效果提供了保障,使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达到了比较精细的程度;从现阶段各控制站水文预报的技术水平保障看,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也是可行的;今后,应结合上游水库的不断建成,深入研究对城陵矶补偿的控制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扩大第一部分防洪库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对一般洪水调度水库蓄水几率增加后的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的冲刷问题;4. 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不断增加,水库蓄水与防洪以及水库群之间的蓄水矛盾会加大,为此,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及行政两方面协调水库防洪与蓄水、三峡水库蓄水与上游水库蓄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获得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的上游水库主要为有防洪任务水库,同步蓄水库容目前为亿m3,2013年溪洛渡、向家坝投运后将达亿m3;遇上游发生枯水水情,估算上游其他水库还将增加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亿m3;按不利的来水情况考虑,2013年上游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分别为亿m3、亿m3;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对上游水库防御本支流洪水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预留的防洪库容做了整体安排,总规模300多亿m3;为协调水库群汛后蓄水与防洪调度,防洪规划提出上游水库以拦蓄洪水基流的方式配合三峡拦洪,也就是防洪库容分期预留,水库在7—8月可开始逐步蓄水;在金沙江下游4梯级及上游其他支流水库的调度运行设计时,各水库按9月底以前完成蓄水任务来设计水库运行方式;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当水库群具有一定规模后,水库兴利蓄水与防洪、下游用水需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抓紧进行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方式的研究;受来水、工程建成下闸蓄水等多方面影响,每年的汛末蓄水量都在变化,为协调上、下游水库蓄水关系,需要尽快建立信息通报渠道,为三峡水库做好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有效利用好长江水资源,需尽快建立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控制性枢纽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5. 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三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与拦沙后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情会带来影响,清水下泄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中下游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与研究,当前应关注水库蓄水对中下游特别是两湖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入海总水量没有改变,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中下游9—1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较建库前减小,12月至次年5月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尤以最枯季节增幅较大;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增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因水库蓄水及荆江河道冲刷影响,致荆南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和10月,拦蓄水量相对较大,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较天然情况降低;如遇来水偏少年份,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将更加突出,同时,干流水位降低导致两湖出流加快,相应湖区水位下降,使得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枯水时段延长;随着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拦截大部分泥沙,三峡水库出库泥沙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期、长河段的冲刷,冲刷强度从上段向下段逐步发展;由于中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各个时期冲淤程度不同,各河段泄流能力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必将相应引起水位的变化;四、建议1. 加强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鉴于上游来水来沙、坝下游河道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等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加之三峡工程对防洪、河道、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不断地深入认知,因此,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专门监测和分析工作,不断深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江湖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 加强三峡水库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遇特殊干旱年份对中下游用水和长江口段压咸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不够,今后随着长江流域内用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量的增加,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各方面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应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并研究缓解此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3. 加强三峡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研究。

三峡集团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三峡集团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三峡集团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三峡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
推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峡集团在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估。

首先,三峡集团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峡集
团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水电站、水库、航道和港口等。

这些项目不仅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三峡集团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
峡集团加强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三峡集团还积极推动了工程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后,三峡集团在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峡集团加强了对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三峡集团还注重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福利,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三峡集团在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为此我们感到自豪。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克服。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工程心得体会

三大工程心得体会

三大工程心得体会在工程领域,有三个项目被公认为是三大工程,分别是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

这些项目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参与这些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我将在接下来的____字中,分享给大家。

首先,长江三峡工程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它展示了我国工程建设的技术实力和组织能力。

长江三峡工程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它由三座大坝和五座船闸组成,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拥有巨大的发电能力。

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工程师们的聪明才智和团队合作精神。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克服多个技术难题,如大规模的水深、激烈的水流、复杂的地质环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他们开发了自行研制的大型铰链式机械门,用于闸门的控制和运行,确保了船只安全通过船闸。

此外,他们还利用了先进的水力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水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优化了水利枢纽的设计和运行。

在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个项目涉及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他们必须密切协同工作,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在我所参与的工作中,我与其他工程师一起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我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够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第二,青藏铁路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作为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项目,它成功地把不同地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了起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青藏铁路是我国历史上最高、最长、最复杂的铁路线,从西藏拉萨一直延伸到青海格尔木,全长1956公里。

它穿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有很多地方的海拔超过4000米,施工条件极为艰苦。

青藏铁路的建设需要克服多个技术难题,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恶劣气候条件、土壤冻融问题等。

三峡是个好大坝

三峡是个好大坝

三峡是个好大坝引言: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之中,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不仅起到了防洪、发电、航运以及水资源调度等重要功能,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典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为什么三峡大坝是一个好大坝。

一、防洪功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长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长的河流,常年水位波动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而三峡大坝建成后,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对沿江地区的危害。

通过三峡大坝的蓄洪和释洪功能,能够对洪水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从而降低了江河岸边的洪水风险,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发电功能三峡大坝对于中国的能源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数据显示,三峡大坝每年可发电近3000亿千瓦时,约占中国国内总电量的10%以上。

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也降低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就业和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航运和水资源调度功能除了防洪和发电功能之外,三峡大坝还扮演着重要的航运和水资源调度的角色。

由于三峡大坝在长江上的位置,使得它成为了长江沿岸重要的通道和航运枢纽。

大坝的船闸和航道系统使得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过,加速了物流的流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三峡大坝还能够灵活地调节江水的流动,保障上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度,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调度等多重功能,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建设和运营体现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大坝是一个好大坝,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和维护好这个伟大的工程,让其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峡工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中国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电力的需求量非常大。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中国必须寻找可靠的、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为中国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

另外,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可以促进中国的国土资源集约利用。

通过修建三峡大坝,可以充分利用长江河流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三峡工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峡工程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三峡大坝成为中国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2. 改善航运条件在工程建设中,三峡工程进行了对长江进行了航道改造,使得航运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这不仅促进了货运物流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增加了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三峡工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1. 水电能源的利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长江水能资源,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2. 洪水控制和防洪效果三峡工程能够有效地控制洪水发生,减少洪灾的发生频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三峡工程还可以为上游地区提供防洪保护,减少洪灾对人民的影响,提升防洪能力。

四、三峡工程对能源安全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备感压力。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清洁能源的替代方案,能够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多样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

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显示了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

三峡工程十大效益

三峡工程十大效益

三峡工程十大效益【防洪】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6~17米,全靠总长3.3万多千米的堤防保护。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若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

【发电】三峡水电站还能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平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千米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和调度中心!【航运】660千米的宜一渝江段有滩险139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

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航道将平均扩宽至1100米,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如虎添翼!【养殖】库区有近700平方千米水面,流速变缓、水质变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旅游】瞿塘峡和巫峡江段水位仅分别抬高38~46米。

除屈原祠、张飞庙和少数石刻需上迁外,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旧。

随之水陆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增添如大足石刻、高岚、小三峡、神农架、溶洞群、神农溪、格子河石林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再加之两座现代奇观——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将陶醉五洲四海游客。

【保护生态】库区气温将夏降、冬升各约2℃,更有利于桐、药、桔、栗、桑、茶等喜温作物生长;淹没区珍稀动物分布极少,对白鳍豚、扬子鳄、大鲵和江豚的生息繁衍均无影响;中下游洪灾得到控制,有利于消灭钉螺和杜绝血吸虫病及各种瘟疫的流行。

受大坝调节,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大;每年10月因蓄水而下泄流量将相应减小,但下泄流量仍将大于上海地区降盐度所需流量。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一、三峡工程的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二、施工工期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三峡大坝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三峡大坝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三峡大坝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三峡大坝是中国近年来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

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和技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供后人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三峡大坝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科学规划与整体布局在工程建设之前,三峡大坝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就经过了科学而精心的设计。

根据地质、水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可见,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科学的规划与整体布局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在严密的规划和整体布局下,才能确保工程的高效实施和顺利完成。

因此,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规划与整体布局,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方案。

二、先进的技术应用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值模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工程建设更具高效、精准和可靠性。

这说明,在工程建设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

因此,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应着重注重技术的运用,更应重视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多学科融合与协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要达到顺利完成工程的目的,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和融合。

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中,不仅涉及到土木、水利等学科,并且还涉及到地质、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

而这些领域和学科的协同与融合,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也应注重多个领域和学科的融合与协同,提高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协同保障。

四、安全环保意识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安全和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它们被视为工程建设的基本要素,被贯彻到工程的各个方面,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和环保的保障。

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是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峡工程意义和作用

三峡工程意义和作用

03
三峡工程的作用
对环境的影响
防洪减灾
促进生态保护
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减少了洪涝灾 害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 护和修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 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
改善水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改善长江流域的水 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水库的调 节作用,减少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提 高了水质。
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使得下游河道 的流量更加稳定,提高了航道的通航 能力。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还改善 了航道的通航条件,提高了航行的安 全性。
灌溉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 灌溉提供了便利。三峡水库的调节作 用使得下游河道的流量更加稳定,为 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使 得农田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当 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资源利用
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 展。
与其他大型工程的协同发展
区域协调
加强与其他大型工程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 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优势互补
发挥各自工程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 赢。
生态环境保护
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 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周边生 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包括 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改变、 水质的改变等。
气候影响
有研究认为三峡工程的建 设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 了影响,如降雨量、温度 等。
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周边地 区的地质结构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如地震、滑坡等。

三峡工程的意义

三峡工程的意义

三峡工程的意义引言三峡工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工程之一,它坐落于中国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功能,这个工程对中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三峡工程的意义,包括对水资源的管理、水电能源的开发、减少洪水灾害、提升航运能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一、水资源管理三峡工程被视为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长江流域常年面临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在春夏两季,来自长江源头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洪水,并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灾害。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水资源。

通过将洪水储存起来,然后适时泄洪,工程有效地减轻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并有助于稳定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还提高了长江的调水能力,使得水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地区,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水电能源开发三峡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水电能源的开发。

由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水电能源开发是十分有前景的。

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导了长江的水量,使其通过水轮发电机组,从而生成大量的电力。

这些电力不仅可以满足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还可以通过输送电网将其分发到全国其他地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由于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三峡工程的建设也有助于减少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三、减少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长江流域经常面临的严重问题。

过去,长江流域的洪水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峡工程的建设通过拦截洪水并控制泄洪,降低了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

根据数据统计,自三峡工程开始运行以来,曾多次阻断了来自上游的较大洪水,有效地保护了下游地区的安全和人民的财产。

此外,三峡工程还提供了大量的防洪容水,进一步增加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为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四、提升航运能力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

关于三峡工程的事例

关于三峡工程的事例

关于三峡工程的事例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

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利问题,同时具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事例,较为生动地介绍三峡工程的全面情况和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

三峡工程可以调节长江水位,减少洪峰流量,从而减轻下游城市的洪水灾害。

一次具体的实践事例是2012年的丹江口库洪水。

当时水库面临巨大的洪峰流量,但通过三峡工程及时调度水位,减少了对下游的冲击,有效保护了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三峡工程还大大提升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以具体案例来说,自2012年三峡船闸启用以来,船闸通过率大幅增加,大型船舶可以顺利通过,这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许多港口和码头得以快速发展,货物运输更加便利,对于区域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一座巨大的水电站,拥有强大的发电能力。

在夏季高温时期,三峡工程可以大量发电,满足广大人民的用电需求。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的长江流域高温天气。

当时三峡工程以最高负荷运行,大量向电力供应,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电力紧张状况,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电力。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具有全面的功能,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防洪、航运、发电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三峡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这对于我们今后进行类似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确保类似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实习有感3篇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实习有感3篇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实习有感 (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实习有感 (2)精选3篇(一)参观实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技术实力。

这座工程的规模之大,功能之全面,真的令人惊叹。

首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模宏大,涵盖了水库、电站、船闸等多个功能区域。

整个工程占地面积广阔,建设了巨大的水坝,形成了宽阔的水库。

水库不仅能够调节河流水位,防洪抗旱,还能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水库背后的巨大压力也能够产生巨大的水力能量,通过水库上的发电厂进行发电,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电力供应。

其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水平也非常高超。

工程中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国内外领先的水轮机、导航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的效率大大提高,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同时,工程中还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参观实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水资源和电力供应,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才能顺利建设和运行。

总的来说,通过参观实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我不仅对于水利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这个工程不仅仅是一座傲人的建筑,更是中国在水利领域的象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实习有感 (2)精选3篇(二)参观实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大学期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首先,我被参观实习的规模和复杂性所震撼。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整套工程包括水电站、船闸、水库、航道等部分。

实地参观时,我亲眼见到了巨大的水电站建筑、高耸的大坝和迷人的水库景观。

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故事

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故事

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故事一、引言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长江流域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

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将对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故事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二、历史背景1. 三峡大坝的建设背景三峡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历经了17年的艰苦奋斗,于2012年正式竣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水文环境恶劣、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困难。

然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凭借着智慧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创新故事的探讨1. 技术创新在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他们针对三峡地区的独特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的建筑方案和施工工艺,确保了大坝的安全稳固和长期运行。

他们采用了特殊的地基固结技术,使得大坝的基础更加坚固稳定;他们设计了具有自洁功能的混凝土结构,延长了大坝的使用寿命。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在三峡大坝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其他工程项目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环保创新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还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创新工作。

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环境纳入建设规划和设计之中,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环保措施,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他们研发了一种高效的排污处理装置,有效净化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他们还开展了长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3. 社会治理创新在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还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治理创新。

他们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密切合作,充分听取民意,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峡工程介绍

三峡工程介绍

三峡工程介绍010121feng(朱光阳整理)二OO五年七月七日进入目录目录1 三峡工程简介 (3)2 三峡工程历史回顾 (9)3 三峡工程热点问题 (14)4 三峡工程世界之最 (18)5 三峡相关工程 (19)6 三峡工程投资 (21)7 三峡工程管理 (21)8 三峡工程监理 (28)9 三峡工程参建单位 (31)10 三峡工程施工 (36)11 三峡工程设计 (37)三峡工程资料一三峡工程简介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1.2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大国工程彰显中国力量

大国工程彰显中国力量

大国工程彰显中国力量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工程技术和高科技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作为一股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彰显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和领导地位。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国工程:一、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中国水电建筑史上的重大创举。

它是一个由水坝、水库和水电站组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三峡工程的船闸系统、升船机等工程设施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对于提高中国的水利建设、绿色低碳能源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中国管理能力、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象征性项目。

二、大运河大运河被誉为“天下第一运河”,它是一条全长超过1,700公里的中华水利工程,历史可追溯至6世纪。

大运河连接了黄河和长江,十分重要的是,它搭建了黄海和长江的交流通道。

大运河于2006年荣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大运河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以维护和提升其历史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在大运河建设过程中,中国的优秀水利工程人才和先进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过珠江口的跨海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等三个地方。

该工程于2018年落成,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不仅创造了世界上最多的钢、水泥和混凝土等工程材料的使用量,而且其升降桥是世界最大的,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地区经济、民生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规划。

四、贵州万峰林空中旅游项目贵州万峰林空中旅游项目是国内首个开发的城市空中旅游项目,继承了贵州美丽景色的传统,但又不失现代时尚的特点。

该项目位于贵阳市南岳镇,由两个不同的区域组成。

它包括悬挂桥、凌空索道和双塔飞跃等多个子项目,其中,悬挂桥位于两座独立的山丘之间,全长为1,170米,宽度为两个半足球场的平面;凌空索道将游客从山腰融入山间峡谷,最高处距离谷底197米,视线绝佳;双塔飞跃项目则提供了一种感受速度和自由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创新了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与制度政策模式,取得宝贵经验,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三峡工程决策是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科学民主决策的典范。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决策程序作了严格规定:由水利电力部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论证;由国务院成立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三峡工程从并发扬技术民主,充分考虑各种不同意见和建议,做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论证结束后,又根据论证结论和新的意见,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公平性、科学性。举国体制强调加强规划、集中资源,在国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三峡工程顺利实施;举国体制促使三峡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让全社会受益;举国体制保证了三峡工程立项论证更严格、更充分,组织管理更规范、更精细。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三峡工程的管理水平。在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及时总结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同时,严格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投资概算。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造价值效益明显。三峡工程的技术难度之高世界少有。针对重大技术难题,三峡工程汇集全国科技人才展开科技攻关,成功走出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大步,被业界称为“三峡模式”。大坝建设、机电装备、直流输电工程和信息化管理建设等方面的700余项发明专利,带动了我国水电工程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实现了我国在大型水电设备上掌握关键技术、自主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三峡工程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最大的跨世纪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梦想成真的伟大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形成科学、民主、全面的论证程序和决策机制。三峡工程论证以“促进、尊重、团结”为基础,充分尊重和吸纳各种意见,尊重科研规律,激发了专家参与科技决策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三峡工程论证内容之多、之全面世所罕见。三峡工程论证是广大专家学者辛劳的结晶,是知识界、学术界、工程技术界集体智慧的杰作,也体现了决策者和专家、执行者对三峡工程高度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建立完善的制度化措施和规范化程序机制。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充分显示了三峡工程民主决策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三峡移民工作也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是新中国第一个移民法规。此外,涉及三峡工程资金管理、水库环保及管理、工程建设、对口支援及产业发展等的法律规章也纷纷出台。这些法规措施和规范化的程序机制有效平衡了纷繁复杂的多方利益关系。
防洪减灾效益巨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三峡工程建成前,长江中下游流域饱受洪灾威胁,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控制了川江洪水,大大提升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初步估算,仅2008—2012年,三峡工程累计产生的防洪经济效益即达770亿元。
发电供电效益显著,促进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与居世界首位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基本持平,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及广东、四川等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同时,三峡电站对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提高了我国能源保障能力。
三峡工程取得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三峡工程参建各方奋勇拼搏、勇于创新,通过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大胆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取得了工程质量优良、进度略有提前、投资控制在概算以内的良好成绩,并在大江截流及深水土石围堰施工、碾压混凝土围堰快速施工、混凝土持续高强度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百万移民顺利实现搬迁安置,更是世界奇迹。
坚持发展共赢,不断完善和创新三峡工程建设协调机制。三峡移民工程实施中,对于如何妥善处理和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地区的利益诉求,积累和提炼出“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水电开发新理念,引导广大建设者将视野和思维从工程建设本身扩展到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改善。
优化电源供给结构,节能减排效果突出。三峡电站使全国水电比重提高近8.41个百分点,优化了我国电源结构。三峡电站从2003年6月至2012年底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649.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418.8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94.0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74.95万吨。
三峡工程取得宝贵经验
坚持与时俱进,在建设中深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三峡工程论证中强调,三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是移民安全问题和生态与环境问题,技术上的难点问题是泥沙问题。三峡工程开工后,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协调下,中央有关部门、相关省市和三峡总公司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贯彻论证意见过程中,及时予以补充、改进和完善。例如,针对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有效减轻库存容量压力;在移民和地质地震研究方面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构建完善的组织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作用。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三峡工程建设项目推行政企分开,政府从微观管理变为宏观管理,既体现了国家制定重大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又理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范管理、企业独立运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调动了地方相关行政机构的积极性,推动了公司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的职责,为做好移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提出开发性移民方针,出台配套政策巩固和保障发展成果,顺应了移民和库区发展的要求。
显著改善长江通航条件,推动航运迅猛发展。三峡工程建成后显著改善了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的航道条件,提高了长江航道航运安全水平和航道通过能力,使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更为显著。
有效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供水补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峡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库容近400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成为中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地,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和体现,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三峡工程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一项对我国国计民生影响巨大的基本建设工程。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努力,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7月,三峡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顺利进入高效运行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