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之“动”节奏论文
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孩子节奏感培养论文
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孩子节奏感的培养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十分重要。
关键词: 低年级孩子节奏培养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
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它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
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
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和训练他们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引导孩子感知节奏、寻找节奏节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引导孩子去倾听,去发现,去寻找? 于是我首先设计了“皮球拍拍拍”的活动,让孩子们轮流拍皮球通过听觉感到“咚咚咚”的声音感知节奏的基本概念。
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节奏,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既兴奋又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闹钟的声音‘滴答滴答’;打鼓声音‘咚咚咚’;小鸡的声音‘叽叽叽叽叽叽’刮大风的声音‘呼- 呼 -’……,一个小朋友羞答答地问:“老师,我妈妈的缝纫机“哒哒哒”的是不是也有节奏?”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老师的表扬下,孩子特别自豪,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
我将他们寻找的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关于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于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领域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愈发强烈,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经过这次改革以音乐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人们逐渐的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审美启蒙培养、幼儿潜力开发上的巨大作用,以及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培养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律动;节奏感培养00G622 000B 001002-766111-144-01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培养孩子想象力、表达能力、感受力以及创造力。
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实现孩子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最为基本的要素便是“节奏与旋律”,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内容,充斥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儿童天生就具备节奏感的本能,以聆听音乐与身体动作为手段,激发儿童节奏感的潜能,从而促进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一、幼儿实施音乐律动的意义幼儿阶段实施音乐律动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人格构建,音乐律动的实施顺应了幼儿心理及生理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爱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表现欲强,音乐律动是让孩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律动对音乐进行感知,可以充分的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充分感悟音乐中情感的表达,能够更加的投入,同时通过身体的律动进行自我展现,在心理上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音乐律动的开展还能够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群体合作能力,让孩子充分感受合作的快乐。
一个有着良好音乐听觉的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动作协同性,就不可能完成音乐表演所必需的复杂细腻的高难度技能。
二、音乐律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策略1、激发学生对节奏感活动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勾起学习探究的欲望。
因此对幼儿节奏感培养,首先应激发其对节奏感的兴趣。
幼儿时期孩子年龄小,思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对食物的认知比较模糊。
针对儿童的思想特点,教师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授过程中不能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这样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doc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律动表演来创设情境音乐的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所以音乐教学与艺术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摘要:律动教学法的出现为传统枯燥的小学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水平的首要方法就是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1 引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 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
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
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
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音乐是实践的课程,学生学习时的种种音乐实践和各音乐结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
但综观日常教学,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过于理性化的现象,音乐课堂上大多都是对音乐的分析和说教。
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肤浅的。
音乐作品的呈现形式决定了它不是用来解说的,是用来体验和感受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不仅能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化成为引领者,摆脱音乐课堂中常见的一问一答的现象,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积极主动走进音乐、欣赏音乐的有效手段。
所谓律动一般指的是在音乐和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简单。
20世纪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了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
这种体态律动集身体、音乐、情感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
一、融律动于节奏感训练中,使学生加深对乐段结构理解律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除了为熟悉旋律服务,还要与乐曲的音乐结构要素紧密联系,使动作的高低变化与音区变化,空间变化与旋律的行进变化所吻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并起到难以预料的教学效果。
很多时候,教师总想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之后说出一些音乐知识点或者音乐感受,而低段的学生很难以语言进行准确表达。
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在音乐活动中全身心参与、通过身体律动获得体验、通过参与发展出音乐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笔者在教学《星光恰恰恰》一课时,初听音乐时让学生围成圆圈,并让学生结合节奏拍手。
在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拍XX(恰恰),在乐曲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拍XXX(恰恰恰)。
在第二次聆听音乐时,引导学生进行恒拍体验及空间行走,引导学生自己编创动作,并且要求与音区的变化与旋律的走向相结合,相同的乐曲动作相同,在听到乐句的时候进行律动,听到“恰恰”和“恰恰恰”时立定拍手。
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音乐是一个具有音调、节奏和旋律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音乐教育中,节奏律动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有效的运用节奏律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水平。
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节奏律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一、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1. 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音乐的节奏律动是感知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教学活动和交互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节奏的各种元素,包括节拍、节奏、速度、重音和节奏图案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打拍子等各种活动,学习到不同节奏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
2. 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音乐的节奏律动不仅是一种学术概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在音乐教育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节奏律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欲望,增强他们参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节奏律动对于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和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节奏图案,提高表演水平。
二、节奏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方法1. 渐进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分别从简单到复杂地引领学生掌握节奏律动的方法。
首先,运用最简单的节奏律动教学材料,让学生了解基本节拍、速度和节奏图案。
其次,逐渐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更深入地快速掌握节奏律动的各种元素。
最后,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加深,让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复杂的音乐表演。
2.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适时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及时回应学生的提问。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际效果。
举例而言,在跳舞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不同的歌曲和节奏图案进行协调比赛。
以生为本“乐”动课堂 论文.docx
以生为本,“乐”动课堂摘要:新课改教育理念与音乐课程的整合,要求课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强调学生妥■在琛堂上要有实践力和创造性。
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者,让教师意识到陈旧教法的不足之处。
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学习音乐时,教师也应当将学生髭于教有体系的中心位髭,为学生创迂身体律动、器乐演矣等学习活动,以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从而有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吉乐:新课改: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大多数音乐教师会采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学唱歌曲、欣就乐曲,致使学生犹如“提线木偶”,难以基于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感知音乐的魅力,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对此,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地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体态律动、器乐演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起来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更深一步地感知和理解音乐。
一、衔接节奏训练,强化音乐素养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乐曲的节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把握乐曲的灵魂,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乐曲。
但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水平有限,在教师直接为学生引入乐曲后,学生难以直观地感知乐曲的节奏,以致于无法准确地表达乐曲。
而演奏器乐的方式,能鲂让学生.透过肢体动作,自主感知乐曲节奏的变化,从而正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对此,教师不妨为学生创建演奏器乐的活动,让学生以演奏器乐的方式巧妙地表现乐曲的节奏.例如,在£斑档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用打击鼓、钱等乐器的方式,完成对乐曲节奏的感知。
在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欣赏欹曲的情绪、演唱者的声音,让学生对歌曲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体验。
随后,教师为学生引入鼓、镀等乐器,并为学生渗透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增强学生演奏乐器的能力。
之后,教和引导学生应用鼓、钺等乐器,对本首乐曲进行表示,促使学生透过“击鼓弄钱”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体验本首乐曲的节奏.紧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互补的原则,恰当地安排各个小组的成珏,让每个小组中既有节奏感较强的学生,也仃演奏鼓、镀等乐器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便学生依林小组的力员,加快把握乐曲节奏的进度。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方法论文
⼩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定都接触过论⽂吧,借助论⽂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感到⾮常苦恼吧,下⾯是⼩编精⼼整理的⼩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学⾳乐课堂节奏教学⽅法论⽂篇1 ⼀、⼩学⾳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法 (⼀)创新⼩学⾳乐的课题导⼊。
不管是⾳乐教学还是普通的⽂化课教学都存在教师在课题导⼊时采⽤传统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学⽣融⼊⼩学⾳乐教学当中,这样就会出现学⽣⼀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掌握⼩学⾳乐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学⾳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学⽣的审美能⼒更是⽆从谈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课题导⼊,使学⽣能够有效地融⼊教师创设的环境之中。
教师可以采⽤播放视频介绍⾳乐背景的⽅式,让学⽣对⾳乐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这样的⽅式给学⽣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定的冲击,从⽽还能极⼤地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之歌》时,先让学⽣观看有关澳门回归的内容,然后对学⽣说“同学们看到的是澳门回归的有关视频,然后感受⼀下⾳乐中体现的对回归祖国的渴望”,学⽣开始仔细观看有关视频并在观看之后积极地发表⾃⼰的意见“虽然澳门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还有的学⽣说“我在听到⾳乐之后感受到澳门回归是民⼼所向”,还有的学⽣说“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不让祖国的任何领⼟离开祖国的怀抱”,学⽣在观看和讨论之后对《七⼦之歌》有了⾃⼰的想法,能够感同⾝受的体会歌曲中表达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和⾳乐中的有关内容进⾏讨论的⽅式创新课题导⼊的⽅式,使学⽣能够积极地融⼊⼩学⾳乐教学当中。
(⼆)让学⽣学会听节奏。
在⾳乐教学中提⾼学⽣⽿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节奏教学的时候⾸先应该让学⽣学会听节奏,⼀⽅⾯可以提⾼学⽣对⾳乐节奏的敏感程度,另⼀⽅⾯可以让学⽣在听节奏的过程中感受⾳乐的魅⼒。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感知体验
学生通过身体参与和音乐互动,更直观地感知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体态律动教学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的自由表达和律动,帮助他们培养协调的身体动作和灵活的身体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将音乐情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和传达,增强了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提升音乐感知素养
通过体态律动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的基本特点
韵律性
体态律动教学注重音乐的节奏感与韵律美,通过身体动作的协调演绎来体现音乐的内在律动。
独特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音乐偏好和表达方式,体态律动教学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
舞蹈创造
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内容自主编创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听觉欣赏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声音的敏感度,让他们聚焦聆听各种音色、节奏和旋律,增强对音乐元素的感知。
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包含肢体动作、韵律等内容的体态律动教学活动。
创设教学环境
营造舒适、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自由地展现自我。
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分层次的引导和示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体态律动练习中,体验音乐的内在律动。
评价教学效果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持续改进教学。
体态律动教学的评价机制
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关键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素质律动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律动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它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
幼儿音乐教学中组织律动活动,既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又有利于激发欣赏的兴趣,积累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开阔音乐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律动活动呢一、感受音乐是律动活动的基础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
”因此,音乐律动活动要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认知并了解音乐。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我们要使儿童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节奏变化,有的是规律的,有的是不规律的,还有一些是特定的节奏,知道如何将长短不同的节奏加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儿童亲身体验到音乐所表现出生命和动态感的一面。
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
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把握音乐的节奏、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
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幼儿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律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活动的过程音乐也是一种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
节奏训练中幼儿音乐教学论文
节奏训练中幼儿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节奏训练的角度,探讨幼儿音乐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一、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幼儿的节奏感2.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节奏训练需要幼儿运用手、脚、口等多种器官,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
3.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节奏训练有助于幼儿释放多余的能量,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增强自信心。
二、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方法1.创设有趣的音乐环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创设有趣的音乐环境。
例如,通过播放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节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节奏。
如“拍手歌”、“节奏接龙”等。
3.引导幼儿参与创作让幼儿参与节奏创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打击乐器、身体动作等方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
4.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音乐天赋和兴趣不同,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节奏感较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幼儿,可以耐心指导,逐步提高。
5.加强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环境,共同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三、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内容(1)节奏练习:拍手歌、节奏接龙等;(2)音乐欣赏:播放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节奏的美。
3.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手歌;(2)节奏教学:教师讲解节奏的基本知识,示范拍手歌的节奏,引导幼儿跟随示范;(3)节奏创作:教师提供打击乐器,让幼儿自由创作节奏;(4)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节奏的美;节奏训练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摘要: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等是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所呈现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节奏在音响中起到了脉膊作用,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模仿练习;节奏朗读;创造性思维;韵律活动;卡片辅助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46-01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等是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所呈现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节奏在音响中起到了脉膊作用,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新的课程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探索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一遍遍用手打节拍,显得枯燥且乏味。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怎么改变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学习方式呢? 我试着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使学生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地学习,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下面笔者就自己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节奏训练方法来谈谈怎样使节奏训练课“活”起来,让学生觉得:节奏也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
一、节奏模仿练习节奏来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
人的行走、动物的叫声及自然界发出的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
总之,在地球上、宇宙间无处不存在音响,有音响就有节奏。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
特别是低年段的小学生,更应该用形象、生动、有趣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直观地掌握节奏。
例如:老母鸡下蛋后 2/4××× |? ××? ×||咯咯哒,咯咯哒,小水滴的声音 2/4 ×× ?××||滴嗒滴嗒马蹄声 2/4? ×××× ?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海水的声音 2/4 ×--︳×--||唰--︳唰-- ||借助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声音,先让学生仔细听,辨认出声音。
音乐教学之“动”节奏
关键词 : 节奏 ; 肢体动作
中 图分 类 号 : 3 .9 1 G6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3 1 ( 0 0 — 5 — 0 1 0 — 3 2 1 6 0 2 0 2 5 2)
传统 的音乐课 中, 教师运用最多的学 生参 与活 动是 听、 、 。 拍桌 拍腿 拍桌 拍腿 拍桌拍腿拍腿 唱 议 学 奏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 当的还是 主角 ,主导着学生 的一切 二 、 节 奏 、 乐 器 课 堂音乐活动 , 学生 的想象力 、 创造力受到遏制 , 没有足够 的伸展 把所要教授歌 曲中出现的主要几个难 点节奏与较复杂的节奏 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来解决 , 可采用手划 、 嘴读 、 手击 和发展空 间, 学习音乐 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所以 , 出现 了中学生 写在黑板上 , 喜欢 音乐 , 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等方法 , 反复多次难点解决后 , 大家一起把整首曲子 中的歌词 按节 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 不是单纯 的技能传授。 培养学 奏 朗读一遍。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我们每节课上都会 遇到它 。如果 生的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鲜明特 色 ,这是 近年来音乐教育界达 运用打击乐器辅助教学 , 进行 多层次节奏 的击拍练习 , 同样也能给 成的共识 。 在音乐教育中应特别强调学生学习音乐 的兴趣 、 习的 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们把节奏乐器 ( 、 、 学 鼓 锣 木鱼 、 铃 、 碰 沙球 、 态度 以及 自信 心的培养 , 提出音乐 教育 中“ 丰富情感体验 、 培养审 竹板等 ) 搬进课堂 , 学生会特别感兴趣 , 课堂气氛很活跃 , 同时有意 定会兴趣倍增 。最后 , 还可把他们分 美情趣促进个性 的和谐发展” 我们现在常忽略 了音乐教育的本身 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进行尝试 , 。 给他们一定时间 自己组成一个 吹、 、 、 打 弹 击等乐器的小乐 功能 , 把音乐教育变成 一种枯燥 的技能训练 , 而对 知识技能 的传授 成两组 , 与训练过分强调 , 将会 抹杀学生天性好动这一根本特点 , 学生上课 队来进行 比赛 , 只要旋律与书本符合 , 其余可 自由的 、 任意地发挥 , 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或仅用歌声来表达感情 ,而是更喜欢 对 有创意 的演奏要进行鼓励与表扬 。各种音色 、 节奏 的编排 , 训练 用动作来 补充 自己情感 的表达 , 边唱边跳 , 边欣赏边表演 , 动静互 了学生 多声部节奏的感受能力 、 听力 , 让他们在练习过程 中感受到 补, 相辅相成 。 丰富的、 多层次的节奏效果 , 身心感到无 比的愉悦和欢畅 , 同时 , 也 音乐 中的“ ” 动 是指人随着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做有 规律 的肢体 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 受力 与表现力 。 有 动作 , 如拍手 、 拍退 、 跺脚 、 捻指 、 动身躯等 , 摆 人们 在欣 赏音乐时 , 三 、 了前 面 乐 器 的 演奏 脚或身躯会 不 由自主地 随音乐 的节拍 或节奏跺起来或摇摆 起来 , 学生对整首 曲子的旋律 与节奏 已是非常熟悉 ,再加上教师 富 这是他们对音乐感受 的一种表现 , 是感情 的一种 自然流露 , 是人的 有感情 的范 唱, 学生 能很快地将乐谱视唱出来 , 大大减少学生 花费 还可增强学生对歌 曲的理解 , 而引发他 从 种本能特征 ,我们可 以利用这一本能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 在枯燥 的视谱上 的时间 , 并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整 曲。 学生在演唱 习的主动性 、 积极性与创造性 , 增强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这样 们学习此曲的兴趣与欲望 , 可让他们 自由地加入一些简单 的肢体语言动作 , 他们的 使 不但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效果 , 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 歌 曲中, 创作能力能得 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 最后 , 可请一些 同学根据歌曲内 的兴趣 , 提高他们 的音乐素质。 德 国当代著名的作 曲家 ,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 ・ 尔夫认为 : 容与风格 , 奥 即兴编一些舞蹈 动作 , 师可进行适 当指导和鼓励 , 教 和 “ 原始 的音乐 ” 是人类 最本能的音乐 , 它是人类本能性 自然 、 直接 、 部分学生一起载歌载舞 , 余下 的学生也可在座位上一 同参与 , 让整 即兴 的流露 。 原始 的节奏” “ 是人类脉搏跳动 、 呼吸及 内心情绪起伏 个 课 堂 气 氛 活跃 到极 致 。 的体现 。 音乐构成 的第一要素是节奏 , 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 例如: 新疆 民歌《 青春舞 曲》 这一课 , 曲比较短 , 全 而且有 较多 律而存在 , 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 。所 以, 节奏是音乐 的生 的重复 , 节奏型也不是很复杂 , 可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节奏逐 接着每句都用铃鼓代替手鼓做打击练 习 , 如果没有 命, 是音乐生命力 的源 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人手进行音乐教育。 句划拍念一下 , 那 么多铃鼓 的话 ,部分 同学也可 以用手来拍或者用手拍腿 、拍肩 由此可见 , 节奏的练习在音乐教学 中也是极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 凳子代替 , 在相互 轮换 练习物练习后 , 应该说每个学 生在玩 的 为了能使其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 使得学生能在轻松 、 活泼 的 膀 、 气氛 中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 并能够收到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本人有 以 过程中就能很 自然地基本 掌握 了此 曲的节奏 ,再带人歌词很快就 能学会 这首歌 曲,此外我们还可 以加入一些简单 的维吾尔族基本 下一些简单设想 : 舞蹈动作 ( 如两手摆在脖子下有感觉的牵动脖子 , 脚尖原地旋转 翻 在 发声 练 习及 视 唱 练 习中 加 入简 单 的律 动 练 习 让大家跟随音乐配合舞蹈动作跳起来 , 而使整个课 从 这种律动练习可 以增加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 通常可 以用拍手 、 转手腕等等 ) 动” 接着 把他们分成两组 ( 演唱组和表演组 ) 进 跺脚 、 捻指或它们相互交替穿插来进行 , 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堂都能完全 “ 起来 , 其 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 , 就在 指导 的同时积极 给予 我 好奇 心 ,唤起 学生 的有意注意 。这一般可用在教学刚开始的十分 行配合练习 , 老师的一举一动 , 都受 到学 生的关注 , 一个微笑 、 个 一 钟, 使学生 的思维能从上一课的内容 中解脱 出来 , 中思想进入音 肯定。因为 , 集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不竭 的动力 。采用这种评价 的方式 , 既增 乐氛 围中来 , 为下 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 把学生 的积极性调 动起来 , 眼神 , 强 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 , 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的快乐 。最后 , 还可以 由原先的“ 变为“ 。 静” 动” 使他们 的想 象力 、 表现 力 、 造 创 例如 : 较简单 的一个发声练习 , 我们在唱的 同时也可 以给它加 让学生 自告 奋勇上台来表演一下 ,
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分析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有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教学,在素质教育被广泛推崇的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教学知识理论为核心,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体态律动是一种新兴起来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成功的做到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了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相对较为活泼好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作用。
现阶段,音乐教师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将音乐旋律与人体动作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用身心去体会音乐的整体节奏,充分的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想象力以及听觉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进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优势(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纪相对较小,充满好奇心,因此不能够长期在教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
在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极强的学习欲望,但是维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的满足小学生较为活泼好动的性格,并且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知识相结合,逐渐为学生提供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欲望。
(二)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及心智相对不够健全,使得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音乐教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化,相对较为难以理解,直接造成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较为抽象化的知识逐渐变得生动化,并且较为具体化,方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
音乐教学论文15篇
音乐教学论文15篇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论文1一、音乐唱法的风格的音乐艺术中的歌唱方式、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高超的歌唱二度创作需要展现出歌唱人员对自己嗓音灵活自主的使用的水平。
节奏以及呼吸、音色全部是考验歌唱发声的主要部分,只有具备上述歌唱技巧之后歌唱人员才可以很好的表演音乐作品。
(一)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男中音在美声唱法中的表演中通常非常重视自身感情的充沛,要全面使用声音技巧对歌曲开展二次创作。
通常不倡导进行其余的动作,一般利用眼睛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动,来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传达歌曲情感。
伴奏的时候一般使用钢琴以及管弦乐队,增加庄严的气氛。
(二)民族唱法的表演风格民族唱法里面的表演风格:通常是体现各个地区以及民族特色,十分淳朴、自然。
服饰也极具地域民族特点,庄重、优雅。
在表演的时候一般会动员身体各个部分,让其都加入到表演中。
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淡雅爽朗,和美声唱法的端庄肃穆形成非常显著的对比。
第1页共5页(三)通俗唱法的表演风格站在演唱人员的角度分析,其可以全面彰显自身特色,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
比如:爵士舞步、霹雳舞步……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进行表演。
凸显演唱人员的特色。
给大家营造一种昂扬的气氛。
这和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歌唱艺术表现是最重要的,其是歌唱者在对音乐作品的再次创作中实现的,演唱者必须包含深情才可以进行完美的表演。
在上述二次创造中,歌唱主要技能方式是凸显艺术表现的前提,歌者学习技术技巧的效果和其艺术表现水平有直接关系,另外歌唱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和技能、才华的发挥以及体现有密切关系。
所以,全面的歌唱艺术就是歌唱技术和艺术表现全面融合后的成果。
所有进行音乐学习和分析的人在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坚持上述原则。
二、民歌风格在表演中的优势民歌唱法和民歌形成以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经典范文6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经典范文6篇)
1. 音乐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研究
这篇论文探讨了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音乐对学生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作用,论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
2. 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方法与实践
本篇论文介绍了一些有效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和实践,包括教学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工具运用。
论文还结合实例展示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
3. 音乐教学中的合作研究策略研究
这篇论文探讨了音乐教学中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合作研究策略。
通过对学生团队合作的培养,论文强调了音乐教学对学生协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4. 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本篇论文研究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文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实践案例。
5. 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这篇论文总结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论文介绍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6. 科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本篇论文研究了科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论文介绍了音乐教学中常用的科技工具和应用案例,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将科技融入音乐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以上是六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的经典范文,涵盖了音乐教学中的各个重要方面。
希望能为初中音乐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六篇
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六篇幼儿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1一、动,让幼儿跟着音乐舞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是天籁的声音,更是生命的律动,韵律活动是幼儿园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韵律活动时,乐曲、动作和歌词的选取,都要遵循以生活化为主,把握好相宜性。
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般选择旋律美丽、轻松、欢快的音乐,并且音乐章节短一些的,重复性较强的音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风格差异大一些的音乐等都可以。
当然,在组织这类韵律活动的时候,许多老师主要是通过示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学习的,这样的方式耗时长,幼儿的自主性差,简单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过度仿照,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
这一时期的幼儿应当是想象力和制造力最为丰富的时段,假如一味的老师示范、幼儿仿照的教育形式的话,会给幼儿造成思维模式的僵化,孩子的自我想象力和制造力也得不到有效的进展。
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讨论过程中,我们转变了策略,充分还给幼儿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究中发觉,在实践中尝试,在体验中领悟,将更多的自由放飞给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和理解,去放飞想象的羽翼,去制造美表现美。
如《摆手舞》的教学中,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感受土家人的舞蹈动作与我们生活中哪些是相象的,从而,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想象出舞蹈动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和身体感觉来表现土家族的小伴侣生活中能做的事情,如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洗衣服、凉衣服、擦桌子、浇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梳头发、穿衣服等;幼儿园的各种体育熬炼:打气、拍球、投篮、跳绳等。
孩子们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的伴奏下都能把自己平常生活中做过的一些事情变成美丽的舞蹈动作来呈现,没有仿照,没有约束,大胆想象和制造。
二、动静结合,充分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素养的提升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乐观性,萌发幼儿主动求知的欲望。
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论文
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初探摘要: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髓,它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之一,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德国的卡尔·奥尔夫很重视儿童的节奏感训练,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
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生活化;节奏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58-01“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带给我们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思考,教育向生活回归的教育理念: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
我们发现幼儿的艺术表达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将艺术活动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节奏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反应、再现节奏。
这对推进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节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节奏的兴趣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生活中的节奏体验过程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
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节奏。
在发现过程中,孩子们将会对生活节奏活动产生最初的兴趣,同时体会到节奏表现原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生活中的节奏幼儿音乐节奏感受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表现周围世界的过程。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节奏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包括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等。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教学方法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科目,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基于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节奏是音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组成音乐的时间单位的有序排列。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是音乐中的骨架。
它通过音符的时值和排列顺序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和节奏变化。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节奏可以给音乐带来动感和活力,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节奏可以帮助音乐家和演奏者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此外,节奏还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掌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乐器、合唱和舞蹈,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因此,节奏的概念和重要性对于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究1.节奏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都会有探索的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之“动”节奏
摘要:设计“动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节奏;肢体动作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52-002
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运用最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听、唱、议。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还是主角,主导着学生的一切课堂音乐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没有足够的伸展和发展空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
所以,出现了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
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鲜明特色,这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界达成的共识。
在音乐教育中应特别强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的态度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提出音乐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我们现在常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身功能,把音乐教育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而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过分强调,将会抹杀学生天性好动这一根本特点,学生上课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或仅用歌声来表达感情,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自己情感的表达,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
音乐中的“动”是指人随着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做有规律的肢体动
作,如拍手、拍退、跺脚、捻指、摆动身躯等,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脚或身躯会不由自主地随音乐的节拍或节奏跺起来或摇摆起来,这是他们对音乐感受的一种表现,是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人的一种本能特征,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本能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
这样不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
“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
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由此可见,节奏的练习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为了能使其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有以下一些简单设想:
一、在发声练习及视唱练习中加入简单的律动练习
这种律动练习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常可以用拍手、跺脚、捻指或它们相互交替穿插来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一般可用在教学刚开始的十分钟,使学生的思维能从上一课的内容中解脱出来,集中思想进入音乐氛
围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由原先的“静”变为“动”。
例如:较简单的一个发声练习,我们在唱的同时也可以给它加上简单的节奏动作。
(先期的热身运动)
2/4 565 454|343 232|1-‖
mi ma mi ma mi
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跺脚)齐
拍桌拍腿拍桌拍腿拍桌拍腿拍腿
二、学节奏、奏乐器
把所要教授歌曲中出现的主要几个难点节奏与较复杂的节奏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来解决,可采用手划、嘴读、手击等方法,反复多次难点解决后,大家一起把整首曲子中的歌词按节奏朗读一遍。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我们每节课上都会遇到它。
如果运用打击乐器辅助教学,进行多层次节奏的击拍练习,同样也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们把节奏乐器(鼓、锣、木鱼、碰铃、沙球、竹板等)搬进课堂,学生会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进行尝试,定会兴趣倍增。
最后,还可把他们分成两组,给他们一定时间自己组成一个吹、打、弹、击等乐器的小乐队来进行比赛,只要旋律与书本符合,其余可自由的、任意地发挥,对有创意的演奏要进行鼓励与表扬。
各种音色、节奏的编排,训练了学生多声部节奏的感受能力、听力,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丰富的、多层次的节奏效果,身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欢
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有了前面乐器的演奏
学生对整首曲子的旋律与节奏已是非常熟悉,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能很快地将乐谱视唱出来,大大减少学生花费在枯燥的视谱上的时间,还可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引发他们学习此曲的兴趣与欲望,并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整曲。
学生在演唱歌曲中,可让他们自由地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动作,使他们的创作能力能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最后,可请一些同学根据歌曲内容与风格,即兴编一些舞蹈动作,教师可进行适当指导和鼓励,和部分学生一起载歌载舞,余下的学生也可在座位上一同参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到极致。
例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这一课,全曲比较短,而且有较多的重复,节奏型也不是很复杂,可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节奏逐句划拍念一下,接着每句都用铃鼓代替手鼓做打击练习,如果没有那么多铃鼓的话,部分同学也可以用手来拍或者用手拍腿、拍肩膀、凳子代替,在相互轮换练习物练习后,应该说每个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地基本掌握了此曲的节奏,再带入歌词很快就能学会这首歌曲,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如两手摆在脖子下有感觉的牵动脖子,脚尖原地旋转翻转手腕等等)让大家跟随音乐配合舞蹈动作跳起来,从而使整个课堂都能完全“动”起来,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演唱组和表演组)进行配合练习,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
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
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来表演一下,使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和延伸。
我相信这样的一堂有唱、有跳、有表演、有议论、动静结合的音乐课,不但消除了原来老师上课的照本宣读、只顾自己讲,不给学生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与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必将促进学生节奏智能的发展。
目前,国内许多学校都在提倡小班教育,人数减少,相对学生的活动空间就大了,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使学生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使音乐教学由“静”转化为“动”能得以实施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和舞台。
设计“动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在活跃、开放的气氛中培养自信,锻炼能力。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灵活多样,众法优化。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敢于
打破常规,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和组织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己任,培养出更好的创造性人才。
而音乐中节奏的“动”教学当前还是设想与实验阶段,要想完成这一设想还需我们经过若干年的探寻与摸索,完成这一目标必将使学生的感悟力、领悟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