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

1840 1842
1851
六十
1856 年代
鸦片战 中英《南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
争爆发 京条约》
战争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文化方面)
1840 1842
1851
六十
1856 年代
鸦片战 中英
争的爆 《南京

条约》
太平天 国运动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革命根 据地 红军长 征
形式上 统一 围剿红 军
西安事 变
短暂发展
日本发动全面战 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
开辟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中共 七大
积极抗日→消极 抗日 一党专政、独裁 统治
遭到沉重打击
形成
形成体系
解放战争时期 1945 – 1949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美国全球霸权政策
中国人民与美蒋反 动派 美国扶蒋反共
治 洋务运动进行(背景、活动、评价)
洋务经济,中国近代化起步。
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济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交通、教育等方面近
(五)1919年—1949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1912---1919年
世界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形成
列强 侵华
鸦片走私→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3、审题和解题能力的欠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欠缺
例:
1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 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 子百家及其它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 下列著作中属于“子部”的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七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七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七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最早提出开放通商口岸的是()国。

(单选题) [单选题] *A.法国B.英国(正确答案)C.日本D.俄国2、()国利用条约强占中国领土最多。

(单选题) [单选题] *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正确答案)3、《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国。

(单选题) [单选题] *A.法国B.英国C.日本(正确答案)D.俄国4、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条约》(单选题) [单选题] *A.南京B.天津(正确答案)C.马关D.辛丑5、赔款数目最多的是《()条约》(单选题) [单选题] *A.南京B.天津C.马关D.辛丑(正确答案)6、开放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陆地区是《()条约》(单选题) [单选题] *A.南京B.天津C.马关(正确答案)D.辛丑二、面对内忧外患,中华民族进行了多次近代化的探索:7、农民阶级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E.义和团运动F.太平天国运动(正确答案)8、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正确答案)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E.义和团运动F.太平天国运动9、以《明定国是》为变法开始的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正确答案)E.义和团运动F.太平天国运动10、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E.义和团运动(正确答案)F.太平天国运动11、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正确答案)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E.义和团运动F.太平天国运动12、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单选题)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正确答案)D.戊戌变法E.义和团运动F.太平天国运动三、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运动。

专题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1840--1895年)-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1840--1895年)-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1840—1895年)一、选择题1.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

这说明了()A.鸦片战争只是贸易争端 B.中国工业生产实力较强C.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D.英国蓄谋抢占中国市场2.“(19世纪)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政府腐败无能 B.西方国家平衡贸易逆差C.农耕文明的落后性 D.欧美列强军事力量强大3.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单位:银元年份白银外流量年份白银外流量道光十六年(1836)15 862 220 道光二十年(1840)-3 519 872道光十七年(1837)15 413 541 道光二十一年(1841) 1 662 381道光十八年(1838)13 877 144 道光二十二年(1842)9 798 644道光十九年(1839) 2 189 829 道光二十三年(1843)22 826 398 A.1839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B.1843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C.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D.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4.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

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5.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西方人孜孜注目于此。

但他们要求的“平行之礼”对传统中国来说,同天朝大国对待外夷历来的不平等是直接对立的。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答案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答案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答案
一、清朝灭亡
1、清朝灭亡的原因:
清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内部的政治腐败,清朝的政治体制日趋腐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外部的压力,清朝面临着外国侵略,英法等国家经常发动入侵,清朝的军事力量无法抵抗;三是内部的社会动荡,清朝的统治者没有解决好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等社会动荡,使清朝的统治日趋脆弱。

2、清朝灭亡的结果:
清朝灭亡的结果是中国进入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进入了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二、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清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矛盾,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抗也日益强烈。

2、辛亥革命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三、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矛盾,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抗也日益强烈,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中国的民主运动也得到了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专题八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专题八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1新文化运动背景:①、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代表人物: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科学。

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方针。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提出“打到孔家店”口号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发展到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

内部原因是: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④、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⑤、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五四运动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专题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专题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专题七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 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等为重点,多以人物言论和图片材料为载体 ,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以各不平等条约作为考查点。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传统小农经济瓦解和近代资本 主义经济产生为重点,多以表格、图片和文献材料为载体,以选择 题或材料题的形式,尤其会以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作 为考查点。 3.对这一时期思想史的考查,以西方科技思想的传入为重点,多 以人物言论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以“师夷”思想 作为考查点。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潮 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
服饰不缠足 报刊习俗 交通通讯
中国的主权遭到 特征 破坏,开始沦为 半殖半封国家 民族危机加强。 农民阶级最早担 负起反封反侵任务
西学东渐 西俗东渐
经济结构变动 近代化全球化
学习西方 近代化 逐步深入 文明化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
政治
鸦片 战争 前
鸦片 战争 后 总特 征
对于一个民族,记忆是不可或缺的,历 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它让我们能在历史的 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定 位好自己的位置。
列强商品输出
经济结构变动 近代化全球化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学习西方
阶级阶层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层次 军事技术 技 术
趋势 学习西方 逐步深入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政治制度
鸦片战争后甲午战前的中国社会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生活
两次鸦片战争
重大 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的主权遭到 破坏,开始沦为 特征 半殖半封国家 民族危机加强。 农民阶级最早担 负起反封反侵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7.8)

中国近现代史(7.8)

专题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特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列强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外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和陈化成率军勇抗英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核心考点】1.1839,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中英《》。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4.《》中割让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集中在东南沿海);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必须经过。

5.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

鸦片战争成为。

6.1856年, 、发动。

1860年,英法军 (大量文物流失)。

签订了《》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8.洪秀全领导了。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

专题八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代特征】近代化早期探索: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

1.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进入20世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详细分类)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详细分类)

时段划分:晚清(1840——1912)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9世纪60年代)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政治: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专题七+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专题七+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七、晚清时期(1840—1912)中国近代整体时代特征(1840—1949)政治经济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西学东渐1、经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成为资产阶级改造旧中国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最终陷入绝境。

2、政治: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为挽救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民族前途与命运,救亡图存,但皆以失败告终。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担任了寻求民族独立的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屈辱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思想:列强入侵,使部分地主阶级开始关注世界,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历经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产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取得重大成果。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成熟,成为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减弱(汉族地主增强、东南互保);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但任占主导;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经济、科技教育、习俗等近代化;西学东渐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1、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民族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经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政治: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各阶级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斗争。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复习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实业救国”,并弃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其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一战结束后举步维艰,最终被吞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特点①发展历程:艰难曲折②发展水平:总体比较落后③发展程度:不平衡,在行业分布上,集中在轻工业,如面粉、纺织等在地区分布上,集中于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3)曲折发展的原因①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②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4)代表企业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大久精盐公司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②中国社会巨变的影响,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冲击2、变化的表现(1)交通——19世纪初,西方发明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①表现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1876年由英国人修建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1881年在洋务运动期间修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使昆明与上海的行程时间大大缩短的铁路是滇越铁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②影响: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通信——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架设有线电报,便捷了信息的传播(3)文化生活①照相与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②报纸: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地创办了外文报纸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创办于上海③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办于上海(4)社会习俗①变化背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②表现:剪辫、易服、废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③目的:改变愚昧落后,体现民主平等3、变化的特点①变化有限(原因:铁路、轮船的范围有限;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传统的习惯势力阻碍)②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三、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思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1)魏源①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斗争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以新式武器装备军队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封建顽固派③著作:《海国图志》内容——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魏源的“师夷长技”(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①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影响极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②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③著作:《天演论》(第一部译著)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救亡图存,反抗外来侵略影响——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2、科技(1)铁路工程师——詹天佑①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②詹天佑率工程队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隧道工程,并设计出“人”字形路轨③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揭开制碱奥秘——侯德榜①20世纪20年代,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②以《制碱》一书将制碱奥秘公之于众,打破了碱业的垄断③探索出制碱新工艺将制碱的成本降低了40%,其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3、新式教育(1)背景:清朝沿用明朝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这种制度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2)发展①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第一所新式学堂,即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有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②废除科举制背景: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制依然存在,维新变法的失败还导致了八股文的恢复,这种状况的存在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过程:洋务派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被迫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4、文学艺术(1)主旋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的主旋律(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文学鲁迅:文学巨匠,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屈原》等历史剧借屈原之口表达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美术: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等③音乐——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识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年级高三学科历史编稿老师王凤侠课程标题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一校林卉二校张琦锋审核樊金玲一、考点突破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重难点提示1. 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特点正面战场:指国民政府将统治区域分为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以“大兵团作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在抗战防御阶段,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在日伪占领区创建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以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为主。

在抗战的防御阶段起配合作用。

相持阶段,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

(2)关系互相配合,相互联系。

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军事上最终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三、考情分析1. 政治史近几年主要涉及抗日战争。

近代史中政治史部分是高考重点,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百团大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涉及抗日战争及相关知识(如百团大战)。

尚未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等考点。

2. 经济史部分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生活习俗变革,晚清时期的婚俗变化,近代的婚俗变化。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课件ppt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课件ppt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包括政府干 预和社会改革。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反思
启示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挑战对现代社会有启示作用,让我们认识到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思
我们应该反思近代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它们对 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结词
对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挑战与应对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现 代社会的挑战。
对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课件的展望
教育创新
未来,思想教育将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文艺创新
文艺创作将更加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和人文关怀的体现,更 加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结合。
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期许与努力方向
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对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总结
经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得到 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 的动力。
社会进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化进程加 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文化繁荣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丰富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内涵。
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繁荣。
05
近代经济社会的挑战与应对
经济萧条与社会动荡
经济萧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普遍遭遇经济萧条,生 产过剩、物价下跌、工人失业等问题困扰着社会。
社会动荡

专题七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专题七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一.争取民族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英国的鸦片走私: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①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课件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课件

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课件xx年xx月xx日•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近代思想教育•近代文艺目录•近代科技发展•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01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工业革命从欧洲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企业创新。

全球化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近代经济生活城市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福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投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分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更加明显,高收入和低收入之间的差距加大。

03教育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01文化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02文化创新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创新得到更多的激发和发展,各种新兴文化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出现。

02近代思想教育思想解放与启蒙仁爱思想倡导尊重人权、关爱他人,提倡平等互助的社会价值观。

民主观念强调民主制度、自由平等,主张政治权力的分散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追求实证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010203教育体制变革改革教育体制,建立适应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

教育形式创新推广班级授课制,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率。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内容更新引入现代学科内容,促进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实用化。

教育变革与创新03近代文艺多样化文学流派在近代,出现了多样化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这些流派的出现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近代文学作品在表现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注重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刻画,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性。

近代史纲要形考任务专题七

近代史纲要形考任务专题七

近代史纲要形考任务专题七近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经验。

在学习近代史过程中,形考任务是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

本文将围绕近代史纲要形考任务专题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考试要求形考任务专题七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近代世界经济的演进、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主要事件、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等内容。

考试题型以论述题为主,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分析能力,结合实际历史材料进行答题。

二、考察重点考试内容涵盖了近代历史的各个方面,但可以发现有几个重点内容。

首先,近代世界经济的演进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方面,考生需要理解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其次,对于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考生需要掌握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特点,理解对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对于文化变革的重要性,需要理解不同文化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和阻力作用,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此外,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重要事件,考生还需要掌握各个事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经济、政治、军事影响。

针对冷战的影响,需要理解它对于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方面,考生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和历史事件,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原因和成效,对于中西方文化对于近代中国和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阐述和分析。

三、解题思路在进行形考任务专题七的解题时,考生可以依照以下几个思路: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理清目前所学历史事件的关系和影响。

其次,需要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于各个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加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并且动用多种史学或者经济学理论结合实际材料进行分析。

最后,正确把握问题的重心,不要跑偏或者遗漏,要能够恰如其分的答题。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④1921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一大召开,中国诞生。中共二大制定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建立战线以扩大革命力量。
⑤1924年1月,召开标志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⑥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谋求和平统一。1925年,孙中山病逝,随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45—
1949年
解放战
争时期
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没有在中国共产党军队和政权问题上达成可行协议
②1946年6月至l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军队打退国民政府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③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大制宪加剧国民党孤立,民盟倒向共产党(选修2内容)
④1947年6月至l948年8月,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标志.展开战略反攻
②孙中山受苏俄和中共影响,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和节制资本、等主张
③毛泽东撰写《中国社》《湖南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权和依靠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7—
1937年
国共十
年对峙
时期
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派系混杂,军官拥兵自重局面长期存在
二、中国近代史
1.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转型(1840--1895年)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19世纪
40—50
年代半
殖民地
化开端
和近代
化孕育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标志,开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历程,被迫放弃严厉的闭关政策,中外关系开始从传统的朝贡体系向条约体制转变,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痛苦的近代化历程开始

(中考历史)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

(中考历史)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
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
中外时空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 通过了解张客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 展的艰辛历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兴起:19世纪_六__七_十__年__代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_张__謇_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__业__救__国_”道路。 ②_辛_亥__革__命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中国掀起了 发展实业的热潮。 (3)黄金时代:第__一_次__世__界__大__战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解放日报》 C.《申报》
D.《大公报》
考点精炼
5.(2022·安徽)“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 年,我过我的年。”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B )
A.男尊女卑
B.新旧并呈 C.封闭保守
D.自由博爱
6.(2021·安徽)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 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 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C )
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考点精炼 二、非选择题 11.(2022·河南)阅读材料,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 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 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教育方面,提倡 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 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 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对建革 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一.争取民族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英国的鸦片走私: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①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①爆发: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战役,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⑤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二、赔偿日军军费二亿两百银。

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受内地税。

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1年,清政府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④禁止人民的反帝运动。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⑥修订商约。

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4条最能说明这一点)。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2、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2)黄海海战——邓世昌等爱国将领。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4)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731部队(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6)正面战场的抗战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争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多次会战。

凇沪会战: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8 月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

凇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由于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7)敌后抗日斗争1937年,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国共合作实现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0 年下半年,在华北的敌后战场,发动了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七大,大会提出党的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8)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胜利:1945年8 月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等在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它有一个十六字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它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

成功以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3)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定都南京。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内容: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等。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二思想解放运动“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yu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中央地方的代表人物,“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学习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却没能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三经济上的发展(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1)、外国商品冲击使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但在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列强大量收购农副产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瓦解: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

(二)、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2)、背景:面临着内忧(天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加深)(3)、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4)、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5)实践:近代工业:⑶近代教育:①新式学堂、留学;②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6、结果:失败⑴标志:甲午战败⑵原因:只学科技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7、评价:(1)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掌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对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背景:(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2、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3、资产阶级来源:官僚、地主、商人4、分布地区:东南沿海(上海、天津、广东)5、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继昌隆缫丝厂6、资产阶级特点:两面性⑴表现:①革命性;②不彻底性(妥协性、软弱性)⑵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决定的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外因:列强加大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3、表现:资本总额增加;企业数量增加;企业规模扩大;分布地区扩展(沿海→内地)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1、原因: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扫除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政策因素);⑵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⑶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提倡国货运动);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9年)3、概况:⑴发展最快:面粉业、纺织业(2)特点:时间短,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第一阶段:⑴时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⑵状况:较快发展(夏天)⑶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2、第二阶段:⑴时间:1937-1945年抗战时期⑵状况:日益萎缩(秋天)⑶原因:①在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3、第三阶段:⑴时间: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⑵状况:陷入绝境(冬天)⑶原因:①国民政府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②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③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④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史随堂练习册1.(2011·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