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在痤疮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痤疮中的应用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特点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中医辨证施治在痤疮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在痤疮中的应用。
一、中医理论对痤疮的认识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蕴结、气血不调所致。
湿热蕴结会阻塞毛囊,导致毛孔堵塞,形成粉刺。
气血不调会导致毛囊供血不足,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炎症难以消退。
因此,治疗痤疮首先需要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方案。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一)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痤疮初起、症状严重的患者。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黄柏、连翘等,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此外,还可以配合中药汤剂,如白虎汤、龙胆泻肝汤等。
(二)祛风化湿法祛风化湿法适用于痤疮病情较轻,伴有湿热症状的患者。
常用的草药有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等,可以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此外,还可以搭配中药方剂,如败毒散、龙胆泻肝汤等。
(三)活血祛瘀法活血祛瘀法适用于痤疮有明显瘀斑、疮口难以愈合的患者。
常用的草药有当归、赤芍、桃仁等,可以活血化瘀、消散疮痕。
此外,还可以选用中药方剂,如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等。
(四)调理气血法调理气血法适用于痤疮伴有气血不调的患者。
常用的草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可以益气养血、调理气血。
此外,还可以搭配中药方剂,如四物汤、血建汤等。
三、中医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一)个体化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草药。
因此,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调节饮食中医治疗痤疮还需要调节患者的饮食。
根据中医理论,痤疮与湿热蕴结、气血不调有关,因此,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三)合理护肤中医治疗痤疮还需要患者合理护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手挤痘痘,以免感染加重。
【痤疮、寻常性痤疮、粉刺、痘:辩证治疗】精
【痤疮、寻常性痤疮、粉刺、痘:辩证治疗】精痤疮,又称寻常性痤疮。
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俗称“粉刺”。
多见于青年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本病一般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
辨证论治1.肺热火旺(1)主症青少年期发病,皮疹以红色丘疹和粉刺为主,伴有脓疱、红色结节和疼痛,口干心烦,遗精耳鸣,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数。
(2)处方知母、黄柏、地骨皮、桑白皮、赤芍各10g,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蒲公英、连翘、丹参、生地各1 5g,甘草6g.皮损感染明显者,加千里光、蚤休;皮脂多,伴瘙痒者,加生山楂、蝉衣;有结节或囊肿者,加猫爪草、浙贝母。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脾胃积热(1)主症皮损多见于颜面、前额,严重者亦可发生胸背部,皮疹散在分布,色红或稍红,如针头或高梁、黄豆大小,逐渐增多,顶端有黑头,挤压可出粉刺,有时亦见脓头,颜面油滑光亮,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滑数。
(2)处方黄连、黄芩、山栀各10g,茵陈、生薏苡仁、生山楂、白花蛇舌草各15g,甘草6g.(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热毒蕴结(1)主症皮损见于颜面、胸背,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局部疼痛,伴口干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赤。
舌红,苔黄燥,脉数。
(2)处方金银花、紫花地丁、生石膏各30g,野菊花15g,黄芩、知母、白芷、赤芍、牛蒡子、连翘、大黄各1Og,甘草6g.(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痰凝瘀结(1)主症面颊及下颌部之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皮损以红色或暗红色的结节、囊肿为主,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
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或濡滑。
(2)处方桃仁、法半夏、丹参、象贝母、川芎、夏枯草、猫爪草各10g,红花、甘草各6g,牡蛎30g,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5g.(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痤疮的中医辨治
痤疮的中医辨治标签:痤疮;辨证分型;中医疗法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发于青年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
临床具有治疗显效慢、易于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
笔者就本病的中医辨治探讨如下。
1 病因病机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已有论及,如《素问·生气通天气论篇》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指出痤疮的产生是因劳、汗、风、寒及郁,即劳作或疲劳使卫气相对亏虚时,皮肤表面有汗液泌出,此时感受风邪、寒邪,互相搏结,气血郁滞而发为痤疮。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又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指汗出之后,毛孔空虚,易于被外湿侵入,郁聚于局部,则发为痤疮。
《医宗金鉴·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曰:“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外科启玄·肺风疮齄鼻疮》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热血凝结于面所有。
”以上论述均认为血热是痤疮的成因。
近年来,中医在传统的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痰结、肾虚等观点,认为痤疮的形成源于下、中、上三焦,属于实证或实中夹虚,病位在气分、血分。
若素体阳热,营血偏热,为其内因,源于下焦;嗜食甘肥辛热,阳明多气多血助其化生湿热,源于中焦;六淫之火侵袭肌表,太阴多气少血助毒热上行,蕴郁头面或胸背肌肤为其外因,源于上焦[1]。
笔者认为,皮肤既是人体的防御器官,又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位居人体最外层且面积最大,主司人体玄府之开阖,气血津液之分布,气机之出入,故凡内外环境,或五脏六腑,或气血阴阳发生变化,均能造成皮肤发生病变。
就痤疮言,风、寒、湿、热、痰、瘀、虚均可成为其发病因素,因好发于颜面及背部,涉及诸多阳经巡行部位,而以阳热邪气成为其中最突出的好发因素。
中医辨证治痤疮
西医病因
痤疮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于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特别是双氢睾丸酮的增加,使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黑头或白头。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此外,毛囊内寄生痤疮丙酸菌;体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或相对不足。遗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寻常痤疮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均消失。②不再复发。2.好转: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大多消失。②少有复发。
预后
待青春期过后,即30岁以后多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脂肪及糖类,避免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不用手挤压损害,可用器械压出黑头粉刺。避免使用含油脂较多的化妆品和长期使用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一、内用药(一)抗生素类1.四环素,每日4次,连服10天,以后改为己每日2次,维持2个月。2.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每日3次,连用1个月。3.甲硝唑,每日3次,连用1个月。(二)维生素类1.维生素B族,常用约有维生素B220mg,每日3次,连服2个月。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维生素A,莓天15万μ,连用4~8周;或维生素A每天15万μ和维生素E每天~,连用4~8周。(三)维甲酸类13-顺维甲酸~1mg/kg/日连服4~8周;维胺脂25mg,每日3次,连服30天。(四)内分泌制剂1.性激素:①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若为女性病人,要在月经后第5天开始使用。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2次肌肉注射或每周1次肺俞穴封闭。③黄体酮10mg和5mg,分别在月经来潮前10天和前5天肌肉注射,对某些月经前痤疮症状加重的女病人常有效。④口服避孕药物。性激素制剂不宜长期使用,有引起月经紊乱和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2.抗雄性激素:①安体舒通片,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②甲氰咪胍片,每次,每日3次,连服1个月。3.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片,每日30mg逐斩减量,或强的松与女性激素或强的松与抗雄性激素联合使用,治疗囊肿性及聚合性痤疮。(五)锌制剂目前有甘草锌胶囊每次,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1个月。硫酸锌片2片/次,日3次,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每次35mg,日3次,饭后服,连用1个月等。二、外用药1.硫黄和雷琐辛制剂:常用的有复方硫黄洗剂,5%硫黄霜、硫新霜和2%雷琐辛酊剂。2.抗生素类:1%红霉素酒精,肤炎宁搽剂,%红霉素洗剂或溶液,1%氯霉素雷琐辛酒精,2%氯霉素水杨酸酒精等,连用1~2月。3.过氧化苯甲酰:5%~10%过氧化苯甲酰乳剂,连用1~2月。亦可与维甲酸或抗生素类联合外用,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4.维甲酸类:%维甲酸霜或酒精,每天外搽1~2次,若局部有明显刺激现象可暂停外用1~2天,然后继续使用,可连用1~2个月。三、其它疗法1.皮损内注射疗法:去炎松混悬液~(10mg/ml),加普鲁卡因少量,作结节、囊肿损害内注射,每次间隔1~2周,注射数次。2.紫外线(红斑)照射,或液氮冷冻(喷雾法或点涂)适应于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3.激光照射:氦氖激光机25mw扩束照射,每区5~10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4.面膜和倒模:面膜是由药物与聚乙烯醇等有机物结合而成,方法为涂少许成膜剂涂于面部,约1小时左右将膜揭去,根据病情可2~3天用1次。倒模则是将按摩、药物及石膏倒膜塑形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治疗方法。目前较多地使用具有美容护肤作用的中药或某些天然植物。5.自血疗法:抽自身肘静脉血5ml,立即臀部肌注,每周1次,4~7次为1疗程。6.冷冻疗法:以喷射法为主,喷口距皮损~1cm,非炎性丘疹1~2秒,炎性丘疹2~3秒,结节囊肿3~5秒,均以治疗后不起疱为度,每周1次。7.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痤疮遗留的凹陷性疤痕。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有哪些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有哪些方法文章目录*一、中医辨证治疗痤疮有哪些方法*二、痤疮的症状*三、痤疮的饮食禁忌中医辨证治疗痤疮有哪些方法1、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之肺经蕴热型主要表现: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之热毒型主要表现:炎症丘疹与脓疱为主,脓疱多发于丘疹的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3、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之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粉刺发作频繁,可以挤出黄白色的碎米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薏苡仁、白花蛇舌草、茵陈、半枝莲、生甘草等。
4、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之痰湿血瘀型治法:活血祛瘀,清热化痰。
方药:桃仁四物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丹皮15克,黄连克,法半夏10克,瓜蒌实10克,夏枯草1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如结节肿硬不消者,加王不留行、皂角刺。
如发热重者,加连翘、败酱草。
囊肿化脓形成脓肿者,加川贝母、野菊花、苍术、皂角刺。
5、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之冲任失调型治法:调理冲任,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柴胡30克,郁金12克,白芍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法半夏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克,知母12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胸肋胀痛,走窜不定者,加当归、川楝、延胡索。
经前加重者,加当归、益母草、香附。
兼气血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熟地。
痤疮的症状1、初起损害多为粉刺,可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亦称为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略高于皮面,是阻塞于毛囊口部的脂栓,其上端的黑点,系表皮排出的黑色素所致。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2。
肺胃血热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
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
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
痰瘀互结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
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
冲任失调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内分泌失调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
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
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青春痘的中医治疗方法引言青春痘,又被称为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多发于青春期,也可出现在成年人身上。
青春痘不仅会影响面部外貌,还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痛苦。
中医认为,青春痘是由于皮肤毛孔堵塞,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对青春痘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青春痘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治疗方法。
常见的辨证有:1. 湿热壅滞症状表现为面部痤疮多,发红肿痛,伴有油腻感。
治疗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黄连、连翘等。
2. 血热郁滞症状表现为痤疮多为红色暗疮,伴有疼痛和结痂,面部偏红。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红树皮、蒲公英等。
3. 气滞血瘀症状表现为痤疮较少,但经久不愈,且伴有经前乳腺胀痛,经期血块较多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4. 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面部的痤疮较少,但面色暗黄,脾胃功能较弱,容易消化不良。
治疗可选用健脾益胃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青春痘的重要方法,其通过调节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治疗痤疮。
常用的中药有:1.丹皮: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的作用。
中药治疗青春痘可以通过煎剂服用或者外用药膏的方式进行。
一般情况下,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三、中医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对整个身体的调理,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体质。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1.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米粥等。
2.情绪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3.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保持面部清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面奶。
中医调理的关键在于综合调理,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四、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青春痘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苏丹(四川省珙县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中医科)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愈,故俗称“青春痘”。
痤疮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产生炎症,引起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
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为“粉刺”。
中医认为年轻人血气方剐,气血充盈,乃生此病。
青年人紊体阳热偏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故有“年少气充,而生寇疮”之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嗜食辛辣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使中焦运化失司,生湿生热,结于肠内,肺胃积热上塞,阻于肌肤,而诱发此病。
肺主气,调节全身的气机和血液的运行.又与皮毛相表里,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于皮肤腠理,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
以致粟疹累累。
肝主疏泄和藏血。
若思虑太过,情志失调.使肝气琉泄不及,气血郁滞,而发病。
若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聚湿生痰,痰血互凝,可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使病情加重。
中医药治疗痤疮,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之。
①肺经风热:症见颜面潮红,皮疹隐臆,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
兼见I=1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肺散热。
方用枇把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菊花、黄连、赤芍、白茅根、苦参。
②肺胃积热:症见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I/I臭,伴有便秘,尿黄、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腑。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大黄、甘草。
③脾失健运:症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伴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濡滑。
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
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2.1 辨证论治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宜疏风清肺。
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
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
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
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
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
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处方:
1. 清热泻火方
- 材料:黄连、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各10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疏肝解郁方
- 材料: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 健脾化湿方
- 材料: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滋阴降火方
- 材料: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养血润燥方
- 材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敷药方
- 材料:金银花、野菊花、黄柏、白芷、薄荷各适量。
-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痤疮
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痤疮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方。
- 中药治疗需一定时间,患者应有耐心,不宜频繁更换处方。
-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若痤疮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痤疮概述•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理论基础•临床资料与方法•治疗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与疗效的关系。
研究方法将痤疮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范围与限制研究范围仅针对轻中度痤疮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限制由于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本研究的结论不能推广至重度痤疮患者;另外,研究未设对照组,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02痤疮概述痤疮定义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面部和颈部,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
痤疮分类根据病情轻重,痤疮可分为轻型痤疮、中型痤疮、重型痤疮三种类型。
痤疮定义与分类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进而引发炎症。
病因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口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因素等多个方面。
机制痤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03社交障碍由于面部皮肤病变的影响,痤疮患者会产生自卑感和社交障碍,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痤疮对生活质量的影响01影响形象痤疮会在面部留下红斑、丘疹、脓疱等痕迹,影响外貌和形象。
02心理压力由于痤疮常常伴随着疼痛和瘙痒,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
03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理论基础痤疮的中医命名及沿革痤疮在中医中被称为“面疱”、“痤疽”、“粉刺”等,对其称呼的演变和历史沿革有一定的了解。
痤疮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内热、痰湿、血瘀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调节。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痤疮需要考虑以下方面:①病程,病程短,发病急骤者多为热证,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多夹瘀、夹痰、夹湿,或为虚证。
②性别,男性多热证,女性多阴虚内热证。
③皮损,丘疹色白者多夹湿、或热象不重,色红者多为热证,脓疱疹较多者多为热毒证。
丘疹细碎而小者,分布于面部者,多为肺经郁热;丘疹色红而大,自觉疼痛,遍布颜面、胸、背者,多为胃肠湿热证;丘疹色暗,或为结节、囊肿者,多为痰瘀互结证。
④经络,皮损主要位于鼻部及周围,多为肺经风热证;皮损遍布颜面,多为胃肠湿热证;皮损位于面部两侧,多为肝经郁热证。
一般将痤疮分为以下几型:1.肺经风热型:表现为颜面细小红色丘疹,以额头多见,有的伴有痒感,鼻翼两旁皮肤发红、油腻、脱屑,病程较短,单纯痤疮或伴有脂溢性皮炎,炎症较明显,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治疗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如丘疹质硬难消者,可加天冬、象贝母、玄参;如面部痒甚者,可加白藓皮、白蒺藜;心烦急躁者可加丹皮、栀子;脓疱较多者,可加败酱草、蒲公英;面部出油多者,可加苡米、白花蛇舌草。
2.胃肠湿热型:表现为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按之疼痛,伴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如脓疱较多者,可加重清热解毒药的剂量,并加用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皮损出现红肿者,可加连翘、银花;疼痛者,可加乳香、没药;皮疹作痒者,可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3.热毒型:表现为脓疱型多见,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口干唇燥者,可加玄参、天冬、沙参;大便干结者,可加枳实、生大黄;若结节久治不消,可加乳香、没药、山慈菇、皂刺。
多见于下巴、颈部和下颌部位,伴有月经不调、腰酸腹胀等症状,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归脾汤加减: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2g,白术12g,党参12g,甘草6g,川芎9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山药15g,丹皮12g。
痤疮中医辨证施治
痤疮中医辨证施治(一)内治法1。
肺经风热证证候: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颜面潮红,鼻息气热,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加减:皮脂溢出多加生白术、生薏米、生枳壳;口臭加生石膏、栀子。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2。
脾胃湿热证证候:可见红色丘疹、脓疱,皮损红肿疼痛,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脓疱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冲任不调者,加益母草、当归、白芍。
中成药:桅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小败毒丸等。
3.痰瘀互结证证候:皮损主要为结节及囊肿,可见脓疱,反复发作,易形成瘢痕。
大便干结。
舌质淡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苔腻,脉滑或脉涩.治法:清热散结,化瘀祛湿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二陈汤加减。
加减:结节、囊肿多者加夏枯草、丹参、三棱、莪术等;脓疱多时加蒲公英、双花。
中成药:大黄虫丸、丹参酮胶囊等.(二)外治法1、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用于炎性丘疹、脓疱,达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
2、痤疮面膜中医验方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
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起到破瘀活血,清除油垢的作用。
(三)其他疗法1、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分钟左右,5日更换1次.2、耳尖点刺放血在耳廓上选定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
每周治疗1—2次。
痤疮4大中医辨证疗法指南要点!很实用(建议收藏)
痤疮4大中医辨证疗法指南要点!很实用(建议收藏)青春痘又称为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血中有血热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脏蕴热,注入血脉。
另外经络中血气不和,外来湿邪、热邪损伤人体血液,导致痤疮。
而对不同1、肺胃热盛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好发于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溃脓,痒痛相兼,多伴有大便干结。
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1)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加水煎服。
(2)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3)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此型面部出油较多,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一般大便不干;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常伴有大便稀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1)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加水煎服。
(2)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3)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
3、冲任失调此型皮损集中在颜面部,以暗红色的丘疹、结节为主,疼痛,多伴有月经不调,常夹杂血块,治以调摄冲任,方用当归芍药散和二仙汤加减:(1)当归15g、白芍15g、生白术15g、茯苓20g、清半夏15g、白芷15g、益母草20g、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20g、黄柏15g、知母10g。
(2)如以结节为主,加浙贝母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蜈蚣1条,通络软坚散结。
4、热毒淤积此型患者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较重,面部油腻,皮损以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为主,方以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1)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白芷20g、浙贝母30g、天花粉20g、茵陈15g、当归15g、炙乳香15g、陈皮10g、生甘草10g,加水煎服。
中医中药治疗痤疮
中医中药治疗痤疮一【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三【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四【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五【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六【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医痤疮诊断标准
中医痤疮诊断标准
中医痤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而非使用传统的西医病理学术语。
中医痤疮的辨证要考虑患者的整体症状、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断痤疮的常见辨证要点:
1.湿热蕴结:中医认为痤疮多由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
患者可能
表现为痤疮部位红肿、有脓头,甚至有疼痛感。
2.气血不调:中医认为气血不畅通也是引起痤疮的原因之一。
患
者可能表现为面色不华、气色暗淡,甚至有月经不调的情况。
3.脾胃功能失调:中医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
可能导致湿邪内生,从而引起痤疮。
患者可能有食欲不振、腹
胀等症状。
4.舌象:中医诊断常包括对舌象的观察。
患者舌质可能出现红、
暗红等变化,舌苔可能厚腻。
5.脉象:中医医师还会通过脉象的感知来判断痤疮的辨证。
患者
的脉象可能表现为数、滑、弦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诊断是基于整体辨证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辨证结果。
因此,对于中医治疗痤疮,建议就医于有中医资质的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尝试。
痤疮的中医辨治方法
痤疮的中医辨治方法一、什么是痤疮?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作于毛囊或皮脂腺位置,是美容皮肤科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病症表现为在面颈部、胸背部、肩膀、上臂等位置出现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结节等等。
这种疾病在青春期的年龄段比较多发,但是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段,从儿童到成年人的各个阶段都有发病的可能性。
痤疮按皮损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痤疮、结节痤疮、囊肿痤疮、聚合型痤疮、暴发型痤疮等。
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痤疮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比如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是肥厚性瘢痕等等。
色素沉着主要表现为,痘痘发炎后出现暗褐色或是黑褐色的色素沉积,痘印的持续时间较长,且颜色暗沉,红色痘印出现没有经过恰当地处理,就会导致色素沉着。
持久性红斑大多出现在痘痘炎症消退后,严重影响到美观。
凹陷性或是肥厚性瘢痕大多是由于痤疮比较严重,没有经过恰当地处理,或是经常挤压粉刺等等,就会导致瘢痕,非常影响美观。
一般情况下,痤疮多发生于以下几种人群之中:第一,青春期人群,因为青春期年龄段的人体内雄激素的分泌非常旺盛,由此导致皮脂腺的皮脂分泌量和细菌代谢产物增多,进而引发痤疮疾病。
第二,乱用护肤品或化妆品的女性群体,油性过高或是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护肤品可能会导致毛孔堵塞。
第三,因情志不畅引起内分泌环境紊乱,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的比例失衡,皮脂腺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皮脂分泌增多,进而导致痤疮。
第四,洗面奶或是皂类产品中富含脂肪酸盐,多度清洁破坏角质层的结构和水油平衡,使皮脂分泌反馈性增加。
图1 痤疮的各种类型病理表现二、什么原因导致痤疮?痤疮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科学明确的论证。
痤疮的引发大多与皮脂腺分泌油脂过盛亦或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多度或堵塞,微生物(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物增多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在还有争议,绝大多数患者血液中的雄激素水平并未高出正常范围,而可能与发病部位的皮脂腺上分布的雄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方法痤疮简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痘。
它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的毛囊被角质栓塞,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形成丘疹、脓疱等病变。
虽然痤疮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体内的湿热、肺热、气滞等病理因素,以及外界的风、寒、湿等外邪。
因此,在治疗痤疮时,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和病机的不同,采用针灸、中药内服和外用等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第一步是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体质特点,中医将痤疮分为湿热蕴结型、肺热炽盛型、气滞血瘀型、脾胃湿热型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痤疮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的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油腻、发痒,伴有炎症反应明显。
针对此种类型,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清热解毒、祛湿燥湿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连翘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如艾灸、激光针刺等,刺激经络,促进湿热排出。
肺热炽盛型肺热炽盛型的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痤疮丘疹较多,疼痛明显,伴有痰喘、咳嗽等症状。
针对此种类型,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清热泻火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中药包括银翘、牛蒡子、板蓝根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如太阳穴针刺、三阴交针刺等,调节气机、疏通经络。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痤疮较少,但瘀斑明显,伴有胸闷、胁痛等症状。
针对此种类型,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赤芍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如血海针刺、三白针刺等,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的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痤疮较多,发痒不适,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针对此种类型,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清热燥湿、健脾消食的方法进行。
常用的中药包括法半夏、黄连、茵陈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如足三里针刺、神阙针刺等,调理脾胃,消除湿热。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古往今来,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现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名师的经验,归纳有十种主要疗法。
1、辨证施治法:辨别皮肤形态和主要兼症,进而确定病位,分型证治。
(1)肺热型:红色、丘疹、丘疱疹和少许脓疱,彼此混杂而生。
治宜宣清肺热法,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药用:枇杷叶、焦山栀、连翘、赤芍、黄芩炒皮、银花、红花、凌霄花等。
(2)湿壅型:皮胀油腻感颇重,丘疱疹、脓疱和少量结节等多种皮疹,散在性丛生在面颊、下颏等部位。
治宜化湿散结法,方用平胃散加减。
药用:苍术、姜半夏、茯苓、陈皮、浙贝母、白花蛇舌草、桔梗、夏枯草等。
(3)毒热型:丘疱疹和脓疱等皮疹,遍布在红彤的颜面上,时有少量黄稠脓液外溢。
治宜清热解毒法,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用:蒲公英、银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连翘、玄参、生石膏、桔梗、赤芍等。
(4)血瘀型:在面部反复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囊肿和疤痕。
治宜活血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桔梗、蒲公英、虎杖、玄参、天龙等。
(5)冲任失调型:女型患者常在下颏和口周区域,反复发生丘疹、丘疱疹和脓疱,经期前3~5天,上述皮疹明显加重,多数伴有月经不调史。
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
药用:仙茅、黄柏、仙灵脾、干地黄、乌药、益母草、银花、白花蛇草、当归等。
2、中药提炼剂:近些年来,用中药提炼剂治疗痤疮的报告,日益增多。
如丹参酮(每片0.25克),每日3次,每次四片,连续服药两周,始见好转,6~8周见好,然后维持每日3~4片,无副作用,对寻常性痤疮、囊肿性痤疮的显效率分别为80%和83%,白花蛇舌草注射液2毫升(内含相当于生药4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治疗9例均获良效。
3、单验方:多数是在临床应用多年,比较得心应手,药简效宏的验方。
肖延令氏肺风粉刺汤(桑白皮25克,当归、生地、丹皮、赤芍各12克,黄芩、桃仁、红花、茜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60例,显效28例,痊愈27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本法治疗青年痤疮50例(丘疹性痤疮36例,合并脓疮、囊肿、结节者14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病程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8年。
一、方药:蝉衣、皂角刺、苍耳子、枇杷叶、当归各12克、黄芩21克,桔梗、甘草各10克、生地30克,白蒺藜、玄参、赤芍、地肤子、苦参各15克。
每日煎服一剂。
二、加减:丘疹性痤疮色赤有痛感者加连翘15克、丹参30克,疹色黄白,有痒感,骚破流黄水者加土茯苓、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脓疮性痤疮加败酱草、金银花各30克,蒲公英、地丁各18克,炙乳香、炙没药各9克;结节性痤疮加蜈蚣二条,三棱、我术各9克,半枝莲15克;囊肿性痤疮加银花30克,白菊18克,炮山甲、防风各10克,漏芦12克,蚤休15克;便秘者加芦荟3克,或川军8克;女性患者若在经期明显增剧加凌霄花15克,益母草30克;体弱者酌情增服保元汤。
三、疗效:显效(皮损全部消退,无新发者)34例,有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者或仅少数新发者)14例,无效2例(系结节性痤疮)。
附:【保元汤】黄芪、人参各9克,炙甘草、肉桂各3克,清水煎,空腹温服。
方解:本方用黄芪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内一切之气,人参保内外一切之气,诸气治而元气自足,此三者补水谷之气有余而补命门之气不足,所以加肉桂鼓舞肾间动气,用之得当长获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