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3. 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4. 熟悉传热实验设备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式,传热可分为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1.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碰撞等方式传递。

根据傅里叶定律,导热速率Q与物体面积A、温差ΔT和材料导热系数K成正比,即Q = K A ΔT。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递。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对流速率Q与物体表面积A、温差ΔT、流体密度ρ、流体运动速度v和流体比热容c成正比,即Q = h A ΔT,其中h为对流换热系数。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传热实验装置(包括套管换热器、温度计、流量计、搅拌器等);2. 实验材料:水、空气、酒精、石蜡等。

四、实验步骤1. 装置调试:将传热实验装置连接好,调试好温度计、流量计等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数据采集:(1)选择实验材料,如水、空气、酒精等,放入套管换热器中;(2)打开加热装置,调节加热功率,使实验材料温度逐渐升高;(3)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温度、流量等数据;(4)重复上述步骤,改变实验条件,如加热功率、流量等,进行多组实验。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传热系数K: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2)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传热系数K的变化,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3)绘制实验曲线: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直观地展示传热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

2. 分析:(1)实验结果表明,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与实验条件(如加热功率、流量等)有关;(2)加热功率的增加会提高传热系数K,但过高的加热功率可能导致实验材料过热,影响实验结果;(3)流量的增加也会提高传热系数K,但过大的流量可能导致实验材料流动不稳定,影响实验结果;(4)实验数据表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较高。

绕流管传热实验报告

绕流管传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绕流管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绕流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传热学理论,加深对传热过程的理解。

4. 探讨不同绕流管结构对传热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绕流管传热实验主要研究流体在绕流管内流动时,管壁与流体之间的传热过程。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传热速率Q与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A和传热平均温差tm成正比,即:\[ Q = K \cdot A \cdot t_m \]其中,传热系数K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态和管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改变绕流管的形状和尺寸,研究其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装置:绕流管传热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水泵、流量计、温度计、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材料:水作为工作流体,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绕流管作为实验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连接好各部分仪器,检查无误后开机运行。

2. 调节水泵,控制流量稳定。

3. 调节绕流管,使其处于不同位置,记录各位置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

4. 测量绕流管的尺寸和粗糙度,计算传热面积A。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热系数K。

6. 改变绕流管的形状和尺寸,重复步骤3-5,观察传热系数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流量、进出口温度、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等。

2. 结果分析:(1)分析不同绕流管形状和尺寸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2)分析不同流体物性、流动状态和管壁粗糙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将实验结果与传热学理论进行对比,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

六、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传热学理论在绕流管传热过程中的适用性。

2. 发现不同绕流管形状和尺寸对传热系数有显著影响,其中螺旋绕流管传热效果最佳。

3. 实验结果为绕流管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实验误差,如温度测量误差、流量测量误差等。

2. 实验结果受实验条件限制,如流体物性、流动状态等。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方式,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传热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1.传热方式传热是指物体或物质中的能量在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

与传热相关的温度和能量的变化,可以用基本热力学和热学原理解释。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物体表面的液体或气体与物体表面接触,通过物体表面的辐射、传导和对流传递温度,形成一种能量传递现象。

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不同温度的物体直接接触而能量的传导。

因为固体热传递速度很慢,所以该方式特别适用于热的传输。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物体在没有任何物质介质的情况下,通过电磁辐射能量来实现传热。

2.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下温差相同时,可以传输热量的能力。

对于每种传热方式,均有其特定的传热系数。

通过实验可以测量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传热量Q/(传热面积A×温差)三、实验仪器传热试验装置、恒温水浴装置、数字温度计、热电偶、卷动式压力开关、水泵、电磁阀、流量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物料:尺寸大小适合的加热器、接口管、导热油、管道、恒温水箱、温度计、电磁阀和水泵等。

2.连接加热器和导热油,排除气泡。

调好恒温水箱的温度,将加热器放在试验装置中并连接加热器和恒温水箱。

3.用加热器加热导热油,使其达到需要的温度。

将导热油通过加热器的接口管以恒定流量(10L/min)流入器内。

4.调试气流量大小,使其恒定在0.28m/s左右,进行实验。

测量传热器表面的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记录实验数据,测量长度和直径,计算试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传热系数的值。

按照热传导方程,可以得到传热系数k=30.87 W/m^2·℃。

从实验结果看,传热系数与实验对象的材料、流体的性质和流速有关。

实验对象的材料应选择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流体的性质和流速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也需要通过实验调查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现象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传热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如温度变化、流量变化等。

3. 通过实验验证传热学的基本定律,如牛顿冷却定律、热传导定律等。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1. 传导传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本实验中,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棒进行实验。

2. 对流传热:热量通过流体(如空气、水等)的流动传递的过程。

本实验中,采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

三、实验现象1. 传导传热现象(1)实验现象:将一端加热的金属棒置于室温环境中,观察到金属棒另一端温度逐渐升高。

(2)分析:这是由于金属棒内部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传递,导致另一端温度升高。

(3)实验数据:金属棒长度L=100mm,导热系数k=45W/(m·K),加热时间t=30s,另一端温度升高ΔT=20℃。

2. 对流传热现象(1)实验现象:将加热后的金属棒放入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观察到金属棒温度逐渐降低。

(2)分析:这是由于金属棒表面空气被加热,密度减小,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使热量传递给空气,导致金属棒温度降低。

(3)实验数据:金属棒长度L=100mm,导热系数k=45W/(m·K),加热时间t=30s,另一端温度降低ΔT=10℃。

3. 热交换器传热现象(1)实验现象:将加热后的金属棒放入热交换器中,观察到金属棒温度逐渐降低,同时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温度逐渐升高。

(2)分析:这是由于金属棒与冷却水之间发生热交换,热量从金属棒传递给冷却水,导致金属棒温度降低,冷却水温度升高。

(3)实验数据:金属棒长度L=100mm,导热系数k=45W/(m·K),加热时间t=30s,金属棒温度降低ΔT=15℃,冷却水温度升高ΔT=5℃。

四、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存在。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探究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加深对传热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其方式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关注热传导,即热量在固体内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材料的热导率、截面积和温度差有关。

热导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导率。

三、实验材料和装置。

实验材料,铜棒、铝棒、铁棒。

实验装置,热传导实验装置、热导率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

1. 将铜棒、铝棒、铁棒分别安装在热传导实验装置上,并接通电源,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2. 测量不同材料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 记录实验装置上的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

五、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了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

结果显示,铜棒的热传导率最高,铁棒次之,铝棒最低。

这与我们对材料热导率的认识是一致的。

铜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差异较大,这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加深了我们对传热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使用热传导实验装置和热导率测定仪,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王振宇. 传热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明. 热力学与传热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以上就是本次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热实验报告范文

传热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过程。

2. 熟悉传热实验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传热系数,分析影响传热效果的因素。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导热和对流传热。

1. 导热:热量通过固体物质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为热传导定律,即热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沿着温度梯度方向传递的速率与温度梯度的乘积成正比。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为牛顿冷却定律,即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交换速率与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度差成正比。

三、实验装置与仪器1. 实验装置:传热实验装置包括加热器、温度计、流量计、实验管等。

2. 实验仪器:温度计、流量计、秒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完好,调节加热器功率,预热实验管。

2. 实验数据记录:1. 测量实验管的长度、直径和厚度。

2. 测量实验管两端的温度,计算温度差。

3. 调节流量计,控制流体流量。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温度、流量等。

3. 实验结束:关闭加热器,停止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时间(min) | 流体温度(℃) | 温度差(℃) | 流量(L/min) || :----------: | :------------: | :----------: | :------------: || 0 | 20.0 | 10.0 | 1.0 || 5 | 30.0 | 20.0 | 1.0 || 10 | 40.0 | 30.0 | 1.0 || 15 | 50.0 | 40.0 | 1.0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流体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差也逐渐增大。

1. 影响传热效果的因素:1. 流体流量:流体流量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不同材质导热性能的差异,并能够计算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仪器:传热实验装置、温度计、定时器等。

2.实验材料:铁、铝、铜、纸、木材等不同材质的样品。

三、实验原理传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传热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热传导方式。

热传导是物质中微观颗粒间能量传递的方式。

传导的速率与导热系数、温度差和导热面积有关,其数学表达式为:Q=K*A*(T1-T2)/l其中,Q为传热速率,K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1和T2为物体的温度,l为传热距离。

四、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材质的样本,如铁、铝、铜、纸、木材等。

2.将样品按照一定的厚度和形状放置在传热实验装置上,并确保各个样品与装置接触良好。

3.启动传热实验装置,设定初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并开始计时。

4.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记录每个样品的温度变化。

5.根据记录的温度数据,计算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并作出相应的图表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温度数据,根据热传导公式计算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并绘制传热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图表。

通过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的差异。

铜的导热性能最好,导热速率最快,其次是铝,然后是铁。

纸和木材的导热性能较差,传热速率较慢。

六、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在实际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温度测量误差、传热面积测量误差等。

1.高精度的温度计和测量仪器,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2.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测量传热面积,减小测量误差;3.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可靠性;4.即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减小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和比较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

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传热速率最快,纸和木材的导热性能较差,传热速率较慢。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并分析其传热机理。

实验材料:
- 铜棒、铝棒、塑料棒(尺寸相同,长度为30cm,直径为2cm)
-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 恒温水浴
- 数据采集系统
- 电子天平
-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并记录三种材料棒的精确质量。

2. 将恒温水浴设定在一个恒定温度(如50°C)并让其稳定。

3. 将铜棒、铝棒和塑料棒的一端分别浸入恒温水浴中,确保材料棒的
浸入深度一致。

4. 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并记录材料棒露出水面部分的温度,初
始温度应保持一致。

5.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材料棒露出水面部分的温度,持续
时间设定为10分钟。

6. 重复步骤3至5,对不同材料棒进行至少三次独立实验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7. 数据记录完毕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收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三种材料棒的温度变化曲线。

2. 分析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的速率。

3. 比较铜棒、铝棒和塑料棒的热传导性能,确定哪一种材料具有最佳的热传导效率。

4. 结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讨论影响传热效率的可能因素。

5.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可能途径或应用前景。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热传导性能差异,并理解影响材料传热效率的关键因素。

这些知识对于材料科学、能源管理和热工程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学热传导实验报告(3篇)

小学热传导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热传导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热量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的传递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传导的原理,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原理。

2. 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3. 探讨影响热传导速度的因素。

三、实验器材1. 铜棒、铁片、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热水、凡士林。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蘸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孔上。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的现象。

2. 实验二:(1)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铁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铁片,观察铁片的熔化情况。

(2)将铁丝、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铜棒同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感觉不同材料传热速度的快慢。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1)加热铜棒时,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2)加热铁片时,从一边加热的熔化速度比从中央加热的快。

2. 实验二:将不同材料放入热水中,发现铜棒传热速度最快,其次是铁片、玻璃棒、塑料棒和木棒。

六、实验结论1. 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的传递过程。

2. 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同,铜的热传导性能最好,其次是铁、玻璃、塑料和木棒。

3. 影响热传导速度的因素包括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热传导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影响了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2. 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为实验结论提供有力支持。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热传导的原理,掌握了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传热综合实验报告引言:传热是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热能传递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工艺流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传热实验结果,探讨传热机制。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包括热导率测量仪、传热模型等;2. 实验一:热导率测量。

通过热导率测量仪测量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包括金属、塑料等;3. 实验二:传热模型实验。

选择一个传热模型,如平板散热器,将其加热并记录温度变化;4. 实验三:传热管实验。

将传热管加热并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分析传热过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导率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存在较大差异。

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较高,而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较低。

这与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电子传导机制有关;2. 传热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模型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表明传热过程中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3. 传热管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热管的两端,温度差异较大,而在中间位置,温度差异较小。

这说明传热管的传热效果在两端较好,而在中间位置传热效果较差。

实验讨论:1. 通过热导率测量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热导率特性。

这对于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中的热传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2. 传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传热是一个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能的过程。

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符合;3. 传热管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在传热过程中,传热效果会受到材料、管道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考虑传热效果的优化。

结论:通过本次传热综合实验,我们对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热导率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存在差异,传热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了传热的基本过程,传热管实验结果提示了传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与材料: 1. 传热试验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测温设备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计时器、称量器等。

3. 实验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实验原理:传热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传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导热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实现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速度与温度差和材料导热系数有关。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来实现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量可以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到其他物体或流体中,速度与流体的流动速度、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的距离有关。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定实验所需的传热试验装置和材料,并检查其是否完好。

2. 准备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样品。

3. 对实验装置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二:导热实验 1. 将传热试验装置中的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

2. 在加热器的一侧放置一个固体样品,并用温度计测量其初始温度。

3. 记录固体样品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4. 根据温度-时间曲线,计算固体样品的导热速率和导热系数。

步骤三:对流实验 1. 在传热试验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流体样品。

2. 将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样品的初始温度。

3. 在冷却器的另一侧,用冷却水冷却流体样品,并用温度计测量冷却后的温度。

4. 记录流体样品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5. 根据温度-时间曲线,计算流体样品的对流传热速率。

步骤四:辐射实验 1. 将传热试验装置中的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

2. 在加热器的一侧放置一个辐射源,并用温度计测量其初始温度。

3. 在辐射源的另一侧,放置一个辐射接收器,并用温度计测量接收器的初始温度。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实验名称: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目的:1. 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2. 掌握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 熟悉传热实验装置的操作与使用。

4.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1. 热传导:热量通过固体材料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傅里叶定律描述了热传导的规律,即热传导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截面积成正比。

2. 对流传热:热量通过流体(如空气、水)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了对流传热的规律,即对流传热速率与传热系数、温差和传热面积成正比。

3. 辐射传热:热量通过电磁波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四次方定律描述了辐射传热的规律,即辐射传热速率与物体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本实验主要研究对流传热,即流体(如空气)在管道内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之间的热量交换。

实验装置与仪器:1. 套管换热器2. 热电偶3. 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4. 计算器实验步骤:1. 将套管换热器安装好,并连接好热电偶和传感器。

2. 调节加热器,使管道内流体温度达到预定值。

3. 打开风机,使流体在管道内流动。

4. 采集流体进出口温度、管道壁面温度等数据。

5. 利用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膜系数。

2. 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分析流体流速、温度、管道直径等因素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

3. 强化传热的途径:探讨如何通过改变流体流速、增加管道表面积、使用高效传热材料等方法来提高传热效率。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

2. 理解了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并提出了强化传热的途径。

3. 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总结:本实验是一次成功的传热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对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体的传热实验报告(3篇)

物体的传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不同条件下物体的传热效率。

3. 分析影响物体传热效率的因素,如材料的热导率、物体的形状、环境温度等。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传热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1.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振动和碰撞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物体的热导率、温度梯度、物体的截面积和传热距离有关。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如液体、气体)的流动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流体的热导率、物体的形状和截面积有关。

3.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物体的温度、表面积、辐射系数、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周围环境的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棒、铜棒、铝棒、塑料棒、水、酒精、盐、温度计、计时器、支架、加热器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板、热电偶、数字温度计、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热传导实验:- 将金属棒、铜棒、铝棒和塑料棒分别置于支架上。

- 在一端加热金属棒,另一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记录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计算热传导速率。

2. 对流实验:- 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倒入烧杯中。

- 在水中放入金属棒,用温度计测量棒上不同位置的温度。

- 记录温度变化,计算对流速率。

3. 辐射实验:- 将电热板置于支架上,调整温度。

- 在一定距离处放置温度计,测量温度。

- 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变化,计算辐射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传导实验:- 金属棒的热传导速率高于塑料棒,说明金属的热导率较高。

- 铜棒的热传导速率高于铝棒,说明铜的热导率较高。

2. 对流实验:- 水的对流速率较快,说明水的流动性较好。

- 金属棒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较大,说明对流在金属棒上起主要作用。

3. 辐射实验:- 电热板温度越高,辐射速率越快。

- 辐射速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传热这一物理现象,在不同条件下测量传热速率,并分析传热的规律。

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

实验材料:
- 保温杯
- 温度计
- 热源(例如加热器)
- 计时器
- 热导率试样(金属、玻璃、塑料等)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室温度调至恒定温度,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2. 将保温杯的内部涂上保温材料,并将热导率试样放入保温杯中。

3. 将温度计插入试样中,并记录试样的初始温度。

4. 将热源放在保温杯的一侧,并开始计时。

5. 每隔一段时间(例如1分钟),测量并记录试样的温度。

6.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热源保持恒定温度,并确保保温杯周围没有其他热源或冷源的干扰。

7. 当试样温度稳定时,停止计时并记录试样的稳定温度。

8. 计算不同时间点的传热速率,并绘制传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传热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传热的规律,例如传热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结论: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以及传热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此实验来验证和探究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此外,能有效利用传热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过程。

2. 掌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传热方程,加深对传热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热量在固体内部通过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迁移而传递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热电偶法测定导热系数。

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流体运动,从而使热量传递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实验法测定对流传热系数。

传热方程为:Q = K A Δt,其中Q为传热速率,K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传热平均温差。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套管换热器、热电偶、数据采集器、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材料:导热油、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将导热油倒入套管换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进出口温度。

3. 将热电偶分别固定在套管换热器内壁和外壁,测量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度。

4. 记录数据,计算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

5. 根据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计算导热系数。

6. 改变导热油的流速,重复实验步骤,比较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

7. 将水倒入套管换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进出口温度。

8. 将热电偶分别固定在套管换热器内壁和外壁,测量水的进出口温度。

9. 记录数据,计算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10. 改变水的流速,重复实验步骤,比较不同流速下的对流传热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导热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为Δt1,导热油与套管外壁的温差为Δt2。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导热系数K1:K1 = Q / (A Δt1)2. 对流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t2。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K2:K2 = Q / (A Δt2)3. 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通过改变导热油的流速,可以得到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

传热问题实验报告

传热问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系数的概念。

2. 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熟悉传热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4. 通过实验,验证传热理论,并分析影响传热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1. 传导传热:当物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时,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的振动、转动和迁移等方式传递。

传导传热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和传热面积成正比。

2. 对流传热:当流体(如气体、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热量通过流体分子的迁移和流体宏观运动传递。

对流传热速率与流体的运动速度、流体性质、传热面积和温度差成正比。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传热实验装置(包括套管换热器、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2. 实验材料:传热实验用油、水、空气等。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装置,连接好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仪器。

2. 检查实验装置的密封性,确保实验过程中无泄漏。

3. 将传热实验用油倒入套管换热器内,将电加热器加热至设定温度。

4. 通过流量计调节流体流量,使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充分流动。

5. 记录流体进出口温度、传热面积、传热时间等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热速率、传热系数等参数。

7. 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流量等),重复实验步骤,观察传热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热速率与传热面积、温度差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传热速率与传热面积和温度差成正比。

当传热面积和温度差增加时,传热速率也随之增加。

2. 传热速率与流体流动速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传热速率与流体流动速度成正比。

当流体流动速度增加时,传热速率也随之增加。

3. 传热速率与流体性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传热速率与流体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粘度等)有关。

不同流体性质会影响传热效果。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传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传热实验,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原理,掌握热传导情况下热传导方程的实验测量方法,了解对流传热情况下流速对传热速率的影响,掌握使用热像仪测量热辐射传热的方法。

实验器材:热传导实验装置、环境温湿度仪、热像仪、数显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1. 热传导实验:在传热实验装置上设置两个不同温度的传热环,通过测量传热环两端温度和时间,计算出传热区域的热传导系数。

根据热传导方程:Q = λ * A * △T / L * t其中,Q为传热速率,λ为热传导系数,A为传热区域面积,△T为传热环两端温差,L为传热区域长度,t为传热时间。

2. 热对流实验:通过传热实验装置中的风机改变对流传热情况下的流速,测量传热速率和温度的关系,进而得到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

3. 热辐射实验:使用热像仪测量热辐射物体的辐射能力,从而得到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

实验步骤:1. 热传导实验:a. 在传热实验装置上设置两个传热环,分别加上不同温度的热源。

b. 开始记录传热区域两端温度和时间。

c.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传热区域的热传导系数。

2. 热对流实验:a. 在传热实验装置上设置风机,改变风速。

b. 记录传热区域的温度和时间。

c.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对流传热系数。

3. 热辐射实验:a. 使用热像仪测量热辐射物体的辐射能力。

b.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辐射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1. 热传导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计算出传热区域的热传导系数。

2. 热对流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得到不同风速下的对流传热系数。

3. 热辐射实验:通过热像仪测量结果,计算出热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

实验结论:1. 热传导实验中,热传导系数与传热区域的面积成正比,与传热区域的长度成反比,与传热时间和温差成正比。

2. 热对流实验中,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速成正比。

3. 热辐射实验中,通过热像仪测量热辐射物体的辐射能力,得到热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传热实验报告引言:传热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的传递。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了解传热规律对于优化设计和能源利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不同材料和条件下的传热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一:导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两块相同大小的金属板,将它们分别与两个温度计接触,然后用绝缘材料将它们隔离。

2. 将一块金属板加热至较高温度,将另一块金属板保持在常温。

3. 记录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两块金属板之间的温度差。

4.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材料的金属板,比较它们之间的导热性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金属板导热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铜板导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板,而不锈钢板导热性能最差。

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导热系数越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实验二:对流传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对流现象,了解对流传热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个容器中的水加热至不同温度,然后在水面上放置一块浮在水面上的金属板。

2. 观察金属板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记录下金属板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3.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温度的水,比较对流现象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随着水温的升高,金属板的运动速度增加,对流现象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热水之间形成了密度差,从而产生对流。

对流传热是一种高效的传热方式,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

实验三:辐射传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辐射现象,了解辐射传热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个辐射源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的不同位置放置不同温度的物体。

2. 观察物体表面的辐射现象,记录下不同物体之间的温度差。

3.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温度的物体,比较辐射现象的变化。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了解传热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

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而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本实验主要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进行传热实验。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铝块、铜块、木块。

2. 实验仪器,温度计、热水槽、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

1. 将铝块、铜块和木块分别置于相同温度的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温度均匀。

2. 将热水槽中的热水倒掉,用干净的水重新加热至相同温度。

3. 将温度计插入铝块、铜块和木块中,记录下它们的初始温度。

4. 将铝块、铜块和木块分别放入热水中,启动计时器计时。

5.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铝块、铜块和木块的温度,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铝块、铜块和木块的温度-时间曲线,通过曲线的斜率和趋势分析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和传热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和传热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铜块的传热速率最快,传热规律最符合理论预期;铝块次之;木块传热速率最慢,传热规律不如铜块和铝块明显。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和传热规律,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热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对传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加深了对传热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同时,也意识到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实验操作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本次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传热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

5.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
之。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 、有关各温度和
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得到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
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 实验流程及设备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
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
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

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
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实验数据
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0.4m2
2.实验数据记录表
以序号1为例:
查相关数据可知:18.8℃水的密度348.998m kg
=ρ 20℃水的比热容()C kg kJ
C p 。

⋅=185.4
空气流量:s m Q 3004.0360016==气 水流量:s
kg Q W 022.03600/48.99810803-=⨯⨯=⋅=ρ水水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C t t t 。

出入平均3.212
246.182=+=+= 传热速率:s
J Q t t W C p 437.5016.18-24022.0418512=⨯⨯=-⋅=)()(水
()()()()℃
查图得:对数平均温度:逆△△。

△022.3699.0386.3699
.09.146.18245.291.110-06.06.181.1106.1824386.366.185.29241.110ln 6.185.29241.110ln 1
221
11122
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t m t m R P C t ϕϕ
传热系数:K m W t S Q K m 2801.34022
.364.0437.501=⨯=∆⋅=
六、 实验结果及讨论
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如上表所示。

2.对比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分析数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K 值总是接近热阻大的流体侧的α值,实验中,提高空气侧的α值以提高K 值。

3.转子流量计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校正?
答:对于液体而言,()()
122121ρρρρρρ--=f f Vs Vs 下标1表示出场标定液体,下标2表示实际液体;
对于气体:2
121s g g Vs V ρρ= (转子材料密度ρf>>ρg ), 下标1表示出场标定气体,下标2表示实际气体。

4.针对该系统,如何强化传热过程才更有效?为什么?
答:提高对流传热系数α值,如提高空气流速,内管加入填充物或采用螺纹管,加热面在上,制冷面在下。

5.逆流换热和并流换热有什么区别?你能用该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吗?
答:①逆流推动力
t∆大,载热体用量少,热敏物料加热,控制壁
m
温以免过高;
②在相同水流量条件下,在获得相同Q时,逆流操作的时间较并流所需时间要少。

6.传热过程中,哪些工程因素可以调动?
答:①增大传热面积S;
②提高传热系数α;
③提高平均温差
t∆
m
7.该实验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空气和蒸汽的流向;
②冷凝水不及时排走;
③蒸汽冷凝过程中,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影响。

8.你能否对此实验装置做些改进,使之能够用于空气一侧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答:让空气走壳程,水走管程,根据流体在管外的强制对流公式,可提出空气一侧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