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周效平摘要:本文对土地整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土地整理在生态环境方面,在未来的土地整理过程中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以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整体质量较差,但耕地数量越来越少,这一问题大大加剧了我国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之间的矛盾。

农村水、土地、道路等方面是属于土地整理管理的范围。

为了确保经济、环境生态的效益相一致,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高度可行的土地整理方案。

另外,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时候,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理1.1土地整理内涵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整个土地的目的。

目前,生产收入,土地结构,以及土地结构工作的优化,以提高多样化的特点。

1.2土地整理内容土地整理是指对耕地进行整理,对林网、道路、沟渠进行整理,扩大土地面积,优化土地结构,使土地提高生产水平。

土地复垦主要针对那些被毁的土地。

通过对哪些被毁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处理,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恢复被毁坏的土地使用;其次,在新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整理不仅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发挥土地服务功能。

在建设用地的使用做一个好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此外,它可以显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用地环境。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就是自然资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人类的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两面影响,一是积极影响,二是消极的影响。

2.1土地整理在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剖面性质。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是指对城乡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景观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措施。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一、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1土地整理使景观格局更加规划和有序土地整理首先会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城乡用地范围,并进行土地的重新划拨和调整,使得景观格局变得更加规划和有序。

通过统一规划和整合,土地整理可以将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相结合,使城乡之间的景观格局相互融合,从而打造出更加和谐统一的景观格局。

1.2土地整理提升景观品质和多样性土地整理可以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生态景观、休闲景观和文化景观等元素,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建设出更加美丽和丰富的景观。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绿化带、水体和文化遗产等景观节点,使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更加多彩,提升了景观的品质和多样性。

土地整理改善了城乡空间的结构,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景观更加连续和连贯。

通过规划一些景观绿带和休闲节点,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无缝衔接的景观脉络,提高了景观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使人们在城乡间流动更加自然和愉悦。

2.1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合理保护和修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调整和完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用地和重要生态节点,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生态适应能力,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和稳定。

2.2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划拨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2.3土地整理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作者:徐育红赵小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22期摘要:土地整理中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过土地整理后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发现3大效益均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土地整理;资源条件;效益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2土地整理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益。

评价土地整理后形成的效益已作为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科学测评土地整理效果的标准。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整理项目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区基本概况项目区地处邯郸县西南部,涉及康庄乡的吝家河村、东望庄村、中庄村和户村镇的霍北村4个行政村,研究区共分一片。

研究区4至: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霍北村地,东至中庄村地,西至吝家河村地、东望庄村地。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N36°28′24″~36°44′0″,E114°16′50″~114°38′48″。

2 3大效益分析2.1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

即从社会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可新增土地面积151.4241hm2,新增耕地率72%,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实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在持续发展的今天,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概念、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方向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矿业、城市建设等。

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被植被、建筑、水域等物质所覆盖的现象。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直接影响,包括造林、采矿、城镇扩展、工业用地、土地荒漠化、城市化等,它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二、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复合性影响,不同类型土地的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林地覆盖度下降的情况下,林业资源利用量增加,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持续加剧,同时会失去一部分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生态环境就会跟着受影响;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带来大量粗放的人力资本和资源的流向,逐步造成环境生态系统的恶化,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污染、水源受损、土地沙化等,这无疑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原因极其复杂多样,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活动、动态地质作用等;人类因素则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对于中国来说,土地资源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不善、土地重心偏移和土地容积率过高是导致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改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想改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调整土地资源的结构和管理模式。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维护,着力推进土地整理、沙荒地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土地整治工程一边要对不合理的、影响生态文明的土地进行整改,一边也要加强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景观美观度的生态文明建设。

该文就土地整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策略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分析,以期为土地的整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控制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近些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同时也强调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这些都表明国家不仅重视国土的土地整治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决心,而且更加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基本概念1. 土地整治的内涵土地整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是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四大工程措施,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为手段, 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 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不断建设土地和配置土地的目的。

2. 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环境系统的内涵生态环境系统是由大气、水、土壤等多种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

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再 针 对 性 的 提 出 解 决 对 策 ,希 望 能 够 为 我 国 土 地 整 理 工 作 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份贡献。
2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对策_________ 关键词: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常 见 问 题 ;解决
^
^
2 . 1 建 立 、确定评价指标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
地球i 面土壤、气 候 、生物以及地貌构成了地表景观,因此在

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攀升,造成了巨大的压 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土地调整、改造方面,

力 ,这样的开垦工作不仅会延缓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会造成水 还要对土地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规划。例如:将
土流失问题的加剧,破坏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生 田间两边的灌木林和防护林为单独的林块提供通道,在小溪和池
态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 1 .1 单一作物破坏了生态平衡
我 们 以 新 疆地区为例,作 为 典 型 的 干 旱 气 候 ,有充足的水资 源 才 能 够 保 证 农 业 的 发 展 ,因 此 我 们 不 能 盲 目 的 进 行 开 荒 造 田 ,
大规模进行土地平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耕地面 积 ,并且实 应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布局,以 水 为 龙 头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与 案
是 却 会 影 响 涵 养 水 源 ,易 造 成 洪 水 宣 泄 。部分 地 区 由 于 梯 田 建 设 不 当 ,导致土壤过分侵蚀,很容易阻碍流域水源的补给过程。
提 下 ,我们必须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2.4实施景观生态规划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水 资 源 总 量 原 本 就 不 充 足 ,特 别 是 随 着 耕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整理后 437 . 2 5 09 8 6 3 1 8 3 . 18 A4 454 3 4 14 24 6 82 3 .8 0

3 7  ̄8 59 8
4 0 2 .6 1 809
6 8 8 .6 0 1 52
变 化
50 91 10 .
.6 4 14 7 . . 6 42 .1 62 .4 0 3 7  ̄8 150 3 3 13 3 6 . 16 . 4 2 4 56 5 9 8
关键 词 : 态 系统 ; 生 土地 整 理 ; 值 价 引言 ’
土地整理项 目 国家 为增加有效 耕地 、 是 提 高土地使用质量 、 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 、 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而对项 目区的 田、水 、 路、 林开展 的一系列工程综合整治 。 其建设 内容 主要包括 : 土地平整工 程 、 田水利工程 、 农 道路 工程、 网工程 、 林 电力工程等。开展土地开发整 理, 对于缓解人地矛盾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 地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定量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 的影响 , 目前还值得深入研究 , 本 文采用 C s na o a z 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分析 t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 的影 响。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述 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 是指生态 系统与 生态 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 的自然环境条件及 其效用 , 它是一种 由 自 资本的能流 、 流 、 然 物 信 息流构成 的生态系统服务 和非 自然资本结合在 起所产生的人类福 利。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 的服务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可 以商品化的生 态功能 , 如人类生活必需 的食 物 、 药品 、 材料 原 等; 第二类是难以商品化 的生态功能 , 如气候调 节、 水源涵养 、 土壤形 成等 。由于第二类型的生 态功能对人类的影 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 因此 , 量 化评价其经济价值 已经成为生态学与经济生态 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 n 。 自2 0世纪 7 0年代 起 , 人类就开始 了对 生 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的研究 ,但由于地球生态 系统提供 的服务绝大部分价值难 以准确计量 , 以及缺乏相应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等原 因而进展缓慢 。19 9 7年 C s na等人 ot z a 的研究 成果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原理 与方法从 科学意义上得 以明确 ,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推 向生 态经济学研 究 的前沿 。 因此 ,本文 应用 C s na o az 等人提 出的估算方 法来 评估研究 区的 t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具体计算公式 为: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作者:蔡韵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土地整理是减缓耕地减少的有效方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土地整理项目区对土地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文在剖析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产生弊端的理论原因,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以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整理;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还原机制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土地整理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大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不可逆转,耕地资源保护压力巨大。

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开展土地整理尤其是农地整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的战略目标。

自 2000 年国家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土地整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区域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作为一种人类对土地系统实施强烈干扰的特殊活动,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必然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很多实践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在改善土地利用生态,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人们受土地整理经济利益驱动,土地整理项目,片面追求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忽略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甚至由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扰乱了物种生境条件,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

1.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1.2生态安全问题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生态安全涉及面较广,一般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物质来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等组成一个安全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土地整理工作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在整理的过程中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本篇文章就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宏观管理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39-1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划土地布局,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不仅能够增加土地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

因此说,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重要措施,势必会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

土地整理活动是指通过生态措施,或者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状态,进而对其涉及的区域中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生态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生态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土地整理的开始阶段,主要的整理工作是集中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土地,进行配套设施的安置,进而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

但是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逐渐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了,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可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进而实现土地资源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1 未利用土地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的规模越来越小。

要想保证耕地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本来就相对脆弱的地区,以及一些已经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都必须要慎重处理。

浅析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浅析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土 地 整理 的 景观 影 响 评 价 近 几 年 得 到 了较 快 发 展 。 刘 勇 等人 以 GS和 景 观 指 数 为 研 究 手段 ,选 择 典 型 的 土地 整理 项 目作 为研 究 案 I 地 整理 对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的 评 价 方 法 方面 来 总 结 近 几 年 关于 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例 , 立 了包 括 提 升 生 物 多样 性 、 持 物 质 和 能 量 流 通 、 持 景 观 格 建 维 维 境 影 响 方面 的 研 究 。 局 稳 定 、 升 生 活 环 境 品质 、 高 生 态 服 务 价值 等 5个 方面 的 土 地 提 提 关 键 词 : 地 整 理 生 态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方法 土 整 理 项 目的生 态 效 应 指标 体 系 ,研 究 发 现 案 例 区 的 土地 整理 有 正 效 1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境 效应 评 价 的方 法 应 和 负效 应 ,并 提 出 土 地 整理 规划 和 设 计 时 应 融 入 景 观 设计 和 生 态 土 地 整 理 生 态环 境 效 应 在 不 同地 区有 不 同的 表 现 ,因 此进 行 生 保育思想。 态 环 境 效应 评 价 的 方法 也 多 种 多 样 ,主 要 分 为三 类 , 即定 性 分 析 方 虽 然 现 在 大 多数 学 者 所 采 用 的 生 态 环 境评 价 发 法能 够 较 好 的 反 法 、 量 分 析 方 法 及 定 性 与 定量 相 结 合 的分 析 。 性 分析 方法 在 我 国 定 定 映 土 地 整 理 对 项 目区 生态 环 境 的影 响 程 度 , 是 由于 评价 范 围 较 小 , 但 运 用 的 较 多 , 要 以文 字 形 式 进 行 描 述 : 主 而定 量 分 析 方 法 主 要 是 以数 定 量 指 标 的 获得 比较 困难 ,需 要 探 索 更 多 的 有效 的获 取 定 量 指标 的 字 的 形 式进 行 分析 。 是 当前 , 关 生 态 环境 效应 的部 分评 价 方法 应 但 有 方 法 , 用 定 量 与 定 性 相 结 合 的评 价 方法 对 项 目区 进 行科 学 的评 价 。 运 用 条 件 较 为严 格 , 而土 地 生 态 系 统 构 成 复 杂 , 因此 传 统 的生 态 评 价 方 2 总 结 及 展 望 法 难 以 适应 土地 整 理 生 态 效 应 评 价 的 要 求 。 各 个 地 区 , 地 整 理 项 而 土 土 地 整理 现 今 已成 为 贯 彻 土 地 用 途 管 制 制度 和 耕 地 总 量 等 自然 条 件 等 方 面 各 有 差 衡 政 策 的 最 重 要 、 直 接 、 有 效 的途 径 和 手 段 , 是 随 着 整 理 的 进 在 土 水 植 最 最 但 异, 土地整理资料、 在 土地 调 查 、 查 资 料 等 人 文 资 料 等 方 面 也 有较 行 , 目 区及 其 背 景 区域 的水 资 源 水环 境 、 普 项 土壤 、 被 、 气 、 物 等 植 大 生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发布时间:2021-09-02T02:48:06.06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陈虹祁沛昕[导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福利。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福利。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基于甘肃省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谢高地等学者提出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2007]”为基础,针对甘肃省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系数修正,得出甘肃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

利用各地类面积的变化衡量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甘肃省;动态度;变化率一、研究区概况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32°36′N—42°48′N,92°20′E—108°43′E。

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具有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二、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土地利用数据由甘肃省统计年鉴(2010-2019)整理得到;对于粮食的收购价格可在甘肃粮网上查到;参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分类。

(二)研究方法1、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衡量的是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变化程度。

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公式为:(三)结果分析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分析甘肃省各时段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表可以看出,2010年—2019年以来,草地的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草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呈持续下降趋势,减少面积为8187900hm2,减幅达58.05%,占比下降了19.23%。

未利用地增长面积为4106700hm2,增幅达21.61%,占比增加了9.65%。

临武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临武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临武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摘要根据1998~2007年临武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costanza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临武县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临武县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亟待优化。

因此,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严格调控土地利用结构和用途。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湖南临武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24-02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许多自然现象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ecosystem service value)的概念由daliy(1997)等人较为完整的提出,它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

我国学者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esv变化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2-5]。

近年来,临武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笔者在研究1998~2007年临武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esv演变的影响,旨在为临武县及南岭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研究区概况临武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部,东连北湖区、宜章县,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西靠蓝山县,西北毗嘉禾县,北界桂阳县,地理位置为:北纬25°07′28″~25°35′18″,东经112°20′16″~112°47′23″。

总面积13.75万公顷。

临武县辖5个镇、16个乡、1个民族乡。

2007年末总人口3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04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41.96亿元。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7.9℃,年均降水量1 415.00 mm,年均无霜期260~300d。

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思考

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思考
1 土 地整 理生态 效益 的概 念
带 来 某 种 后 果 与 该 活 动 未 发 生 之 前 状 态 的 比较 ,
可 为 正 亦 可 为 负 。 是 指 人 们 在 生 产 中 依 据 生 态 平 衡 规 律 , 自然 界 的 生 物 系 统 对 人 类 的 生 产 、 使 生 活 条 件 和 环 境 条 件 产 生 的 有 益 影 响 和 有 利 效
《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 将土地整理 的内涵鉴定 为: 在一定 区域 内 , 据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 , 依 采取 行政 、 济 、 律和技术手段 , 田 、 、 、 、 经 法 对 水 路 林 村 等 进 行 综 合 整 治 , 加 有 效 耕 地 面 积 , 高 土 地 增 提 质 量 和 利 用 率 , 善 生 产 、 活 条 件 和 生 态 环 境 改 生 的 活 动 。土 地 整 理 在 效 益 上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 会 社 效 益 、 态 效 益 的 良性 循 环 , 在 我 国 土 地 整 理 生 但 项 目的 规 划 设 计 和 施 工 中 生 态 效 益 并 未 得 到 相 应的重视 , 土地 整 理 尚停 留 在 对 农 业 生 产 基 础 设 施 的 综 合 改 善 阶 段 。 纵 观 土 地 整 理 发 展 成 熟 国 家 的经 验 , 态 景 观 设 计 是 土 地 整 理 项 目规 划 设 生 计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 土地 整 理 生 态 效 益 的 重 视 与落 实是 我 国土地 整理 事业 健康 发展 的必要 条 件 。 我 国 现 有 土 地 整 理 生 态 效 益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生 态 效 益 的 评 价 方 面 , 对 提 高 我 国 土 地 整 这 理 规 划 设 计 水 平 , 进 土 地 整 理 事 业 的 发 展 有 着 促 重 要 的作 用 , 目前 土地 整 理 生 态 效 益 的 评 价 研 但 究 仍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 者 针 对 土 地 整 理 生 态 效 益 笔 概 念 、 价 对 象 边 界 、 价 指 标 选 取 和 评价 方 法 评 评 等 几 个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木耳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木耳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地 生态 系统 单位 面积 生态 系统 服务 价值 ,详见表 1 .
表 1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类 型 体 系划 分
2 生态 效 益评 价 因 子及 测 算 方 法
当前土 地整 理 以农 用 地整 理为 主 ,通过 采取 一 系列 的生物 和 工程 措施 ,使 土地 利用 结 构 与方 式发 生较 大 变化 , 对 水环 境 、土 壤 、大气 、生物 等生 态要 素产 生诸 多的直 接或 间接 、 有 利或 有 害的影 响l _ 7 ] ,使生 态服

3 —05— 1 6 收稿 日期 : 201
基 金项 目: 重 庆 市 国土 资 源 和房 屋 管 理 局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KJ 2 0 0 8 0 3 ) .
李 作者简介:
靖( 1 9 9 0 一 ) ,男 ,四 川绵 阳人 ,硕 士研 究 生 ,主 要从 事 土地 利 用 与 国 土 规 划方 向研 究
1 生态 系统 服 务 价值 理 论
人类 从 2 O世 纪 7 0年 代 开 始 对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及 其 价 值 的 研 究 ,1 9 7 7年 W e s t ma n提 出 “ 自然 的 服 务 ” 概
念 及其 价值评 估 问题 ; 1 9 9 7 年 C o n s t a n z a 等综 合 了国际上 已经 出版 的用各种 不 同方法对 生 态 系统 服务 价 值进行 评估 的研 究结果 , 他 把全球 生 物圈分 为 1 6个 生态 系统类 型 , 并 将生 态系统 服务 分为气 候调节 、大气
2 0 1 3年 1 0月
Oc t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0 0 0 — 5 4 7 1 ( 2 0 1 3 ) 1 O一 0 0 9 4一 O 6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越来越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其中,土地整理作为一种优化土地利用和空间组织的管理方式,对于改善土地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及重要性土地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和利用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其目的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包括土地调查、分析、规划、设计、评估、实施和监测等环节,旨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巩固,实现对土地的良好保护和有效治理。

土地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通过对土地的规范管理和优化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品质和价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对土地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和调整。

例如,通过对林地、草地、湿地和水源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治理,可以防止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三是促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土地整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通过对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污染等问题的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促进环境维护和生态安全。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1、对土地环境的改善土地整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例如,对于荒漠化和沙化地区的土地整治,可以通过植被修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环境向良性生态环境的转变。

此外,在农村土地整治中,通过完善水利设施、调整耕地结构、推广科学种植和节水灌溉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耕地的水分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和浸润水的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能,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生态建设规划,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城镇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一、生态型土地整治主要原则1、大空间尺度整治原则。

要为居民、游客提供休闲、观赏的园林景观,重视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美观性的要求。

2、亲水整治原则。

人存在亲水特性,集娱乐、休闲及观光等为一体整治设计,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舒适度。

二、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观念淡薄,对土地整治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全面我国土地整治虽然已由传统单一的农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但人们对土地整治概念和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土地整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够重视,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增加,忽略了耕地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未深入考虑土地整治对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空间、农田自然景观、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我国土地整治多为问题导向型工程,虽然解决了单一或局部土地问题,但却因为定位偏差,忽视了生态和区域需求,导致土地整治效益低下,未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政策、法规支撑由于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政策、规章还不完善,缺少对土地整治环境影响的评价。

政策、法律、标准方面的缺失,使得大多数地区土地整治目标是增加耕地数量,而非以提高农业生态条件和农地生产质量为主要目的。

3、未将生态保护作为刚性指标,缺乏完善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评价。

未根据整治区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条件及生物多样性,对整治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整治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未对土地整治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研究论证,只是简单按是否可整治进行区分。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及预防对策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及预防对策

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土地资源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与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在快速发展,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8%[1]。

随着耕地保护和社会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土地整理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用途,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土地现状进行整治,从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2]。

土地整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

我国自从开展土地整理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97—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259个,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27.6万公顷,2006—2020年,全国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367万公顷[3]。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了资源,同时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废能量进行销蚀和同化。

过度消耗资源自然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为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和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和保障。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并且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的特点。

1.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科学的土地整理,可以改变其生态系统结构,使土地各个生态要素及其关系在系统中重新配置,从而通过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农田基本建设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和其他原材料的产出,保证粮食安全,同时由于减少了新土地的开垦,间接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土地开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

尽管开垦土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农业用地,但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点列出相关步骤。

一、土地开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人类对土地开垦进行建设、农耕或其他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2. 开垦土地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得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3. 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可能导致一些特有生物群落的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土地开垦对水资源的影响1. 城市和农业领域的土地开垦通常需要大量水资源。

2. 大量水资源的使用可能导致水源枯竭,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3. 土地开垦还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土地开垦对土壤的影响1. 开垦土地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建设工程,导致土壤破碎和损耗。

2.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土地开垦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使得土壤肥沃度降低。

四、土地开垦对气候的影响1. 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导致植被减少,减少了陆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 开垦土地还可能导致土壤的碳储量减少,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3. 土地开垦对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如洪水和干旱。

综上所述,土地开垦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利益,同时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加强土地开发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和连通区。

2. 推行可持续农业。

鼓励使用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工程,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3. 重视水资源的管理。

加强水资源治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4. 促进植被恢复。

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侵蚀。

5. 倡导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促进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

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与对策建议作者:梁皓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土地开发及对其进行整理的内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影响,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F30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土地被占用,使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大规模减少。

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高效统一,同时达到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最终目的。

二、土地开发整理内涵土地开发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的活动。

我国台湾地区在197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市地重划实施方法》和《农地重划条例》,标志着该地区土地整理的运作步入规范化阶段。

虽然我国内地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但对土地整理的系统研究却滞后于其他地区。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国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简单的说,土地开发整理就是采取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通过动态调整,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质量。

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开发闲置土地和未利用地,对在生产建设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而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

由此可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调整土地关系,使其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环 和 能量 流动 特 征 发 生 了变 化 , 也就 不可 避 免 地 造 成 一 定 的生
取得生态破坏待恢复量作为计算数值 。
㈢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益计算指标
在土地开发整理造成
态环境问题。

的 生态 效益 变 化 中, 有 些 是 可 以定 量评 估 的 , 而 有 些 影 响 只 能 进
效 益 计 量 应 该 是在 其 多 种 生 态 功 能 价 值 的基 础 上进 行 计 量 的 ,
㈢土地开发整理 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按照市场经济学的一
般 原理 , 在开发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 由于资源的价格对资源
甘肃 农业
2 0 1 3 年第 0 4期 ( 总3 5 8期)
的 供 给 和 需 要 的 影 响 具有 反 向趋 势 ,资 源 的 供 给 和 需 求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达 到 平衡 , 在 供 给 数 量 等 于 需求 数 量 的情 况 下 , 交 易 可 以 顺 利达 成 。 但 是 生 态 资 源 价值 既有 市场 成 分 又 有 非 市 场 成 分 , 较 难 采 用 单纯 的市 场 经 济 学 原 理 进 行 定 价 ,需 要 采 用 多 种 定 价 方
对项 目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 明: 合理的土地开发 整理 能起到改善项 目区生 态环境 的作用 , 但 同时必须结合 项 目区实 际情 况, 进一步做好后期的经营管理 , 有 效促进 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的发展 。
关t词 : 土地 整理 ; 生态环境 ; 评价指标 中圈分类号: F 3 2 3 .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0 1 9 ( 2 0 1 3 ) 一0 4 —0 0 1 0 ( 0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摘要:当前,国家对土地整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土地整理不但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而且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是如何影响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整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1
为了提高土地的整体使用质量,对农业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国家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管理主要有以下建设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林网工程、道路工程以及电力工程等等。

土地开发与整理的开展,有利于人地矛盾的改善,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

但目前来说,土地整理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与评价,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文以costanza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述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保持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在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将非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人类福利形式存在,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信息流、能流、物流等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主要提
供了两种服务给人类:首先是能进行商品化的各种生态功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药品、食物、原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其次是很难进行商品化的各种生态功能,包括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以及土壤形成等各种功能。

后者更能够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与评价一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1]。

人类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就着手研究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和价值,只是这种服务的价值不能进行准确计量,而且没有有效的方法体系与理论,因此没有很好的发展。

costanza等人在1997年对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及其价值的评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明确的评估方法与原理,使得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

本文首先对costanza等人提出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对项目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以下是其具体的计算公式: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的意义是研究区当中的类土地总的利用面积;代表着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代表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也就是单位面积具有的生态系统整体服务价值(元/hm2·a)。

二、研究区概述
某市从北至南有各种地形,包括丘陵、平原、以及山地、滩地等等,有着大量的分割农田田块,有着很大的占地面积,但是没有系统规划当地的田坎、道路以及沟渠等等,也没有完善的基本农田设施,还存在着大量的废弃地和零星未利用地,以及很多粗放利用的土地,根本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这个城市还是
因煤而兴起的,开采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然而很多资源被开发后关闭了大量矿井关闭,也产生了很多的工矿废弃土地[2]。

省里在2008年用于土地整理的投资多达300多万元,有着180公顷的土地整理面积,表1是土地利用结构。

由于当地村民挖鱼塘,挖铁路路基等等,使得项目区很难施工。

而且项目区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也缺乏高效的土地利用率。

经过土地整理,明显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结构(见表1)。

有26.88公顷的新增耕地,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其从83.5%增加至100%,能机械化耕种的土地达到了80%以上。

经过土地整理,不仅保证了原有的林地,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园地,提高了生态植被的覆盖率,使其从7.91%增加至8.35%[2]。

三、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的影响
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经验,再综合考虑整理区的实际,不同类型土地具备不同的生态服务价值(见表2)[3]。

表3的数据显示,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在没有整理前有674268.8元的总价值,经过有效的整体,其实现了859417.2元的总价值,提高比例达到27%,净增185148元,单位面积也实现了1028.6元/公顷的增加量。

林地、耕地的贡献最大,此外,大量减少了只具备较低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土地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价值。

这些数据显示,土地整理的开展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能显著增加项目区的整体生态服务总价值。

四、结论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惠农政策。

为了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并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推进土地整理工作。

我国土地整理虽然进展很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要灵活选择,并且协调好各种单项生态功能的价值,使其达到一种平衡。

现阶段要评估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单项价值和总价值,至少要保证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总值在土地整理前后要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献宇.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89-90.
[2]张延伟.禹州市积极完善土地整理后备资源库[j].资源导刊,2010(02):65-66.
[3]张陈蕊,董旭娟.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